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麥欽哲仁波切《入行論‧精進品》講授 唐卡流通~21綠度母 南投大圓滿台北龍欽心髄八大內持明總集灌頂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藏传净土法 极乐愿文大疏 总论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利美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1/01/03 21:32:10
學習次第 : 进阶

藏传净土法  极乐愿文大疏 总论

 

喇拉曲智仁波切 着 索达吉堪布 译

 

顶礼上师阿弥陀佛!(译礼)

顶礼观世音菩萨!

以大悲心发胜菩提心,以大精进究竟二资粮,
以大智慧现前四身者,三世一切佛前敬顶礼。
成就无量如海大愿力,名号赞声光遍诸世界,
令无数众现见殊胜刹,阿弥陀佛尊前敬顶礼。
方便大悲自性观世音,智慧密藏之主大势至,
获无二金刚身莲花生,有寂庄严三尊赐吉祥。
依止何者尽除诸劣意,救度三有众罪之黑暗,
指示稀有殊胜善道者,无等诸上师前敬顶礼。
圣者观音化身乔美尊,所着愿文妙论如意宝,
赐予无数有情胜利乐,应如佛语百般赞颂之。
吾亦舍弃虚伪卑劣心,以引导文明示解脱道,
诸欲不退往生净土者,当以信喜之心而谛听!

宣讲大成就者噶玛乔美仁波切所造的《极乐愿文》,如果同时举行极乐法会,那麽首先就该把讲法的地点及其附近的地方打扫得乾乾净净,为了不使尘土飞扬而洒水压尘,就像往昔常啼菩萨与商主之女等众人在法胜菩萨面前请求智慧波罗蜜多法门时,刺破身体血脉洒血压尘一样。如《功德藏》中云:决定行持善法者,胜师广积二资时,彼中皆能结上缘,役使信使清扫等,极劳具果胜资道。此外,佛经中也讲述了清扫的五种功德等等,因此说洒扫讲法场地有极大意义。之後,在场地中悬挂极乐世界的唐卡(指佛像),摆设佛塔、经书,布局装饰,并且要尽己所能陈设不少於百数的五供等清洁美妙庄严的供品,吹奏海螺等召集参加法会者,告诫那些不了解(闻法规矩)的人摘帽、脱鞋、不要携带武器、不要佩带装饰品,让他们将念珠、转经轮也放下,以寂静调柔的威仪听闻佛法。

全文分二:一、闻法方式;二、所讲之法。

尽管发心与行为次第种类有许多,但在此次传讲往生极乐世界的四因时,必须与最初发心重要、中间积资重要、最後发愿重要相联来宣讲。

甲一(闻法方式)分二:一、总说;二、分说。

乙一、总说:

对於刚开始闻法者来说,闻法方式尤为重要。如果堕入恶趣或转生於边鄙地方,那麽在许多劫当中连想闻法的心念也不曾生起,更何况说真正闻法或修法呢?尤其是以信心、恭敬心谛听佛法极为难得。如《宝积经》中云:呜呼以信心闻法,如此百劫亦难得。可见,仅仅听闻正法也是重要的大事。然而,如果不了知闻法方式,就如单巴桑吉所说: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恶趣因。有些人依靠正法获得解脱,而有些人却依靠正法堕入恶趣,这是因为佛法是极其严厉的利害对境。倘若懂得闻法方式,那麽正法就像开启的如意宝藏一般,获取大者得大利,获取小者得小利。

那麽,该如何听闻正法呢?寂天菩萨说:最初观自心,稳固具智慧。世尊也曾说:诸法之前意先行,意者迅速意为主。一切善不善业的作者主要是心。首先萌生想要听法的念头以後坐在听法行列当中,这时要向内反观自心:啊!我此次是以什麽意乐前来闻法的呢?如此审察自心後,如果发现存有贪图地位、追求名声、竞争贪嗔之心,或者仅仅以好奇娱乐的心态听闻,那就是不善之发心。喀喇共穹格西说:贪图地位而讲法,以竞争心而求学,欲得智名傲慢者,岂入正法当思也!因此,我们必须要断除这类恶心劣意,否则正如所谓的正法非但无利益,依其反而堕恶趣

