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中心2010年7月法訊 確戒仁波切觀音煙供修法 跟著朗望格西尋找心(心類學開課)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中论释 三、观六情品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显教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6/06 02:25:36
學習次第 : 进阶

中论释 三、观六情品

麦彭仁波切 着 索达吉堪布译

 

三、观六情品

(本品藏文原意为观处品,因本意相差不大,故尊重鸠摩罗什原译,未作改动)

丁三、(观六情品)分二:一、经部关联;二、品关联。

戊一、(经部关联):

《般若经》云:眼以眼空等诠释了无有十二处的道理。

戊二、(品关联):

如果认为:十二处是存在的。见、闻、嗅、觉、触、意的眼等六根[],以及它们的行境——色境等六处[]是存在的。

为了证明处不存在,而宣说本品。

(品关联)分三:一、破承许根为见者;二、破承许我或识为见者;三、以此理亦可破斥其他立宗。

己一(破承许根为见者):

眼耳及鼻舌,身意等六情,
此眼等六情,行色等六尘。

如果有人认为:虽然在此有遮破去法等等的如前种种所说,但据《俱舍论》记载:见、闻、嗅、觉、触乃至意识之间的眼等六根,以及它们的所行处[行境]——所见色境等六境,即为十二处。所以,十二处应当存在。

是眼则不能,自见其己体。
若不能自见,云何见余物?

事实并非如此。对方所谓眼为见者的说法,如同火与暖热以及水与湿润一样,(是观待而成立的。)但对於眼根本身而言,所谓的,应当是在不观待的情况下,以自性而成立的。

《中观四百论》云:一切法本性,先应自能见,何故此眼根,不见於眼性?因此,如果眼根自己能够看见自己,那麽这种见解就可以成立。但是,如同水具暖热性及火具湿润性一样,眼根自己能够看见自己的情形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所谓的也丝毫不可成立。这样一来,眼根也就不能见到他法。

作为见色法的眼根,对於其本身并不能自见,因为其无有对境或者说是自己对自己起作用相违的缘故。既然对自己不能见或者远离了见法,那麽,彼等又怎麽能见其他兰色等色法呢?如同耳根一样。

火喻则不能,成於眼见法。
去未去去时,已总答是事。

如果对方又认为:虽然不能见自己,但与能见他体并不相违。犹如火虽然不会燃烧自己,却能燃烧其他的木柴一样。

为了虽然不能见自己,却能见他体以本性能够妥为成立而安立的火喻,并不能使其论点成立。关於此理,以前面已经对已去、未去以及去时三种去所进行的观察就可以说明。因为火的比喻与其义所表达的见都是观待而成立的。所以,通过对去的观察,就足以对包括见在内的所有问题都予以了回答。

也就是说,因为火也有已燃、未燃等等划分方式,通过燃者则不燃,未燃者不燃,离燃未燃者,无第三燃者等对所燃的木柴;以及通过已见则不见,未见亦不见,离见未见者,无第三见者等对所见的外境色法,以三时进行观察抉择,其理证要点都是一致的。

我们还可以通过已燃者不燃等对能燃者火焰,以及已见者不见等对能见的眼根,以三时进行分析,(从而抉择其自性不存在)。

见若未见时,则不名为见,
而言见能见,是事则不然。

在对自他毫许未见时,则不能称其为见。因此,以存在自性的眼睛看见色法的彼等说法,又岂能合理呢?如同柱子一样。

见不能有见,非见亦不见。

眼睛作为具有见的自性者[见者],是不能与见的行为相关联而见色法的。因为,任何以自性成立的眼睛,都不应该与见的行为相关联。否则,就会有两种行为的过失,并由此而衍生出两个作者的过失;

而眼睛作为不是具有见的自性者[非见者],也是不能见,因为已经远离了见的行为的缘故,犹如指尖一般。

己二、(破承许我或识为见者):

若已破於见,则为破见者。

如果对方认为:就象天授用斧头砍树的说法一样,眼睛只不过是一种助缘而已,真正的见者是人我或者眼识。

但是,用遮破见的方式,就可以将承许我或者眼识为见者的观点也一并遮破的道理,(在前面)已经作了陈述,大家应当悉知。也就是以是眼则不能,自见其己体等推导过程,只需将文字稍作改动便可。

离见不离见,见者不可得。
以无见者故,何有见可见?

