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威德金剛增益火供 台灣噶舉佛學院【噶舉黃金珠鬘】講座 (更新) 蓮師心咒一億遍共修&祈求貝諾法王乘願再來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自性大圆满支分决定三戒论释 五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利美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1/01/05 13:08:22
學習次第 : 进阶

自性大圆满支分决定三戒论释

云丹嘉措尊者 

戊四、宣说支分粗堕分二:一、八粗堕;二、旁述。

己一、八粗堕:

今说支分之粗堕,灌顶誓言未成熟,
依止明妃会供时,身体语言相诤斗,
于未宣说之明妃,以自之力取甘露,
不为法器说密法,信士提问说他法。
住声闻内满七日,不具瑜伽与智慧,
自己诩为密咒师,於非器说八粗堕。

现在宣说与根本罪同分的支分戒,虽然不是舍戒的他胜罪,却会障碍迅速获得成就,罪业粗重,故称粗堕。相合《离畏勇士续》与《誓言海续》等的密意而在此论中概括宣说。其中前三条是能成熟自相续的支分戒,後五条是能成熟他相续的支分戒。

一、未得灌顶与不具足誓言者依止相续未成熟的明妃。

二、会供等时金刚道友之间虽无害心但以身语相互诤论、殴打,发生口角。

三、未依仪轨仅仅以自己的风力从不具足续部中所说之法相的一般明妃处取甘露;

四、对於堪为法器并具希求心的弟子,因吝啬秘诀而不传讲密法。

五、具足信心并希求法义的弟子请教法义,不予以正面回答,反而讲些其他的法门。

六、在诽谤密宗见行的真实声闻或者寻思者当中居住满七日。

七、不具备密宗瑜伽真如智慧而自我标榜为持密金刚持。

八、对於不能堪为讲窍诀法器而想求法的人,在非时传讲甚深赤裸觉性之义。

以上八种即是支分八堕。

己二、旁述:

未曾依修等而行,灌顶开光事业等,
于信外法示身印,於具二戒佛制者,
说无必要令违越,此等粗堕有多种,
然而谓此罪轻微,乃为时轮金刚说。

此外,自己从未曾进行念修等而想为弟子灌顶、对三宝所依开光、举行火施之事等,并着手进行;对於虽然不是畏惧深法的种姓但信解外因乘法门的补特伽罗,在无有必要的情况下显示身手印;对於获得了别解脱戒菩萨戒的密宗者在不是会供、火施等特殊必要的情况下令他们违越过午不食等佛制罪。对於诸如此类粗堕的认识、次第、数量均不一定,支分不具全的恶作等罪业虽有许多,然而由於罪过轻微,而在此未作详细阐述。如《时轮金刚大疏》中云:堕罪虽有许多,然惩罚极为轻微……”

这以上新旧派共同的所有誓言均已宣说完毕。

戊五(宣说大圆满之誓言)分三:一、总说与根本誓言;二、别说支分二十五誓言;三、旁述特殊誓言。

己一、总说与根本誓言:

尤其前译大圆满,根本誓师身语意,
各分九类二十七,支分誓言二十五。

接下来阐述在新续部中未提及过殊胜前译大圆满为主的所有续部中宣说的戒轨。一般来说,誓言梵语为萨玛雅,引申义为对所立下的誓愿不能违越。《普集续》中云:难越金刚誓言永守护。也有以守护利益无穷、未护危险极大而安立为誓言的。《集黑日嘎续》中云:若未违越成殊胜,违越被焚称誓言。如果详加分析,前译派所有的不同续部可以包括在续、教、窍诀三者中,这其中均宣说了总誓言、别誓言与特殊誓言三种。

所谓的总誓言实际上就是指别解脱戒、菩萨戒以及外续部这些戒共称为有守护界限的一切誓言。《集乐寂静续》中云:别解脱与菩萨戒,事行瑜伽续之中,宣说所护任何戒,即是共同总誓言。第三特殊誓言在下文中有讲述。

别誓言:一切续部的根本《大幻化网根本续》中所说的五根本誓言与十支分誓言中前者可包括在此处宣说的根本誓言中,後面的十支分誓言就是指此处的二十五种支分誓言中不舍与应取两种誓言,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一切圣教的根本《集密意续》中所说的根本三誓言与二十五支分誓言中的前者也包括在此处所说的誓言中,後者也与此论下文要讲的二十五誓言意义一致。由此可见,此论中已宣讲了窍诀阿底约嘎的所有誓言。

大圆满誓言也分为顿根者无守之誓言与渐次根机者具守护界限之誓言。其中顿根者之誓言,如《宝聚续》中云:超越护界之誓言,自成无有唯一等。彼等相辅相成也。也就是说证悟诸法本来无有取舍而安立超离取舍守护界限的誓言。渐根者之誓言:按照《誓言庄严续》中所说来讲,根本誓言是指自己的三门印持为与诸佛总体上师之身语意金刚无二无别,或者说革日(上师)有沉重之义,如果失毁,则难以清净,以此得名。如若分类,则身语意每一种都可分内外密三种,共有九种。

一、身誓言中三种外誓言:即断不予取为外外誓言;断非梵行为外内誓言;断除杀生为外密誓言。身之三种内誓言:不诋毁父母、道友与自之身体为内外誓言;不诋毁法与补特伽罗为内内誓言;不以殴打苦行轻侮、折磨自己的身体为内密誓言。身之三种密誓言:不殴打或准备殴打金刚道友的身体、不诋毁其装饰为密外誓言;不侮辱上师的空行母为密内誓言;不践踏上师的身影在其前言行谨慎为密密誓言。

二、语誓言中三种外誓言:断除妄语、断离间语、断粗语。三种内誓言:不诽谤说法者、不诽谤思维法义者、不诽谤修持实相者。三种密誓言:不轻侮违越金刚道友之语、不轻侮违越上师手印及侍者之语、不轻侮违越上师的一切言教。

三、意誓言中三种外誓言:断除害心、断除嗔心、断除邪见。三种内誓言:断除放逸草率的邪行、断除沉掉歧障的邪修、断除常断边执的邪见。三种密誓言:断除每日每座不作意见修行、断除不观修本尊、断除不观修上师瑜伽及对道友不修慈心。总共有二十七誓言。

成为根本誓言的助伴或方便的支分誓言有二十五种,分为五类。

己二(分说二十五誓言)分三:一、应行行为之誓言;二、应知见解之誓言;三、应修修持之誓言。

辛一、应行行为之誓言:

