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法會 卻殿仁波切大輪金剛手灌頂3/17報名截止 台灣佐欽大圓滿佛學會 消息稿: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藏传净土法--极乐愿文大疏(连载) 影音频最新传讲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利美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1/01/04 02:29:49
學習次第 : 进阶

索达吉最新传讲藏传净土法--极乐愿文大疏(连载)

老版本http://bbs.ningma.com/viewthread.php?tid=3612&page=1藏传净土论--极乐愿文大疏

 

《藏传净土法》网路课程:

 

第一期  思考题下载  颂词下载      科判下载      

 

第一期全部音频/视频/配套文本点此进入

 

第二期  思考题下载

 

第二期全部音频/视频/配套文本点此进入

 

第三期  思考题下载

 

第三期全部音频/视频/配套文本点此进入

 

第四期  思考题下载

 

第六十八讲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67'32” 30.9M        视频WMV176M

 

第六十九讲       音频MP3 / 配套文 60'43” 27.7M        视频WMV159M

 

第七  十讲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61'08” 27.9M        视频WMV160M

 

第七十一讲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64'42” 29.6M        视频WMV169M

 

第七十二讲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65'38” 30.0M        视频WMV168M

 

第七十三讲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60'42” 27.7M        视频WMV168M

 

第七十四讲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61'02” 27.9M        视频WMV148M

 

第七十五讲       音频MP3 / 配套文 63'32” 29.0M        视频WMV161M

 

第七十六讲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57'16” 26.2M        视频WMV148M

 

第七十七讲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62'40” 28.6M        视频WMV164M

 

第七十八讲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58'50” 26.9M        视频WMV153M

 

第七十九讲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69'51” 31.9M        视频WMV182M

 

第 八十 讲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58'47” 26.9M        视频WMV155M

 

第八十一讲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56'55” 26.0M        视频WMV148M

 

第八十二讲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63'42” 29.1M        视频WMV166M

 

第八十三讲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62'41” 28.6M        视频WMV164M

 

第八十四讲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60'11” 27.5M        视频WMV156M

 

第八十五讲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63'34” 29.1M        视频WMV166M

 

第八十六讲       音频MP3 / 配套文 63'38” 29.1M        视频WMV167M

 

第八十七讲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61'48” 28.2M        视频WMV161M

 

第八十八讲       音频MP3 / 配套文本 61'03” 27.9M        视频WMV159M








第一课

 

      思考题

1.为什麽我们要学习《极乐愿文大疏》?对此你有何感想?
2.希求往生极乐世界者,为什麽要祈祷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和莲花生大士?
3.在造论之前,作者为什麽要顶礼上师?在上师广积二资时,弟子应该怎麽做?为什麽?
4.打扫经堂有何功德?你怎麽看待扫地这个问题?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从今天开始,我们共同学习《藏传净土法》,也即《极乐愿文大疏》。大家都知道,法王如意宝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所有与之结缘的众生都引往极乐世界。所以学院每年都要举办大型的极乐法会共修净土法,以让四众弟子共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菩提学会的佛友在学完《入菩萨行论》之後,很多人积极报名参加第二阶段的学习,即《极乐愿文大疏》、《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和《般若摄颂》。作为我本人来讲,我深表随喜,因为净土法门与密宗法或空性法结合起来修持,其加持和功德不可思议,故大家一定要珍惜这样殊胜的学习机缘。
在汉传佛教当中,学习净土法门的人非常多,藏传佛教各大教派也极为重视净土法门,所以我们决定在第二阶段的学习中一定要宣讲净土法,而且其弘扬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虽然我以前也宣讲过藏传净土方面较为简短的教言,但要让广大佛友真正生起往生极乐世界的强烈意乐,及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亲见阿弥陀佛的金颜,可能短时间的学习并不足够,所以我们才这样安排,由此大家也能明白我们的初衷与目标。
此次传讲《极乐愿文大疏》,我本人非常欢喜,因为自他众生皆可依此善缘而种下往生极乐的殊胜善根。在我一生当中,这是第二次传讲此法,以後有没有第三次传讲的因缘也不好说,所以对自他来讲,这样的机会都非常难得。如今我将此法的传承供养给诸位道友,希望大家都能善始善终,也就是说一定要圆满传承。如果中途因种种违缘致使传承不圆满,那就应通过光碟或Mp3来补上。我也祈祷上师三宝和空行、护法赐予加持,无论如何本法一定要传讲圆满。
当然,通过光碟或Mp3能不能得传承或补传承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我认为,通过广播的现场听受与通过光碟来接受佛法,在很多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差别;如果前者能获得传承,那後者也应该可以。当然,依靠光碟传授佛法完全可以延续法脉,这也非我所能肯定,因为很多因果的道理非常深细,以肉眼或分别念根本无法衡量。但一般来讲,若你有获得某法传承的强烈意乐,而其他因缘又不具足,此时如果自己具有清净的信心,那通过光碟或Mp3来获得传承也应该可以,其理由我以前也讲过。
本来这次我想讲《极乐愿文》,但考虑到菩提学会道友的实际情况,即大家有很多道理需要了解,而《极乐愿文大疏》的内容又异常丰富,所以还是决定宣讲《大疏》。再加上,通过《大疏》的学习,能使大家生起往生极乐世界的强烈信念,以及对藏汉佛教为主的世间一切佛法互不相违生起不可或夺的定解,鉴於此,我也不得不再次宣讲此疏。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此次学习机缘,我也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大疏》作详细宣讲。
想必大家都知道,《极乐愿文》乃乔美仁波切着,《极乐愿文大疏》为喇拉曲智仁波切造。两位尊者的传记俱载于《藏传净土法》中,其中简略介绍了两位大德从出生至圆寂之间的主要人生经历。其实,在学习任何一部论典时,了解作者都非常重要;如果佛友们能通过传记对两位元作者有所认识,相信大家一定能坚信:学习这部论典的意义极其深远。
在藏传佛教中,《极乐愿文》及其《大疏》一直为历代高僧大德和广大信众所重视,不管是在卫藏还是在康区,或者说安多,它们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弘扬,至今仍延绵不断。对於藏族同胞来讲,不会背《极乐愿文》的人可谓少之又少,很多在家善男信女每天至少都要念诵或背诵一遍,在各地举办的极乐法会也都要念诵此愿文,而法会的举办也要按《大疏》的要求来进行。可见,我们有缘听受这部论典,确实是千百万劫积累资粮的善果。
下面我们正式宣讲《极乐愿文大疏》。
顶礼上师阿弥陀佛!此乃由藏译汉前所加的译礼,并非作者喇拉曲智仁波切造《极乐愿文大疏》时所作的顶礼。
在造论之初,作者首先顶礼、立誓,也附带宣讲举行极乐法会和听法前所应做的准备工作;接着宣讲闻法方式,也附带宣讲闻法的重要性等内容;最後宣讲所讲之法,即详细解释《极乐愿文》的颂词。
首先宣讲顶礼与立誓。
顶礼观世音菩萨!这是作者向自己的本尊所作的顶礼。

以大悲心发胜菩提心,以大精进究竟二资粮,以大智慧现前四身者,三世一切佛前敬顶礼。此乃作者顶礼三世诸佛。意谓:三世诸佛最初都先对无边无际的众生生起大悲心,尔後在大悲心的推动下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之後以大精进於三大、七大乃至三十三大阿僧只劫的漫长岁月中,行持布施、持戒等六度,从而广积福慧二种资粮;在圆满五道十地後,以大智慧(证悟人法二无我的智慧)现前法、报、化、本性四身的果位;在这样的三世诸佛面前,作者我以三门恭敬的方式至诚顶礼。

《普贤行愿品》亦云: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所以,我们亦应随学作者及普贤行愿,经常在十方三世一切人师子前恭敬顶礼。其实,这样顶礼的功德无量无边,佛经中云:与佛在世时在佛前顶礼相比,佛不在世时在佛像前顶礼或以观想的方式於佛前顶礼,此二功德正等无异。作为佛教徒,在吃饭、睡觉乃至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首先顶礼或忆念佛陀,这至关重要。当然,随顺世间先做放鞭炮等仪式,或先说各位来宾、各位领导之类的礼貌之词,这也未尝不可,但最重要的就是要顶礼或忆念佛陀。作者于造论之初首先顶礼佛陀,其目的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本师不是外道祖师,而是断证圆满的佛陀,当然这也是在说明自己的身份;另外,这也是为了获得佛的加被,以使造论顺利圆满。

成就无量如海大愿力,名号赞声光遍诸世界,令无数众现见殊胜刹,阿弥陀佛尊前敬顶礼。此乃作者顶礼阿弥陀佛。往昔,以法藏比丘为代表的无数阿弥陀佛前世,曾在世自在王等如来前,为无尽众生发下了四十八大愿为主的无量大愿,之後通过六度万行圆满成就了一切所愿,现已成佛且正以清净刹土无余陶铸一切众生;而一切欲往生者,皆可通过念诵他的名号来往生彼刹,因此阿弥陀佛的名号遍布十方世界,且受到广泛称扬。《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经》云:十方诸佛时时刻刻都在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能将无数有缘众生引往极乐国土,令其现见阿弥陀佛的金颜和净土的庄严,他不可思议的发心和加持,在十方三世诸佛中极为罕见,所以作者于阿弥陀佛尊前三门恭敬顶礼。

相比诸佛刹土,极乐世界往生易而成就高,所以藏汉佛教各寺院皆普遍弘扬净土法门,可以说无论哪个传承都没有不学净土法的。但一些对佛教并不了解的孤陋寡闻者却说,藏地只学密法,汉地只学禅宗、净土,其实这只是个人的偏见,并非实际情况。因此,大家一定要了解阿弥陀佛是浊世众生的最胜依怙,其愿力、功德和加持不可思议。

方便大悲自性观世音,智慧密藏之主大势至,获无二金刚身莲花生,有寂庄严三尊赐吉祥。此颂乃作者顶礼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和莲花生大士。顶礼方式有多种,如证悟见解、三门恭敬、赐予吉祥、克胜诸方等。此处,作者是以祈祷三位尊者赐予修净土法门者身口意吉祥的方式来顶礼的。

颂意是:十方诸佛大悲心的总集是观世音菩萨,他在利益众生方面具有广大方便,是大慈大悲的自性;十方诸佛的智慧密藏主是金刚手菩萨,也即大势至菩萨;证悟智慧与方便无二无别,或者与观音、势至二菩萨无二无别,或者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获得如此金刚身者是莲花生大士。

这三位尊者对希求往生净土者非常重要。就像要亲近国王,就必须与大臣搞好关系一样;同样,我们想往生极乐世界,也应祈祷三大尊者。虽然阿弥陀佛与三大尊者,并不能以国王与大臣的关系来看待,但在显现上也有比较类似的缘起。藏传佛教各大教派普遍认为,想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应好好祈祷这三位尊者。《极乐愿文》亦云:阿弥陀佛右手放光化现无数的观世音菩萨,左手放光化现无数的度母(也有说是大势至菩萨),心间放光化现无数的莲花生大士。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祈祷三位尊者。

另外,一些伏藏品和论典中都说,莲花生大士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莲花生大士是藏传佛教的祖师,阿弥陀佛才是净土宗的上师,故修学净土者不能祈祷莲花生大士。现在有个别人说,学密宗的人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任何教理根据。

今天我接到一位元居士打来的电话,他说有人说他是净土宗的根机,不是密宗的根机,所以他很想从密宗退下来。我回答说:佛陀曾说,只有我及如我者才能了知对方的相续,其他人并不能如实了知。所以,如果有人问我:我是不是密宗的根机?我只会说:我的肉眼根本看不出来。而那人知道你是学什麽法的根机,那他肯定是大菩萨,因为其他身份都不能如实了知别人的相续。

有些人说:不能杂修,一心念佛才能往生。对个别人来讲这确实很好,但所有的人都一概而论恐怕也不行。而且,净土经典并没有强调不能学其他的法,也没有所谓的不能杂修、杂学的说法。藏地有很多从印度翻译过来的经典,汉传佛教的净土经典在藏传佛教基本都有,这些经典我都反复看过,但里面并没有这方面的教证。如果没有教证作为依据,那往生净土这种甚深的道理,我们就不能以自己的想像来解释。我想,某些人肯定不知道别人的根机,只不过听过一些上师的讲法,然後就以自己的理解到处宣扬。当然,你自己这样专修也未尝不可,但中断别人的善根,甚至对莲花生大士的密法传承也加以譭谤、舍弃的话,那就非常可怕。

的确,藏传密法非常殊胜,但我们也不会说,你只能学这个法,其他任何法都不能学。虽然这样说後,自己的弟子可能会更忠诚;但在不知道他人根机的情况下,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这样随便发言。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广闻博学,并真正了解往生净土到底需要什麽样的因缘,当然这一定要有经典的依据,并不是那一个人说了就算。

现在,有些人把莲花生大士看作一位比较出名的老师,或者比较有智慧的博士,这充分说明他们根本不了解藏传佛教的历史,不过,在这样的前提下生起这样的分别念也情有可原,但我们确实应该了解佛教的真实历史。其实莲花生大士的加持无与伦比,如今藏传佛教能如是兴盛,很多伏藏品和论典都说,这就是莲花生大士的加持。对此我深信不疑,因为在广大的藏地,佛法至今尚能完好无损地存在,而且还不断涌现往生者或成就者,那除开莲师的加持之外,谁还具有这样的威力呢?这一点,学过藏传历史的人都应该清楚。

依止何者尽除诸劣意,救度三有众罪之黑暗,指示稀有殊胜善道者,无等诸上师前敬顶礼。这是作者顶礼自己的诸多传承上师。意思是说,只要能如理依止具有法相与功德的上师,相续中的贪嗔痴等烦恼劣意必定会清净无余,以上师的方便,三界可怜众生皆能远离身口意的罪业黑暗,故於开示极稀有的殊胜解脱妙道的无等诸上师前,作者恭敬顶礼。

相比上师,父母、领导、梵天、帝释天都不能为我们开示解脱妙道,所以上师的功德和恩德无与伦比,因此大家应该从心坎深处对上师生起感恩之情。在三千大千世界中,任何一个人都没办法替代上师的恩德,谁也无法与上师相提并论。如果没有上师开示出世的妙道,我们将始终在轮回中漂泊,从而感受无量的痛苦。所以,凡是感受到佛法的滋养与温暖的人,都应不断感恩自己的上师,因此作者也于诸传承上师前恭恭敬敬地顶礼。

圣者观音化身乔美尊,所着愿文妙论如意宝,赐予无数有情胜利乐,应如佛语百般赞颂之。此颂顶礼乔美仁波切,也极力赞叹《极乐愿文》。这里是说,乔美仁波切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当然这也为人们所共称。我记得《乔美仁波切密传》中,对他从小到52岁之间的修行经历讲得非常清楚,如有幸饱览一定会对尊者生起极大的信心。《密传》中说,他5岁就对心性有所认识,在6岁时看了《米拉日巴道歌集》後,就能安住在泯灭八识的深度寂止中,即使与人交谈也能安住于乐明无念的境界……总之,他具有许多一般人无法比拟的修行境界。

乔美仁波切以无比广大的愿力所造的《极乐愿文》,就像如意宝一样,它能赐予无量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最胜利益。自《极乐愿文》传世以来,它便在藏地家喻户晓,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知道,甚至很多文盲每天都要背诵《极乐愿文》,其普及率之高罕有能比肩者。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而在汉地,除了《六祖坛经》之外,像这样为各宗各派广为推崇的教言还很少见到。故大家应如如意宝一样爱重此论。

正因为此论能利益千秋万代的众生,无数众生依此皆能顺利往生极乐世界,故作者高度赞叹它的功德,可以说它跟《金刚经》、《般若摄颂》等佛陀亲宣的金刚语没有任何差别。如果大家能在平时或法会中认真念诵,其功德利益不可思议。表面上看,《极乐愿文》不过八九十个颂词,似乎谁都能写,可能有些傲慢者还会认为,我写一千个颂词也没问题;但实际上,二者的价值完全不相同,可以说就像黄金与石头一样:即使石头的重量远远超过黄金,但黄金的价值始终高於石头。同样的道理,虽然凡夫人写的文字比较多,但不一定有价值,而圣者金刚语却具有不可思议的加持,故大家对本论尤应引起重视。

现代社会,人心极为不古。以前我读书的时候,很多老师特别喜欢古诗,他们自己也喜欢写诗,但现在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包括老师在内,很多人天天都忙於赚钱。所以现在很少听到:这首诗写得很好李白杜甫的诗很值得学习,取而代之的是:那里有辆好轿车那辆车值多少钱。即使有藏书的,也只是摆个样子,真正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可谓少之又少;而真正能深入佛法者,更是凤毛麟角。

我记得小时候,很多老年人每天晚上都要念《极乐愿文》,甚至白天放牛、做家务时,他们也以动听的声音来念诵,这个习惯非常好。所以我也希望,今後在汉地各个学会和道场当中,大家都能念诵《极乐愿文》。因为,只要有功德和加持就不应分宗派,也不应分民族与国家。其实,这些都是分别念的假立,而真正的如意宝或黄金,在哪里都不可能剥夺它的价值。但有些人始终有排斥的心态,部分教言认为很好,其他教言则一律不接受。从世间来讲,这样的保守心态也不为人们所赞叹。所以,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希望今後在各地都有念诵《极乐愿文》的习惯,这样的话,无量众生依此皆能结下往生极乐世界的殊胜因缘。

吾亦舍弃虚伪卑劣心,以引导文明示解脱道,诸欲不退往生净土者,当以信喜之心而谛听!此乃立誓句。作者喇拉曲智仁波切说,在造这部论典时,我舍弃了不净虚伪的世间八法或自私自利的低劣心态,以乔美仁波切的金刚语为基础,以引导文的方式明示了往生净土的捷径,所以希望欲不退转往生极乐世界的信士,都能以诚挚的信心和无比的恭敬心来欢喜谛听!

在座的道友都应以这样的心态来听受。的确,这麽殊胜的大乘佛法在百千万劫中也很难遇到,现今正值五浊炽盛的末法时代,我们能听闻如此殊胜的净土法门,确实非常有福报。大家应如此思维,并再再引生欢喜心。

以上是顶礼与立誓,下面附带宣说举行极乐法会及听法前所应做的准备工作。按照华智仁波切和麦彭仁波切的传统,一般开极乐法会的同时都要传讲净土法,後来喇拉曲智仁波切就结合举行极乐法会的方式而造此注疏。上师如意宝曾说,我们学院每年开八天极乐法会,就是依照喇拉曲智仁波切的观点定下的。当然,根据情况开一个月、三天或一天都可以,但同时都应宣讲往生四因等净土法要。

如果开极乐法会,肯定要讲经;要讲经,就应清扫讲法的场所。按要求,讲法的地点及其附近的地方都应打扫得乾乾净净,为了不令尘土飞扬还要洒水压尘。当然,如果有香水,洒一些香水也是可以的,但一定要适量。听说有人将几瓶香水一起洒在一间房子里面,上师一进屋就犯晕,还差点吐了,这样就不太好。

在佛教历史上,为了听法而洒血压尘的公案广为传颂,因此我们也应为了听法而认真清扫环境。《大般若经·常啼菩萨品》中记载,当年常啼菩萨为寻求般若法门而寻找法胜菩萨,在路上遇到了商主之女,於是他们与五百侍女一起上路,见到法胜菩萨後,上师於七年中入定,於是他们在七年中一直等待。(如果是一般人,肯定等不住;不要说七年,可能七天、七小时,甚至七分钟也等不了;他们会说:还不出来呀,再不出来我就走了!)七年後法胜菩萨出定传法,在七天前他们就将法胜菩萨传法的场地打扫得乾乾净净,为了不让尘土飞扬还准备洒水,此时魔王波旬制造违缘,使所有的水都隐没不见,於是常啼菩萨与商主之女以及五百侍女,纷纷刺破自己的血管洒血压尘,他们以这样的苦行终於求得了甚深的般若法门。

因此上师传法前,我们也应把经堂打扫得乾乾净净,并陈设供品。为什麽要这样做呢?因为上师传法极为殊胜,并非领导讲话所能比拟。领导讲话尚且需要布置会场,对今生来世有重大意义的上师传法,又怎能不首先清扫环境呢?所以,我们应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如此殊胜的因缘中去。

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云:决定行持善法者,胜师广积二资时,彼中皆能结上缘,役使信使清扫等,极劳具果胜资道。发心决定要做善事的弟子,看到殊胜上师在积累福慧二种资粮时,(比如,上师传讲佛法是智慧资粮,因为讲经说法能遣除众生相续中的无明、增长智慧;上师放生、布施则为福德资粮。)就应力所能及地跟上师结上缘。怎样结缘呢?比如,在上师做善事时,如果自己有财富,那就应取出一部分来作供养;上师传法时,自己要麽组织大家学法、要麽打扫卫生,等等。或者,上师亲自派你去别的地方,或让你做某件事情,甚至让你打扫上师的屋子、佛堂,或打扫大众的经堂,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并不是徒劳无益,相反这样的劳作具有极大的功德,它将成为解脱道的殊胜资粮。

上师如意宝曾经这样讲过,真正利益众生的上师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时,弟子都不能放过,不管是以人力还是财力,都应跟上师结上缘。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之後,在大海没有乾涸之前它就不会灭尽一样;如果在上师的任何一个善根中,我们能够与之结上缘,那自己的发心水滴已经融入到上师广大无边的功德海当中,这样的话,我们的善根永远也不会穷尽。可见,这样的功德远远超过以自我为中心而造作的善根。

此外,《撰集百缘经》也宣讲了,清扫经堂或佛堂所具有的五种功德。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给孤独长者每天都要在佛陀讲法之前去打扫经堂卫生,一天长者有事没去打扫,佛陀看到没有人扫地,就亲自打扫经堂,目犍连、舍利子等比丘见後也跟着打扫。於是,佛陀就为大众宣讲了扫地的五种功德:一、自除心垢,即能遣除自相续的垢染;二、亦除他垢,意为能除与之结缘众生相续中所具有的垢染;三、除去骄慢,骄傲的人高高在上,他不可能扫地,只有有恭敬心的人才会去扫地;四、调伏其心,即通过扫地很容易调伏自己的心;五、增长功德,意为扫地能增长很多福慧功德。可见,洒扫讲法场地有极大的意义。

现在,很多菩提学会的道友都集中在别人家中听法,所以非常希望:不管是主人还是客人,大家都能好好打扫听法的场所,因为这有很大的功德。可能有些领导和上师会认为:我怎麽能做这样低劣的事呢?其实并不是这样,下面我们就讲一则扫地证果的公案。

《增一阿含经》中,有周利盘特的公案:他的哥哥盘特很聪明,出家後很快证得阿罗汉果,而周利盘特特别笨,四个月也背不会一个偈颂。一天他正伤心地哭泣,佛陀了知後就让他为僧众扫地,还教他念拂尘二字,结果他记住就忘了,记住又忘了;後来又教他念除垢,结果还是记住一个字就忘了另一个字。但依靠佛陀的加持和为僧众扫地的功德,他渐渐清净了罪障。一次观心时,他认识到:缚结是垢,智慧是除,我应以智慧之帚扫除烦恼结缚,他深思此理,当下即证阿罗汉果位。可见为僧众扫地有很大功德,因此学院中发心打扫经堂的道友,一定不要有其他想法,要想到为僧众做事情就是在遣除自己的垢障。

有些人认为,扫地是下等人做的事情。以前我读小学时,当时有一位老师天天都让不听话的学生扫厕所,我们都特别担心:到时会不会轮到自己扫厕所。但这次我去北京参加国际慈善论坛时,学到了一个新知识,据慈济功德会的人士介绍,在他们那里,最好的学生才有资格扫厕所。刚开始我有点不理解,怎麽能让表现最好的学生打扫厕所呢?这种做法好像与传统相反。後来他们解释说,并不是低劣的人应该打扫卫生,而是高尚的人才有福报做这样的功德。刚开始很多学生都不理解,觉得还是不得奖好一点,因为得奖反而要去清洗马桶;但观念转过来以後,很多学生都觉得这是件好事,从此以後再也不觉得这件事很低劣了。其实,没有慢心真诚为人服务,才是最伟大的行为。可见,只要把观念转过来,我们就会拥有更多积累福报和功德的机会。

刚才讲的周利盘特为什麽那麽愚笨呢?佛经中说,他前世是很有智慧的法师,但他自以多智轻慢他众,而且所了解的法义也不愿意传给别人,以此为因後来就变成愚笨者。所以,为了生生世世都成为无傲慢的聪明者,我们应尽量打扫公共卫生,这不但有许多功德,而且还是忏悔内心垢染的最佳助缘。《六祖坛经》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我们的身体是菩提树,心则如明镜台,如不时时清扫,身心就会粘满尘埃。所以,我们对一切人都应生恭敬心,还应经常打扫佛堂和道场,以这样的因缘,生生世世都能感得智慧与悲心。

洒扫完讲法场所之後,还应该在场中悬挂阿弥陀佛或极乐世界的唐卡,(如果是开其他法会,则应根据情况安放其他佛像。)以及摆设佛塔和《般若经》等经典,这样的三宝所依在开任何一个法会时都应具足。并且还要陈设清洁、美妙、庄严的供品,一般数量不能少於百数。在藏传佛教中,所谓供品主要指五供,包括香、花、灯、水和食品。其中,食品主要指食子,如果实在没有食子,供水果等食品也可以。在佛像面前陈设供品,汉传佛教也极为提倡,各方面的因缘也具足。但我们山沟,虽然当下供得好好的,但一阵大风过後,供品全都惹上了尘埃。

陈设完供品以後,还要召集参加法会者。当然,如果是在寺院当中,那不管是吹海螺还是敲法鼓都可以,但住在遍布高楼大厦的城市就不太方便,此时我们可以打电话或发资讯。有些吝啬的居士舍不得,但千万不要这样,因为这是在积累福慧二资,并非浪费。大家想想,我们为了贪嗔痴等没有意义的事情,打过多少电话、发过多少资讯,相比之下为了善法花一点钱完全值得,因为这感来的都是善果。

将大家召集起来以後,还应教诫不懂闻法规矩的人摘帽、脱鞋……(其实,在看上师的光碟时也应这样做。)有些人在听法时,还一直戴着帽子、穿着鞋子,我们就应劝这些人将鞋脱下、将帽摘掉。为了表示恭敬,也不能携带武器与佩戴装饰品。当然,平时佩戴的耳环、戒指可以不算,但当天为了闻法特意打扮却不合理,因为到这里并非其他目的,而是为了听闻佛法,所以有些居士应该注意。另外,为了能专心致志地听闻,念珠与转经轮都应放下。既然如此,那在听法时吃吃喝喝、上厕所、打电话、发资讯、说话等,就更不如法了。有些人边听法边打电话、甚至来来去去,这都是不懂闻法规矩的表现。在听法时,闻法规矩非常重要,所以懂得闻法规矩的人,都应担负起宣讲的责任。

另外,在听法的过程中,三门一定要寂静调柔,最好能以清净心和恭敬心来听闻佛法。因为,佛陀在《毗奈耶经》中说过:不敬勿说法。《本生传》亦云:以喜眼视师,如饮语甘露,当专心闻法……”

所以我本人非常希望,通过这次的学习,大家都能在听法的行为上有所改进。学院里的听法者都比较懂规矩,而外面的佛友并不是这样,又特别是新来的学员,所以希望老学员或懂闻法规矩的人一定要跟他们讲。可能,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不太理解:为什麽不能吃东西,我偏要吃瓜子!为什麽不能打扮,我还要照镜子!他们想一举两得,但这根本行不通,因为佛法非常深奥,心非常专注尚且不一定能听懂,更何况一边做其他事、一边听受佛法。我觉得,没有乔美仁波切的境界,这可能非常困难;不过,听说有些人的智慧还很不错,但这样的听法恐怕只是装模作样而已。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如理如法地听闻,否则一个礼拜花一两个小时来听法的意义就不是很大。
好,今天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劄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第二课

 

思考题

1.    你怎样理解三殊胜包括往生净土四因的道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怎样行持?
2.应怎样理解五百比丘因听文殊菩萨讲空性法而堕落的公案与无有敬信则不应说法的道理?
3.要使闻法方式如理如法,我们应如何调整内心?为什麽?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继续宣讲《藏传净土法》。
全文分二:一、闻法方式;二、所讲之法。

在还没有正式宣讲论体之前,我顺便补充说明一些内容。前面讲打扫经堂有非常大的功德,但相比之下,提供经堂的功德更为殊胜。关於提供经堂的功德,佛陀在《广戒经》[1]中有描述,大家可以参阅;其他经论也讲,这是转生梵天四因之一。现在有些道友把房子提供给大家作学习佛法之用,我认为这非常好。其实,不管你买房子花了多少钱,只要大家能在里面听一堂课,哪怕只有很少的人在一起学习,其功德也远远超过房屋本身的价值,因为提供学习环境的功德非常大。人生短暂,如果这些有漏的财产没有得以合理使用,那就丧失了它的价值。

1991年我盖了现在住的木头房子,当时我想,盖房子的钱来自十方信众,最好在使用之前能在里面讲一堂课;本来那时有讲法的经堂,但我还是特意在里面讲了一堂麦彭仁波切的《智者入门论》。虽然很多人都不一定知道它的功德,但钱财确实来之不易,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尽力将施主的血汗钱用在闻思修行佛法上。有些道友离开学院已经一两年了,但房子一直空着,我总觉得这非常可惜,最好能把自己的房子提供给道友作安身之用,或作辅导,否则毫无意义。
前一段时间,为建学院大经堂提供部分资金的施主前来学院看经堂,他见到庄严的经堂後说:这辈子能和大经堂结上缘是我的福报,钱就是要用在僧众的闻思修行上,这样才有实在的意义,否则即使自己买一幢别墅或住在豪华的宾馆里面,这也没有真正的价值。我觉得他的话言之有理,应该说是智者的语言。

因此,我非常希望菩提学会的道友,能给大家提供学习的环境,因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同时,如果有人愿意发心,也可以给道友买一些水果和饮料,毕竟欲界众生对这些东西还是有一定的贪执。在课间休息时,如果大家能吃一点水果、喝一点水,可能大家的心情会很快乐。当然,在上课时千万不要吃东西,转经轮和念珠也不能拿,这在前面已经讲了。

有些佛友的条件非常不错,但很吝啬,不愿意把自己的房子提供给大家使用。可能,这是不懂这样做所具有的功德的原因导致的。大家一定要明白,讲经说法在一切善法中功德至上,对讲经说法提供方便同时就具足福慧二种资粮,即闻思修行是智慧资粮,布施财物是福德资粮。可见,这样做对自他的今世来世都有非常大的利益。因此,大家一定要尽己所能为大家提供闻思修行的顺缘,这非常有意义。上师如意宝住世时,也经常为大家宣讲建造经堂与供养经堂所具有的殊胜功德。所以大家应该合理使用有漏的财产,以让自他都能获得无漏的圣财,可以说这就是智者的选择。

下面正式宣讲论体。

在学习任何一部论典之时,发心和行为都很重要。当然,它们的次第与种类都有许多,比如发心,它有愿行等次第以及显宗广大意乐之发心与密宗甚深清净之发心等分类,行为也有所取和所舍等。但此次宣讲往生极乐世界的四因[2],则必须结合三殊胜:最初发心重要、中间积资重要、最後发愿重要来宣讲。因为,欲往生极乐世界者,最初都应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发无上菩提心,中间还要广积福慧二种资粮,最後为使功德辗转增上,还应以《极乐愿文》、《普贤行愿品》等愿文来摄持发愿。其实,往生四因都可以包括在这三者当中,因为明观福田也可以这三者来无余含摄。

甲一(闻法方式)分二:一、总说;二、分说。
乙一、总说:

对於刚开始闻法的人来说,了知闻法方式极其重要。当然这也必须建立在深深了知闻法的重要性,和听闻佛法的机会极为难得之上。下面首先宣讲闻法的重要性。

可能很多佛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很长时间没有听闻佛法时,自己的行为就会慢慢变得不如法;如果经常听受善知识的开示,或经常看佛经,那行为就会逐渐善妙起来。不仅仅是人,旁生也有这样的情况。在《付法藏经》中,就记载了这样一则公案:华氏国王有一头白象,若人犯罪就让它踩死犯人,後来象棚被火烧毁,於是国王将其转移到寺庙附近。白象在听到寺院中的比丘念诵《法句经》偈为善生天,为恶入渊之後,心便柔和慈悲起来,把罪人送到它的面前,它也不再踩死他们。国王知道此事後,召集群臣商量应该怎麽办。一位智臣说:这一定是大象听闻佛法所致,将它转移到屠宰场附近就好了。国王依言将大象转移,大象见到屠杀的场面後,恶心更加炽盛,残害也更为凶残。由此可知,听闻佛法至关重要。

