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月份法會訊息-寧瑪巴智慧佛學會 《藏傳佛教300題》免費結緣,歡迎請閱 2010年國際供佛齋僧大法會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巴厘文索引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利美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12/27 02:48:38
學習次第 : 进阶

附录C 巴厘文索引

 

附录C

巴厘文索引

注:每一个巴厘文单字後面括弧内是音标的拼法,这是根据泰语发音来拼音的,因为巴厘文——已经不再被使用了,是一种死的语言(或方言),而我们以泰语惯用的方式在尾音加重母音。

译注:巴厘文引号後面括弧内的中文,是此巴厘文单字在汉译上惯用的名相,是译者加入的,便利於读者们对照参考。

abhijjha(ah-peech'-ah)——()喜爱;贪婪。

ahimsa(ah-heem'-sah)——不害。

abyakata(ah-pee-ah'-kuh-tah)——(无记性)中性;非善非恶。

abyapada(ah-pee'-ah-bah'-tuh)——无瞋。

adhimokkha(ah-tee-moke'-uh)?—(胜解)狂热,尤其针对产生错误的信上面而言——如对观的染产生胜解。

anagami-magga(ah'-nah-kom'-mee-mah-kuh)——(阿那含道)成就第三果位之道;不还者。

anatta(ah'-nuh-tah)——1.无我;非个别体。2.无法控制。

anapa nasati(ah'-nah-pah'-nuh-sah'-tee)——(安那般那念)呼吸的念住。

anenjha(ah-nen'-cha)——(四空定)最高的无色界禅定(第五至第八)

anicca(a-nee'-chah)——1.无常。2.无法保持同一状态。

animitta-nibbana(ah-nee'-meet-ahnee-bah'-nuh)——(无相解脱门)在第十一阶智,如果由观无常而趣向涅盘解脱的,称为无相解脱涅盘。

apanasamadhi(ahb'-uh-nah'-suh-mah'-tee)——在深入的专注之中,心能安住不动一段很长的时间。

apaya(ah-bye'-uh)——(恶道)四种低级和恶劣的状态: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

appanihita-nibbana(ah-pah'-nee'-hee'-tah-nee-bah'-nuh)——(无愿解脱门)在第十一阶智,如果由观苦而趣向涅盘解脱的,称为无愿解脱涅盘。

arahatta-magga(ah'ruh-hot'-uh-mah'-kuh)——阿罗汉道。

ariya-puggala(ah-ree'-yah-buk'-ah-lah)——(圣补特伽罗)圣者;成就四种果位(初果至阿罗汉果)的人。

ariya-scca(ah-ree'-uh-sach'-uh)——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arompaccupanorpaccupanarom(ah'rome-bah'-joo-bahn)——当下。

arupa-loka(ah-roo'-puh-low-kuh)——无色界。

asavakkhayanana(ah'-suh-wah-kye'-uh-nah'-nuh)——(漏尽智)熄灭内心烦恼()的智慧,圆觉(阿罗汉)时生起的智慧。

asava(ah'-suh-wah)——()烦恼;心的染污或烦恼。

asubha(ah'-soo-pah)——1.憎厌。2.死屍。

atapi(ah'-tah-pee)——(精进)努力於断烦恼。

atta(ah'-tah)——我;妄执身心包含了一个永恒的自我或神我的邪见。

avijja(ah'-vee-cha)——(无明)无知(未能体证四圣谛的无知)

ayatana(eye-yah'-tun-ah)——1.根。2.十二处(内:眼、耳、鼻、舌、身、意。外:色、声、香、味、触、法)3.六根。

bala(pah'-lah)——(五「力」)力,启发悟道的能力(如五力)

bhava(pow'-uh)——有;有的活动过程(我们来世将成为的生命形态)

bhava-cakka(pow'-uh-chok'-uh)——十二缘起(「有的轮子」)