特别是,也不可以为那些对正法和上师无有恭敬心、抱着得不得法都一样心态的人宣说正法。如世间也有若不恭敬者,不解说佛法,若不熟悉者,不能说忠言的谚语。(无有恭敬心的人)显然是断绝法缘者,因而任何时候也难有以正法调伏的机会。(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确两点:)第一、不能泯灭正法的价值;第二、所讲之法应当对众生有利。比如,雨水是安乐之因也是就其对人类有利而言的,对於饿鬼等众生却成了危害之因。同样,正法也只是对具缘者有利,对那些无有缘分、持有邪见的人反而可能成了损害之因。诸佛出有坏往昔当众生时,以皮作纸、以血作墨、以骨作笔而成就的佛法,完全是为了利益我们而留在人间,因此,一句一字也不能浪费。本来,此证法与教法是法身,如果对此无有信心和恭敬心,那麽,现见色身又有何用呢?世尊曾说:不敬我教法,见我有何益?

尽管对法器要进行功德、过失多方面的观察,但概括起来说,作为弟子必须具备以下四种条件:一、具有强烈信心与恭敬心;二、无谄诳嫉妒心等,秉性正直;三、具有领悟法义之智慧;四、猛厉希求正法。如圣天论师说:质直慧求义,说为闻法器。如果仅仅知道前去听法,跑去後一无所想只是直愣愣地坐在听法的行列中,此为无记发心,必须把这种心态转变成信心等善心。或者,如若心里能想到:(上师三宝)以大悲观照,佛法极为难得,所以一定要去听闻,这也说明他具有信心,并且对法有珍贵难得之想,因此属於善心。

乙二(分说)分三:一、善根为方便摄持加行发心殊胜;二、善根不为他缘所坏正行无缘殊胜;三、善根日日增上之结行回向殊胜。

丙一、善根为方便摄持加行发心殊胜:

要想令善心变得广大,必须用方便摄持善根也就是加行发心殊胜。如果发心广大,那麽善根也就广大;倘若发心渺小,则善根自然就渺小。如《功德藏》中云: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入行论》中也说:生一明定心,亦得梵天果,身口善纵勤,心弱难成就。如果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而闻法修法,则是渺小之发心;假设为了一切众生的利益而闻法修法,则是大乘广大之发心。我们从无始时以来就是由我执的牵制才只考虑自利,结果一无所成,导致如今仍旧漂泊於轮回之中。如果现在唯一为了他利而闻法修法,那麽自利同时便可成办,必将成就真正利他的佛果。譬如,为生火而点柴,火点燃以後虽然不求烟,但它也会自然产生。寂天菩萨说:何需更繁叙,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

发心也需要从根本悲心中产生,悲心又需要缘一切有情而生起。如是虚空遍布的地方,充满众生,众生遍布的地方,充满业、烦恼、痛苦。而所有众生无一不曾做过自己的父母,只是由於不断投生流转,现在认不出他们是父母而已。可是,每一位众生当每一位众生父母的边际也无有尽头,何况说一切众生呢?旁生中的牛犊、羊羔等刚一出生便可以在牲畜群中认出各自的母亲,这也说明是无始以来的习气所致。

往昔,圆满正等觉(释迦牟尼佛)及眷属行至途中时,路旁的一位老妇人看到佛陀後无比欢喜,一边喊着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一边奔跑过来准备拥抱佛陀。这时,诸比丘拦住了她。世尊说:她往昔曾经连续五百世当过我的母亲,这是她往昔的习气,你们不要阻拦。(此公案於《百业经》中有广述)龙树菩萨说:地土抟成枣核丸,其量不及为母数。

