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尊壇城》最新消息 98.7.23 十方圓通寺-供佛齋天.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佛子行三十七頌》-吉美欽哲仁波切教授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入菩萨行论第三品受持菩提心法本 科判 思考题 答案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利美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1/01/04 03:46:06
學習次第 : 初阶

入菩萨行论第三品持菩提心法本 科判 思考题 答案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欣乐而随喜,一切众有情,

息苦诸善行,得乐诸福报。

随喜积善行:彼为菩提因。

随喜众有情:实脱轮回苦。

随喜佛菩提,佛子地诸果。

亦复乐随喜:能与有情乐,

发心福善海,及诸饶益行。

我于十方佛,合常诚祈请,

为苦惑迷众,燃亮正法灯。

知佛欲涅盘,合掌速祈请,

住世无量劫,莫遗世间迷。

如是诸观行,所积一切善,

以彼愿消除,有情一切苦。

乃至众生疾,尚未疗愈前,

愿为医与药,并作看护士。

盼天降食雨,解除饥渴难,

于彼灾荒劫,愿成充饥食。

为济贫困者,愿成无尽藏,

愿诸资生物,悉现彼等前。

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

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

舍尽则脱苦,吾心成涅盘,

死时既须舍,何若生尽施。

吾既将此身,随顺施有情,

一任彼欢喜,恒常打骂杀。

纵人戏我身,侵侮并讥讽,

吾身既已施,云何复珍惜?

一切无害业,令身尽顺受。

愿彼见我者,悉获众利益。

若人因见我,生起信憎心,

愿彼恒成为,成办众利因。

愿彼毁我者,及余害我者,

乃至辱我者,皆具菩提缘。

路人无怙依,愿为彼引导,

并作渡者舟,船筏与桥梁。

求岛即成岛,欲灯化为灯,

觅床变作床,凡需仆从者,

       我愿成彼仆。

愿成如意牛,妙瓶如意宝,

明咒及灵药,如意诸宝树。

如空及四大,愿我恒成为,

无量众有情,资生大根本。

迨至尽空际,有情种种界,

殊途悉涅盘,愿成资生因。

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

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

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

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

智者如是持,清净觉心已,

复为增长故,如是赞发心。

今生吾获福,善得此人身,

复生佛家族,今成如来子。

尔後我当为,宜乎佛族业,

慎莫染污此,无垢尊贵种。

犹如目盲人,废聚获至宝,

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

灭死胜甘露,即此菩提心,

除贫无尽藏,即此菩提心,

疗疾最胜药,亦此菩提心。

彼为泊世途,众生休憩树,

复是出苦桥,度众离恶趣。

彼是除恼热,东升心明月。

复是璀璨日,能驱无知霾。

是拌正法乳,所出妙醍醐。

于诸漂泊客,欲享福乐者,

此心能足彼,令住最胜乐。

今於怙主前,筵众为上宾,

宴飨成佛乐,普愿皆欢喜。

第三品终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辛五(随喜)分二:一、随喜世间善;二、随喜出世善。

壬一、随喜世间善:

欣乐而随喜,一切众有情,

息苦诸善行,得乐诸福报。

以欢喜的心情随喜一切众生奉行消除恶趣痛苦之因的善业,积累脱离苦果享受快乐的福德。

壬二、随喜出世善:

随喜积善行:彼为菩提因。

随喜众有情:实脱轮回苦。

随喜小乘善行包括因与果两种,随喜因:欣然随喜积累作为声闻缘觉菩提之因的善行;随喜果:随喜众生真正脱离轮回痛苦获得阿罗汉果位。

随喜佛菩提,佛子地诸果。

亦复乐随喜:能与有情乐,

发心福善海,及诸饶益行。

随喜大乘善行也包括因与果两种,随喜果:随喜究竟果位的菩提与暂时果位的菩萨地;随喜因:欣悦随喜发心给众生带来安乐的如海善意以及利益众生的善行。

辛六、请转法轮:

我於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苦惑迷众,燃亮正法灯。

合掌祈请诸方佛陀,为被痛苦黑暗或者痛苦无知黑暗笼罩而不知正道与非道的一切众生点亮正法明灯、指引正道。

辛七、祈请不涅

若佛欲涅盘,合掌速祈请,

住世无量劫,莫令世间迷。

在即将趋入涅的诸位佛陀前合掌祈求:请佛陀住世无量劫而不趣入涅,不要让世间众生处於无知迷盲之中。

辛八(回向福德)分二:一、总回向;二、别回向。

壬一、总回向:

如是诸观行,所积一切善,

以彼愿消除,有情一切苦。

从前面所说的供养直到祈请住世之间自己所积累的这一切善根,但愿能遣除一切众生的所有痛苦。

壬二(别回向)分三:一、为患病者回向;二、为饮渴者回向;三、为贫穷者回向。

癸一、为患病者回向:

乃至众生疾,尚未疗愈前,

愿为医与药,并作看护士。

直至众生的疾病尚未恢复之前,我愿作为医生、妙药以及护士。

癸二、为饥渴者回向:

盼天降食雨,解除饥渴难,

于彼灾荒劫,愿成充饥食。

期盼能降下饮食之雨,消除饥渴的危难;愿我在饥馑中劫时能变成丰足饮食解除受苦者的饥渴;同样,祈愿在刀兵中劫时天降庄稼妙雨(作为人们充饥的粮食)。

癸三、为贫穷者回向:

为济贫困者,愿成无尽藏,

愿诸资生物,悉现彼等前。

为了赈济一切穷困僚倒的众生,愿我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使各种各样的资具用品展现在这些贫困有情的面前。

庚二(为利他而修心)分二:一、总说布施一切;二、别说布施身体。

辛一(总说布施一切)分二:一、所施;二、原因。

壬一、所施:

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

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

为了成办利众之事,我们应当毫不吝惜地布施身体、受用以及三世中已经造、正在造、即将造的一切善根。

壬二、原因:

舍尽则脱苦,吾心成涅盘,

死时既须舍,何若生尽施。

施舍一切是为了脱离痛苦,使自己的心为自他二利成就涅。再者,既然死亡时身体及一切受用都要舍弃,那还不如现在布施给一切众生,依此也能对自他大有裨益。

辛二(别说布施身体)分二:一、缘自身而布施;二、回向成为利众之因。

壬一(布施缘自己而造业之众生)分二:一、无条件而布施;二、发愿成为利益之因。

癸一、无条件而布施:

吾既将此身,随意施有情,

一任彼欢喜,恒常打骂杀。

我既然已经将自己的这个身体随意施给了所有众生,那当然就任凭他们恒时随心所欲进行杀害、谩駡、殴打等。

纵人戏我身,侵侮并讥讽,

吾身既已施,云何复珍惜?

一切无害业,令身尽顺受。

纵然人们对我的身体百般戏弄玩耍、轻侮侵犯、冷嘲热讽,都未尝不可,既然我的这个身体已经施给了他们,还谈什麽防护对它的损害呢?只要不成为对他们有暂时、长久危害的业,就随他们的便吧。

癸二(发愿成为利益之因)分二:一、总说;二、别说。

子一、总说:

愿彼缘我者,悉获众利益。

但愿缘於我的一切有情,永远获得利乐,万万不要无有收益。

子二(别说)分二:一、回向意乐具义;二、回向行为具义。

丑一、回向意乐具义:

若人因见我,生起信憎心,

愿彼恒成为,成办众利因。

凡是缘于我的众生,不管他们对我生嗔心还是起信心,但愿时时刻刻都能成为实现他们一切愿望的因。所谓的“信心”,《大疏》中说是不信[1]

丑二、回向行为具义:

愿彼毁我者,及余害我者,

乃至辱我者,皆具菩提缘。

不论是任何众生对我直接恶语中伤也好,还是进行其他加害也好,或者在他人面前挖苦讽刺也好,但愿这些众生都具有菩提的缘分。

壬二、回向成为利众之因:

路人无怙依,愿为彼引导,

并作渡者舟,船筏与桥梁。

我愿变成一切无依无怙众生的依怙,一切行程者的向导,并作为想要渡过江河者的航船、小舟与桥梁。

求岛即成岛,欲灯化为灯,

觅床变作床,凡需仆从者,

       我愿成彼仆。

我愿在求海岛者面前成为岛屿,欲求明灯者前变成明灯,想要床榻者面前变为床榻,愿作为需求奴仆众生的仆人。

愿成如意牛,妙瓶如意宝,

明咒及灵药,如意诸宝树。

我愿变成可随心所欲拥有一切的如意牛、满足心愿的摩尼宝珠、妙宝瓶、成办一切所欲之事的明咒、祛除一切疾病的灵丹妙药、出生所需的如意树。

如空及四大,愿我恒成为,

无量众有情,资生大根本。

如同地等四大以及虚空恒时作为一切有情生存的根本一样,愿我也以众多形象作为无量众生赖以生存的因。

迨至尽空际,有情种种界,

殊途悉涅盘,愿成资生因。

在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界获得涅果位之前,我愿成为他们生存的根本。

善天与胜敌论师认为以上这些内容是愿心。

己二、正行:

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

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

如果我们在阿黎前或三宝所依前受菩萨戒,首先念诵“祈祷十方诸佛菩萨垂念我”。假设分别受愿行心菩萨戒,那麽要以念诵三遍“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如是为利众,我发菩提心”来受愿心戒;以念诵三遍“如昔诸善逝,渐守菩萨戒,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来受行心菩萨戒。如果愿行菩提心戒一起受,就要按照此论中所说来受。

