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生大士心咒的功德利益与直指觉性赤见自解
資訊分項
相簿2
服務分項
回應(0)


轉寄 列印 迴響 總覽









直指觉性赤见自解

一、敬礼

顶礼 觉性自明三身尊

二、述意

我将开示〈 深法寂静忿怒尊密意自解 〉中之〈 直指觉性赤见自解 〉。如是直指自己觉性之法,有缘善男子,应善自领悟!


三昧耶,甲,甲,甲。

三、心性本面(觉、明、现)

唉玛火(奇哉)!一心之内遍含轮回与涅盘,它的本性无始即然,而你却不知道; 明和觉从未有间断,而你却不认识; 它处处皆无碍显现,而你却不了解。因此,为使你能了解心性的本面而作开示。

三世诸佛讲说了八万四千无量法门,除了觉悟此性外,过此说者佛未曾说。经典遍满虚空不可计量,究竟教诲只有直指觉性三句话。此现量直指诸佛之密意,既无前行,也无後修,导入之法,即此而已。

四、一心

吉火!有缘弟子且谛听!所谓心者颇为广泛传播而名声响亮,但对此性不了解,或邪解,或了解片面,由於未能正确如实了解之故,遂产生了无量的宗派之学说。而一般平庸士夫未悟此性,对自己的本面自己不知道,故不断流转於三界六道而受苦。他们皆因不悟自心本性而成过。烦恼的声闻独觉,只了悟无我的一面,虽欲求证悟而不能如实得悟。其他因受各自宗派和理论束缚,不能见到心的光明,烦恼声闻独觉贪者能所而成障碍,中观贪者二谛边见成为障,下三瑜珈贪者观想念诵成为障,摩诃阿鲁贪者界觉成为障。

於无二义分之为二而致误,无二若不能融合为一不能成佛,因为皆是一心。轮涅本来无分别,若去断离取舍,仍流转於轮回。因此现将所做法事一齐放下,指示你一切精华,即此赤见觉性自行解脱之法。当你悟到一切法本自大解脱,则知〈 大圆满 〉是圆具一切。

三昧耶,甲,甲,甲。

五、名相

称之为心者,就是那明明了了。说存在,它却没有一法存在,说根源,它却是轮回苦与涅盘乐种种生起之根源。由於对它的见解不同,始有十一乘门。从名相上讲,它有无穷的名称:有人称它为心性或本心,外道则称它为梵我,声闻独觉则称无我教义,唯识家称之为识,有人称它为般若到彼岸,有人称它为如来藏,有人称它为大手印,有人称它为唯一明点,有人称它为法界,有人称它为一切种,亦有人称它为平常心。

六、直指明空

现在为你直指进入觉性之法有三要:过去之念不留痕迹而明净,未来之念未曾生起而鲜洁,现在之念住於当下心境不修整造作,即是平常的觉了之心。若自己对自己做赤露观照,观之并无所见,唯有明明亮亮的,觉性现量赤裸裸地显露出来,并非任何实成,惟有空空洞洞,这明亮和空洞不二,闪闪发光,它既不是常,非任何所成,亦非是断,然又光明灿然。其存在并非单一存在,而是多种均能觉了和显明。也并非多种所合成,而是不可分割的独具一味。总之,这唯一的自己觉性决非是从他而有,如此方是直指事物的实际情况。

七、三身

  在一觉性之中三身无别而完具。因它什麽也不生,是空性法身;它的空性本光明亮,是报身;因它能无碍显现一切,是化身。三身是圆具於一心中之体性。

八、当下就是

  今若用强制直指之法引入此性,你的当下觉性原本就是如此。它是那不造作而自明,怎麽能说你不了解心性?对此觉性本来无可修持,你怎麽能说修持没有成就?既然你的本觉现量就是这一念,你怎麽能说你找不到自己的心?就是那个觉明本无间断,你怎麽能说未见心之本面?心之思维者原本就是它,你怎麽能说找不到那个动念者?对它没有任何可以做的,你怎麽能说做而无得?本来不须修整,听之任之就可以,你怎麽能说无法进入安静?

