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林吉祥智勝林佛學會法訊 堪布 慈囊仁波切 卅五佛懺悔文 講授 2009年清明孝親報恩法會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宗喀巴中观思想的初步研究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编辑部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09/12/19 01:01:49
學習次第 : 进阶

喇嘛网 日期:2009/12/19 00:43:49   编辑部 报导

宗喀巴中观思想的初步研究   指导教授:陈又新

宗喀巴於十五世纪初,一开始是从西藏的佛教并吸收了噶当、萨迦、噶举等各教派的精华,发展成格鲁派。
此外,宗喀巴早年在学识渊博的仁达瓦及受到文殊直接影响的邬玛巴教导之下,开启其中观思想研究方向,并在阅读佛护《佛陀波利多根本中观注》後,获得不共的中观见解,最後终於发展出不共的中观思想「三遮五立」;此思想系自龙树、提婆、佛护、月称、寂天一脉相承而来,其中又以佛护、月称为主要传承。至於有关中观着作,宗喀巴初期的中观思想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一书开始见到,而《辨了义不了义善说藏论》成书时「三遮五立」已分列其中,至於《般若中观根本颂的注释─正理海》一书是发扬时期,最後《入中论善显密义疏》则是宗喀巴中观思想最完整的时期。
 
  
有宗喀巴上述的各项努力,西藏的佛教迄今不致灭亡,格鲁派的清净宗风,也才能传遍西藏、蒙古、中国及印度,甚至现在欧美绵延千里无垠之地,都有西藏佛教的踪迹。

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95/硕士/电子全文电子全文

研究生:吴武宗  指导教授:陈又新 

英文中华佛学研究所课程简介 西藏佛教史, 陈又新. 印度文化史

 

论文目次 

第一章 绪论 ………………………………………………………………………0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目的……………………………………………………01
第二节 研究范围……………………………………………………………04
第三节 文献检讨及研究限制………………………………………………05
第四节 研究方法……………………………………………………………15
第五节 研究进程及论文架构………………………………………………17
 
第二章 中观的基本内容及宗喀巴之前的中观思想………………………… …20
第一节 中观的基本内容……………………………………………………20
第二节 中观思想在印度的传扬…………………………………………… 37
一、 中观派的分期……………………………………………………… 37
二、 龙树的着作 …………………………………………………………39
三、龙树以後印度的中观家 ……………………………………………42
第三节、中观思想传入西藏 …………………………………………………42
一、 印度大师的传入 ……………………………………………………42
二、 宗喀巴之前西藏本地学者 …………………………………………43
 
第三章 宗喀巴中观思想之形成 …………………………………………………46
第一节 宗喀巴的修学………………………………………………………46
一、修学过程 ……………………………………………………………46
二、对闻思修的修习 ……………………………………………………48
三、由善巧门弘扬佛法 …………………………………………………53
四、宗喀巴的着作 ………………………………………………………55
第二节 中观思想的建立……………………………………………………58
第三节 宗喀巴中观思想的要点……………………………………………61
第四节 弘扬中观思想的努力………………………………………………63
 
第四章 宗喀巴的「三遮五立」 …………………………………………………66
第一节 宗喀巴三本主要论着的「三遮五立」 ……………………………66
第二节 「三遮五立」…………………………………………………………70
第三节 「三遮五立」之外後世弟子增广的主张 …………………………81
第四节 宗喀巴与其论敌的中观论辩 ………………………………………82
一、 宗喀巴所破斥之中观论者 …………………………………………83
二、 宗喀巴回答他派中观论者 …………………………………………85
 
第五章 宗喀巴的中观思想对後世之影响 ………………………………………87
第一节 建立格鲁派…………………………………………………………87
一、 格鲁派的形成 ……………………………………………………87
二、 格鲁派的发展 ……………………………………………………87
第二节 对缘起性空学说的圆满解释……………………………………… 88
一、 佛教缘起性空之观点 ……………………………………………88
二、 中观应成派的批判 ………………………………………………89
三、 缘起性空之六不成立 ……………………………………………89
四、 宗喀巴的圆满解释 ………………………………………………90
第三节 对西藏後世的贡献…………………………………………………90
一、 恢复西藏佛教戒律……………………………………………… 91
二、 对後世社会文化的影响…………………………………………93
 