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

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

如往昔的一切如来为了利益他众而发起想获得佛果的菩提心,循序渐进守护菩萨戒的所有学处,同样我也为了利益众生发菩提心,次第学修学处。

己三(後行)分二:一、连接文;二、真实後行。

庚一、连接文:

智者如是持,清净觉心已,

复为增长故,如是赞发心。

有智慧的人受持清净菩提心,最後也为了使发心永不退失并且与日俱增,才这般提升心力而赞叹。

庚二(真实後行)分二:一、令自欢喜;二、令他欢喜。

辛一(令自欢喜)分二:一、因成办自利而生欢喜;二、因成办他利而生欢喜。

壬一、因成办自利而生欢喜:

今生吾获福,善得此人身,

复生佛家族,今成如来子。

今生今世,我已经成为具有大福报之人,为什麽这样说呢?已经获得了人身,并且如今又投生在如来种姓中变成佛子。

尔後我当为,宜乎佛族业,

慎莫染污此,无垢尊贵种。

因此我一定要尽己所能从事合乎种姓的三门之事,初中後都要保持清净无垢,绝不能以恶行的垢染玷污这纯洁尊贵的种姓。

犹如目盲人,废聚获至宝,

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

例如,一位双目失明的盲人在垃圾堆中得到了珍宝,那该是多麽稀奇的一件事。同样,我生起了这颗菩提心,该是何等的幸运啊!

壬二、因成办他利而生欢喜:

灭死胜甘露,即此菩提心,

除贫无尽藏,即此菩提心,

疗疾最胜药,亦此菩提心。

能摧毁众生之死主而令不死的胜妙甘露就是这颗菩提心,遣除众生一切贫穷的无尽宝藏也是这颗菩提心,能尽除众生身心疾患的最胜妙药还是这颗菩提心。

彼为泊世途,众生休憩树,

复是出苦桥,度众离恶趣。

菩提心是漂泊在世间路途中被痛苦折磨得疲惫不堪的苦难众生得以休息具有凉荫的妙树,她也是能救度众生脱离恶趣的共同梯阶或桥梁。

彼是除恼热,东升心明月。

复是璀璨日,能驱无知霾。

是拌正法乳,所出妙醍醐。

菩提心也是驱除众生烦恼障酷热心中升起的皓月,也是遣除众生无明所知障迷雾的一轮红日,她是搅拌所有正法乳汁所提炼出的精华醍醐。

于诸漂泊客,欲享福乐者,

此心能足彼,令住最胜乐。

对於流浪在三有路途中想享受快乐的一切众生宾客,此菩提心能使他们获得最殊胜的安乐,也就是说她能以安乐满足一切有情贵客。

辛二、令他欢喜:

今於怙主前,筵众为上宾,

宴飨成佛乐,普愿皆欢喜。

我今日在所有怙主前,也就是请他们作为见证,以究竟正等佛果的安乐及暂时的安乐宴请一切有情作为上宾,愿天非天等所有众生皆大欢喜。

第三品释终

丙三(趋入之方法)分五:一、戒律;二、安忍;三、精进;四、静虑;五、智慧。

丁一(戒律)分二:一、不放逸;二、正知正念。

本来,行为有六度,但本论中没有单独宣说布施。

 

 

科判下载 

 

《入行论释·善说海》思考题

(第三品)

29节课

289、什麽叫做随喜?随喜分为哪几种类型?有哪几种说法?

290、别人买福利彩票中奖了,见此情景你应该怎麽想?

291、有人认为:“见到别人行善、放生、布施,就算自己什麽都不做,一随喜就能得到同等功德。”这种想法对吗?为什麽?

292、如果真心真意随喜别人的善举,是否能得到同等的功德?为什麽?

293、随喜什麽样的善根所得的功德最大?

294、请转法轮的必要性是什麽?在哪些情况下应该祈请大德转法轮?

30节课

295、我们为什麽要回向?诸佛菩萨的一切回向可以包括在什麽当中?

296、回向和发愿有什麽差别?

297、将来的善根可以回向吗?什麽样的回向才如法?

298、回向时,应念什麽样的回向文才有功德?

299、什麽是三大灾劫?对此应该如何回向?

31节课

300、我们为什麽要舍弃身体、受用、三世所造的一切善根?

301、你认为《释尊广传》里的公案是虚构的神话吗?请谈谈自己的体会。

302、如果你已经受过菩萨戒,当别人无端轻视、譭谤你,你会怎麽样?为什麽?

303、什麽是“沙门四法”?它属於大乘还是小乘?你平时做到了几条?

304、为什麽说执着是一切痛苦的来源?请以教证、理证、公案具体分析。

305、《入菩萨行论》中说要布施身体,《四百论》中说要保护身体,这两者矛盾吗?为什麽?

32节课

306、别人对我行为不恭敬、语言尖酸刻薄,作为大乘佛子,我应当如何对待?

307、有些人说:“我们家乡没有佛法,非常可怜!”对此你是怎麽认为的?