bhavaatanha(pow'-uh-tahn'-huh)——(色爱)求生欲。

bhikkuni(bik'-ku-nee)——(比丘尼)佛教的女尼。

bodhipakkiyadhamma(po'-tee-pok-key'-ah-tom'-uh)——三十七道品。

bojjhangas(poh-chang-uhz)——七觉支:1.2.择法3.精进4.5.轻安6.7.舍。

brahmaloka(prahm'-uh-lo'-kuh)——(梵天)梵界;微细的色界和无色界。

cakkhu-vinnana(chah'-koo-win-yah'-nuh)——眼识。

carita(chah-ree-tah)——(性行)有情的特质,如贪等。

cetana(chay'-tuh-nah)——()意愿;意志(行蕴之一)

cetasika(chay'-tuh-seek'-uh)——(心所)心的性质:共有52个心所法,以不同的组合组成89-120个识(心态)

chanda(chon'-tah)——()意愿;乐欲。

citta(chee'-tuh)——1.心。2.心王。3.各种识(包含心所、心王?心所)**心不可能单独存在的(必须有所缘)

cittakhana(chee'-tuh-kah'-nuh)——(刹那)一念之间(非常短暂)

cittavipassana(chee'-tuh-wee-pah'-suh-nah)——(观心)以心为所缘的四念禅观法。

culla-sotapanna(koo'-lah-soh-duh-bah'-nuh)——「小」须陀洹(入流者):成就第一阶智的人。

dana(tah'-nuh)——(檀那)布施。

dhamma(tom'-mah)——1.佛陀的教法。2.定律、法则。3.真理、实相。4.善、恶或无记(介於中间的),一切事物。

dhammaniyama(tom'-mah-nee-yah'-muh)——法则的次第;因果的必然性或次第。

dhatu(tah'-too)——(四大)元素。

ditthi(tit'-tee)——()邪见。

ditthi-carita(tit'-tee-char-ee'-tuh)——(见性行者)邪见者。

ditthi-visuddhi(tit'-tee-vee-soo'-tee)——七清净的第一清净:见清净。

dohsa(toh'-sah)——瞋;恚;厌恶。

dohsacarita(toe'-sah-car-ree-tuh)——(瞋性行者)容易生气和憎恨的人。

domanassa(tome'-uh-mah'-suh)——()不喜欢;厌恶。

dukkha(too'-kah)——1.身心的苦。2.不能满足。3.不能保持同一状态。

苦苦:一般的苦。

行苦:变化过程的苦。

苦相:(身心中的)三法印。苦谛:第一圣谛。

dukkhasacca(too'-kah-sah'-chah)——第一圣谛:苦的真理。

ekaggata(ay-gah'-ka-tah)——单一目标。

ghanasanna(kah'-nah-sahn'-yah)——(坚实)紧密;坚固(隐蔽无我)

iddhi(it'-tee)——(神通)神秘的力量;超乎平常的力量。

iddhipaddha(it'tee-baht'-uh)——四神足(三十七道品之一)

indriya(in'-tree-yuh)——1.根的作用。2.控制能力,如三十七道品中的五根。

indriyasamvarasila——(善护诸根)对根限制的戒律。

jati(chah'-dee)——生。

jahna(chon'-uh)——(禅定)幻境;能导致深定的专注禅观

kamma-bhava(kom'-muh-pow'-uh)——有的活动过程。

kama-loka(kom'-muh-loh'-kuh)——欲界。

kamatanha(kom'-muh-tahn'-huh)——欲爱。

kamma(kom'-muh)——()活动;善恶的意志。

kammaguna(kom'-muh-koo'-nuh)——(欲乐)感官的快乐;感官享乐的对象(欲尘)

kammasharupa(kom'-uh-shah-roo'-puh)——(业报身)从业而生的色身。

kammathana(kom'-uh-tan-nah)——(业处)禅观或冥想的行为;禅观的对象。

kanikasamadhi(kah'-nee-kah-sah-mah'-tee)——刹那定。

kankhavitarana-visuddhi(kon'-kah'-wee'-tah-rah'-nuh-wee-soo-tee)——七清净的第二清净:度疑清净。

kasina(gah-see'-nuh)——(遍处)导致专注的禅定念处如地遍处,共有十遍处。

kata-nana(kah'-tuh-nah'-nuh)——(证智)第三智阶。

kaya(kye'-uh)——(毗婆奢那所缘之一)。修行的「色身」。

kayanupassanasatipattana(kye'-ah-nu-poss'-uh-na-sah'-tee-pah-tahn'-uh)——身念处。

kicca-nana(kee'-chu-nah'-nuh)——(作智)第二智阶。

khanda(kon'-duh)——1.任何五个因缘和合(蕴聚)而生的有情或个体。2.Pancakkhandha(ben-jah-kon-duh)五蕴;存在的五种组合:色(色身)、受、想、行、识。