杀生邪淫不予取,妄语绮语五应行。
贪嗔痴慢嫉妒五,即是五种不舍誓。
大小香精人血肉,此乃五种应取誓。

第一类:具有善巧方便者在无有自私自利贪执的情况下,如果为了利他,则如前一样按照直接意义行持降伏、双运、不予取与说妄语,为了改变刚强难化的众生相续等而说绮语。从隐含意义而言,使分别念风灭於中脉的杀生、不予取明妃的甘露、依双运而修不变融乐的淫行、从现而无自性的轮回中解脱的妄语,证悟无说之义毫无隐晦而谈的绮语,此等为五应行誓言。

第二类:就直接意义而言,对於贪、嗔、痴、慢、嫉这颠倒的五毒,不必像声闻乘那样将它们视为怨敌而断除,由於诸法各自本体为空性,因而所断的实法不成立,如阳焰水不需要筑水坝来防护一样。《金刚续》中云:诸惑如幻本体空,知自无明自性解。如果以方便摄持,那麽尽管享用五毒,但不仅不会受到束缚,反而成为解脱的捷径,因此也不必断除,如同进入耳朵里的水要用水引出一样。《大海续》中云:烦恼道为大清净,方便欲妙殊胜饰,一切游舞依彼等,速成吉祥黑日嘎。五烦恼本来即是五部五智慧的自性,为此也不需断除,犹如想得到油就要榨芝麻一样,阿闍黎莲花生大士在《方便绢索续释》中说:痴心是毗卢遮那佛之誓言,何以故?无明无所断,觉性无所成,於法界中一味一体之故……”从隐含意义方面来讲,真实的五毒,即是指证悟诸法为等性、见解无有偏堕、行为无有取舍辨别的痴心。如是对未证悟此理者以无缘大悲摄受的贪心、以各别自证智慧摧毁邪妄的嗔心、证悟等性见解不畏一切的我慢、二取见行等性境界中不容纳一切的嫉妒,如此依靠证悟修习的方便而不舍五毒,此五种是五不舍誓言。

第三类、依照直接意义而言,如实了达四成与三是而享用大香、小香、人血、人肉、精液五甘露。所谓的四成即指法性本体成、有法自性成、能力作用成、殊胜加持成;三是即指是获得成就与遣除五病的妙药、是修持共同殊胜悉地的圣物、是五部五智慧的自性。隐含意义,不漏而持五蕴精华,此等即是五应取誓言。

辛二、应知见解之誓言:

五蕴五大五境根,五色天尊五应知。

五类誓言中的第四类:由於诸法本来即是正等觉,所以五蕴为五如来佛父,五大为五佛母,五境为五勇母,五根与五根识为五勇士,五色为五部五智慧等,五类分别识聚的自性清净为天尊,因而依靠智慧断除增益而通达身智坛城,此等为五应知之誓言。

辛三、应修修持之誓言:

如来金刚宝莲花,及事业部五应修,
结合应时之行为,是故取受诸密意。

五类誓言中的第五类,五种应知誓言通过证悟修习而以如来部、金刚部、珍宝部、莲花部与事业部五部的方式在自相续中如理修持,也就是五应修之誓言。

这五类誓言中的第四类与第五类即是应知见解之誓言与应修修持之誓言,应行、不舍与应取三种誓言如果按照後面所说,则主要是行为的誓言。

对於这所有的誓言,初学者、稍得觉受者等都必须根据见解密意的境界、寂静愦闹的环境以及与时间相结合的方式来行持。因此应当接受以直接、隐含方式所说的密意。

己三、旁述特殊誓言:

守持总誓言与别誓言的瑜伽行者在修行等时,要以秘密、意趣的方式对他们特别说明的所护二十特殊誓言。《寂静续》中云:论义特殊之誓言,应当特别而护持。一、所谓的不毁野兽王之座意思是不损害金刚上师的身体、不违背其教言;二、毒不注於宝箧中是指不享用上师的空行母;三、不能砍断珍宝枝义为不损耗信士的资粮;四、不饮熔化之沸液意思是说不享用三宝信财与智者的财产,不饮用醉人的酒;五、不启莲花之花蕊是指不享用金刚道友的明妃;六、精华不注漏器中意思是不依止劣相明妃;七、不依不具义之物是指不依靠不具法相的圣物。八、水晶切莫染淤泥是指不诽谤智者的功德;九、所谓的不净器中非清净意思是说对非法器不传密法;十、切莫损坏如意宝是指不能舍弃具相明妃与堪为法器的弟子;十一、不离大鹏之羽翼义为不离空乐之义及其因——佛父佛母;十二、不击锋利天铁刃是说对於金刚道友甚至连开玩笑也不能发生内战;十三、不享野兽享剩物是指不食用他人享用剩下的饮食等;十四、金刚大岩勿毁坏是指不要贪执上师的地位;十五、莫离篱笆网界限是指不要脱离自他的界限;十六、灯火不为风所灭义为等持不要跟随沉掉所转;十七、不阻智慧河相续意思是说念经诵咒仪轨不要被人的闲言碎语所中断;十八、不离教法之手印意思是说不离灌顶因之手印,不说表示法;十九、金刚钻石莫抛空义为不扰乱瑜伽士之坛城,不退士夫之咒力;二十、不辱顶上之宝珠是说不应当失去顶戴上师。此等均是应守护、特别珍爱之誓言。

丁二、概述:

彼等誓言多种理,无有不摄於此处,
根本支分誓言中,归纳如若知自身,
为身语意三金刚,则集万亿密誓言。

上述誓言为主以及包括的誓言在内前面所说的大幻化网根本与支分誓言十五誓言,如果详细加以分类,则有三百六十条,广大言续的誓言有九十七条,《集密意续》中有四决定誓言、二十八共同誓言、四殊胜誓言、二十三禁行誓言、二十修持誓言、四平时威仪誓言、遣除五魔、摧毁四敌、见解誓言,共分九种。此外,续部各自所说的根本支分所摄的护持誓言、等持誓言、威仪誓言、饮食誓言、不离资具誓言等有许多种,这一切无不包括在此根本、支分誓言中,因为无论犯任何一条,均可摄於舍密乘戒与虽未舍戒但已失毁支分二种之中。若想:这样一来,新旧共同的十四条根本戒与前面所说的前译派的特殊誓言不是相违了吗?由於十四条根本戒可以包括在特殊的根本誓言中,因而不相违。所有的誓言倘若概括,即是自身本来风脉明点及智慧本来安住於与身语意三金刚无二无别的智慧本性中。如果以智慧断除增益通达这一道理,那麽密宗中所说的百千万誓言,均可任运自成摄於其中并且远离一切过患。

丙三、生起密乘戒之所依:

生依每日杀梵志,造五无间等一切。

如是持明密乘戒从金刚乘灌顶中得到戒体的所依身体是就依靠重新那一道修持而获得殊胜成就而言的,《无垢光疏》中云:所谓此生之说法即赐予人类正等觉果位乃续部之王。天等五趣众生并非如此。虽说生起密宗戒的所依主要是具六界的人,但就像钝刃砍木柴耽搁时间久而用利刃刹那便可砍断一样,因乘需要在多生累世中积累资粮而成就的果位,如若趋入此密乘,则不仅不需要先积累二资,而且即便其他乘来说必须断除的白日杀婆罗门、造五无间等弥天大罪,但若是一位具有大心力的利根者则於即生中也可以成就佛果,原因是密乘具有甚深、众多的方便之故。

此外,具有宿业的具缘利根者,则不一定必须是人的身体。一切续部中均说,天与非天等众生摄于听闻续部之法器中,密主说密乘的所化五圣贤中的四尊是非人的身份,邬金地方的龙类依靠密宗道而解脱,无余阿罗汉也有需要入密乘等。这些都足以说明具缘的一切众生均可堪为密乘法器。

丙四(失而恢复之方法)分四:一、无堕罪之理;二、真实还净;三、未还净之过患;四、如理守护誓言之功德。

丁一(无堕罪之理)分三:一、对治犯戒之四门或六因;二、堕罪支分演算法;三、宣说越时界限。

戊一、对治犯戒之四门或六因:

末说失而恢复法,不知罪界不敬师,
放逸而行惑多四,犯罪四门无着许。
彼之对治修学处,敬众恒依正知念,
精勤对治大烦恼,如是应当修学彼。
四种所断基础上,复加忘失念不明,
称为失誓之六因,吉祥戒续有明说。

为使所有誓言不失毁而必须要精勤守护,假设以犯戒之因而失毁,则恢复的方法在此宣说。

首先应当了知对治犯戒之因的道理,舍戒四因:一、不知罪界:虽想修学誓言但由於不知晓各自堕罪的取舍界限;二、不敬上师:尽管知道却对上师与彼所传的学处等不恭敬;三、放逸而行:虽然恭敬但不见过患或者不具正知正念,因而不小心谨慎,放逸无度,肆意而行,依此作为犯罪之因;四、烦恼粗重:虽生起些许戒备之心,烦恼却十分深重。这四种是无着所承许的犯罪四门。这四门的对治法分别是明确取舍道理而学修学处;对功德生起欢喜从而对上师与学处产生恭敬之心;如在怨家对头的地方需要小心一样因畏惧过患而紧护自心,恒时具足正知、正念、不放逸;精勤对治自相续中强烈的烦恼。在舍戒四因的基础上,再加上忘失学处界限与无有正知、正念不明两种,即称为失毁誓言之六因,对此《吉祥戒续》中有明确宣说。此续云:不知与放逸,惑多不恭敬,忘失念不明,此六破戒因。後二因的对治即具有不忘失开遮界限的正念、观察不违越誓言的正知。此外,如果破了誓言,那麽就要依靠自方的知惭与依靠他方的有愧努力守护誓言。所谓的知惭即心里认为自己实在下劣依靠自己而警惕恶行;想到成为他人耻笑之处,诸佛子与大恩上师们以无漏神通无疑会照见,因而必须谨防恶行,这是依靠他者的有愧。《生戒续》中云:欲成胜悉地,宁愿舍生命,亦宁愿死亡,当恒护誓言。

戊二、堕罪支分演算法:

诸境意乐加行竟,或等起惑知对境,
正行越时身语做,无误而行无悔心。
超越忏界称他胜,正行如若未具全,
称越时罪如僧残。次第而下粗单堕,
恶作罪像皆当知。病失自由为他事,
大利无生稳必要,获力开许与吩咐,
遇生命难则无罪,精华庄严续中说。

接下来应当了知堕罪与无堕的道理,一切堕罪都具足四支分或七支分。首先宣说四支:一、犯罪的对境;二、了知对境的意乐;三、采取行动的加行;四、三门成办之事圆满的究竟。关於七支:一、则深重烦恼的等起所引发;二、认识成为与誓言相违的对境。三、身语正行一次性圆满完成。四、心里想成办的事在昼夜六时内未依对治,时间已过;或者,无论是三门所生的任何堕罪,如果从仅仅一种堕罪需要具全七支的角度来解释,则与所谓的越时是一致的,诸如以杀生为例,具备上述的意乐与加持而成办正行,即中间刹生之事圆满而称为断命,或者解释说正行的堕罪尚未究竟前并没有以对治中断,我认为也可以。五、心无有疯狂等迷乱状态。六、对所作之事无有後悔之心。七、未经忏悔已超过时间。如果具足这七支而行,则已舍密乘戒,由於罪过极其严重,摧毁了违品的对治法,因而称为他胜。假设任何根本罪以对治与增上而产生,但正行成办的支分其一不具足,对此未作忏悔而超过了时限,则称为越时堕罪,如别解脱的僧残在他胜罪过後罪业最重,依次向下的罪业均可包括在他胜堕罪中,支分未全的染污性罪是粗罪,其他所有支分罪如同单堕,同分的一切细微罪与恶作相同。

假设以饶益心嗔怒近金刚道友,则是堕罪的影像,实际上并无有罪过。应当了知这些道理。或者,在自己患病、不由自主、为意义更大的其他事、为利他或为大利,为稳固无生之义,引导他众等必要的情况下,或者获得证悟修行能力、得到诸如本尊等殊胜对境的开许,或者自己的上师吩咐说这麽做,遇到生命违缘,而出现此等堕罪,也称为无罪,这是《精华庄严续》中所说的。当然这也是就一般而言的。在特殊情况下,观察自己的意乐後以有利於弘法利生的清净心而杀生等虽然无有罪过,但并不是指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而杀生等无有罪过的意思,我们必须要认清这一点。

戊三、宣说越时界限:

如是昼夜六座中,勤观取舍誓言处。
超过六时称越时,越一日月一二年,
分称违失越毁誓,诚心诚意作忏悔,
则可恢复後渐重,若越三年不能复。

对超越了忏悔期限是否可以恢复作分析,如是昼夜六时的每一时间里对於在六时中是否违越了应取舍的所有誓言至少严谨慎重观察一次。如果于六时的范畴内未及时加以对治而越过了期限,则称为越时。(越时有四种,)犯罪後未忏悔根据过一夜、过一月、经一至二年之间的不同而分别称为违誓、失誓、越誓、毁誓。对於这些,如果能诚心诚意加以忏悔,当然也可恢复。按照次第,後面的罪业更为严重。假设已经逾越了三年,那就再也无法恢复。《誓言庄严续》中云:倘若逾越三年者,永远无法再恢复,假设接受焚二者,必定堕入金刚狱,恒时唯有受痛苦。也就是说,应当了知观待本体的破根本及支分誓言,观待时间的越时、违誓、失誓等所忏悔罪业的轻重。此外,《集密意续》中云:何为失誓言,共有大失毁,失根本支分,伴失顺失五。所谓的大失誓是指针对严厉的对境以猛烈的束缚而行或者屡屡再犯,超越时间的毁誓等时间过久;伴失誓言是指与破誓言者交往的罪业;顺失誓言是指为护他人情面而犯的誓言……