308、请仔细观察你的日常生活,找出诸佛菩萨都有哪些化身?

33节课

309、有些人说:“如意牛、如意宝只是神话里的东西,我们人间不可能有。”对此你是怎麽认为的?

310、佛菩萨只是以人的形象度化众生吗?若不是的话,还有什麽是佛菩萨?知道这个道理之後,我们应当如何发愿?

311、“如空及四大”一颂与“迨至尽空际”一颂,都是讲发愿变成四大来利益众生,两颂难道不重复吗?为什麽?

312、发愿变成如意牛、四大、桥梁等来帮助众生,这是愿菩提心吗?为什麽?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313、受持菩萨戒有哪几种情况?你属於哪一种?

314、在得戒的方式上,龙猛菩萨和无着菩萨的观点具体有什麽不同?

315、受戒方式有哪三种?分别是在什麽条件下得受?

316、得到大乘菩萨戒之後,今後你有什麽打算?

34节课

317、我们发了菩提心以後,依靠什麽样的後行令其不断增上、强大?

318、佛子分为哪三种?请分别解释。

319、获得菩提心後,自己通过哪些方面生起欢喜心?

320、受持菩提心有哪两种心态?你做到了吗?

321、“犹如目盲人”一颂中,怎样分析比喻的涵义?

322、菩提心能成办众生的哪些利益?

35节课

323、为什麽获得菩提心以後就会非常快乐?

324、请引用教证和公案说明:获得菩提心之後,就不会堕入恶趣。

325、我们凡夫人能真正了解菩提心的究竟功德吗?为什麽?

326、有些人说:“我看到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只念佛就往生了,所以没有菩提心也可以往生。”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麽?

327、怎样才能减少这个世界的暴戾之气,让非人、精怪等众生不再危害人类?

328、本论前三品的关系是什麽?请以比喻说明。

 

第三品  思考题答案

(注:问题中若提到写出自己的感想、打算等,均请自己发挥。)

29节课

289、什麽叫做随喜?随喜分为哪几种类型?有哪几种说法?

答:所谓随喜,根据《俱舍论》的观点,就是指无有任何嫉妒心,对别人所做的一切善根发自内心地欢喜。

总的来讲,随喜分二类:随喜别人世间随福德分善法的因和享受人天福报的果,随喜诸佛菩萨、罗汉出世间随解脱分善法的因和获得三菩提之果。

有两种说法:1)随喜世间善因善果、随喜出世间解脱因与解脱果。

2)按照有些高僧大德的分法,可以分为下士道的随喜、中士道的随喜、上士道的随喜。

290、别人买福利彩票中奖了,见此情景你应该怎麽想?

答:应该发自内心随喜他的福报,希望他以後能中更大的奖,获得更多的财富,不仅得到人天安乐,更希望他获得究竟的佛果。而不能看到他中奖了,就想“我什麽时候能中奖啊?我要是能中奖该多好啊!”进而产生嫉妒心。

291、有人认为:“见到别人行善、放生、布施,就算自己什麽都不做,一随喜就能得到同等功德。”这种想法对吗?为什麽?

答:不对。如果你实在没有能力,在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下,见别人行善、放生,而远离嫉妒心,发自内心地真诚随喜,如身体方面眼泪直流、汗毛竖立;语言方面,赞叹别人的功德;心里也不掺杂任何不清净的分别念,而是一种绝对纯洁的欢喜心。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同等功德,如乔美仁波切云:“若闻他人行善时,断除嫉妒之恶心,心意真诚作随喜,佛言彼得同等福。”

但是,如果你明明有能力做这些善事,却舍不得用自己的钱,杂有自私自利的烦恼毒药,光是投机取巧地在一旁随喜,希望平白无故捞一份功德,这种随喜有没有功德也不好说。

292、如果真心真意随喜别人的善举,是否能得到同等的功德?为什麽?

答:不一定。如果随喜的对境不同,获得的功德也有大小之别。对上等者——佛和菩萨的善根进行随喜,只能获得一部分功德,而不是全部;对中等者诚心随喜,可以获得同等的功德;对下等者随喜,能获得超越他的功德。因此,真心随喜他人的善举,所获的功德也不能一概而论。

293、随喜什麽样的善根所得的功德最大?

答:假如随喜的对境是诸佛菩萨或者他们的发心和行为,这个功德无法衡量,远远超过了随喜世间善根和小乘行人的善根。

294、请转法轮的必要性是什麽?在哪些情况下应该祈请大德转法轮?

答:众生为无明愚痴所蒙蔽,也为无始恶业所缠缚,一直处於轮回的可怕深渊中,如果没有诸佛菩萨智慧大悲光明的照耀与引导,他们将永无解脱轮回的机会。因此,我们要祈祷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恳请他们转动法轮,燃亮光明法炬,度化为业惑所困的苦难有情。

有许多大修行者,以一些弟子眷属的不如法邪行而心生厌离,或因一生的事业已经圆满,於是不再转法轮。在这种情况下,某些善缘具足的弟子若去恳切祈请,以此因缘这些大德也会继续传法。

30节课

295、我们为什麽要回向?诸佛菩萨的一切回向可以包括在什麽当中?