kilesa(key-lay'-suh)——(烦恼)不善根;烦恼;贪、瞋和痴。

kiriyacitta(kee'-ree-yah-chee'-tuh)——无作识(如阿罗汉)

kusula(koo'-suh-lah)——善;纯熟。akusula:不善;不纯熟。

lobha(low'-pah)——()贪婪;贪求。

lokiya(low'-key-uh——世间。

lokuttura(low-koo'-tur-ah)——出世间。

lokuttura-vipaka(lohkoo'-too-rah-wee-pahk'-uh)——出世间果

magga-citta(moh'-kuh-chee'-tuh)——道识;以涅盘为所缘的心,在第十四阶智时生起灭除烦恼。

maggamagga-nanadassana visuddhi(mok'-uh-mok'-uh-non-uh-toss'-uh-nuh-wee-soo'-tee)——七清净的第三清净:道非道智见清净。

magga-sacca(mok'-uh-sahtch'-uh)——(道谛)第四圣谛:八正道。

maggavitthi(mok'-uh-wi-tee)——心通往道智(第十四阶智)之道。

moha(moh'-hah)——我的邪见(我见)()无明。

majjhima-patipada(mach'-eemah-pah-tee-pah-tah')——中道;八正道。

nama(nah'-muh)——1.心。2.心王?心所。

nataparinna(nah'-tuh'-bah-reen'-yah)——第一遍知:知遍知

nekkhama(nay-kah'-muh)——(无执)自我否定。

nibbana(nee-bahn'-uh)——(涅盘)烦恼和苦痛的熄灭。

nibbida(nee'-pee-tah)——厌离(如第八阶智)

nicca-vipallasa(nee'-cha-wee-puh-lah'-suh)——(常颠倒想)妄执身心是常的邪见。

nidana(nee-dah'-nuh)——1.因。2.(因缘法)任何十二缘起中的一环。

nikanti(ni-gahn'-tee)——()欢喜(十种观的染最後一个染)

nimitta(nee-mee'-tah)——(幻境)影像,如屍体、佛像,由於偏定所造成的。(对於修禅定,是适当、可用的所缘)

nirodha-sacca(nee-roh'-duh-sahtch'-uh)——(灭谛)苦的止息或熄灭。

nivarana(nee-war'-nuh)——五盖:1.贪欲。2.瞋恚。3.昏沈。4.掉举。5.疑。

nupassana(nu-poss'-uh-na)——冥想,如Kayanupassana,色身的冥想。

obhasa(oh-bah'-suh)——光明,如亮光(十种观的染第一种染)

paccaya(bah-chye'-uh)——助缘。

paccupanadhamma(botch'-ooh-bahn-uh-tom'-uh)——(现在法)自然的真实状态,即使我们不了解它仍然如此存在(我们认知之後,它即是当下)

pahanaparinna(bah-hah'-nuh-bah-reen'-uh)——(厌离)舍弃,放弃;弃绝(烦恼)

pakkaha(bah-kah'-ha)——(策励)超过(太过精进,十种观的染第七种染)

