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E最新企業社會責任NPO規劃課程-限60名免費 大藏經法會 暨 朝山禮拜 12/16氣功修煉與吸引力法則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从分子生物学看一个哲学难题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编辑部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1/12 09:10:10
學習次第 : 无

喇嘛网 日期:2010/01/12 09:02:57   编辑部 报导

没有设计者的世界--从分子生物学看一个哲学难题】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

                      ──《庄子?寓言》 

    据说﹐东方哲人的思维是综合式的﹐直观而充满了智慧﹐却缺乏深入的分析。对於天地万物的由来﹐我们的祖先只是泛泛地下“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之类的断定﹐便算是完成了答卷。至於这样的断定的根据何在﹐万物如何生于有﹐有如何生于无﹐他们似乎不屑顾及。

    西方哲人比较喜欢寻根刨底﹐一下笔便是长篇大论的分析﹑演绎。对於天地万物的由来﹐多问几个为什麽﹐便免不了要认定它们一定有一个设计者﹐因为天地万物是如此的复杂﹑有序﹐怎麽可能自然形成呢 ﹖十八世纪的英国哲学家佩利因此提出了一个着名的“手表类比”﹕试想你经过一片荒野﹐脚踏在石头上﹐你可能会假定这些石头一直就在那里﹐而不会追究它们是怎麽来的﹔但是如果你在地上见到了一块手表﹐你就会奇怪它怎麽会在那里﹐而且你知道这块手表一定是由某个手表匠制造出来的﹐他由此推论说﹕

    “在手表中存在的每一个加工的迹象﹐每一个设计的表现﹐在大自然的产物中也都存在?﹔并且﹐大自然的产物远胜手表﹐超出了一切人为的计算。”

    既然手表一定有一个创造它的手表匠﹐大自然也就应该有一个设计它的万能的设计者﹐也就是上帝。

    佩利的“手表类比”一提出﹐怀疑论者休谟等人就在逻辑上给以反驳﹕手表匠要利用材料才能制造手表﹐而上帝却要从无中创造出自然界﹐这两者不是一码事。机器有许多许多种﹐如果你在沙滩上见到一辆车﹐见到一台收音机﹐总不至於认为它们也都是由手表匠制造出来的吧﹖依次类比﹐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产物﹐也应该有各种各样的设计者﹐而不应该只有一个上帝。如果一块手表不是完美的﹐我们就

可以推知它的制造者不是完美的﹔因为自然界并不是完美的﹐所以上帝也就不是完美﹑万能的了﹖这个类比在逻辑上最致命的一点是﹕它先假定大自然没有加工﹑设计的迹象﹐所以在荒野上手表才会显得突出﹔但是它马上又假定大自然充满了加工﹑设计的迹象﹐所以才象手表一样需要有一个设计者。这样﹐这个类比就不是自洽的﹐在逻辑上也就不成立了。

    但是﹐虽然“手表类比”在逻辑上被驳倒﹐天地万物的由来问题并不因此就解决了。如果我们不能对自然界﹐特别是最为复杂的生物界的起源给出一个科学的解释﹐上帝的阴影就无法排除。到了上个世纪中叶﹐现代生物学之父达尔文对生物界的复杂性的起源交出了第一个科学答案﹕自然选择完全可以代替上帝作为生物界的设计者。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复杂的生物体可以经由最简单的生物体一步一步地

进化而来。佩利曾经拿人眼跟望远镜作比较﹐推断只有上帝才能设计得出构造远比望远镜复杂﹑完善的人眼﹔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因此专门用一节讨论了眼睛的进化﹐通过比较现存生物的或简单或复杂的眼睛﹐证明人眼并非不可能从无到有﹐从简单(比如单细胞生物的眼点)到复杂逐渐进化而来。他非常自信地写道﹕

    “如果有谁能够证明存在?任何一样不可能经由为数众多的﹑逐渐的﹑轻微的改动而形成的复杂器官﹐那麽我的理论将绝对会破产。”

    一百三十多年过去了﹐虽然一直有人声称达尔文的理论已经破产﹐而实际上在经过修正後它仍然坚如磐石。在生物学界﹐自然选择依然被公认为最重要的(虽然并不是唯一的)进化动力。在今天﹐当我们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时﹐生物进化就变成了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因为生物体在分子水平上有?惊人的一致。既然一个受精卵经过十月怀胎以後可以发育成一个人﹐单细胞生物为什麽不可能进化成人类呢﹖单细胞生物和人的受精卵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上都极为相似﹐最本质的差别是遗传信息的不同。但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对於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相同的﹐都是DNA﹔而DNA依据一定的速率在不断地突变﹐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只要对於每一次突变的结果有一个选择的机制(比如自然选择)确定其突变的方向﹐人类完全有可能由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

    这是对“万物生于有”的回答﹐而“有生于无”呢﹖虽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避开了生命起源的难题﹐而把它留给了上帝﹐在私人通信中他却认为第一个细胞可以经过化学反应自然形成。到了本世纪二十年代﹐俄国科学家奥佩林开始正式回答这个难题﹐提出了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即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自动合成生物小分子﹐生物小分子可以合成生物大分子﹐进而组成原始细胞