如此认识到众生都做过母亲以後,接下来就需要忆念恩德:一切有情在当自己的父母亲时无一不是以大恩养育。甚至看到那些鹞鹰、豺狼(等凶猛的众生)也是极为慈爱自己的孩子,更何况说是人类的所有父母亲呢?最初在母胎中滋养,中间出生後以香甜的食品、暖和的衣裳精心抚育,最後为他们安家立业,而且希望他们快乐、担心他们受苦,为子女的痛苦安乐,父母也是常生忧喜之心。为了子孙後代而不断积累贪嗔恶业所感现今正在六道之中遭受痛苦的所有这些父母有情多麽可怜啊!如果有办法能使他们全部摆脱痛苦该多好啊!这样的悲心如果已经达到了情不自禁流出眼泪的程度,这也就是所谓的悲无量。仅仅这麽想一想的善根也是不可思议的。如《普贤行愿品》中说: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龙树菩萨(在《宝鬘论》中)说:有情界无量,利彼亦复然。

仅仅有了这样的悲心还不够,必须要报答他们的恩德,而能够让一切有情得到安乐真正回报恩德者唯有圆满的佛陀。因此应观想:我今日听闻佛法并如理修持,将来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将一切父母众生安置于佛地,为了获得这种能力,祈祷上师三宝垂念,这种心愿也会得以实现。所以,闻法、修法一切时分如若念念不忘这一点,那麽善根已为方便摄持,即是加行发心殊胜,这一点至关重要。关於它不可思议的功德,在《华严经》等诸经部及《入行论》等论典中有宣说。

丙二、善根不为他缘所坏正行无缘殊胜:

闻法时要像野兽闻声一般,修行时应如饥牛吃草一样,自始至终必须断除东张西望、胡言乱语、心不在焉一切放逸散漫的行为来听闻和修行。尤其是在听法时,如果没有聚精会神、洗耳恭听,那麽必将犹如在覆口的容器上注水一样,任何法义也无法铭记於心。如果在此时说绮语,则成为自他闻法的障碍,经中说此为舍法罪业,将转生为鹦鹉。

闻法期间,由於魔王波旬制造障碍及(自身)恶业之风扰乱,会出现极为昏昏沉沉、恹恹欲睡等现象,因此一定要做到神识清醒,否则会误解、颠倒法义。从前,一位富裕的老太婆衰败了。晚上,她睡在空空的房子里。一个盗贼前来盗窃,到处摸索,结果碰到一个瓦罐发出响声。老妇说:噢!好家伙!我白天寻找也是一无所得,你深更半夜在屋里摸摸索索肯定得不到什麽。就像这个例子一样,凭藉清晰敏锐的智慧也难以懂得佛语法义,那麽处於迷迷糊糊、昏昏欲睡的状态中又怎麽能听得懂呢?因此,我们一定要全神贯注地听闻佛法。佛在经中说:当专心听闻,铭记於心中。这是在讲要断除法器的三过。

本来,即便是听一句世间的语言也需要注意倾听,更何况说佛法呢?我们只有偶尔听法的机缘,不可能有反复听闻的机会。譬如,两天中只有一餐,那必然会认真食用。同样,千载难逢的闻法机缘是得失的关键,因此必须郑重地闻受。如果闻法的时候能够做到一心专注听闻,修法时安住於正见等持中不外散,那就是正行无缘殊胜。否则,最初闻法修法之心也会在中间被分别念恶缘所毁坏。看一看,听闻甚深正法有何等功德啊!自己的罪障又是多麽深重啊!即使一生当中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轮回世间的琐事上,不管再怎麽辛苦劳累,也无有丝毫疲惫的感觉。(而听闻佛法时)虽然只是听一堂课,却倍感辛苦,觉得无法忍受。因此,我们必须避免此类现象发生,要生起欢喜心(来谛听佛法)。

据佛经中记载,昔日的诸佛都曾经仅仅为了三句法义而越过刀山与火海,舍身赴死求正法;获得八地果位的菩萨为了求得一句正法,也是以生身性命来交换,付出了何等的代价!那麽,作为我们这些愚昧无知的轮回众生难道不需精进求法吗?

