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佛法顯密洲佛學會1~2月共修行程 尊貴 貝諾法王涅槃 五月舉辦修法祈福法會 通啟-台灣直貢噶舉總會成立大會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空·大自在的微笑·中观 远离有无断与常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噶举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11/17 07:50:33
學習次第 : 进阶

·大自在的微笑·中观 远离有无断与常
竹清嘉措仁波切

如果我们尚有任何的主张,
就等同於尚未达到究竟的见解。
因为,如果一个人还有任何的主张,
就表示他仍然执着某些见解,
并且因此形成心的造作,所以,
这就不是究竟的见解。

大乘佛法的究竟或了义见解,是藉由唯一识与中观两个宗派来描述,其中中观被区分为二:

中观自空见
中观他空见

佛陀曾经三转*轮,而[中观自空见]的观点,是在二转*轮时所开示的,当时佛陀教导了智慧之母——《般若波罗蜜多经》。
这珍贵的《般若波罗蜜多经》中,教导了所有一切现象都是空性的。从[色]一直到[全知的俱生智],就一切现象的个别本质而言,并没有任何一个现象是存在的。

在《心经》中说:

我们应该有纯净且真诚的观点,
就是所有五蕴自性本空。
(译注:出自藏文版《般若心经》)

这意思是说,构成人身的[五蕴],其本性也是空的。这空性是本来就空,它并非原本是[实有],而後来这个事实被瓦解,进而转变为[空性]。它们是从无始以来,就是空性的!
所以当男女菩萨,在进行般若智慧禅修时,必须视五蕴的本性皆是空性。禅修者的观点,必须纯净且真诚,必须确信五蕴的空性,是从无始以来,就是与生俱来的,如果只在意念上想[它们是空性的],是不够的。

我们很有可能轻率地产生以下错误的见解:

1、想像中的空性

如果有人想,因为佛陀开示[五蕴皆空],然後就以崇敬的方式来进行禅修,这就称为[想像中的空性],这个见解并不是真实的空。
这是因为我们竭尽心力,认为万事万物皆空,而却没有丝毫令人信服的逻辑推理,来对它进行分析。

2、理智造作的空性

首先,当我们的心感受到五蕴时,接着,我们尝试着去解析它们,使它们变成[空性],这就是[理智造作的空性。]
刚开始,五蕴似乎是存在的,随後,我们却只试图以[理智],来强迫它们消失,依此方式创造出一种空性。这种空就是理智造作的空。

3、赋予名相的空性

第三种错误的空性见解,是[赋予名相的空]。当五蕴的[影像],结合五蕴的[名相],显现在我们概念化的意识里时,我们却认为它们是空性的,这就是[赋予名相的空性]。
假使当有人说[色蕴]时,就会有模糊的[影像],与[色蕴]这个名相结合一起,并显现在我们的内心意识里。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认为这个[影像]就是[空性],这就是赋予名相的空,而不是真实的空。

这三种错误的空性见解,都是由心想像出来的。假使我们想远离这类执着,就必须禅修[远离心的造作]的法性。禅修的方法可以利用五个次第中的任何一个次第,但此处特别指第四次第[中观应成派]的禅修方法。

何谓真实的空?

我们拿五蕴来做解说,[五蕴]只是名相,有些事物我们会用[五蕴]这个名相来称呼,而这些事物,我们就称为[名相赋予的基础]。这个[基础]本身和它的[名相],其实并没有任何的关联,我们可以用别的名相来称呼。
因此,无论这个被称为[五蕴]的是什麽东西,这个被赋予名相的基础,本质上是不存在的,它从无始以来,原本就是空性的,这才是我们应该确认的[真实的空]。