丁二(真实还净)分四:一、观待四灌顶之恢复方法;二、观待越时之恢复方法;三、《精华庄严续》中所说之还净;四、以三约嘎瑜伽沐浴而还净。

戊一、观待四灌项之恢复方法:

获七灌顶造每尊,念咒三万六千净,
得瓶密灌行事净,後入坛城受四灌,
获得智慧句灌顶,若失除以生次第,
及无改戒圆次第,加持自续外不净。

根据获得灌顶的不同,堕罪清净的方法也迥然有别。按照《时轮金刚》中所说,仅得到七宝瓶灌顶之人,犯罪的对治法即坛城本尊各造一尊,或者念诵主尊心咒三万六千遍,可得清净。获得宝瓶、秘密灌顶者出现失誓的罪业,则在刚刚说过的清净方法基础上,忏悔前履行上师所吩咐做事的惩罚,可得以清净。若是圆满获得四灌顶者,忏悔失誓的罪过,当见到的清净之相後趋入坛城,从上师那里或自己观想本尊等受四灌顶。尤其是得受智慧灌顶与句义灌顶者如若破誓言,则除了在静处修持生圆次第双运的法门以及依靠无变戒律不共的有相、无相圆满次第等加持自相续的正道以外,仅仅依靠念诵等其他方法并不能清净。

戊二、观待越时之恢复方法:

违誓会供而酬补,失誓则以财酬补,
越誓子妻珠宝等,毁誓以自命恢复。

若出现违誓的罪业,则通过会供或宴请勇士勇母的方式加以忏悔,如果出现失誓的罪过,则将自己拥有的财物供养上师等而忏悔、酬补。倘若出现越誓之罪,则将自己的妻儿,财物中的金子等许多珍宝供养坛城本尊与上师而忏悔。若是出现毁誓的罪业,那就要不惜自己的生命以最大的精进为上师与佛法行事,依靠此等方法使誓言得以恢复,这是《誓言庄严续》中所说的。

此外,《集密意续》中也讲述了火施、念诵等事业;根据失毁五部誓言的差别而真实或观想供养平民、贱种等五种姓上师五种珍宝及美味佳肴;以强烈的信心欲乐满怀悔恨而忏悔;具足四力而缘失戒的有相对治之次第等持;安住於无相真如境界中而酬补共五种。此续中云:事业物欲乐,等持与真如。《阿木漏续》中也宣说了身语意的三种还净方法。

戊三、《精华庄严续》中所说之还净:

精严续说还净轨:福田前忏之咒印,
沐浴次第绝火焚,无缘修持受四灌,
请求众会所依前,悲泣供养曼茶罗,
建造佛塔作火施,供施食子诵密咒,
甚深禅定及放生,诵经依师及自入,
吉日念佛百字明,以及读诵三聚经,
观修金刚萨埵师,细微明点瑜伽净。

下面宣讲《精华庄严续》中所说的破誓言恢复方法的仪轨:迎请福田皈依境,在其前具足四对治力而忏悔。瑜伽续中所谓的忏悔咒印,也就是指依靠净罪的手印与咒语的次第而远离恶趣。《金刚顶续》中云:依靠文字咒清净,观想双足掌二恙m(),於密之处观想让m(),六道文字()观脐间,心间啪()字之垫上,观想身语意心咒()。恙()中出现智慧风,让()字燃起智慧火,焚毁六趣诸习气,三门成净身语意,以啪字入法性界。这也是极为甚深的窍诀。或者,从傍()字中出现水,水为玛玛格佛母,对此生起诚信,进行沐浴。从凡夫到有学道的一切罪行无不成为障碍,因此依靠摧魔等本尊的陀罗尼咒而加持的宝瓶水直接沐浴,从显现在虚空中的灌顶本尊处受觉性五灌顶後进行沐浴的次第。於脐间观想刚()字,心间观想罗刹形相的所有罪障以绝地火焚烧,修持三轮无缘的智慧。从上师或自己受灌顶,做会供或宴请供养勇士勇母,并祈祷他们而忏悔。在开光过的殊胜所依前,先作七支供,以悲哀的方式进行忏悔。供养曼茶罗为主生身性命、受用、善根这一切而忏悔。建造应量的佛塔或泥塔小像。广做诸如寂静的火施或者能食金刚空行火施。通过清净、证悟、增上加持一切轮涅补特伽罗于自在本性中得以苏醒而供施食子并祈求所欲。持诵自己本尊的心咒,修持甚深禅定止观等持。放鱼在泉水、池塘中保护生灵,赎买蜂蜜,解开网罟,付给猎人薪水,帮助患者,从屠刀下挽救众生等进行放生。对治罪障读诵《大解脱经》、《无垢忏悔续》等甚深佛典。顶戴上师,於心间观想誓言金刚义成佛父佛母之心间的种子字中降下甘露从而净除罪障,先念诵嗡啊康吽,自己趋入身坛城或外坛城任意一坛城而受灌顶。转绕具有加持的佛塔或端坐塔前而诵三世如来智慧结晶的百字明五千遍等。在上旬的初八、十五等吉日大量持诵净罪的心咒。昼夜六时读诵《三聚经》。于顶上将上师观为金刚萨埵,同时观想洗涤罪障而念诵百字明。自己明观为本尊,于顶上将上师观为金刚持的形相,再明观其三处三文字而意诵。自己观为本尊并明观脉轮,观修燃降明点瑜伽,於三脉五轮的中央明观五部佛的微小标志而持心。持五怙主之风(五大之风)修细微明点瑜伽。依靠上述方法而还净。

戊四、以三约嘎瑜伽沐浴而还净:

大象妙力续中说,瑜伽总沐浴悔净,
除根忏悔无不净,是故应当实地修。

此外,大象妙力续部中的《无垢忏悔续》中云:三约嘎之入门瑜伽酬补失誓、清净罪障之稀有沐浴是所有忏悔之王,如果依靠能根除地狱之此一窍诀而在初八、十五等佳日做外资具会供酬忏、内蕴所依酬忏以及密菩提心酬忏,则可清净一切所失毁之誓言。倘若这一项未成功,则通过顶礼,平时观本尊,所有罪业无有不得以清净的。为此,我们必须要身体力行,实地修持。如颂云:何者若於幻寂猛,坛城本尊作顶礼,所失誓言均清净,五无间罪亦清净,地狱之处亦根除,趋至持明如来刹。通过如此忏悔,则会梦到上师与本尊赐与善哉、沐浴、身着白衣、登至山顶、日月升起等验相,在未出现这些清净罪业的吉兆之前应当坚持不懈精进忏悔。

