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曼仁波切主法之【長壽佛法會】 大方廣◆藏曆薩噶達瓦◎蓮師薈供燃燈法會 經續法林9月份課程表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总结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利美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12/27 09:01:40
學習次第 : 进阶

总结

「乔达摩大师,是什麽因、什麽缘;为什麽如来灭度後,圣教不能常存?又乔达摩大师,是什麽因、什麽缘,如来灭度圣教得以常存?」

「婆罗门,这是由於没有实修;由於不多修行四念处,如来灭度後,圣教不能常存……」

(相应部-尼柯耶,大品)


4.1总结

毗婆奢那修法包含七清净、十六阶智、三解脱门(导致涅盘的方式)、四念处等等。但以上这些真正关系到身念处的——特别是四个主要和次要的姿势。其他念处的修法——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修法一样,十六阶智和七清净也一样,功德利益也是一样的,只是改变其所缘而已。

但是以受、心、法为念处的修法其所缘较为复杂,受念处有九种受要观照:苦受、乐受、舍受等等。心念处有十六心要观照:善心、不善心、定心等等。法念处有五蕴、六根、五盖等所缘。因此修行者如果以受、心、法为所缘修行就要更注意了。例如爱的受生起时,修行者就要了知这个受,但他可能因此变成执着这个受,这样他就无法达到念住,因为念住必须透过中道来实践。如果起了喜欢或不喜欢,修行者就无法行于中道。因此,修行之前要先了解这一点,否则修行就不会正确。

冷漠()不是中道,有人要使他们的心既不爱也不憎,这是不对的,这样是令「舍念」生起;一切法无我(无法控制),因此不能这样修。

某些修法说心是空的,因此以空为所缘,但每个心都有它的所缘,这个所缘是心生起的助缘,即使是出世间心仍然是以涅盘为所缘。

有许多心和所缘会导致喜欢或不喜欢,四念处的所缘可以断除喜欢或不喜欢。但四念处的所缘也会导致烦恼,例如,你想要令心安住於坐的色身,这会产生贪(喜欢),如果你办不到(这是很可能的——因为心是无常的),又会产生瞋(不喜欢)

对四念处而言,最重要的是当下具足正念─正知。只有保持在当下才能断除贪瞋。当一个所缘出现时,修行者必须观照这个所缘,直到他了解这个所缘的实相(自然的真实状态)。这个所缘不是色法就是心法。那麽他就可以体会到身心是无常、苦、无我的——非「我」、非自我。

修行者要记住这些重点:

1)修四念处和到达涅盘之道,是根据佛陀的教导。而修行者修行的成效取决於对四念处修法自然的性向和天赋,前生修持的助缘、耐心、毅力和献身於灭苦工作的程度。

2)修四念处是心的工作,心一直作用於观照坐的色身、站的色身等等,以改变是你在坐、站和走的邪见——因而断除无明烦恼。断除烦恼的方法是做正确的修行——而非只是思考或推理。如果你作正确的修行,就有正确的结果和智慧;正确的智慧生起的时候,你就可以体会到身心的三法印(无常、苦、无我)。所缘(身和心)是非常重要的;正确地观照所缘,将引发三心(精进、正念和正知)(1)而照见身心的实相是非你、非自我、无常和苦——在此之後你将体会到身心的过患和危险,而应舍弃,亦即应该体证智慧而断除生死轮回。

(1:三心=明觉=觉照=精进、正念、正知。)

3)修行者应保持觉察力,以便知道三心是否偏离了当下。这能使他一再地回到当下。心的性质是变化多端的:有时是妄想心、有时是淫欲心、有时疑法的心、有时昏沈、有时烦躁、有时觉照力(明觉)弱。修行者必须设法常常保持在当下观照身心,而且当他偏离当下时,不要烦躁——因为心是无法控制的(无我的)。修行者的任务是一直设法保持在当下——而实相(修慧当下)即会跟着显现,这是需要毅力的。

4)如果你只用思考(默念)的方式去了解无常、苦、无我是不可能断除烦恼的。因为你不是以实相般若体会真理。体会真理是在每一刻(当下)见到身心的三法印生起——这种真理(实相)源自于修行,可以由你自己证得的,而不是研究教理或听经闻法所能实证的。

5)另一个可能发生的问题是,修行者修错了而自己不知道,例如,他走的时候只注意到脚步而不是注意整个走路的色身,他应该找善知识更正,直到他了解正确的理论(修法)为止。

6)灭除烦恼和止息苦痛的正确方法是修四念处,四念处是三十七

道品的第一阶——而最後要体证四圣谛,这可导致对身心(或五蕴)完全无执——必须经由四道来完成:入流道、一来道、不还道和阿罗汉道。

7)修四念处要有平衡的信和慧配合,如果你的信超过慧,你就无法判断修得对或错。如果你的慧超过信,会变成「过慢」而使你无法达到涅盘和止息苦痛。

8)对四念处修行有兴趣的人(或即使是修奢摩他的人)必须了解修行的原则和正确的修法。如果一个人要实践真正的佛法,必须以信和慧来完成——即如前所述的十六阶智。如果修法错误将难以改变修行者的邪见,就像大象陷入泥沼,一旦陷入了就非常难以自拔。

来吧!现在我劝告你们:诸因缘法虚幻变易,但自精勤,取证道果。(佛陀最後遗言,长部尼柯耶)










相關文章: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禅修中心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巴厘文索引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心王 心所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学生的会谈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果智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道智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种姓智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随顺智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行舍智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审察随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欲解脱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厌离随观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过患随观智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怖畏现起智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坏随观智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生灭随观智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遍知智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把握因缘智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 名色分别智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成果 十六阶智图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结论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杂项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妄想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定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检查身心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可以对自己发问的问题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问题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各种苦的四念处修法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此修法与四圣谛的关系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适应初学者简化的修法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如何判断修法对或错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为什麽用自然的修法?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自然的修法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意见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修行的原则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行住坐卧实修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中道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我们观照所需工具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四种姿势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实修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理论 缘起法面面观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理论 如何十二缘起破除邪见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理论 十二因缘(缘起)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理论 隐蔽三法印的因缘法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理论 色和心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理论 奢摩他与毘婆奢那修法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理论 善恶和无记

上一篇(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 回目錄 下一篇(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 成)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敏林堪千仁波切的达玛师利语自在秘密宫殿 ...
敦珠新岩传之殊胜传承
阿弥陀佛超渡
◎中华佛教直贡噶举协会-现代人为何需要『止观禅修』的心灵训练??
措杰突滴

赞助网站
西藏敏竹梅芭藏香
台灣師大國文系--佛學研究相關網站
大同大學教育網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
生命電視-佛學網站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