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千仁波切「上師疑惑解答暨加持法會」 中華民國寧瑪巴聞思修佛學會4月法訊 白玉大圓滿聞解精舍神變月蓮師薈供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中观宝鬘论广释 第三品 积菩提资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编辑部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6/11 03:23:35
學習次第 : 进阶

中观宝鬘论广释

喇拉秋智仁波切着 索达吉堪布 译

第三品 积菩提资

 

丙二(教诫修学无上菩提之因——二资粮)分六:一、成为资粮之理;二、是何果之资粮;三、教诫积累二资不懈怠;四、二资之本体;五、二资之分支;六、积累二资生功德之理。
丁一(成为资粮之理)分四:一、劝勉国王听闻;二、福资无边之理;三、智资无边之理;四、彼二之果无边。
戊一、劝勉国王听闻:
不可思福中,出生佛妙相,
大乘圣教说,大王如实听。
从大菩提之主因的角度而言,上文中已宣说了三种,所有无边资粮可归集在二资中,因而在此讲解。虽然已经宣说了如若具足如是身语业而获得佛果後成为具如是妙相者,但却没有解释以何等福德才能成就这些,所以接下来该加以宣讲:由不可思议的福德资粮中出生佛陀的一切妙相的道理前文中并没有作阐述,为此作者以劝勉的口吻称呼道:大王,要再度谛听。应当依照大乘的所有圣教中如何宣说,而如是宣讲。
戊二(福资无边之理)分二:一、真实宣说;二、虽无量但於所化前说为有量。
己一(真实宣说)分六:一、独觉等十倍福德资粮能成就佛陀一毛孔;二、成就所有毛孔之百倍福德成就一随好;三、形成所有随好之百倍福德成就一妙相;四、形成所有妙相之千倍福德成就白毫相;五、形成白毫相之十万倍福德成就无见顶相;六、形成无见顶相之千万倍福德成就六十梵音相。
庚一、独觉等十倍福德资粮能成就佛陀一毛孔:
能生诸缘觉,有学及无学,
无余世间福,如世无有量。
以此十倍福,成就一毛孔,
佛陀诸毛孔,皆与彼同成。
能产生一切世界中安住的所有缘觉、小乘的一切有学圣者及无学阿罗汉的福德以及能产生所有世界无一剩余之善趣的一切福德,如同世间界无量一样,也不可估量,以此等福德的十倍数,能成就佛陀的一毛孔,佛陀的所有毛孔均是与之相同福德而形成的。
庚二、成就所有毛孔之百倍福德成就一随好:
能生诸毛孔,所有之福德,
以彼之百倍,许成一随好。
尽彼福德数,感得一随好,
究竟即如是,直至八十间。
能生成所有毛孔的百倍福德承许为成就一随好,尽其福德所有数量,才能形成一随好,直至最终,都是如此类推,乃至究竟形成八十随好之间。
庚三、形成所有随好之百倍福德成就一妙相:
成就八十好,所有福资粮,
以此百倍成,大士一妙相。
成就八十随好的所有福德资粮,再换算成百倍,以此成就大士的一妙相。
庚四、形成所有妙相之千倍福德成就白毫相:
成卅二相因,乃是大福德,
此等千倍成,满月白毫相。
成就三十二相的因是广大的福德,将这些福德再换算成千倍,以此能成就大士额头眉宇间舒展量达一肘、如海螺般右旋、色如满月的一白毫相。
庚五、形成白毫相之十万倍福德成就无见顶相:
白毫相之福,十万合为一,
能生无见顶,怙主之肉髻,
能形成白毫相的这些福德换算成十万倍,合而为一,能生如何观看也不现、如何衡量也不能尽、怙主佛陀的无见顶相。关於无见顶相,有这样的历史:从前,有一名叫持力的圣者其神变于上方无量世间界已到尽头,但仍不见能仁的顶髻之巅。
庚六、形成无见顶相之千万倍福德成就六十梵音相:
成顶髻相福,广大千万倍,
当知能生一,十力者法螺。
以成就无见顶相的福德广大千万倍可以成就十力者佛语深密具六十分支的梵音声中的一支。大目犍连去往西方无数世界也听得到佛陀的语声。由此也可了知这种功德。
己二、虽无量但於所化前说为有量:
此福虽无量,然如说十方,
世界皆十倍,略言具限量。
如是成就佛陀功德的福德虽然无有限量,但正如上述的世间福德十方无边无余周遍说成是它们的十倍一样,佛陀的功德尽管不能定量一概说成仅此而已,然而相应所化众生的意乐,只是为了令他们生起信心、趋入解脱道,而大略说具有限量罢了。
戊三、智资无边之理:
佛陀色身因,亦如世无量,
尔时法身因,如何有所量?
何时佛陀的色身之因也如世间无边无际一样,不可衡量,尔时,具二清净的法身因——智慧资粮又如何能有所衡量的呢?因为无边之故。
戊四、彼二之果无边:
一切因微小,尚生广大果,
佛因无有量,难思果有量。
譬如,无忧树或尼枸卢树的种子如芥子般微小,但从中能生出枝繁叶茂、树荫可容纳国王及四大军队乘凉其下,同样,一切果的因尽管微乎其微,但尚能生出广大之果,那麽成佛之因不可估量,实在难以想像果有限量,因为以思维无法估量至此为止。比如,依止殊胜对境的善法无论如何微小,但能出生无穷无尽的果报,统治四大洲的我乳国王曾在三十五代与天王帝释分享天界的荣华富贵据说也是供养七颗豌豆的果报。成佛的因是菩萨与菩提心,菩萨以善巧方便使一切事无不成为资粮,如《经庄严论》中云:具诸大方便,惑成菩提支……”总而言之,堪为菩萨方便与智慧之本体的二资粮不是由方便、智慧单方面所成就的,智慧以外的布施他众等五种及四摄等方便的一切资粮称为能摄集修行刹土、成熟众生、眷属受用广大、神通、幻化等一切增上生法的善根,智慧是能肯定、清净此等方便无倒自性的因。尤其关於以菩提心普皆回向的善根增长力,《宝箧经》中说:文殊,种种妙药以四大摄持而得增长。文殊,如是善根若皆以菩提心摄持而回向遍知佛果,则得以增上。以这种方式在无数劫中积累资粮的果报谁衡量也无法测度。
丁二、是何果之资粮:
诸佛之色身,由福资所成,
法身若摄略,由慧资所生。
是故此二资,获得正觉因,
如此总言之,恒依此福智。
对於某果安立某因,上述诸佛的色身是以无缘智慧作为俱有缘,由近取因有缘福德资粮所形成,因为是历经多劫积累资粮的果报。法身之因虽然不可估量,但归纳而言,即是由多劫修行无缘甚深智慧资粮所生。为什麽呢?因为十力、四无畏等一切智慧本体的法,成办一切利益,如身体般而称为身,其近取因是智慧资粮,其他资粮的一切事也是俱有缘。
因此,浩如烟海般的这二大资粮,是获得无上佛果之因,欲求迅速获得佛果依靠这样的因而成就。总而言之,希望恒常依止这些福德、智慧资粮。
第一颂是表示是何果之因,第二颂教诫依止二资粮,应当按照《六十正理论》中所说的回向偈而了知。如《无恼龙请问经》中云:依何缘生彼未生,彼生自性并非有,依缘之法彼空性,谁知空性即智者。阿闍黎龙树菩萨在《正理集》中所阐述的诸法唯是缘起如幻所有的内容,归纳而言,如此来推理:所知(有法),自性空性(立宗),是缘起故(因),如影像般(比喻)。无自性也就是,无而显现无欺缘起,如同影像。务必要通达远离承认绝对有、绝对无二谛无别的真如。之後缘成办二利之果而互不分离,反反复复修行缘显现许的布施等福德资粮以及无有耽着三轮等分别念、证悟离戏之智慧资粮,犹如良种的苗芽一样。以成就所成的无欺缘起能获得二身双运任运自成之果。
有些对此颇为精通之人承许说:基中观二谛双运、道中观二资双运、果中观二身双运。如果是中观,就是离戏,而绝不是无遮单空。所谓的戏论,就是说耽着有无、三时的心境,缘起显现许如是不成立,因此说,除显现许外单独的中观或空性不存在。
丁三(教诫积累二资不懈怠)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戊一、略说:
由正理教说,令得安慰因,
成就菩提福,於此勿懈怠。
由无需感受身心的众多痛苦、能轻而易举积累资粮的正理和以三观察清净、能赐予定解的诸多大乘教中所说的发心与积资能使补特伽罗获得欢喜与安慰的这一原因,将对积累资粮生起莫大的喜悦之情。由於福德资粮决定是成就无上菩提的因等,因此,作者教诫道:对此,切切不可怀有如果仅积累无边资粮则不能成佛的怯懦心里而懈怠。依靠如上所说微小的因,能生广大资粮的道理以及慈悲菩提心随喜他者的善法、普皆回向等菩萨的善巧方便的不共特色,无有困难而集聚资粮。如果生起懈怠的对治法——精进心,则依靠人的身份迅速可成就大菩提。经中说:妙臂,此外,菩萨如是真实回向,成为狮子、猛虎、豺狼,甚至变成蚊蝇之此等众生尚且亦将成就真实圆满正等觉,何况已转成人,纵为生命何故退失获得圆满菩提之精进?万万不可。《宣说梦境经》中云:功德纵然何等微,以胜心摄得菩提。与其他众生相比,转生为人更为荣幸,堪为了知方便的殊胜法器,因而如果内外顺缘具足,那麽轻易便可成佛。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至尊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中说:转为人众生,无量一刹那,得圆满佛故,切莫甘怯懦。
戊二(广说)分二:一、教诫於福德资粮不懈怠;二、教诫於积二资粮不应懈怠。