Pali(bah-lee')——(巴厘)用於书写佛教经典的印度北方方言,已经不再通行了。

panna(bahn'-yuh)——(般若)智慧。

Suttapanna(闻慧):从听闻或书上启发的智慧。

Cintapanna(思慧):修行的智慧。

Vipassanapanna(修慧)(实相般若)体会身心三法印的智慧。

pannatti(bahn-yah'-tee)——(假法)传统的实相(一般认为实际的状态)

papa(bah'-bah)——罪;恶。

paramatthadhamma(bah-ruh-mah'-tuh-tom'-muh)——实相,自然的真实状态。实相是:1.身。2.(心王、心所)3.涅盘(涅盘是出世间的心法)

paramitas(bar-uh-mee'-tuhs)——(波罗蜜)完成:佛陀过去世行菩萨道所完成的事业。

parikama(bah-ree-gahm'-uh)——(遍行)随顺智(第十二阶智)的第一智。

parinibbana——(般涅盘)死後最後和圆满的涅盘。

pariyatti(bah'-ree-yah'-tee)——理论;教理。

passaddhi(bah'-sah-tee)——轻安(太偏定导致十种观的染第四种染)

paticcasamuppada(bah'-tee-cha-sah'-moo-bah'-duh)——因缘。

patisandhi-vinnana(bah'-tee-sahn'-tee-win-yah'-nuh)——再生识。

pattipata(bah'-tee-bah'-tuh)——修法;道。

phala-citta(pah-lu-chee'-tuh)——(果心)主宰道果并且以涅盘为所缘的心(第十五阶智)

piti(bee'-tee)——(十种观的第三种染),也是七觉支之一(名相相同)

phassa(pah's-sah)——()接触;碰触。

pubbekatapunnata(boo-pay'-gu-tah-boon-yah'-tuh)——(宿作)前世所修之功德。

punna(boon'-uh)——功德。apunna:无功德。

puthujjana(boo'-too-chon'-uh)——(补特伽罗);凡夫。

raga(rock'-ah')——淫欲;情欲。

raga-carita(rock'-ah-cah-ree'-tuh):淫欲心重的人。

rupa(roop'-uh)——1.物质或形体。2.修行上是指色身。

rupakhanda(roo'-puh-kon'-tuh)——五蕴中的色蕴。

rupa-loka(roo'-puh-loh'-kuh)——色界。

rusuthua(roo-soo-too-ah)——(身觉)具足正精进--正念--正知的觉照力。

sabahva-dhamma(sah-pow'-uh-tom'-uh)——(实相),自然的真实状态。

sabbha dhamma anatta(sah'-paytom'-mahah'-na-tah)——(一切法无我)自然法则:宇宙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无自性。

sabbha sankhara anicca(sah'-paysahn-kah'-rahah-nee'-chah)——(一切因缘法无常)自然法则:所有因缘和合的事物都是不永恒的。

sabbha sankhara dukkha(sah'-pay-sahn'-kah'-rah-took'-ah)——(诸行是苦)自然法则:所有因缘和合的事物是苦。

sacca(sah-chuh)——()真理。

sacca-nana(sah'-chuh-nah'-nuh)——第一智阶。

saddha(sah'-tah)——信。(五力的第一项)

sakadagami(sah'-gu-tah-kom'-mee)——(斯陀洹)第二个果位:一来果。

sakadagami-magga(sah'-gu-tah-kom'-mee-mahk'-uh)——(斯陀洹道)一来道。

sakkaya-ditthi(sah-kye'-uh-tit'-tee)——我见。

samadhi(sum-ah'-tee)——(三摩地)定。

samapatti(sam'-uh-bah-tee')——(三摩钵提)八种成就定的阶位(禅定)

samattha(sahm'-uh-tah)——(奢摩他)镇定、平静。

samattha-bhavana:修习禅定。

sammaditthi(sah'-muh-tit'-tee)——正见。

sammapadhana(sah'-muh-pah-tah'-nuh)——四正勤。

sampajanna(sahm'-pah-chahn'-yuh)——(正知)清楚认知。

samsara-vata(sang'-sara-wah'-tuh)——再生之环,亦作samsara-cakka,字面之意是生轮回,亦作samsara

samuchednirodha(sah'-muh-chednear-rode'-ha)——完全熄灭烦恼。

samudaya-sacca(sah'-moo-tie'-un-sah'-chuh)——第二圣谛:苦之因。

samvega(sang-way'-kuh)——(厌离)迫切的觉受。

sankhara(sahng-kahr'-uh)——1.因缘和合之物,混合物。现象界(色和心)2.行蕴:五蕴之一。

sankhara-khandha(sahng-kah'-ruh-kahn'-duh)——(行蕴)五蕴之一:心行;意志的活动。

sanna(sahn'-yuh)——想;忆(五蕴之一)