如果对方认为:见者就是存在的,因为其所作的业以及能作是存在的。

如果见者存在,则其所作的业以及能作存在就有道理,但见者并不存在。(我们有理由提出疑问:你们安立的见者,)是与见的行为相观待还是不相观待而存在的作者呢?

如果是第一种见者,也即不离开见的行为或者与见的行为相观待的见者,是不会存在的。我们可以从见者以自性已经成立或者尚未成立两方面进行观察。

如果自性已经成立,则同与见法互相观待相违;如果尚未成立,则不可能相观待,如同兔角一般。

如果是第二种见者,也即舍离见法的见者,也是不合理的。因为与见法不相观待的见者并不存在,由於(该见者已经)远离见法的缘故,犹如虚空中的鲜花一样。

由此可以质问道:作为因的见者都不存在,则其所见的色法、能见的眼睛或者行为,此等一切又焉能存在呢?决不可能存在!

见可见无故,识等四法无。
近取等诸缘,云何当得有?

(原译:见可见无故,识等四法无。四取等诸缘,云何当得有?)

如果对方仍然认为:所见以及见的自性就是存在的,因为其二者的结果眼识、(根境识)三者相结合的触、由其而产生的受以及以此为缘而萌生的爱是存在的。以什麽样的比喻可以说明这一点呢?我们可以用依靠父母来繁殖儿子之类的比喻来说明。

正如前面所说,因为所见以及见的行为二者都不存在的缘故,其结果识、触、受以及爱等四者也是不会存在的。因此,近取以及所包括的有、生、老死等等又怎麽可能存在呢?因为它们的因都根本没有。

己三、(以此理亦可破斥其他立宗):

耳鼻舌身意,声及闻者等,
当知如是义,皆同於上说。

依照以上所阐述的有关见法的道理,也就宣说了对耳、鼻、舌、身以及意等五根,听者、嗅者等五识,所听等五境进行破斥的方式,诸位应当善为了达。也就是以是耳则不能,自见其己体等方式进行推导。

关於此品(的名称),其他三部大疏都称其为观处品,《显句论》中称其为观根[](此观点与鸠摩罗什译本内容一致)。观察以根为主的处以自性是否存在的道理於此宣讲完毕。

 

《中观根本慧论》之第三观六情品释终










相關文章:
中论释 二十七、观邪见品
中论释 二十六、观十二因缘品
中论释 二十五、观涅盘品
中论释 二十四、观四谛品
中论释 二十三、观颠倒品
中论释 二十二、观如来品
中论释 二十一、观成坏品
中论释 二十、观因果品
中论释 十九、观时品
中论释 十八、观我法品
中论释 十七、观我法品
中论释 十六、观缚解品
中论释 十五、观有无品
中论释 十四、观和合品
中论释 十三、观行品
中论释 十二、观苦品
中论释 十一、观本际品
中论释 十、观燃可燃品
中论释 九、观本住品
中论释 八、观作作者品
中论释 七、观三相品
中论释 六、观染染者品
中论释 五、观六种品
中论释 四、观五阴品
中论释 二、观去来品
中论释 一、观因缘品
中论释 总论
中论释 前言

上一篇(中论释 四、观五阴品) 回目錄 下一篇(中论释 二、观去来品)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诺那祖师亲授莲师赞偈-七金刚句祈请颂
中阴文武百尊
大圆满六年课程上师相应法
摄类学
法光佛研所佛学课程简介

赞助网站
台北生技網
藏傳佛教寧瑪白玉派札瑪寺全球資訊網
慧炬機構
本機構創辦人周宣德老居士為宣揚中國佛教文化。

台北生技網
台南市竹巴噶舉(如來講堂)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