己一(教诫於福德资粮不懈怠)分三:一、发菩提心之福德无边;二、以彼因而易得佛果;三、因具四无量故易成佛。
庚一、发菩提心之福德无边:
诸方虚空地,水火风无边,
如是许苦难,有情无边际。
菩萨以慈悲,於彼无边众,
救离诸痛苦,决定置佛位。
如《普贤行愿品》中所说: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不可估量的所有十方,虚空无量无边,如是地水火风都是无边无际,同样承许,苦难重重的轮回有情也无边无际。大王,诸位大尊主菩萨以慈悲心驱使(发心),付诸行动(加行),将所缘境不可思议、茫茫无边的有情从轮回与恶趣的痛苦中解救出来,直接、间接必定安置到佛陀的果位。
从发殊胜菩提心开始就要披上坚忍不拔的盔甲,再这样去身体力行。此外,关於菩萨的擐甲精进至高无上,《无尽慧经》中云:不以於此数劫中披上盔甲,於此数劫中不披盔甲劫数计算希求菩提,而披上不可思议之盔甲,仅此轮回之如此多前际成为一日,如是十五日为半月,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以此年数计算,於十万年间,发一菩提心,见一善逝阿罗汉真实圆满正等觉,以此数计算发恒河沙数菩提心,见善逝,而了知一众生之心行;以此数计算亦为一切众生发心,见一切善逝纵成了知一切众生之心行,然不怯而披盔甲乃菩萨无尽之铠甲。《经庄严论》中云:佛子以大勤,成熟有情众,为他一善心,百亿劫不厌。  ”菩萨的甚深密行不是他众的行境,以这样的誓愿而行。《华严经》中云:宁愿唯我受痛苦,而我不愿令一切众生堕入恶趣,纵然我於此自投罗网,也应从地狱、旁生处、阎罗主手中赎回一切众生。我为一切有情,愿将一切痛苦受蕴自身感受。我于有情说正直真实语,愿为众所信赖,真实不欺。我不舍一切有情,何以故?我缘一切有情发菩提心,如是为一切众生悉皆解脱,非贪自乐而真实趋入无上真实圆满菩提……”其中(对菩萨大愿)作了广述。
庚二、以彼因而易得佛果:
如是坚定者,无论醒或眠,
自真实受起,纵有放逸时,
有情无边故,常积无边福。
由彼无边因,不难证佛果。
我们要清楚,立下誓愿的菩萨如此坚定不移,无论醒觉还是睡眠,从真实受此誓愿起,纵然有心不专注善法而放逸的情况,但由於轮回的一切有情无边无际的缘故,如同众生无边一样,菩萨也成了恒时积累无边福德。因为具有无边的因,所以具无边功德的佛果不难获得。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尽心尽力立下不舍发心的誓愿。《吉祥鬘狮吼经》中云:谁为菩提而精进,彼等犹如山王般,高耸极坚不动摇,切莫舍弃所立誓。关於发菩提心的功德,《吉祥施请问经》中云:菩提心福德,设若有形色,遍满虚空界,较彼更超过。详细内容当从《华严经》等中了知。菩提心誓言坚定者所作的善根相续不断,《华严经》中云:我若为利乐无边群生而披上盔甲,则缘利乐一切有情无边的善根无边,纵放逸或沉眠,然於昼夜中心之刹那始终增长至圆满。这是因为菩提心的习气存留在意识中而不间断随从的缘故。此论和《入行论》第一品中所说的一切内容都来源於此。
庚三、因具四无量故易成佛:
谁住无量时,为无量有情,
求无量菩提,欲无量善法。
菩提虽无量,以四无量资,
无需长久时,何故不获得?
任何菩萨在轮回不间断期间安住无量劫,为了无量有情脱离痛苦,而欲求获得具无量功德的大菩提果,想成办二资粮所摄的无量善法。尽管大菩提果不可估量,但以上述的四种无量的无边资粮,不历经长久时间为什麽不能获得呢?必定能获得,为此不应该畏惧经劫漫长与众生无边而要生起欢喜心。《未生怨王除悔经》中记载:从前,威严佛及二位大弟子化缘途经路边,有三个孩童在玩耍,他们对佛生起信心而供养各自的装饰品,两个小孩缘二大弟子而发愿说愿我们变成他们这样,一个小孩缘佛而发愿说愿我变成他这样,结果这个小孩先成佛而成为释迦佛,另两个小孩成为他的二大弟子,依靠佛陀讲经说法才获得阿罗汉果位。当时,世尊说:倘若欲求迅速涅盘,当为遍知佛果而发心,快速之乘即是大乘。这说明,供养对境与供品虽然相同,但是由发大乘心所牵引导致果有着天壤之别。亲睹佛陀的身色後起信心而发菩提心也是如此。《般若摄颂》中云:菩萨欲求久流转,勤众生利修刹土,厌心尘许亦不生,彼精进度无懈怠。
己二(教诫於积二资粮不应懈怠)分五:一、总说以二资能消除身心痛苦;二、以福德消除身苦;三、以智慧消除意苦;四、无有於积资生厌之因;五、宣说大悲之威力。