答:《宝箧经》中讲,如果没有回向,一旦相续中生起恶念,这些善根很容易被摧毁。又《极乐愿文大疏》中言:“积累善根後,颠倒不回向,宣扬生悔心,灭善根四因。”其中就讲到不回向是灭善根的一个因。上师如意宝也说过:“我们所做的善根一定要回向,否则一刹那的嗔念就会毁坏所有的善根。如果立即回向於菩提,乃至获得佛果之前,这些善根永远也不会耗尽,并且蒸蒸日上、不断增长。”关於此点,《慧海请问经》中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乾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

诸佛菩萨的回向都可包括在《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当中,这十大愿归纳起来,就是愿佛法兴盛、众生获得快乐。

296、回向和发愿有什麽差别?

答:无垢光尊者说:对以前已做过的善根,以念诵愿文和心愿作印持,称为回向;对没有做过的善根,自己在诸佛菩萨面前立誓要做,这就是发愿。

297、将来的善根可以回向吗?什麽样的回向才如法?

答:未来的善根也可以回向。《华严经》云:“众生一切善,过去现未来,回向普贤地,悉皆获妙善。”可见,未来将造的善根也可以回向。这种善根虽然还未造作,但可以用意愿回向。打个比喻:如同在银行透支,虽然你的帐户上还没有这笔钱,但以你的信用,银行可以先支付出来;同样,我们以自己始终如一之坚定誓言,回施未来之善根,众生亦可得益。喇拉曲智仁波切说,就如同有些人未来会获得一些财物,现在可以发愿与某人共用,这并不是不现实的事情,而是可以实现的,同样,回向未来的善根也是如此。

在回向的时候,不能将善根执为实有,而应以如梦如幻的智慧来摄持。《中般若经》云:“须菩提,当以诸法如梦如幻、善根亦如梦如幻之方式而作回向。”同时,不应回向获得人天有漏福报或声缘阿罗汉果位,而应为自他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而回向,这才是最究竟、最如法的回向。

298、回向时,应念什麽样的回向文才有功德?

答: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一定要用一地以上菩萨所说的谛实语,不是随随便便做的一般回向文。要麽是佛经中的,要麽是真正一地以上圣者造的,比如念诵《普贤行愿品》,或是昔日世尊转为慈力王以自己血肉布施罗刹时所诵的回向文:“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有海诸有情。”

299、什麽是三大灾劫?对此应该如何回向?

答:三大灾劫分别是疾疫劫、刀兵劫、饥馑劫。

疾疫劫:乃至世间所有众生的疾病,还没有疗愈之前,我愿意化作药物、变成医生,并且作病人的看护者!

刀兵劫:愿诸资生物品自然地化现于诸有情前,人类生活无任何忧虑,以此而嗔心熄灭,停止任何刀兵之难!

饥馑劫:期盼从天上像下雨般普降饮食,解除饥渴的灾难,在那灾荒劫中,愿自己化成众生充饥之食物!

31节课

300、我们为什麽要舍弃身体、受用、三世所造的一切善根?

答:原因有二:1)为了断除自相续中的我执与我所执,从而显露出心的光明本体,也即舍弃此三者,能脱离轮回、获得涅

2)“死时既须舍”。死时身体、受用都会舍弃,还不如现在就布施给众生,如此一来,不但能饶益无量无边的众生,自己也可依此迅速积累成佛的资粮,如龙猛菩萨说:“菩萨若能舍一切,功德如同虚空一样无边无际。”

301、你认为《释尊广传》里的公案是虚构的神话吗?请谈谈自己的体会。

答:请自己发挥。

302、如果你已经受过菩萨戒,当别人无端轻视、譭谤你,你会怎麽样?为什麽?

答:“一任彼欢喜,恒常打骂杀”,只要众生欢喜,任随他们殴打、谩駡、杀害我都可以。纵然对我百般戏弄轻辱、诽谤挖苦、冷嘲热讽,我也欢喜接受。

因为在受菩萨戒时,我们已经承诺:如往昔诸佛菩萨舍弃所有的财产、受用、善根,全心全意利益众生,我今也如是发心。倘若我们没有这样做,光是口头上说“诸佛怎麽样发心,我也这样发心”,实际上是在欺骗所有众生和佛菩萨。因此,发菩提心必须要真正地发自内心,并在实际行动中将身体等布施给众生,既然我把这个身体已经布施了,还有什麽必要去执着爱惜它呢?

303、什麽是“沙门四法”?它属於大乘还是小乘?这些你平时做到了几条?