丁三、未还净之过患:

犯罪倘若未忏悔,今生之中遭不幸,
後世转生金刚狱,痛若无与伦比处。

对於所犯的罪业未如理加以忏悔的过患如下:若失毁根本誓言,本想降雨反遭旱灾等,一切修行皆成颠倒。失毁身誓言者身体罹患各种疾病,毁坏语誓言者成为哑人等,破意誓言者精神疯狂。总之,现世中好似吸铁石般遭遇种种不幸,倍受折磨。《密藏续》中云:失毁根本誓言者,一切修行成颠倒,且於不情愿之中,遭受种种不悦事。如果失毁分支誓言,则成为获得二悉地的障碍,破根本誓言与支分誓言者後世中将接连不断地转生於苦不堪言、无与伦比的金刚地狱中。《密藏续》中云:如若失毁分誓言,则无成果堕恶趣。《明誓言续》中云:失毁根本破誓者,不勤恢复之方法,下堕金刚地狱中,所有普通之地狱,痛苦合一亦不及,彼狱十万分之一。

丁四、如理守护誓言之功德:

未失最久十六世,若速即生临终时,
获得共同八成就,以及八种自在德,
和合七支胜悉地,是故任运成二利。

一般来说,誓言是产生一切功德之根本,如《集密意续》中云:犹如依大地,播下良种子,从中成熟果,依此得生存。若守一切法,根本此誓言,成熟无上果,延续圣慧命。守誓者暂时也能如愿以偿,众人悦意,受到人天一切众生恭敬,诸佛佛子视为亲子与兄弟而予以加持,趋入如来之行境,次第经行持明地,《密藏续》中云:受持如来胜种姓,世间主尊眷属敬,殊胜圣者与圣者,念子兄弟作加持,趋入善逝之行境,获得无畏普贤果。

即使今生未能勤修二次第道,但只要没有破誓言,无论再如何耽搁,最迟也将在十六世或七世中值遇二次第道而解脱。如果就最疾速而言,那麽清净誓言勤修二次第道的利根者即生中也会获得双运金刚持果位。

若是一位今生现前喻光明的中根者,则临死转为义光明而证得有学双运身;如果是一位现前义光明的中根者,则与临死中阴基时光明相融而现前真实义,获证无学双运身。中下根者在转世中阴依靠自己的修持、诚信上师以及观想清净刹土於自性化身刹中获得安慰而解脱。

此等之时所获得的无量功德也都包括在共同殊胜二悉地中,共同的小悉地是指获得八大事业,按照《喜金刚》中所说作成偈颂成就息增怀诛业,及毁驱杀勾招敌。比较易懂。中悉地即八大成就,《帷幕续》中云:眼药成就与神行,宝剑成就及土行,丸药成就与飞游,隐身以及金丹术,此等共同之成就,依令师喜速获得。大悉地则指八自在功德。如云:获得细微色,粗轻周遍净,光明与稳固,自在随意变。所谓的共同意思是说这些功德在外道中也有,因此是以世间出世间道共有或者生圆二道共同的功德而称呼的。世间道仅仅依靠禅定心及圣物咒语而成就与此类似的功德。生起次第道虽然尚未获得稳固,但仅依靠观想或圣物、咒语等也能相应成就遣除毒病、宰杀对方等些微事业。生起次第稍得稳固後依靠咒语、圣物加持来成就宝剑等圣物持明,从而利益自他。生起次第完全获得稳固後与相似的圆满次第相结合依靠近因而成就欲界色界持明而饶益他众。自己依靠此身修持不共圆满次第而获得殊胜成就。有些最利根者尽管未刻意修持生起次第,但以不共的圆满次第使风心入於中脉而不依靠圣物咒语等也有自然得到这些功德的。无论如何,依靠生圆次第而依次经行殊胜悉地道的方法,如《如意宝藏论》中是这样说的:四轮风心自在时,次第显现四道德,中脉之结二二解,承许内现十地德。

对於四持明所摄之事业,索巴派诸位上师的观点如《小道论》中云:是否得能力,成为二见道。按照直接意思来说,他们承认钝根者心成熟为天尊,身体仍旧未脱离异熟之网的见道异熟持明以及身心二者均解脱为光明本尊而获证无生无死寿持明的见道寿自在持明。虽是渐次行道者但无论是钝根还是利根,均不承认是次第获得这两种持明。总之,他们承认四持明是见修道及末道所摄,不承认包括资粮道加行道与无学道。

全知法王龙钦巴尊者则认为:异熟持明是究竟资粮道加行道所摄,寿自在持明为见道所摄,大手印持明为修道所摄,任运持明则是无学道所摄,因而承许四持明为圆满五道所摄。

也就是说,获得见道时身心解脱为光明本尊,超越生死,以双运天尊身大手印印持蕴界处之诸法,从而不清净的显现自相荡然无存,因此就最主要方面而安立见道、修道,从无生无死的反体而立为寿自在持明,从成就双运天尊身的反体而安立为大手印持明。实际上此二派在这一点上无有不同。对於最後的任运持明,有时承认四持明为法相乘五道圆满所摄,这时它的意思与因乘的无学道普光地是一致的,有时说是金刚乘无学道三身的三地,其实都是相同的。对於因乘的普光地,如续中云:汝之究竟普光地,大方便乘之憩处。所承许的因乘究竟果地与密乘最後道五身任运金刚持佛意义相吻合,因而将其假立为任运持明,密宗自地最终果位五身任运自成之地是真正的任运持明。

所以我认为,这两者通过真实与假立的方式而称呼都是可以的。无论如何,在承认依靠生圆次第之道而依次获得五道功德的这一点上无有不同。三资粮道的四念住等与因乘相同的所有功德仅是以相似的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而获得;不同的是密宗显现现为天尊,即称为信解或修习之天尊身。加行道暖位顶位以上,通过修生起次第、不共的圆满次第以及双运之力而使各自脉轮的细脉结解开,从而获得共同的五根五力;不共的功德是密宗生起喻光明,天尊身的显现也更真实更广大,称为风心天尊身。以加行道的近因依靠有戏、无戏、极无戏行为中的任意一种而现前见道,此後中脉、精脉、血脉的二二脉结解开而成就共同的七菩提支、一千二百功德,圆满布施度;不共的功德即显现有学的双运天尊身而成办广大的利他事业,之後不共的功德双运天尊身更为增上、清净,由此利他事业也较前广大,八正道与一万二千功德等世俗的功德,其余九度等共同的一切功德也得以究竟,从而彻底清净三现迁移习气,获得殊胜悉地无学双运三身功德反体所分的和合七支。由此一来,法身功德的自利、色身功德的他利任运自成。和合七支即如来报身自性所具七支:受用圆满支、和合支、大乐支、无自性支、大悲周遍支、利生无间支和永住无灭支。