庚一、总说以二资能消除身心痛苦:
依於无边福,以及无边智,
迅速能消除,身心之痛苦。
对於修行大菩提懈怠实不合理,原因是,从无始以来迄今为止,只是为自利而乐於成办轮回的琐事,才给自己带来无边的痛苦,而成办二利的方便丝毫也不具备。虽然没有迅速获得佛果而在资粮道、加行道,尽管也会因以前的业力以及眼前所犯的堕罪而导致痛苦,但菩提心的威力非同寻常,正如以劫末火的比喻以及英勇护送者的比喻等宣说利益的那样。作为证悟诸法无生的圣者来说,不存在由业力牵引等情况,因为具有无边福德资粮与智慧无边资粮的对治力,能无余快速消除菩萨的身心痛苦,所以要万分喜悦而精勤。
庚二、以福德消除身苦:
罪感恶趣身,遭饥渴等苦,
彼止恶修福,他世无苦楚。
积累资粮不会感受身苦的道理是这样的,造罪而投生恶趣,身体遭受饥渴、寒热等无量痛苦,菩萨不造罪业而以积资的福德如果投生其他世间,则唯一享受安乐,而丝毫不会遭受恶趣等苦。经中云:福德能得解脱胜,福德世间得美名,杜绝恶趣获善趣,是故无上寻福德。
庚三、以智慧消除意苦:

由痴生意苦,贪嗔怖欲等,
彼依无依慧,迅速得消除。
积累二资也无有意苦的忧恼,对一切万法远离有无边见离戏实相之义愚昧不知而导致意苦,追求对境的贪心及对魔障等的恐怖、希望获得他财的欲望等无有止境地萌生而心烦意乱,菩萨积累资粮而无有迷现的痛苦,他凭着通达诸法之根本、基、所依无有自性之实相义的智慧而遣除愚痴,再以获得稳固之力也就能快速断除意苦。如同了知幻化的军队一样。正如《般若摄颂》中所说:知众迷如兽入网,智者如鸟翔空中。菩萨尚且对灭谛的安乐也不贪着,更何况说轮回的快乐呢?由於了达苦乐的事物无实,也不会对痛苦心惊胆战。《月灯经》中云:不应贪安乐,不应拒痛苦。
庚四、无有於积资生厌之因:

若以身心苦,全然损无害,
乃至世间际,引世何厌离?
苦短尚难忍,何况时久长?
无苦安乐时,无边有何妨?
无有痛苦所恼者,正像刚刚所说的那样,根本无有身心痛苦的损害,也就不存在丝毫心生厌离的原因。假设菩萨乃至世间流转期间一直安住,而引导所有世人脱离轮回苦海,怎麽会生起厌离心呢?绝不会厌离。《经庄严论》中云:观法如知幻,观生如入苑,若成若不成,惑苦皆无怖。例如,对於被身心痛苦所折磨的人们来说,即便时间很短暂,尚且也觉得漫长而难以忍受,那麽长期受逼迫就更不言而喻了,就像重病缠身者的昼夜一般。菩萨无有身心痛苦,始终享受安乐,纵然在遥遥无期的时间里安住又有何妨呢?完全心甘情愿而无有一丝一毫的不情愿,因而不容置疑,理所应当兢兢业业积资而不应懈怠。如同健康之人的昼夜一样。为什麽呢?一旦由修成一劫显为一刹那并能接受痛苦的同类因可以获得苦转为乐的等持。《父子相会经》中说:世尊,具有于诸法转乐之等持,何者获得此等持,彼菩萨于所缘之诸法皆感乐受,亦不曾感受非苦非乐之等舍,虽遭有情地狱折磨,也安住在乐想之中……”其中有广说。
庚五、宣说大悲之威力:
既无身之苦,岂有意之苦?
彼悯世间苦,长久而安住。
如果有人问:那麽,菩萨丝毫也无有内心的苦恼吗?
自利的痛苦丝毫也无有, 既然不存在身体的痛苦,又怎麽会有内心的痛苦呢?少许也无有,理由前文中已经说明。然而,菩萨以大悲力悯念世间不离痛苦而伤怀,这是殊胜善举而不是不情愿之义。菩萨是以大悲而长久住於轮回中,《入行论》中云:恶断则无苦,智巧故无忧,福德引身适,智巧令心安,为众处生死,菩萨岂疲厌?菩萨为利益他众而安住轮回的原因仅是怜爱可悲的有情而已。
戊三、摄义:
故成佛经久,智者不懈怠,
为尽罪功德,恒常当勤此。
由於远离身心二苦的缘故,希望遣除众生痛苦的异生位者虽说获得成佛时间经久,但所有具有智慧的人应该坚持不懈,为灭尽罪恶、获得功德,要恒常精勤积累二资,得地之後便具有一刹那也能积累多劫资粮的方便,因此获得若想则七天即可成佛;若想则可获得累劫安住的自在。如果证悟轮涅等性的见解,那麽轮回就成了寂灭的安乐,以大悲心安住在如梦有情为迷乱显现的痛苦所逼迫的轮回中毫不费力地积累资粮。关於此理,《经庄严论》中云:自德利众喜,故意幻化生,(自严及自食,园地与戏喜,如是四事业,)悲者非余乘。此外,如果不喜大乘的见行并惧怕轮回於是背道而驰,则尽管仅仅舍弃轮回的因果也将堕入寂灭之边。彼论又云:舍发心之士,得利他心法,见胜大密义,弃乐趋寂灭。
丁四(二资之本体)分三:一、教诫离违品而依本体;二、三毒与相反之果;三、真实二资。

戊一、教诫离违品而依本体:
了知贪嗔痴,是过尽断除,
知无贪嗔痴,是德敬依止。
作者教诲道:了知平庸而贪求欲望之对境的贪心、怒气冲冲的嗔心与不知取舍的痴心是众多痛苦的来源而成为大过失後要彻底予以断除;了知无贪、无嗔、了达实相而无痴的善根是一切功德的源泉後要恭敬依止。
戊二、三毒与相反之果:
由贪转饿鬼,以嗔引地狱,
痴多成旁生,相反得人天。
以上述的一切罪恶仅说是堕恶趣,而於此具体分析来说明:
贪执受用等而转生饿鬼界,以加害他众的嗔心而引入地狱,以愚痴虽有引至善趣的情况,但大多数投为旁生。以与之相反的三种善根则获得天趣及人趣。断除三毒所生一切业的善法暂时获得天、人身份,究竟得证菩提。《三摩地王经》中云:以不净观常息贪,以安忍力除嗔恨,依智慧力遣愚痴,将获佛赞之菩提。
戊三、真实二资:

舍过取功德,是增上生法,
以智尽执着,乃决定胜法。
舍弃三毒的一切过失,取受三种善根的功德,暂时是摆脱恶趣增上生之法,成为以菩提心所引发的福德资粮,无误了知缘起之义而尽除对万法之实执的一切方便,是决定胜之法,称为菩萨智慧资粮。我们应当认识到贪等所生的不善业及无贪等所生的有漏善业等如梦之理,《宣说诸法无生经》中云:不缘贪心如是嗔,痴心永时皆不缘,了知诸法如虚空,谁知此理成君主。
丁五(二资之分支)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戊一(略说)分二:一、福德资粮之分支;二、智慧资粮之分支。
己一(福德资粮之分支)分三:一、兴建应供境;二、供养应供境;三、遮止供非应供境。
庚一(兴建应供境)分二:一、新建应供境;二、供养已有应供境。
辛一、新建应供境:
兴建起敬仰,佛像与佛塔,
壮观之经堂,广设敷具等。
诸宝所铸造,形状极庄严,
佛像端坐於,精制莲花上。
国王你要大力兴建令人肃然起敬、由珠宝等材料所造的佛像,装有殊胜舍利的佛塔、诸多经典存放的僧众经堂,要做到材料美观、布局雄伟壮观,广泛铺设僧众所坐的敷具,并且安排管理员等,饮食用具要应有尽有。暂且不说珍宝材料所造的大型佛塔,甚至由下等材料造小泥塔,哪怕中柱只有针大小、顶盖仅有松树叶大小,福德也不可估量。《白莲经》中云:何者壁面色图画,百福德饰圆满身,自绘抑或令他绘,彼等皆将得菩提。
精心建造由种种珍宝所成的佛像、形状庄严,端坐在能工巧匠精心绘制的精美图案莲花垫上,由所有宝珠庄严得赏心悦目。《华严经》中说一切文字经函是法身的舍利,也就是色身。一切佛像等是由众生的福报、缘分(和佛陀菩萨的)愿力及大悲而化现的。《白莲经》中云:化现诸多佛像已,饶益众生行善法。所谓的泥塔小像,是殊胜法身的影像或者真正色身、工巧所成,遇到这一切,就等於现见佛陀,而智慧法身不会显现於我们前眼。对此,经中云:善逝无穷尽,善法如影像,真如善逝无,世人见影像。自己的心如果能平等起信,那麽所依无论怎麽也好,都会获得真佛的加持,这样的教证与公案多之又多,因而应当心生欢喜。如《绕塔功德经》中云:供养现在我,供未来舍利,平等起信心,福德无差别。

辛二、供养已有应供境:

殷重而护持,正法比丘僧。
殷重而护持先前已有的正法经典与比丘僧众,使之饮食、资具免遭怨敌损害。经中说:如若恒常不断修法施、无畏施与慈悲心,修复陈旧腐朽之所依,则暂时也获得长寿、不为魔害等广大利益。又云:现见佛塔已,何者复修造,是故具大力,身高无畏惧。
庚二、供养应供境:

黄金宝璎珞,佩诸佛塔上,
金刚金银花,珊瑚及珍珠,
帝青吠琉璃,蓝宝供佛塔。
如云:世间所有乐,皆供三宝生。以许多精美金顶、珠宝璎珞佩在所有佛塔上。金银材料所做的美花与金刚宝、珊瑚、珍珠各种奇珍异宝、帝青宝,及由这所有珠宝所成的吠琉璃、蓝宝石供养佛塔,在佛塔上系上美花等,涂敷妙香,如此这些的等流果暂时长久获得的利益,经藏及律藏中有许多公案。《花积总持经》中说:游戏狮子当知,善逝阿罗汉、真实圆满正等觉具无量功德,是故供养其之异熟也无量;游戏狮子,善逝无论安住抑或涅盘,一切供养者即如是,以三乘中一乘而涅盘;游戏狮子,见善逝阿罗汉真实圆满正等觉而心得清净,以清净心供养、承侍财和妙衣等一切,当知何者若於具善逝涅盘之芝麻许舍利佛塔作供养,其异熟与前等同。於善逝之供养无有分别或他体。又云:游戏狮子,供养善逝百年抑或千年,以一切舒适资具承侍,或者,何者於善逝涅盘之佛塔,以菩提心真实摄持而供养一朵鲜花或者撒一捧净水或者香水或者花片或者涂香後以欢喜心驻足言顶礼佛陀出有坏,游戏狮子,依此功德彼者经劫或百劫或千劫,甚至十万劫中也无倒堕恶趣之处,于此不应生怀疑、疑惑、犹豫。
于诸说法师,供养及承侍,

做生欢喜事,六法敬依止。
此外,对修行正法与讲经说法者供养,以妙衣等物品及铺设坐垫等恭敬承侍,做令他们欢喜的一切事,以前面所说的六法毕恭毕敬依止。
事师而恭聆,服侍与问讯,
及诸菩萨前,恒常敬供养。
讲法时,以承侍上师的方式恭敬聆听,做他们的随从等,尽力奉行他们需要的一切事,问讯请安,菩萨无论身份好坏,都是包括天人在内的应礼处、应供处。因此,对於不是为自己讲法的一切菩萨,也要恒常恭敬而以所作所为供养。《东山部律仪》中说:舍利子言:世尊,于初发心菩萨亦应顶礼;甚转为旁生之菩萨亦顶礼。’”
庚三、遮止供非应供处:

莫於他外道,敬供及顶礼,
愚者依彼缘,将执具过者。
大王,你切莫对大自在天等所说的其他外道本师及眷属,心生恭敬,身体作供养、顶礼等。如此一来,不了知功过差别的愚者们依靠你恭敬他们为缘,就会贪执诸如自在天之类具有贪等过患的补特伽罗而弃此佛教而成为外道徒。由此我们也应该知晓舍弃冒充善知识而宣说颠倒之法的人。《毗奈耶经》中云:二大尊者,了知外道的一切本师颠倒说法後说道:劣慧颠倒说,共称为劣道,彼法若如是,非法将如何?’”应当按照此中所说而舍弃诸如此类的事。
己二、智慧资粮之分支:
缮写佛经典,彼生之诸论,
先前当惠施,经函及笔墨。
如果有人准备缮写佛陀的经典及以佛陀为增上缘所形成诸如《宝鬘论》一类的所有论典,那麽所用的经函、纸张也要相应施予。用於写书如海智慧资粮法身舍利的优质墨汁、笔要提前奉送。《宝积经》中云:于无财物者,施法佛倍赞。因此,务必要努力奉行。
境内办学堂,师资 诸事宜,
田地定当赐,为智得增长。
自己的境内兴办学堂,教授读诵、书写、算数等的教师薪水之事宜,住宅等以及刚刚讲的田地要赐予,以此他们的生活水准与安定住留得到切实保障,这是为了自他智慧资粮全面得以增长的方便,因而要不间断行持。以此将迅速轻易实现一切所愿。《方广庄严经》中云:具福之人成所愿……”《阿育王降龙品》中云:奇哉供三宝,见此果如何,海内安住龙,我调制服也。又云:自欲得功德,诸天及人众,真供圆满佛,无生无流转……”其中宣说了许多这方面的道理。
戊二(广说)分二:一、福德资粮之分支;二、智慧资粮之分支。
己一(福德资粮之分支)分四:一、施舍自财之十四资;二、利他方便相应施舍;三、布施一切无主物;四、布施求援之特殊对境等。
庚一、施舍自财之十四资:
以十四颂宣说:
为除老幼病,有情之苦恼,
于境医发师,赐田令安居。
一、为了消除年迈老人、未成熟的幼儿、四大不调的病人这些有情疾患等痛苦,对自己境内治病救人的医生、理发师,将自己拥有的田地部分收入或薪水妥善给予,令他们安居乐业。
旅舍及花园,桥池议事厅,
泉榻食草木,令慧巧匠造。
二、城镇、道路的交通要塞,旅客落脚的旅店,城市中心草坪四周围绕,种植花草树木等的花园、湖泊等内部相互交错等处中间隔开,用石头砌成通道的桥梁,沐浴的水池以及来来往往等聚会议事的总会厅,公共饮用的水泉、床榻、卧具、饮食、草木等所需的用品,命令明确了知或者通晓这些有聪明才智的人来建造。
于诸村寺城,修建集会处。
三、在有一户等的村落、放置佛典的寺院、具有四种姓及商业等的诸城市中要修建总的会议厅。
于诸缺水路,令人造水渠。
四、在缺少水的一切道路,要命人建造水渠。
於病无依怙,苦逼下劣者,
悲悯恒摄受,抚育敬亲近。
五、对於病人等无依无靠、因病而痛苦不堪忧愁可怜、种姓下贱、穷困潦倒、势单力薄等软弱无能的众生,国王你要以悲悯之心恒常摄受、庇护而抚育、保护他们,行为要做到彬彬有礼亲近他们。
应时之饮食,啖食谷水果,
乞求彼等士,施前用非理。
六、适合岁月时节,冬暖夏凉新鲜合意的饮食、啖食、五谷杂粮以及水果,当诸位比丘与乞讨的人前来索求这些物品时,在没有给予他们之前,国王不应该自己先享用,因此要先作供施。
靴伞滤水器,除刺之用具,
针线及凉扇,置於凉亭中。
七、为了方便无有靴子的人、遭受酷热等逼恼者,将靴子等、伞、筛检程式、拔刺的用具及零碎的用品,针线、消解热恼的凉扇这些都要放置在水阁亭处。
三果与三辛,酥蜂蜜眼药,
消毒置凉亭,亦书咒药方。
八、诃子、毛诃子、余柑子三果,与生姜、荜拨、胡椒三辛,酥油、蜂蜜,眼药以及消毒药、药布也要放在凉亭处,简略书写仅仅念诵也去病的咒语、四百零四种药方提供给众人。
涂身足头油,摇篮及糊羹,
瓶盘板斧等,请置凉亭中。
九、为了旅客,身油、足油、头油、婴儿的摇篮、像稀粥一样的面糊、取水的瓶器以及盛肉等用的盘子,劈柴等的板斧等,急需的物品,请放在凉亭等处。
芝麻米粮食,糖油皆具足,
净水所装满,小缸置凉处。
十、为了方便煮饭、熬粥等,装有芝麻、大米、杂粮、食品、糖、油的小缸以及装满净水的缸放在无有阳光的阴凉处。
蚁穴之洞口,食水糖谷堆,
恒常记心中,亦为众人行。
十一、有许多蚂蚁出没的洞穴口,要堆积食品、水、糖、五谷杂粮等,恒时不要忘却而记在心中,国王你也随心随力为所有人提供方便。
餐前与餐後,恒常於饿鬼,
犬蚁鸟类等,随意施饮食。
十二、在自己用餐之前及完毕之後,将残羹剩饭布施给饿鬼、狗、蚂蚁、鸟类等,对他们随心随力常常施舍饮食。
灾害饥馑年,压迫及瘟疫,
战败之领地,广摄诸世人。
十三、对於受到敌人怨家等侵害、庄稼遭到冰雹等摧残,此外各种损害纷纷出现,恶性瘟疫、被敌所毁等惨遭失败而成为可怜对境的世人们,以饮食等种种方便广泛呵护、摄受。
于诸苦农夫,摄以种子食。
十四、对於悲惨的农夫,要以种子、食物来摄受。
庚二、利他方便相应施舍:
废除强赋税,分支皆消减,
赈灾而济贫,减免关卡税。
先王强制下令的徭役、沉重的赋税都是不应理的,因此要全部废除。庄稼的所有分支税也要一概减少,要全力以赴赈济因负债累累而受难的灾民们。新王所制定有害他众的船费、关卡税、经过关卡要道等处的旅客们的税收都要免除,过分的关卡税等也要消减。
彼等门前候,苦难亦当除。
自境或他境,盗匪须平息。
商人从他乡而来时,要在财物上盖印,那些商贩在门口等候被拒之门外所受的严寒酷暑等苦难也要予以解除。国王对於自己境内或他地的所有盗贼土匪要千方百计给予平息。
货润须平衡,价值令合理。
当财物多少均衡之时,不能将价值控制得过高,商品的利润也要趋於平衡。如果(国王发现)物价不平等,就取消(经营者所定的)平等价格。如果价格同等,那麽消除低价使之合情合理。
群臣所禀奏,自当皆知晓,
有益世人事,一切应常做。
如凡利已者,汝即有恭敬,
凡谓利他事,如是汝敬之。
对你多费口舌又有什麽用呢?你要认真听取群臣的禀奏,当然也可能会有危害世间的启奏,因此对於他们的所有奏摺与想法,要全面观察而做到了若指掌,作为国王你自身唯一为世界着想,所以,凡是有利於治国安邦、世界和平之事要恒常成办。对於他人所言与自己的事业也必须三思而後行。《本生传》中云:如汝利益众生者,入於非正士之道,轻视而为实非理,三思而行方合理。虽有过亦现似善,善妙亦见稍非理,未经殊胜理观察,不晓需事之分寸。如同凡是说对你自己如何如何利益,你都予以重视并恭敬一样,对於凡是说如何如何利益他众的事情,国王你也应当唯一为他利着想而恭恭敬敬集中精力去做。经中云:见喜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竭力令众生见即生喜如是当为。何以故?世尊,菩萨非有他所为,普皆成熟众生而行持……”要依照此中所说而行持。
庚三、布施一切无主物:
如地水火风,药草及林木,
自於一须臾,令他随意用。
若行七步顷,怀舍诸物心,
菩萨所生福,无量如虚空。
此外,如同无主人所拥有的地、水、火、风,以及药、林苑的树木随意令他享受一样,大王自己的身体、受用一切如果根本不成立,则也应当於一须臾间,不执为我所而让他众随心所欲享用。《无爱子请问经》中云:于何物不应有不舍心、不布施心。由於不耽着受用并以舍心布施的缘故,甚至在行七步期间,尽管行为上没有做到,但对受用的一切财物怀有施他舍心的菩萨,所生福德资粮如虚空般不可估量,所以理应如是而行,而不应执为我所。《稀有智慧经》中云:弥勒,普皆依止、修习舍心,若能屡次作意,则将圆满布施。《宝云经》中云:若问何为布施度,即思维一切财物以及果施舍於他众。
庚四(布施求援之特殊对境等)分三:一、布施人之依据;二、布施其他求援者;三、合法布施。