当然,生活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如果我们能经常住在寺院中,或安住在较好的环境里,并常听高僧大德讲经说法,那在不知不觉中心就会调柔,在行持善法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力量。如果经常接触恶友,住的环境也极其恶劣,甚至还经常看见杀生的场面,那心就会渐渐恶劣起来;若常跟杀人的人接触,可能最後杀人也不害怕,甚至还会觉得杀人很好玩。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层出不穷。以前我就认识一位元非常善良的人,但因他的福报不够,被分配到一个不太好的单位,後来就变成了坏人。学院当中,有些人刚来的时候眼露凶光,但渐渐血腥味就没有了,眼中也开始流露慈悲的光芒,其实这就是所谓的佛法的加持。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麽一定要在善知识面前听闻佛法呢?我们可以这样回答:正因为佛法非常深细,所以一定要听闻;不要说一般人,即使智者也应听闻,否则很难通达。《华严经》云: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意谓:没有灯则不可能见到暗室中的如意宝,同样,佛法无人说,即使智者也不可能通达。不说佛法,世间的知识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老师教,想自学电脑也很困难。因此,大家皆应精进依师闻法。

如果我们能安住在善知识身边长期闻法,法义就有融入自心的可能。《菩萨藏》云:有情由何转,二因即二缘,随顺他者声,如理观内缘。其意是说:众生随着什麽而转变呢?当然是内外二种因缘。所谓的外缘或外因,就是指我们所随顺的物件,也即他人所宣说的教言;所谓的内缘或内因,则指自己专注听闻并思维所闻之义。如果心能专注於善知识的教言,内心自然会变得良善;若心专注于恶人的言论,内心就会变得恶劣。凡夫人的心没有自主的能力,它一直随着内外因缘而转,所以大家一定要创造一个好的因缘,也即长期依师闻法。

以上从不同侧面宣讲了听闻佛法的重要性,下面宣讲听闻佛法的机会极其难得。

佛法的确难闻,如果转生到三恶趣或边鄙之地,那在很多劫中,连一瞬间想听受正法的心念也不会生起,更何况说真正闻法修法呢?意思是说,这样的机会绝对不可能有。三恶趣的众生就不用讲了,就是在佛法不兴盛的地方,有些人活了七八十岁,但连听闻一天佛法的机会也没有,甚至有人连阿弥陀佛的名号也没有听说过。他们每天都是浑浑噩噩,除了造罪之外,一辈子根本没有做过任何有意义的事情,临死时也只有双手空空而前往漫漫中阴长道。这多可怜!
佛法难闻,尤其以信心、恭敬心和欢喜心来听闻佛法更为难得。很多人表面上参加这个法会、那个法会,或者经常依止新来的上师听法,但都是以无记的心态,或者说以看热闹或其他不清净的心来听受的,这样的人相当多。而真正认为佛法像如意宝那样难得,我能听到这样的佛法非常荣幸,以这样的心态来闻法的人可谓少之又少。佛陀在《宝积经》中云:呜呼以信心闻法,如此百劫亦难得。佛陀很感慨地说,无数众生都在不断地造作恶业,真正能以信心来听闻佛法,这在百劫当中也很难遇到。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佛法很容易得到,听不听都无所谓。《佛说甘露经》中亦云:难得人身,难遇佛法,难生信心,难证菩提。意思是说,如意宝般的人身很难得到,佛法也很难值遇,遇到佛法後生起真正的信心也很困难,最後证得菩提也极为难得。正因为如此,大家一定要珍惜听闻佛法的机会,更应以信心、恭敬心和欢喜心来闻受。即使我们没来得及思维法义,或没有机会实地修持,但只要能以这样的三心来听受,也具有极大的意义。不说别的,在末法时代,能圆满一部法的传承,心里也值得数数欢喜。

在了知听闻佛法极为重要、也极为难得之後,我们还应了知闻法的方式。对刚开始闻法或不懂闻法规矩的人来说,了知闻法规矩极为重要,否则就会像印度大德单巴桑吉所说那样: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恶趣因。其原因是,佛法是极严厉的对境,能如法而行,则可依之获得解脱;不如法而行,则会依之堕入恶趣。所以,大家一定要杜绝不如法的行为,而如理行持一切佛法。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以希求世间八法之心贩卖佛法,有人对佛法生邪见,有人诽谤佛法,有人与同行道友经常闹矛盾……如果以这样不清净的心行来听闻、受持佛法,那决定是恶趣之因。如果我们能对佛法生起正信,并如理闻思修行,那就会获得佛菩萨的果位。这就像如法服用药物则会治癒疾患,错用错服则会导致生命危险一样。

於是有人这样想:既然如此,那还是不听法的好。其实,这种想法并不正确。虽然不如法的听闻能让我们堕入恶趣,但仍应听闻佛法。《宝积经》就有这样一则公案:文殊菩萨跟善住意天子谈论甚深的无生空性法门时,五百比丘听後就生起了邪见,最後他们都因此而堕入地狱。舍利子见後对文殊菩萨说:你不应该宣说这麽甚深的佛法,因为这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过失,你看很多比丘听闻此法後,全都堕入了地狱。文殊菩萨回答说:虽然他们暂时堕落,但很快的时间当中就会获得解脱。如未听闻这样甚深的法门,他们的解脱将遥遥无期。当时佛陀赞叹文殊菩萨说:以有我见的心态在恒河沙劫中供养恒河沙数诸佛,也不如对空性法门生邪见解脱快。当然,这并不是劝我们对空性法门生邪见,而是说:以有我见长期供佛或做其他善事,虽然有很大的功德,但这并不能让我们很快获得解脱;而对空性法门生邪见,虽然暂时会堕入恶趣,但因空性法门极为殊胜的缘故,以此结缘之力很快就能获得解脱。

前两天有些道友对我说:某某上师的传法方式极为严格,我是听法好呢,还是不听法好?因为我并不能完全如理如法地做到。我说可能还是听法好一点。还有人问我:学密宗和空性法很危险,我不学好不好?不学肯定不好,即使你学後生邪见舍弃,轮回也有终结的机会;如果我们没有与之结上缘,则永远不可能得到解脱。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大家一定要清楚。

紧接着讲,倘若我们能够懂得闻法方式,那麽正法的如意宝藏就已开启,获取大者就能得到大的利益,获取小者则可获得小的利益。其实,正法就像如意宝藏一样。如意宝藏当中,一切财富应有尽有,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人的福报并不相同,福报大者就能获得大的利益,福报小者则可获得小的利益。同样的道理,虽然大家都能按闻法方式如理如法地听法,但人的根机和信心并不相同,所以依靠同一个《藏传净土法》,不同的人则会有不同收益。虽然你的信心不一定很足,或者说见解不一定很高,但只要能如理如法地听闻,都能获得相应的利益;这就像如意宝藏已经开启,不同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收获一样。

既然如此,那什麽样的闻法方式才算如法呢?虽然外在的行为很重要,但至为关键的还是我们的心。寂天菩萨云:应先观自心,安稳如理行。意思是说,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都应反复观察自己的心,看它到底是善、不善还是无记。若是不善,则应马上制止;若是无记,则应转为善妙;若是善,则应继续保持。这样之後,我们才能安稳如理行。以前,堪布尼登在传任何一个法之前都要念一遍这个教言,以此要求弟子认真观察自心,并能安稳如理而行。
为什麽要这样观察呢?因为世尊曾说:诸法之前意先行,意者迅速意为主。大家都知道,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内心都要进行周密细致的策划。比如修经堂,在还没有开工之前,内心的建筑物就已矗立起来了;又比如谋杀,这之前内心已有长期酝酿。确实,心乃万法的前行,它起主导作用。不说别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吵架、打架,也完全是心在支配,如果心中没有烦恼,也就没有所谓的打架与吵架了。可见心乃万法之根,它能操纵一切善行与恶行,或者说一切善不善业的作者就是心。所以世尊再再告诫,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心。
以听法而言,其功德是大是小,或者说是功德还是过失,这完全由心来决定。因此,在由想听法的念头支使,进而坐在听法行列当中的时候,一定要向内反观自心:我是以什麽样的发心来听法的?如果是恶心和无记心,则必须排除;如果是善心,则应护持。

每个人听法的目的都不尽相同,有些是为了方丈的地位而听法,有些是为了法师的学位而听法,有些为了名声,有些为了发财……一个居士给我说,他不愿出家,他想当居士法师,这是以当居士法师的目的而听法。学院中,有些藏族喇嘛也来听我讲法,可能部分人的目的就是:想在学会汉语之後,能到各地去灌顶传法,那时就能拥有轿车、别墅……这是为财色名利而听法。汉地有些居士听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脱,而是为了跟很多佛友结缘,到时候做买卖能多一些方便,这是为钱财而听法。有些人对法和上师毫无信心,只是以好奇心或娱乐心来听法,甚至还有以挑毛病的心来听法的,这样非常不好。

噶当派的喀喇共穹格西说:贪图地位而讲法,以竞争心而求学,欲得智名傲慢者,岂入正法当思也!如果上师宣说佛法的目的是贪图地位,弟子求学的目的是为了竞争,有些还欲得智者美名,那这样的傲慢者又怎能趣入正法,於此大家都应深深思维。如果我们的目标不正确,一开始的方向就错了的话,那听闻佛法就没有真实的意义。本来解脱是向上的,但有些人偏偏向下而行,虽然他们也已来到求解脱的行列当中,但解脱却将遥遥无期。如果是不信因果的人,可能在未达目的之前,他会一直装模作样地坐在听法的行列当中;如果是相信因果或真正希求解脱的人,那在这样发心的前提下,他就不会前去听法。
所以,大家在做任何善法之前,一定要观察自己的心,看自己的发心到底正不正。以前我们学习《开启修心门扉》时,很多人的收获都很大,因为它让我们深深认识到,确实需要看破世间的出离心,否则坐在听法的行列中也没多大的意义。作为凡夫人,永远不生恶念也不太可能,但根本的目标已经搞错了的话,那就没有实在的意义。如果总体上为了获得解脱,只是偶尔生一些烦恼,这也很容易忏悔;否则就应了正法非但无利益,依其反而堕恶趣的古语。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某人对上师和正法不但没有恭敬心,反而还生邪见,甚至产生敌对的心态,那在这种人面前就不能宣说正法。我听说,有人在法师讲经时瞪着眼睛说:你这样讲干什麽……这是故意造罪,非常可怕,也非常可怜!如果他有能力,可能还会将法师打一顿。虽然佛陀慈爱一切众生,但佛陀也要求不能给这种没有恭敬心的人传法,作为上师自然应该随顺佛陀的教言。有些人还有得不得法都一样的心态,对这样的人也不能传授佛法。那天我对一个人说:某某上师很了不起,他的发愿力极为广大,你应该到他那里去听法。但那个人说:我得法也可以,不得法也可以。如果是这种态度,说法者就不能给他传法。

如果向没有恭敬心的人宣说佛法,则会丧失佛法的价值,因为即使向这种人宣讲了佛法,他们也不可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印光大师说: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华智仁波切也说:如果自己具有上等的信心与恭敬心,那麽所得到的上师三宝的悲悯与加持也是上等;倘若具有中等的信心与恭敬心,那所得到的悲悯与加持也是中等;假如仅仅具备下等的信心与恭敬心,就只能获得少许的加持与悲悯;如果根本没有信心和恭敬心,那绝对不能得到上师三宝的悲悯与加持。虽然上师三宝没有执着,但要得到他们的加持与悲悯,那就必须具备信心与恭敬心,这就是一种无欺的缘起规律。其实,这就像清澈的水中能清晰显现月影,而混浊的水中则不可能现出月影一样。所以大家一定要反观自己,并尽量使自己真正具有恭敬之心

谚语亦云:若不恭敬者,不解说佛法,若不熟悉者,不能说忠言。在世间,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那就是对素不相识或不熟悉的人,绝对不能讲忠言密语,否则别人可能会认为你精神有问题。同样,在佛法中恭敬心非常重要,没有恭敬心,就不能为他宣说佛法。以前,很多上师都通过观察弟子的恭敬心,来判断他所得法益或加持的多与少。总之,佛法的加持唯依恭敬心才能获得,而无恭敬心的人,显然即是断绝法缘者,因为任何时候想用佛法来滋润他的心田都不太可能。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确两点:
第一、不能泯灭正法的价值。如果碰到一个人,就随随便便给他灌顶传法,也不管他有没有信心,只要有一点供养就行,那就非常不合理,可以说这就是贩卖正法。

第二、所讲之法应当对众生有利。具体讲,讲法者一定要具备讲法的资格,听法者也必须要有恭敬心,否则双方都不能得到讲闻的真实利益。当然,这里主要指闻法者必须要有恭敬心,否则对自己不一定有利。正如从天上降下时雨的时候,人类会非常快乐,但在业感颠倒显现的饿鬼面前,雨水却变成了难以下咽的脓血。同样的道理,对某些众生来讲,佛法的确是甘露,可以说它就是解除生老病死痛苦的灵丹妙药;但对毫无信心的邪见者来说,暂时也不可能让他们得到利益,所以对这样的人,最多在他们的耳边念一些咒语就可以了。

因此,道友们在弘扬佛法时一定要慎重。虽然观察众生的因缘和根机,对凡夫来讲有一定的困难,但也要尽量观察。如果某地的人对佛法有恭敬心,缘分也比较不错,那就应该给他们传法;如果他们对正法与传法者毫无恭敬心,甚至还生邪见,可能有人还有毁坏正法的恶心,那就不应强行传授。

对於闻法者来讲,大家一定要认真观察自己的心,如果相续中不但没有信心和恭敬心,反而还经常产生恶念,那就要特别注意。虽然凡夫人难免不对正法生邪见或不起信心,但自己一定要励力忏悔,并应至诚祈祷上师三宝。其实,我们的心就像孩童一样,只要有善巧方便,转变起来还是很容易。孩子虽然调皮,但有耐心的老师和家长,还是可以通过种种方法来教育他,比如有时鞭打,有时给一些好吃的,有时讲一些教言,这样之後,他就会逐渐变得听话。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心有时生这个恶念,有时生那个恶念,但只要坚持不懈地通过佛法来调整,它就可以趋入正道。历史上,很多高僧大德都是这样,起初他们的心也不调柔、行为也不如法,但依靠善知识和正法的加持,以及自己的努力,最後也成为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者。

无论如何,对无比珍贵的佛法,我们一字一句也不能浪费。因为,现在仍存留在人间的佛法,都是佛陀以无量苦行成就的。当然,这一切都是佛陀利益众生的大悲等流。《华严经》云: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既然如此,我们怎能在对众生没有利益的前提下,就将佛陀在因地通过无数次布施头目脑髓等苦行才成就的佛法,就轻而易举在他人面前传讲呢?所以,对传承上师传下来的非常珍贵的佛法,我们一定要爱如至宝。如果有人对佛法有恭敬心,那我们就可以毫无保留地传给他,否则就不能随便传授。如果仅仅关心供养的财产,或想利用他人帮助自己出名,然後就传讲最深的法的话,那就太不负责任了。当然,只要我们能随学佛陀,即以胜过珍爱自己生命之心来珍爱佛法,那就一定能得到佛法的实益。

本来证法和教法是法身,但有些人对此毫无信心,那这样的话,恐怕释迦牟尼佛的色身亲自来到你面前也没有用。因为世尊曾说:不敬我教法,见我有何益。一般来讲,佛陀度化众生的方式是:自己宣讲佛法,弟子依之修行,以此则能获得解脱,当然这也是佛陀三转*法 伦的原因所在。所以,当看到《般若经》等法宝时,一定要当作真佛来想,并且还应经常恭敬顶礼,这样佛陀的加持就会融入我们的心。其实,听到了佛法也就见到了佛陀,但有些人却偏偏对正法和上师生不起恭敬心,那还怎能为他宣讲佛法呢?

不但佛陀是依传讲佛法的方式来让有缘众生趣入解脱道,而且一切善知识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一定要以百倍的信心和恭敬心来听闻上师所传讲的佛法,在听闻後还应按照教言作如理如法的修持,这样之後,佛法不可思议的加持才能融入我们的相续,那时我们就能获得真正的解脱。
好,今天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劄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1]
《广戒经》云:所谓实福者,有大果、大利、大威严、广大义,若善男子、善女人,是行、是坐、是卧、其善根恒时增长。何人建造经堂,乃为七种实福之首。

[2]
往生净土四因:明观福田、发菩提心、积资净障、发清净愿。

第三课

思考题

1.    要想成为闻受净土法门的法器,必须要具足什麽样的条件?你是否具足?若不具足应怎麽办?
2.
无记心态听法是什麽样的状态?为什麽要断除它?怎样断除?
3.
谈谈一切善法皆需以菩提心摄持的理由?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现在继续宣讲闻法方式中的总说,其中旁述法器。

其实,在显密经续论典中,对堪受大小显密佛法的法器都讲得很详细。比如,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如意宝藏论》、《功德藏》等论典中,对听受或接受显密佛法的法器就有详细的介绍,如在必须具备的功德方面,讲了弟子要有信心、精进、智慧等;在必须远离的过失方面,也要求弟子不能无信、无惭、无愧,等等。但这里不广说,大家可以参阅相关论典。

尽管对法器可以从必须具离的功过方面作多角度的观察,但概括起来,作为弟子必须具备以下四种条件,即听受净土法门的人必须具备这四点:

第一、对上师和净土法门要有强烈的信心和恭敬心。佛经云:无信心之人,不生诸善法,如种被火焚,青芽岂能生?没有信心的人不可能产生任何善法功德,就像被火焚烧过的种子不可能生出青色的苗芽一样。相反,如果我们具有信心,那一切善法功德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莲花生大士也说:具有坚信得加持。所以,我们一定要对上师和佛法产生强烈的信心和恭敬心,否则不可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也不可能生起一切善法功德。

在藏地,很多老年人都很不错,讲授佛法时他们都能以非常恭敬的神态合掌谛听,对正法也有极强烈的希求心,通过听受佛法,他们的相续自然就会有所改变。相比之下,年轻人的信心非常糟糕,他们对地位、名声、财产等特别执着,可以说被欲望的绳索已经紧紧捆缚,那这样的话,要想迈向解脱就不太可能。

第二、无有谄诳嫉妒心等,秉性正直。有些人秉性不正直、极其狡猾,他们在求法过程中欺骗上师和道友,说话不真实,做事情没有良心,以狡诈的手段谋求自己的私利,这非常不好。我们应尽力避免这些过失,最起码也要有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格。

第三、具有领悟法义之智慧。如果笨得跟老猪一样,无论对他讲多少法都一窍不通,那也不是法器。有些人认为:净土法门是老公公和老婆婆修的法,并不需要太高的智慧。其实净土法门并不是那麽简单,虽然具足强烈信心的个别人不闻思也能往生净土,但大多数人还是需要闻思,否则连遣除往生违缘的基本方法都不懂,那也不可能顺利往生。所以一定要有智慧。

第四、对净土法门要有希求心。如果像在老狗面前放青草一样,对净土法门兴趣索然,那也不是所化的根机。有些人就是这样,即使阿弥陀佛来到面前,或者将殊胜的净土法门双手送给他,他也无所谓;但一听到歌声、一看见食品就生起极大的欢喜心,这种人也是非法器。所以我们应该观察,看自己对净土法门到底有没有兴趣,如果没有,那想依净土法门来获得成就也非常困难。

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论》中也说:质直慧求义,说为闻法器。意思是,心术要正直,还要有通达法义的智慧和对正法的希求心,只有具足这三条,才堪为真正的法器。

下面讲断除无记心态。如果仅仅知道前去听法,坐在听法的行列中後,心里既无善的分别也无恶的作意,只是直愣愣地坐在那里,就像一块石头安住在听法的行列中一样,这就是无记的发心。有些人就是这样,既没有对正法的强烈希求心,也没有求生净土的心,当然明显的恶心也没有,只是看到别人去听法,他也去听;其实,这和安住在听法行列中的山羊、犁牛等并无太大差别。按照《俱舍论》的观点,以无记的心态来听法不会成熟异熟果报,只是种下一点点善根,所以大家应励力杜绝以无记的心态来听法。

安住在听法的行列中後,应反观自心,如果发现自己处於无记心态当中,就应马上提醒自己:这样傻傻呆着毫无用处,一定要生起善心。此时要麽转变为菩提心,要麽转变成出离心,或者安住在信心、恭敬心和希求心等善心所当中。如果心里能想:上师三宝的加持不可思议,他们随时都以大慈大悲心来观照我,在末法时代听受这样的大乘法非常难得,所以我一定要专心听法,能这样忆念的话,这也说明闻法者具有信心和难得之想。只有这样,听法才有真实的意义。

其实,从一个人听法的态度上,也能看出他信心的大小。比如,在我面前听法的人当中,每个人的表情都不相同,有一部分人听每一句法都有强烈的恭敬心,心也很专注,讲到一些重要问题时还会马上记下来;而有的人只是呆呆地坐在那里,听到什麽样的话都没有反应。当然,这也不排除有些人具有强烈的信心,只是表面上显得无所谓,可能也有这样的大菩萨。

以前,我在外面遇到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年人,她每次都要从很远的地方坐一两个小时的车前去听法,当时《入行论》已听到一百八十多课,但她一课也没有缺。我向其他人打听:她听得懂吗?他们说:大多数法义都听得懂,只是个别地方不太理解,因为她耳朵不好,文化也不是很高。学院中有些道友也是这样,虽然智慧不是很高,但对佛法始终有希求心,从来都没有间断过听法。我就认识一位元藏族喇嘛,他二十年来每天都坚持听法,前一段时间我跟他开玩笑:你怎麽还没有得堪布学位?他说:没得到堪布学位没什麽,反正我对佛法很有信心。

总之,听闻佛法极为重要,闻法机会极其难得,而如法的听闻又不可缺少,故应以如理的闻法方式来听闻佛法。而心乃万法之根,故应以善心闻法,最起码也要以信心来摄持。


乙二(分说)分三:一、善根为方便摄持加行发心殊胜;二、善根不为他缘所坏正行无缘殊胜;三、善根日日增上之结行回向殊胜。

大家一定要牢记,一切听法、修法等善法都不能离开三殊胜,即:最初发菩提心,中间专心致志行持,最後作回向。其实,三殊胜的窍诀并非藏传佛教独有,因为这在佛经中有明显记载。如《无量寿经》云: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殖诸德本,至心回向。讲得很清楚,前面要发菩提心,中间要一心一意修持善法功德,最後还要至诚回向。虽然汉传佛教的大德并没有这样明显地提倡,但还是有很多人在如是行持。因此,在修持任何一件善法时,大家都应以三殊胜来摄持。

另外,我非常希望大家都能坚持听课,也就是说一定要圆满《藏传净土法》的传承,同时还要常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如果大家能这样学修结合,那一定会获得殊胜的加持。当然个别人可能觉得,一边学《藏传净土法》一边念佛,会不会变成杂修?但我认为,一边学大乘法一边念佛,绝对不会成为所谓的杂修,因为以经论印持的念佛,根本不会有任何过失。奇怪的是,很多人只排斥纯洁无垢的佛法,而对自己净土思想中所混杂的世间八法的毒却全然不觉。但我想,既然有时间和精力来排斥佛法,那为什麽不把自己心中的贪嗔痴好好清洗清洗呢?

如果这样的提倡是杂修,那很多祖师也是杂修。比如弘一大师,他是汉传佛教公认的大德,但他的佛学思想是:以《华严》为境,以《四分》为行,净土为果。也就是说,他的见解依《华严》,行为依《四分》,往生净土为此生修行的归宿。那这是否也成为杂修呢?恐怕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这样说。还有印光大师和蕅益大师,深入他们的着作我们就能看出,这样的修学绝对不是所谓的杂修。

以前,有一个没智慧的人说:法王如意宝最後都要往生极乐世界的话,那就说明修学密法很难成功,所以密宗一定要向净土宗投降……我看过他的文章,特别可怜,根本不值得破斥。如果他所说的是正确的话,那汉传佛教的印光大师等也应具足这样的过失,因为他们都是在广学各宗的基础上导归净土的。其实这并不是什麽过失,因为我们的见解是大圆满或大中观,行为则按照小乘的别解脱戒来行持,最後往生极乐世界。但很多没有深入闻思过的人始终觉得这不合理。我确实想奉劝这些人,如果你们在见修行果上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的话,那就最好不要以自己的分别念来妄下结论。

因此大家一定要深入闻思,因为闻思佛法并不会成为往生净土的障碍,相反它还是往生的资粮。那往生净土的障碍到底是什麽呢?比如诽谤密法,乃至诽谤其他传承的教法,以及相续中充满五毒为主的种种烦恼,这些都是往生的障碍。在相关净土经论中,往生的障碍讲得非常清楚,大家务必了知,否则极易造下此类恶业。

丙一、善根为方便摄持加行发心殊胜:

有些人认为,往生净土需要发菩提心只是藏传佛教的说法,我们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了,持这种观点的人还为数不少。其实,如果你认真看了《无量寿经》就会明白,为什麽我们要提倡发菩提心。我记得在《无量寿经》中有三辈往生的说法:上辈往生者必须出家,还应发菩提心一心念佛,并修积大功德,临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大众便会亲来接引;中辈往生者虽然不要求出家,但也应发菩提心一心念佛,并随力修积供僧等善法,临终时阿弥陀佛化现其身前来接引;下辈往生者虽不要求广做善法,但也要发菩提心一心念佛,临终时梦见阿弥陀佛得以往生。三辈往生中,虽然後者的神通、功德、智慧等远不如前者,但都要发菩提心。

确实,往生极乐世界乃无数众生朝思暮想的愿望,但一定要具足众缘。对娑婆世界的众生来讲,大家普遍与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有较深的因缘,所以历代高僧大德皆普遍弘扬净土法门,往生者也络绎不绝。对於与法王结过缘的在座道友来讲,大家已经具有极殊胜的往生因缘,因为菩提金刚曾经这样对法王作过授记:凡结缘者皆生极乐刹。法王的上师喇嘛罗珠与嘛呢喇嘛(即观音上师)也对法王作过授记,即:你在晚年将广泛弘扬净土法门,依此可使无量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根据这些授记,法王六十岁後就开始普遍弘扬净土法门,他老人家先後在色达、道孚、新龙等地,举办了规模极其宏大的极乐法会,每次人数都达数十万。前一段时间,我看了法王如意宝开极乐法会的实况录影,当时的场面真可谓人山人海,确实这并非一般人所能做到。我深信,依靠阿弥陀佛与殊胜上师的发愿力,无数众生皆可轻而易举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机缘,而认真修行净土法门。

下面具体宣讲发菩提心。前面也讲了,善心很重要,但要令善心变得广大,那就必须以方便摄持,也就是说一定要具备加行发心殊胜。《宝蕴经》云:心乃一切诸法之前行。故心广大,善根就广大;发心渺小,善根就渺小。比如两个人都向寺院捐了一百块钱,但一个人是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捐钱的,那这个善根就非常广大,可以说永无止境;而另一个人捐钱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好或事业圆满,虽然以三宝的加持,他的愿望很有可能实现,但由於他的发心渺小,所以所得的善根也仅此而已。正如《入行论》所说的那样: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意思就是说,他的善根终将耗尽,果报成熟後就再也没有了,因为没有以菩提心摄持之故。

《功德藏》亦云: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意思是说,任何法只能以动机的善和恶,才能确定它是有功德还是有过失,根本不能以善恶的形象来判断功过的大小。表面上看,一个人造的恶业非常可怕,但他却是为了利益众生,也就是说内心全是善念,那表面上的恶业也不一定有过失,就像大悲商主杀短矛黑人一样。如果内心特别恶劣,虽然表面上作造佛塔、建寺院等形象上的大善根,那也没有如是的功德。

《入行论》亦云:生一明定心,亦得梵天果,身口善纵勤,心弱难成就。以前两母女一起过河,当时河水突然暴涨,在接近淹死时她们都互相生起了善心,结果都转生到梵天界当中。这是在说,仅仅生起一念明定之心,也能获得梵天之果。相反,如果只是表面身口的善根极其广大,而善心却很微弱的话,那功德也绝对不会广大。

可见,善法和恶法皆乃心之所造。如果我们能以菩提心摄持,那表面上再小的善法,也是异常广大的善根。对此大家一定要产生定解,否则虽然表面上做了很多善法,那也不一定有很大功德。有些佛教徒表面上也在修行、发心,甚至还干了很多年,但结果并未显现应有的功德,其实这就是自私自利心束缚的原因所致。

有些人从早上四点钟开始,一直声嘶力竭地念阿弥陀佛,直到晚上十一二点钟才休息,但都是为了自己获得解脱,或者女儿身体健康、女婿生意成功……那这样的念诵也没有多大的功德。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为了自己和家人暂时与究竟利益的发心,来闻思修行净土法门,以及行持一切善法。

如果能以为了一切众生从轮回中获得解脱,进而获得佛果的菩提心来摄持闻法修法,那功德就非常广大。《入行论》亦云: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意思是,菩提心的妙树能恒时出生果实,它不但不会耗尽,反而功德会越来越增上,就像汇入大海的水滴,在海水未尽之时它就不会穷尽一样。因此,在闻法修法乃至做任何善事时,大家都要调整自己的心,也即一定要以菩提心来摄持。

从无始以来,众生皆因我执的牵制,唯虑一己私利,结果一无所成,导致如今仍旧漂泊在轮回当中。可悲呀!无数众生在我执与我所执的牵引下,始终只考虑自己和亲朋好友的短暂利益,结果连阿罗汉果位都未能获得。虽曾无数次转为人或天人,也做过无数善法,但都是为了私利,所以毫无成就。如果现在还不发菩提心,那以後仍将如此。而今,我们已值遇无比殊胜的大乘佛法和上师,那就不要再走生死流转的老路,而应选择诸佛菩萨的大道,也即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奋斗。

如果现在唯一为了他利而闻法修法,那自利同时也可成办,最终必将成就真正利他的佛果。譬如,为生火而点柴,火点燃後,虽然不求烟,但它也会随之而生。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地位而拼命追求,但如果他们能真正帮助众生,或为了利益众生而发菩提心,那自然而然就会得到名声和地位。世间当中,很多人都把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帮助他人上,他们不但从未为自己的生活发过愁,而且名声地位还蜂拥而至;而有些人始终拼命为自己奋斗,但自利根本无法成办,他利就更不用说了。可见,利他乃非常殊胜的窍诀,也是不可违背的规律与法则。

寂天论师亦云:何需更繁叙,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意思是说,这不用很多篇幅来说明,愚笨的凡夫人无始以来都追求自利,但始终也无法成办,反而永远流转在恐怖的轮回深渊当中;而释迦牟尼佛的所作所为唯是为了利益众生,结果他很快就成就了无上的佛果,在认真观察了这二者的差别之後,我们就能明白:利他乃一切安乐的源泉,利自乃一切痛苦的根源。麦彭仁波切也说:何人最初能发起,菩提根本菩提心,彼之功德无有量,无等佛亦言不尽。意思是:在最初时,谁能发起菩提根本的菩提心,那他的功德就无有限量,即使无等佛陀也宣说不尽。所以,在行持任何一件善法之前,大家都要励力发起一切安乐之源的菩提心,这非常重要。

在讲《入行论》时,我也反复强调过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已清楚发心的重要性。当然,我更希望修学净土法门的广大信众都能发起菩提心。念佛人中,有些人是以自私自利心来念佛,其目的就是为了自己获得安乐;可能有的还希望:往生极乐世界後,能成为阿弥陀佛手下非常了不起的眷属,那时再来人间报仇,好将敌人统统消灭……而且,很多念佛团体内部还勾心斗角,竞争也极为激烈。所以,只要大家能真正反省,那就会坚信:在修学的旅途中,菩提心绝对不能缺少。因此,大家一定要有利他的菩提心,这样念佛也能成功,参禅也能成功。

在了解菩提心的重要性之後,就应真实发起菩提心。可能大家都清楚,发心需要从根本悲心中产生,悲心又需要缘一切有情而生起。那具体应怎样修菩提心呢?应按阿底峡尊者知母、念恩、报恩等七重因果[1]的教授来次第修行。首先必须了知,一切有情都当过自己的母亲。当然,这并非口头上说说就可以,内心一定要生起这样的定解,这样菩提心才有落脚处。

确实,虚空遍布的地方都充满众生,每一众生相续当中都充满业、烦恼和痛苦。而所有众生无一不曾做过自己的父母,只是由於不断投生流转,现在认不出他们是自己的父母而已。实际上,每一众生做每个众生的父母的边际也无有尽头,更何况说一切众生呢?就拿刚出生的牛犊、羊羔等旁生来说,它们一出生便可在牲畜群中认出自己的母亲,这也说明是无始以来的习气所致。