第四品密乘戒次第释终

 

第五品 三戒圆融

乙五(一个补特伽罗相续中三戒圆融行持)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丙一、略说:

三戒一人相续中,自体不混遮需圆,
本体转依德上具,应时主行要不违。

现在通过深入分析而说明次第受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的补特加罗一相续中毫不相违而行持的概括性道理。

一般来说,前後相继应世的大德们的观点有许多不同之处,然而归根结底可包括在承认三戒一体与异体两种观点中。承认三戒异体者也不外乎承认上戒胜过下戒与下戒作为上戒的所依即能依所依的关系等,这内部的所有分类大多数都只是相应所化众生的根机与必要才这样安立的,未见到实际意义上有矛盾之处。

承认三戒异体的观点,就像在讲波罗蜜多安立六度各自本体时,布施的本体为舍心、持戒的本体为断心等安立了六种不同的本体,其实所有这些均是一致的。对於同一个菩提心,在分析数量与地界时,波罗蜜多等一切白法在菩提心中是一体的,这一点完全一致。同样的道理,具足别解脱戒的菩萨想断除轮回之因——自相的业与烦恼,为利他而愿意住於轮回中,这两种愿望需要安立为别解脱戒与菩萨戒的本体。从这一点来看它们虽然是异体,但实际上也并非不承认此二者为菩提心的一本体。密乘戒如果依此类推,也无有任何相违的地方。

可是,仅仅耽着本体与反体词句的有些人或者认为三戒完全是一体,或者认为是迥然不同的异体而执为相互矛盾,在这些人面前,大智者大成就者们彼此之间所进行的辩论破立实际上并不是以偏袒之心而互相排斥,就像新旧派安立见解也是根据所化众生的根机与暂时的必要不同而有不同的观点一样。虽然建立自宗、破斥他宗的这种方式也是曾经出世、现今住世的诸位大德们的作法,但这也完全是对趋入各自之妙道未生定解、怀疑重重的人面前,彻见了诸法如梦如幻的道理後为了令那些对自宗满腹狐疑者获得诚信才如此做的。由於讲辩着是智者的所为,因此非但无有过失,反而具有实义。作为凡夫初学者,本应当趋入自己前世有缘的道,对之生起定解再进一步修学,否则只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盲听盲从,最终必将沦落到无有依处、无所适从的下场,如同途中漂泊不定的饿狗一样。

还有些人本来自己无有以三量立自宗、破他宗的智慧,仅是因为固执己见而认为自己的宗派是最殊胜的,与之不同的所有他宗均是低劣的,不但不实修对於自己所了知的法义,而且以毫无意义的贪嗔偏袒执着自扰相续,中伤诽谤其他大德与上好的论典,如此之辈纯粹是在依靠大德与正法积累无量罪业。寂天菩萨亲言:博施诸佛子,若人生恶心,佛言彼堕狱,长如心数劫。《经观庄严论》中云:未见色亦难断定,何况深奥之佛法?故置为妙无罪过。《宝性论》中云:何者一再依恶友,于佛陀尊怀恶心,杀害父母与罗汉,破僧和合行非事,若思法性速解脱,何者嗔法岂解脱?

因此,我们如果能将一切经论视为教言,通达所有宗派互不相违,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即便不能做到这一点,最起码也要对自己所趋入的道生起定解,尽己所能实地修持,对其他不同宗派的法门均观清净心,如此自己的闻思不会变成魔业,也不致于损坏自相续,而且进行闻思也大有必要。在此讲述这些虽然没有大的必要,但想到对新入佛门者稍有裨益而写。

接下来宣说此论所讲的内容,对於经续及注疏之义,我们要明确此论中所列举的具有三智慧无尽辩才的全知荣索秋桑与龙钦巴尊者、以清净心肩负弘法利生之重任的大译师仁钦桑波、精通五明的大智者根嘎嘉村尊者等新旧派诸多成就者的无垢意趣。关於三戒各自反体不相混杂、遮需圆满、下戒的本体转依为上戒、下戒的功德上戒以上具的方式存在、表面相违实际不违以及在何时何地主要需要行持上下何戒这六种道理,全知无垢光尊者在《禅定休息》中说:声闻菩萨与密乘,三戒悉皆不违越,禁自相续尽利他,所现转为解脱道。其中所说的意义,在其注释《净车疏》中云:那麽,实际上是怎样的呢?一位补特伽罗相续中具足三戒而守护,自体不混、需遮皆圆、本体转依、功德上具、要诀不违,应时主行。

丙二(广说)分六:一、自体不混;二、遮需皆圆;三、本体转依;四、功德上具;五、要点不违;六、应时主行。

丁一、自体不混:

受戒对境心仪轨,定故自体不混杂。

三戒,从传戒的对境、受者的意乐、受戒的仪轨均是分开这一角度而言,甚至受戒时间也是分别决定的,即便是本体转依了,但各自之反体决不可能成为同位(异体的两种事物同时存在於一处),因为三戒是互不混淆而存在、得而未失而分别存在之故。本来就是这样,别解脱戒乃至有生之年承诺、菩萨戒直至菩提果之间承诺,密乘戒在得受时没有说失毁之缘以及舍戒之因。比如,以发菩提心意乐摄持而依照声闻仪轨受的大乘别解脱戒,或者声闻比丘戒重新以发心而受,无论相续中具足哪一种转依的别解脱戒,均存在等起菩提心与别解脱戒两种反体,菩提心的反体在死亡时也不舍弃,因为死亡不是菩萨戒之舍因。别解脱戒的反体即承诺守护时的反体在死亡时就已舍弃,因为有生之年为界限的缘故。《分析三戒论》中云:大乘别解脱,比丘等戒律,反体死时舍,菩提心反体,彼果亡亦现。

丁二、遮需皆圆:

所遮烦恼需不缚,各自道方皆圆满。
断除转变与道用,均断惑相智者同。

在戒除所遮——自相续烦恼以及由烦恼引发的不善业这一点上,三戒均是一致的。《毗奈耶经》云:当知何法直接间接成为贪欲之因而未远离贪欲,此非正法、非戒律、非佛教;当知何法直接间接成为远离贪欲之因而不成贪欲之因,此乃正法、乃戒律、乃佛教。而且三戒的所需——自相续不为烦恼所束缚也是相同的,就拿非梵行来说,声闻乘禁止与菩萨乘、密宗乘以方便摄持而行这两者在不为贪欲之垢所染污这一点上是相同的,虽然形相上不同,但从各自道的不同角度而言,遮止、需要功德均圆满。声闻乘视二谛实有存在,因而别解脱戒断除烦恼,菩萨乘了知烦恼无有自性而转变为法性,密乘将烦恼视为智慧自性而道用。三戒的方式表面看起来是各自分开的,实际上均要断除束缚之因的自相烦恼,这一点所有智者都是一致认同的