辛一、布施人之依据:
貌美之女儿,若赐所求者,
依此分别得,受妙法总持。
往昔大能仁,同时而赐予,
八万装饰女,及一切资具。
如果有人认为:布施女儿是遮止的吧。
并非遮止,如果国王将自己貌美端庄的女儿等以珍宝饰品精心打扮而赐给诸追求者,那麽依此布施将分别获得圆满受持妙法之名义的总持。可以这样布施有据可依,大能仁在昔日成为无边称法王等时,将佩带奇珍异宝诸装饰品的八万美女连同她们所需的服饰等一切资具一并赐予他人。因此,这种布施是合理的。《十地经》中云:何时千数转轮王,尔时连同海诸地,四洲珍宝遍充满,我供先前诸佛陀。为彻寻觅法身故,昔日悦意且珍惜,彼等物我无不舍,多劫惜命尚布施。
辛二、布施其他求援者:

种种光亮衣,及诸装饰品,
香鬘诸受用,湣施诸乞者。
白红等色彩斑斓、各式各样、光彩夺目、亮丽洁净的高档服装及一切装饰品,香鬘饮食等受用,要以仁慈心肠诚挚地给予一切前来乞求的人们。《般若摄颂》中云:一切受用观无常,若自然起大悲心,由从我家施他家,极为应理当了达。施谁彼者不生畏,何物置家彼生畏,不足共用须常护,若施不招罪与害。
辛三、合法布施:

何者无法义,极度生忧伤,
即刻赐彼乐,此施最殊胜。
任何人如果不具足听闻法义的顺缘,因此而极度忧伤,可怜兮兮,如果你想立即赐给他顺缘,那麽没有比这更殊胜的布施了,因为这实际上就是你给予了他所要闻受的正法。经中云:所有一切布施中,法施为最我所说。
若于谁有利,毒亦作布施,

佳肴若无益,于彼莫施予。
犹如被蛇咬,断指谓有利,
佛说若利他,不乐亦为之。
如果有人问:菩萨该施给他人毒物吗?
答:如果知晓对患者等某些人来说毒物也有利益,那麽, 不仅是其他药物等,就算是毒物也应施予,因为对他者有利必须放在主要位置上。纵然是上等的佳肴,但如果了知对他者不利,则这种食物也不可给予那一对境,因为何时何地都必须要断除损害的缘故。经中说,不成利益众生之事当舍弃。比如,对於被蛇所咬的人,据说如果砍断手指方有利。同样的道理,大能仁佛陀说,如果究竟利他,则暂时不安乐也要为之,就像依药治病一样。
己二、智慧资粮之分支:
共有二十五种,以十二颂说明。
于妙法法师,本当胜承侍,
恭敬而闻法,亦作法布施。
一、对於正法与讲说内明论典及说法者,本应当供以最上等的衣服、饮食等承侍。
二、断除骄傲自满的心态而毕恭毕敬听闻正法,并高度赞叹。
三、经函等正法方面的布施也要慷慨而为。
莫爱世间语,应喜出世言,
如自欲功德,亦令他生起。
四、切莫喜好散乱害他或者无利无害的各种世间俗语,因为会成为正法的违缘。如云:世间悦意语,应时当言说,种种散乱词,畏故永莫言。
五、应当唯一对出离轮回的方便等出世间忠言心生欢喜,因为能实现国王的一切利益。

六、犹如自己欲求生起闻思修的功德一样,也要令他人生起这些功德。
闻法无厌足,摄义且分析,
供养上师尊,恒常敬呈禀。
七、先前三番五次听受的法,仍旧不厌足,需要在数劫之间广泛求法。
八、所听闻的一切意义要善加归纳,念念不忘而受持。
九、正法的句义、了义、不了义等深入细致加以分析而宣说。经中云:具目若有光,现见诸色法,如是善恶法,听闻而了知。三学及其果位也是来自於听闻。经中又云:以闻知诸法,以闻去罪恶,以闻断非义,以闻得解脱。
十、恭敬供养讲经说法等诸位上师各种供品,恒常恭敬陈述所作所为。

莫读顺世论,断除诤义慢,
不赞自功德,评说敌功德。
十一、不要阅读世间顺世派等的所有恶论,因为使智慧颠倒错乱而成为智慧资粮的违缘。
十二、应当竭尽全力断除带有我慢心理而对观点的意义争论不休,因为律藏与《俱舍论》中说一味致力於辩论是外道的做法,也是轮回与恶趣之因。
十三、切莫以贪执自方而在他人面前炫耀赞叹宣扬自己的功德如此如此
十四、不仅是对中等者等,甚至连仇敌也不要诋毁而应评说他的功德。《摄集经》中云:赞自毁他之菩萨,魔摄慧浅当了知。
莫中他要害,亦莫以恶心,

揭露他过咎,当观己过错。
十五、犹如箭中心脏一般,在展开辩论的过程中或者某一时间,万万不要以宣扬对方的缺点等而击中要害,因为会刺伤别人而成为恶业。《毗奈耶经》中云:恶语伤人之斧头。其中宣说了说恶语的诸多过患。
十六、在无有利益的情况下,也不要以恶心公开揭穿他人不可告人的过失。
十七、应当一再观察自己三门的一切过错,而予以断除。《宝积经》中云:覆盖自诸错,观察他过失,此二如毒火,智者弃此过。
他由何种过,常为智者责?

自应尽断彼,有力亦止他。
十八、以何种过失致使别人常常受到了知取舍的诸位智者所呵责,以此为缘,自己不依靠他者而要彻底断除这些过失,如果有能力,还要制止他人而令他无有罪过。如云:设若过充满,然不观待他,自己知遣除,彼为智者相。
他害莫嗔恚,应念宿业感,

为後不受苦,自当离诸过。
十九、对於他人无缘无故非理加害自己,应当想到这是往昔宿业的报应,而不要嗔恨作害者,《勇部王传》中说:度过众流转,大海业为因,是故汝不忍,诸害即非理。如果以怨报怨、以牙还牙,那麽将成为後世痛苦之因而屡屡受苦,因此为了不再遭受痛苦,自己要做到远离嗔恨的过患,如此一来也将灭尽宿业。《三摩地王经》中云:凡愚非真实,当忍诸打骂,亦受辱拖扯,于诸余菩萨,我曾发害心,昔我造罪业,一切得清净。
毫不求回报,于他行饶益。

二十、如果发放布施,则无有希求对方回报或者异熟果报,而始终用布施及果报一并来饶益他众,就像自己享用饮食不求回报一样。《四百论》中云:若谓今行施,当感大果报,为取而舍施,如商贾应呵。
有苦唯自受,乐与求共用。

二十一、当别人给自己带来痛苦时,这种痛苦自己一人默默忍受,而应当将安乐与乞求者共同分享。如《摄集经》中云:闻他恶行粗恶语,谓是自乐菩萨喜。
纵然富如天,亦莫起骄慢,

穷困如饿鬼,亦莫生怯懦。
二十二、不用说以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傲气十足或者自甘怯懦,纵然获得天人的富足圆满也万万不要趾高气扬,哪怕是穷困潦倒衰败得像饿鬼一样,也切切不可心生怯懦,闷闷不乐。如云:修行解脱者,远离引业故,方现异苦乐,纵兴莫骄慢,纵衰莫怯懦。
纵说真实语,损己失王位,