你只要无为无作完全放下就可以,你怎麽能说对它无能为力?觉、明、空(现)三者本是无别元成,你怎麽能说修之反而无成?本觉是无有因缘,自生元成,你怎麽能说不能努力精进?念头是当下生起当下即消,你怎麽能说无法对治?当下的本性就是如此,你怎麽能说对它不能认识?

九、心性喻

  心性真的是空寂无根,自心无实犹如太虚空洞,似与不似,不妨观察你自心;不是空性断离之见,那自然智慧,真的从本即是光明,自然智慧本身如同太阳的核心,似与不似不妨观察一下自心;觉性智慧真的相续不断,相续不断好像江河流水不停,似与不似不妨观察一下自心; 各种念动真的不可认知,妄念无实,好像空中微风难以捉摩,似与不似不妨观察一下自心; 外境所现真的就是自现,外境自现好像镜中反映影像,似不似不妨观察一下自心;一切有相真的都是自行解脱,自起自消,好像空中的云彩,似不似不妨观察一下自心。

十、心外无法

  不属於心之法非别有,除心而外,哪有能修和所修。不属於心之法非别有,除能行持和所修持而外,哪有其他存在; 不属於心之法非别有,除所守三昧戒而外,哪有其他存在; 不属於心之法非别有,除所证果而外,哪有其他存在。再三观察!仔细观察自己的心。


十一、性光

  当你外观虚空时,而心这时已无妄念起动之残余,你又再观自心时,亦无起动妄念之起动者,那麽,无染的心性清静而光明,这就是你的本觉光明空寂之法身,好似无云晴空生起的太阳,虽无形相却能明确的知道,对於此义悟与不悟差别极大。

十二、自生

  从本未生而是自生之光明,这是觉性的婴儿,可是却无父母,真稀奇!这觉性谁也未造而是自生智慧,真稀奇!它既无生也无由而灭,真稀奇!它既现量而明在,却无人能见,真稀奇!纵然流於轮回也不变坏,真稀奇!纵然成佛也不增好,真稀奇!它是大家都有,却无人知道,真稀奇!你还寄望在他处得果,真稀奇!它就是你自己,却别处寻找,真稀奇!

十三、见、修(定)、行、果

  唉玛!这个当下的本觉明朗而无实质,仅此,即是无上的知见; 它是无缘地包容一切而是又离一切,仅此,即是无上的观修; 说无造作,於世间放任无拘,仅此,即是无上的行持;它是不求而从本即是元成,仅此,即是无上的证果。

十四、四乘

  指示无误之四乘:见解不错之大乘,即此当下的觉性本具光明,因其明而无误谓之乘; 观修不错之大乘,即此当下的觉性本具光明,因其明而无误谓之乘;

行持不错之大乘,即此当下的本智本具光明,因其明而无误谓之乘; 果位不错之大乘,即此当下之心本具光明,因其明而无误谓之乘。

十五、四钉﹙橛﹚

  今开示不变易之四钉:所谓见地不变之大钉,即此当下的觉心明亮,三世不易故谓之钉; 所谓观修不变易之大钉,即此当下的觉心明亮,三世不易故谓之钉; 所谓行持不变之大钉,即此当下的觉心明亮,三世不易故谓之钉;所谓果位不变之大钉,即此当下的觉心明亮,三世不易故谓之钉。

十六、无住

  指示三世一如之要门。过去之迹不追,抛弃过去的观念;未来不迎,断绝意识的关联;眼前念起,不执不取,心如虚空。既然无有观修可修,则什麽都不修,既然无可散乱,则坚守不散正念,在此不修不散的状况中只用赤裸观照一切,你的觉性便本知本明,光明炽然。当它生起时,则称为菩提心(觉性),因无所修,则超越一切所知境,因无散乱,它的本体澄澈光明,现空是本自解脱,明空是为法身。一但悟到佛道之中无可修习,即此时便现见金刚萨埵。

十七、无见

  下面开示把六种边见推到穷尽处之教授。不论不同的见解既广且繁,你的本觉心性是自然本智,它是没有能见和所见,不管见与未见而寻觅那能见者,连求见者自己也找不到,此时便是把边见推到穷尽处,见之底蕴就到这样的地步。见和所见什麽也没有,若不落於根本无有之断空,这当下的觉性明明了了,便是〈大圆满见 〉,对此悟与不悟并无分别。