第六章 结论………………………………………………………………………96 

 [ 参考文献]
 
一、藏文原典
 
月称,《入中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台北市,2000。
 
月称,《净明句论》,大藏经,NO.3860。
 
月称,《六十颂如理论释》大藏经,NO.3846。
 
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 ,佛陀教育基金会,台北市,2002。
 
宗喀巴,《辨了义不了义》,青海民族出版社,西宁,1987。
 
宗喀巴,《般若中观根本颂的注释─正理海》,佛陀教育基金会,台北市,2002。
 
宗喀巴,《入中论善显密义疏》,甘丹寺木刻版,甘丹寺。
 
果然巴,《中观真实明义论》,佛陀教育基金会,台北市,2001。
 
佛护,《佛陀波利多根本中观注》,大藏经,NO.3842。
 
寂天,《入菩萨行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台北市,2000。
 
清辨,《思择焰》,大藏经,NO.3856。
 
清辨,《般若灯论》,大藏经,NO.3853。
 
凯珠杰,《宗喀巴小传》,青海民族出版社,西宁,1982。
 
龙树,《中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台北市,2000。
 
龙树,《中观理聚六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台北
 
市,2000。
 
 
 
二、中文大藏经(大正新修大藏经)
 
释迦牟尼佛,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佛说长阿含经》,大正新修大藏经,No.1,
 
世桦印刷公司,台北市,1994。
 
维摩诘,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大正新修大藏经,No.475,世桦印刷公
 
司,台北市,1994。
 
弥勒,玄奘译,《辩中边论颂》,大正新修大藏经,No.1600,世桦印刷公司,台北
 
市,1994。
 
龙树,梵志青目释,《中论》,大正新修大藏经,No.1564,世桦印刷公司,台北市,
 
1994。
 
龙树,毘目智仙、瞿昙留支译,《回诤论》,大正新修大藏经,No.1631,世桦印刷
 
公司,台北市,1994。
 
圣天,玄奘译,《广百论》,大正新修大藏经,No.1570,世桦印刷公司,台北市,
 
1994。
 
 
 
三、中文专着
 
土观.罗桑却季尼玛,刘立千译注,《土观宗派源流》,福智之声出版社,台北市,
 
1994。
 
王尧、褚俊杰,《宗喀巴评传》,东初出版社,台北市,1992。
 
王辅仁,《西藏密宗史略》,佛教出版社,台北市,1985。
 
月称,法尊译,《入中论讲记》,佛陀教育基金会,台北市,2002。
 
月称,法尊译,《入中论讲记》,新文丰出版公司,台北市,1987。
 
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藏传佛教寺院资料选编》,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出版,成都,1989。
 
