《歲末心經回遮除障法會》 仁欽仁波切免費傳授-養生健身氣功 藏曆天降月白度母吉祥日放生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毗钵舍那 31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格鲁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6/02 00:57:28
學習次第 : 进阶

喇嘛网 日期:2010/06/02 00:56:38   编辑部 报导

毗钵舍那 2003-31

教授:甘丹赤巴法王 日宗仁波切  

中译:如性法师

(三十一)311-2

以上我们已经解释了中观自续派以下的论师,以及唯识宗他们所提出来的依他起、圆成实以及遍计执的内涵。接下来要阐释的是,中观应成的不共正见。我们看到,入中论释云:「如於绳上蛇是遍计,於实蛇是圆成实。首先这段文是举了一个譬喻,这个譬喻是中观应成在阐释所破,也是正明所破的当下,所会举到的一个譬喻。刚开始要是我们对於这个譬喻有一个概念的话,可能对於接下来的这一段文会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是稍微的解释一下这个简单的譬喻。这个譬喻就是讲到,我们在面对着外境,也就是当你看到一条草绳的时候,你可能会在内心生起蛇的这一颗心,你会觉得外境就如同是一条真的蛇;这种执着跟你面对着一条蛇,然後生起这是一条蛇的心,这两种心它到底有什麽区别?我们必须要能够分辨得出来。实际上我们众生的内心会生起我执,这种我执它执着境界的方式,就如同是一般的人在面对着一条草绳,会生起这是一条真蛇的心,他们执着境界的方式是很类似的。为什麽会有之前的这一颗心产生呢?就比如有一个人告诉你,你所在的位置,它有很多蛇。如果你晚上到外面去,因为外面的天气,或者是气候,或者是非常的晚,所以你没有办法清楚的看到外境。如果你走在马路上,看到一条草绳,因为这条草绳它的形状,或者是它的颜色,非常类似蛇的话,你在看到这个境界的同时,就会生起那边有一条蛇的心。也就是因为这颗心的缘故,你在当下会相当的害怕、相当的紧张。那为什麽会有紧张、害怕的心生起?这是因为没有办法了解,所缘的境它最究竟的本质,在这之上生起执着,执着它是一条真的蛇。再加上外在种种的因缘,比如这条草绳,它的形状,或者是颜色,或者是当时的气候,或者是因为灯光不是很明显的时候,你会觉得在那个方位,就是有一条真的蛇。实际上这一颗心,它所执着境界的方式,就如同是一般众生的内心,生起我执执着境的方式,这两颗心执着境的方式是很类似的。

我们之前有谈到所谓的「我」或者是「补特伽罗」,不管是「我」或者是「补特伽罗」在安立的时候,它是必须在五蕴,或者是蕴之上而来安立的;在这个之上透由心,才能够有办法去安立所谓的我,或者是补特伽罗。但是当我们的心在执着着境,我们不会有这种感觉,我们会觉得,所谓的「我」是如此的真实,就是在蕴之上似乎就有「真的我」在那边呈现出来,而你不会觉得,它是「我」或者是「补特伽罗」的这一点,是透由我们的心去观待它,透由我们的心去安立它的。在这个当下所生起的「我执」,就表示你并没有真正的了解「补特伽罗」或者是「我」,它最究竟的本质;藉由种种的因缘,你会在这个境界之上,生起强烈的执着。所以我执,跟执着着草绳它是真蛇的这两颗心,他们执着境界的方式是很类似的。

因此我们看到《入中论释论》的第一句,「如於绳上蛇是遍计」这句就是谈到,如果你面对着草绳的当下,你生起了这是一条真蛇的心的话,就表示你在这条绳子之上,安立了蛇的特性上去。这当中的所谓的遍计,就是有安立的意思。就是你在面对着这条草绳之上,你可能会用你的心去安立「蛇」的本质,但是实际上这是不存在的,透由这一点来比喻「遍计执」的内涵。接下来「於实蛇是圆成实」,蛇它本身虽然不是圆成实,但是如果你面对着真蛇,而你生起了这是真蛇的心,就表示你所缘的境界,跟境界所存在的方式是相符合的。就如同你内心生起这是蛇的心一般,实际上在境界的那个方位,也是有一条真蛇,就表示你内心所缘的境,跟境所存在的方式是相符合的,这一点就是圆成实的特性,也就是藉由这个譬喻,来譬喻圆成实。透由这两个譬喻,中观应成的论师,他们是如何来解释三法?也就是依他起、遍计执以及圆成实的内涵呢?