十八、无修(定)

不论不同的观修既广且繁,你的本觉心性平常一样的通透赤裸,能修和所修并无分别; 不管你修与未修而寻觅那能修者,若是找不到那能修者,这时便把观修推到穷尽处,修之底蕴也就到这样的地步。修和所修什麽也没有,若不落於散乱昏沉和掉举,这当下无造作的觉性明明了了,便是无作平等三摩地,入定不入定并无分别。

十九、无行

不论不同的行持既广且繁,你的本觉心性就是唯一明点,它并无能行和所行; 不管行与未行而寻觅行者,若是找不到那能行者,这时便把行持推到穷尽处,行之底蕴也就到这样的地步。从本以来就无能行所行,若不落於迷乱的习气,当下之心无有造作,明明了了,切勿去做修整和取舍,这样便是清静行持。净与不净并无分别。

二十、无果

不论不同的果位既广且繁,你的本觉心性就是元成三身,并无能证和所证;若是寻觅能证果者,却找不到那能证果者,这时便把果位推到穷尽处,果之底蕴便到这样地步。无论什麽果皆证不得,得与不得,并无分别。若不落入挂虑和取舍,这当下的觉心自明元成,了悟现证三身仅是自己所具,即此便是本来成佛之果。

二十一、中道

觉性是远离断常八边,不堕任何一边才谓之中道。觉性就是那觉念恒常不断,空性乃觉性之核心,是故则称之为如来藏。若明了此义则超胜一切,因此又称它叫智慧到彼岸。超越思维从本离边故,因此称为〈 大手印 〉,这仅是悟与不悟差别之故,它便成为轮涅苦乐一切之根,故又称为一切种(阿赖耶)。它在安住无改平常之位时,即此清楚明亮之觉性,故又称为平常心。不论安它什麽美妙的名称,实际就是当下那一点灵知而已

二十二、勿外求

除此之外还有什麽更好的可以追求?比像在家中而外出追寻,即找到三千大千世界之顶亦无可得,除心而外再无别佛可求。若不认识心而向外驰求,如身外去找自己,怎能找到自己,好比一个傻子进到一大群人中,为热闹的场面所惑,而忘失自己。由於不认识自己而去他处寻找,误认别人是他自己。同样,如果不知万物的本性,不知外境原来是心,而仍误入轮回,不见自心是佛,则障涅盘。所谓轮回与涅盘全依觉明与无明,就在刹那一念,二者并无分别,若还以为存在於心外是迷误,迷与不迷之体都是一个,一切有情的相续心并无有二,不须修治,自然放下即可解脱。若不觉悟这迷误之性出自自心,你便永远不能了悟法性实际。

二十三、空喻

自己应当觉照自己即自起自生者,这些境相起初从何而生,中住何处,最後归於何处?若加观察,如井中的鸦影,乌鸦从井飞去,除井外再无其他。同理,境相(表象)皆是由心所生,既从心生起,又由心中而散失,惟此心性是尽知尽觉,空而且明,从本就是明空无别,犹如虚空。自然智慧现量的光明中,确定一切这便是他的法性,现世一切是它的表相,然而它又是均在心中觉知,因此,应悟到这个心性就是觉而灵明,犹如虚空。心性表示如虚空,只是一个比拟,是一个暂时的片面表诠,因为心性有觉性,空而无所不明,虚空却无觉性,只是空而顽空。所以,心性的实际不能以虚空作譬。总之,要无有散乱地安住本然便是。

二十四、表象

这些世俗境界的各种现象,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皆会消灭。比如现象界中的一轮涅法,只不过是唯一心性的表象而已。何时心性有所改变,则生起外境改变的表象,所以一切皆心之表象。六道众生只认取各自的境界。有些外道则见为断常二分,密法九乘中各各见各自的观点,故所见不同,立说也就各异,由於所执各异,分别耽着而生迷乱。你若觉了一切境相皆心,虽见表相,不执不取,这便是佛。