答:所谓沙门四法,就是别人打我时,我不还手;别人骂我时,我不还口;别人恨我时,我不恨他;别人说我过失时,我不说他的过失。它属於小乘法门。

304、为什麽说执着是一切痛苦的来源?请以教证、理证、公案具体分析。

答:1)教证:萨热哈巴在《多哈道歌》中云:“若於悦意平等境,相合心意所爱境,芝麻皮许之执着,亦引痛苦无边际。”无垢光尊者和华智仁波切也讲过:执着越大,痛苦越多。

2)理证:一切万法本来虚幻不实,在胜义量面前,连微尘许的实法也无有。而“执着”是将内外诸法、器情世界执为实有,比如本来无我却执着有我,外境本来虚幻却执为成实,从而产生各种贪嗔等烦恼,造作诸业,因业而感受轮回的百般痛苦。三相推理:执着是一切痛苦的来源,以背离诸法实相故。

3)公案:有一次龙猛菩萨修持空性本尊,修了很多年也没有验相。他在修法之余,经常擦拭珍藏的一个精美罐子,有一天,他边擦拭边欣赏的时候,不小心把罐子摔在地上打烂了,没想到第二天就见到了本尊。龙猛菩萨就问:“我修了那麽长时间,为什麽今天才见到您?”本尊回答说:“假如你对任何法有执着,都会障碍面见我。以前正因为你对罐子特别执着,所以虽然我一刹那也没有离开过你,但你始终看不见!”由此可知,只要对一法有执着,也会对自己证悟有影响。

305、《入菩萨行论》中说要布施身体,《四百论》中说要保护身体,这两者矛盾吗?为什麽?

答:并不矛盾。只要对众生有利益,也为了断除自己的贪执,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把身体欣然布施给一切众生。但如果对众生没有利益,自己在修法上暂时用得上这个身体,那就要保护它,但目的为了众生,这也是我们修持佛法的宗旨。因此,从利他的角度来讲,身体一定要布施给众生,但为了修持佛法,我们也应该保护它,用两个侧面来解释就不会有矛盾。

32节课

306、别人对我行为不恭敬、语言尖酸刻薄,作为大乘佛子,我应当如何对待?

答:首先应忆念自己的菩提心誓言,忆念诸佛菩萨及传承上师对这种问题的处理方式,从而息灭嗔心、报复心,反而愿他们生生世世具足菩提的殊胜缘分,如无着菩萨在《善说海》的结文中说:“无论於我贪或嗔,赞毁以及作利害,愿凡见闻念我者,悉皆速得胜菩提。”愿这些与我结缘的众生,暂时不堕恶趣,得到人天福报,究竟从轮回中获得解脱,获得无上佛果。

307、有些人说:“我们家乡没有佛法,非常可怜!”对此你是怎麽认为的?

答:当然,从佛陀的教法、证法来讲,没有佛法是很可怜。但从诸佛菩萨悲愿的角度而言,佛菩萨无处不在,只要能让众生得到利益,不管是有情还是无情物,都是诸佛菩萨的大悲化现。

308、请仔细观察你的日常生活,找出诸佛菩萨都有哪些化身?

答:请自己发挥。

33节课

309、有些人说:“如意牛、如意宝只是神话里的东西,我们人间不可能有。”对此你是怎麽认为的?

答: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别说远在人寿几万岁的事物,就连几百年前的人类生活、穿着、衣饰,姿具,也跟我们现在大相径庭。由於众生的福报不够,如意树、如意宝不可能在当今显现,我们肉眼也不一定能看见,但并不能否认它的真实存在。比如现在的网路和电脑,很多人整天依靠它做各种事情,但再过千百年後,这些东西可能只成为一种历史的影像了,真实的事物并不存在,但不能说因为在未来没有,它就在世间中没有存在过。尽管时代一过,人们回顾起来,可能认为是一种传说,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310、佛菩萨只是以人的形象度化众生吗?若不是的话,还有什麽是佛菩萨?知道这个道理之後,我们应当如何发愿?

答:佛菩萨并不是只以人的形象度化众生,凡是能够利益众生的一切事物,不管是现在的、过去的、未来的有情物或无情物,均是佛菩萨的化现。

我们也应像佛菩萨那样发愿:生生世世乃至一切众生获得涅之前,只要对众生有利益、有帮助,愿我变成任何事物。

311、“如空及四大”一颂与“迨至尽空际”一颂,两颂都是讲发愿变成四大来利益众生,难道不重复吗?为什麽?