石硕,《吐蕃政教关系史》,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成都,2000。
 
平川 彰,庄崑木译,《印度佛教史》,商周出版,台北市,2004。
 
弘学主编,《藏传佛教》,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成都,2002。
 
冉光荣,《中国藏传佛教史》,文津出版社,台北,1996。
 
多识仁波切,《佛教理论框架》,圣地文化出版社,台北县,2005。
 
竹村牧男,《觉与空-印度佛教的展开》,东大出版社,台北市,2003。
 
吕澂,《印度佛学思想概论》,天华出版社,台北市,1982。
 
吕澂,《中国佛学思想概论》,天华出版社,台北市,1997。
 
吕澂,《西藏佛学原论》,大千出版社,台北县,2003。
 
吴汝钧,《佛教的概念与方法》,台湾商务书局,台北市,1988。
 
吴汝钧,《佛学研究方法论》,台湾学生书局,台北,1983。
 
吴汝钧,《龙树中论的哲学解读》,台湾商务书局,台北市,1999。
 
何秀煌,《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中研院民族所,南港,1982
 
李冀诚,《西藏佛教密宗》,佛光出版社,高雄县,1993。
 
周加巷,郭和卿译,《至尊宗喀巴大师传》,人民出版社,青海,1999。
 
林鑫,《龙树菩萨中观第一人》,佛光出版社,台北县,2000。
 
宗喀巴,法尊译,《入中论善显密义疏》,新文丰出版公司,台北市,1987。
 
宗喀巴,法尊译,《菩提道次第广论》,福智之声出版社,台北市,2002。
 
宗喀巴,法尊译,《菩提道次第广论》,方广文化出版社,台北,1999。
 
宗喀巴,法尊译,《密宗道次第广论》,大千出版社,台北县,1999。
 
宗喀巴,法尊译,《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福智之声出版社,台北市,1993。
 
宗喀巴,僧海释,法尊译,《辨了不了义论释难》,悲智佛学会出版,美国,2003。
 
夹社日娃赞巴、钦舖巴、昂巴日瓦、徐兰巴、嘉惹敦结等,段克兴译,《阿底峡
 
尊者传》,西北民族学院研究所,兰州,1981。
 
洛桑嘉措,法尊译,《略说四部见解》,悲智学佛会,美国,1997。
 
贡噶老人开示录,《自性光明》,正法眼出版社,台北县,2000。
 
贡却亟美汪波,陈玉蛟译,《宗义宝鬘》,法尔出版社,台北市,2000。
 
索代,《拉卜楞寺佛教文化》,甘肃民族出版社,兰州,1993。
 
耿昇,《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人民出版社,拉萨,1992。
 
能海,《慧学》,方广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台北市,1995。
 
章嘉,白玛旺杰译,《中观正理》,悲智学佛会,美国,2003。
 
根登曲佩,白玛旺杰译,《中观精要》,悲智佛学会出版,美国,2002。
 
徐丽华,《藏传佛教探秘》,巴蜀书社,成都,2001。
 
寂天,《入菩萨行》,谛听出版社,高雄市,1998。
 
寂天,杰操大师广解,隆莲法师汉译,《入菩萨行论广解》,佛陀教育基金会,台
 
北市,2003。
 
梶山雄一等,《佛教中观哲学》,佛光出版社,高雄县,1990。
 
梶山雄一等,李世杰译《中观思想》,华宇出版社,台北县,1985。
 
黄家树,《中观要义浅说》,全佛文化出版社,台北市,2002。
 
黄颂一,《佛教二百题》,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1997。
 
黄忏华,《中观的胜义》,世界佛教出版社,台北县,1994。
 
第十四辈达赖喇嘛丹津嘉措,《中观之钥》,佛陀教育基金会,台北市,1997。
 
第十四辈达赖喇嘛,蒋扬仁钦口译,林耿如整理,《中观正见》,悲智学佛会,美
 
国,2001。
 
第一世帕绷喀仁波切,仁钦曲扎译,《掌中解脱》,白法螺出版社,台北市,2000。
 
陈庆英、高淑芬,《西藏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郑州,2003。
 
陈学仁,《龙树菩萨中论八不思想探究》,佛光出版社,台北县,2000。
 
陈兵编,《新编佛教辞典》,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北京,1994。
 
张怡荪主编,《藏汉大辞典》,民族出版社,北京市,1999。
 
张骏逸主编,《欧阳无畏教授逝世八周年纪念论文集》,蒙藏委员会,台北市,
 
2000。
 
曾国庆,《藏族历史文化》,民族出版社,北京市,2004。
 
万金川,《中观思想讲录》,香光书乡出版社,嘉义市,1998。
 
杨惠南,《龙树与中观哲学》,东大出版社,台北市,1988。
 