二十五、一切皆心

境相未迷乱,由於执着而起迷乱。你若是了知执着的念头就是自心,则当下自然解脱。一切所现只是心的境界,外器世间现为冥顽之物亦是心,内有情世间现为六道众生亦是心,现为上界天神安乐的境界亦是心,现为三恶道的苦恼亦是心,现为无明烦恼五毒亦是心,现为自然智慧之觉性亦是心,现为善念涅盘亦是心,现为魔鬼作障亦是心,善现为佛神和悉地亦是心,现为各种清净境界亦是心,现为无分别专一而住亦是心,现为形相颜色之万物亦是心,现为无相离戏境界亦是心,现为一多不二亦是心,现为非有非无亦是心,所以没有任何境界不属於自心。

二十六、赤见觉性

心性不灭,任何境界都能现起,虽然现起,亦如海水与波浪并无有二,故在心性内解脱。所立不灭,任何名言皆可安立,而实际呢,心只有一个,即此一个,也是无源无根。从任何一边看它,什麽也看不到,不见实法,因此也无任何存在;但也不见虚无,而是觉了和光辉灿然。它更不是个别差异,而是明空无别。当下自己的觉性光明朗照,即使如此,而仍无存在的主体,虽无自性而实修则真有觉受,只要能真实证悟此性,则一切都将解脱。

因此,在根上并无利钝之分。如菜籽、牛奶虽以(有)油作为内因,若不挤压,怎麽能出油汁?一切众生虽真实具有如来本性,若不实证,众生如何能够成佛?若肯实证,即牛郎也可悟道,虽不会讲理,仍能从现量中得到肯定。如亲口嚐过糖的滋味,哪里需要他人解说其中滋味。

不了悟此真性,即使班智达亦会生迷乱,不论他博通九乘的道理,等同缺乏现见而去追求遥远的传闻,虽刹那亦未接近佛道,一但觉悟此性,一切善恶当下清净,若不悟本觉,则所造任何善恶诸事业,皆是积累上升天界和下堕恶道的轮回之业。

若是了悟自心空性本智,则全无善恶业之可得,如同虚空的空中积不了泉水,所以空性之中无功德与罪业积存之境。因此要赤见自己的本觉现量,这赤见自解是何等奥妙!是故必须求悟此自觉之性,秘奥封禁!

二十七、结语

奥妙!直指觉性赤见自解,为利益後来浊世有情故,将所有续经教敕和要门,凡已所知者都简单扼要而转写,现在宏传,又作伏藏隐藏,发愿使未来有缘者能遭遇此法!

三昧耶,甲,甲,甲。

此开示觉性现量之着述,名为《赤见自行解脱》,是乌金教主莲花生大士所作,愿直到轮回未空之间,利生无尽。 刘立千藏学着译

-----------------------------------------------------------------------------------------------------------------------------------------


莲花生大士心咒的功德利益

嗡阿吽—是身口意最殊胜的精华
班渣——是金刚部最殊胜的精华
咕噜——是宝生部最殊胜的精华
贝玛——是莲花部最殊胜的精华
悉地——是事业部(羯磨部)最殊胜的精华
———是佛部最殊胜的精华