答:并没有重复的过失。因为前一颂主要是从空间上讲的,东南西北广大无边的范围内,四大没有一个不遍的地方。後一颂是从时间上讲的,在一切众生获得涅这麽长的时间里,发愿变成四大来利益他们。

312、发愿变成如意牛、四大、桥梁等来帮助众生,这是愿菩提心吗?为什麽?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答:印度善天论师和胜敌论师认为是愿菩提心。但藏地的布顿大师、根索曲紮仁波切等论师不同意,因为愿菩提心必须具足让众生成佛之愿心,而这里只是发愿以一切世间方便来利益众生,未提到让众生或自己成佛,这实际上是一种善心的发愿,并不属於愿菩提心的范畴。

这段颂文可以说是愿菩提心,因为此处也宣说了“有情种种界,殊途悉涅”,作众生涅的助道因。但布顿大师等的观点也可以,因这里不是菩提心正行,只是一种加行修心。在前行的修行中,自相续逐渐得以清净,同时也是菩提心生起、成熟之时,所以二者并无有矛盾。

313、受持菩萨戒有哪几种情况?你属於哪一种?

答:根据众生的根基可分为三种情况:上根者依《虚空藏经》中所说,必须守持十八条菩萨戒;中根者依《猛怒施主请问经》所说,应守持四条根本菩萨戒;下根者依《大力方便经》所说,应守“不舍愿菩提心”这一条戒。堪布根霍仁波切说:甯玛派自宗根据《妙臂请问经》,学人应依各自根基去学修如海之菩萨戒,根机利、能力大者应尽力多学,根基钝者先可少学,後次第去增上。

314、在得戒的方式上,龙猛菩萨和无着菩萨的观点具体有什麽不同?

答:按无着菩萨的传承,前一偈先诵三遍,受持愿菩提心;再诵第二偈三遍,受持行菩提心,即将愿行菩提心分别受持。

按龙树菩萨的传承,两偈是一起念的,念第一遍时发愿菩提心,第二遍时受行菩提心,第三遍为坚固愿行菩提心,将愿行菩提心同时受持。

315、受戒方式有哪三种?分别是在什麽条件下得受?

答:如果自己因缘具足,遇到了精通显宗菩萨乘、相续中具有菩提心或菩萨戒的大乘上师,则可以在上师面前得受;

如果没有善知识,自己应陈设佛像、佛经、佛塔,在三宝所依面前合掌发愿,以此得受菩萨戒;

如果这种条件也不具足,就像以前“文革”期间佛像和经函非常难找,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可观想十方诸佛菩萨,祈求三大垂念,然後受持菩提心。

316、得到大乘菩萨戒之後,今後你有什麽打算?

答:请自己发挥。

34节课

317、我们发了菩提心以後,依靠什麽样的後行令其不断增上、强大?

答:要赞美菩提心的功德,使自他生起欢喜心,得到鼓励。

318、佛子分为哪三种?请分别解释。

答:佛子分为三种:佛的身子,即罗罗尊者;佛的语子,即声缘阿罗汉;佛的意子,即发起无伪菩提心的大乘菩萨。

319、获得菩提心後,自己通过哪些方面生起欢喜心?

答:通过两方面生起欢喜心,一是因成办自利而生欢喜,二是因成办他利而生欢喜。

320、受持菩提心有哪两种心态?你做到了吗?

答:受持菩提心归纳起来有两种,一是尽量舍弃自私自利的心态,全心全力地帮助众生,负荷如来事业;第二是千万不能以自己的恶行来玷污如来的纯洁种性。

321、“犹如目盲人”一颂中,怎样分析比喻的涵义?

答:从获得者的角度来看,无始以来自己都是没有打开取舍智慧双目的失明者,能获得如意宝是极为难得的。

从对境上看,价值连城的如意宝在大海或国王的宝库中可能会出现,但在垃圾桶或肮脏不堪的废墟里一般不可能有,这是对境方面的难得。

从所获物方面来讲,获得一些嘉奖或得到一些财物,这是有可能的,但是获得如意宝的话,没有一点福报的人根本得不到,因为其价值是无与伦比的。

应该从这三方面来分析比喻的涵义。

322、菩提心能成办众生的哪些利益?

答:总的来讲,菩提心能成办众生暂时和究竟的利益。分别来说,菩提心是消灭三界众生死苦之殊胜甘露,是遣除一切众生贫困的无尽宝藏,也是疗除各种疾病的最胜妙药。

35节课

323、为什麽获得菩提心以後就会非常快乐?

答:因为获得菩提心以後,对自我就不会特别重视,如此一来,许多痛苦便会自然消失。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心里所有的折磨、痛苦、障难等全部源於我执而产生,假如没有我执,就根本不会有这些痛苦。人们为家庭、为感情、为财富所感召的痛苦,说来说去都是围绕一个“我”字,如果对“我”不在乎而对众生特别在乎的话,生活就会非常快乐。

324、请引用教证和公案说明:获得菩提心之後,就不会堕入恶趣。

答:教证:法王如意宝说:“什麽时候自相续中生起无伪的菩提心,从此之後你绝对不会堕入三恶趣。”

公案:世尊曾经转生为地狱众生嘉瓦谢达,在拉火马车时,看到同伴嘎玛热巴拉不动马车,狱卒气急败坏地用火锤击打它,於是对其生起菩提心。当它准备代替同伴拉车时,狱卒边用铁锤殴打它边说“众生感受各自业力谁有办法”。刹那间,嘉瓦谢达转生到三十三天。

325、我们凡夫人能真正了解菩提心的究竟功德吗?为什麽?