律藏中说:比丘日升起,乌鸦出叫声,农夫耕田地,猩猩皆啼哭,是故当精勤。太阳升起是指佛陀出现於世间;乌鸦出叫声是指讲经说法的上师善知识宣说正法;农夫耕田地表示具有福德的施主涌现;猩猩皆啼哭义为此时诸魔不欢喜。

如今佛教趋於隐没之时,人们十分缺乏正法甘露,犹如遭受乾渴逼迫一般。佛(在《涅盘经》中)说:阿难莫哀伤,我于未来时,化为善知识,饶益汝等众。此时,我们既不需要百般辛勤、花费资财,也不需要患得患失,正如所谓的佛已来到门前,救护所化众生的利他佛子殊胜上师们已经把佛法送到你的门前,这说明昔日哲革国王之王女金鬘公主梦境授记的时代真正到来了。因此,我们既不能将上师看作是漂泊者(乞丐),也不能试探上师(,更不要以种种理由不闻法)。如谚语所说:不应将自己的事当成别人的事一样。如今佛陀已不住世,我们不向上师求法向谁求呢?世尊也曾说:诸法依靠善知识,功德胜主佛所说。当然,如果是一个虚伪狡诈者,也就另当别论。其实真正了解佛法的人非常罕见,所以,即使是屠夫拥有一句佛法也应当向他请求,粪秽中也可能有如意宝。我们需要的是正法,人好与坏又有何妨呢?蜜蜂需要的是蜂蜜,花朵(美与否)又有何妨呢?往昔的诸佛,哪怕是一位外道仙人拥有一句正法教言也前去请求,并对其十分恭敬。也就是所谓的依法不依人之义。

特别是,今天能有听受宣说往生极乐世界之因的经典及如此甚深发愿文的时机,完全是往昔承侍诸佛等善业感召的。如续中说:当对数百劫之中,罕见正法生欢喜,欲求解脱功德者,切莫寻求世间事。又云:成千上万无数劫,偶尔可遇佛出世,为使将来不後悔,诸善男子喜闻法!《宝积经》中说:佛陀出世及住世,信仰佛教皆难得,人生亦为难得故,当於佛法倍精进。

当今时代,有些声称我无有空闲听法之人真是把自己置於暗劫中还不知晓,实在可悲!如今获得人身之时如果没有空闲闻法,将来只有堕入恶趣而别无出路,难道那时会有空闲吗?经中说:获得人生不闻法,乃为第九无暇处。

佛教的根本就是讲法、闻法、修行。因此,包括在家男女居士以上,没有能力讲法的人需要负起闻法的责任,有能力讲法的人就应该担负起讲经说法的重任。从前,一头狮子杀了一头野猪,随後来了一只狐狸想吃剩下的肉。狮子对它说:你背上猪的屍体!狐狸因为自己身单力薄而不愿意背。它暗想:如果直接说,狮子定会发怒杀死我,这可不行。所以,它不敢拒绝。但又一想:这头狮子孤高傲慢,又是笨蛋,可以欺骗它。想到这里便说:我既要背屍体又要叫喊,不能同时做两件事呀,因此你理应做一件。狮子由於愚笨而不知道狐狸在骗它,又因为孤高自傲而不愿意叫喊,於是说道:那麽,两件事中我背屍体吧。狮子背上野猪的屍体(走在前面),狐狸跟在後面叫喊。与此比喻相同,倘若有像狮子那样的人讲经说法,则其他人应当听闻,哪怕随声附和说一句赞叹语,也是非常善妙之举,由此会成办一切利益。同样,佛法也依赖於所有的人。