如是自性,若於缘起诸所作性依他起上是为遍计,於佛行境立为圆成,如是了知三性建立。透由之前的譬喻我们可以了解到,「如是自性」这当中的「自性」并不是自方成立的自性,而是讲到了诸法它最究竟的本质。「若於缘起诸所作性依他起上是为遍计」,你在面对诸法最究竟的本质,如果在这个之上生起了遍计执,执着它是有自性,或者是谛实的话,这样的执着是在缘起的诸法,也就是依他起上做了遍计。实际上这种遍计跟事实是不符合的,就如同是你在面对草绳的当下,你在草绳之上安立了蛇的这一点,这两个譬喻是相同的。所以藉由前面的譬喻来譬喻说,中观应成所谓的遍计执就是这样的内涵。他对於真实的本性,并没有办法了解,并且在面对有为法,或者是一切的缘起、依他起法之上,会生起谛实的影像。实际上诸法它是没有任何的谛实,但是众生在内心,缘着诸法的同时,会生起谛实的影像,但是这样的影像是不存在的。「於佛行境立为圆成」,中观应成它是如何的讲到圆成实呢?也就是之前我们有谈到,一切的有情他在缘着诸法,在内心中会现起谛实的影像,这种谛实的影像,在你还未成佛之前,是绝对没有办法遮止,绝对没有办法断除的。简单的来说,如果你的内心有所知障,就会现起谛实的影像;当你成佛,得到圆满的佛果,这种谛实的影像,就会完全的断除;就是你内心所缘的万事万法,就如同外境它所存在的方式一样,都是没有任何的谛实,这一点就是讲述到了圆成实。如同外境「它是蛇」一般,你的内心要是能够生起「这是蛇」的心,那透由这个譬喻来譬喻,如果你能够断除内心的谛实影像,那在缘着外境的同时,会现起的不是境界上谛实的这一分,而是现起境界是没有谛实的;那就如同你内心所显现的一般,境界它也是没有任何的谛实,以这样的譬喻来譬喻圆成实。「如是了知三性建立」,就是透由之前的譬喻,来了解到依他起、圆成实以及遍计执这三性的内涵。

所以简单的来说,以中观应成的角度而言,他们会认为有为法是依他起。那在有为法之上,如果你透由心去安立它是「有胜义」,或者是「有谛实」的话,这样的安立方式称之为是遍计执。如果你能够完全的断除「谛实」的影像,就是你在内心所显现的这一切,是诸法之上无自性、无谛实、无胜义的话,那诸法之上的无自性的这一点,或者是无胜义的这一点,就是诸法之上的圆成实。所以藉由这种方式,来阐释依他起、遍计执以及圆成实的内涵。

次当解说经中密意:『若经所说非实义,知不了义当引释。』」因此藉由之前的这种譬喻,来阐释依他起、圆成实以及遍计执之後,中观应成的论师会认为《解深密经》阐释三性,或者是三法的内涵,并不是真实,就是并非诸佛真实的密意。「若经所说非实义,知不了义当引释」,所以《解深密经》所阐释三性的内涵,并非佛陀真实的密意,所以我们应该要了解到,《解深密经》并不是了义经,所以「知不了义当引释」。谓解深密经立三自性是不了义。所以以中观应成的角度而言,他会认为《解深密经》是不了义经,因为这部经所阐释三性的内涵,并不是最究竟的。在中观应成阐释三性的部分,在《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应成的部分,有解释得相当清楚。中观应成的论师,是藉由《慈氏请问经》这本经,来解释依他起、圆成实以及遍计执的内涵。这个部分在《般若十万颂》以及八千颂,就是《慈氏请问经》的这一段文,这一段文有很详细的讲述到,依他起、圆成实以及遍计执。因此中观应成的论师,就是引了《慈氏请问经》的这一段文,来解释依他起应该是为何?相同的圆成实以及遍计执为何?来阐释三性的内涵。所以我们刚开始,在解释这一部分的时候,是应该要引用《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的这一段文,来解释是比较恰当的。但是因为你们之前,并没有学应成的部分,你们只有学唯识的部分,所以不知道你们对於这个部分是不是有印象?如果你们己经学习到了《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唯识的部分的话,以後你们有机会是应该要多去阅读自续以及应成的这一段。如果你们能够多去阅读自续以及应成的部分的话,相信你们对於自续以及应成他们所提出来的论点,或者是真实的中观正见,应该会有不同的理解。