。七十年来﹐“化学进化”假说的各个步骤在实验室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模拟﹔特别是近十年来﹐RNA自我催化现象的发现和研究使我们知道﹐RNA无须借助蛋白质就可以自我复制和把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单位)合成链﹐从而解决了长期困扰生物学界的究竟是先有核酸还是先有蛋白质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使得“化学进化”假说在生物学界得到了普遍的承认。

    这样﹐上帝的阴影就已完全从生物界驱除了出去。对於生命现象的解释﹐今天的生物学家已完全不需要有全能的设计者的假设。

    我不想详细介绍为什麽对於生物界的种种现像我们不需要有一个智能设计者的假设﹐我想进一步说明的是﹐那种智能设计者的假设不仅不需要﹐而且是不合理的。

    让我们再回头来看佩利的类比﹐他的大前提是﹕自然界﹐特别是生物界﹐是高度复杂﹑有序﹑美妙的。凡是看过“动物世界”之类的电视节目﹐读过一些介绍生命现象的科普文章的读者﹐大概都会理所当然地接受这个大前提。你看﹐布谷鸟会把蛋下在别的鸟巢里﹐让别的鸟替它养儿养女﹐蚂蚁会抓来别的蚂蚁当奴隶﹐蜜蜂会建筑连建筑师都叹为观止的蜂窝(这些都是达尔文特地在《物种起源》中讨论的

例子)﹐而蝙蝠居然会用声纳“高科技”捕捉虫子﹐一句话﹐生物世界真奇妙﹗然而﹐深入研究下去﹐我们就会发现这种奇妙现象只是生物世界的一面﹐生物世界同样存在?不奇妙﹑不完美﹑甚至完全不合理的另一面。拿我们人体来说吧﹐存在?那麽多(据统计多达上百个)的完全没用甚至有害的退化器官﹑组织﹐就很不完美﹔而人体的骨骼﹑内脏构造根本就是为四足行走“设计”的﹐使直立行走的我们增添了多少疾痛﹐让一个工程师来设计﹐完全可以设计得更好﹐万能的设计者反而会如此低能﹖如果现存的生物不是给设计创造出来的﹐而是进化而来的﹐这种现象就很好解释了﹕这是祖先留给我们这些不肖子孙的一种负担。自然选择无法凭空创造或全盘改造﹐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修修补补﹐因此那些生存下来的所谓“适者”并不一定就是最优化者﹐它们只是在某一个或几个特徵上获得了生存优势﹐其它的可能照旧﹐从而导致了不合理的设计。

    在分子水平上来看生命现象﹐这类蹩脚的“设计”就显得更明显了。分子生物学上一个出乎意料的发现是﹐作为遗传物质的DNA﹐只有很小的一部份是真正载有遗传信息﹐有表达蛋白质的功能的。对於人体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DNA都不编码蛋白质﹐其中极少数有调控功能﹐绝大多数没有已知的功能﹐被称为垃圾DNA。如果我们现在就认定所有的垃圾DNA都没有功能﹐未免过於轻率﹐但对其

中的一部份﹐我们已有了深入的研究﹐它们的确是垃圾。实验表明去掉它们对於生物体不会有任何的影响。就是这些废物﹐盘占?细胞核的宝贵空间﹐细胞复制时还要费心费力把它们也复制一份遗传下去。试想﹐如果你的居室的绝大部份空间都被垃圾占领﹐搬家时还要把它们也都带走﹐是一件多麽荒唐的事﹗如果真有一位高明的设计者﹐他何必扔下这麽多的垃圾﹐何不令清洁工来打扫一番﹖

    分子生物学怎样解释这些垃圾DNA的存在呢﹖很简单﹕它们是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基因“化石”。基因是由四种硷基编码而成的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一个基因就好像是一个电脑文件。电脑文件可以复制﹐基因在细胞分裂时也复制成两份分配给子细胞﹐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会发生错误﹐某个子细胞会因此多得了一套某个基因﹐就像你本来要复制一个电脑文件﹐却错用了指令让

这个文件扩增了一倍﹐包含了两个原来的文件。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某个基因在细胞中就有可能越来越多﹐而形成了一个基因家庭。电脑文件的复制一般是十分忠实的﹐但是有时会发生读写错误﹐使得新文件跟旧文件略有差异。基因复制也是如此﹐会不时地发生突变﹐使得一个基因家庭的成员不完全相同。在基因家庭中﹐被研究得最透彻的是珠蛋白基因家庭。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都属於珠蛋白﹐血红蛋白又