我们仅仅听闻一两次佛法不应满足,必须反反复复地听受。世间也有大海于水不厌足,智者于法不厌足的谚语(《格言宝藏论》中说:大海不厌江河多,国库不厌珠宝多,欲者不厌受用多,学者不厌格言多。)。我们可以看到世人贪得无厌地积累无有实义的财食,正法是今生来世一切安乐的根本,怎麽能对此有满足之心呢?譬如,荒芜的田地,只降下一次雨水不能够彻底湿润。同样,对於我们无始以来便以不善业乾涸了的顽固相续,仅仅听闻一次佛法是难以调伏的。所以,除了聋哑人之外,凡是具足知言解义这一法相的人,倘若反反复复听闻正法,必定能懂得少许法义。如萨迦班智达说:倘若嘱咐又催促,虽是旁生亦能知。

听闻佛法也必须结合自相续而实修。

所谓的正法就是指其具有改造(调伏)自相续的作用,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正法完全是令自相续进行如理取舍之因,而并非是在讲某地的一种古语或传说。闻法後是否已经实修,从他是否诚信因果、是否如理取舍善恶便可推知。如果闻法後丝毫不注重因果,那就是所谓的出卖佛法灵魂的法油子。比如,装酥油的皮壳虽与酥油合在一起,却仍然十分坚硬。同样,法油子尽管对显密教法极为精通,而自相续却恒时不调柔,完全与正法相违。如此之人以及对佛法不起信心者必将成为善星比丘那样,十分危险。我们闻法以後要像氆氇染色那样必须与以前有所不同,假设听闻佛法後仍然与从前一模一样,那麽闻法也无有任何意义。因此,所听的法义在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非常重要。如《宝积经》中云:於佛教法生信後,智者行持觉瑜伽,不应耽词而安住,得法後当恒勤修。又云:当依说法善知识,恒时切莫依恶友,应当广闻持净戒,了知胜义之一门。《经庄严论》中说:如是善逝圣教非无义,如此瑜伽观修非无义,倘若不闻而修法无义,若仅闻而知义修无义。即使听闻一句正法也需要深入思维其义,并且进行修持,否则将导致听闻只停留在理解上、理解只是停留于书本里、教言只是留在别人口中,结果自心剩下的只是庸俗而已(意思是说自心未能以正法调伏)。

关於如理闻法的功德,佛在经中说:阿难,二人可积大福德。为何?即一者以恭敬心讲法,一者以恭敬心听闻。有关讲法的功德,经中说:如是一切布施中,法施最胜我宣说。又云:何者无财以净心,行持法施佛极赞。又言:大千世界遍满金,以此布施于某人,宣说一偈四句法,其利前者不可比。仅仅听到传法前的螺鼓声也已在相续中播下了解脱的种子。如《犍椎经》(《声鸣经》)中说:为示讲法时,击鼓敲犍椎,闻声获解脱,何况去听闻?此外,如颂云:以闻可入法,闻法能除罪,三门得清净,故闻为最胜。《宝鬘论》中云:能增智即闻,及思若兼具,从中定生修,获无上成就。不仅如此,想去闻法而向传法地点迈出一步也可获得等同梵天的福德。如果某人听闻佛法,他起码也知道要生起一点信心,因此定会获得极大功德。

甚至一个旁生听到法音也将受益匪浅。此类公案如下:

从前,世亲论师背诵般若九十九万部时,他日日夜夜读诵诸多经典。当时,他寝室的屋檐下有一只鸽子经常听到法语声,它死後转生为边地一位国王的太子。刚刚出生,小太子便说:我的上师在哪里?问他:你的上师是谁呀?他回答说:是世亲论师。於是(国王)询问了常去中部地区经商的人们:中部地区有这样一位元世亲上师吗?他们说:有这位上师。随後太子想去中部,国王将他送到那里。他来到世亲论师面前便喊:上师。世亲论师问:我是你的上师?我想不起来。小太子能够回忆起自己的前世,於是说明详情。上师摄受了他,令他学习读写……,最後他成了精通三藏的大论师,名叫安慧。

另有一位比丘在一河畔传法。一位放牧老人来到此处,倚靠着手杖听闻了少许,那里的一只青蛙被手杖击中而死亡。因青蛙是在听闻法语声当中死去的,结果转生於四大天王的天界中。