自宗之遍计,谓於依他执有自性,故於名言亦不许依他有自相之性。所谓的「自宗」就是谈到了,应成它最不共的论点。以应成的角度他是如何的来安立遍计执的呢?「谓於依他执有自性」就是在依他起上,执着着有自性的这一点,它虽然是遍计执,但是这一点,就是依他起之上有自性的这一点是不存在的。就如同是我们在面对着这一条草绳,会生起这是一条真蛇的心一般,对於境界它本身而言,在草绳之上是没有蛇的本性。所以众生的内心,在面对境虽然会生起「有自性」的执着,但是这种执着它所执着的境是不存在的。因此自宗之遍计,就是应成它所谈到的遍计执,「谓於依他起」就是在依他起之上「执有自性」,这一点就如同之前所做的譬喻一般,这一点是不存在的,「故於名言亦不许依他有自相之性」,在名言当中,应成的论师是不承许依他起是有自相以及有自性的。

因此中观应成的论师,他们会谈到,除了圣者心相续的根本定之外,其余一切有情的心,皆是错乱的心,它是在安立正量之上,同时也能够安立「心」它是错乱的。在「心」之上不仅仅能够安立正量,也能够安立正量的心,它是错乱的心,这是中观应成它所提出的相当不共的观点。所以除了陀佛之外,是没有任何的一个有情,它能够完全的断除谛实的影像。之前我们有谈到在圣者的根本定,也就是圣者入定空性的当下,这个时候虽然这颗心,它是没有任何错乱的影像会现起,但是等这一位圣者他出定,也就是在後得智的时候,谛实的影像还是会在他的内心现起,所以他是没有办法完全的断除谛实的影像。能够完全的断除谛实影像的,除了佛陀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有情众生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以佛陀他本身而言,他在缘着任何境界的当下,他能够相当清楚的看到每一个境界它最究竟、而且最真实的现状,这种程度是一般的众生所没有办法达到的。之前我们所谈到的这位圣者,虽然在根本定,也就是入定,他在现证空性的时候,是没有办法现起谛实的影像,但是在出定的後得智的时候,他所现起的影像,是掺杂着所破的影像,也就是谛实的影像而显现出来的。

唯识诸师除遍计执,不许依他起及圆成实相无自性。故许彼二,是有自相或有自性。正依解深密经,故许彼二是胜义有。这段文就是谈到,以唯识宗的角度而言,他会认为除了遍计执之外,依他起以及圆成实,它是有自相、而且有自性的,所以「除遍计执,不许依他及圆成实相无自性」,他并不承许依他起以及圆成实是相无自性性。因为以唯识宗的角度而言,他会认为在《般若经》的字面上,阐释了诸法无自性、无自相,甚至它没有真实的本质的这一点,是没有办法随言取义的,就是没有办法照着字面上的意思来作解释。如果依他起,它是没有自相,或者是没有自性的话,就等於是诽谤了依他起;那诽谤了依他起,是没有办法安立遍计执以及圆成实的。所以他对於《般若经》所诠释的内涵,没有办法认同的缘故,所以依照着《解深密经》来阐释到,遍计执是相无自性性,而依他起以及圆成实是相有自性性的内涵,所以「不许依他起及圆成实相无自性」。「故许彼二,是有自相或有自性」,因此依他起以及圆成实,是有自相而且有自性的,「正依解深密经」唯识宗他会提出这样的论点,是依照着佛陀亲自宣说的《解深密经》来阐释的,「故许彼二是胜义有」所以以唯识宗的角度而言,他会认为依他起以及圆成实,因为它是有自相,而且有自性的缘故,所以它是胜义有。佛护论师月称论师,谓若有自相所成实体,则是实有,清辨论师等,唯尔不许是胜义有。以中观应成的论师,不管是佛护论师,或者是月称论师,他们会认为,如果一法它是自相所成的实体,也就是它是自相成立的话,「则是实有」它就是等於是谛实有,「实有」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谛实有。如果一法它是有自相的话,就等於是有谛实的。「清辨论师等」自续派的论师,比如以清辨论师而言,他并不承许有自相就是有谛实,他将自相跟谛实这两点完全的区分开来,他承许诸法是有自相,但是他不承许是有谛实的,所以「唯尔不许是胜义有」他既不承许诸法是有谛实,也不承许诸法是胜义有。因此佛护论师,或者是月称论师,也就是中观应成的论师们,他们是没有办法分辨,有自相以及有谛实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他们认为既然诸法要是有自相的话,它就是等於是有谛实的。那自续派的论师,以清辨论师而言,他会认为诸法有自相的这一点,跟诸法有谛实的这一点,是必须要区分开来的,也就是诸法它虽然是有自相,但是它并非是谛实的。