答:不能。有些教言书中讲,菩提心的功德,十地菩萨也不能圆满宣说,它唯一是遍知佛陀的境界。

326、有些人说:“我看到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只念佛就往生了,所以没有菩提心也可以往生。”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麽?

答:不正确。表面上她是个老年人,而且没有文化,但她相续中有没有菩提心也不好说。即使生前没有,但在往生的一刹那,她也可能生起了菩提心。要知道,往生必须具备菩提心,如果认为没有菩提心也可以随随便便往生,这一点用教证、理证来证明,恐怕有一定的困难。

327、怎样才能减少这个世界的暴戾之气,让非人、精怪等众生不再危害人类?

答:我们发下菩提心後,应以佛菩萨为见证,发愿:与我有缘的一切众生,你们不要痛苦,我现在已经生起了菩提心,以後一定会度化你们,到了一定时候,我将把佛菩萨的无上安乐赐予你们,使你们离苦得乐,不在轮回中受苦。若能经常这样发愿,邪魔外道、妖精附体等就会消除怒气和嗔恨心,逐渐逐渐愿意帮助修行人和其他众生了,世界上也会一片祥和,远离暴戾之气。

328、本论前三品的关系是什麽?请以比喻说明。

答:前三品讲的是菩提心未生者令生起,第一品主要宣讲了菩提心的功德,第二品讲了菩提心的前行——积累资粮和断除罪障,第三品是受持菩提心。

打个比方说,譬如我们要买一样东西,首先要了知它的功能,对此产生真实的兴趣(第一品);然後考虑需要多少资金,应该排除哪方面的困难(第二品);买到以後,自他心里都非常高兴(第三品)。 

 

 

 

[1][1] 不信:本来,颂词中和注释中都是讲信心,而《入行论大疏》中说为“不信”,是否为错别字,请诸位学者斟酌。

 













相關文章:
入菩萨行论-桑杰年巴仁波切
入菩萨行》安忍思想之研究
入菩萨行论序
入菩萨行论 序言
入菩萨行论 第一品 菩提心生的利益
入菩萨行论 第二品 忏悔罪业
入菩萨行论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入菩萨行论 第四品 不放逸
入菩萨行论 第五品 护正知
入菩萨行论 第六品 忍辱
入菩萨行论 第七品 精进
入菩萨行论 第八品 禅定
入菩萨行论 第九品 智慧
入菩萨行论 第十品 回向
入菩萨行论 第三章、译竟後义讲述者後跋
入菩萨行论广解卷一
入菩萨行论广解卷二
入菩萨行论广解卷三
入菩萨行论广解卷四
入菩萨行论广解卷五
入菩萨行论广解卷六
入菩萨行论广解卷七
入菩萨行论广解卷八
入菩萨行论
入菩萨行广释 序言
入菩萨行广释(上册)
入菩萨行广释(中册)
入菩萨行广释(下册)
入菩萨行论学习 视频WMV MP3下载
入菩萨行论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入菩萨行论 第一品 思考题答案
入菩萨行论 第二品 忏悔罪业
入菩萨行论 第四品不放逸法本 科判 思考题 答案
入菩萨行论 第五品正知正念法本 科判 思考题 答案
入菩萨行论 第六品安 忍法本 科判思考题 答案
入菩萨行论第七品精 进法本 科判思考题答案
入菩萨行论第八品 静 虑法本
入菩萨行论 第八品 静 虑 科判思考题 答案
入菩萨行论 第九品智慧法本
入菩萨行论 第九品智慧 科判思考题答案
入菩萨行论 第十品回向法本 科判思考题答案
入菩萨行论智慧品略释 一
入菩萨 行论智慧品略释 二

上一篇(入菩萨行论 第二品 忏悔) 回目錄 下一篇(入菩萨行论 第四品不放逸)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黑幼龙拒绝做「分数爸爸」 - 亲子YOU&ME - 亲子成长- udn校园博览会
佛塔的利益及如何绕行佛塔
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
Dilgo Khyentse Rinpoche 顶果仁波切
台中释迦牟尼佛中心:Xuite日志

赞助网站
香光資訊網/圖書館服務/佛教入門網站/西藏佛教
指引型資源。
喇嘛-互動百科
香光資訊網/圖書館服務/佛教入門網站/西藏佛教
指引型資源。
台灣民俗風情 - 台灣旅遊在線
超自然力的應許消災祈福. ‧媽祖Wikipedia, ‧媽祖信仰. ‧媽祖信仰及媽祖廟北港朝天宮, ‧媽祖信仰在台灣
佛教导航-佛教123-佛教
佛教導航網 .... 佛學智慧網 • 解脫之路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