———是五方佛报身圆满
———是法身不变圆满
———是化身莲师尊前圆满
班渣——是嘿噜嘎(饮血尊)本尊坛城圆满
咕噜——是上师持明本尊坛城圆满
贝玛——是空行本尊坛城圆满
悉地——是所有财神及岩藏取者的命脉
———是所有护法的命脉
嗡阿吽—是三传承(密意/持明/口耳)命脉
班渣——是经律二藏的命脉
咕噜——是论藏和事续部的命脉
贝玛——是行续部和瑜伽续部的命脉
悉地——是玛哈瑜伽的命脉
———是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的命脉
嗡阿吽—可以消除三世一切的罪障
班渣——可以消除瞋恨心所造的一切罪障
咕噜——可以消除傲慢心所造的一切罪障
贝玛——可以消除贪心所造的一切罪障
悉地——可以消除嫉妒所造的一切罪障
———可以消除烦恼所造的一切罪障
嗡阿吽—可以获得法报化三身
班渣——可获得大圆镜智(东方不动佛的智能)
咕噜——可获得平等性智(南方宝生佛的智能)
贝玛——可获妙观察智(西方阿弥陀佛的智能)
悉地——可得成所作智(北方不空成就佛的智能)
———可获得五种本智任运成就
嗡阿吽—可以勾召天、魔、人
班渣——可以去除食香及火神的障碍
咕噜——可以去除阎魔及罗刹的障碍
贝玛——可以去除水神及风主的障碍
悉地——可以去除夜*及自在天神的障碍
———可去除罗喉星耀(致使癫痫)及地主的障碍
嗡阿吽—可以成办六度波罗密
班渣——可以成办一切息灾的事业
咕噜——可以成办一切增益的事业
贝玛——可以成办一切怀爱的事业
悉地——可以成办所有的事业
———可以成办一切诛伏的事业
嗡阿吽—可以去除外道的诅咒
班渣——可以去除本智天神(耶喜啦)的诅咒
咕噜——可以去除天龙八部的诅咒
贝玛——可以去除世间天的诅咒
悉地——可以去除龙和地主的诅咒
———可以去除天、人、魔的诅咒
嗡阿吽—可以摧灭五毒魔军
班渣——可以摧灭瞋恨的魔军
咕噜——可以摧灭傲慢的魔军
贝玛——可以摧灭贪的魔军
悉地——可以摧灭嫉妒的魔军
———可以摧灭天、人、魔三种魔军
嗡阿吽—可获得身、口、意的成就
班渣——可以获得本尊寂忿的成就
咕噜——可以获得持明无上的成就
贝玛——可以获得空行的成就
悉地——可以获得共与不共的成就
———可以获得如愿的成就
嗡阿吽—可以到达普贤王如来本初净土
班渣——可以到达东方不动佛妙喜世界净土
咕噜——可以到达南方宝生佛众宝庄严净土
贝玛——可到达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净土
悉地——生北方不空成就佛无上妙行成就净土
———可以到达中央毗卢遮那佛密严净土
嗡阿吽—可以获得三身持明果位
班渣——可以获得此地持明果位
咕噜——可以获得寿命自在持明果位
贝玛——可以获得大手印持明果位
悉地——可以获得任运成就持明果位
———可以获得成熟持明果位
  

这个咒语念一次的功德,若比喻为有一个形状的的实体话,可以装满整个南瞻部洲;能够听到、看到或思惟这个咒语的所有众生,都可以和持明佛父佛母同处。
  
《西藏生死书》:佛经中讲,修莲师法,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简单言之,能具足息增怀诛,普度一切众生之大威德。且能了知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显密圆通,坚固戒律,顿开智慧,辩才无碍。其余如祛病、免难、长寿、衣食具足,息灭一切地方人风空所生诸灾,摧灭妖魔,能令一切鬼无不恭敬听命等等。
嗡阿吽
  
有外内密三义。不过,在这三个层次上唵代表身,阿代表语,吽代表意。他们代表一切诸佛的身语意转化功能的加持。


  就外在意义而言,嗡净化一切身恶业(身有三恶:杀生、偷盗、邪淫),阿净化一切语恶业(语有四恶:妄语、恶口、绮语、两舌),吽净化一切意恶业(心有三恶:贪、瞋、痴。)。 由於净化你的身、语、意,嗡阿吽提供诸佛的身语意加持。
  嗡也是形色的精华,阿是声音的精华,吽是心的精华。念这个咒,你就是在净化环境、你自己和其他一切众生。唵净化一切认知,阿净化一切声音,吽净化心及其思想、情绪。
  就内在意义而言,嗡净化脉,阿净化气,吽净化明点。


  在较深的层次里,嗡阿吽代表莲花部诸佛的三身,唵是法身,阿弥陀佛;阿是报身,大悲观世音菩萨;吽是化身,莲花生大士。这个咒象徵三身体现於莲花生大士。
  就秘密的意义而言,嗡阿吽带来心性三个层面的证悟:嗡带来它源源不断的能量和慈悲的证悟,阿带来它光辉的自性证悟,吽带来它虚空般的明点的证悟。
班杂咕噜叭嘛
  