又有一位比丘读诵《汇集经》时,他屋檐下燕窝中的一只燕子听到诵《汇集经》的声音,以听闻法音之善业力它死後获得人身,一出生便会读诵《汇集经》。

此外,一次世尊在一园林中讲法时,空中飞翔的五百只天鹅听到了佛陀传法的声音,准备降落,便从天而降,却被那里铺设的众多网罟所捕,全部命绝身亡,之後都转生於三十三天变成了五百天子。有许多诸如此类、不可思议的公案和教证。

从旁生到人类,凡是聪明伶俐具有智慧者都是由往昔曾听闻过一句以上佛法而得来的;如今所有愚昧无知的愚笨者也是往昔未曾闻法所造成的。即使明天就死亡,今日也要听闻一句法义。如萨迦班智达说:是因前世未求学,今见终身成愚者,因恐後世成愚昧,今生再难亦勤闻。又云:即使明早要死亡,亦应学习诸知识,今生虽不成智者,来世如自取储存。尤其,虽然不能做到广闻博学,全面精通,但自己所修持的法要必须明确知晓,正如所谓的视力差的人虽看不到远处,但能看清自己的脚尖

如今,佛教已如夕阳西下一般(即将隐没),人寿好似草尖的露珠(瞬间即逝)。我们应当尽力求得一句法义,千万不要造对正法不起胜解之业而使人身成为旁生之因。

这以上正行无缘殊胜连带附加内容已宣讲完毕。

丙三、善根日日增上之结行回向殊胜:

甚至我们听闻一句佛法、忆念刹那善心、做一次取舍善恶之事等都需要立即作回向。如果没有作回向,那麽因为初学者的善根犹如乾草、水滴一般力量微弱,很容易耗尽。相反,嗔心傲慢等恶分别念则如大火、烈日一般力量强大,生起一刹那的嗔心将摧毁广大善根。如颂云:积累善根後,颠倒不回向,宣扬生悔心,灭善根四因。如果作上等回向,则所积累的善根资粮根本不会穷尽。如《慧海请问经》中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乾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

那麽,如何回向呢?不应为获得人天果位而作下等回向,否则如生长的大黄秆(低温地带生长的蓼科药用植物名,夏季生长後立即乾枯)一样无有恒久的安乐,最终将灭尽成为无实法,自他二利一无所成。也不能为获得声闻、缘觉果位而作中等回向,否则趋入无余涅盘,仅为自利不饶益他众,最初的发菩提心成了妄语。那麽,应当如何回向呢?自己所作的此善根,三世诸佛如何回向我也如是回向。即:为自他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而回向,愿一切众生获得佛果,未证佛果之间愿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以念诵回向偈或大愿文印持。

总之,如果最初求法时就思维:我为一切有情之利益而求法;中间以无有散乱之心专注谛听法义;最後思维,闻法所得到的善根为一切有情获得佛果而回向,那麽这也是三殊胜。如果没有以此三殊胜摄持,则无论行持任何善法也不可能趋入大乘道。真正的正行无缘殊胜是指平等安住(入定)於止观实义之中。

关於闻法方式,也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地宣说其他经论中所讲的内容。如若极乐法会要举办多日,则以上内容需要在一天内传讲完。这里所引用的都是简捷明了的教证,为了使大家能够理解句义,必须讲解清楚。再三强调发菩提心让人们彻底明白并生起定解,这一点相当关键,这也是往生极乐世界的第三因。

发心无缘回向三殊胜,一次萌生获得胜福德,
相续生起能够得佛果,祝愿成就佛喜此善道。
听闻一句亦示取舍理,倘若实修则遣意黑暗,
利乐源泉教法与证法,愿能恒时讲闻祈加持。

甲二(所讲之法)分二:一、以令生欢喜劝勉修法;二、真实宣说论义。

乙一、以令生欢喜劝勉修法:

此乃我所修持法,思维饶益多众生,
手虽痛却勤书写,若有欲抄者应借。
无有胜此之功德,无有更深之教言,
乃是吾之根本法,精进修持勿舍弃。
此属显宗法要故,未得传承亦可诵。

此《极乐愿文》是乔美我自己所修持的法要,我首先以想利益或多或少众生的发心作为前提。在撰写这部《极乐愿文》期间,尽管手十分疼痛但我一直勤奋书写,现今已经圆满完成。因此,仅以文字也必定能饶益他众。倘若别人想要誊抄此文,应当借与他。

这部论典中着重宣说了大乘经藏之密意——往生极乐世界的四因,再没有比这更殊胜的功德。这是因易修、果易成之法,是包括凡夫在内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捷道,在显宗道中无有比此更甚深的教言,因而也是乔美我自己的根本修法,同时奉劝具有缘分的其他所化众生也随力精进修持、不要弃之一旁。这部论典只是将《弥陀经》(此论中的《弥陀经》是指藏传佛教的《弥陀经》)等显宗经典的内容以颂词形式汇集成此愿文,并无有自己杜撰之词。由於此愿文属於显宗的法要,因此没有获得过传承、会读诵之人也可阅诵,并且有极大功德,更何况说得受传承实修呢?

《宝性论》中云:何人一心为佛法,无有散乱(私利)而宣说,相合获得解脱道,当如佛语作顶戴。诸佛菩萨的事业唯一是饶益他众。所以,我们要对利他的补特伽罗作真佛想,并且对於起到广大利生作用的此愿文也需要像佛语一样听闻、修持。

乙二(真实宣说论义)分三:一、广说修持往生极乐世界之四因;二、以宣说持佛号之功德而结尾;三、发愿顺缘——以谛实语、陀罗尼咒加持。

丙一分四:一、明观福田;二、积资净障;三、发菩提心;四、发清净愿。

《弥陀经》中说:阿难,任何众生若能再三观想彼如来,积累诸多无量善根,发菩提心圆满回向,发愿往生彼佛刹土,则其临命终时,善逝、出有坏、圆满正等觉阿弥陀佛为数多比丘众围绕,现於彼前,垂视而住。彼等现见无量光佛後以极其清净之心死去,将往生极乐世界。如此宣说了往生极乐世界的四因,也就是明观福田,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发清净愿。










相關文章:
藏传净土法 愿 海 精 髓
藏传净土 阿弥陀佛极乐捷径修法
藏传净土 净土教言 开启信心之佛教明日
藏传净土 极乐愿文大疏
藏传净土 极乐愿文大疏 发清净愿
藏传净土 极乐愿文大疏 发菩提心
藏传净土 极乐愿文大疏 积资净障
藏传净土 极乐愿文大疏 明观福田
藏传净土 极乐愿文大疏
藏传净土 极乐愿文
藏传净土法 愿海精髓
藏传净土法 阿弥陀佛极乐捷径修法
藏传净土法 净土教言 开启信心之佛教明日
藏传净土法 极乐愿文大疏 末 义
藏传净土法 极乐愿文大疏 发清净愿
藏传净土法 极乐愿文大疏 发菩提心
藏传净土法 极乐愿文大疏 积资净障
藏传净土法 极乐愿文大疏 明观福田
藏传净土法 极乐愿文
藏传净土法--极乐愿文大疏(连载) 影音频最新传讲

上一篇(藏传净土法 极乐愿文大) 回目錄 下一篇(藏传净土法 极乐愿文)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莲师心咒一亿遍〈尊贵贝诺法王〉
八关斋戒只戒条及果报
殊胜 唐东嘉波传规 百岁长寿佛(洛嘉玛)
功德宝藏˙喜雨---大圆满见地 日期2008/9/30 08.58
藏密圣二十一度母广大殊胜功德

赞助网站
佛教导航-佛教123-佛教
佛教導航網 .... 佛學智慧網 • 解脫之路
台南市竹巴噶舉(如來講堂)
佛教世界
初級禪訓班--法鼓山台南分院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