santati(sahn-tah'-tee)——1.相续。2.将身心生灭的空档妄执为相续的错觉。

sapaya(sah-pye'-uh)——(助道)有益於断烦恼;如助道的法、善知识等。

sati(sah'-tee)——(正念)念住。

satipatthana(sah'-tee'-pah-tah'-nuh)——四念处;四念处修法。

sekha-puggala(say'-kha-boo'-kah-lah)——(有学位)成就除了第四果以外的其他三果。

Seven Factors of Enlightenment(SeeBojjhangas)——七觉支(见、菩提分)

sikkhati(sik-kah'-tee)——觉察力。修行时觉察力知道是否偏离当下。

sila(see'-lah)——1.戒律。2.对於比丘,行为要符合波罗提木叉或227条戒。

sotapanna(so'-da-bah'-nuh)——(须陀洹)成就第一阶位的道果;入流者。

sotapattimagga(so'-da-bah'-tee-mok'-uh)——(须陀洹道)入流道。

sotapatti-phala-puggala(so'-da-bah'-tee-pal'-uh-book'-ah-luh)——(须陀洹果圣者)入流者。

sugati(su-kah'-tee)——(善道)快乐的状态;生存的善境界。

sukha(sook'-kah)——()欢乐;快乐。

sunnata(soon-yah'-tah)——()(我的)空、无我。

sunnata-nibbana(soon-yuh'-tah-nee-bah'-nuh)——(空解脱门),在第十一阶智,如果由观无我而趣向涅盘解脱的称为空解脱涅盘。

tadanganirodha(dah-tahn'-kah-near-rode'-hah)——暂时止息烦恼。

tanha(don'-huh)——渴爱;贪欲。

tanhacarita(don'-hah-cha-ree'-tuh)——贪性行者。

Three Characteristics——(三法印)或称为有情的三个指标:无常、苦、无我。

Theravada(the-ruh-wah-tuh)——(上座部)上座部的教法;东南亚国家的佛教修持法--诸如:斯里兰卡、缅甸、泰国。

tiranaparinna(tee'-ruh-nah-bah-ree'-nuh)——(度遍知),第二遍知,在第三、第四阶智之间。

Tripitaka——(三藏)三种贝叶经典;分为律藏、经藏、论藏。

uddhacca(ooh-tahch'-ruh)——(泰语:foong)——妄想心。

upacara(ooh'-bah-chah'-ruh)——(近作)随顺智(第十二阶智)的第二智。

upacarasamadhi(ooh'-bah-cha'-ruh-suh-mah'-tee)——(未到地定)接近禅定。

upadana(oo-bah-tahn'-uh)——()执取;执着。

upapatti-bhava(ooh-bah'-tee-pow'-uh)——(後有)有的出生过程。

upekkha(ooh'-bay-kah)——()冷漠;平静。

upekkhavedana(oo'-bay-kah-way'-duh-nah)——(舍受)中性的感受。

uppathana(ooh'-bah-tah'-nuh)——(现起)十种观的染第八个染;偏定。

vachirapanna(wah'-chee-rah-pahn'-yah)——第十四阶智时生起的猛利智慧。可以完全断惑。

vata(wah'-tuh)——(轮回)生死轮回。

vedana(way'-duh-nah)——受;五蕴之一。

vibhavatanha(wee-pow'-uh-tahn'-huh)——(无色爱)因断灭见所起的贪求。

vimamsa(wee'-mong-suh)——(慧如意足)观照(三十七道品中四神足的第四项)