当我们梦见一朵美丽的花,那麽[花]的名词,就是所谓的[名相];而这个出现在我们的内心,且被赋予[花]这个名相的事物,我们就称为[名相赋予的基础]。
在梦中,我们用眼睛所看见的心的对境,它的产生是源自於我们的习性。我们往往错误的将所见到的与它的[名相],视为同一件事物。
我们误以为所感受到的对境,就是[花],但是实际上,这个被看见的[对境],与花这个[名相],是两件分开的事物。
[花]这个名相,与被赋予名相的[对境]之间,并没有实质的关联。依此推理,名相并没有真实意义,因此[名相]是空性的。
既然我们是在梦中,所以这个我们所看到的对境,也就是称为[花]的基础,本质上也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一场梦,所以也是空性的。

这就是所谓真实的空,无论是名相或名相赋予的基础,在基本质上,都没有真实的存在。

同样地,如同五蕴,被赋予[五蕴]这个名相的[基础],是空性的,因此既然被赋予名相的基础,没有真实的存在,也就不可能给予任何的名相,因此名相本身也是空性的。

梦中的花也是一样的,它与现实中的花、[花]这个名相,三者之间没有任何实质的关联。这个似是而非的关联,只是一种透过我们的联想,所产生的概念。首先我们看到对境,然後下一个刹那,赋予一个名相,来对它加以标签。
在此,这个名相,也不可能真实存在,因为这名相并不是单一的。

对於一个真实存在的事物,它必须是单一、独立而且不变的。
1、单一
假使在梦中,有一百个人,如果能证实其中任何一个人,是真实存在的,那麽其他所有的人,也就都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我们必须去分析,且尝试去寻找,一个已经无法再被解析的,单一且真实存在的个体。

2、独立
一件事物,如果是真实存在的,就必须是独立的。也就是说,它应该是永远存在,而不是只有在因缘条件聚合时才存在。因此如果它是存在的。就不应该依赖任何的因缘条件就能存在。

3、不变
如果一件事物,是真实存在的,它应该是永恒、持续的,也就是说,它应该是不变的。
(译注:仁波切在此补述:[我们也许认为生命是会改变的,但是却认为自我是恒常的,我们认为自我存在於过去,也会存在于未来。假使我们真的了悟自我是无常的,那麽我们就不会对自我产生执着。]因此,表面上我们认为生命及万事万物是[不单一、不独立且会改变],但潜意识中,我们却认为它们是单一、独立且不变的,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的去寻找,到底有没有所谓单一、独立和不变的事物。)

在藏文中,花称为me tog(美托),是两个音节,而这两个音节是分开的,在中间又有空间,[美]和[托]并无连接处。
当提及这个名词时,念出[美]这音时,[托]的音尚未发出,而念出[托]这音时,[美]的音已经结束,成为过去式。我们无法将[美]与[托]的发音,同时念出。这不同时的发音,代表着[存在]与[不存在]。
当发出[美]的音时,[美]是存在的,[托]是不存在。因为只有发出[美]的音,而[托]尚未存在。当发出[托]的音时,[托]是存在的,[美]是不存在的。
在发音时,并没有任何一个刹那,两个音可结合,而成为[同时存在]或[同时不存在]。

甚至名相中,发音的音节,也不是单一独立的。就一个音节的发音来说,它就包含三时——过去、现在、未来。

不论一个音节有多短,当我们开始发音时(现在),
结尾的音节尚未发音,但即将在未来发音(未来),
发音到结尾的音节时,前面音节已经成为过去(过去)。

每一个声音,都会通过且成为过去、现在、未来。因此它是可被分解,而且不是单一独立的。

好比你写一个单字时,甚至於任何一个字母,也不是单一独立的个体。
当把单字写下来时,我们可以在纸上,将这个字分解成更微小的部份。纵使每一个微细的部分,不管它有多麽小,我们都可以再将它分解成左边、右边、上及小等四个部分。
所以单字中,并没有所谓的最小部分,能够被称为[不可再被分割的]单一独立个体。

因此,花的名相[美托],不是单一独立个体,所以,它不可能真实存在。

相同的道理运用在被称为[花]的这个[基础]上,它也不是单一独立的个体。
如果是一朵大的花,它会有许多花瓣,有的向东,有的向西,它们都是分开的,而且都没有连接在一起。相同的,北边与南边的花瓣也是一样,它们并没有连接在一起,而且在花瓣间又有花蕊。
所以,花朵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意思是这个被赋予名相的[基础],并不是单一的个体。