以前放牛的时候我就发现,小牛犊刚生下来後,母牛马上就会舔破它的胎盘,否则被胎盘包着的小牛犊很可能会闭气而死;而小牛犊一出胎盘就知道寻找母奶,能站的时候,就能将自己的母亲跟其他母牛分别开来,根本不会错认。当时我感觉非常稀有:母牛怎能知道以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孩子?刚刚出生、连眼睛都没睁开的小牛犊,又怎能知道寻找母奶?仅在能站的时候,它又怎能无误认识自己的母亲?其实,旁生界母亲关心孩子,孩子无误认识母亲等现象,也蕴含着许多极为甚深的道理;但上生物课的老师却说:这是动物的本能,再追问就无可奉告了。其实这完全可以说明,佛陀所讲的每一个众生都当过自己母亲的说法千真万确。

现在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研究生命轮回的中心非常多,他们很多都想通过现代的思想理念,来研究动物界母子关系所蕴含的甚深轮回奥秘。其实,不依靠佛教的教证理证,光依赖凡夫的庸俗分别念,这也非常困难。

下面讲一则公案,以进一步说明一切众生都曾做过自己的母亲。往昔,圆满正等觉释迦牟尼佛及其眷属行至途中时,路旁一位贫穷的老妇女看到佛陀後无比欢喜,一边喊着: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一边奔跑过来准备拥抱佛陀。这时,很多比丘拦住她。世尊说:她往昔曾经连续五百世当过我的母亲,这是她以前的习气,你们不要阻拦。比丘们问:为什麽这一世她没有成为您的母亲?佛陀说:此有两个因缘:一是我今生的母亲曾发愿在我成佛时做我的母亲;二是她五百世连续做我母亲时,经常对我布施、生出离心造违缘,我也对她生起了厌烦心。後来,她出家修法证得阿罗汉果。在佛教历史上,她在比丘尼中是解经第一。由此可见,一切众生做自己母亲的次数多之又多。龙猛菩萨亦云:地土抟成枣核丸,其量不及为母数。

以前,巴塘一位格西在文革後圆寂,後来他转生到拉萨。一次,格西的姐姐到拉萨朝拜,当她经过一所幼稚园门口时,一位六七岁的孩童跑过来抱着她说:我的姐姐,我的姐姐!她觉得非常稀有,怀疑面前这位小孩就是格西弟弟的转世。当时,刚好有两位格西前世寺院的出家人到拉萨请《大藏经》,於是他们三人一起去看望这位孩子,而他也能准确认出一同前来的两位出家人。後来他们把他带回原来的寺院,因为他前世是寺院三大格西之首,所以他径直坐在原来最高的法座上。但因当时各种因缘不具足,寺院未能为他举行坐床仪式,後来他被送到拉萨一所寺院求学,背诵以及解经深义都胜过常人。後来他又被送到印度,很多高僧大德都无误认定他为前世格西的转世,据说现在仍然居住在印度。


可以说,这就是前世後世存在的铁案。如果大家都能相信前世後世,那接受一切众生都当过自己母亲的说法,就非常容易。对学佛人来讲,每个人都要坚信前世後世的存在,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能相信,那要承认一切众生都当过自己的母亲,以及真正生起菩提心,就非常困难。现在很多人连前世後世都不承认,却想往生极乐世界,甚至还想证悟大圆满,真的非常稀有。可以这样说,在没有真正搞懂轮回真相之前,学佛都必将是表面上的文章。

总之,学佛一定要发菩提心,而发菩提心首先要认识一切众生都曾做过自己的母亲。很多藏传佛教的高僧大德在讲述这个问题时,都会通过大量的教证理证来让大家产生信解,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这个问题非常关键。所以大家在没有生起定解之前,一定要反复观修,到一定的时候,相信大家看到任何众生都会作母亲想,而没有认真修学过这样殊胜法门的人,就很难做到这样了。就拿现实生活中的母亲来说吧,她们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了一切,可是让她关心怨敌或他人,那几乎不太可能,真的非常可怜。如果她们都能以爱子之心来爱每一个众生,那很快的时间当中就会获得解脱;可惜的是,很多母亲只关心自己的孩子,爱护其他人的想法丝毫也没有。

其实,这样的理论非常深奥。可能,对大乘佛法一无所知或刚刚学佛者,在听到这样的教言之後,不但不会生起信心反而会产生邪见。当然,这就是大乘佛法非常甚深,没有智慧的人根本接受不了的原因所致。所以大家千万不能认为,空性、密法和大圆满极为甚深,而净土法门非常简单。其实净土法门非常深奥,不生怀疑、邪见,真正能接受它,这样的人还很难找。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净土法门产生信心,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往生极乐世界。
好,今天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劄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1]
七重因果:知母、念恩、报恩、悦意慈、大悲、增上意乐、菩提心。

第四课

思考题

1.怎样才能发起菩提心?
2.为什麽要孝顺父母?应怎样将菩提心落实在孝道上?
3.你怎样理解显宗与密宗圆融无违的观点?
4.为什麽闻思教理与实际修持不能脱离?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继续学习《藏传净土法》中的闻法方式,现在讲三殊胜中的第一个,也即加行发心殊胜。其实,现在正在介绍菩提心的简单修法。前面已经通过教证和理证说明,无始以来一切众生都曾当过自己的母亲;紧接着我们就要忆念恩德,之後还应生起真正的报恩之心。实在说,如果内心没有真正对知母、念恩、报恩三个问题生起定解,菩提心就绝对不可能生起来,可能只是口头上的空谈而已。如果我们真能生起:三界轮回中的一切众生无一未曾做过自己的母亲,他们对我有无比的恩德,可是现在他们正在感受无量无边的难忍痛苦,所以我一定要救度他们,在那个时候相续当中就生起了四无量心。如果有四无量心,那生起菩提心就不再困难。可见,这种道次第非常殊胜。当然,如果你不想修菩提心就另当别论,若想修菩提心那就要遵循这样的次第,否则除了个别利根者外,一般的众生恐怕都很困难。这样以後,我们就能明白:在闻法修法的过程中,这样关键的问题绝对不能缺少。

所以大家必须了知,大至老虎、狮子,小至蚊虫、蚂蚁,没有一个众生没有当过自己的父母。在了知此理後,我们还应忆念他们的恩德,即:一切有情在当自己父母亲时,无一不是以大恩来养育我。这一点,以今生母亲的现身说法也可无误证实。可能有些人会说:我的母亲对我非常恶毒,一点也不慈爱我,从小我们的关系就非常糟糕。由於前世的特殊因缘,个别母子确实存在这样的状况,但总体上讲,一切母亲无不以大恩来抚育自己的孩子。即便如此,母亲的孕育、生育和养育之恩,也深似大海、高如须弥。

不说是人,就是经常杀生的凶猛旁生,它们也极为慈爱自己的孩子。拿鹞鹰来说,民间就有鹞鹰吃小雀的说法,可见它无比凶残;虽然如此,它对自己的孩子却异常疼爱,在辛辛苦苦杀害别的众生之後,它会把肉喂给自己的孩子。大家都知道,老虎非常凶猛,但虎毒不食子,它不但不会吃自己的孩子,反而会对它们慈爱有加。如此残暴的动物尚且如此,那富有人性的人类又怎能不更加慈爱自己的孩子呢?

在动物界,母亲慈爱孩子的现象非常普遍。下面就讲一则金钱豹母亲的感人故事:一位动物标本制作师在热带森林采集标本,一次他突然遇到一只金钱豹,他连忙向它开了一枪,结果没打中,被激怒的豹子疯狂地将他扑倒,经过一番殊死的肉搏之後,最终人制伏了豹子,它软绵绵地瘫倒在地。他以为豹子已经死了,於是到一棵树下包紮伤口。回来看时,豹子已不翼而飞,草地上只剩下一条长长的血带。他沿着斑斑的血迹走了很远,最後在一个树洞口看见了奄奄一息的母豹,於是他又向它补了一枪。後来他发现,两只豹崽正依偎在母豹的怀里起劲地吮吸着乳头。原来母豹在弥留之际仍然惦记着孩子,它之所以坚持爬这麽远,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喂奶。看到这一幕,他的眼眶湿润了。

还有这样一则故事:两位猎人准备向一只母猴开枪,绝望的母猴做了一个手势,意为先不要开枪、我要给孩子喂奶。趁猎人犹豫的机会,母猴先给两只小猴喂了奶,然後摘下许多树叶,并将奶水一滴滴地挤在叶子上,且搁在小猴的身边。最後它蒙着脸,意思很明显:可以开枪了。被感动了的猎人终於放下了手中的猎枪。

下面是鳝鱼护卵的故事:在古代,有一个人在锅里煮鳝鱼,但鳝鱼的身体始终向上弓起,只有头部和尾巴浸泡在煮沸的汤里,整个腹部都露在沸汤之外。这个人感到很奇怪,於是剖开鳝鱼的肚子,结果发现里面有很多鱼卵。原来母鳝鱼至死保持这种姿势的原因,就是为了保护肚中的鱼卵。

在动物界,此类可歌可泣的故事非常多,恐怕这也是很多科学家认为动物有感人母爱的原因所在。作为情志超过动物的人类,母亲爱护孩子的深度、广度就远非动物所能比拟,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有详细记载。不说别的,就是在汶川大地_震中,也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母爱故事。其中,一位母亲拱着身体顶住垮下来的房子,孩子却紧紧被她保护在身体下面,最後母亲被活活压死,孩子却幸运地活了下来。其实,又有哪位母亲的爱不是这样呢?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用心来细细品味母爱的伟大,还应反观自己到底是以何种心行来对待大恩母亲的。

一般来讲,稍有良心的人都对父母有感恩之情,但对其他人就不一定是这样了,可能觉得:他是外人,只有父母对我好。人们总喜欢维护自己的小圈子,要麽是人类,要麽是亲朋好友,除此之外的众生则一概不关心。对大乘佛教徒来讲,这也是很多人的惭愧之处。虽然很多人已经发了菩提心,甚至有些还通达了空性,可是他们仍对圈外一味排斥,对圈内却拼命维护。其实,这种狭隘的心理,再凶残的动物也有,很多猛兽在饿了好多天的情况下,也会将自己所得的一点点食物留给自己的孩子。对有智慧的人来讲,在看到一切母子之间的感人情景之後,就会对佛所说一切众生皆当过自己的母亲,以及当母亲时如何慈爱孩子的道理有所感悟。所以,我们一定要从狭隘的圈子中摆脱出来。

那母亲对我们的恩德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怀孕时,母亲在十个月中辛辛苦苦地滋养我们;出生後,母亲把最香甜的东西给我们吃,最暖和的衣裳给我们穿;成人後,母亲还为我们安家立业。总之,无论何时母亲都希望我们能获得快乐,也担心我们受到痛苦,可以说为了子女的痛苦安乐,父母常常饱受忧喜之苦。

但现在的人特别坏,很多人都不孝顺自己的父母,可以说,传统伦理道德中那至高无上的孝已不复存在。虽然古人在这方面非常不错,但现在的人连这样的概念也没有了。在藏地,因为生活条件比较差,很多父母宁可自己穿得破破烂烂,也要把好衣服留给孩子。但很多孩子长大以後,都不孝敬自己的父母。这就像藏族俗话所讲那样:母心如水,子心如石。意思是,母亲的心像水一样软,但孩子的心却像石头一样硬。现在这个时代,很多孩子经常离家在外,自然父母也就平添许多牵挂,会挂念他们工作是否顺利、身体是否健康……但狠心的孩子一年两年也不给父母写一封信,好几年也不给双亲打一个电话。

说实在的,我们这一代人太需要传统文化的浇灌与滋养了。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张光碟,内容讲:海口监狱的犯人在学习《三字经》、《弟子规》後,很多人都深深认识到:父母对自己这麽好,但自己连一天的孝也没有尽,如果早学《弟子规》和《三字经》,那就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确实,我们的教育理念需要改变,如果从小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那长大後就会对父母产生念恩、报恩之心。

确实,抚养孩子极为辛苦。有些人有了孩子後非常高兴,这是我的心肝宝贝、这是我的掌上明珠,可是从那时起,父母至少要辛苦二十多年,他们成天要为孩子的生活、学习以及成家操劳,总希望他们能得到快乐,非常担心他们受到痛苦。这也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真实写照。

但可惜的是,很多父母只关心子女即生的快乐,至於他们死後会不会因造恶业而堕入恶趣,却从来不考虑。很多人都鼠目寸光,他们根本不想孩子死後会怎麽样,只关心孩子活着时是否能获得快乐。其实,要关心孩子就应考虑他们的长远利益。如果孩子变成一个坏人,经常造杀生偷盗等恶业,那他不但今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且生生世世都要感受三恶趣的痛苦。可是,很多父母都像华智仁波切所说那样,自己没有智慧的原因,他们只关心孩子眼前的苦乐。

不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护不当,就说父母本身,他们为了孩子也积累了不少恶业。在座的各位请想一想,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造了多少恶业,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以及成家,可能所杀的生命就无量无边。可以说,父母为孩子付出的代价太沉重了,因为他们无始以来都为孩子而造恶业,至今仍沉溺在轮回当中无法解脱。如果我们不帮他们忏悔,或者说没能让他们清净业障,那他们将永远无法获得解脱。

所以我们应这样观想:一切父母有情为我们造了许多恶业,如今他们正在感受轮回的剧烈痛苦,多麽可怜哪!如果能让他们远离轮回的痛苦,特别是三恶趣的痛苦,那该多好啊!若修法比较成功,在看见或观想众生的痛苦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这也就是所谓的悲无量。有些道友悲心很强,一看到杀鸡鸭等旁生,眼泪就会哗哗地流下来。如果一观想众生的痛苦就开始流泪,那说明悲心已经修得很好。上师如意宝在《文殊大圆满》中也说:流泪为止。如果修得深入,就会有这样的验相;如果修得肤浅,那不要说别的众生,就是看到亲生母亲受苦也不一定会生起悲心。可见在修悲无量心时,达到这个标准非常重要。

按照阿底峡尊者的传统,在修悲无量心时,开始应把自己的母亲作为所缘境来观修,要思维母亲对自己如何慈悲,而她正在感受轮回的痛苦,所以一定要使她获得解脱;最後再思维,所有众生都与现在的母亲没有任何差别,所以一定要让他们都摆脱轮回的痛苦。而华智仁波切的传统则是:先以一只特别可怜的牛羊等众生作为所缘境,然後思维这个众生曾经做过我的母亲,现在它正感受痛苦,所以一定要让它获得解脱;最後再观想一切众生都做过自己的母亲,现在他们都在感受轮回的痛苦,所以一定要让他们都获得解脱。不管是哪一种修法,最後都要生起愿三界轮回中的一切老母有情摆脱所有痛苦的强烈愿望,这样的心态就是所谓的悲无量心。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菩提心的基础,如果四无量心修到量,那菩提心就很容易生起来,所以我们应首先致力於此。

我最近翻译的堪布阿琼所着的《前行备忘录》中有四无量心的修法,这里有不共的窍诀和殊胜的近传加持,很多高僧大德依靠它,都很顺利地生起了菩提心,所以希望道友们尽可能地翻阅。那他的窍诀为什麽这样殊胜呢?因为,这完全是实修境界中流露出来的金刚语。

其实,如果谁能真正生起将一切众生从轮回中救拔出来的悲无量心,那他就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如果没能这样,哪怕只是想一想:轮回中的众生太痛苦了,他们好可怜啊!其功德也唯有佛陀才能衡量。之所以很多大乘经典都说,一切大乘修法归纳起来就是修大悲心,其原因也在於此。如果一个人精通三藏十二部,但他对众生一点悲心都没有,那他的智慧可能是外道的智慧,因为佛教的大悲与智慧是并存的,也就是说,谁的相续中有证悟空性的境界,那他决定会有大悲心。

为什麽生起这样的大悲心,就有如是广大的功德呢?因为,它的对境、时间等都无有穷尽。正如《普贤行愿品》所说的那样: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意思是:如同虚空、世界无边无际那样,众生也无边无际;如众生无边无际那样,每一众生相续中的业和烦恼也无边无际;如是,我们跟随文殊普贤二位大菩萨的发愿也无边无际。所以,发愿时不能仅缘今生父母亲人等少数众生,而一定要发度化天下一切众生的大愿,这样的话,其功德也不可思议。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也说:有情界无量,利彼亦复然。意思是,由於有情界无量无边,那想饶益他们所获得的福德也无量无边。正因为发心的对境是无量无边的众生,发心的时间是乃至虚空世界尽,再加上让众生所获得的安乐与所发的誓愿都永无穷尽,所以我们所修的乘才叫大乘。如果我们只为自己的利益而发愿,那功德就非常渺小,可能修行的乘最多只能叫小乘。

话说回来,仅仅有了这样的悲心还不够,一定要报答他们的恩德。有些教言中说,父母对我们有赐予身体、生命以及世间知识等恩德,但光知恩还不够,一定要报恩。那怎样才能报恩呢?要想报恩,就一定要使自己具有智慧和能力,否则毫无办法。有些人说:我很想报答父母的恩德,但我既没有钱也没有地位,所以我一定要打工赚钱,这样以後才能给父母买房子。这是世间人的报恩方法。从出世间来看,我们现在对无量无边的众生还没办法报恩,因为我们自己尚是业力深重的凡夫,而真正能回报恩德者唯有圆满的佛陀,因为他才能让一切有情得到安乐,所以我们一定要先成佛,这样才有能力报恩。

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这样讲过:虽然我曾多次在麦彭仁波切等传承上师面前发愿,要报答一切老母有情的恩德,但以现在的身份的确很难实现,尤其在末法时代更为困难,所以我首先选择往生极乐世界,在依靠阿弥陀佛的加持而获得出世间的功德之後,再来娑婆世界利益众生,这样就非常容易。

法王老人家给我们作了最好示现: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学净土法门的人也应发起菩提心。但有些人排斥心特别强,根本不愿接受这样的教言,那不知他们是否想过,这难道不是释迦牟尼佛所传下来的法吗?

我以前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讲过,不管是学净土宗还是学密宗,大家都应和睦相处,没有必要互相排斥,因为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就像同一父母所生的孩子,虽然在长相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差别,但实际都是一家人一样;同样的道理,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法虽然有不同宗派之分,但仍是佛陀的教法,因此大家没有任何必要互相斗争。如果一定要排斥,那就应该排斥障碍释迦牟尼佛教法弘扬的外道;但是很多人不但不排斥,反而全盘接纳他们的观点,唯一将大乘佛法视为眼中钉。我觉得,这样的观点和行为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当然,我接受不了是小事,但这会不会对众生有不好的影响,希望有智之士详察。

现在很多人说:我是学显宗的我是学密宗的,其实这样的说法我并不赞叹。因为,显密佛法都是圆融无违的。在藏地无数学佛者中,从来就没听谁说过,我是学密宗的我是学显宗的。但汉传佛教的个别法师和居士对藏传佛教并不了解,他们认为藏地就是学密的。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依据,它既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现实。所以,希望大家以後再不要这样说,如果谁这样说,那就说明他对佛教的教理一窍不通。

实在说,任何一个通达佛法的人,都不可能把显密割裂开来。如果有人受习惯的支配,硬要分开显密的话,那我就要说说自己的观点,我觉得:不学密的显是没有的。请问:在《楞严经》、《药师经》等显宗经典中有没有密咒?不说这些,就是《阿弥陀经》後边也有往生咒。既然如此,那这些是不是密法?可能谁也不敢说这不是密法。所以,今後大家没有必要再排斥密宗。如果排斥,那说明你对整个佛教理论非常不了解。

《印光法师文钞》云:净土一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则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五逆十恶,阿鼻种性,亦可预入其中。既然文殊菩萨都是净土宗的所化根机,那为什麽文殊菩萨能接受藏传佛教的道理,而现在的个别法师和居士却不能接受?所以我觉得,光是念一句佛号,理论一点都不懂,这也是一种歧途。

虽然对个别有信心的老年人来讲,不学习也完全可以,但大多数的人还是要学习理论。虽然汉地并没有藏地那样的闻思传统,但历代净宗高僧对理论都非常重视,所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大家一定要有相应的闻思。因为,在闻思修行不能脱离这一点上,汉藏大德都普遍认为,理论和实修脱离是严重的歧途。
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云: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指理论,指实修,其意为:佛陀的要义是理论和实修相结合。如果仅有实修没有理论,修法也不会成功;如果仅有教理没有实修,教理也传不开。有教无观则会迷惑,有观无教则非常危险。他的说法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接近,孔子说:如果学习之後不思维,则会陷入迷惑;如果只是思维而不学习,这也非常危险。所以首先必须学习,其後还应深入思维,之後还要实际修持。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能看得出来:如果只闻思不实修,可能说的时候会很漂亮,但做的时候就不一定行;如果既闻思又修行,那不管是在行为方面,还是在对治烦恼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要遵循无垢光尊者和麦彭仁波切的传统,即在闻思的基础上再再实修,这样不管念佛也好、参禅也好,修行都会成功。当然,这与前面蕅益大师的观点也完全吻合。可见只学不修不行,只修不学也不行,学修并进则一切圆满。所以,希望大家都能认真考虑,在以後学习与弘扬佛法的过程中自己应该怎麽办。

因此,大家一定要这样观想:我今日听闻佛法或如理修持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这样才有能力将一切老母有情安置於佛地;为了获得这种能力,我至诚祈祷上师三宝垂念。如是祈祷的话,心愿也会得以实现。

当然,现在不要说度化无量众生,就是度化一个众生也非常困难,尤其末法时代的众生更加难以调化。前天我看了一首无垢光尊者的道歌,尊者发现自己身边的人特别野蛮,这个也不听话,那个也很刚强,所以他想放下一切而独自前往寂静的森林。当然,这是圣者在为我们示现,想以此说明寂静地方具有无比的功德,以及度化众生非常困难。但是,一旦我们拥有佛陀的功德,度化众生就不再困难。就像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不但在其住世时无数众生依靠他的佛法获得了成就,就是在佛陀圆寂二千五百多年後的今天,依靠他的威力获得成就者也不可胜数。

其实,这样的发菩提心非常简单,并不像学习《现观庄严论》和《般若经》那样困难,即使是老年人,这也是很容易的事情。因此,我希望所有念佛的老年人都要调整好心态,千万不要掺杂自私自利的毒,再不要为了家庭幸福、自己快乐而念佛,一定要为了一切众生成佛而念佛。如果能以这样的发心来摄持,那我们的所作所为都将是成佛的资粮。

当然,不管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这样的发心都不可缺少。如果没有菩提心,按照华智仁波切的说法,这种净土修法就不会成为大乘法,可能会成为小乘法或外道法。听到这话,有些人可能不高兴:怎麽说净土法门是外道法?你不要欺负我?实际上我并没有欺负你,因为你并没有大乘的发心,所以你所修的法不是小乘就是外道。

发菩提心之所以重要,我们从《圣如幻三昧经》所记载的,西方三圣於因地在如来前发菩提心的经历也看得出来。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发出无量光芒,也幻化出充满各种供品的无量楼阁,以迎请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从极乐世界前来人间。两位大菩萨来到娑婆世界後,即向佛陀恭敬顶礼。此时佛陀叫莲花吉祥藏菩萨向东方看,菩萨一看,只见东方恒河沙数世界有无量如来,在无量如来面前,无量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在问讯、承事、供养。向南西北方看的时候,也出现同样的情景。莲花吉祥藏菩萨感到非常稀有,於是问佛:这两位菩萨最初如何发心,以致成就如是稀有的功德?

释迦牟尼佛说:很久以前,金光狮子游戏王如来出现於世,当时有一名叫吉祥威光的国王(即自在国王)依止佛陀闻法,他有许多太子,这些太子都已趋入不退转的菩提道。有一次国王在园林禅修,当时他左右两侧各出现一朵蛇心旃檀莲花,每朵莲花中各有一位童子,其名字分别为宝性与宝生。在两位元童子对话的过程中,吉祥威光国王通过他们所说的偈颂获得了五通,也对他们所说的真理生起了欢喜心。後来国王和两位童子一起到金光狮子游戏王如来面前作供养,两位童子问佛:我们很想供养如来,但不知所有供养中最上妙的供养是什麽?如来说:最上妙的供养唯有发无上的菩提心。於是他们一起在如来面前发下了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当时的国王是阿弥陀佛,宝性是大势至菩萨,宝生是观世音菩萨。

在了知西方三圣这样的发心经历之後,我们就能认识发菩提心的重要。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当年的发菩提心,也就不可能有如今的极乐世界。相信学过《释迦牟尼佛广传》的人,都能认同这个观点。

现在学净土宗的人非常多,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无数众生终於有了摆脱轮回的最胜方便与成就佛果的最妙捷径。但是,修学净土法门的道友一定要注意两点:第一,一定要发菩提心;第二,绝对不能排斥其他宗派。当然,在修学任何法门乃至行持任何善法时,都不能忘记发菩提心。如果我们真能在闻法、修法等任何时分,念念不忘这一点,那善根已为方便摄持,这也就是所谓的加行发心殊胜。

对於一切想成就佛果的人来说,发菩提心都至关重要。华智仁波切云:若有成佛彼足矣,若无成佛无计施,成佛无误之种子,胜菩提心愿生起。意思是说,如果具足菩提心,那成佛的因已全部具足;如果没有菩提心,那想成佛也无计可施,所以祈愿相续中早日生起成佛唯一的种子——殊胜的菩提心。可见,谁不愿发菩提心,谁就没有成佛的缘分。

另外,在《华严经》、《入菩萨行论》、《学集论》、《经集论》等诸多经论中,都讲述了菩提心不可思议的功德,大家可以参阅。

好,今天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劄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第五课

思考题

1.      解释颂词: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盘。
2.闻法时,法器的三种过失是什麽?我们应怎样断除?
3.什麽是正行无缘殊胜?怎样才能做到?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极乐愿文大疏》当中,闻法方式的第一个内容发心殊胜已经讲完了,现在宣讲第二个问题:

丙二、善根不为他缘所坏正行无缘殊胜:
首先大家应该清楚,在无边无垠的轮回中,获得人身非常不容易,得了人身之後,最有意义、价值的事就是听闻佛法,因为这对我们的今生来世有非常深远的利益,所以大家平时应将听闻佛法放在首位。虽然很多人都有许许多多做不完的事情,但还是应抽一部分时间来学习佛法,这非常重要。

最近,我们将佛教的基本道理向社会推广,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人都减少了很多没意义的散乱,每个星期六或星期天大家都集中学习。在居士团体当中,现已形成非常良好的习惯,所以我要求各个地方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这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意义。可能很多道友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天没有闻法心就变得散乱,行为也变得不如法;如果天天闻法,那心行也自然一天天善妙起来,所以闻法非常重要。

以前,有一位天子问佛:如何了知诸法,如何遮止诸恶,如何断除无义,如何获得涅盘?当时佛陀以偈回答: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盘。可见,依靠闻法能了知一切万法,依靠闻法能遮止诸多恶业,依靠闻法能断除无意义的琐事,依靠闻法能获得涅盘。

既然闻法如此重要,那应以什麽样的行为来听闻佛法呢?在闻法时,要像野兽听琵琶声一样专注,不管旁边发生什麽事情都不管。据说野兽酷爱琵琶的声音,当它专注听闻时,即使旁边有猎人在射毒箭,它也不会发觉。(现代科学研究也发现,许多动物都喜欢听音乐。)现在社会上也有很多,诸如球迷、歌迷、网迷,听说很多网迷整天都沉迷於网路,旁边人说什麽都不管;许多小孩看动画片也极为痴迷,一进入状态什麽都不顾。作为修行人,我们应该成为法迷,也即要异常专注地听闻佛法,因为只有专注地听闻,才能得到闻法的实益。

而修行佛法时,则应如饥牛吃草一样。那饥饿的犁牛是怎麽吃草的呢?它会一草不漏、毫不间断地吃,直到吃饱为止。同样,我们在修任何一个法时,从开始到结束之间,心都应一直专注。当然,这也是许多高僧大德修行的方法或状态。

相反,如果我们在闻法、修行时,身也很散乱,口也说很多话,那心就不可能专注。古人云:口乃心之门户。故一边说话一边听闻修行,绝对不可能得到真实的法益。所以,在闻思修行之时,大家自始至终都应断除东张西望、胡言乱语、心不在焉等散乱放逸的行为。

尤其在听法时,如果没有聚精会神、洗耳恭听,那就会像在覆口的容器上注水一样,任何法义也无法铭记於心。所以在闻法之前,就应把所有的琐事放下。在听法的过程中,也不要吃东西、说话以及上厕所,否则有很大的过失,而且效果还不好;如果这样听闻,那不管听多少堂课,他的相续也会像一张白纸。闻法的机会千载难逢,在那时我们没有必要做其他的事情,一定要专心致志地听闻,否则不可能记住所讲之法。有些人在上课时不好好听,下课後问他:今天讲什麽内容?”“不知道,反正讲了很多。这样的听闻就没有多大的意义。还有人想在听法时一举两得,於是一边听闻一边炒菜,这种行为非常不如法,而且这样根本听不懂上师在讲什麽。

若能专心致志地听法,其功德利益也不可思议。《涅盘经》云:若离四法得涅盘者,无有是处,何等为四?一者亲近善友,二者专心听法,三者系念思惟,四者如法修行……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得近於大般涅盘。何以故?开法眼故。既然是这样,那我们怎能不专心致志地听闻佛法呢?

另外,上师正在传法之时有巨大加持力,如果那时好好听闻,就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法益,所以大家千万不要错过机会。按照萨迦班智达的观点,上师传法时,上师和弟子都应持本尊的佛慢,那时诸佛菩萨也确实安住在传法的现场,所以加持不可思议。以前,乔美仁波切引用教证说:虽然上师是一个凡夫人,但他在讲经说法时,十方诸佛菩萨的加持都会融入他的心,所以也可令弟子获得利益。既然如此,那在此时就没必要再造不能得到加持的不恭敬罪业。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在闻法期间千万不能说绮语,因为这是在对自他闻法制造障碍,佛经中说闻法时说绮语是舍法罪业,由此恶业将转生为鹦鹉等旁生。另外,在《辨意长者子所问经》中,佛陀宣讲了五种转为旁生的因,其中一种就是不喜听法。《正法念处经》也讲了四种转为旁生的因,其中一种是远正法,如颂云:爱欲远正法,贪食乐睡眠,佛说畜生因。所以大家还要远离这些依正法而转为旁生的因。

学院的纪律非常严格,上课时大家都没有交头接耳、说绮语的现象。但外面的居士就不是这样了,明明正在听法,但他们仍然要在下面说话,甚至有些人还要打电话;说实在的,如果不能制止这种恶行,那还不如不听课。可能是业力的缘故,有些人在交流佛法时,一句话也没有,好像止语了一样;但当大家专心致志听法时,他却没完没了地说些乱七八糟的无关之语。所以非常希望大家在听课时能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随便打开绮语的伏藏大门。

在闻法期间,由於魔王波旬制造障碍及自身恶业之风扰乱,还会出现极为昏昏沉沉、恹恹欲睡等现象,因此一定要做到神志清醒,否则会误解、颠倒法义。

《般若经》讲,在听受佛法的过程中,魔王波旬会经常对听法者制造违缘。当然所谓魔王制造违缘,并非指魔王正在显示各种各样可见可闻的神变,而是指他在无形中能让闻法者产生各种烦恼分别,以及出现诸多不如法的现象。如因魔王的干扰,致使听法的时候产生贪嗔痴慢等烦恼,以及出现昏沉、郁闷、心不专注、心情不好等现象,甚至导致弟子对上师产生邪见,那就要好好祈祷文殊菩萨。因为,依靠文殊菩萨的加持可以让魔王波旬羞愧难当,也能让其变得温顺、如法。如能至诚祈祷,魔王的幻现也能变成加持的力量。

有一次,在文殊菩萨的加持下,魔王变得特别丑陋,於是他到释迦牟尼佛那里去祈求帮助,佛陀说:我也没办法,你好好祈祷文殊菩萨才能变成原来的面貌。经中还记载,在文殊菩萨的加持下,魔王波旬也能给舍利子等宣讲般若法门,而且他的身相也变成了佛陀的相好庄严,甚至他所讲的般若法也跟佛讲的一模一样,後来听法者提出有关般若方面的问题让他回答,他也能一一给予答复。

另外密法中讲,如果弟子对上师产生邪见,这个时候就需要认识:这是魔王的幻化,如此魔王的干扰便会消逝无余。

由於众生无始以来的业力异常深重,所以很多人在造恶业方面极为擅长,而行持善法方面却相当困难。原来有一个人跟我说,他平时做任何工作心里都非常清醒,但一听法就开始打瞌睡,好像吃了安眠药一样。这的确是业力现前,因为做没有任何意义的世间事都非常清醒,甚至一次花好几个小时也没问题;可是一听课就想睡觉,哪怕一个小时也觉得异常漫长。但无论如何,我们要尽力制止这样的恶行。

总之,因魔王波旬及自身恶业导致出现诸多不如法现象时,一定要认真祈祷上师三宝,务必使自己神志清醒并聚精会神地听闻,否则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中听受,肯定不能了解法义,甚至还会误解或颠倒理解佛教的教义。有些道友在听完法後,只能了知部分所讲内容,并不能全面了知所听闻的佛法,这就是未能全神贯注听闻的原因导致的。在讲考的时候很容易发现,一听就知道他只懂部分内容,另一部分根本没理解,所以在听法时大家一定要注意。另外,在出现违缘时大家一定要坚强,时刻都要提醒自己:我不能随着违缘转。

从前,一位富裕的老太婆衰败了,她家里什麽东西都没有。一天晚上,她睡在空空的房子里,一个盗贼前来盗窃,他到处摸索,结果碰到一个瓦罐,发出了响声。老妇说:噢!好家伙!我白天寻找也是一无所得,你半夜三更在屋里摸摸索索,肯定得不到任何东西。在米拉日巴尊者的传记中,也有诸如此类的公案。就像这样的例子一样,凭藉清晰敏锐的智慧,尚难懂得佛语的法义,那处於迷迷糊糊、昏昏欲睡的状态中,又怎麽能听得懂呢?