圣天,仁达瓦译,《中观四百颂详解》,民族出版社,北京,2000。
 
圣天,贾曹杰释,唐玄奘、法尊译颂,观空讲授,任杰听译,《菩萨瑜伽行四百论释善解心要论》,福智之声出版社,台北市,1999。
 
廓诺.迅鲁伯,郭和卿译,《青史》,华宇出版社,台北县,1988。
 
察仓.朵藏才旦,《中国藏传佛教》,宗教文化出版社,北京,2003。
 
蔡巴贡噶多吉,东嘎.洛桑赤列校注,陈庆英、周润年翻译,《红史》,全佛出版
 
社,台北,2004。
 
横山紘一,许洋主译,《唯识思想入门》,东大出版社,台北市,2002。
 
欧声明,《藏传佛教》,五洲出版社,北京市,1996。
 
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上)(下)》,香港密乘佛学会,香港,1998。
 
郑振煌,《认识藏传佛教》,慧炬出版社,台北市,2001。
 
刘台痕,《雪岭晶月星王宗喀巴》,法鼓出版社,新店,2000。
 
龙树,鸠摩罗什译,萧振士今译,《中论》,恩楷出版社,台北市,2002。
 
龙树,《龙树六论》,民族出版社,北京,2000。
 
龙树,贾曹杰释,观空讲授,任杰听译,《中观宝鬘论颂显明要义释》,福智之声
 
出版社,台北市,2003。
 
藤田弘基,《西藏佛教密法》,武陵出版社,台北市,1984。
 
释修慧,《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佛教出版社,台北市,1985。
 
释印顺,《中观今论》,正闻出版社,新竹县,2000。
 
释法尊,《宗喀巴大师传》,福智之声出版社,台北市,1995。
 
释法音,《宗义浅说》,大乘解行学佛会上课讲义,1999。
 
Jaidev Singh,赖显邦译,《英汉对照中观哲学概说》,新文丰出版社,台北市,1990。
 
Richard H. Robinson,郭忠生译,《印度与中国的早期中观学派》,正观出
 
版社,南投县,1996。
 
T.R.V.Murti,郭忠生译,《中观哲学》上,华宇出版社,台北县,1984。
 
Elizabeth Nappery,刘宇光译,《缘起与空性:强调空性与世俗法之间相融性的藏
 
传佛教中观哲学》,志莲净苑文化部出版,香港九龙,2003。
 
 
 
四、外文
 
Jeffrey Hopkins,Reflections on Realit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Berkeley,2002.
 
Tenzin Gyatso ,The Meaning of Life,Translated by J. Hopkins. Somerville:Wisdom Publications,2000.
 
五、期刊论文
 
王尧、褚俊杰,〈宗喀巴思想的历史渊源〉,《中国藏学》,第15期,中国藏学出版
 
社,北京市,1991。
 
王尧,〈缘起不能破-宗喀巴对中观缘起学说的肯定〉,《中华佛学学报》,第5期,
 
中华佛学研究所,台北市,1992。
 
王尧、褚俊杰,〈作为哲学家的宗喀巴和宗喀巴的中观哲学〉,《藏族历史宗教研
 
究》,第1辑,中国藏学出版社,北京市,1994。
 
田必伟,〈宗喀巴“缘起性空”哲学思想浅析〉,《中国藏学》,第3期,中国藏学
 
出版社,北京市,1991。
 
曲丹,〈拉卜楞寺医药学院概述〉,《中国藏学》,第4期总第12期,中国藏学出版社,北京市,1990。
 
成中英,〈中国哲学中的方法铨释学-非方法论的方法论〉,《台大哲学评论》,1991。
 
周炜,〈有关宗喀巴佛典传授年代的几个问题〉,《中国藏学》,第3期,中国藏学
 
出版社,北京市,1992。
 
松本史朗,褚俊杰译,〈宗喀巴中观思想研究〉,《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西藏人
 
民出版社,拉萨,1992。
 
原田觉,〈西藏佛教的中观思想〉,《华冈佛学学报》,第7期,中华学术院佛学研
 
究所,台北市,1984。
 
耿晴,〈《中论》第十三品再探-对第三颂到第六颂以及第七颂之论证的再思考〉,
 
《大专学生佛学论文集》,财团法人台北市华严莲社,台北市,2001。
 
陈又新,〈论达赖喇嘛解决西藏问题的中道主张思想〉,《蒙藏现况双月报》,第12
 
卷,第5期,蒙藏委员会,台北市,2003。
 
许得存,〈宗喀巴关於中观应成派八大论述〉,《西藏研究》,第2期,西藏研究编
 
辑部,拉萨,1990。
 
许得存,〈宗喀巴《中观广释》试析〉,《西藏研究》,第2期,西藏研究编辑部,
 
拉萨,1989。
 
许得存,〈宗喀巴关于中观应成自续两派的论述〉,《藏学研究论丛》,第2辑,西
 
藏人民出版社,拉萨,1990。
 
闻国根,〈藏学入门〉,《藏学研究论丛》,第2辑,西藏人民出版社,拉萨,1990。
 
刘嘉诚,〈中观学的基本观点〉,《法光》,第131期,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台北,
 
2000。
 
 
 