在《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佛陀指出,一切事物本性皆空,这包括了:
现象==名相赋予的基础
名称=法相=被赋予的名相

中观思想的支持者,以逻辑的方式,来证实这个观点。龙树菩萨着作了六部论述,其中,一部是《中论》,在着作中,他以逻辑的方式,证实了佛陀在空性方面的法教。
《中论》目前已经翻译成中文,其中至少有二十一个章节,如果研究全部或部分章节,对我们将会有相当大的利益。

龙树菩萨,与佛陀二转*轮时的开示,有很重大的关联。佛陀曾预言,会有龙树这个人,推翻[存在与虚无]等等的见解,和一切对见解的造作,并破除任何对见解的执着。

与这个预言一致的,後来龙树也确实是佛陀二轮*轮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学者,他推翻所有非佛学的主张,也就是各种印度教宗派的思想,他推翻了所有的主张,成为[中观的始祖]。
(译注:仁波切补述:[龙树也推翻主张有实体真实存在的佛学宗派,如主张外在有实体存在的小乘宗派,和主张心是真实存在的唯识宗,都包涵在内。])

仁波切造了一首偈:

伟大成就者龙树菩萨!
以逻辑的方式,
打破佛学与非佛学宗派
所有的思想主张。

为何必须推翻所有的主张呢?
如果我们尚有任何的主张,就等於尚未掌握究竟的见解。因为,如果一个人还有任何的主张,就表示他仍然执着某些见解,并且因此形成心的造作,所以,这就不是究竟的见解。这就是龙树菩萨的主要着作《中论》内容的概要。

另外龙树菩萨的弟子[佛护],写了一本关於《中论》的重要论着,他创立了中观应成派。

然而,[清辨]却批评[佛护]在其论着中,所表达的龙树菩萨理念。反过来[清辨]依自己的见解,写了另一本论着,因此成了中观自续派的创始人。也有许多学者支持[清辨],例如撰写《中观庄严论》的寂护。
另外着作《入中论》的[月称],则支持佛护的论着,反而批评清辨的思想,他扩大地诠释应成派的见解,因此人们称他为实际上的中观应成派创始人。同样地,[月称]也受到许多学者的支持,其中也包括了着作《入菩萨行论》的寂天。

因此中观自空见学派,就按照上述两本对龙树菩萨《中论》的不同论着,分为两个宗派:
中观自续派(Svatantrika Madhyamaka)
中观应成派(Prasangika Madhyamaka)










相關文章:
空·大自在的微笑·序
空·大自在的微笑·咸成怙主 观世音 重要性
空·大自在的微笑·佛子行三十七颂 附录
空·大自在的微笑·第五次第 中观他空见禅修
空·大自在的微笑·第四次第 中观应成派禅修
空·大自在的微笑·第三次第 中观自续派禅修
空·大自在的微笑·中观 远离有无断与常
空·大自在的微笑·第二次第 唯识禅修
空·大自在的微笑·第一次第 无我禅修
空·大自在的微笑·五次第提要了悟的阶梯
空·大自在的微笑·上师祈请文 传承的加持
空·大自在的微笑·发菩提心 证悟的心态
空·大自在的微笑·如何使用《空性禅修次第》 建议

上一篇(空·大自在的微笑·中观 ) 回目錄 下一篇(空·大自在的微笑·第二次)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慧光集-喇荣三乘佛学会
俱舍论《阿毘达磨俱舍论》
上密院台北市佛学会-新浪部落-尊贵上师~炯尚仁波切
萨迦法王台湾福慧之旅法会内容
诺那祖师亲授莲师赞偈-七金刚句祈请颂

赞助网站
大同大學教育網
自由電子新聞網-民國90年3月13日
寧瑪巴大乘佛學會
慧炬機構
本機構創辦人周宣德老居士為宣揚中國佛教文化。

台北生技網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