《正法念处经》云:一切法觉,要由闻法;若不闻法,於法不觉。意思是说,一切佛法的觉悟要依靠闻法,如果没有闻法,於法则不可能觉悟。自然,听法时迷迷糊糊、神志不清,也不可能通达佛法,因为并没有真正听闻佛法的缘故。《华严经》云: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既然没有善知识的开示,连有智慧的人尚且不能通达佛法,那这样的闻法又怎能了知佛法呢?因为这与无人宣说佛法并无本质上的差别。因此,我们一定要全神贯注地听闻佛法。

在听闻佛法的时候,有些人一边说话一边听受,或一边打瞌睡一边听受,那他就不可能真正领受法义。因为,非常有智慧的人很专注地听闻尚难明白,那何况这样的闻法态度呢?其实,一个人闻法所获利益的多少,从闻法的态度与行为也看得出来。谁能非常专注地听闻,即使他没有很高的智慧,他也能多多少少懂得部分法义。如果闻法的状态非常糟糕,那就不可能懂得法义。所以在闻法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要吃东西、念心咒,也不要靠着、躺着、睡着,更不要东想西想。前辈大德对讲闻佛法极为重视,要求也非常严格,比如讲法者的威仪等要非常如法,听法者的坐姿也必须端正等。在居士团体中,很多人的听闻都不如法,所以希望大家以後都能如法听闻,这样以後我们就能得到无穷无尽的利益,否则欲益反损。

佛在经中亦说:当专心听闻,铭记於心中。所以在听法时,大家一定要放下一切琐事,并专心致志地听闻,而且所听到的法要牢记於心,即使不能全部记住,至少也要记住部分内容。对世间法,有些人听了以後就记得清清楚楚、看了之後就过目不忘,多年前的恩怨至今仍刻骨铭心,可是对所听闻的佛法很快就忘得一乾二净。我认为这与闻法的态度有关系。所以佛陀要求听法时一定要专心,这样才能将法义铭记於心。

在这一点上我还是很不错的,当然这并非刻意赞叹自己。这麽多年以来,不管听哪位法师传法,也无论法师讲得精彩与否,我的耳识一直缘着声音,心也一直专注在法义上,自己总是边听边理解。这样听完以後印象非常深刻,十年二十年前听过的佛法,现在很多内容都能记忆犹新,而且当年传法的情景也历历在目。当然,这跟刚开始的发愿有密切关系。

这以上已经讲了断除法器的三种过失,也即断除覆器、漏器、毒器之过;下面宣讲正行无缘的概念、重要性,以及断除歧途的种种方便等内容。

本来,即便是听一句世间语言也需要注意倾听,更何况说佛法呢?比如说,两个人为了某件事争执不息,如果调解者没有专心听,那他也不可能明白到底是怎麽回事。像这样简单的世间语言,没有专心听尚且搞不清楚,那就更不用说甚深难懂的佛法了。

我看过一张光碟,一位清华大学的国学老师正在讲课的时候,有一位元学生在下面接电话,这位元老师当即让这位学生到讲台上罚跪。既然世间老师讲课时,学生都必须专注听闻,那出世间的善知识传法时,弟子就更不能有不专注听闻的行为了。

世法和佛法的课我都听过,相较而言世法简单得多。许多世间知识稍微听一下就懂了,但佛法并非如此。不要说甚深的唯识、中观,就是《大圆满前行》、《极乐愿文大疏》等浅显易懂的法,如果没有专注听闻,也不可能通达它的意义。而且,我们只有偶尔听法的机缘,并不可能有反复听闻的机会。虽然依靠前世的善根,如今我们已经拥有听闻大乘佛法的殊胜因缘,但这并不可能经常具足。就我一生来讲,很多法只听过一次,听两三次的法少之又少。对你们来讲,任何一次闻法都极为难得,所以应像两天用一次餐那样认真享用。可是,很多人都把听法当作一种压力,这非常可怜!

现在,很多菩提学会的道友都利用双休日听法,虽然辛苦一点,但非常值得。因为一星期当中,其他时间都已用来做轮回的琐事,如果再不利用一天或半天的时间来学习佛法,那就异常危险。可是在宝贵的时间里,有人还要发资讯,甚至有人还要打电话。有些人把手机设置成振动,正听课时来了一个电话,他就压低嗓门说:我在听课,你小声一点,影响大家……”这不但影响集体的学习,还断了自己的法缘。可怜哪!本来就没有闻法的机缘,稍微有一点又被违缘夺走了。如果七天当中关半天手机的勇气都没有,那还听什麽佛法?相比之下,山上的修行人就好得多了,但有些人听课时也精神不佳,甚至心中还起各种分别妄念,这也不好。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难得的闻法机缘。

可以说,这千载难逢的闻法机缘就是得失的关键,所以大家都应以郑重的态度来闻受佛法。相信通过这次学习,很多道友都已对佛法生起难得之心,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要放下一切琐事,郑重其事地听闻佛法。其实,很多琐事都是自己心里不愿放下,如果心里放得下,那很多事情就完结了。拿我来讲,虽然每天都有很多事情,但讲课的时间却雷打不动;同样,如果大家能放得下,那在听法的时候就不会有种种不如法的心行。

话说回来,很多道友从五六岁就开始读书,一直读到二十几岁,但佛法却学得少之又少,很多人都刚刚接触佛法,所以不懂闻法方式也情有可原,但今後一定要有改变。否则,连一周两三堂课都不能如理如法听闻的话,那就真的无可救药了。

如果闻法的时候,能够做到一心专注地听闻,修法时安住於正见等持中不外散,那就是所谓的正行无缘殊胜。可见,正行无缘殊胜并不是有些法师所讲的那样:一定要通达三轮体空,也即《入中论》所说的:施者受者施物空,施名出世波罗蜜。如果要这样要求,那很多人就只剩下发心与回向二殊胜了。实际上,闻法时专心听闻,修法时安住正见等持,就是正行无缘殊胜。这样的话,做到三殊胜就不是很困难。

前面对闻法时专注听闻的内容讲得比较多,这里着重讲一下安住正见等持的修行。比如说,我想在一小时中修观音__法,那就应按照仪轨的要求,心一直专注于观音菩萨的身像、心咒等所缘当中;如果是修一小时的皈依,那就应在念皈依偈的同时,不断观想皈依境等,在此期间心不能往外散乱,如能在这样的等持中安住不离开,这就是所谓的正行无缘殊胜。

在闻法修法之时,这样的正行无缘修法极为重要,否则最初闻法修法之心,在中间也会被恶缘分别念所毁坏。比如,很多人开始都想好好听法,但安住在听法的行列中後,却生各种各样的恶分别念,以至於把自己的善缘全部毁坏。修行的时候也是一样,有些人在闭关修行时,生种种杂乱分别念,最後自己修习善法的心和缘分也因此而中断。所以,大家一定要以正行无缘来摄持自己的闻思修行,这非常重要。

为了能使自己专注听闻,我们还应看一看听闻正法有何等功德,而自己的罪障又是多麽深重!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在世间法方面非常有信心,也表现出极高的才艺;但一遇到佛法就提不起兴趣,表现也极为低能。这是为什麽呢?这就是闻法的功德极大,而自己的业力又太过深重的原因。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非常多,他们将一生的精力全都用在轮回的琐事上,尽管无比辛苦劳累,但也没有丝毫疲惫的感觉;而行持佛法时,哪怕只是听一堂课,也倍感辛苦,觉得无法忍受。比如,很多人在积累钱财、唱歌跳舞、泡茶馆、侃大山等方面,再怎麽辛苦也没感觉。但一遇到佛法就不行了,让他磕半小时头、念一个小时咒语、听半天课、修五十万加行……他却觉得异常劳累。

《修心七要》讲不颠倒是非,但很多人在忍耐、意乐、品味、悲悯、营求、随喜等方面都非常颠倒。在我们学院打工的人,不管白天黑夜都拼命地干,但他们一点也不感觉累;如果叫他听一个小时的法,那就坐不住了,比关在监狱中还难受。本来听法比打工轻松得多,只要坐在那里一心专注就行,可这些人就是坐不住。百货商店里的服务员一天到晚都站着,也不感觉到累,但是让他们磕三个头,那就非常困难。诸如此类的颠倒说明什麽呢?这说明行持佛法的功德无比巨大,只有具福报者才能拥有这样的机会;而没有福报的业深障重者,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行持善法。

不过,很多佛友进步还是比较快。刚开始的时候,他们闻法修行都特别懒惰,自己也觉得无奈:为什麽搞世间法又勤快又能干,而行持佛法却举步维艰?但通过努力,现在确实有很大进步。所以,每个人都要认识自己的过失,还要不断地忏悔,这样自己的身心就能渐渐趋入正道。

对我本人来讲,我觉得闻法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我一生当中,如果哪一天没有听法或传法,即使其他方面再快乐,自己也感觉不舒服,总觉得这一天又浪费了。上师如意宝住世时,我每天都要听上师的课,也要听一堂其他法师的课,同时还要给别人讲一两堂课,每天都过得很充实。看过上师传记的人都知道,他老人家年轻时一天要讲八堂课。这对我来讲确实有一定的困难,但自己每天都尽力跟别人在佛法上交流,我觉得这种交流是最开心的事情。虽然现在听闻很少,但传法基本上没有停过。

在法王如意宝一生中,他老人家始终将闻思修行放在首位,可以说这是我们学院唯一做的事情,除此以外再没有别的。上师如意宝生前曾多次发愿:讲经说法直至圆寂,後来老人家也是这样示现的。2003年上师传讲《宝性论》时法体欠佳,当时学院许多堪布祈请上师去成都看病,上师说:我本来不想去成都看病,但随顺你们去一下也行。事後许多堪布都很後悔,觉得不该让上师去成都看病,但也没办法,大家都希望上师的病能早一点好。从上师的很多示现也可看出,他老人家一辈子最重视的就是闻思修行。

的确在所有事情中,闻思修行是最有功德的事。只要我们坚持每天听闻,就能拥有摧毁烦恼的力量。就像一位病人,如果他不吃药,病情就会越发严重,如果天天服药,至少也能压制病情;同样的道理,痼疾缠身的凡夫也要长期服用佛法的妙药。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听闻。依靠很多道友的发心,外面的佛友终於有了闻法的机缘,但如果我们认识不到听闻的意义,只把它当作看电视一样来对待,那就非常可惜。

据佛经记载,往昔的诸佛都曾为了三四句法义,越过刀山火海舍身赴死求取正法。如《涅盘经》载,佛陀曾为了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个偈颂而舍身。另外经中还讲,获得八地的菩萨为了求得一句正法,也用生命来换取。《华严经》中还说:菩萨摩诃萨住第三地已……菩萨如是观察了知已,倍于正法勤求修习,日夜唯愿闻法喜法、乐法依法、随法解法、顺法到法、住法行法。既然诸佛菩萨为获取正法付出了如是代价,那我们这些愚昧无知的凡夫,难道就不需要精进求法了吗?我们更应该为了佛法而舍弃一切。

以前多芒寺有一位老活佛,他一辈子都坚持听闻佛法,接近圆寂时他还在一位法师前听法。他经常说这句话:八地菩萨尚以生命来交换正法,我是地地道道的凡夫,那怎麽能不听法呢?一次他在一位沙弥面前听法,很多年轻僧人劝他:活佛,您还是在家休息吧!在一位小沙弥面前听法不太庄严,况且您现在已经五六十岁了。但他仍然坚持听闻,并未改变初衷。

可见,为了闻法花一点钱、受一点累非常值得。所以大家一定要坚持听法,有能力的人还应多听。当然,能在法师面前亲自听闻,那最好不过。如果实在没有这样的机会,看一些高僧大德传法的光碟也可以。只要具备了最初发菩提心、中间专注听闻、最後如法回向,那跟在上师座前听法也没太大差别。对现代人来讲,这样的闻法机会也非常难得,故大家一定要珍惜。
好,今天学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劄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第六课

思考题

1.解释颂词:比丘日升起,乌鸦出叫声,农夫耕田地,猩猩皆啼哭,是故当精勤。

2.为什麽说,当今人们犹如遭受乾渴逼迫般缺乏正法甘露?那在具相上师弘扬佛法时,我们应怎麽做?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极乐愿文大疏》,也即学习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因为此乃本论主要阐述的内容。前面讲了,对听闻佛法要有难得之想,以及对佛法要有恭敬之情,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诸佛菩萨的加持。接下来是,律藏中说:比丘日升起,乌鸦出叫声,农夫耕田地,猩猩皆啼哭,是故当精勤。

比丘日升起,是指佛陀出现於世间。大家知道,当太阳的光芒照耀世界时,一切黑暗都被无余遣除,也自然带来万物复苏的蓬勃生机;同样,佛陀出世也能给世界带来种种圆满。

乌鸦出叫声,是指讲经说法的善知识宣说正法。此句比喻佛法住世,其中乌鸦代表善知识,出叫声代表善知识宣说佛法的声音。一般乌鸦在白天发出叫声,其声为————”,在佛教中代表无生,所以按照有些论典和上师的说法,乌鸦发出的是无生的法音。

农夫耕田地,表示具有福德的施主涌现。因为,农夫在田地播下种子後,就可以收获粮食;同样,施主在三宝的福田中播下善根的种子,就能获得快乐的果报。自古以来,任何善知识在弘法利生时,都有一些施主长者承事护持。在藏地,莲花生大士与静命论师来到雪域宣扬大乘佛法时,以国王赤松德赞为主的很多施主都发心护持佛法。

猩猩皆啼哭,表示此时魔众因不欢喜而制造违缘。善知识宣说佛法时会有种种违缘,弟子听闻佛法时也会有种种违缘,这是很自然的事。因为魔王波旬在这个时候非常不欢喜,故有违缘出现。魔王非常害怕众生从三界轮回中解脱,他唯一的工作就是对讲闻者或行持者制造障碍。

有些人想:我没有学佛时,身体也好、心情也舒畅、工作也顺利。为什麽学佛之後违缘不断、障碍重重,经常出现各种坎坷?这是因为你即将获得般若波罗蜜多甚深境界的缘故。对魔众来讲,这是他们最害怕的事情,所以魔王要制造违缘。

法越深的时候,魔王的阻挠越大,此时修行人不但不应该对正法和上师起邪见,反而应该更加精进。有些窍诀里讲,在行持佛法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障碍,那就要了知这是魔王在制造违缘,此时如果能更加坚强,则一切魔军都会羞愧难当,自然也会远离。因此,作为大乘修行人应该清楚,修学佛法时肯定会有种种违缘,诸如身体生病、谣言四起或事业不顺,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所以我们一定要精进与坚强。

如今正是佛教趋於隐没之时,人们十分缺乏正法甘露,犹如遭受乾渴逼迫一般。确实,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就像西山的太阳一样正趋於隐没,现在修行人越来越不守持戒律,高僧大德也纷纷示现圆寂;在这个时候,人们最缺乏精神上的安慰与快乐,尤其需要佛法,可以说就像遭受乾渴逼迫的人对甘泉的渴求一样。

从表面上看,当今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准明显提高,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可是这并未给众生带来内心的健康与快乐。如果人们的心理越来越不健康,那再丰富的物质生活也不能弥补内心的缺憾。现在,人类的善心越来越淡薄,道德水准急剧下滑,高尚行为极为稀少,由此人们的身心也将面临巨大的危机。最近出现的有du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就是不信因果、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等道德观念淡薄的原因所致。

我觉得,恐怖分子并不是很可怕,ben·la deng集团最多炸毁几栋房子,但是人类的道德水准整体下滑,这就非常危险。现实生活中,许多商人为了一己私利,大量制造有du的产品让无数消费者消费,致使许多人都生活在恐怖的阴影中,甚至日常生活中的饮水,也变成了可怕的事情。前一段时间,在第二届国际慈善论坛上,有一个人发言说,现在大城市里70%的自来水都有du素。听了他的报告,我喝开水时都有点害怕。实在说,现在人们吃的糖、喝的饮料等都没有安全感,原因就是发明者和制造商不信因果,无所顾忌地使用不清净的原料造成的。

可以说,现代人都生活在危险的深渊中,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人们缺乏佛法。如果有了佛法,最起码也能做到不害众生,因为佛法的基本内容就是不害众生,在此基础上大乘佛法还要饶益一切众生。所以,一个人如果学了佛法,那他的所作所为肯定会带有利他的成分,这样就不会制造对健康有害的产品。
所以我认为,当今人类理应以口乾舌燥者渴求甘泉般的心态来希求佛法。确实,在当今时代,大乘佛法的教育是非常应机与适时的。如果没有这样的佛法教育,仅仅依靠法律的惩罚与高压的政策,那也不可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最多只能摧毁一部分恶人。可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造恶业的人必将不断涌现。因此,现在的人们特别需要佛法的慈悲教育。其实,佛教的理念不仅能带来现世的快乐,它对生生世世的安乐都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如至宝般珍惜。

值得庆幸的是,佛陀虽然已趣入涅盘,但佛陀化现的诸多善知识还在世间弘扬佛法,众生仍有接受佛法教育的机会。佛陀在《涅盘经》中说:阿难莫哀伤,我于未来时,化为善知识,饶益汝等众。当年世尊示现涅盘时,无量人天大众悲泪难抑,阿难尊者也很伤心。佛陀一边安慰阿难一边承诺说:你们不要哀伤,我虽然在常执深重的众生面前示现涅盘,但是我并没有离开你们,将来我会以善知识的形相来度化你们这些有缘的众生。可见,虽然我们没有缘分亲见如来的尊颜,但仍有福报聆听具有法相善知识的法音。所以,无论善知识是显现圣者相还是凡夫相,我们都要将他看作佛的化身。

《金刚帐续》也有类似的教证,云:未来末世时,我现凡夫相,现种种方便,上师金刚持,勿观为别体。意思是说,在未来的末法时代,我(金刚持)将示现凡夫相,以种种方便来度化众生;凡夫肯定不是十全十美,肯定有贪嗔痴等烦恼过患,因此上师显现上也会有各种示现,但我们千万不要把他看作凡夫,实际上他跟金刚持如来没有任何差别。

所以弟子应该把上师当作佛,而不应该把他看作一个普通的人。我认为,现在很多人在依止善知识的方法上有问题,尤其是部分女弟子,她们并非以信心来依止上师。也许刚开始对上师还有点信心,但是信心逐渐变成贪心,之後贪心变成嫉妒心,再後来就生起嗔恨心,嗔恨以後就伤心,伤心以後就退心,接着就大胆地譭谤上师。可见这样依师的方法非常不好。如果我们能以清净的心行来依止上师,那依靠上师的教言我们就能获得出世间的利益,这是任何世间人都无法比拟的。所以,大家千万不能将感情与信心混为一谈,否则就会给自己带来痛苦,甚至会对佛法产生厌离心和邪见,这样就非常不好。

当然作为凡夫人,要完全把上师看作佛也有一定的困难,但至少要想:上师口中说的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这极其难得,所以上师对我的恩德并非世间恩德所能比拟。从世间来讲,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最大,但双亲最多能给我们带来暂时的世间圆满,而出世间抑或生生世世的利益则丝毫不能赐予。所以对真正获得法恩的弟子来讲,即使听到上师的名号也会热泪盈眶,内心中的感恩之情就更难以言表。如果我们对上师也有如此感恩戴德之心,那一定会获得诸佛菩萨的加持。就像在阳光和火绒之间如果有火镜,就会引燃火绒一样;同样的道理,上师的加持就是连接三宝和弟子之间的火镜,人们也极其需要这种加持。但是,如果自己没有善巧依止,那就不可能获得上师的加持,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而在此时,我们既不需要百般辛勤、花费资财,也不需要患得患失,正如所谓的佛已来到门前,救护所化众生的利他佛子——殊胜上师们已经把佛法送到你的门前。的确,我们并不需要像前辈高僧大德那样,越过千山万水,甚至赴刀山下火海,也不需要花费很多钱财与精力,依靠自身的福报和上师的慈悲摄受,大家皆能轻而易举获得正法。确实,不管是在座的道友也好,或者是城市里面通过光碟等来接受佛法的佛友,大家得到佛法都非常容易。

看过前辈高僧大德传记的人都清楚,他们为了一句一偈的佛法发了什麽样的心、经历了什麽样的苦行;而我们现在,既不用付出这样的代价,也不用担心得不到正法。但以前并不是这样,即使你走七八百里路来到上师面前,上师也不一定给你传法,可见求取正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年,达摩祖师在少林寺终日面壁不语,神光远道而来求取正法,但却没有得到任何教诲。在寒冬腊月的一个夜晚,大雪不停地下,神光一晚站立不动,第二天积雪没过膝盖。达摩祖师怜悯地问:你一直站在雪中,是为了什麽?神光含泪说道:希望您大发慈悲,为我宣说甘露妙法。达摩祖师说:诸佛历经多劫苦行才获得无上妙道,以你这样的小德行、小智慧,就想轻而易举获得妙法,恐怕只是徒劳辛苦。听到祖师的诲励後,神光取刀自断左臂,并将断臂置於祖师前。达摩祖师知道他是法器,於是慈悲摄受了他,并赐名慧可。

相比之下,现在人对佛法的希求心极其缺乏,他们没有这样的想法:正法非常难得,我一定要求得正法。”“如果能听一堂课,那是多麽令人欢喜的事啊!这是因为,现在很多上师宣讲的法,通过网路、光碟都很容易得到,这样听法者就不会觉得佛法难得,自然也就不知道珍惜,所以我觉得太方便了也有它的负作用。其实正法非常难得,听一堂课花多少钱也值得。但现在人非常颠倒,他们在没有意义的事上大把花钱,比如花几百元看一场体育比赛,但如果叫他花几百元听一堂法,可能就没有人愿意去。

以前,法王如意宝去美国时,曾在华盛顿一个中心讲了七天法。当时听法者每天都要交费,一位在美国打工的中国姑娘听了六天法後钱就不够了,因为她对佛法极为渴求,所以我们就帮她圆满了最後一天的闻法。如果我们的听法每天都要交费,可能大家会更珍惜。但现在大家闻法非常容易,这样就不容易生起难得之心,所以希望大家以後都能珍惜闻法的机会,这非常重要。

确实,现在我们基本上是送货到门,服务到家。但当好心的道友把刻好的光碟、印好的书送到每个学员家门口的时候,有些人不知是信心不大,还是习气太深,只听他们在屋里面说:等一等,我还要洗脸,我还要打扮一下,你过一会儿再进来。这样就不太好。

对每一个众生来讲,佛法都能给他带来极大的利益,哪怕只学到里面的部分内容,也能让自他乃至整个社会得到真实的帮助。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竭力向各位推荐佛法,但有些人偏偏不愿意接受。可能就像广告打得越多人们越担心是假货一样,比如售货员对着顾客高呼:来来来!便宜得很!顾客却非常担心,这是不是假冒伪劣产品?现在法本、光碟经常追着大家,所以有些人也拼命往後退,其实他们的相续非常乾渴,佛法的滋润一点也没有,非常可怜。

这说明,昔日哲革国王之女金鬘公主梦境授记的时代真正到来了。以前金鬘公主做了授记末法时代的几个梦,其中一个梦是这样的:一股澄清的泉水一边追着一匹乾渴的马,一边说:请你喝吧!喝一口吧。但是,这匹马不但不喝反而拼命地逃跑。其中,澄清的泉水代表上师,乾渴的马代表弟子。此梦象徵,在末法时代的时候,上师非常想让弟子得到佛法的甘露,但弟子一直躲避上师、不愿意听法。有些弟子给上师打电话,一听到上师问你听法没有就马上转变话题:上师身体怎麽样?……”金鬘公主这个梦准确授记末法时代会出现这种恶相,以前上师如意宝也经常引用这个公案来批评这些不如法的现象。

因此,我们既不能将上师看作是漂泊者,也不能试探上师。如谚语所说:不应将自己的事当成别人的事一样。其实上师在各地弘扬佛法时,他内心的想法就是利益众生,但有些弟子却将上师看成乞丐,还有些人去试探上师,想看上师到底讲得怎麽样。他们根本不知听上师传法是自己的事情,反而把自己的事当作别人的事。其实,这就像吃饭本来是为了滋养自己的身体,但却偏偏说这完全是为了照顾别人的面子一样可笑。

很多人都是这样:上师,既然您特别想让我听法,那看在您的面子上,我还是听几堂课。这就像为了老师学生才学习一样荒唐,其实老师辛辛苦苦教育学生,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成为有智慧的人。学院大多数道友闻思修行的兴趣很浓厚,这一点我非常满意。但有个别人经常在法师面前讨价还价:法师,我身体不好,可不可以不听课?一听说可以不听课就高兴得不得了:法师太慈悲了!我可以不听课了!真是着魔了。

这里所讲的道理非常重要,因为它涉及传法者和听法者之间的一些具体情况。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很聪明,但对一些很简单的佛理都弄不清楚,甚至完全搞错。所以在学了这样的道理之後,大家要经常观察自己,看闻法到底是法师的事还是自己的事?如果是自己的事,那听每一堂法都应感谢法师,不应该像某些人那样:我已听了一堂课,你为什麽不高兴?”“我已经在你面前听了那麽多堂课,你还对我这样!有些人的表情和行为非常不如法,以後一定要改过来。

如今佛陀已不住世,声闻阿罗汉也纷纷示现圆寂,前辈高僧大德也都前往其他刹土度化众生,那我们不在具有缘分的善知识面前求法,又向谁求呢?世尊也曾在《般若摄颂》中说:佛诸法依善知识,具胜功德如来语。的确,要获得佛陀所传的一切法都必须依靠善知识,并不是只有三分之一或一半需要依靠,而其他就不需要,因为此乃具殊胜功德的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

当然,如果是一个虚伪狡诈者,那就另当别论。有些上师别有用心,他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也即对众生并无利益之心,只是为了达到私人目的。他们唯以善知识的形相来欺骗众生,或者把佛法作为幌子来引诱众生。那这样的话,我们不去依止他也是可以的。如果真正遇到了这样的上师,那我们就可以讲一大堆理由:今天病了,明天不舒服,等等。但如果上师的目的是让众生获得佛法的利益,在这样的上师面前,我们就不应该以各种藉口来斩断自己学法的因缘。

如今,信仰佛教的人本来就少,而大多数佛教徒又只在形象上皈依,很少有人真正学习佛法;如果没有学习,那也不可能通达佛法,所以真正了解佛法的人非常罕见。藏地大多数道场都有闻思修行的良好传统,这非常好,我希望汉地寺院今後也要讲经说法。如果没有讲经说法,那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他对佛法的了解肯定非常欠缺;如果不了解佛法,那持戒、修定、发慧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利益众生就更是天方夜谭了!

所以,即使是屠夫拥有一句佛法,也应当向他请求,因为粪秽当中也可能有如意宝。其实,一个人表面上怎麽样并不是很关键,最主要的是他相续中要有大慈大悲心,以及他的传承要清净。如果有这样的人,即使他在形相上是屠夫、妓女,那我们也应在他面前求法。

据《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中记载,除盖障菩萨问释迦牟尼佛:何处能求得六字真言的传承?佛陀说:波罗奈大城有一法师,他常受持六字大明陀罗尼,但这位法师看起来行为并不是很如法,你见到他时千万不要分别好坏,唯应以恭敬心来祈求佛法。除盖障菩萨与无量眷众来到波罗奈大城,他们见到法师戒行缺犯,蓄有妻儿,而且法衣上还沾有大小便。但是,除盖障菩萨将法师作本师想,一心祈求观音心咒的传承,後来观世音菩萨亲自显现在虚空中,要求法师给除盖障菩萨传授六字大明咒,除盖障菩萨就这样获得了观音心咒法要。

既然我们需要的是正法,那人好与坏又有何妨呢?但有些人偏偏这样想:这个上师长得很难看,那个上师穿的衣服不好看,这个上师走路不太好看,我一定要找一位漂漂亮亮的上师。其实这并不是很重要,因为你需要的是法,并不是人,就像蜜蜂需要的是蜂蜜,花朵美与不美都无妨一样。

在这方面,往昔的诸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为他们哪怕是外道仙人拥有一句正法教言也要前去请求,并对其十分恭敬。经中有这样一则公案:以前佛陀因地转生为一位国王,一次他对众人宣布:谁愿为我宣说佛法?我可将全部财产悉数赐予他。有一位婆罗门说:我有佛法,但是谁想得到它,谁就必须在自己身上剜燃千灯作为供养,否则我就不会为他宣说。於是国王便在身上做了一千盏灯以表供养,最後他也获得了四句偈,即:积际必尽,高际必堕,聚际必散,生际必死。表面上看,这只是宣说无常的简单法要,但菩萨却愿以生命为代价来换取,由此可见菩萨于法的殷重之心。

还有一世,佛陀转生为婆罗门子,名叫喜法。他素喜清净戒律,又具足善法,故而声名远播。当时一个婆罗门对喜法说:你如果能跳入火坑,我就可以给你传授佛法。喜法将火坑准备好後,站在火坑边上请婆罗门传法,婆罗门给他传了一个偈颂:恒喜行布施,恒受清净戒,精勤修善法,以智得胜法。得到此偈後,喜法纵身跳入火坑……

跟佛陀因地及诸多高僧大德求法的精神相比,我们现在还差得很远。佛陀为了四句偈可以在身上剜燃千灯,而我们为了一部大法,连紮一针的苦行都不愿意承受,这说明对正法根本没有兴趣,自然所获得的成就也就可想而知了。

概括起来,这也就是所谓的依法不依人之义。本来应该依法不依人,但现在很多人却依人不依法。只是听说某位上师很有名气,大家就拼命去依止,而真正具有传承、戒律也极为清净的上师,人们却不愿依止。末法时代就这样可悲!