班杂比喻为金刚钻,它是石头中最坚硬和最珍贵的。就像金刚钻能切割万物,本身却不容易被摧毁;同理诸佛的永恒不二,绝对不会受到无明的伤害或摧毁,反而能够斩断一切愚痴和业障。诸佛身、语和智慧心的圣性和作为,有如金刚钻般能够穿透万物而不受阻碍的力量,可以利益众生。像金刚钻一般,没有瑕疵;它的巨大力量来自证悟实相的法身性、阿弥陀佛的自性。
  
咕噜的意思是“有力的”,指具有非常殊胜德行的人,他象徵智慧、知识、慈悲和方便。就好像黄金是最贵重的金属一般,咕噜(上师)具有不可思议、毫无瑕疵的品质、使他变成无可超越,殊胜无比。咕噜比喻报身和大悲观世音菩萨。同时,因为莲花生大士教导密绩之道(以“班杂”为象徵),而且透过密绩的修行得到最高证悟,所以他被成为“班杂咕噜”(金刚上师)。
  
叭嘛的意思是莲花,象徵莲花部诸佛,特别是他们的觉悟话语。莲花部是人类所属的佛部。阿弥陀佛是莲花部的本初佛,莲花生大士则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因此他被成为“叭嘛”。事实上,“莲花生”是指他在莲花中出生的故事。
  
当“班杂咕噜叭嘛”七个字母在一起的时,也象徵见、定、行的本性和加持,“班杂”义为不变的真理、金刚钻般、不可摧毁的本性,我们祈求在“见”中证悟它。“咕噜”代表觉悟的光明本性和神圣品质,我们祈求在我们的“定”中证悟它,“叭嘛”代表慈悲,我们祈求在我们的“行”中成就它。
  
因此,透过颂念这个咒,我们可以获得莲花生大士和一切佛的智慧心、神圣品质和慈悲的加持。

悉地吽
  悉地的意思是“真正成就”、“证得”、“加持”和“证悟”,悉地有两种:一般的和无上的。透过接受一般悉地的加持,我们生命中的一切障碍(如健康不佳)可以全部清除,我们的一切愿望可以满足,诸如财富、地位、长寿自然会增加,生命中的各种环境也会变得吉祥,并有助於修行和觉悟。


  无上悉地的成就可以产生觉悟,这是莲花生大士的圆满证悟境界,能利益自己和一切众生。因此,忆想和祈求莲花生大士的身、口、意、圣性和作为,可以让我们证得一般和无上悉地。
  悉地吽可以如磁铁吸引铁屑般地吸进一切悉地
  吽代表诸佛的智慧心,是咒的神圣催化剂。它好像是在宣布它的力量和真理:“它就是了。”
  

这个咒的重要意义是:“我祈请你,金刚上师,莲花生大士,以你的加持力赐给我们一般和无上的成就。”


二、顶果钦哲仁波切解释:
  “据说,嗡阿吽 班杂咕噜叭嘛悉地吽,这十二个字母带着佛陀说法十二部(八万四千法门的精华)的整个加持,因此念金刚上师咒就等於念颂或修持佛陀全部教法的加持。十二部教法是解药,可以让我们从“十二因缘”解脱出来,而使得我们轮回六道的正是这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个十二因缘是轮回的机制,让轮回不断进行。透过念金刚上师咒的十二个字母,十二因缘就被净化,你就可以完全驱除和净化烦恼,从轮回中获得解脱。
  
虽然我们无法看到莲花生大士本人,但他的智慧心已经显现在咒的形式上,这十二个字母事实上是他的智慧心的发射,具有他的加持。金刚上师咒是莲花生大士的声音显现。因此当你以念颂十二个字母来启请他时,你将获得巨大的加持和功德。在当前的困难时代里,我们所能启请与皈依的,以莲花生大士最殊胜,所以,金刚上师咒最适合这个时代。” ——摘自《西藏生死书》