可分为阿尔法和贝塔两大类﹐每一类各有一些亚型﹐比如兔子的贝塔血红蛋白就有贝塔1﹑贝塔3﹑贝塔4三种﹐分别由贝塔1﹑贝塔3﹑贝塔4基因编码﹐这三个基因连在一起成为一串﹐就象三个相关的电脑文件被写在硬盘上的同一个cluster。这三个基因都非常相似﹐可以推测是从一个原始基因不忠实地复制而来的。为什麽没有贝塔2呢﹖原来贝塔2是一个没有编码功能的假基因﹐它插在贝塔1和贝塔3之间﹐基因结构与贝塔1相同﹐二者的序列也非常相似﹔但是贝塔2的调控区发生了改变﹐使它没法被转录﹔它的“编码”区在开始部份发生了点突变﹐即使被转录了也会很快中止﹔在这重重保险的抑制下﹐使得贝塔2完全丧失了转录的机会﹐而成为无用的假基因。由於贝塔2与贝塔1极为相似﹐我们可以推测它就是由贝塔1复制变来的﹐比较二者的序列可以计算出这个复制事件发生在大约五千五百万年前。贝塔2也不是一开始就完全没有功能的﹐从序列比较可以推测它作为一个真基因活动了大约两千两百万年﹐以後堆积了太多的突变﹐而在大约三千三百万年前丧失了功能﹐变成了假基因。如果我们不需要一个电脑文件了﹐我们可以发出指令把它删除﹔而实际上﹐这个文件并没有从硬盘上抹去﹐它还在硬盘中﹐只不过删除指令取消了操作系统指向这个文件的指针﹐使得它在文件名单中消失了。细胞对於那些已经丧失了功能的基因也是采用同样的策略处理﹐并没有把它们清除﹐只是加了种种限制防止它们的表达﹐而把它们作为“化石”保留了下来。有时候这些限制失灵﹐让这些“化石”基因复活了﹐就出现了返祖现象。但是计算机跟细胞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由於硬盘空间有限﹐那些已被删除的旧文件最终会被新文件所覆盖﹐而真正被删除﹔而细胞中却无人来为它们做这种清除垃圾的工作﹐垃圾DNA也就越积越多了。

    如果一个电脑文件太大﹐一个硬盘扇区(sector)写不下﹐就会给拆开分散到别的扇区去﹐但是操作系统会有指针指向各个扇区﹐使它们使用起来仍然是一个文件。真核细胞的基因也是如此﹐一个基因往往给分成几部份。比如脊椎动物的珠蛋白的每个基因﹐就都给分裂成三个部份﹐称为三个外显子。外显子之间被不编码的或长或短的所谓内含子所隔开。这些内含子占了垃圾DNA的大部份﹐它们或者是毫无意义的序列﹐或者是过去的基因的残余。在基因表达的过程中﹐外显子和内含子都同时转录RNA﹐然後再把属於内含子的部份切割掉﹐而把外显子的RNA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RNA去翻译蛋白质﹐显然这也不是一个很有效率的设计。总之﹐内含子和假基因都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堆积下来的垃圾。这类垃圾﹐是生物进化的最好的证据﹐也是对於存在智能设计者的观点的最有力的否定。

    一个生物体越高等﹐进化过程越复杂﹐在它的身上残留的垃圾也就可能会越多。在生物界﹐既然没有一个总设计师来为细胞清污除垢﹐它们就把这些“化石”加上种种保险保存起来﹐作为历史源远流长的见证。即使偶尔保险失灵﹐沉渣泛起﹐返祖复古﹐也会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被消灭掉。在进化的长途中﹐没有尽善尽美﹑永恒不变的尤物﹐一切都只是过程。

 





分子生物学 是对生物分子层次上的研究。这是一门生物学化学之间跨学科的研究,其研究领域涵盖了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学科。分子生物学主要致力於对细胞中不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包括DNARNA蛋白质生物合成之间的关系以及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被调控的。

 

分子生物学- 维基百科  

分子生物学 - 国立交通大学生物科技学院

1930年代,由於许多生物化学家发现细胞内的许多分子参与了各种复杂的化学反应,分子生物学由此逐步建立。但直到1938年“分子生物学”一词才由瓦伦·韦弗Warren Weaver)提出(也有人认为“分子生物学”一词最早於1945威廉·阿斯特伯里William Astbury)首先在Harvey Lecture上应用的[1])。瓦伦是当时洛克斐勒基金会自然科学方面的主持人,他相信由於在X射线晶体学等方面的发展,生物学正在进入一个大的转变期,他也因此将基金会的资金用於资助生物领域的研究。




作者﹕方舟子( fang@xys.org 这个email住址已经被防垃圾邮件程式保护,您需要启动Javascript才能观看

[S.C.按﹕作者现工作於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

本文原文引自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evolution/world_without_designer.txt

原文原载於《民主中国》第29期。後收录於《进化新解说》(方舟子﹑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7。)兹谨向作者致意。

有关『手表类比』﹐亦请参考拙文《手表类比----和方舟子先生商榷》。






上一篇(存在概论) 回目錄 下一篇(从科学与佛学看因果观)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改善「爱情与事业」最大效益之咕噜咕咧佛母密法
◆究给仁波切◆舍利塔基金募款
莲花生大士心咒的功德利益与直指觉性赤见自解
瞻布林集桑--世界祈福日
格鲁派的学位制度

赞助网站
Changturtle
LamaNet 喇嘛網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學術資源網站
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
自由電子新聞網
南亞技術學院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