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现在能有听受宣说往生极乐世界之因的经典及如此甚深发愿文的时机,完全是往昔承事诸佛等善业感召的。的确,在座的各位因缘非常好,因为大家都能共同学习,宣说往生极乐世界四因的诸如《弥陀经》之类的甚深经典,以及乔美仁波切亲口宣说的具甚深加持的《极乐愿文》。但这种因缘并非平白无故而来,也绝不是偶然的机会上师也传了、我们也听了;这完全是往昔承事供养诸佛、依止众多善知识、值遇无上大乘妙法,以及再再发下胜愿等善根成熟後才现前的。所以大家应生起无比的欢喜、珍惜之情,也应再再引发难得之想与精进、专注的意乐,乃至上师所讲的一字一句都应牢牢记在心间,并如理如法地行持。

如续部中说:当对数百劫之中,罕见正法生欢喜,欲求解脱功德者,切莫寻求世间事。意谓:我们应对在百千万劫中也难以遇到的正法,生起诸如盲人见到色法、贫者获得如意宝、渴者遇到甘泉一样的欢喜心,欲求解脱功德的人,在有生之年切切不要追逐没有意义的世间八法。现在很多人都把时间浪费在,看电视、聊天、喝茶等,对今生来世一点意义都没有的琐事上,这实在可惜。

续部中又说:成千上万无数劫,偶尔可遇佛出世,为使将来不後悔,诸善男子喜闻法!意谓:在成千上万的无数劫中,偶尔才能值遇佛陀出世转*法 伦,既然现在已经拥有这麽好的因缘,那为了将来临死时不後悔,诸位善男子就应以欢喜心来听闻佛法。

在学院降魔洲,有些道友闻法已经很多年了,虽然我讲得不好,但他们这样的闻法还是很值得随喜。记得最早的一批闻法者是从1988年开始在我面前听法的,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这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二十年如一日地闻法。现在有些人听了一堂课就大做广告:我今天听了一堂法,收获很不错!因为他们以前从未接触过佛法,所以听一堂课也觉得很了不起,还到处发资讯。其实听一堂课并没有什麽了不起,不过对有些人来讲,听一堂课也不容易,因为这要过很多的关。

《宝积经》亦云:佛陀出世及住世,信仰佛教皆难得,人身亦为难得故,当於佛法倍精进。意谓:佛陀出世、佛法住世和信仰佛教都非常难得,而获得人身也极为难得,所以在有了这些殊胜因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精进学习佛法。

《妙法莲华经》云: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能听是法者,斯人亦复难。意思是说,在无量无数劫中,听闻《妙法莲华经》的机会非常难得,能听闻此法的人也极为难得。同样,所听闻之净土法与能听者也如是难得。

我经常这样想,现在大家能拥有这麽多人共同学完一部完整佛法的殊胜机会,这对我们一生来讲非常难得。打个比方,如果在座的道友以前都没有读过书,那自然现在全是文盲,这在世间来讲也非常可怜,以此也可看出学习世间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同样的道理,如果在座的各位现在都没有学习佛法,那将来全会变成恶趣众生,这是更长久的可怜。因此,今生不管是听得懂也好、听不懂也好,或者说考得好也好、考不好也好,大家都要认真听闻。因为,听闻佛法的功德与价值远远超过世间一切。

世间当中,有些人认为金钱很重要,有些人认为才华很重要……有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但当我们虑之长远,也即真正从漫长轮回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我们就会坚信:大家这样共同听受佛法才最为重要。确实我本人一直认为,听闻佛法或传授佛法才是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这麽多年来我的生活也一直这样度过。虽然命运难以把捉,但我仍将在闻思修行或传讲佛法的状态中离开人间,当作自己此生最大的愿望。

所以,我非常希望道友们不要将闻思修行看作人生暂时的历程,而应把它当作毕生的事业,也即活到老学到老、也修到老,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有真实的意义。

好,今天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劄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第七课

思考题

1.为什麽佛教的根本是闻思修行?
2.为什麽说佛法依赖所有的人?我们应怎麽办?
3.请谈一谈需要长期闻法的原因。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藏传净土法》。其实,《藏传净土法》不仅宣讲了往生四因,还广泛阐述了显宗、密宗的基本佛教知识。尤其针对在家人和刚刚对佛教有所认识的人,它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详细阐述了非常甚深的佛教道理;同时也针对出家人和对佛教有所认识的智者,宣讲了很多具体适用的修行教言。所以在藏传佛教历史上,不管是在开法会的时候,还是平时在出家人或在家佛教徒当中讲法的时候,许多高僧大德都将《极乐愿文大疏》作为主要宣讲的内容之一。
这次我很高兴跟大家共同学习这部论典,因为本论确实具有许多其他论典根本未曾宣说过的非常甚深的教言。比如,虽然《入行论》在发菩提心方面有不共特点,但在往生极乐世界以及显密圆融的道理方面却很少提及。这样一来,通过这次共同学习,相信很多人的相续一定会有改变。
下面继续宣讲三殊胜中的第二部分。
当今时代,有些声称我无有空闲听法之人,真是把自己置於暗劫中还不知晓,实在可悲!的确,在这个时候行持佛法对我们最为关键,因为佛陀出世极为难遇、佛法极其难闻、善知识非常罕见。但许多人却经常声称:我没时间学佛我现在忙得很我要养家糊口我退休以後再学我老了以後再学”……他们以非法将自己的时间全部占有。其实这些人非常可怜。本来佛光普照的时候,无数众生皆可依靠佛法的甘露得以苏醒,但他们却偏偏将自己置於没有佛法的暗劫当中,自己根本不愿听闻佛法。实际上这就像不懂事的孩子,认为读书是为了别人而不是自己的事一样荒唐可笑。
如今获得人身之时,如果没有空闲闻法,那将来只有堕入恶趣而别无出路,难道那时还有空闲闻法?确实是业力现前,很多人都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斩断自己闻法、亲近善知识的因缘。这样的话,必将随着恶业之风而堕入三恶趣,在那个时候你难道还有机会听闻佛法?看看三恶趣中较好的犁牛、猴子、旱獭等旁生吧,虽然它们很多也一直在闭关,但这根本不是佛法。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再将大好时光浪费在看电视、闲聊等毫无意义的事情上。无论再怎样忙、再怎样苦,也要挤出一部分时间来学习佛法。实在说,将无聊的事放下,自然就有听法的时间。否则人生几十年眨眼就过了,到时後悔也来不及。
佛经中说:获得人身不闻法,乃为第九无暇处。通常佛经论典讲的是八无暇,然而获得人身後不闻佛法,按有些经论的观点,这是第九无暇处。现在这个时代就有许多这样的第九无暇者,日常法师曾说:以前的人再怎麽忙,学习知识和听闻佛法的时间还是有的,而现在的人终日忙於各种琐事,根本没有学佛的时间,这就是所谓的第九无暇。
在现在的人中,孩童沉迷于游戏之乐,年轻人沉迷于令人眼花缭乱的贪嗔之境,老年人沉迷於身心衰退的迷乱当中,而真正以佛法来内观的人却非常罕见。不要说像古人那样学习佛法,就是真正钻研优秀传统文化的人也很少见。以前我遇到的老师都很喜欢唐诗宋词,古文也能倒背如流。可是现在很多老师除了上网、发短信之外,对传统文化一无所知。表面上看,现代社会物质有巨大的发展,科技有前所未有的进步,可是伦理道德和高尚行为却不断退堕,所以这并非真正的文明。
道友们应该清楚,获得人身之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佛法,所以大家应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下定决心:从今天开始,早上早点起床,晚上晚点睡觉,白天少一点散乱,每天都要挤时间学习佛法。我们原来没有安排学习《入行论》的时候,很多人的生活都很散乱,双休日要麽去观光旅游,要麽跟朋友聊天吃饭,经常做一些无意义的事。自从安排学习以後,很多人都有时间学法,可见我们并不是没有学佛的时间,只是自己没有安排好时间而已。本来政府官员学佛很不方便,但有些人还是有办法,比如领导讲话时默念咒语等。
当然,像前辈高僧大德和山洞中的修行人那样,把所有时间全都用在佛法上,这对城市里的人来讲非常困难,但抽一部分时间来学佛也应该没有问题。对於安住在寂静地方的修行人来讲,自然应该放下一切琐事,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佛法上;即使不能完全放下,也要尽量约束自己,千万不要过於散乱。学院很多道友都佩戴止语牌,门口上也挂着闭关牌,这非常好。但有些人虽然佩戴着止语牌,却一直在说话;有些人在门上写着请勿打扰,内有闭关的字样,但人早就出去了,这样就不太好。当然有止语、闭关的心也很不错,但更希望大家都能名副其实。
要提醒大家的是,今後没有重要的事情,最好不要打扰别人修行。有些居士打电话特别罗嗦,把别人的时间全占了。有些出家人也很麻烦,去道友家时主人往往很害怕:请他吃一顿饭倒没什麽,但是这个人很罗嗦,他会一直不走,耽误我看书。所以希望各位,除了跟别人交流佛法之外,最好不要打扰别人,因为时间非常宝贵;即使你对时间无所谓,也应替别人考虑考虑。
而大家务必清楚的是,佛教的根本就是讲法、闻法和修行。虽然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佛教徒,但真正能认清佛教的人却少之又少,比如很多人都将建寺院、做慈善等行为认为是佛教,其实真正的佛教就是闻思修行,也就是说唯有教法和证法二者堪为佛教。佛经中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其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教法,自净其意是证法,这两者合起来就是所谓的佛教。世亲论师亦云:佛之妙法有二种,教法证法之体性,持教法者唯讲经,持证法者唯修行。意思是,佛陀的妙法有教法和证法两种,受持教法者唯一讲经说法或听闻佛法,受持证法者唯一修行佛法。
由此可知,闻思修行乃佛教的命根,所以只有具有教法和证法的道场,才是真正的道场。如果一个道场光有佛像和形象上的佛教徒,而没有真正的闻思修行,那也只能说这个道场徒具形象,并不存在真正的佛法。所以,今後各个寺院一定要有闻思修行。
如果一个家庭有闻思修行,那这个家庭就是佛教家庭。有些人认为,我们全家都办了皈依证,家里也设有佛堂,所以我们家是佛教家庭,这也不一定。因为,是不是佛教家庭,要看你家是否有教法和证法。如果你们家没有闻思修行,那就不可能有教法和证法,既然如此,也就不是佛教家庭。如果有闻思修行,那才是名副其实的佛教之家。
现在前辈高僧大德纷纷示现圆寂,很多年轻的佛教徒又不懂佛法,这样佛教将面临断层的危险,所以弘扬佛法乃当务之急。虽然弘扬佛法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就是学习佛法与实践佛法。其实,不仅仅是弘扬佛法,要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应如此。如果只挂着孔孟等圣贤的像,或仅做一些表面仪式,这也不算什麽弘扬。只有首先理解孔孟等圣贤的思想,之後再实践,这才是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同样的道理,虽然佛像是见解脱,摆在哪里都有功德,但若佛法的理念没有深入人心,只单单在形象上大做文章,如盖大庙、塑金身,那也不是真正的弘扬佛法。
故大家今後应常用世亲论师的教证来作反观,看自己到底受持的是教法还是证法?同时还应知道,教法和证法二者绝对不能脱离。《劄嘎山法》云:修行者要有听闻,听闻者也要有实修,这两者绝对不可脱离;否则,即使整天都坐在山洞里,也没有实在的意义。比如要修持六度,如果连六度的本体、数目、作用等都搞不懂,那还修什麽六度?肯定是盲修瞎炼。相反,只是闻思根本不实修,这也是误区。可惜的是,现在很少有人能懂得这些道理。
所以,首先懂得佛法的道理非常重要,否则自称佛教徒也非常可笑,那更何况是出家人,故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佛法。
因此,包括在家男女居士以上,没有能力讲法的人需要负起闻法的责任,有能力讲法的人就应担起讲经说法的重任。其实,讲经说法的责任并非出家人仅有,在家的善男信女也有这个重任。所以在家人千万不能认为:自己是在家人,肯定不能传法,最多只能听法。如果你有能力和智慧,也具备讲经说法的素质,尤其自己有清净的发心,并不是为了名闻利养,那就应担负起讲经说法的重任。这时没有必要太谦虚,否则会耽误很多人的慧命。但有些居士天天都用世间法骗人,下面的听者也很愚笨,还觉得他讲得很好,这就不太好。所以先应在上师面前听闻佛法,在心中有所领悟、不会歪曲法义之时,方可为人宣讲。
在藏地,很少有居士讲经说法,原因是藏地人口稀少,出家人的比例很高,而且闻思修行的氛围也很浓厚,所以出家人完全能担负起弘法利生的重任。比如,在三万多人口的色达县就有三十多座寺院,四万多人口的炉霍县也有寺院二十多座,而且每一所寺院都有一百多位出家人,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寺院都有讲经说法,所以通达佛法的出家人非常多,故出家人站出来讲经说法就足够了。
而汉地的情况恰恰相反,在家人特别多,出家人特别少;一座城市几百万人,然而相距很远才有一座寺院,寺院倒修得很庄严,但却没有几个出家人,即使有一些出家人,真正能讲经说法的也不多,因此我打算培养一批居士讲经说法。现在高学历的人比较多,在居士中培养法师就不会很困难。在六七十年代,大学生特别罕见,现在大学生到处都有,尤其是函授大学普及以後,几乎所有人都成了大学生,甚至扫厕所的人中也有大学生。当然,作为讲经说法者,世间的文凭并不是很重要,对世间法稍微了解一下就行,但对佛法一定要精通,否则要讲经说法也很困难。现在居士们的佛法基础并不是很扎实,所以时机并未成熟,如果今後因缘具足,自然会有许多居士站出来讲经说法。
但在讲经说法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要追求名闻利养,这方面我们应随学上师如意宝。有一次上师如意宝去新龙传法,在供曼茶时产生了一个不太好的念头,因为这一次的念头,从此上师讲经说法时再也不收取任何供养,甚至连哈达也不接受。上课时经常说:不要供养我,我五六年前就已发愿不接受任何供养了。很多老弟子对此都有很深的印象。
下面讲一则相关的故事:从前,一头狮子杀了一头野猪,随後来了一只狐狸,它想吃剩下的肉。狮子对它说:你背上野猪的屍体。狐狸因为自己身单力薄而不愿意背。它暗想:如果直接说,狮子定会发怒杀死我,这肯定不行。但又想:这个狮子孤高傲慢,又是个笨蛋,可以欺骗它。想到这里便说:我既要背屍体又要叫喊,不能同时做两件事情呀,所以你理应做其中的一件。狮子由於愚笨而不知道狐狸在骗它,又因为孤高自傲而不愿意叫喊,於是说:这两件事情当中,我背野猪的屍体,你可以跟着我叫喊。於是狮子背着野猪的屍体走在前面,狐狸跟在後面叫喊。
这个故事蕴含双重意义。从隐含的层面来讲,愚笨的狮子不肯叫喊,则代表愚笨的人不能讲经说法;而聪明的狐狸能叫喊,则代表有智慧的人可以讲经说法。从直接的层面来讲,狮子背得动野猪的屍体,则代表狮子般的高僧大德能胜任讲经说法的重任;狐狸虽然背不动屍体,但它可以跟在狮子後面叫喊,这代表没有能力讲经说法的人也应听闻佛法,至少也要随喜赞叹。
前些日子有些居士说:虽然我们不能像上师那样,担负起广大的弘法利生事业,但也可以发一点小小的心,要麽当帮手、要麽当啦啦队。的确,在真正的高僧大德发出佛法狮吼声时,弟子虽然做不到这样,但至少也可以听闻佛法,或者劝人皈依三宝、听闻正法,有一定基础的人还可以给别人开示佛法,等等。哪怕只在一个人的相续中种下善根,这也非常有意义,实际上这也就是弘扬佛法。
我有时候想,像上师如意宝那样成办广弘显密佛法的事业,这对凡夫人来讲,不要说做恐怕想都不敢想。像我这样的人,不管再转多少世,也不可能做到上师事业的百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尽管如此,我们也要尽量发心,即使看到路上有一块石头挡着行人过路,也要尽力将其挪开;或者见到一个不懂佛法的人,也应多多少少给他讲一点佛法;至少也可以随声赞叹:念阿弥陀佛功德很大你这样听法很好学习佛法对身心有帮助。其实这也非常善妙,由此也能成办众多利益。
现在有这麽多苦恼众生,他们对来世一片茫然,对今生的感情、钱财、事业等却异常执着,一旦无常到来,则根本无法接受。对他们,如果我们能献上一个微笑,甚至说一句安慰的话,或者用一些简单的道理来开导,那也功德无量。这样一点一滴去做,最终必将成办一切利益,因为很多高僧大德都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而佛陀在因地时,有时一世仅做一件善事,但这也成为成佛的资粮。所以只要没有自私自利的心,即使一辈子只为上师和众生发了一两年心,这也非常令人感到欣慰。
另外,大家一定要清楚,佛法依赖所有的人,即不管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大家都有弘扬、受持佛法的责任。俗话说人多力量大,比如十个人能轻松拿起一根长长的木头,而一个人却非常困难。同样的道理,如果大家能齐心协力,那佛教也可以在各个地方弘扬起来,相反一个人去弘扬,那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作为普通人,虽然不能做到跟高僧大德一样,但众人齐心来做,也会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下面讲阿底峡尊者前来西藏弘扬佛法的公案:在前弘时期藏地佛教非常兴盛,但後来遭到朗达玛魔王毁灭性的摧残,致使佛教一片混乱,当时阿里国王智光很想迎请印度持教大德前来藏地整顿佛教。於是智光国王挑选了七名聪明童子,让他们出家学经,之後派遣到印度求法,由於印度气候炎热,大部分都死於热病,只剩下宝贤译师和善慧译师。他们在印度学习显密教法後,到处寻访大德,後来打听到戒香寺的胜燃灯智(阿底峡尊者)乃一切佛教徒的顶严,是名副其实的第二遍知。两位译师很想迎请尊者,但没有这个勇气,只好返回藏地向智光国王介绍了阿底峡尊者的功德,想请求国王迎请尊者。
国王听到阿底峡尊者的功德後,内心生起极大的敬信。他请来译师精进师子,给他十六两黄金和很多零散的黄金,并配给他一百多位眷属,派遣他们到印度迎请阿底峡尊者。译师拜见阿底峡尊者後,向尊者献上黄金,并表明迎请之意:以前藏地的佛教非常兴盛,就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可是现在已经非常衰败,希望尊者能到藏地弘扬佛法。尊者说:我到西藏无非两个目的,一是为了黄金,二是为了弘扬菩提心。但我并不会为了黄金而去西藏,再加上我也没有舍自爱他的菩提心,所以我不准备去西藏。译师非常伤心,拉着尊者的衣角涕泪悲泣、再三祈求,但尊者始终没答应。於是译师返回藏地向智光国王复命,国王说:如果实在没办法,只有迎请尊者以下的大德,於是又派译师等前往印度。
为了准备迎请尊者的顺缘,智光国王在边界地方不幸被外道国王俘虏。他的侄子菩提光想尽一切办法要救回智光,後来他亲自与外道国王见面,外道国王说:如果你们改学我派的教法,我不但可以放人,而且可以重赏你们,否则一定要交来等同智光身量的黄金,我才放人。菩提光无奈之下只好到处收集黄金,筹集的黄金还缺一头之时,外道国王仍然不肯放人。菩提光见到智光後说:缺少的黄金,我再想办法去找。智光笑着回答:我现在老了,即使赎出来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你们既然收集了这麽多黄金,就带上黄金去迎请阿底峡尊者吧,我一心期望的是:尊者能来藏地弘扬圣教。後来智光在狱中圆寂。
菩提光听到智光圆寂的消息後,便请那措译师带着黄金前往印度迎请阿底峡尊者。译师将智光叔侄迎请尊者的前前後後告诉了阿底峡尊者,尊者非常感动,於是虔诚祈祷度母,并请问去藏地弘法的事宜。度母说:如果你不去藏地,可以活到九十二岁;如果你去藏地,对藏地的利益会很大,但你的寿命会减少二十年,只能活到七十二岁。但尊者毅然选择前来藏地弘扬佛法。
本来尊者不轻易显示神变,但为了启发藏人的信心,後来阿底峡尊者到藏地时也示现了神变,比如骑马时,身体坐在离马鞍一肘高的虚空中。智光的妹妹见到尊者後,伤心地说:智光王为了迎请您而付出了生命,所以希望您能久住藏地、光大佛法。尊者当时承诺,一定要在藏地建立佛教的基础。後来尊者在藏地广弘了菩提心的教授。由於阿底峡尊者的贡献,藏传佛教菩提心的教授至今仍然非常兴盛。大家应该知道,如此殊胜教授的最初来源是这样的。
从这个公案可以看出,弘扬佛法的确需要无数人的共同努力,虽然我们不能做到智光国王与阿底峡尊者等前辈高僧大德那样,但大家毕竟都获得了他们的慈恩,既然如此,那我们始终执着自我,一点也不肯为佛法付出,就非常不应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也要追随前辈大德的足迹——弘扬佛法。
要弘扬佛法,首先必须听闻。但听闻也不能仅听一两次就心生满足,一定要反反复复地闻受。很多人都是,在听闻一两节课或一两部法後就认为可以了,其实这远远不够,必须要反复听闻。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长期闻思,但却想很快开悟,他们觉得:六祖大师不识字都能开悟,我的根机也不错,我也不需要闻思。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你既没有强烈的信心,也没有深厚的善根,怎能奢望像六祖那样很快开悟呢?连加减乘除都不会,怎麽可能马上当数学家呢?所以我们应该学普通人,一定要系统、次第、完整地学习佛教的教义。
世间也有这样的谚语:大海于水不厌足,智者于法不厌足。意谓:再多的江河汇入大海,大海也不会因厌烦而满足;同样,学习再多的正法,智者也不会心生疲厌而心满意足。萨迦班智达亦云:欲者不厌受用多,学者不厌格言多。意思是,贪欲者不会厌烦受用太多,而学者也不会厌烦格言太多。高尔基也说: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佛法也是如此,知识越广博的时候,我们的闻思修行就会越趋完美。斯宾塞亦说:知识愈多,愈觉学问的不足。同样,佛法学得越多的时候,越会觉得不满足。
的确,很多高僧大德都是这样示现的,他们一辈子都在精进地闻思修行与讲经说法,甚至在圆寂前也从未间断;这就说明,我们亦应以毕生的精力来修学佛法。可是有些人学了一两部法就觉得可以了。前一段时间我在北京遇到一个居士,我问他:你为什麽不报名参加第二期的学习?他说:这一期学完後,总共有二百多堂课,也可以了。面对这样可怜的人我不禁要问:既然对无有实义的身外之物,从来都没有满足的时候,现在仍在拼命积累,那对今生来世一切安乐根本的正法,为什麽要心生厌足呢?
人人都想得到安乐,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仅有物质的进步远远不够,在精神上一定要有佛法的滋润。美国的斯尔曼教授在一本书中说,佛教对人心向善有巨大的作用,他以锡兰岛[1]证明说:在阿育王时代,该岛是个吃人岛,但自从佛法传入当地後,人心全都变得善良了。以前,藏地也是个野蛮的地方,自从佛法传入後,藏民族也变成了善良的民族,以致现在世界各国的有智之士都在学习藏传佛教的慈悲和智慧。以前蒙古也是一个野蛮的民族,但接受佛教後,很多人都拿起了念珠,心也变得善良了。所以,哪里有佛教,当地的人心就会善良,那里的人们也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拿我们学院来讲,在一个小小的山沟里面,几千个人住在一起,大家都能和睦相处、生活也很快乐。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佛法,在这麽一个穷山沟里有这麽多人,将会是什麽样的状态。这样观察的时候,我们就能感觉得到,佛教徒和非佛教徒居住的地方,在很多方面都不一样。为什麽会有这麽大的差别呢?这是因为,很多人一直拼命追求的钱财等身外之物,不一定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相反它还是痛苦之因。既然如此,那我们怎能不反反复复听受一切安乐之源的佛法呢?
为什麽要这样呢?譬如,荒芜的田地,只降一次雨水并不能彻底湿润。同样,对於我们无始以来便以不善业乾涸了的相续,仅仅听一次佛法也难以调柔。一般来讲,因乾旱等原因造成的荒田荒地,降一两次雨水是不能耕耘的;就像新疆、内蒙那些早就荒芜的田地,如果下一两次雨,就想马上开垦,这也非常困难,因为它根本就没有彻底湿润。同样的道理,我们的相续被不善业早已乾涸,已经变成了非常可怕的荒野,如果没有佛法长期滋润,那也不可能长出解脱的菩提苗芽。
现在很多人认为:我已皈依了,也拜了上师,还听了法,可是为什麽还没得到解脱?还有人抱怨:我听了一次灌顶,怎麽一点感觉都没有?肯定不会有感觉,因为你的相续乾涸的时间太久了,所以一个宝瓶里的水肯定不够,要在你的头上不断地降下法雨,这样通过十年、二十年的浇灌,你的相续才会柔软起来,菩提的种子才会发芽。
所以,除了聋哑人或精神不正常者外,凡是知言解义的人都应反复听闻佛法。如果经常听闻,或多或少都会懂得一些法义,即使是文盲和愚笨者也没问题。有些老太太也没有多少文化,但她们经常听光碟、看法本,所以慢慢也能了知很多道理。世间的知识也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最後才至博士後的,同样,佛教的知识也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有些人听一堂课听不懂就放弃,这很不好,因为谁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听懂甚深的佛法,只要自己有信心且长期听闻,总有一天会明白的。
萨迦班智达也说:倘若嘱咐又催促,虽是旁生亦能知。若经常嘱咐催促,即使旁生也能了知人的意图。旁生尚且如此,人如果天天听闻佛法,再笨也能懂得一些法义。凡夫人往往有这样的毛病,如果善知识天天督促,他就会学习;如果没有外在的压力,一般来讲不会主动学习。可喜的是,现在很多佛友都在主动学习佛法,这非常好。
以上反复强调了佛教的教育,对现在人来讲,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每一个人都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可能在我这样说了之後,有些人当天会想:既然上师今天这样讲了,那我一定要一边闻思修行一边弘扬佛法,明天给谁打个电话呢?噢,应该给他讲一点佛法!其实,人的分别念很不可靠,刚讲完课时你很想弘扬佛法,但过两三天就不一定有这样的想法了,这就不太好。
好,今天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劄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第八课

思考题
1.
为什麽听闻佛法必须结合自相续实修?
2.
以教证说明闻法的功德。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继续宣讲《藏传净土法》。前面已经讲了,听闻一两次佛法并不足够,应长期、多次地闻受,这样以後,自己的心态才能得到改变。下面讲,听闻佛法必须结合自相续实修,因为所谓正法就是指其具有改造自相续的作用。


在听闻了佛法之後,我们还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身体力行,这非常重要。可能很多修行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原来自己的相续特别难以调化,它异常粗暴、野蛮、不如法,但通过长期修行之後,原来不调柔的心也逐渐变得如法起来。所以,只要我们真能以正法来对照、调整自相续,自己的心就一定能得到真实的改变,这也是正法具有改造与救护作用的原因导致的。


只要大家能细心观察,相信都会发现:不管是大乘佛法还是小乘佛法,它们都能让自己的相续变得如理如法,也就是说它们是如理取舍之因。真的,不管是因明还是中观,抑或是历史与传记,或者是其他修法,它们都有这样的作用。


所以佛法并非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它仅仅讲了一些神话故事或传说,或者只记载了一些古老的语言。故大家在学习佛法时,也不能像记故事那样,仅限於了解在某地发生了什麽事情。但现在很多学者对佛法的研究仅停留在这样的层面,他们说:释迦牟尼佛於西元前多少年出世,他传下来什麽法,後来有什麽人随学他的教法,这些人生活在西元多少年,某人在佛教历史上有什麽贡献,等等。世间很多学校都把佛法当成学术来研究,上完学之後,学生最多记住一些常识和几则故事,对於修正人格和调伏烦恼则起不到任何作用。


拿藏传佛教来说,本来其中充满利他理念,但很多学校在学习的时候,都不知道汲取它的精华。又比如,本来是一则非常有意义的佛教公案,但他们往往用世间的眼光来解读,这样就完全变了味。实际上正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救护和改造众生的相续,即使是表面上看来很普通的高僧大德传记,有信心与智慧的人也能从中学到很多,比如:如何做人、如何修行以及如何确定自己的方向等。因此,学习佛法後一定要身体力行,这样才有意义。


而听闻经论之後有没有实修,也可通过比量观察来了知,只要看他对因果是否诚信、是否能如理取舍善恶,便能知道他有没有实修。米拉日巴尊者也说:世人常言饮食好与否,观其面色方知晓,同样,佛法懂与否、修行好与否,看他是否已经对治了我执与烦恼便可知晓。没有神通的人很难了知别人的相续,但是从某人对善恶因果诚信与否,也可推知他修行的好与坏。


如果一个人在闻法後能诚信因果,也即在取舍方面非常细致,言行举止异常谨慎,不做恶事、唯行善法,这就说明他不仅闻思很成功,而且修行也很好。如果一个人口头上说得很漂亮,但行为上却肆无忌惮地践踏因果,随心所欲、无恶不作,那就说明他对佛法的信心还成问题,更谈不上真正的修行了。所以,我们不应将佛法唯一当作谈资,而应将其真正落实在自己的身语意上,若能这样,那对个人和社会都能带来非常大的利益。


有些不懂佛法的人认为,佛教的戒律只是条条框框,它是约束人的教条,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其实并不是这样。以居士五戒而言,如果所有的人都能远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和饮酒,那人们马上就能生活在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太平盛世当中;正因为绝大多数人不守五戒,才导致现在的社会如此混乱:党政管理失序、贪污受贿成风、杀人放火接连不断、天___祸此起彼伏……这一切都是由於人们缺乏最基本的戒律所致。但有些没有智慧的人认为,不需要外在的戒律,只要心中有佛就行。说起来倒很简单,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离开了外在的戒律,内心也很难真正有佛。佛教认为,戒律是调伏心的方便,持戒就是持心,所以大家一定要守持戒律,这非常重要。


其实,即使按世间道德的要求做一个好人,也需要以佛教的理念来摄持,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问题的根本。《大学》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理想,其前提也为正心,所以它们完全可以佛法的核心——万法唯心来统摄:如果人的思想端正,那就有完善的人格;如果自身的修养完善了,那就可以使家庭井然有序;如果家庭井然有序,那国家就能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就会出现天下太平、无有斗争的局面。所以大家应将佛法的甚深道理积极融入现实生活,这样整个社会就会呈现吉祥。


的确,在与各民族的传统和文化相融这一点上,佛教与其他宗教完全不同。虽然佛教起源於印度,但它传播到藏地後,与藏地的文化结合,形成了藏传佛教;传播到汉地後,与汉地的文化结合,形成了汉传佛教……不仅如此,在改善人心方面它也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因为以它慈悲和智慧的光芒,一切众生烦恼和痛苦的黑暗都能无余除遣。可以说在人类文化宝库中,佛教就像闪闪发光的如意宝珠一样。在了解佛法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之後,我们还应在生活中运用,否则光有理论没有实践,也没有实际的意义。


如果多年听闻佛法,但自相续一点也未得以调伏,甚至在取舍因果方面都不重视,那这就是出卖佛法灵魂的法油子。法油子虽然听闻了许多佛法,但自相续却恒时不调柔,就像世人所说的老油条那样。法油子非常可怕,连佛法都不能调化他们,讲再多的道理,也无法使其相续得以改变。


藏地大德经常用装酥油的皮壳来比喻这种人。因为在其他皮革上敷一点酥油,然後反复揉搓,它们就会变得很柔软;但保存酥油的牛皮即使和酥油合在一起好几年,它仍十分坚硬,酥油根本没办法软化它。就像这个比喻一样,有些人虽然听了很多佛法,也懂得显宗密宗的教理,但自相续一点都不调柔,完全与正法背道而驰,这就是所谓的法油子。现在有些人就是这样,法是听了不少,说起来这个道理也懂、那个道理也懂,但从来都没有将所闻之法结合自相续实修,结果佛法是佛法,自心是自心,就像噶当派的教言所说的那样——人和法之间相距万里,这非常不好。


下面附带介绍一下藏地酥油的保存方式。在藏地,牧民将酥油提炼出来後,一般都会将其密封在皮壳里。因为,如果没有将其密封,放一段时间就会腐坏变质;如果把它密封在牛皮口袋里,即使过一两年也不会变坏。以前我曾开过这样的玩笑,说藏地若干年前就发明了真空包装,因为,如果把熔化的酥油倒入牛皮口袋,并马上缝死的话,由於外面的空气不能进入袋内,酥油就能长期保存。


所以,听闻佛法以後一定要实修,否则在没有实修的状态下离开人间就非常可惜。《华严经菩萨问明品》云:如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意思是,有人被大水所冲,他因为害怕溺水而死,所以不敢喝水,最终渴死在水中;同样的道理,虽然在佛法的大海中听闻了许多道理,但如果没有实地修持,则必定会双手空空离开人间,那以前所学的广博知识也根本派不上用场。


希望道友们都能好好背诵这个教证,因为只要能背下来,它就可以在记忆中保存很长时间,这样随时随地都可用它来对治自己的毛病,也能以之经常提醒自己:一定要好好修行,否则就会像这副样子!在《华严经》中,这样的比喻还有很多,比如:如人设美膳,自饿而不食,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如人善方药,自疾不能救,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可见,理论的学习和实际的修行还是有很大差别,所以闻思和修行必须结合起来。


其实,这样的道理在古文化中也有记载,如《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为学的第一个阶段是广闻博学,也即要尽量掌握广博的知识;第二个阶段是审问,即有所不明要加以追问,还要对所学加以怀疑;第三个阶段是慎思,即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第四个阶段是明辨,也即辨明真伪、是非、得失;第五个阶段是笃行,就是在实际行动中努力践履所学。程子(程颢)进一步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意谓:在五者中,如果去掉一者,就不是为学之道。《四书》乃古文化的精华,对佛弟子来讲,其中很多道理都值得借鉴与行持。故我们首先要广闻(博学),然後要深思(审问、慎思、明辨),最後要修行(笃行)。所以,哪怕只学到佛法的一个偈颂,我们也应以此方式来反观自心,这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没有这样做,而只一味注重广闻博学,那就很有可能成为佛法油子。如此之人,还有对佛法不起信心者,他们必将成为善星比丘那样,十分危险。像善星比丘,虽然他在圆满一切功德、断除一切过患的释迦牟尼佛前依止了25年,但最後还是因相续中的邪见而堕入饿鬼。所以信心和正见非常重要。如果你的信心不足以及缺乏正见,那无论多少年依止再好的上师,你的相续也不会变得贤善,反而会滑向罪恶的深渊。所以大家应反复观察自相续,看自己到底有没有信心和正见。上师当然很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自己,如果自己没有信心和正见,那谁也救不了你。