六、博硕士论文
 
王惠雯,〈宗喀巴菩萨戒思想之研究〉,辅仁大学哲研所博士论文,台北县,1998。
 
李日章,〈缘起性空与相对论〉,台大哲研所,台北市,1969。
 
林士倚,〈宗喀巴三士道思想中的生死观-以《密宗道次第广论》为主之探讨〉,
 
南华大学生死所硕士论文,嘉义县,2004。
 
黄英杰,〈藏传佛教「他空见」研究-以果燃巴《辨别正见》为中心〉,玄奘人文
 
社会学院,台北县,2003。
 
陈学仁,〈龙树菩萨《中论》八不思想〉,中央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桃园县,1998。
 
程国强,〈龙树、智顗、惠能之存在论-空、圆、无的比较研究〉,能仁书院哲研
 
所,香港,1993。
 
赖惠芬,〈佛所教空-龙树《中论》第十八品研究〉,台大哲研所硕士论文,台北
 
市,1997。
 
罗沛霖,〈从中观论看龙树对法有自性之主张的批评〉,新亚书院哲研所,香港,
 
1986。
 
简淑霞,〈无我与解脱-清辨、月称关於《中论、十八品》「人法二无我」诠释之
 
比较研究〉,政大宗研所,台北市,2000。
 
简端良,〈藏传佛教唐卡艺术的美学观-以中观思想为中心〉,东海哲研所,台中
 
市,2002。
 
刘英孝,〈龙树的中道缘起思想〉,政大哲研所硕士论文,台北市,1995。
 
刘嘉诚,〈《中论》如何以智导情〉,《大专学生佛学论文集》,2001。
 
刘嘉诚,〈《中论》解脱思想之研究〉,辅大宗研所硕士论文,台北县,1997。
 
锺国贤,〈宗喀巴末那识和阿赖耶识难解处的广注〉,国立政治大学边政所硕士论
 
文,台北市,1994。 
谢裕琳,〈《中论》观因缘品青目注释初探〉,《大专学生佛学论文集》,2001。

国家图书馆--全国博硕士论文资讯网










相關文章:
宗喀巴三士道生死观以《菩提道次第广论》为主
宗喀巴佛性思想之论述
宗喀巴显密圆融思想之研究
宗喀巴菩萨戒思想之研究
宗喀巴大师传 显密诸经之记别
宗喀巴大师传 别明现世事蹟
宗喀巴大师传 化机圆满示现涅盘
宗喀巴大师传 大师之弟子
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论》
宗喀巴大师 菩提道
宗喀巴大师 修忏如法 三十五佛现全身
宗喀巴大师 四力忏悔
宗喀巴大师造 皈依发心仪
宗喀巴大师赞诚信之花
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论》
宗喀巴对於大、小乘戒相融之思考
宗喀巴大师 上师相应法--慈悲智慧圆满
宗喀巴大师祈祷文
宗喀巴大师教法难值遇
宗喀巴大师行持的殊胜
宗喀巴大师密法的殊胜
宗喀巴大师上师瑜伽法
宗喀巴大师上师瑜伽法 回向
宗喀巴大师上师瑜伽法 水供法
宗喀巴大师上师瑜伽法 大礼拜
宗喀巴大师上师瑜伽法 曼达供
宗喀巴大师上师瑜伽法 无缘悲心颂
宗喀巴大师上师瑜伽法 兜率百尊
宗喀巴大师上师瑜伽法 六加行法
宗喀巴大师上师瑜伽法 皈依
宗喀巴大师上师瑜伽法 业果
宗喀巴大师上师瑜伽法 上师瑜伽
宗喀巴大师上师瑜伽法 视师即佛
宗喀巴大师上师瑜伽法 前行祷文
宗喀巴大师上师瑜伽法 修《兜率天内院百尊赞》法门的
宗喀巴大师上师瑜伽法 发心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

上一篇(中观业思想的特质兼论对异) 回目錄 下一篇(宗喀巴三士道生死观以《菩)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菩提行愿计画-金容光明佛寺重建
藏传佛教慈悲林寺学佛院- Yahoo!奇摩部落格-藏传疑问-多识仁波切开示
南印度色拉杰僧伽大学
读书会--菩提道次第广论
莲师极密圣地『贝玛贵』建寺计划

赞助网站
香光資訊網/圖書館服務/佛教入門網站/西藏佛教
指引型資源。
英國倫敦商會考試局
Nissan 台灣
利他無我
尊貴夏巴曲傑仁波切 / 資料來源 : 喇嘛網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學術資源網站
學術資源網站。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