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五)超度下煙供修法 中元節超度及21度母10萬遍 安陽仁波切溫哥華授與文武百尊灌頂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汉译《阿含经》四念处之研究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显教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1/27 10:49:27
學習次第 : 进阶

喇嘛网 日期:2010/01/27 10:45:15   编辑部 报导

汉译《阿含经》四念处之研究

以汉译《杂阿含经》、《中阿含经》、《增壹阿含经》、《长阿含经》,作为研究范畴,针对四念处的修行内容为研究主题,透过经典的整理,讨探四念处的修行内容。以四念处的特质和修习方法这两个面向作为研究的主轴,并且依於修习四念处所观察对象的认识、修习的具体方法来作为论述的走向。

内文共分为五章,首章绪论说明研究动机及目的、文献回顾及研究范围与方法。第二章则是从意义、重要性及利益来说明四念处的特质。四念处指的是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及法念处等四个正念的立足处,也就是说透过身体的活动、情绪的感受、心念的活动、 思惟的对象,专注并了知这四个对象本身及其变化,来体悟不净、苦、无常、无我的本质。佛陀称四念处为自洲,教诫弟子应依四念处严心而住,透过四念处的修习,可以证得果位,达到究竟的解脱。

第三章及第四章则是四念处的具体修习方法。第三章为身念处及受念处,在身念处的部份有安那般那念、日常威仪、不净观、界分别观等修习方法,受念处是以观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等三种感受为其修习的主要所缘。第四章为心念处及法念处,心念处是以观察十二组心所呈现的状态作为观察的内容,而法念处是以观察五盖、六结使、七觉支及四种禅定境界作为观察的对象。

最後第五章为结论说明。四念处作为培养正念的基础,能发展止与观,是通往解脱的起始点。从汉译《阿含经》可以看出佛陀重视四念处的程度,实为南传佛教及北传佛教的共同修法门,是为佛教的修行核心,因此行者对於四念处的修习应赋予重视。





玄奘大学/宗教学系硕士班/96/硕士/研究生:杨美容(释宗宏)   指导教授:林金木  电子全文电子全文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1
第二节 文献回顾……………………………………………………………………....2
第三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4
第二章 四念处的特质……………………………………………………………………....7
第一节 四念处的意义……………………………………………………………..…..7
一、 四念处的语义………………………………………………………………....7
二、 四念处的异译………………………………………………………………....8
三、 四念处的对象……………………………………………………………..…..9
第二节 四念处的重要性…………………………………………………………..…10
一、 培养正念………………………………………………………………..……11
二、 与三十七道品的关系……………………………………………………..…13
三、 自洲以自依………………………………………………………………......14
第三节 四念处的利益………………………………………………………….…….16
一、 安忍苦痛、转增光泽…………………………………………………..……17
二、 自护护他……………………………………………………………………..18
三、 灭尽贪欲、断除五盖………………………………………………………...19
四、 开显智慧、超越魔缚……………………………………………..…………20
五、 获得神通力…………………………………………………………..………20
六、 证果得解脱…………………………………………………………………..21
第三章 四念处的修习(一)……………………………………………………………..25
第一节 身念处………………………………………………………………………..25
一、 安那般那……………………………………………………………………..25
二、 日常威仪的觉知…………………………………………………………..…28
三、 不净观……………………………………………………………………..…29
四、 界分别观……………………………………………………………………..36
第二节 受念处………………………………………………………………….…….38
一、 了知当下的觉受……………………………………………………………..38
二、 从了知「受」集起与灭去的因中出离……………………………………..39
三、 从思惟「受」的本质中出离………………………………………………..41
四、 从断除「受」的结使中出离………………………………………………..42
第三节 小结…………………………………………………………………………..43
第四章 四念处的修习(二)……………………………………………………………..44
第一节 心念处………………………………………………………………….…….44
一、 观察对象……………………………………………………………………..44
二、 修习要点……………………………………………………………………..46
第二节 法念处…………………………………………………………….………….48
一、 缘六内处观结使……………………………………………………………..49
二、 依五盖随观诸法……………………………………………………………..51
三、 觉知七觉支的生起…………………………………………………………..55
四、 了知禅支的生起……………………………………………………………..63
第三节 小结……………………………………………….………………………….67
第五章 结论………………………………………………………………………….…….68
第一节 研究发现……………………………………………………………………..68
第二节 结语…………………………………………………………………………..70
参考文献……………………………………………………………………….…………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1
第二节 文献回顾……………………………………………………………………....2
第三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4

第二章 四念处的特质

第一节 四念处的意义……………………………………………………………..…..7
一、 四念处的语义………………………………………………………………....7
二、 四念处的异译………………………………………………………………....8
三、 四念处的对象……………………………………………………………..…..9
第二节 四念处的重要性…………………………………………………………..…10
一、 培养正念………………………………………………………………..……11
二、 与三十七道品的关系……………………………………………………..…13
三、 自洲以自依………………………………………………………………......14
第三节 四念处的利益………………………………………………………….…….16
一、 安忍苦痛、转增光泽…………………………………………………..……17
二、 自护护他……………………………………………………………………..18
三、 灭尽贪欲、断除五盖………………………………………………………...19
四、 开显智慧、超越魔缚……………………………………………..…………20
五、 获得神通力…………………………………………………………..………20
六、 证果得解脱…………………………………………………………………..21

第三章 四念处的修习(一)

第一节 身念处………………………………………………………………………..25
一、 安那般那……………………………………………………………………..25
二、 日常威仪的觉知…………………………………………………………..…28
三、 不净观……………………………………………………………………..…29
四、 界分别观……………………………………………………………………..36
第二节 受念处………………………………………………………………….…….38
一、 了知当下的觉受……………………………………………………………..38
二、 从了知「受」集起与灭去的因中出离……………………………………..39
三、 从思惟「受」的本质中出离………………………………………………..41
四、 从断除「受」的结使中出离………………………………………………..42
第三节 小结…………………………………………………………………………..43

第四章 四念处的修习(二)

第一节 心念处………………………………………………………………….…….44
一、 观察对象……………………………………………………………………..44
二、 修习要点……………………………………………………………………..46
第二节 法念处…………………………………………………………….………….48
一、 缘六内处观结使……………………………………………………………..49
二、 依五盖随观诸法……………………………………………………………..51
三、 觉知七觉支的生起…………………………………………………………..55
四、 了知禅支的生起……………………………………………………………..63
第三节 小结……………………………………………….………………………….67
第五章 结论………………………………………………………………………….…….68
第一节 研究发现……………………………………………………………………..68
第二节 结语…………………………………………………………………………..70
参考文献……………………………………………………………………….………….73






上一篇(心灵转化之探究) 回目錄 下一篇(瑜伽相应与宗教修持)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释迦牟尼佛纪念点灯法会
◎大乘五蕴论-世亲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重要文献书目
止观禅修
萨迦文集选项-吉祥萨迦派中文官方网
《大藏经》概要教授

赞助网站
慧炬機構
本機構創辦人周宣德老居士為宣揚中國佛教文化。

在線文史資料綜匯--中國古代文學-- 北京大學中文論壇﹝ 簡﹞
華文佛教網絡資源
靈鷲山全球資訊網
全球宗教資訊網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