-----------------------------------------------------------------------------


《莲花生大师本生传》简介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代代生息的藏民族是一个富有想像力与创造力的民族,他们为世界文明做出了许多贡献,在文化方面,留下了包括神话、故事、诗歌和民谣在内的,广博而丰厚的艺术作品。广泛流传的《莲花生大师传》、《格萨尔王传》就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两部辉煌史诗。

藏传佛教创始人莲花生大师是吐蕃王赤松德赞派遣使者从尼泊尔请来传播佛教的印度高僧。他应吐蕃王朝之邀,来到青藏高原弘传佛教,使佛教在与当时颇具势力的原始宗教——苯教的斗争(实际上也密切联系着吐蕃王室内部的政治斗争)中确立了自己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并对整个藏族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据《莲花生大师传》记载,莲花生大师在赤松德赞王逝世之後,还帮助木赤赞布王子治理国政,制定王法,传授佛学,创建了显、密两宗俱全的藏传佛教。在吐蕃国的功业圆满完成之後,莲花大师回到印度,继续弘扬佛教。可以说,莲花生大师就是藏传佛教的创立者。延至今日,莲花生不仅在佛教界备受尊崇,享有“第二佛陀”的隆誉,而且在广大藏区也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因此,要研究藏族政教史、文化史,就不能不对莲花生大师给予足够的重视。而研究莲花生大师,最直接的路子则莫过於先从阅读《莲花生大师本生传》入手。


长达15644行、大约56万汉字的《莲花生大师本生传》以其光怪陆离的典故和绚丽多彩的诗体传记形式,记述了佛教传入藏区的历史情况,是一部了解藏族历史和研究藏族群体性格、民族心理形成过程的宝贵参考资料,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部独放异彩的史诗,是人类非物质文化的重要遗产。《莲花生大师本生传》作为《莲花生大师传》的其中一卷,精要地介绍了莲花生大师故事的梗概,以其内容集中,故事生动而在藏族文化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也在国外读者中获得很高的评价。原着语言优美,诗意浓郁,表达准确,易诵易记,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在藏族文化史、宗教史上被称为煌煌巨着的史诗《莲花生大师本生传》,是450部《莲花生大师传》中的一部。这部鸿篇巨着记述了佛教传入故事和有趣的传说。

《莲花生大师本生传》主要记载了佛教在“前弘期”传入藏区的历史情况,书中充满了神奇的故事和夸张的传说,是了解藏族历史,了解藏民族群体性格和民族心理的宝贵资料。

并比较精粹地介绍了莲花生大师故事主要概(当然是被极度神化了的)。在结构上,也颇具特色。先是数线并举,然後加以收束;貌似散淡随意,实则脉络分明。先从西文极乐世界写起,亿万颗星球,无数个世界,繁若尘沙的佛陀……视野何等开阔!精神何等浩渺!莲花生降临人间,不受一时一地限制,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天上地下,山林湖泽,无所不往,无处不在。妖魔鬼怪,山川地理,风俗人情,佛法外道,万千气象,奔来眼底。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世间沧桑,变化莫测……正当人眼花缭乱之际,吐蕃王前来邀请,莲花生应邀起程。从此气势大变,直如奔流……接着,以一个社会集团为核心,写尽人间长短方圆……作为人的莲花生如何帮助赤松德赞整肃纲纪,建筑庙宇宫殿、培训译员、翻译佛经杂书、驳斥苯布外道、埋藏伏藏……最後大师讲经说法,指点迷津……如此等等,让人感到神奇莫测,恍惚迷离,仿佛遨游在一个打着9世纪前後吐蕃王朝印记而又光怪陆离的社会环境之中,在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宗教知识之余,又能得到独特的审美愉悦。


该书刻印着深深的诸如生死幻灭、缘聚缘散、因果报应、万法皆空的佛教思想内容。这一切对今天的一般读者来说,当然是既感到陌生、又感到不可思议的。
《莲花生大师本生传》原文是严格的偈颂体九言长诗,韵律齐整,易诵易记,抑扬顿挫,非常好听,藏区好多老人都能背诵。译者按“信、达、雅”的要求,不拘泥原文,力求译出其神韵。尽量做到凝重而不板滞,通俗而不浅白,秘奥而不艰涩。
为使读者能读懂这部具有大量宗教术语的着作,译者洛珠加措、俄东瓦拉参考诸多版本,做了大量考订注释工作。