恒说为自利,莫言其他语。
二十三、纵然由於言语利益他众的真实语而导致自利方面丧失生命或者失去国政,也要恒常讲说无上真实之法语,纵然由於有损於他而得以生存、拥有王位,实际上也相当於已经死亡或失去了王位,因为失去了正法之故。《十地经》中云:是故国王我,纵舍所惜命,享受世间乐,亦不舍三宝。因此,除此之外永远也不要说不真实的语言。断除害他、一心利他是菩萨的主要学处。《菩提心释》中云:善趣所欲果,恶趣不欲果,由利诸有情,及害所出生。依於有情得,无上之佛果,梵王护世间,彼等岂有获?
如此说禁行,恒常依此行,

由此具吉祥,亦成正量者。
二十四、要恒常依照上述所说之言教的禁行而实际奉行。这样去做,在现世中大王你也会一切吉祥,在整个人间,成为众所信赖的殊胜正量之士,因此要坚定不移去行持。
汝恒于一切,三思而後行,
由见真实义,而不随他转。
二十五、国王你时时刻刻要对一切取舍之处,首先善加观察该做不该做而取舍好坏,依靠无误照见真实取舍的一切意义而不随他转,也就是说无需问别人,心稳固不动。关於这一点《本生传》的教证前文中已引用过。
丁六(积累二资生功德之理)分二:一、所生五种共同功德;二、所生二十五种特殊功德。
戊一、所生五种共同功德:
共有四颂。
由法王位安。
一、由於奉行正法所生的这些功德,对国政无害,因而可以使王位安定兴盛。
名声之华盖,广大遍诸方。
二、人们传扬某某人对弘法利生做了如何如何的事而使美名的胜幢、华盖广大遍布诸方。
群臣尽敬重,死缘何其多,
生缘何其少,彼等亦死缘。
是故恒修法。如此常修法,
自与诸世间,悉皆心悦意,
以此为最佳。

三、奉行正法能摄受眷属,这是一种规律,由此不仅堪为诸方的皈依处,而且也会赢得自他诸位属臣的恭敬爱戴。经中云:若以自然美名德,具悦众生之威力,获得伪德恭敬者,燃起难忍嫉妒火。《解忧书》中云:如是诸众生,悉皆面临死。因此,务必要迅速修行正法,因为自己的住宅等无不成为死缘。死缘极其众多,尽管存活的因缘也有微乎其微的部分,但也面临着挚友所欺、房屋倒塌、食不消化等的威胁,虽然自以为积累财产是生存之缘,但诸如为了积财而丧命,实际上这些也没有不成为死缘的。所以,与为了生存而积累财产相比,更应当恒常修行正法。《教王经》中云:生老病死如磨纹,死主恶魔如信使,死缘思维不可及,无不成为死缘事,此身食养终归亡。如果能够做到这样恒常修法,那麽一切世间与自己,自他二者都会以行法而舒心悦意或者心满意足。这种快乐是最好不过的,并且仅此足矣,因此要如是而行。
也许有人会想:如果恒常唯一修行正法,那麽就不需要成办世间的受用了吗?
这顺便可得,因而无需刻意去成办。《妙臂经》中云:譬如有士为果故,生长稻谷非为秸,得稻谷後无励力,禾秸之堆顺便生。如是有者欲菩提,造福虽非为受用,然而犹如禾秸堆,未成之中成受用。
由法眠安稳,安乐而觉醒。

四、如果加害对方,结果就会整天顾虑重重,心里怀着他曾经害过我的憎恨而彻夜难眠,醒觉时也是心神不安,菩萨的殊胜法就是不加害对方,这样一来也就无有怨敌的畏惧,也不会因耿耿於怀而心烦意乱,依靠正法可心安理得地入眠,并且在安乐的状态中醒来,因而要努力修法。
由内无过咎,梦中亦见乐。
五、意乐清净的内心无有贪嗔等过患,因而验相表现在甚至梦中也见到欢喜快乐的瑞兆。《毗奈耶经》中云:造福今喜後世乐,二者欢喜极欢喜,诸业成熟见极喜,去处善妙後世喜。
戊二(所生二十五种特殊功德)分二:一、广说;二、摄义。

己一、广说:
有十九颂。
竭力孝父母,承侍种姓主,
善用忍行施,柔语无离间,
实语始终行,获得天王已,
依旧成天王,故当依此法。
一、主要以大悲为前行而用衣食等孝养父母双亲,自性种族恭敬的诸位主尊也要承侍,善加享用无罪的衣食等自己的受用,修行安忍、发放布施,语言无有粗暴温文尔雅,无有挑拨离间之语,唯一说真实语。只是在这一生期间奉行此八法,以此可感得天王的果报,尔後仍旧屡屡成为天王。因此,要依止连续获得如是增上生人天安乐的正法。据说作百次供施便可感天王果报。
每日三时施,三百罐饮食,
不及须臾间,修慈一分福。
人天等慈爱,彼等亦守护,
意喜身乐多,无有毒刃害,
无勤事得成,感生梵天界,
纵然未解脱,亦得慈八德。
倘若有人心想:如果无有所布施的财物,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积累资粮了吗?
二、下面以比喻来说明还有更为殊胜的资粮,三百罐饮食是《鸡豆医疗术》中所说,能煮十斗粥的陶瓷罐,煮三百罐,具有六种味道,舌的境、根、识三者接触即感到舒适的佐料品种,或者具有六十种蔬菜这般丰盛的饮食,每日三时中认真布施,也比不上在一须臾间修愿众生得乐之慈心的广大福德少许的部分。《因缘品》中云:每月千供施,如是行百年,不及慈众生,十六分之一。修慈心的功德在现世中也成为人天之主尊而受到一切众生慈爱,那些非天也以仁慈护佑,正如慈力王的传记那样。无有嗔恨而常常心旷神怡,身体安乐。无有毒物、人非人之兵刃的危害。无勤当中万事遂意,如愿以偿。後世将转生到梵天世界,《涅盘经》中对相关公案有明确记载。即便他人嗔恨,但由於自己能够修行慈心而心平气和,从而可行持自他二利。经中云:谁知他烦乱,彼前自寂静,彼行自与他,二者之利益。即便依此暂时没有能从三有中解脱,但眼前也能获得修慈心之法八种功德。
若令诸有情,坚发菩提心,
常得如山王,稳固菩提心。
三、如果能让那些没有发菩提心的有情发起殊胜菩提心,并且想方设法令他们坚定不移,那麽依此等流自己将在今生与後世中恒常获得稳如山王般的菩提心。经中说:于装有佛身舍利之藏、七种珍宝所造、面积等同三千世界之佛塔,每日广作种种供养,远远比不上将一位所化众生安置於大菩提道的福德。这是月称菩萨在《四百论释》中引用的。
由信离无暇,依戒生善趣。
凭依修空性,不执一切法。
四、资粮之中以信心对业果诚信不疑而奉行取舍,结果永远不会转生到无暇之处。
五、依靠持戒转生到人天诸善趣中。
六、凭着修习所通达的甚深空性而感得具有减少功德之违品、不失对治的不放逸,并对一切诸法无执无着的智慧。
正直具正念,思维得智慧。
恭敬证法义,护法具智慧。
七、以信心十足的清净意乐在闻受正法等时,无有狡猾的心里而保持正直的心态,由此可获得内心正直、具有正念的聪明才智。
八、平时思维正法,可获得智慧藏或大智慧。
九、对於妙法与说法者恭恭敬敬行事可感得通达法义。
十、为使所闻受的一切正法不失去而加以护持,将成为具有敏锐智慧者。
依凭闻正法,施法无障碍,
感得伴诸佛,迅速成所欲。
十一、依靠在闻受正法与平等进行法施的过程中,无有吝惜秘诀等过患的障碍,可感得恒常依止诸佛,承蒙摄受,并且一切所求之事无有阻碍迅速得以实现。关於此等的教证,《迦叶品》中云:恭敬说法者,不求利养也,不思唯偈颂,所闻法示他。《念住经》中说:听闻演扬妙法已,尽力弘扬之智者,趋至断除老与死,至高无上之果位。与财施相比,法施更为殊胜,《弥勒狮吼经》中云:三千世界遍黄金,以此布施一切众,讲说四句一偈颂,如是饶益非如是。关於不忘而受持所闻之一切法的功德,《善逝秘密经》中云:受持妙法之福德,一切佛陀极郑重,俱胝劫中作宣说,然而不能说究竟。
无贪成法利,无吝增受用,