有些人闻法後生起傲慢心,成为难以调化的法油子,而有些人闻法後相续完全改变,就像氆氇染过色一样,这非常好。氆氇是用羊毛织成的,刚织出来的时候它是白的,但如果将它放在紫染料中浸泡一段时间,那它就会全部变成紫色。我们闻法也应该这样,如果闻法之前自己是个坏人,那闻法之後就应变成好人。在这方面,奔公甲格西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出家之前他的言行举止非常不如法,随身携带的是众多锋利的刀子,但听闻佛法後,他却成为一位极为出色的大修行人。


因此,闻法後一定要有脱胎换骨的巨变,旧的身心要抛弃,新的生命要拥有;也就是说,一定要在本质上下手,而并非仅在形象上做文章。如果像做整容手术一样,只在表面上修修补补,那也没有多大的意义。有些人表面上办个皈依证,实际上他的丑恶本质并没有改变;有些人剃光头发、披上袈裟,但习气却跟在家时一模一样;有些人越学佛越下劣,原来烦恼还不是很重,但後来嫉妒、傲慢非常强,这就不太好。而有些人在听闻佛法以後彻底转变了,身边的人都说:以前他天天干坏事,现在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我们也需要这样,否则只能得到闻法的功德,而在对治烦恼方面却没有任何实义。


因此,所听的法义在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非常重要。哪怕只听到点滴法义,或仅学到一颂半偈,也应落实在身心上。为了能将自己的身心纳入正道,我们还应随时随地这样提醒自己:我是学习大乘佛法的人,已经听闻了那麽多佛法,为了将法融入相续,我一定要精进实修。如《宝积经》云:於佛教法生信後,智者行持觉瑜伽,不应耽词而安住,得法後当恒勤修。意思是,对佛法生起信心之後,智者应该行持觉悟瑜伽,不应像鹦鹉学舌一样,仅仅停留在口头或文字上,所以在得法後一定要恒常精进地实地修持。


《宝积经》又云:当依说法善知识,恒时切莫依恶友,应当广闻持净戒,了知胜义之一门。意谓:应当依止说法的善知识,永远不要依止恶友,对佛法要广闻博学,还应受持清净的戒律,这就是了知胜义的唯一门径。可能每个修行人都希求了知胜义,但有些人的方法不善巧:依止的全是恶友、也不守持清净戒律、更不愿意广闻多学,这样的话,那就绝对不可能获得佛法的甚深境界。关於恶友的可怕,《涅盘经》这样说:如诸菩萨怖畏恶友,非醉象等,此唯坏身,前者俱坏善及净心。意思是说,依止恶友比依止醉象还可怕,醉象只能毁坏今生的身体,而恶友则会摧毁生生世世的善根。所以大家千万不能依止恶友,更不能舍弃殊胜的善知识。


《经庄严论》云:如是善逝圣教非无义,如此瑜伽观修非无义,倘若不闻而修法无义,若仅闻而知义修无义。意谓:善逝佛陀所宣讲的佛法并非没有意义,修行人所观修的止观瑜伽也并非没有意义。但这两者一定要结合,如果没有听闻就可以修行,那佛陀宣说的教法就没有意义;如果仅仅听闻就能证知甚深之义,那修行就没有意义。因此修行离不开闻思、闻思离不开修行,这两者一定要并行不悖,切切不可偏废。


上师如意宝一生,就是以这种方式来引导末法时代的芸芸众生的,因为,如果没有最初的听闻佛法,那就没办法遣除相续中的怀疑与增益;但在遣除怀疑和增益之後,如果没有实际修持所闻之法,那也不可能获得解脱。所以闻思修相结合非常重要。


因此,即使听闻一句正法,比如诸行无常,也需要反反复复思维它的甚深意义,并且要再再进行修持,这样才能感受到真正的佛法妙味。否则,将导致听闻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比如:中观和因明是怎麽讲的、历史和传记是如何说的,全部只是理解,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妙义。而且理解也停留于书本当中,如:这本书是如何说的、那本书是怎麽讲的,并没有将它们融会贯通于自相续。虽然能记一些教言,也全部留在别人口中,比如六祖禅师是如何说的、达摩祖师是怎麽样讲的、麦彭仁波切和宗喀巴大师是怎麽说的,而从未与自己的心进行过对照。


现在有些居士就是这样,刚跟他接触的时候,觉得他精通显密佛法,开口闭口都是:禅宗怎麽讲、大圆满怎麽讲,引用的教证全是非常高深的法语。有时候我都怀疑:这个人是不是已经开悟了?可是过一段时间以後,他相续中的贪嗔痴等烦恼,却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这时才清楚,他只是喜欢背开悟者的语言,自己从来都未实修过。否则,一般的修行人都能调伏的烦恼,他为什麽不能调伏?可见背诵和修行还是有很大差别。如果一个人只希求开悟的果,却不重视因,那就与农夫只想得到秋天的收获,却不重视春天的耕耘一样,是极荒唐可笑的事情。


如果这样,那自心只会剩下平庸,并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有些人虽然学佛已经十多年了,但在见解行为方面与没皈依佛门的人比较起来,也看不出有什麽两样。从早到晚说的全是乱七八糟的世间俗语,既没有念诵,也没有所依止的本尊修法,什麽善行都没有,相续庸俗至极。一看就知道,他根本没有得到佛法甘露的滋润。以上是讲,在听闻後一定要实际修持,否则极为可怕。


下面讲,如理如法讲经闻法的功德。佛经中说:阿难,二人可积大福德。为何?即一者以恭敬心讲法,一者以恭敬心听闻。佛陀告诉阿难,两个人可以积累大福德,怎样积累呢?一人以对上师三宝的恭敬心讲法,另一个人则以对上师三宝的恭敬心听法。其实,这样一人讲、一人听的功德,远非一般的朝圣、念诵、独修的功德所能比拟。因此我要求,在法师讲完法後一定要有辅导,因为作辅导时至少也有几个人听,故功德非常大。麦彭仁波切也说:世间一切功德中,说法闻法最殊胜,自己修行为中品,独自诵经为下品。意思是,在世间所有功德中,闻法和说法的功德是上品,一个人修行的功德是中品,一个人念诵的功德是下品。


我本人长期受上师如意宝的教育,故对讲经闻法有很大的信心。虽然有很多善事可做,比如到外面去建学校,或者到处去朝圣,或做其他善法,但是我把这些都摆在次要的位置,唯将闻法和讲法排在第一位。现在许多人都很愚昧,不懂什麽善法功德最大,其实这在许多经论中讲得非常清楚,故大家应多看有关介绍讲闻佛法功德方面的经论,这样就能产生定解。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讲法的功德。佛经中说:如是一切布施中,法施最胜我宣说。意谓:在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中,以清净心对别人作法施的功德最大,这是佛陀亲口宣说的。又云:何者无财以净心,行持法施佛极赞。意思是:不管任何人,虽然他没有钱财,但只要能以清净心作法布施,那十方佛都会极力赞叹他的功德。又云:大千世界遍满金,以此布施于某人,宣说一偈四句法,其利前者不可比。意谓:大千世界遍满黄金,以此布施於某人,其功德也不如为人宣说一个四句偈子的佛法功德大。我以前特别喜欢这个教证,因为虽然这样布施的功德非常大,但也不如给人讲四句法的功德大,所以我当时想尽一切办法找弟子。(众笑)


这里引用的教证,并不是喇拉曲智仁波切从经书上抄下来的,他在《极乐愿文大疏》後面说:引用的那些教证多数是根据自己背诵、记在心中而写下来的……”古人就是这样,他们心中有许多教证理证,正因为有如此丰富的知识,所以他们在行持时就非常如法。而现在人的心里只有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根本没有清净的智慧,所以也就不可能有什麽功德。


本来传法的功德非常大,但有些法师和辅导员却业力现前:上师!我病得很厉害,您下一年可不可以把我换了?把他换下来後,身体马上就好了,可见所谓的生病只不过是一个藉口而已。我也不知他们为什麽要这样做,好不容易有了传法的机会,本来应该好好珍惜才是,但却偏偏要辞职:可不可以不当法师?只要不当法师,我干什麽都行,扫地、干活都可以。好像他们根本不知传法的机会极为难得一样。
下面讲听闻佛法的功德。不要说真正听闻佛法,仅仅听到传法前的海螺声或鼓声,也已在相续中播下了解脱的种子。如《犍椎经》中说:为示讲法时,击鼓敲犍椎,闻声获解脱,何况去听闻?佛陀亲口这样说:为了表示即将要宣讲佛法而击鼓敲犍椎,听到这个声音的众生都将获得解脱,那何况真实去听闻呢?其功德更是不可思议。所以上师如意宝要求,在传法之前一定要吹海螺。


现在许多人都不了解闻法的功德,所以希求闻法的人非常少,故学佛的人首先应当了解闻法的功德。那闻法有哪些功德呢?在《增一阿含经》中,佛陀讲了闻法的五种功德:一、未曾闻者,便得闻之,没有听闻过的有听闻的功德。二、以得闻者,重讽诵之,已经听过的可以再次讽诵。三、见不邪倾,即无有邪见。四、无有狐疑,即去除心中的疑惑。五、即解甚深之义,意为当即就能理解甚深法义。


在《方广大庄严经》中讲了八种功德:一、端正好色,闻法後相貌会端严;很多人都喜欢漂亮,那就要好好听法。二、力势强盛。三、心悟通达,闻法以後可以了悟佛法。四、得妙辩才。五、获诸禅定,通过闻法可以调伏躁动的心。六、智慧明了。七、出家殊胜,即出家学道。八、眷属强盛。


此外,亦有颂云:以闻可入法,闻法能除罪,三门得清净,故闻为最胜。意思是说,依靠闻法可以趋入正法,依靠闻法能去除贪嗔痴所造的一切罪业,依靠闻法能使身语意三门清净,所以闻法最为殊胜。


《宝鬘论》亦云:能增智即闻,及思若兼具,从中定生修,获无上成就。意谓:能增上智慧的就是闻法和思维,如果在闻思之後还能兼具修行,那从中一定能产生修所生慧,如此必将获得无上成就。


《宝积经》还说:一个人以七宝供养十方三世诸佛,另一个人受持其一句一偈,後者的功德也远远超过前者。


不仅如此,想去闻法而向传法地点迈出一步也可获得等同梵天的福德。如果某人听闻佛法,他起码也知道要生起一点信心,因此定会获得极大功德。


关於想去闻法而向传法地点迈出一步,也可获得等同梵天的福德可以这样理解:比如你想去听法,但走了一步路後就打消了闻法的念头,虽然你并没有真正去听法,但这样迈一步的福德也等同梵天的福德。
可能有些人并不知道梵天的福德有多大,在宋代法贤译师翻译的《佛说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中,对梵天的福德讲得很清楚:所有南阎浮提一切众生,持十善法所获福德,如是挍量於彼福德积成百倍,是即一金轮王福德……四大洲界所有一切众生,如是一一众生,各等一金轮王福德,于彼众生所有福德,如是挍量乃至千倍,是即一帝释天主福德……四大洲界所有一切众生,如是一一众生,各等一魔王福德,于彼众生所有福德,如是挍量无数百千倍,是即一二千世界梵天福德……於二千世界所有众生,如是一一众生,各等一二千世界梵天福德,於彼所有福德,如是挍量无数百千倍,是即一三千大千世界主大自在天及梵天福德。可见梵天的福德不可思议,一般人很难积累这样的福德,但是想听法而向讲法处迈一步,这个福德就等同梵天的福德,那真实参加听法的福德就更不可思议了。


以前上师如意宝住世时,居士林部分居士在山下通过收音机上课,上师劝他们:你们不要在家里听法,最好还是上来听课,上来听一次法要走一两里路,这样就能积累很大的福德。所以希望大家,有在经堂闻法的条件时,就尽量不要在家里听课。


菩提学会中的个别佛友非常颠倒。有些人害怕烧汽油,所以舍不得开车去听法,其实这个时候不用,其他时候用也没有什麽价值。有些人明明有空房子,但却舍不得提供给大家学习佛法。本来在家人的房子:厨房里杀生,客厅里说妄语,卧室里作不净行……杀盗淫妄样样具足,可以说无恶不作,但他们却心甘情愿;而让佛友在里面听一堂课,功德那麽大,他却舍不得。所以在有能力时,我们应全力以赴为自他提供闻法的顺缘,否则在死的时候也带不走,到时後悔也来不及。


前一段时间也讲过,十几年前我盖了一所木头房,房子盖好後,我一直想在里面先传一次法,然後才搬进去住。因为,只要在房子里讲一次法,施主供养的钱财就有意义。所以各位道友,如果有多余的房子,希望能提供给大家作闻法之用,这相当於造经堂,功德非常大。你的房子能有经堂的功德,我想这非常难得,即使在里面只上一堂课,其功德也不可思议。以前成都的居士供养我一所房子,因我很少有时间去住,所以总觉得房子这样空着没有意义。後来慈诚罗珠堪布在那里安排放生,我才比较满意,因为总算用上了。有一次我特意跟堪布说:你可不可以在房子里给居士们传一次法?因为,放生的功德虽然很大,但从某一个角度来讲传法的功德更大,所以哪怕能在里面传一天法,它也发挥了应有的价值。


希望各位道友在认识到闻法的功德後,一定要以欢喜心、不辞辛劳地听闻正法。千万不要一看见下雨、下雪就嘀咕:今天不去经堂,在家里听法好不好?堪布该不会发现吧?祈祷上师三宝加持,千万不要点我的名。一堂课下来平安无事,於是暗自庆幸:运气还不错,明天我也不去经堂。其实,从你家到经堂连一公里路都没有,应该不会很累,而且为闻法每迈一步的功德那麽大,那你为什麽不到经堂听法呢?
好,今天讲到这里!

第九课

思考题

1.请复述一则,旁生听闻佛法後获得无穷利益的公案,并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2.
解释颂词:是因前世未求学,今见终生成愚者,因恐後世成愚昧,今生再难亦勤闻。”“即使明早要死亡,亦应学习诸知识,今生虽不成智者,来世如自取储存。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三殊胜当中,现在讲正行无缘殊胜,其中讲听闻佛法的功德。不单人听闻佛法有不可思议的利益,就是旁生等恶趣众生听到佛法也将获益匪浅,下面就讲旁生听到法音而获得无穷利益的公案。

首先讲与世亲论师有关的公案。众所周知,在历史上世亲论师被誉为第二大佛陀,他能背诵当时人间所有的经典,其中大小乘经典与密续各五百部,而且他每年都要背诵一遍。他年轻时就曾依止喀什米尔的众贤论师,并听闻了一切小乘经论;後来依止他的哥哥无着菩萨,并次第闻受了所有大乘法门。无着菩萨圆寂後,世亲论师在印度广做法事,从而使无边众生得到法益,也使佛法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弘扬。有人说,他摄受的大乘比丘足足有六万余人,而经常随侍左右的三藏比丘就有一千多人。後来世亲论师到尼泊尔度化众生,有一次他看到一位出家人正在耕地,随身还携带着酒瓶。见到如此情景,尊者不由感慨地说:看来佛法的确已走向衰败。於此生起厌离心後,尊者示现圆寂。在其圆寂之地,至今尚存尊者的遗塔。1990年我们也曾跟随法王如意宝一同朝拜过此塔,当时上师也宣讲了世亲论师的相关公案。

在当年世亲论师背诵般若九十九万部,且日日夜夜读诵诸多经典之时,一只住在尊者屋檐下的鸽子经常听到尊者的朗朗法语声。这只鸽子死後,转生为一位边地国王的太子。刚刚出生,小太子就问:我的上师在哪里?身边的人问他:你的上师是谁呀?他回答说:我的上师是世亲论师。於是国王便向常去中部地区经商的人们询问:中部地区有这样一位元世亲上师吗?这些商人都说:有这位上师。後来太子想去印度中部,国王便送他前往。小太子见到世亲论师便喊:上师。世亲论师说:怎麽我想不起来,我是你的上师?太子能回忆自己的前世,於是说明详情。可能太子说:上师您怎麽想不起来,我就是住在您屋檐下,曾听您读诵诸多经典的那只鸽子。世亲论师肯定知道太子的前世,之所以如此示现自然有其甚深密意。很多上师都是这样,表面上装作不懂,实际上什麽都知道。於是上师摄受了他,从母音字母开始教起,後来终成精通三藏的大论师,名叫安慧。

安慧论师是世亲论师四大弟子之一,他在俱舍方面胜过自己的上师。论师能背诵《宝积经》四十九会以上的全部经文,且为此经及《俱舍论》、《上阿毗达磨》作过注释。

安慧论师年幼时,那烂陀寺有一尊度母像。一次他在度母像前供养豌豆,心想度母一定会接受我的供养,但抛撒的豌豆全都掉在了地上,连续三次都是如此。但他仍想,度母没有接受供养之前,我先吃豌豆肯定不合理。想到这里,他又继续供养,结果度母仍未接受供养,豌豆依然全部散落在地上。於是他禁不住放声大哭起来,这时度母亲自现身说:你不要哭,回去吧,我会加持你的。从此安慧论师的智慧大开,後人也因此而尊称那尊度母为豌豆度母

安慧论师前世只是一只鸽子,可能当时还没有听经的意乐,但以听经的功德也获得了这样的人身,可见听闻佛法的利益确实无量无边。听说去年有一位道友养了一些鸽子,其中一只病了,那位道友给它念了一遍《一子续》,这只鸽子死後,这位道友梦见它转生为人,变成了一位小女孩。可见,以佛法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旁生听经後也能很快转生为人,故大家一定要坚信听经闻法所具有的无边功德。

下面讲青蛙天子的公案。一位大比丘(指佛陀)在一河畔传法,一位名叫欢喜的牧人来到此处,因为佛陀讲经的声音极为动听,所以他倚着手杖听了一会儿。当时,牧人的手杖正好拄在一只青蛙的背上,使之皮肉洞穿。不过这只青蛙很有善根,它想:此人正在听法,如果我叫出声来,可能会影响他。於是它一直忍受疼痛,同时也听闻了佛陀讲法的声音。因为青蛙是在这样的善心和闻法中死去的,所以它死後立即转生於四大天王的天界中。

一般来讲,所有初生的天人都有三种忆念,即:我在何处死去?现在转生何处?此乃何种业缘所致?青蛙天子通过观察了知,自己前世是一只青蛙,生天的因缘是听闻了佛陀的法音。为了酬谢佛陀的恩德,当天夜里他即以天人的饰品严饰身体,并亲自来到佛陀面前抛撒天花以表供养。当天夜里,很多比丘看到佛陀周围一片光明,天亮後众比丘问佛:昨夜来见世尊的是梵天、帝释还是四大天王?佛陀回答说:他们都没有来,来的只是青蛙天子,在听完法後他已返回天宫。比丘们对此疑惑不解,於是请问世尊:青蛙天子前世到底造了什麽样的业,以致他前一世转为青蛙、今世生天且能见佛闻法?佛陀说:在过去贤劫人寿二万岁时,有迦摄波如来出世,在他的教法下有一位喜欢修禅定的出家人,一次他来到一所寺院当中,初夜时分准备入定,由於僧众高声念经,导致他无法入定,中夜下夜亦复如是,最後他忍无可忍,於是破口大駡:这些迦摄波教法中的比丘,从早到晚都在发出蛙叫声。以此恶口的果报,他於五百世堕为蛙身。後因遇到我且以清净心听闻佛法,才导致他今生转生天界且能见佛闻法。

通过本公案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真理。的确,善恶果报非常稀有,哪怕听一堂课的功德也能解决生生世世的大事。佛陀在《文殊安住经》中说:此五百比丘若不听闻佛法,将於数多劫中在恶趣感受痛苦,因闻此甚深之法,虽堕地狱,刹那即能获得解脱。在《贤愚经》和《百业经》中,因一次闻法而转生善趣,一次恶口骂人而多生累世在恶趣受苦,这样的公案相当多。在学习了这样的公案之後,相信大家一定会慎护自己的身口意,否则将造下可怕的恶业,从而感受难忍的痛苦。

下面宣讲燕子听闻《汇集经》[1]而获得巨大利益的公案。从前有一位比丘,他每天早上都要读诵《汇集经》,他的屋檐下住有一只燕子,这只燕子有时候在比丘还没开始读诵的时候就飞走了,有时候在比丘读了一半之後才飞走,有时候在比丘读完後才飞走。日久天长,燕子听闻念诵《汇集经》的声音也自然很多,以此善业力,它死後就获得了人身,一出生便会读诵《汇集经》。

这个公案宣讲了听闻《般若摄颂》的功德。今天我也恰好给大家念完了《般若摄颂》的传承,可见缘起非常好。无论如何,在座的道友总比燕子强得多,燕子并没有听法的意乐,它听闻《般若摄颂》的心态也只是一种无记状态,只不过它的窝恰巧在比丘的屋檐下,以此才感得了听闻般若的利益。而我们毕竟是人,大家对佛法不但有信心,而且还有三殊胜的摄持,因此听经的功德肯定更为巨大。通过闻思我们就会了知,听闻《般若经》、《法华经》、《涅盘经》等大乘经典的功德确实不可思议。今天,在座的各位已经圆满听受了《般若摄颂》的传承,这是非常有福报的事情,而且传承本身还具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故大家应心生欢喜。如果能将《般若摄颂》的念诵装在念佛机中,让它重复播放,那我们也能反复听闻,以此自然能获得极大的利益;即使不信佛教的人听到诵经的声音,他们也能获益匪浅。

最近我用极为珍贵的《般若摄颂》法本给大家作了加持,说它珍贵,是因为这本陈旧的经书是上师如意宝一辈子念诵的法本。上师如意宝每天都要念诵一遍《般若摄颂》,藏地很多老修行人都有这个传统。一般来讲,《文殊真实名经》、《般若摄颂》和《普贤行愿品》是藏地老修行人每天都要念诵的经典,但现在的修行人却不一定具有这样的习惯了。

大家都知道,《般若经》浩如烟海,汉地的《大般若经》就有六百卷,而一切般若皆归摄於《般若摄颂》当中,可见《般若摄颂》极为殊胜。另外,佛经有七类,即:佛陀亲自宣说的经典,佛陀身、语、意、功德、事业加持而宣说的经典和佛陀开许的经典,而《般若摄颂》则为佛陀亲口宣说。不管什麽人,只要他的身体接触《般若摄颂》就不会堕落。因此,从今年开始我想广弘此经。我自己也发愿,今後《般若摄颂》要一直带在身边,在家的时候供在佛堂当中,晚上不能在家睡觉时也要随身携带,总之临死之前一直不离开它。如果大家能天天读诵则最好不过,如果不能天天读诵,一年或一月也应读一遍。过一段时间,我准备给每位道友发一本《般若摄颂》,希望你们不管到哪里去,都要随身携带此经。当然,像《系解脱》一样戴在身上,恐怕比较困难,但装在行李包中应该没有问题,不过是否携带完全取决於自己的信心。如果我们能够随身携带,无形当中就能获得极大的加持,就是前往其他地方,也能对当地众生带来很大的利益,只不过这样的加持和利益,我们肉眼很难看到而已。

《般若经》的功德的确相当大,以前我讲《金刚经》的时候,也口述过有关《金刚经》感应方面的实例,道友们将其编辑成册,名曰《金刚经感应录选编》,有时间大家应读一下。其中有这样一则公案:唐朝贞观年间,并州石梁寺有一位明度法师,他戒律清净,素喜禅修,平时常诵《金刚经》。在他的屋檐下住有一对鸽子,後来这对鸽子又生了两只小鸽,明度法师经常用剩饭来喂养它们,念《金刚经》时也祈愿它们早日脱离恶趣、获得人身。一天,两只小鸽学飞的时候,掉在地上摔死了。明度法师很感慨,一边念《金刚经》一边掩埋它们的屍体。十天后,明度法师梦见两位小孩对他说:因为前世的恶业,我们变成鸽子,以您诵《金刚经》的加持,我们已脱鸽身,现已投生到距离此地十里的南方某家。十个月後,法师找到那一家,发现这家生了一对可爱的孪生兄弟,他们发出的咕咕噜噜的哭声就像鸽子在叫一样,一年以後鸽子的习气消失,从此之後他们才开始学说人语。

据《法苑珠林》记载,舍卫城须达长者家中有两只鹦鹉,这两只鹦鹉非常聪明,能解人语。阿难尊者为它们传授四谛法後,两只鹦鹉立即飞到树上欢喜诵持,但夜间不幸为野狸所吃。以闻法的善根,两只鹦鹉命终之後辗转七次生於六欲天中,最後转生为人,出家修道最终获证辟支佛果位。

此外,世尊在波罗奈国一园林中讲经说法之时,空中五百只天鹅听到传法的音声後生起极大的欢喜心,它们从天而降时,被猎人铺设的网罟所捕。这些天鹅命绝身亡之後,都转生於三十三天,成为五百天子。他们能识宿命,了知此乃缘爱法声的果报得以生天,於是念报其恩,前往人间感谢佛陀。

旁生听经闻法之後,都能得到这麽大的利益,人就更不用说了。上师如意宝以前也说过:最起码我们有信心,比如觉得听法很重要等,而旁生根本没有这样的心,但是它们也能依靠闻法获得极大的利益,所以我们听闻佛法的功德一定更大。因此,各位道友今後一定要重视听经闻法。

下面讲黑山羊的公案。以前,上师如意宝身边有一只黑山羊,它自出生以来就对主人十分顺从,上师不论到哪里都带着它,并为它念了《四心滴》、《七宝藏》等显密法要的传承。陪伴上师16年後,老山羊安详地去世了。1989124日淩晨5点钟,上师正在静坐时,眼前忽然出现一道白光,光中出现一位庄严可爱的童子。童子告诉法王:您认识我吗?我就是以前的黑山羊。因为您给我传授了许多甚深的教言,我死後往生到香巴拉刹土,变成通晓两种语言的鹦鹉,在玛嘎巴法王前听受《时轮金刚》。之後又转生到现喜刹土,现在我在救畏菩萨(麦彭仁波切)面前听受大乘佛法……说罢化作一团光消失了。为了使众弟子对听闻佛法产生兴趣,当天法王就给大家讲述了这件事。作为法王的弟子,大家都应随学法王,即为了利益无边众生尽心尽力将佛法传扬。

《续高僧传》中还有这样一则精彩的公案。北齐的僧安禅师在王屋山结茅而居,有徒众二十余人听其宣讲《涅盘经》。(其实,闻解脱并非密宗仅有,显宗的《涅盘经》、《宝积经》、《法华经》、《金刚经》、《般若摄颂》等都是闻解脱。谁听闻了这样的经典,谁就能从烦恼的网中解脱出来。)刚讲经题时,就有一只母野鸡前来听法。当僧众用餐时,它便外出觅食;僧众听经时,它也听经。到最後三卷时,野鸡再也不来了,众人很奇怪,禅师说:没有什麽奇怪的,它已获得人身。武平四年,禅师一行到越州行头陀行,禅师忽然说:原来的野鸡应该转生在此。於是径直进入一家,远远呼唤母野鸡。一位女孩应声而出,一见禅师即如故旧相待。其父母深感奇怪,於是设斋宴请禅师。禅师佯装不知地问:她为什麽叫母野鸡?父母说:这孩子刚生下来时,头发就像野鸡毛一样,於是就称之为母野鸡。禅师大笑,接着便讲述了前後的因缘。女孩听後,哭着祈求出家,父母亦欣然应允。出家後再听《涅盘经》时,前面部分一闻便知,非常轻松,但听到後三卷时,则茫然不解。後来她也成为一位有名的法师,14岁就能在大众中讲经说法。

以前,华智仁波切曾这样赞叹直品单比尼玛:多竹仁波切8岁就能为人宣讲佛法,看来甯玛巴的教法正值辉煌时期,前途无量啊!这位女孩14岁就能讲经说法,也很了不起。从这个公案可知,前世如果没有听闻过佛法,今生学法就非常困难;如果前世听闻过佛法,甚至哪怕是以旁生的身份听闻,那今生也会跟一般人不一样。

可能有些人会这样想:我太笨了,一点也听不懂,还是不学的好!其实这种想法并不正确,因为再笨的人都比野鸡强。通过前面的公案,大家都应坚信:以今生学习为因,下世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笨,从而坚定不移地听闻佛法。学《入行论·智慧品》时,很多人都说:我听不懂,怎麽办哪?也许这是前世学《入行论·智慧品》时,因为太难就轻易放弃的果报所致;也可能是因为般若法实在太深,而自己的福慧又不够,所以才听不懂。但无论如何,大家一定要坚持听法,千万不能因听不懂就轻易放弃。

诸如此类旁生听闻佛法而获得不可思议利益的公案相当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总之,从旁生到人类,凡是聪明伶俐者,都是由於前世曾经听闻过佛法,甚至哪怕仅仅听闻一句以上的佛法,今世也会变成聪明者。有些人特别愚笨,在佛法方面什麽都记不住,刚刚讲的内容一下课就忘得一乾二净;而世间法却记得非常清楚,如三年前别人说了他一句难听的话,或借了他五毛钱,至今也不会忘记。为什麽这样呢?原因就是前世没有听闻过佛法。所以,即使明天离开人间,今天也应坚持闻法。对於老年人,大家也不要认为:自己已经老了,所以不用听法,只是好好念佛就可以。其实,只要有闻法的机会就应不断闻法,这非常重要。

当然,在这个问题上也要具体分析。现在很多人非常颠倒,年轻人成天嚷着:我不想闻思,我要闭关念佛。七八十岁的老人却说:我不想念佛,我要学因明和现观。一般来讲,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很多都是文盲或没有太多的文化,这样的话,你跟谁辩论呢?恐怕听都听不懂。就是有一定的学问,到这个年龄学起来也很困难。当然听一听是可以的,不过还是应以念佛为主,因为所谓老年就是风中残烛之谓。而年轻人,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烦恼粗猛、邪见深重,虽然对三宝有些信心,但毫无正见,所谓的修行恐怕只是盲修瞎炼而已,所以一定要好好闻思,这极为重要。

虽然很多人在即生当中,并不想成为贝若紮那那样的大班智达,但无论如何,一定要懂得自己所修持的法要,比如五加行和往生四因等;这些基本的法理一定要通达,不然修什麽呢?世间也有这样的说法:视力差的人虽看不到远处,但能看清自己的脚尖。同样的道理,虽然在短暂的即生当中,成为精通五明、十明的大智者非常困难,但必须通达的基本法理我们却不能不掌握,否则所谓的修行也只是不懂窍诀的盲修与瞎炼。

有些人对我这样说:我为什麽这麽笨?您能不能给我加持一下?我再加持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因为前世没有听闻佛法的缘故,今生不可能变成聪明人。所以,如果你想成为聪明之人,那今後一定要好好闻法,这样下辈子就会变得聪明。萨迦班智达也说:是因前世未求学,今见终生成愚者,因恐後世成愚昧,今生再难亦勤闻。意思是说,是因前世没有依止善知识好好学习经论的原因,今生才成为愚昧者;既然我们都害怕後世继续成为愚者,那今生就应克服一切困难而精勤闻法。萨迦班智达还说:即使明早要死亡,亦应学习诸知识,今生虽不成智者,来世如自取储存。意谓:即使明天离开人间,今天也要学习佛法,因为,虽然今生不能成为智者,但凭藉在阿赖耶上种下的听闻佛法之善根,来世即可自在取用。这就像把钱存入银行後,到时即可连本带利自在取用一样。

作为佛教徒,恐怕没有不承认前生後世的。既然如此,那对来世最有利的事是什麽呢?就是听闻佛法。因为,财产、眷属、名声、地位等都不可能跟随我们迁往後世。而佛法完全不相同,即使获得一句法义,对今生来世也有极大的利益。如今,佛教已如夕阳西下般即将隐没,人寿又好似草露般瞬间即逝,于此之时,即使身患绝症,也应以难得心努力听闻一句以上的佛法。但很多愚痴的人却偏偏这样认为,赚一百万或获得国际大奖才有意义。其实这些都没有任何实义,身外之物故,死亡来临时不可能带走。而真正对来世有利的就是佛法,所以大家一定要锲而不舍地听闻。