vimokkhamukha(wee-moke'-ah-mook'-ha)——解脱心。

vimutti(wee-moo'-tee)——释放;解放;减轻。

vinaya(wee'-nye-uh)——(毘奈耶)律藏,三藏的第一藏经。

vinnana(ween-yah'-nuh)——识,五蕴之一。

vinnanakhanda(ween-yan'-nuh-khan'-duh)——(识蕴)五蕴之一:识。

vipaka(wee-bah'-kuh)——果,特别是指十一种苦果(1.4.4.2)即使是阿罗汉也无法避免。

vipakacitta(wee-bah'-kuh-chee'-tuh)——主宰业果的心。

vipallasa(wee'-bah-lah'-suh)——颠倒妄想。妄执身心为:a.b.c.d.我的状态。

vipassana(wee-pah'-suh-nuh)——1.实相般若(内观)2.毗婆奢那的结果,如以十六阶智来表现。

vipassanabhavana(wee-pah'-suh-nuh-pow'-uh-nuh)——毗婆奢那修法。

vipassana-bhumi(wee'-pah-suh-nuh-poo'-mee)——(毗婆奢那见地)基本知见,如五蕴、十二处,有助於毗婆奢那修法。

vipassana-dhura(wee-pah'-sun-nuh-too'-rah)——毗婆奢那的任务或作用。

vipassana-yanas(wee-pah'-suh-nuh-yah'-nuh)——(毗婆奢那智)十六阶智。

vipassanupakilesa(wee-pah'-suh-noo-bah-kee-lay'-suh)——(观的染)内观的烦恼,在第四阶智时产生的。

viraga(wee-rock'-ah)——(离染)无执:没有贪欲。

viriya(wee'-ree-uh)——(精进)努力;能量。

visuddhi(wee-soo-tee')——清净。

Visuddhi-Magga(wee-soo'-tee-mahk'-uh)——清净道论,由佛音尊者所作的经典注疏。

vitakkacarita(wee'-tah-kuh-chah-ree'-tuh)——(觉性行者)有深思熟虑特质的人。

vithicitta(wee'-tee-chee'-tuh)——想的过程;心之道。

vivatta(wee-wah'-tuh)——无生。

vodana-nana(woh'-tah-nuh-nah'-na)——第二次成就道果(斯陀洹)时,第十三阶智(种姓智)即成为灌顶智。

yana(yah'-nuh)——yana(泰语)nana(巴厘文)——智阶,特指十六阶智。

yataparinna(yah'-tah-bar-ee'-nuh)——(知遍知)第一、二阶智所属的智阶。

yogavacara(yoh-cow'-uh-char'-uh)——三心:正精进、正念、正知,通常缩写成「yoki」。

yoni(yoh'-nee)——生的种类或道。

yonisomanasikara(yoh'-nee-so-mah-nah'-see-kah'-ruh)——(如理作意、思惟)适当的思考;正确的注意力专注某件事物的因或实相。

 










相關文章: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禅修中心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心王 心所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学生的会谈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总结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果智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道智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种姓智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随顺智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行舍智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审察随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欲解脱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厌离随观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过患随观智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怖畏现起智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坏随观智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生灭随观智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遍知智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把握因缘智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名色分别智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图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结论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杂项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妄想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定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检查身心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可以对自己发问的问题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问题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各种苦的四念处修法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此修法与四圣谛的关系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适应初学者简化的修法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如何判断修法对或错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为什麽用自然的修法?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自然的修法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意见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修行的原则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行住坐卧实修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中道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我们观照所需工具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四种姿势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理论 缘起法面面观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理论 如何十二缘起破除邪见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理论 十二因缘(缘起)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理论 隐蔽三法印的因缘法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理论 色和心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理论 奢摩他与毘婆奢那修法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理论 善恶和无记

上一篇(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 回目錄 下一篇(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声空不二音乐禅--明就仁波切
道果教学--遍德仁波切
菩提道次第广论--道前基础--雪歌仁波切 讲授 张福成老师 译
宗喀巴大师基础课程~入菩萨行论
社团法人云林县身心障碍者重建协会- Yahoo!奇摩部落格

赞助网站
可樂旅遊~康福旅行社
華文佛教網絡資源
台灣會議中心
寧瑪巴大乘佛學會
FPMT護持大乘法派聯合會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