在这一段宗大师以非常清楚的方式,辨别了唯识跟自续他们所提出的观点,哪一个地方是不相同的。相同的,自续以及应成这些论师,他们所提出的观点,所提出的论点,哪一个部分不同,宗大师已经解释得相当清楚。总而言之,我们必须要先了解到,自续派以下的论师,他们是承许有自相的;以自续派的论师而言,他承许一切的万事万法是有自相,但是并没有谛实。以应成的角度而言,他不仅仅不承许有自相,也不承许有谛实的这一点,所以不管是自相或者是谛实,它都不成立;而自续派的论师,他们是承许诸法是有自相,但非有谛实。以唯识的论点而言,他会认为诸法它可以分为遍计执、依他起以及圆成实这三大类,遍计执它没有自相,而依他起以及圆成实是有自相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先了解到,唯识、自续以及应成的论师,在阐释诸法的当下,是用什麽样的方式来作解释的。

 

总而言之,在之前的这一段文,最主要表示的,最主要要谈到的内涵,就是讲到自续派以下的论师,他们会认为在境界的那一方,是有所谓的自方成立以及自相成立的内涵。如果没有办法安立有自相、有自方的话,一切的诸法皆没有办法形成。所以在境界的那个方位,我们必须要先安立上有自相以及有自方,我们才能够分辨何谓有?何谓无?那以应成的角度而言他会认为,不管是在有境,或者是在境界的那个方位,实际上是没有任何的自性,以及没有任何自方成立的特质。自续派以下的论师他们却认为,必须要在境界的那个方位之上,去安立有自相,才能分辨所谓的有跟无的差别。就比如应成他有举一个例子,看到草绳的时候,你会生起蛇的心,跟看到真蛇的时候,你会生起蛇的心,这两颗心它所执着的都是执着着蛇,都是「有蛇」的感受。那你怎麽去区分有一颗心它是正确的心?有一颗心它是错误的心?你要怎麽去区分它呢?这个时候自续派的论师,他认为是必须在「境界」之上来作区分的。也就是它所缘的境界,一颗心是缘着绳子,一颗心它是缘着真蛇,所以在此之上,他们所现起来的执着,是可以分为正确跟错误的。所以一切的万事万法,它必须是在境界的那个方位,才能够分辨所谓的有跟无。如果没有办法在境之上分别有无的话,那你怎麽能够安立之前的这一颗心是错误?而之後的这一颗心是正确的?你根本就没有办法安立。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会认为自续派他所提出来的论点,是相当有道理的。

对於之前我们所谈到的这个譬喻,也就是你在某一个时间,缘着这条草绳而会生起蛇的这种执着,跟你看到真蛇而生起蛇的这种执着,要是你能够在这两种执着上面区分出来的话,就表示你有资格来修学中观应成,他们所提出来的论点。要是你没有办法对於这两种执着生起定解,也就是没有办法完全区分出来的话,那你刚开始的时候,还是以修学自续派以下的论师,他们所提出的论点为主,是比较恰当的。










相關文章:
毗钵舍那1
毗钵舍那2
毗钵舍那3
毗钵舍那 4
毗钵舍那 5
毗钵舍那 6
毗钵舍那 7
毗钵舍那 8
毗钵舍那 9
毗钵舍那 10
毗钵舍那11
毗钵舍那 12
毗钵舍那13
毗钵舍那 14
毗钵舍那15
毗钵舍那16
毗钵舍那 17
毗钵舍那 18
毗钵舍那 19
毗钵舍那20
毗钵舍那21
毗钵舍那 22
毗钵舍那23
毗钵舍那24
毗钵舍那25
毗钵舍那 26
毗钵舍那 27
毗钵舍那 28
毗钵舍那 29
毗钵舍那 30
毗钵舍那 32
毗钵舍那 33
毗钵舍那34
毗钵舍那 35
毗钵舍那 36
毗钵舍那 37
毗钵舍那 38
毗钵舍那 2005-1
毗钵舍那 2005-2
毗钵舍那 2005-3
毗钵舍那 2005-4
毗钵舍那 2005-5
毗钵舍那 2005-6
毗钵舍那 2005-7
毗钵舍那 2005-8
毗钵舍那 2005-9
毗钵舍那 2005-10
毗钵舍那 2005-11
毗钵舍那 2005-12
毗钵舍那 2005-13
毗钵舍那 2005-14
毗钵舍那 2005-15
毗钵舍那 2005-16

上一篇(毗钵舍那 30 ) 回目錄 下一篇(毗钵舍那 32 )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中华佛教直贡噶举协会--八八救灾专案
与您共度今生,相约来世的上师-尊贵的嘉察仁波切- WRETCH☆
直贡噶举不共护法—阿企佛母
大圆满法门- 认识金刚乘佛法- 上- 明心精舍.红教法王敦珠仁波切
听闻集- Yahoo!奇摩部落格---穹拉惹对仁波切.悲青增格西.法王开示

赞助网站
喇嘛-互動百科
佛教藝術
維基百科-藏傳佛教
靈鷲山全球資訊網
全球宗教資訊網
台灣農特產品整合行銷推廣協會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