看看前辈高僧大德和修行人的历史,可能我们就会坚信一代不如一代的无诤事实。的确,与前代大德和修行人相比,我们这一代相差太远。但不管怎麽样,我们还是遇到了像佛陀一样的善知识,也听受了多年的教言,虽然自己的修行很差,但对上师三宝还是有信心,且有较稳固的定解。再往後,如果世界更加迷乱、复杂,那身处眼花缭乱环境中的後代修行人又将如何是好?我对此深感不安。依靠善知识的恩德和自己宿世的善缘,我们现在已经拥有这样难得的闻法机缘,此时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因为万事万物皆不离无常的本性,而且人生真正的意义唯在闻思修行。再加上,我们现在这样学习佛法的机会极为不易,因为这凝聚了许多发心人员的艰辛劳作与无私奉献。所以大家一定要抓住机会,切切不可轻率中断这样的善缘。在佛教历史上,很多大德听闻佛法的因缘都很短暂。如果失去了这样好的因缘,以後再後悔也不一定有用,因此大家一定要努力学习。

要想长期听闻佛法,一方面自己要有宿世的善根,另一方面还要有外在的助缘。有些人善根极其薄弱,智慧也很欠缺,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对佛法有一股热情,但是时间一久,热情和信心就退失无余,最终沦为茫茫人海中的业际颠倒者,这实在可怜!因此,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希望道友们要互相帮助。我始终认为,人与人之间经济上的帮助并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让别人进入佛门,并进而坚固他人对佛法的信心,或者说在别人对佛法退失信心之时,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修行过程中,道友之间的帮助非常重要,比如修五加行,有些人就必须在别人的督促下才能修完,否则一拖再拖,最终不了了之。当然,有些人再怎麽说也不起作用,但相当一部分人在别人的帮助之下,道心就不会退失。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互助的精神。

话说回来,要想修学佛法就一定要坚强,否则很难成功。可以这样说,这就是我多年学习佛法的经验之谈。无论任何修行人,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都不可能不遇到违缘,因为我们这个世界并非极乐世界。在这样的不净刹土中,自然到处都能遇到浊恶众生,也自然平添诸多坎坷与违缘。就拿自身来说,不是身心不太堪能,就是工作生活出现种种违缘。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颗坚强的心,依此什麽违缘都能无余除遣。当然,一切坚强的心中,坚强的信心最为重要,所以大家千万不要造下对佛法不起信心的严重恶业,而使人身成为旁生之因。

另外,大家还应对正在学习的经论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我不敢说自己有很高的修行境界,但我毕竟研究了这麽多年的佛法,所以也基本上知道众生最需要什麽样的药。可以说,我向大家推荐的《极乐愿文大疏》、《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和《般若摄颂》,就是最好的妙药。因为,对於病人来讲,他无论如何也应相信具有几十年丰富临床经验的老中医所开出的药方,否则恐怕无药可治。现在很多人极度缺乏佛法的妙药,一个个都病得非常严重,如果对这些妙药能耐心服用,那一定能治癒相续中的烦恼痼疾,但关键是看自己是否具有信心。因此,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视当下正在学习的佛法。

以上我们在讲正行无缘时,附带宣讲了闻法功德等内容。现在世间,很多人都不懂闻法的功德;以此为因,闻法的人也就越来越少;深究其因,上师不强调的缘故,弟子自然不懂,由此也就不喜闻法。当然,没有听闻的功德,所谓的修行也只是海市蜃楼。所以从今以後,希望大家都能精进闻法,即使一天之中其他什麽善法都做不了,只要能听几堂课,其功德和利益也不可思议。相信有智者一定能懂得这个道理。
好,今天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劄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1]
即《般若摄颂》。  

第十课

思考题

1.      什麽叫回向?为什麽要作回向?应如何回向?
2.请谈谈你学三殊胜後的感想?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继续宣讲《极乐愿文大疏》,其中讲闻法方式;分说三殊胜当中,加行发心殊胜和正行无缘殊胜已经讲完了,下面讲结行回向殊胜。
丙三、善根日日增上之结行回向殊胜:

所谓回向,回者回转、向者趣向,即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於所期。《大乘义章》云: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也就是说,依靠发愿使善法在特定方面成熟,就是回向。以比喻说明:一块黄金是用来做马桶、装饰品,还是做佛像,这主要取决於主人的想法;同样的道理,我们所作的善法如何成熟,这也取决於回向,故回向至为关键。

所以,不管是任何大大小小的善根,包括坐一次禅、听一次法、讲四句偈,甚至念一遍阿弥陀佛的名号,以及一刹那间忆念出离心、菩提心与产生信心,乃至在日常生活中做一次取舍善恶之事等,在完成了之後都必须立即作回向,这非常重要。

我以前也讲过,在藏传佛教中,广大信众都有良好的回向习惯。包括我从小都有这样的意识,如果善法做完了以後没有回向,心里就特别不安,一定会尽快念个回向文来回向。在学院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比如你找人谈一些事情,如果他刚听完法还没有回向,他就会说:你稍等一下,我刚听完法,把善根回向完了再说。这说明,大家都很重视对善根的保护。

所以我非常希望,所有修学藏汉佛法的佛教徒,都能养成良好的回向习惯,对现在正在这样共同学习大乘佛法的佛友来讲,我相信大家一定能生起这样的理念。当有了这样的习惯之後,如果作了善法不回向,那自己也会觉得不圆满。就像担心别人偷走自己辛辛苦苦赚到的钱,而不愿将其随便放在家中,一定要存入银行或放在保险柜中一样。同理,做完善法之後,为了不让善根失毁,也会立即作回向。

如果现在正在听闻佛法的大人,都能养成做完善法马上回向的习惯,那就可以向孩子们灌输这样的教育,比如要求他们将所念的一百遍观音心咒立即作回向,或让他将当天行持的善法回向完之後才睡觉,等等。如能养成这样的习惯,那对他们的生生世世都会有无穷利益。

下面讲不作回向的过患。如果没有作回向,善根就有耗尽的危险。就像一堆乾草,以一粒火星则能焚毁无余;或者一滴水,在烈日下很快就会消失。初学者的善根本来就如乾草与水滴一样微弱,而相续中的嗔心、嫉妒、邪见、傲慢等恶分别念,却如大火、烈日一般猛烈。如果没有及时作回向,一旦产生这些恶念,就会摧毁以前所造的善根。比如今天听了一次法,如果没有立即作回向,下课後很可能对别人产生嗔恨心,在产生嗔恨心的当下,包括当天听法在内的百劫所积善根,就全被摧毁了。有些人天天念佛,可是念完佛後从来不回向,而且还经常与同行道友发生矛盾,甚至产生嗔恨心、譭谤道友,这实在可惜!所以大家都应养成在做完善法後立即回向的好习惯。

接下来宣讲毁坏善根的四种因,也进一步说明,在积累福慧二资後,一定要将善根立即回向的道理。如颂云:积累善根後,颠倒不回向,宣扬生悔心,灭善根四因。意谓:在积累善根之後,如果颠倒回向,或者不回向,以及宣扬和产生後悔心,那以此四因就能将以前所积累的善根无余毁灭。下面次第讲述这四种因:

首先是颠倒回向。比如,我今天行持了听课、放生等善法,但我却将它们这样回向:愿他不要快乐,愿他痛苦,愿对手马上遭遇违缘、障碍,这就是颠倒回向;更为可怕的是,我现在就修一个降伏法,愿我的怨敌马上家破人亡。当然,从最严格的角度来讲,大乘修行人将所积累的善根回向健康发财,也是颠倒回向。如果作颠倒回向,这不但毁坏善根,而且结果也极为不妙,所以大家一定要杜绝这样颠倒的心行。

其次是不回向。如果做完善法後根本不作回向,那当出现一些恶分别念,或出现毁坏善根的违缘时,以前所积累的善根就会被彻底摧毁无余。因此,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善於保护善根。如果能以菩提心摄持而作回向,那就像把钱存在银行且有极高利息一样,善根不但不会失坏,反而会日日增上;即使不能以菩提心摄持,也要念诵回向文来作回向。

第三是宣扬。一般来讲,善根不能在别人面前宣扬,因为宣扬会导致善根毁坏;而过失则应尽量宣扬,因为发露过失可以摧毁罪业。但很多人恰恰相反,他们喜欢宣扬自己的善根,比如我今天念了什麽经、修了什麽法、供养了僧众多少钱,甚至有的还添枝加叶地宣传;而自己的过失却尽量隐藏,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这样就不太好。

第四是生悔心。比如我今天做一件善事,要麽供养上师、要麽供养僧众,或者在佛前供养,但过一段时间就生起了後悔心:我当时错了,那天不应该作这样的供养。现在很多人经常在做完功德之後特别後悔,认为自己当时的选择完全是错的,其实这样的想法也是毁坏善根之因,故大家一定要尽量避免。

另外,这四种因在《前行备忘录》等论典中有较广泛的宣说,大家可以参考。

在了知做完善法必须立即作回向的道理之後,我们还应了知如何回向之理。如果作上等回向,则所积累的善根资粮根本不会穷尽。《大乘义章》云:回向不同,一门说三:一菩提回向,二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其中,菩提回向是缘佛果而回向,众生回向是缘众生离苦得乐而回向,实际回向是缘真如而回向。这三种回向都是上等回向,若能随一而行,则善根不但不会穷尽,反而会越来越增上。《华严经》云:所行功德虽微小,悉能回向广无量。意谓:即使所行持的功德表面上看来非常微小,但若能以三种回向摄持而作回向的话,那它的功德就无量无边。

《慧海请问经》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乾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意谓:就像落入大海中的一滴水,在大海没有乾涸之前,它就不会耗尽;回向大菩提的善根也是这样,在未获得菩提果之间,它也不会穷尽。其实这就像两人结伴去拉萨,一人有少量面粉,另一人有大量面粉,当他们把所有面粉合在一起之後,在面粉未用完之前,少量面粉也不会用尽。所以,在平时回向的时候,我们应尽量以三种回向来印持,这非常重要。若能这样,那即使形象上再微小的善法,其功德也不可思议。

的确,一切善法功德的大小都取决於心。《了凡四训》讲了这样一则公案:以前,一位贫女到寺院供养了二文钱,方丈亲自为她回向。她成为贵妃後,又到这座寺院供养了几千两金,但方丈却让徒弟为她回向。她心中不解,於是请问方丈:以前我仅供养二文钱,您亲自为我回向,而这次供养这麽多钱,您为什麽不为我回向?方丈回答:前次布施虽薄,但心很真切,老僧不亲自出面不足以报恩;如今布施虽厚,但布施的心却不如以前,所以让徒弟出面就足够了。

那麽,应如何回向呢?首先,不应为了获得健康、财富等人天果位而作下等回向,否则如生长的大黄秆一样:於夏季生长後就立即乾枯,从而化为乌有;同样,这样的回向对自他都没有真实的利益,也即无有恒久的安乐,最终将灭尽成为无实法,自他二利一无所成,所以我们不能作这种回向。

对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因为,现在许多人修持善法後不回向,甚至连什麽叫回向都不知道;有些人虽然回向,但相当一部分人却是为了获得有漏安乐而回向。其实,人天安乐就像杂毒的食物一样,为了它们而作回向毫无实义;况且积累善根非常不容易,所以我们一定要抛弃这种不究竟的下士道回向,而以清净心印持而作回向。

其次,也不能为获得声闻、缘觉果位而作中等回向,否则趣入无余涅盘、仅为自利不饶益他众,最初的发菩提心也成了妄语。现在不少念佛人都作中等回向,即为自己获得解脱而希求往生极乐世界,这非常不好。如作中等回向,虽然暂时能得到寂灭的安乐,但这仅仅是自己一人离开了三界轮回的痛苦,并不能饶益广大的众生。而我们最初都发了菩提心,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管众生,只为自利而行持寂灭道,那这就与最初的承诺完全相违。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连世人也不会赞叹,更不用说佛弟子了,所以也不能作这种中士道的回向。

可能,在座的佛友都会认为自己是大乘行者,但大小乘唯一的区分仅在於发心,如果你最初发了菩提心,但所得的善根一点也没有回向给众生的话,那就非常不合理。这就像一个老板最初对员工宣布:我们赚的钱一起分享。但结果老板把钱全部揣入自己的腰包,那谁还会相信这样的骗子呢?同样,发了菩提心的人也不能为自我解脱而作回向,否则也会成为众人所不信的大骗子。

有人可能会这样想,既然下士道和中士道的回向都不合理,那我们应该怎样回向呢?一句话,三世诸佛如何回向,我们亦应如是回向。《三十五佛忏悔文》云:过去诸佛世尊云何回向,未来诸佛世尊云何回向,现在诸佛世尊云何回向,我亦如是普皆回向。这宣讲了回向的方法。《华严经》云:过去一切诸如来,未来现在诸导师,若能如是知回向,则与三世诸佛等。这是在讲如是回向所具有的功德。故大家皆应随同三世诸佛而作回向。

当然,如果完全能以能回向者、所回向的对境以及回向的善根三者,都远离一切戏论的方式来作回向,那就最好不过,因为这是最了义的随同三世诸佛回向的方法;但这样的三轮体空回向,只有一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真正做到,所以对普通人来讲,想作这样的回向也不太可能。而藏传佛教宁玛派和噶举派的部分大德认为,修行人安住在大圆满或大手印的境界中作回向,也可以叫三轮体空的回向。

对此观点,萨迦班智达驳斥道:如果证悟了大圆满或大手印的境界,那就应该获得一地菩萨的果位;既然已成一地菩萨,那就应该具有《入中论》所讲的一地菩萨的功德,比如一刹那度化一百个众生,以及震动一百个世界等。如果已经证得一地,但却没有相应功德的话,那就像太阳已经出现,但却没有应有的光芒一样可笑,所以这种说法不合理。

乔美仁波切对此回答说:这不一定,虽然内心有大圆满或大手印的空性定解,但不一定马上就具有一地菩萨的功德。比如,大鹏金翅鸟的幼仔在蛋中时,虽然它的整个身力全都圆满了,但暂时还不会显现出来。同样的道理,虽然有大圆满或大手印的修行境界,但也不一定当下就具足一地菩萨的功德相,这只有在未来登地时才会出现。

乔美仁波切还引用《弥勒菩萨授记经》中的教证来说明此理,当世尊说弥勒菩萨是我的补处时,很多眷属也产生疑问:既然弥勒菩萨是世尊的补处,那他现在为什麽还没显现佛陀的相好庄严呢?与此公案相同,安住在大圆满或大手印的境界而作的回向,也可以叫三轮体空的回向。所以,如果道友们有大圆满或大手印的境界,就应安住在这样的境界而作回向。

以前,阿底峡尊者还说:能回向者、所回向的对境以及回向的善根三者,都以如梦如幻的方式来作回向的话,这也可以说是三轮体空的回向。所以,我们平时也可以这种方式来作回向。

当然,以上三种回向方式对很多人来讲都很困难,因为这必须以真实或相似的般若智慧摄持。如果不能做到这样,那最好以世俗菩提心摄持而作回向,即:为自他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而回向,愿一切众生获得佛果,在未证佛果之间愿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也是随同三世诸佛而作回向。对广大佛友来讲,可能这种回向方法最为普遍适用。但很多人在做完善法後,往往愿自己身体健康、愿亲戚朋友快乐幸福……当然这并不是说,完全不能为自己和亲人回向,比如在亲人生病时,我们也可为他们专门念经回向;但平时作回向时,一定要缘一切众生,暂时愿他们离开轮回的痛苦往生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享受大乘法藏,究竟愿他们成就佛果。如果在回向时非要带上自己和亲人,那也应这样回向: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以此功德愿自己与所有亲人早日成佛。

当然,若能随学普贤十大愿中的第十大愿——普皆回向而作回向,这也是随同三世诸佛而作回向。或者在心里面观想:三世诸佛怎麽样回向,我也如是回向,这也算随同三世诸佛而作回向。总之,三世诸佛如何回向,我们亦应如是回向,这非常重要。

另外在回向时,也必须念诵回向偈或大愿文来印持。如果有时间,就应念《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华严经·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入菩萨行论·回向品》、《极乐愿文》等大愿文;如果没有时间,则应念一些简短的偈颂来作回向,如: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有海诸有情。或者念:愿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等等。

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说:回向文应当是一地以上菩萨所说的成实语,而不能是随随便便而作的一般回向文,因此我们也应念诵圣者所造的回向文。法王如意宝也经常教诫大家:一定要念圣者所造的回向文,因为念凡夫人造的回向文不一定能起到什麽作用。所以,所念诵的回向偈一定要有选择。

下面以窍诀的方式对以上所讲的三殊胜作一归纳。总之,在刚开始听法时就要想,今天不是为自己而闻法,而是为一切众生的利益而闻法;中间也要以无有散乱之心专注谛听法义,不能东张西望,也不能心思散乱;最後还要思维,闻法所得的善根回向给一切有情,愿他们获得佛陀的果位。

不但闻法要以三殊胜摄持,修加行也应如此,即:刚开始要发菩提心,不能为自己健康发财而修加行,应为一切众生的利益而修加行;中间磕头、念皈依偈等时,心也要尽量专注;最後将善根回向大菩提。不仅如此,在行持一切善法时皆应以三殊胜摄持。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云:云何少施功德多耶?以方便力少分布施回向发愿,与一切众生同证无上正等菩提,以是功德无量无边,犹如少云渐遍世界。这里的方便指发心,然後再以回向发愿印持,也即愿与一切众生共同成就佛果;若能如是而行,少分布施所得的功德也无量无边,就像少量的云会逐渐遍满整个虚空一样。可见,大家都应以三殊胜来摄持一切善法,这非常关键。

如果在做善法时,最初能发菩提心,中间一心专注,最後作殊胜回向,那麽这个善根生生世世都不会毁坏。比如,我今天以三殊胜摄持做了一个小时善法,虽然一百劫後我有可能变成旁生,但往昔的善根却仍然存在。其实,这样的道理是佛陀以金刚语宣说的,故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相反,如果没有以三殊胜摄持,那就不好说。表面上看,他一辈子都在学习佛法,每天都在念阿弥陀佛,甚至连喉咙也念破了;但由於没有以三殊胜摄持,当後来产生嗔恨心时,阿赖耶上积累的善根也会被彻底摧毁。可见这样的修行方法,任何修行人都不能缺少。所以大家一定要将这样的窍诀运用在生活中,如果能运用,那就能带来无穷无尽的利益。
如果没有以三殊胜摄持,那无论行持任何善法也不可能趣入大乘道。大家都希望自己趣入大乘道,也希望自己所积的善根成为大乘善根,或成佛的资粮,但能否如愿以偿,这完全取决於是否具足三殊胜。如果没有三殊胜,即使表面上做再大的善法,也不可能真正趣入大乘道。但在实际生活中,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三殊胜呢?可以说非常稀少。所以希望大家,今後不管修任何法都必须具足三殊胜。

三殊胜中,正行无缘有不同的解释方法。严格来讲,真正的正行无缘殊胜是指平等安住於止观实义中,也即入定於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或真如实相当中。但在这里,作者对正行无缘的定义比较容易行持,即:所谓正行无缘,就是在行持善法时一心专注善法,心不往外散乱。这样每个人都能做到三殊胜,否则凡夫人要真正安住现空双运的境界,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以上闻法方式已宣讲完毕。当然,在宣讲闻法方式时,也可根据时间、闻法意乐等具体情况,相应引用《华严经》、《贤愚经》、《大圆满前行》、《入行论广释》等经论中所讲到的内容来作适当宣讲。在藏地,一般极乐法会要举办多日,若是这样,那以上内容就需要在一天之内讲完。而且,这里面所引用的教证都很简洁明了,并非特别复杂,但为了让大家都能理解句义,在以後传讲时也一定要讲清楚。

以前举办极乐法会的时候,有一位法师给老乡传法,他引用的教证都很深。後来法王批评说:在老乡面前不要引用因明、中观的教证,他们不可能听得懂三相推理。今年开极乐法会时,学院安排了一些法师给老乡讲经说法。很多法师都讲得简明易懂,这非常好,因为参加极乐法会的老乡水准都不是很高。但有一位法师讲得很深,如果这样讲,那听者就不一定能接受。

讲经说法要应机,我们此次传讲《藏传净土法》,用的都是简单易懂的语言,但所讲的内容很多都是修行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关键性问题。拿现在正在讲的三殊胜来说,虽然汉地学净土法门的人非常多,但很多人都忽视了发菩提心,如果大家都能抓住机遇,相信通过这次学习,很多念佛人都会重视发菩提心,再也不会为了个人安乐而求生净土,一定会以利益众生的心来念佛。若能这样,那大家就得到了真实的利益。

所以大家以後在宣讲净土法门时,也要再三强调发菩提心,以让人们彻底明白并生起定解,这一点至为关键,因为这也是往生极乐世界的第三因。在喇拉曲智仁波切住世的时代,藏地盛行大乘佛法,而且当时华智仁波切、麦彭仁波切等高僧大德的影响也非常大,所以当时藏地学净土法的人,基本上都发了菩提心。既然当时作者都需要再三强调发菩提心,那我们现在就更要强调发菩提心了。

所以,今後在遇到一些念佛的老菩萨时,也要给他们宣讲菩提心的道理。当然,我们没有必要给他们宣讲复杂的概念,像菩提心的分类、辩论等,因为他们不一定能懂;但像念佛不应为自己、而应为一切众生,这样的道理谁都会懂。如果大家都能这样广为宣导,相信很多佛教徒的相续一定会有所转变,这样他们的善根也会成为大乘的善根。否则,仅仅为自己念佛,这种善根就不可能成为大乘的善根。所以希望通过这次学习,每个人都要认识到:学净土法一定要发菩提心。不但自己要生起这样的定解,而且还应让更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

有些人可能会想:有些老太太并没有发菩提心,但她们也往生了,所以修净土法不一定需要发菩提心。其实我们根本不能断定她们没有发菩提心,因为按照有关经论的观点,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必须具足菩提心,至於如何具足菩提心,则有不同情况:有些人因前世修学大乘的缘故,天生就具足菩提心;有些人依靠善知识的威力来具足菩提心,等等。

至於正行无缘殊胜与结行回向殊胜,也应引起重视,否则即使前面发了菩提心,但後来也成了有头无身或有头无尾,那所行持的善法自然就不圆满。

下面讲暂停偈:

发心无缘回向三殊胜,一次萌生获得胜福德,相续生起能够得佛果,祝愿成就佛喜此善道。意谓:加行发心、正行无缘、结行回向三殊胜,一次萌生也能获得无边福德,如果相续不断地生起,那就能够获得佛陀的果位,所以作者恳切祝愿各位都能成就佛陀所欢喜的三殊胜善道。通过前面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已清楚,一刹那间生起菩提心或空性见的功德也不可思议。所以我们祈愿十方诸佛菩萨加持不具足三殊胜者,都能生起三殊胜;已具足三殊胜者,皆能永远不离开三殊胜。

听闻一句亦示取舍理,倘若实修则遣意黑暗,利乐源泉教法与证法,愿能恒时讲闻祈加持。意谓:仅仅听闻一两句佛法,也能明示善恶取舍之理,如果实地修持所闻之法,则能遣除内心无明愚痴的黑暗,所以一切利乐的源泉就是教法和证法,故至诚祈祷上师三宝加持能恒时讲闻这样的佛法。

大家都知道,佛法能明示取舍,它可遣愚痴黑暗,它是暂时、究竟安乐的源泉,所以衷心愿它于十方世界兴盛,一切众生都有恒时讲闻的殊胜机缘。如《入行论·回向品》云:愿诸伽蓝寺,讲诵以兴盛……愿除苦良药,一切安乐源,教法伴利敬,长久住世间!同时也祈祷十方诸佛菩萨加持一切众生,愿他们生生世世不离佛法的光明,愿他们都能在取舍因果的基础上如理修行,最後顺利抵达解脱的宝洲!
好,今天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劄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第十一课

思考题

1.《极乐愿文》是一部什麽样的法?
2.我们应以什麽样的态度来对待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藏传净土法》,前面已经讲了闻法的方式,从今天开始宣讲所讲之法。
甲二(所讲之法)分二:一、以令生欢喜劝勉修法;二、真实宣说论义。
乙一、以令生欢喜劝勉修法:
其实,下面这二三个颂词属於《极乐愿文》的小字部分,它主要宣讲了本愿文的殊胜功德,以及劝勉後人修持等内容,在平时念诵时不用念,应从唉玛吙开始念诵。

此乃我所修持法,思维饶益多众生,

手虽痛却勤书写,若有欲抄者应借。

此《极乐愿文》是乔美我自己所修持的法要。我首先以想利益或多或少众生的发心作为前提,在撰写这部《极乐愿文》期间,尽管手十分疼痛但我一直勤奋书写,现今已经圆满完成。因此,仅以文字也必定能饶益他众。倘若别人想要誊抄此文,应当借与他。
在藏传佛教历史上,乔美仁波切乃精通众多宗派的一代高僧,他的地位与汉传佛教的六祖慧能大师或智者大师相当。在藏地无数高僧大德中,他所造的修法仪轨和实修窍诀极其殊胜,其成就的故事以及对各教各派圆融无违的智慧等方面非常有名,可以说他的历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上师如意宝曾说,乔美仁波切是得地以上大成就者的缘故,他所说的金刚语,哪怕是片言只字,或者一个简单的偈颂,在各教派都能受到极大的重视,且能饶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乔美仁波切在颂词中说,《极乐愿文》是我所修持的法要。确实,古代修行人与现代很多人都不一样,他们有自己终身最主要的修法,而现代大多数人每天都吃吃喝喝、得过且过,好像只要把日子混过去了就行。在具有重大意义的修持佛法上,绝大多数现代人都没有头脑,而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分别念却不断涌现;古代修行人完全不同,他们行住坐卧都安住于修行的境界当中,有些以自他交换为主修行,有些观修空性,总之始终不离修持佛法。的确,这非常值得随学。
乔美仁波切还说,这部《极乐愿文》,我是以饶益众生的发心撰写的。正因为发心至诚的缘故,《极乐愿文》从问世以来,就得到了广泛弘扬。在这一点上,它跟汉地的《六祖坛经》极为相似,因六祖不共愿力的加持,《坛经》与汉地众多大德的着述完全不同,它受到了无数人的尊崇。同样,以尊者不共发心之力,它也从无数藏地论典中脱颖而出,其流传范围极其广远。以前藏地非常闭塞,就是藏民族内部之间的沟通也非常困难,但在那样的情况下,《极乐愿文》也传播到了千家万户;可以说,上至高僧大德,下至农夫牧民,没有一个人不念诵这样的愿文。如今,《极乐愿文》已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在东西方各个国家得到了极广泛的弘扬。所以我们能学习这样的论典,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
那作者为什麽说自己手痛呢?据相关历史记载,乔美仁波切曾在上师面前燃指供佛,当时上师问他:你有没有无我的境界?如果没有,燃指时很可能会产生後悔心。乔美仁波切回答说:虽然没有无我的境界,但一缘禅定还是有的,安住在这样的境界中燃指的话,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後来在燃指的过程中,乔美仁波切自始至终都安住於静虑中,并未产生疼痛感,也未产生後悔心。但据说,因为藏地高原气候极为特殊的原因,他落下了手痛的後遗症。从此之後,乔美仁波切就很少亲自动笔写书,其着名的《山法》就是一位名叫尊哲桑波的弟子代笔的;但从手虽痛却勤书写来看,《极乐愿文》确为乔美仁波切亲自书写。不过这几个颂词应该是在《极乐愿文》写完後,作者才加上去的,因为喇拉曲智仁波切在《大疏》中说现今已经圆满完成,所以可以这样推断。
乔美仁波切虽然是大成就者,但在显现上仍有疼痛感,他的《密传》中还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次,他为了避免晚上修法时打瞌睡,於是索性坐在一个高高的凳子上,虽然暂时奏效,但由於连续几天没有睡觉,最後实在抵挡不住浓浓的倦意,终於从凳子上摔了下来,头撞在床角上,痛得要命,这下想睡也睡不着了。可见在显现上,大成就者也会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下面再讲一则尊者孝顺母亲的公案。据说乔美仁波切的母亲脾气特别不好,她经常对周围的僧人破口大駡,给僧众带来了很多麻烦。很多喇嘛向仁波切建议,让他把母亲安置在山下的居士林,但仁波切始终没有答应,他考虑:如果把母亲安置到居士林,她年纪这麽大了,恐怕很难照料自己;如果安排保姆,她们之间的关系又不一定处得好。所以最终还是让讨厌的妈妈呆在自己身边。
平凡中孕育着伟大,虽然尊者在显现上与一般人差不多,但实际上他是真正的大成就者,他的愿力极其广大,所以仅以《极乐愿文》的文字,也可饶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因此乔美仁波切教诫我们,如果有人要借《极乐愿文》抄写,那就不要吝啬,应慷慨地借给他。
一般来讲,藏地很多古人都很执着法本,担心别人会把书弄丢或不爱惜,所以不愿意借人。学院有些老喇嘛也是这样,锅碗瓢盆都可以借,但书绝对不能借。以前有一位老堪布有一本书,我很想借来看,但求了好几次他都不答应。後来他也圆寂了,我书也没借成,真有点可惜。作者要求後人应将书借给他人抄写,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也应尽量把书借给别人阅读。
记得在读中学时,我有一本《极乐愿文》,在当时来讲这极为珍贵。因为,如果现在需要法本,那就可以通过种种途径来得到,而当时只能依靠手抄。但当部分老师和同学向我借的时候,我都一一答应,因为乔美仁波切说了:若有欲抄者应借。但自己内心却很担心,他会不会很久不还回来?
当然,因为古时候想得到法本很多都要通过抄写,再加上以前的人对法本比较吝啬,很不愿意借给他人,所以很多法宝都未得到广泛弘扬。正因如此,在个别人的家里或寺院当中,就存有一代一代保存下来的极为罕见的法宝,但只有一本两本,除此之外整个世界都没有。鉴於这种情况,这几年以来,我们在藏地各个地方到处都去打听,以期一些有价值的法宝,能重新散发出它们的光芒,当然也的确找到了一些着名上师的文集。据说最近在一个寺院当中,就找到了很多非常珍贵的书籍,其中有与无垢光尊者、麦彭仁波切和华智仁波切同时代的很多修行人的传记和窍诀,还有乔美仁波切关於往生极乐世界的窍诀性教言,等等。可见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
虽然以前的人显现上比较吝啬,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他们对法本都很珍惜;但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可能是法本太多了的原因,很多人并不爱重法本。所以有时候看,科学发达也有其弊。以前的人把几百页甚至上千页的书,全部认认真真一字一句地抄下来,自然他就会非常重视。而现在,用电脑排好版後,几千本书一两天就可以从工厂里印出来,这样的话,一个人拥有几百本书也很容易。但此时可能就不知道法本的珍贵了,也自然不会生起爱重之心,这就不太好。
当然,现在我们也很幸运,因为不但自己能获得极为难得的法宝,而且还能以之与人广结善缘,让佛法得到广泛弘扬。如果我们能把《极乐愿文》做成小册,让有缘众生念诵、学习,那这就是若有欲抄者应借的具体落实。我坚信,依靠作者不可思议的加持,《极乐愿文》在我们这一代,乃至未来的世世代代当中,都能得到极广泛的弘扬。
对在座的每一位佛教徒来讲,大家都有行持和弘扬本法的责任。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因为我是传法者,所以想叫大家和我一起将这个法弘扬出去;而是因为,这个法就像《金刚经》和《心经》那样殊胜,它能让结缘众生从不同途径获得真实利益。所以在因缘具足时,我们一定要把它印出来与众生广结善缘。
对我个人而言,我不但从小就与《极乐愿文》有非常殊胜的因缘,而且它还是我终生最主要的修法之一,虽然修得很差,但很羡慕、也很有信心。由於受家庭的影响,我从小就有往生极乐世界的强烈信心与意乐,这也深深影响了我的一生。母亲学佛的心很虔诚,她很小的时候每天都不断念诵《极乐愿文》,到目前为止也从未间断过,每天都要念一遍、两遍。而我能在不识字的时候就背下《极乐愿文》,这也要归功於母亲。记得很小的时候,母亲每日早起後与晚睡前都要念诵《极乐愿文》,再加上母亲经常教我,所以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背诵。因为母亲是文盲,当时自己也不认识藏文字,所以有些发音不太准,後来在学校学了藏文之後,才知道有些发音需要改正过来,但我深深感念母亲的恩德。不过当时自己对往生极乐世界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认为极乐世界是天堂,我要往生这样的天堂。记得在初中毕业的同学会上,我也给很多同学讲了极乐世界的功德,但是那个时候自己对佛教的理解很肤浅,把极乐世界当作天堂,希望大家都能到天堂去见阿弥陀佛。不过有时候这样说也未尝不可。
当然,能从小培养往生极乐世界的信愿,那是最好不过的事;如若不能,也不要把它当作老年人的修法。在汉传佛教中,可能有人有这样的想法:年轻人应好好研究佛经,到老年的时候才念佛。其实这完全错误。可能就是这种观点作祟,以致汉地很多人对培养小孩往生极乐世界的信愿并不是很重视,其实越小的时候能忆念阿弥陀佛,其所获得的利益也越大。所以大家在以後推广的时候,再不要强分男女老少,应该普遍让所有有缘信众接受,因为在末法时代,净土法门是最能让人获得真实利益的法门。法王如意宝曾说:在末法时代,有两种法最能让众生得到无穷利益,第一是往生净土法,第二是密法。净土法门的化机极广,不论根机利钝,大家都能接受;而末法时代的众生烦恼极为炽盛,此时密法的加持也越大,因此现在密法也得到了极广泛的弘扬。
如今,世界各国都有很多人在学习密法,人们的信心也极为强烈。在西方国家,藏密仍在不断升温;在汉地,很多人都视藏密为终身依处。密法之所以能感动这麽多众生的心,完全是它不可思议的加持所致。如果密法像气功一样,那也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盛况。在一段时间内,气功特别流行,成千上万的人都加入了这个行列,但两三年後就再也无人问津了。而密法完全不是这样,在诸多大德的发愿力与众生善根力的聚合下,如今密法在世界各国得到了极广泛的弘扬,修学者日益增多,无数众生都得到了真实的利益。
大家都清楚,现在净土法门的因缘非常殊胜。不信佛教则已,若信佛教则几乎没有人不接受,可见修学净土法门的人非常多。正因如此,现在就是弘扬净土法门的大好时机,所以我们应该一边修持、一边弘扬,这非常重要。