无慢成主尊,法忍获总持。
十二、不贪着妙欲可成就一切法利,因贪执而破戒後忘失所闻,并以积累妙欲而导致一事无成。
十三、串习舍心而毫不吝啬能使受用增之不尽,这是自然规律。
十四、无有我慢的相续中一切功德自然而然生起,因而成为上上下下众所敬仰的主尊。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傲慢的山冈上存不住功德水。其依据,在《宝箧经》中说:文殊,譬如大海初存时,首先存於一切大地内之低处,尔後水流将无勤而流淌。同理,无有我慢之菩萨无勤而现前佛陀之一切法。
十五、以对空性法门无所惧怕而全然接纳的法忍可获得不忘陀罗尼。

以授五精华,及作无畏施,
诸魔不能侵,成大威力最。
十六、将糖、酥、蜂蜜、芝麻油、盐等五种精华恭敬授予他众,作为受到怨敌恐吓者的护送者,解救他们於危难之中而作无畏施,依此可使一切魔众无机可乘,具足无爱子力等成为大力之最的佛陀。
佛塔供灯鬘,暗处置灯盏,
油灯加油汁,依此得天眼。
十七、在佛塔上供酥油灯、花鬘等,在漆黑一片的暗室内放置灯盏,为油灯加油,依此可获得天眼,如阿那律尊者的传记 一样。
供养佛塔时,敬献妙乐器,
铃铛螺及鼓,依此得天耳。
十八、在对佛塔作供养时,有条件则献上乐器、铃铛、声音动听的海螺以及妙鼓,依此将获得天耳通。
不举他过失,不说诸残疾,
随护他心故,获得他心通。
十九、在无有必要的情况下,不揭露他者三门的过失,当面背後从不谈论说瞎子等残疾缺陷,随从护持他心,想方设法不伤别人心,由此可获得了知他众种种心的他心通。律藏等中说,甚至说一般人或旁生的过失,过患也相当严重,经中说尤其是如果评说菩萨的过失,则过患无量无边。《宝积经》中云:何者分别菩萨行,当知彼等乃疯人。
施履及车乘,服侍羸弱者,

乘骑奉上师,智者得神变。
二十、对一切贫穷者施予鞋、车乘,搀扶无法行走的羸弱者,以乘骑侍奉上师或者供养车辆,侍奉上师得以休息,了知修行如此之因的智者可获得一变多、多变一等神境通。
为法而行事,忆念法句义,
法施无有垢,故得宿命通。
二十一、为了正法而苦行兴建经堂,如是念念不忘而铭记正法的一切句义,对以前听闻的所有法要再三回忆,不图回报的法施无有颠倒宣说等罪垢,依此将获得回忆自他先前诸世的宿命通。经中云:数百劫中极罕见,於此妙法生欢喜,欲解脱求功德者,切莫寻求世间事。
如实尽了知,诸法无自性,

故得第六通,永尽一切漏。
二十二、如实彻底了知一切万法在胜义中体性不成立,进而加以修习,将获得现量知晓灭尽三界烦恼障的离果与解脱道等的第六通,即永尽一切漏的最殊胜神通。《般若五百颂》中云:尽寻不得法,心不现有实,法性善知故,具慧得菩提。
为度诸有情,了真如等性,

大悲润修行,成具殊胜佛。
二十三、为了救度一切有情脱离轮回,了知真如的智慧即通达万法平等的智慧资粮,并非是单空而是以大悲浸润,修行证悟空性的智慧与大悲藏,比如,见道圣者的根本慧定一体三智相无余修行完全清净究竟时,三智或布施等一切功德无不齐全而成为具一切殊胜相的如来,也就是成为遍知佛陀,因为证悟轮涅或诸法平等性与大悲紧密相联的智慧即是成佛的主因。
种种愿清净,佛刹即清净。
二十四、十万、无数、十大愿等各种愿力远离自私自利之作意,清净无垢,将来待自己成佛的佛刹唯一出生纯净的有情而得清净。所有世间界直至某尊佛陀调化所化众生的一切世界,即是佛刹。佛刹中具有圆满清净、广大住处和受用也是来源於多发清净愿。经中云:如龙王显示,云集虚空界,如是佛以愿,出现诸刹土。
宝献能仁王,得放无量光。

二十五、以珍宝供养能仁王佛陀将获得放射遍及无边光芒的功德。
关於以上所有内容多数来源於诸大经典,当从中了知。
己二、摄义:
故知业果理,随同而行持。
恒常利有情,即利汝自己。

因此,依照奉行上面所说的业果善资则所生果报的因果规律或者随因而生果的道理後实地加以行持,实际上就是要恒常利益其他有情,这自然也就是利益大王你自己。《嘎雅够热经》中云:文殊,诸菩萨之行为当从何入手,依于何者?文殊答言,天子,诸菩萨之行即从大悲入手,依於有情。可见,菩萨的无量善行与佛果的无量功德的原因也是由这一甚深方便的威力所生。《菩提心释》中云:一切声闻离贪故,岂非获得下菩提?倘若未舍诸有情,则得圆满佛菩提。《摄正法经》中说:世尊,诸菩萨之身业无论如何,语及意业无论如何,以见解趋入有情,随大悲……思维成办利益一切有情,思维我修行成办安乐之法。《经庄严论》中云:愚者勤自乐,未得恒受苦,坚持喜利他,涅盘成二利。
教王中观宝鬘论中,积菩提资第三品释终。










相關文章:
中观宝鬘论广释科判
中观宝鬘论颂 第一品 别说因果
中观宝鬘论广释 第一品 别说因果
中观宝鬘论颂 第二品 轮番说因果
中观宝鬘论广释 第二品 轮番说因果
中观宝鬘论颂 第三品 积菩提资
中观宝鬘论颂 第四品 国王行为
中观宝鬘论广释 第四品 国王行为
中观宝鬘论颂 第五品 僧俗学处
中观宝鬘论颂 第五品 僧俗学处

上一篇(中观宝鬘论颂 第三品 积) 回目錄 下一篇(中观宝鬘论颂 第四品 )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大圆满前行-往生法-索达吉堪布译 日期2008/10/02 20.47
莲师极密圣地『贝玛贵』建寺计划
印度宗门实修暨噶举祈愿法会
法光佛研所佛学课程简介
绿度母

赞助网站
Phowa.com.香港
Phowa.com.香港
佛教世界
台灣師大國文系佛學研究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學術資源網站
學術資源網站。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