丁三、本体转依:

别解若以发心摄,即谓严禁恶行戒,
获灌顶成密乘戒,故称本体转依也,
此以五十万续部,教证明显而成立。

以自相烦恼引发的三门之业而束缚在轮回中,因而如果以片面性的智慧与大悲摄持而守持断除恶行戒,则成为暂时增上生、究竟解脱之因,这样的别解脱戒如果以等起发菩提心与大智慧摄持而行持利他的事业,那麽就会变成大菩提解脱之因,也就是所谓菩萨戒中的严禁恶行戒。

菩萨戒也是同样,在获得灌顶并以大方便大智慧彻底摄持,那麽就成了无勤任运自成无上大菩提之因的金刚持密乘戒。因此说,别解脱与菩萨乘,注重自利以及耽着平庸的显现而断除害他与利他为主的二心转依成密乘戒的本体,这一点依靠五十万续的教证可以明显成立。如前所说此续中云:不同石头之种类,熔化成铁铜与银,依靠真实点金剂,悉皆转变为金子,如是以心之差别,三类种姓之戒律,倘若入此大坛城,则称之为金刚持。又如《密行续》中云:譬如石成铜,铜成金子相,铜时无有石,成金不现铜,持明内比丘,存在别解脱,以及菩萨戒,佛陀未宣说。获得密乘戒之人的相续中如果生起了殊胜方便智慧,那麽别解脱戒的低劣之心与耽着平庸显现的反体当时就不复存在了,因为这二戒的本体已转依为五部总的毗卢遮那佛的誓言而无有异体存在。

丁四、功德上具:

世人行者瑜伽士,胜心上上有害下,
是故上具下功德,如此能胜伏下戒。

世间俗人、实修三学相续稍得境界的瑜伽士、以殊胜方便智慧摄持的瑜伽士超胜的内心上上有害於下下相续中的低劣之心与耽着显现等,因此守护下戒的功德在上戒中以增上具足的方式而胜伏。《密藏续》中云:因调化故戒,无量所有戒,无余净摄於,无上胜誓言。

丁五、要点不违:

依靠三想而行淫,彼瑜伽士不具足,
对境意乐行究竟,如梦要点不相违。

如果有人想:别解脱戒与菩萨戒摄于密乘戒中是不合理的,因为别解脱戒的四他胜等一切罪业均需断除,菩萨禁止一切有害众生之事而饶益他众,这与密乘戒的五应行誓言直接相违。

解答:表面看起来相违,实际上丝毫也不相违,以四他胜中的非梵行为例,通过三想的方式依止业手印时表面上是行淫,其实那位瑜伽士断除了对境的自相之想而转依为佛父佛母之想,因此不具足对境支分;由於将自相的贪爱转依为大乐之想而不具足意乐支;对於以贪欲所行之事,能行者以防护之善巧方便摄持,因而不具足加行支;最终将究竟泄露明点自己感受安乐的贪欲转变为大乐智慧,不漏而持明点,所以究竟支也不具足。由此可见,了知一切法为心性自现的人就像在梦中行事一样,三戒的要点根本不可能相违。《密藏续》云:无贪即是贪,贪性无有贪,彼为胜梵行,亦是极大贪。本来无生真如性,幻现眼花之方式,虽作双运降伏事,然而尘许亦未作。

丁六、应时主行

恶业以及大众中,主行下者离贪欲,
行时静处行密宗,内不相违无杂护,
违量遮需智者许,初学瑜伽成就者,
以及遍知何行为,需结合时时轮说。

不善罪业方面的所有自性罪以及在大庭广众之中,不用说是初学者,就算是自相续不为罪业所染的诸位瑜伽士为了不失毁所化众生的相续,也必须主要按照声闻宗而行持,如《密集金刚》中云:外持声闻行,内喜密集义。大阿闍黎莲花生大士也曾经这样说过:外在实行依照经部宗,具细取舍因果之必要。

如果菩萨远离了自私自利之心,并且必定成为利他的身语七不善有开许。

在行持密宗的不共行为时以及在寂静处行持密宗行为,虽然表面上与下戒相违,但只是堕罪的形相。究其实质,非但无有罪过反而具有必要,如莲师又说:内依密乘共同宗派行,具有结合生圆义必要。密依大密阿底宗轨行,具即生成虹身之必要《分析三戒论》中云:凡为罪业不善方,多依声闻宗守护,相违离贪之堕罪,依照菩萨宗护持,成为世间不信分,二者相同勤守护,若成世间趋入因,开许大乘别解脱。

如果三戒内部互不抵触成为一致,则成为他众不信的部分等所有取舍之处当互不混杂分别圆满守护。如果内部相互抵触,有一戒称为所断的成为另一戒的所护这样相违的现象,那麽要看哪一戒成为自相续所遮烦恼的对治以及不束缚相续,就行持那一戒,这一点是智者们共同承认的。

如果产生不善罪业,无论何者均当遮止,如果产生善业与功德,那麽就必须要修学。因此,分清一般与特殊的要点极为关键。也就是说,具足三戒金刚持上师行为必须无有过患,而且还要与时间相结合,对於各时的取舍都要通达。

初学者主要护持别解脱的所遮与菩萨戒、密乘根本支分的所有堕罪。所谓的初学者是指尚未获得依靠密咒或等持转变酒的味道以及灭毒等暖相之前的人。境界得到稳固以後根据智慧增上的程度不同,通过安住於生圆次第瑜伽的方式依靠殊胜誓言物等密宗内续的共同行为,如果依靠修持生圆获得了暂时成就,则行持无有取舍的行为,现前究竟果位遍知智慧时,则唯一是利他的行为。总而言之,行为必须与时间相结合,这是《时轮金刚》中所说的。《时轮金刚大疏》中云:故初业者莫做瑜伽事,瑜伽行者莫做成就事,获成就者莫做遍知事。

丙三、摄义:

功德基础别解脱,随力引发菩提心,
乃是密宗之分支,获能成熟之灌顶,
守护三戒如眼目,修知三相尊生次,
有相无相圆次第,近因行为渐相合,
即生临终中阴界,自性化身刹成佛。