无有胜此之功德,无有更深之教言,

乃是吾之根本法,精进修持勿舍弃。

这部论典中,着重宣说了大乘经藏之密意——往生极乐世界的四因,再没有比这更殊胜的功德。这是因易修、果易成之法,是包括凡夫在内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捷道,在显宗道中无有比此更甚深的教言,因而也是乔美我自己的根本修法,同时奉劝具有缘分的其他所化众生也随力精进修持、不要弃之一旁。
如果我们能真正了知往生四因,并如理如法地修持,那决定能远离轮回的苦海,顺利前往极乐世界;而本论详细阐述了往生四因,故再也没有比这更殊胜的功德了。所以,若能听闻、传讲、修持本论,其功德利益不可思议,故在座的各位因缘非常殊胜。但世人非常颠倒,他们认为考上名牌大学、找一个好工作、成为大老板才有意义,其实这些都如梦幻般无有实义,若能依净土法门永舍天灵盖,即永远脱离轮回,这才真正有价值。
其实,无论我们能活多少岁,人生都非常短暂。在现实生活中,人能活到六七十岁就非常不错了,活到八九十岁的人则极为罕见,所以在短暂的人生中,大家对未来的修行一定要有安排。乔美仁波切在《密传》中说:现如今我52岁了,人生的上半生已经悄然流逝。在下半生中,对於专修大手印与大圆满圆融的殊胜修行,我充满了坚不可摧的无比信心!那我们是否想过:我现在已活了多少年?未来还能活多少年?以後应怎样度过?就像一个人在离开某地时,他一定会为下一站做准备一样;同样,既然我们明知人生苦短,那为什麽不考虑考虑来世呢?我自己的确是这样的:现在已经四十多岁,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应该为来世做准备了,会这样思考。其实人生就像一场梦,非常容易破灭,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想自己还能活很久,一定要尽快为来世做准备,这非常重要。
而离开人间时,钱财、亲友、名声等都带不走,唯一的依靠唯有正法。《教王经》亦云:唯有布施、苦行、正法可为助伴,除正法外无余依处,无余怙主,无余救助。对大多数人来讲,临终时最有用的就是净土法门,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修持。虽然法王如意宝以前也为我们宣讲过极殊胜的净土教言,但很多人都忙於琐事,一直没有下工夫真正实修,这非常可惜。因此通过这次学习,希望大家都能在净土法门上下一番工夫,我相信只要好好修行,每个人都能往生极乐世界,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拥有往生的捷道——宣说往生四因之《极乐愿文》。此法非常殊胜,它是因易修(修持往生四因即可)、果易成(如法而修决定往生)之法;又因为它着重宣讲了往生四因这一大乘经藏密意的缘故,在显宗当中再也没有比此更甚深的教言了,所以我们也应随学作者,将此法作为自己的根本修法再再修持,而不应将它束之高阁。
的确,在众多法门中净土法门倍受称扬。乔美仁波切在《选择清净刹土的窍诀》中说:有些佛刹虽然具足功德,但凡夫很难往生;有些佛刹虽然容易往生,但并没有特别的功德;在所有佛刹中,极乐世界是最殊胜、最容易往生的。《宋高僧传》也记载:从前,净宗四祖法照大师在斋堂喝粥时,忽然在钵盂中见到五台圣境。後来大师以此因缘前往五台山,在竹林寺见到了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大师问二大菩萨:末法时代,凡夫人修持什麽法门最切中关要?希望大圣断除我的疑网。文殊菩萨回答说:汝今念佛,今正是时……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正因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念佛往生的人也层出不穷。
汉地有这样一则公案:在明代时,湖南衡阳有一姓王的铁匠,一家四口都靠打铁维生,活得非常艰辛。他常常感叹:人生实在痛苦,不知何时才能获得快乐!一天有一位行脚僧路过,他问僧人:有没有既不花钱,也不妨碍打铁,还能离苦得乐的方法?僧人劝他:如果你不停地念阿弥陀佛,将来往生极乐世界就没有痛苦了。他听了之後很有信心,从此边打铁边念佛。推风箱时,推一次风箱念一句佛;打铁时,打一锤念一句。他的妻子说:站在炉边已经够热的了,打铁也够累的了,你还要念佛号,会把人累坏的!他回答说:平时在炉边很热,念佛後反而清凉;平时打铁腰酸背痛,念佛後反而轻松,而且晚上睡觉也很好。一天铁匠对妻子说:我要回家了。妻子不解:这不是你的家吗?他说:回极乐世界去。然後口说一偈: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说完便站着往生了。
但现在有些人分别念很重,他们不相信即生往生极乐世界,认为不可能这样快就摆脱轮回。其实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就像只要能具足护照等因缘,虽然今天身在中国,但明天就能到达美国一样;同样的道理,只要具足必要的条件,这完全可以成为现实。因为,阿弥陀佛往昔曾发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可见,谁能具足这样的条件谁就能往生,谁就能摆脱轮回。
有些人虽然承认念佛可以即生解脱,但却不承认依靠密法能快速获得成就,其实这两者的道理完全相同。以前有人向我发问:听说密宗有即生成佛,业力深重的人怎麽可能即生成佛?我开玩笑说:听说净土宗是即生往生,业力深重的人怎麽可能即生往生?实际上只要有信心,即生成佛和即生往生都可以实现。
现在有些人说:《藏传净土法》是显宗的法,我可以接受;而《大圆满前行》是密法,所以我不能报前行班,否则师父不高兴。但不知他们是否清楚,譭谤正法的人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着重修密法的人也不能譭谤、舍弃显宗法,着重修持显宗法的人也不要舍弃、譭谤密法,因为它们根本不相违。

此属显宗法要故,未得传承亦可诵。

由於此愿文属於显宗的法要,因此没有获得过传承、会读诵之人也可阅诵,并且有极大功德,更何况说得受传承实修呢?
一般来讲,密法必须通过灌顶,或得到传承之後才可念修;而显宗法,即使没有传承也可念修,当然有传承,念修的功德会更大。在藏地,很多人都有《极乐愿文》的传承,因为开极乐法会时,一般上师都要给大家念一遍《极乐愿文》。关於本法的传承,我在很多上师前都得过,可以说传承极为清净。
前两天,我在家乡组织了两百多位元年轻人学佛,他们基本上是文盲,所以我也安排了几位僧人教他们藏文,同时还要求他们把《极乐愿文》背下来,现在看来效果非常不错。如果年轻时能背下来,那一辈子都能用得上,因为在藏地,开极乐法会时要念《极乐愿文》,平时每天晚上一家人也要一起念诵。如果谁不会念诵,那就非常可怜,因为他在一辈子当中将很难参加任何集体的共修。
在汉地,今後我也想联系一些老师,让他们讲《极乐愿文》。也希望在因缘成熟时,大家能广泛翻印《极乐愿文》与人结缘。可能有缘的人通过这一本书,就会对佛法有所领悟。即使是一个过路人,如能让他翻翻《极乐愿文》,很有可能他的善根就会萌发。阿琼堪布在读《大般若经》时,凭以幻对幻起执着一句,也体会到了一切显现皆如梦幻般无实;以此修持後,最後也泯灭了对万法的实执。所以与众生广结善缘非常有必要。当然如果是邪见者,那法本也不一定能度化他,即使佛陀亲自降临,也不一定能起作用。
在此我也奉劝大家,一定要精进修持《极乐愿文》,千万不要将它尘封起来。因为乔美仁波切也说了,这部论典只是将《弥陀经》、《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经》等显宗经典的内容,以颂词的形式汇集成愿文,并无有自己杜撰之词。其实,即使有他的语言也没关系,因为乔美仁波切是真正的大成就者,故他所说的语言就是金刚语。上师如意宝曾说:乔美仁波切给别人加持时,让人眼睛复明,别人的眼就能立即重见光明;愿别人的病马上消失,他人的病就会当即痊癒,等等,有很多得地的相。故大家务必珍惜。
《宝性论》亦云:何人一心为佛法,无有散乱而宣说,相合获得解脱道,当如佛语作顶戴。意谓:何人一心为了佛法,以断除世间八法的清净意乐宣说符合解脱道的教言,那我们就应像对待佛语那样,恭敬顶戴他所说的话。
按《现观庄严论》的观点,成佛的究竟目的并不是为了自己获得涅盘,而是为了利益众生。既然诸佛菩萨的事业唯一是饶益他众,那我们就应将利他的补特伽罗作真佛想。所以对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是什麽身份,只要他一心一意利益众生,并没有任何私人的事情,那我们就应对他作真佛想。上师如意宝与印藏汉历代大德都是这样,他们与世人完全不相同,毫无私欲之心,直接间接都在利益众生,所以我们应将他们当作佛陀的真实化身。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如佛语般顶戴他们宣说的相合解脱道的教言,而对具有广大利生作用的此愿文,我们也应如佛语一样听闻、修持。
噶当派有这样的教言:只要符合佛语,就应一概接受;如果不符合佛语,则不能接受。有人虽然有法师的名号,但如果他说的话与经论的意义相违,那我们也不应听从;相反,即使是乞丐,如果他能宣讲真正的佛法,那我们也要接受。这部愿文,乔美仁波切没有掺杂任何私人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众生的利益而宣说,它的内容完全符合解脱道,因此我们应该像《阿弥陀经》和《般若摄颂》那样来对待它。
另外,大家对佛法也不要有民族、地域和教派的分别。不能因为《极乐愿文》的作者是藏族人,而我是汉族人,所以我不修学它。其实,这些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要找到真正的窍诀。不管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还是南传佛教,只要有离苦得乐的窍诀,我们就应接受。作为藏传佛教的修行人,我多年来一直在向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学习,我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对自己的教派不满意,而是因为在其他教派中,确实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所以大家再不要分别:乔美仁波切是什麽民族、他出生在什麽家庭……只要他的教言符合解脱道,对众生真正有利,我们就应好好闻思修持,这样做对自己只会有利益,因为它确实是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最佳助缘。
好,今天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劄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第十二课

思考题

1.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是什麽?对此请谈谈你的感想。
2.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为什麽非常稀有?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真实论义。
乙二(真实宣说论义)分三:一、广说修持往生极乐世界之四因;二、以宣说持佛号之功德而结尾;三、发愿顺缘——以谛实语、陀罗尼咒加持。
丙一分四:一、明观福田;二、积资净障;三、发菩提心;四、发清净愿。
其实,明观福田、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发清净愿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对於修学净土法门的人来讲,这四因必须了达并再再修持,否则很难往生。虽然我们并不否认,个别众生可通过特殊的因缘来往生,但一般来讲大多数众生皆应具足四因,因为这在佛经中有明显宣说。
现在汉传净土宗非常兴盛,在汉地为主的世界各个地方,有许多人都在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极为值得随喜的事情。但希望大家在念佛时,不要忽视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实际上,这四因在汉传净土宗的实际修持中也具足,只不过没有这样明确归纳而已。比如,边观想边念佛等,其实明观福田已经具足;在作早晚功课时,要供佛、拜佛,有的还要念忏悔文,这样积资净障也已具足;除了对大乘佛教一无所知的人以外,大多数念佛的人都会发菩提心,不可能为了自己而念佛,这样发菩提心也已具足;很多念佛人都念《普贤行愿品》和各种净土愿文,就是在《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中也有发愿的方法,这样发清净愿也已具足。可见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唯一修持的就是这四种因。对藏地高僧大德来讲,不管是他们自己修行还是为别人讲经说法,都非常重视这四种因。当然我也非常希望,所有修学净土法门的佛友,都应好好修积这四种因。
其实,净土法门不仅是解脱的妙道,还是对治心理疾病的妙药。我经常想,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不念佛的人都很可怜。为什麽呢?因为按照心理学的观点,没有归宿感的人寿命不会长,而且心理也不健康。如果大家都能修学净土法门,好好念佛,那我们就会生活在阳光当中,这样就会过得心安理得。但可惜的是,很多人都不念佛,甚至很多老人也不念佛,他们天天指望子女前来看望自己。在现代社会,因各种原因,子女很少经常看望父母,於是他们又非常失落:我老了,所有人都不管我了……经常怨天尤人,内心非常痛苦。如果他们都能像藏地老人那样念佛,那精神上就会有归宿,自然心里也就没有这样的波澜。
在藏地99%的人都念佛,在我的记忆中,凡是见过的藏族老人没有一个不念佛。很多藏地老人都不喜欢子女常来看望自己,因为他们害怕子女打扰自己念佛,比如自己每天要念两万遍佛号,如果子女来了,就不得不陪他们聊天,这样佛号就不一定念得完。所以很多老人都要求子女别来看自己,只要定期送点食物就行,甚至送完食物也要赶紧离开。而汉地,很多老人终日都茫然地等待着。如果他们能念佛,每天都在清净的念佛声中度过,那心里就会非常清凉,自然临终时也会很安详。可见,念不念佛差别非常大。
如果一个人不念佛、不求生净土,那说明他还觉得娑婆世界很快乐,也即没有厌离心。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如今物质如是丰富,科学还在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确实非常幸福!我认识一位元小领导,他吃得胖乎乎的,经常穿着名牌服装,脖子上挂着长长的领带,他自我感觉很不错,他说:现在已经到了小康社会,生活过得如是快乐……”我说:你现在是很快乐,但死亡的时候,就不一定能这麽快乐。虽然很多世间人都不愿听到死亡这个词,但真正面对死亡时,他们又束手无策。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麽不为死亡多准备准备呢?
请看:一位管理百万、千万人的市长,他临死的表现也极其痛苦;而无依无靠的念佛老人,他在临死时却异常安详。面对医生的死亡判决书,很多领导和老板都特别痛苦,他们非常想多活一段时间,哪怕是一个小时,甚至一刻钟;可是念佛的人并不是这样,与其选择在医生的抢救下死去,还不如回到家里好好念佛等待往生。可见,在面对衰老和死亡等问题上,念佛的人往往有不同于世人的一份从容与自在。但又有几人会向念佛的老人投去注视、关注以及效仿的目光呢?
相比知识份子,很多念佛老人都没有太高的文化,但他们依靠净土法门,却获得了不怕病、不怕老、不怕死的境界;而那些讲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的讲师、教授又如何呢?在面对生老死病时,他们依然手忙脚乱。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是因为自己是佛教徒,所以要自赞毁他;而是想从客观公正的角度,简单列举生活的真实现象,以让大家明白学佛、念佛的重要性。当然上面举的例子,着重讲了对今世的利益,其实学佛、念佛对来世的利益更不可言喻。哪怕即生当中只念一句佛,或者磕一个头,若能以发心和回向来摄持,那功德利益也不可限量。
在明白了学佛、念佛的重要性後,我们也不能抛开教证、理证盲目念佛,而应按佛在经里面所讲的道理来作实际修持,这样才能保证我们顺利往生极乐世界。
《阿弥陀经》云:阿难,任何众生若能再三观想彼如来,积累诸多无量善根,发菩提心圆满回向,发愿往生彼佛刹土,则其临命终时,善逝、出有坏、圆满正等觉阿弥陀佛为数多比丘众围绕,现於彼前,垂视而住。彼等现见无量光佛後以极其清净之心死去,将往生极乐世界。
这里所引用的经文,是从藏文《阿弥陀经》翻译出来的,所以在词句上与汉文不尽相同。虽然存在差别,但并不存在谁对谁错。这方面的道理,我以前讲《净土教言》时,也给大家作过简单介绍,想必大家还清楚,这里不广说。
这个教证明确宣讲了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和往生时的情况。其中,再三观想彼如来是明观福田,积累诸多无量善根是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圆满回向是发菩提心,发愿往生彼佛刹土是发清净愿。任何众生若能再三修持这四种因,则彼等在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在众多比丘眷属的围绕下,会现在他们的面前垂视而住;在见到西方三圣及众多眷属後,他们都会生起极大的欢喜心,在这种清净的心态下死去後,彼等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在相关净土经论中,往生极乐世界的公案不胜枚举,大多都是没有断气时出现阿弥陀佛,但也有一部分是在死後出现阿弥陀佛。下面就讲一则死後显现圣像的公案:
在元朝至顺年间,杭州一带连年闹饥荒,杭州城饿死了很多人。官府命令将屍体全部堆在一个大山坑中,其中有一个老太婆的屍体经过二十多天还没有腐烂,而且每天都抬来很多新屍体压在她的屍体上,但第二天她的屍体总是在屍堆的最上面。拖屍体的人觉得很奇怪,於是搜她的身体,发现她的怀中有一个小布囊,里面贮存有念阿弥陀佛图三幅。这件事传到官府後,官府买棺材为之入殓,在焚化时,於烟雾火焰中出现了佛菩萨的像。因为这个原因,当时很多人发心念佛。
对於修持的方法,现在汉地修学净土的佛友普遍偏重持名,不太强调观想;但从历史资料来看,以前汉地净土宗也有观想的传统。中国净土宗创立於东晋,在庐山东林寺,慧远大师与高僧名士123人共同结为白莲社,精修净土法门。後来慧远大师被後人奉为净土宗初祖,东林寺也成为净土宗的祖庭。当时就是以观想来修持净土法。到了唐代,道绰大师和善导大师极力提倡持名念佛,由於他们的影响,唐代以後,汉地都以念佛作为修行净土的正行,而观想则不太强调。
当然,汉地如是盛行持名念佛,这也离不开诸佛菩萨的加持。下面讲一则公案:据《宋高僧传》记载,唐代慧日大师前往印度朝礼,当时在北印度有一座山,山间有观世音菩萨像,有诚心祈祷者,每见菩萨现身。大师在圣像前虔心祈祷,希望观音菩萨能指点一条解脱之道。後来观世音菩萨显现金身,伸出右手为大师摩顶,并告诉他:如果你想弘扬佛法,自利利他,应当念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将来往生极乐世界後,就能见到阿弥陀佛和我。你要知道,在一切修行法门中,念佛法门最殊胜。後来,慧日大师回国後大弘净土法门。
以种种因缘,汉地念佛法门非常兴盛,以致很多人都用家家阿弥陀来褒赞它。其实,这样的传统非常好,大家应继续发扬。但也要注意两点:一、念佛时不要掺杂自私自利的念头,不应仅为自己快乐而求生净土;二、念佛的善根要回向给众生,不要成天为了家人得到世间安乐而作狭隘回向,而应在大愿摄持下作广大回向。
我总觉得藏汉佛教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拿修学净土法门来讲,汉传佛教的修行人应学习藏传佛教的发菩提心,藏传佛教的修行人应学习汉传佛教的精进念诵。的确我非常佩服汉地有些寺庙,他们日日夜夜精进念佛,从早上四点一直念到晚上十点,整个过程什麽事也没有,大家都不讲话,这非常好!
丁一(明观福田)分二:一、明观刹土之相;二、明观佛及眷属。
戊一、明观刹土之相:
唉玛吙!

自此日落之方向,越过无数众世界,

稍许上方圣境处,即是清净极乐刹。

我等肉眼虽未见,自心却应明然观。

唉玛吙是表示奇哉、稀有的语气词。作者对什麽感到稀奇呢?对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感到稀奇。
在世间,如果一个人做了一件大事,人们都会觉得很稀有。比如某人原来是一个乞丐,後来他发了财,还办了一个大企业,这时大家都会交口称赞:想不到他还能做这麽大的事情,真稀奇!其实若有人真正懂得净土法门,那就不会觉得这有多麽了不起,因为他知道,再也没有比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以及所成就的极乐世界更为稀有的事了。
当然,所有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并不一定都有这样的信念,甚至有些人对这样的道理还很茫然,那想往生极乐世界也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一切欲往生者,皆应了知极乐世界的来源,及其存在之理等内容,这非常关键。由於受无神论的影响,以及以前从未好好学习过佛法,所以很多念佛人还在怀疑: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到底存不存在?如果没有正信,一边念佛一边怀疑,那也不可能往生;即使往生,也会包在莲花苞里,於五百岁中见不到佛的尊颜。所以,所有修持净土法门者,都应以逻辑和辩论来遣除怀疑;如果相续中有疑惑,那就必须闻思教理,或者到有智慧的人面前去请教,这极为重要。
下面简单宣讲阿弥陀佛在因地的发愿,以及在果地的功德等内容。
往昔无量劫时,世间自在王如来出世,他身边有一位侍者,名为法藏比丘;因为他是大乘利根者的缘故,他对圣者具有的广大智慧、正念、证悟、妙智、精进……有胜解信;为了利益无边众生,他在佛前发下了殊胜的菩提心。《无量寿经》云:尔时,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後来他在佛前发下了四十八愿,这是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最初发心。
发心之後要创建自己的世界,於是法藏比丘在俱胝年间,听闻八百一十万俱胝那由他(也有二百一十亿的说法)佛陀的功德,及其刹土圆满庄严,还有环境、大地由什麽形成……,并将所有佛刹合而为一,普皆受持,发广大愿。
当时人寿很长,所以法藏比丘能有这麽长的时间听闻佛法。相比之下,我们听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二三年就心生满足,甚至还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这就不应该。为了修建自己的刹土,法藏比丘首先学习并掌握了许多佛刹的状况,之後摄集所有佛刹的优长,而发愿建立自己的刹土,也即具足一切功德、远离一切过患的极乐世界。可能这有点像学院修大经堂,首先是承诺建造,然後去观摹藏汉两地有名的寺院,并在壁画、结构、布局等方面学习他们的优长,之後建造一座极具特色的无比庄严的大经堂。但是,修一座经堂只需要两三年时间,而创造一个刹土,需要在数多大劫中积累资粮,可见佛陀为众生付出了何等代价。
极乐世界无比庄严,连大地全都遍布黄金,而娑婆世界很多众生都喜欢黄金,连一枚小小的金戒指,或一对小小的金耳环都很看重,可能很多人就不愿意留在这个世界。有的人特别喜欢琉璃等珍宝,而极乐世界到处都是,那还有谁不愿往生呢?关於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净土经典有详述,大家可以参阅,这里不广说。但有些人却像着了魔一样: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到底存不存在啊?所以,对唯依阿弥陀佛福德力才现前的此刹土,我们一定要有充分认识与了解,这样才能遣除不必要的怀疑。
有些法师虽说阿弥陀佛真实存在,但好像并不了解阿弥陀佛,他们说:你们知不知道,阿弥陀佛他老人家非常辛苦,他天天都挂念着我们这些烦恼众生……”他们把佛陀看作普通人,好像佛陀是一个天天跑来跑去的老和尚,其实并不是这样。说辛苦,可能在未成佛前有点辛苦,但成佛後一点也不辛苦。因为佛陀往昔所发大愿全部已经成就,依靠他的福德力,刹土也已形成,一切众生只要能如理持名、观想,皆可自在往生;而且佛陀度化众生的方式也无有勤作,所以佛陀绝不会因度众生而感受痛苦。
紧接着讲,又过了一恒河沙数阿僧只劫,此佛刹名为持执大劫,有统治四大部洲的转轮王辐轮出世,在其他经典此转轮王叫无诤念国王,他有一千个太子。当时他有一位大臣名叫海尘,在《大悲白莲花经》中,这位大臣叫宝海,他生下一具相之子,取名为海藏。海藏长大後,对轮回生起厌离心而出家,最後现前了圆满正等觉果位,佛号宝藏。王臣众眷属皆恭敬承侍、供养宝藏佛。经海尘婆罗门——释迦牟尼佛前世劝请,辐轮王和一千个太子都在宝藏如来前发了菩提心,其中辐轮王在佛前发下了受持清净刹土的大愿。可见道友的劝请非常重要,辐轮王当时已是八地菩萨,按理来讲他应该知道去依止宝藏如来,但显现上也需要海尘的劝请。
宝藏如来对辐轮王授记说:善哉!国王请看,向西方越过十万俱胝佛刹,有一可堪称为刹土之王的极妙世界,未来时经过一恒河沙数阿僧只劫,名为极乐世界,那时你在此成佛,佛号阿弥陀。为他作了明确授记。当然这是八地菩萨所获得的不退转授记,也即将来成佛的授记。
当时阿弥陀佛已经证得八地菩萨的果位,本来八地菩萨很快就可以成佛,但他仍在那麽多劫当中没有成佛,这完全是他的愿力所致。後来阿弥陀佛成就一切大愿,现前成佛。在此贤劫之前,虽然已经过了十大劫,即成佛以来已过十劫,但这只是极乐刹土的十天。阿弥陀佛如今也是色身住世,且广为众生宣讲正法。
作者对此感到极为稀有,因为阿弥陀佛最初只是一位世间国王,後来出家发愿,经过无量阿僧只劫积累二资之後,最终成就了无上菩提,而今正以极乐世界无余陶熔一切众生。确实非常稀有,因为他并非建立一座工厂或一所学校,而是要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以让无量众生在那里获得圣果。在有智慧的人看来,这无比稀有,但愚者的品味极为低劣,他们认为只要有钱财、有地位就是好人;确实在当今社会,真正以智慧和悲心作为衡量标准的人已越来越少。
当然以上道理能否接受或认同,这和前世的因缘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前世曾经串习过大乘佛法,也即是大乘种性者的话,那一听到极乐世界的功德,内心就会数数生起欢喜心和信心。如果没有前世的善缘,多生累世都在三恶趣打滚,那听到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之後,不但生不起信心,反而会产生邪见。就像藏地的牧民,他们只能理解自己的简单生活,对现代社会却一无所知。如果给他们讲美国科技如何发达、物质如何丰富,他们根本接受不了。同样的道理,闻思底子薄、前世今生都没积下福报、也没结下善缘,那就很难接受这样的道理。但每个众生都具有如来藏,只要具足了因缘,就会显发本具的智慧和信心,这一点大家务必清楚。
有些法师说:极乐世界是一所大学,阿弥陀佛是校长,往生的人是学生,它的录取线很低,其他学校是500分,极乐世界只要250分。这样讲也很好,但我们千万不要因为录取线低就怀疑它,因为这是佛陀的大悲而并非世人的无奈。如今阿弥陀佛正在彼刹广转*法 伦、造就英才,同时也在广纳豪杰、集聚贤才;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麽还不发愿呢?
另外,关於阿弥陀佛与贤劫千佛等发心及发愿的详细情况,可从《大悲白莲花经》(即《悲华经》)中了知。《悲华经》译於北凉时代,它由中印度昙无谶译师翻译,这部经宣说了释迦牟尼佛以大悲心摄持浊世众生的经过,并以无有垢染的白莲花来赞叹释迦牟尼佛的五百大愿,还宣说了贤劫千佛的发心等内容。总之,这部经的功德非常大。在汉地,蕅益大师曾经弘扬过此经,汉传佛教很多修行人对此经也很重视。以前我从厦门回学院後,也曾印过一批《悲华经》与道友结缘,希望大家能再看一看。
其实,《释迦牟尼佛广传》中的内容很多都出自《悲华经》。以前我翻译《释迦牟尼佛广传》时,很想把《悲华经》中的内容直接搬过来,但後来发现,藏文与汉文很难对上,再加上现代人也不一定看得懂,所以最後还是从藏文作了直接翻译。关於《释迦牟尼佛广传》的翻译,我是以闭关的方式进行的,当时住在174医院,在五个月中我一直未跟任何人有过联系,身心非常清净。通过这次翻译,我对本师释迦牟尼佛及白莲花般的五百大愿生起了不退转的信心。从那以後,我就尽己所能劝大家念诵《释尊修法仪轨》,因为我觉得所有佛弟子都应忆念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恩德。
释迦佛对浊世众生恩德非常大。如果佛陀在因地没有发愿度化我们,如果他成佛後没有为我们宣说正法,那我们将永远沉溺在轮回当中,而无有解脱的机会。正因为当年佛陀的发愿和慈悲摄受,我们才看见了解脱的曙光,最起码在弥勒佛出世时,在释迦佛教法下具足三皈五戒的人都能获得圣果。在《释尊修法仪轨》中,麦彭仁波切把《释迦牟尼佛广传》归摄为一个偈颂,即: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尔後发下五百广大愿,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确实每一位佛弟子都应为了一切众生摆脱轮回之苦,而至诚恭敬地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轮回的痛苦无量无边,以人类而言,身心的方方面面都苦不堪言。有些道友问我:为什麽我天天要和不愿意接触的人打交道?而自己喜欢的人却不能常相聚?我说:这就是怨憎会苦与爱别离苦。因为你前世欠他的感情和钱财,或者前世害过他,所以今世你不想面对他,他也会天天看着你;你不想跟他说话,他也会跟你搭上腔。同样的道理,你喜欢的人,他很快就会离开你,而不可能常在一起。这就是轮回的本性。其实於人而言,这样的怨憎会与爱别离根本不算什麽痛苦,在这一点上可能每个人都有自证分。
拿看病来说,生了病不看也不行,要看的话,现在很多医院都要求医生每月要赚多少钱,而很多医生的医德又很差,所以即使没有大病,也要给你开一大堆药,或者让你输液、检查……但病人也没办法,只好眼睁睁看着挨宰。此乃看病之苦,而真正的病苦就更难以忍受。此外还有生、老、死、求不得与五阴炽盛苦。人道尚且如此痛苦,那三恶趣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而所剩的天道与阿修罗道也极为痛苦。幸运的是我们已值遇了脱离苦海的捷径——净土法门,故大家皆应对释迦牟尼佛与阿弥陀佛生起感恩戴德之心。
另外,大家一定要多看这样的大乘经典,千万不要在没有意义的个人恩怨上用放大镜来放大,而应在对今生来世有意义的大事上花时间、下工夫。
好,今天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劄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相關文章:
藏传净土法 愿 海 精 髓
藏传净土 阿弥陀佛极乐捷径修法
藏传净土 净土教言 开启信心之佛教明日
藏传净土 极乐愿文大疏
藏传净土 极乐愿文大疏 发清净愿
藏传净土 极乐愿文大疏 发菩提心
藏传净土 极乐愿文大疏 积资净障
藏传净土 极乐愿文大疏 明观福田
藏传净土 极乐愿文大疏
藏传净土 极乐愿文
藏传净土法 愿海精髓
藏传净土法 阿弥陀佛极乐捷径修法
藏传净土法 净土教言 开启信心之佛教明日
藏传净土法 极乐愿文大疏 末 义
藏传净土法 极乐愿文大疏 发清净愿
藏传净土法 极乐愿文大疏 发菩提心
藏传净土法 极乐愿文大疏 积资净障
藏传净土法 极乐愿文大疏 明观福田
藏传净土法 极乐愿文大疏 总论
藏传净土法 极乐愿文

上一篇(藏传净土法 极乐愿文) 回目錄 下一篇(入菩萨行论学习 视频WM)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中区全国供佛斋僧大会
◎宁玛巴白玉塔唐秋疯传奇- Yahoo!奇摩部落格
香港咏给菩提学苑H.K.Yongey Bodhi Institute - Yahoo!奇摩部落格
◎《华严经.十地品》地位.以澄观疏解为主.不动地菩萨无功用行之研究
佛欢喜月

赞助网站
自由電子新聞網-民國90年3月13日
維基百科-藏傳佛教
喇嘛-互動百科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
台北教育網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