借助通俗流畅的翻译、简明扼要的注释,具有高中汉语水准的读者,都可基本读懂该书,尽情遨游在西元9世纪前後吐蕃王朝那光怪陆离的社会环境之中,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宗教知识和独特的审美愉悦。


《莲花生大师本生传》中收录了第五世达赖喇嘛的评论。这对於更深刻地了解这部着作,不无补益。


《莲花生大师本生传》的文字结构和思想内容也颇有特色和独到之外。作者先是数线并举,而後加以收束,貌似散淡随意,实则脉络分明。她首先从西方极乐世界入笔,描绘出亿万颗星球,无数个世界,繁若尘沙的佛陀,视野开阔壮观,情感浩渺无际!此时,莲花生降临世间,不受时空限制,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天上地下,山林湖泽,无所不往,无处不在。为利益众生,救苦救难,他降妖除怪,扶正压邪,充分展示了佛法无边、普度众生的悲悯情怀。因为莲花生大师是十方佛陀的化生,是所有佛陀法力集中的象徵,连大千世界之主大梵天的法力也在他之下,因而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这部充满神话色彩和宗教情感的巨着,早已远播海外,被译为英文和法文。《莲花生大师本生传》,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译者:洛珠加措、俄东瓦拉。汉文本出版问世,无疑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它不仅可为研究藏学、佛学的有关专家提供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而且也是普通读者了解藏族历史、佛教文化的有益助手。

同有着110部、24万行的《格萨尔王传》相比,有人粗略统计,《莲花生大师传》竟达450多部、700多万行,可谓洋洋大观!它集中体现了藏民族卓越的智慧,是先辈藏民们为後人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书中记载的佛教传入藏区的历史沿革,以及神奇的故事和夸张的传说,也是我们了解藏族历史、了解藏民族群体性格和民族心理的宝贵资料。数百年来,《莲花生大师传》被藏民族知识份子和普通群众奉为本民族的“圣经”,受到高度的重视和极高的评价。着名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就从该书中汲取了许多有益的营养。据称,英雄格萨尔就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

作为《莲花生大师传》的精华,《莲花生大师本生传》比较集中地介绍了莲花生大师故事的梗概,内容丰博、故事生动、艺术性强,可以由此而可窥见《莲花生大师传》的全貌。
这部《莲花生大师本生传》,按照藏传佛教中“伏藏”、“掘藏”之说,是由大师的女弟子伊西措杰记录并埋藏、而由生於14世纪的尔金林巴发掘并刊行的。


它译成汉文,有50多万字,可称是煌煌巨制,但它在全部(据有人统计,共有450余部之多)《莲花生大师传》中,只是区区一部,可谓九牛一毛。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据此一部也能管窥一斑而知全豹,何况它还是这450余部中最精彩、最具概括性的一部。正因如此,它现在已有英译本、法译本问世,且在海外享有一定声誉。

译者洛珠加措、俄东瓦拉是格萨尔研究专家,曾共同完成《格萨尔在岭国的遗迹与传说》、《藏传佛学基础知识》、《旧译密乘经籍宝志•赡部全洲庄严》等着作和译着,各自撰写和出版了多部诗集和论文集。在国内外藏学界有一定的知名度。译者多年来致力於《莲花生大师传》的收集、整理、翻译、研究工作,积累深厚,经验丰富。并且独家收藏了多种珍稀版本,并且早在1988年就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上撰文,呼吁重视“莲学”研究。译者认为,《格萨尔王传》已经引起党和政府重视,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莲花生大师本生传》以及《莲花生大师传》的价值至今尚未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抢救整理和翻译工作也没有系统地去做,这是非常不利於史诗的传播的。因此,必须抓紧时间连续公开翻译出版这部史诗,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这部史诗,了解神秘的藏族文化。这是一项造福人类的划时代的工程。翻译:洛珠加措 俄东瓦拉


回慈智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