声闻与共同道中以对轮回的厌离出离心引发随力而受成为一切功德之基础具足四所断或身语所七断的七种别解脱戒,应当断除身语的恶行。在此基础上,以愿无量无边的所有众生获得菩提的意乐而受菩萨戒,这两种戒就成了密乘戒的支分。也就是说,一切有情自性本来清净,但由於未证悟此理而倍受痛苦因果的逼迫,以对此等众生难忍的大悲心驱使而依靠能成熟的灌顶在相续中获得密宗持明戒,此後应当了达三戒所有学处遮需的要点而如眼珠般珍重护持,通过认识净基、能净的方式而不离了知三相为天尊的见解,修持甚深生起次第、风脉明点切要之道上下门有相圆满次第及诸法以空性印持的无相圆满次第。如果不断修习并与迅速获得无漏之果的近因行为次第相结合,那麽上根者即生中就能成就双运身,中根者于临终光明中得到双运身,下根者於转世中阴依靠法性真谛的加持而於自性化身刹土中面见金刚萨埵等五部如来,得受灌顶、菩提授记的安慰後成就真实正等觉佛果。

第五品总分析三戒之次第释终

 

甲三(末义)分四:一、作者生起大悲心之理;二、造论之必要;三、造论方式与回向;四、造论之结论。

乙一、作者生起大悲心之理:

今多未修胡言者,自智尘许未证悟,
杜撰仪轨满愚心,思此感伤泪盈盈。

如是前辈的成就者高僧大德们在所化众生前已现示前往其他刹土,如今他们珍贵善妙的论典仅有书函存留於世。真正能以弘法利生的清净意乐而不违教理讲经说法等方式传教的宗轨也已奄奄欲灭。在五浊猖獗的当今时代,许多未以闻思贤妙论典修炼过自心却自以为是的寻思者信口开河诽谤他人,扰乱佛教,对自己本有的智慧丝毫也未证悟,却对守护三戒漠然轻视,为数不少自命不凡的冒牌成就者自相续显然已被魔加持,或者被脱离胜观的平凡住心如阳焰水般的觉受假相所迷惑。对那些与任何经续均不相符自我杜撰的仪轨或者经续的仪轨略知一二,便洋洋自得的这些人不仅无有生圆次第等亲身体验的要诀,而且就连各自所护学处的界限也是一窍不通,只是依靠精通仪轨的词句、明白一点用法,便用金银珠宝将坛城与佛像佛塔装饰得精美庄严,以贪图闻名利养的恶劣发心为他众灌顶等表面利众。此时此刻,根本不了解佛教如意宝本是教法与证悟的道理所有愚昧无知之徒竟然心满意足地随学他们,看到这种自欺欺人的场面,作者不禁深感痛心,对浊世众生的悲悯之情也油然而生,不由自主地泪水盈眶。

乙二、造论之必要:

显密诸道为众生,完整无误道佛说,
雪域彼等执一方,虽欲圆融成名相。

随所化补特伽罗各自根机不同所说的一切显密道均是为了无量众生调伏相续获得三菩提而宣说的。这一切修法可以如此归纳,别解脱作为基础,菩萨乘为框架,密宗窍诀为成形的建筑,所有补特伽罗成佛完整无缺、毫无错谬的此道可囊括佛陀演说的一切法门,可以说三戒密意博大精深。在此雪域,有些人对显密论典只是片面性获得信解便各执己见,如同瞎牛吃草一般,真正将诸法融会贯通而受持的人可谓寥寥无几。那些想将显密修法合而为一,归纳为三戒的人看起来也是分开行持三戒,只是头口上说起来美妙动听,实际上根本不懂得开遮界限一般与特殊一切均不违教理来讲解,仅仅是停留在字面上成了形相而己,作者签于以上原因,认为很有必要造此论典。

乙三、造论方式与回向:

依成就者之善说,聚精会神撰着故,
思无罪垢以此善,愿众速得普贤果。

此论是依据那些以经续之义而抉择的成就者们之善说中开示的意义,未杂有偏袒之心以及自己的臆造而是凭自己的智慧专心致志详细观察分析、不违教理窍诀、全神贯注而撰写的,因而自以为无有未证邪证凭空捏造等罪业的垢染,这是作者以高昂的语调,为使人感到值得可信而未作忏悔。以造此论所得的殊胜善根,愿遍满虚空界的一切众生无勤快速获得一切如来身智无离无合本性普贤王果位。

乙四、造论之结文:

此自性大圆满支分决定三戒论是雪山环绕的藏地南方出生具有出离心的阿里班智达班玛旺嘉撰着,愿于十方三时成为广弘无上大圆满法之因。

正如土弥桑布劄所说:文字之中出名称,名称之中出词句,以句可说一切义。文字组合成名称,名称组成词句,词句组成偈颂,因此依靠词句而形成了有五品内容的这部论典。此论的作者是雪山环抱的藏地南方地区阿里罗哦塘出生具有殊胜智慧、以远离有寂二边的出离心寻求无上菩提的意乐引发,具有利他善巧方便、精通五明的阿里班智达班玛旺格嘉波多吉劄巴嘉村吉祥贤依据佛经注疏而撰写。欲求解脱的诸修行人理当恭敬顶戴。《宝性论》中云:何者一心为佛教,无有散乱专注说,与得解脱道相同,当如仙人(佛陀)教顶戴。如是造论的所有善根愿于三时所摄的一切世间界中成为总的显密、尤其是诸乘之顶自性大圆满阿底约嘎教法以讲修方式弘扬光大之因,如是发愿可谓是所有回向中最为殊胜的,因佛经中说一切发愿均摄于回向受持妙法之中。《普贤行愿品》中亦云:愿持诸佛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

当今佛教光微存,此时当离毁人身,
恶友以及散乱事,以闻思修诸法理,
勤修解脱之妙道。因无俱生之智慧,
所说诸过具法眼,诸圣者前诚忏悔,
若有些许之善说,愿成佛法久住因。

此三戒论释是经三藏法师丹巴哦色酿波诚挚劝请,盛情难却,梵语为革讷(云丹嘉措)口述,请求者作记录。芒嘎朗!吉祥!

 

○○三年六月十六日
译毕于色达喇荣圣地










相關文章:
自性大圆满支分决定三戒论释 一
自性大圆满支分决定三戒论释 二
自性大圆满支分决定三戒论释 三
自性大圆满支分决定三戒论释 四

上一篇(自性大圆满支分决定三戒论) 回目錄 下一篇(三戒论颂)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2008 年台湾钦哲旺波学佛会
教孝农历七月慈悲烟供 功德利益
佛顶尊胜佛母
尼泊尔朝圣之旅
电影密勒日巴

赞助网站
慧炬機構
本機構創辦人周宣德老居士為宣揚中國佛教文化。

Phowa.com.香港
藏傳佛教寧瑪白玉派札瑪寺全球資訊網
中央研究院身體與醫療研究
FPMT護持大乘法派聯合會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