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GL 卡卓瑪佛學研究會10月份法訊 創古仁波切2011年全台弘法行程 賈傑康楚仁波切 消除緣起過患灌頂與教授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我忧郁,因为我卡阴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显教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2/21 22:31:14
新聞單位 :

學習次第 : 进阶

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95/硕士/陈思桦 指导教授:林美容

 电子全文电子全文 

 

 

喇嘛网 日期:2010/02/21 22:26:03   编辑部 报导

我忧郁,因为我卡阴-忧郁症患者接受台湾民俗宗教医疗的疗癒经验
 

民俗宗教医疗带给人类的疗癒效果,排除科学无法验证的灵验性,其蕴含的意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文化价值。我们可说民俗宗教医疗带给人们的无非就是其心理性的疗癒、精神价值的疗癒,它修复病人在社会中失序的部份,更调节了病人情绪的障碍。

  本研究以六位忧郁症患者接受民俗宗教医疗之疗癒後,得至显着性的疗癒效果为研究对象,并从他们的疗癒经验及相关文献探讨去分析此六位个案,何以经过民俗宗教医疗之疗癒後得到显着性的疗癒效果,且迄今均有半年以上,不再有忧郁病症的出现。研究结果发现,民俗宗教医疗之所以对本研究之六位个案产生疗癒性的效果,就以往文献当中与笔者综和他们疗癒经验脉络来分析,笔者欲以他们因进入了「共同讯息场」而产生疗癒性的现象来说明。

所谓「共同讯息场」的建立与程序为,(一)、个案所处的背景条件因素达成後;

(二)、与民俗宗教医疗者的民俗宗教观同步;

(三)、加上亲友陪伴;

(四)、透过仪式的转化。笔者将这六位个案和民俗宗教医疗者一同进入某种时空交织下的同步氛围里,称之为「共同讯息场」,在这状态下,这六位个案即得到了疗癒效果。其中亲友的陪伴,笔者以为更是建立共同讯息场的关键因素,主因笔者在田野观察时发现到,有亲友陪伴的病人比没有亲友陪伴的病人,能得到民俗宗教医疗化解的案例来得多。

  笔者采访研究对象後,深觉忧郁症患者的无助痛苦。笔者以为对於忧郁症患者,实质帮助他们身体上的健康是当务之急,因没有健康的身体,怎有体力与精神去面对心理上的情绪障碍。对於预後的防治,笔者以为,锻链健康的身体,培养自身心性的正念,修习自身脾气更为重要。笔者预期未来忧郁症患者不会有减少的趋势,面对精神官能症患者的需求,医疗取而代之的应是三重性的诊治,身、心、灵的整合医疗,藉此才能真正为患者的疾病带来完善的治疗。





期刊论文-
丁念慈
1997 〈民间神坛办事服务的社会与文化意涵-以北投永明宫为例〉,国立清
华大学社会人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心发
1996 〈萨满信仰与民俗医疗〉,《历史月刊》96:60-64。
文荣光
1982 〈要神也要人-精神疾病与民俗医疗〉,见台湾省政府民政厅与东海
大学(编):《民间信仰与社会研讨会论文集》,页102-115,台
中:东海大学。
文荣光、林淑铃、陈宇平
1993 〈灵魂附身、精神疾病与心理社会文化因素〉,《本土心理学研究》
2:2-35。
文荣光、林淑铃、陈正宗、周文君、黄晓玲
1994 〈灵魂附身现象 台湾本土的压力因应行为〉,《中央研究院民族研
究所集刊》73:1-32。
文荣光、李昱、林博彦、谢颖慧、李俊毅、邱念睦
2004 〈门诊重郁症患者与非忧郁症轻型精神疾患之生病行为〉,《台湾精
神医学》18(2):96-107。
文荣光、李昱、张明永
1997 〈从民俗观点探讨慢性疲劳患者的生病行为〉,《心身医学》 8(1):
19-28
王贞月
2001 〈台湾萨满信仰现状及其民俗医疗作用-以问卷调查结果为中心〉,《辅仁国文学报》17:281-235。
王爱慈
2001 〈一位采信民俗疗法的精神病患之护理经验〉,《高雄护理杂志》18:92-104。
王秋桂、魏捷兹
2000 〈中国魂魄信仰及相关仪式之研究〉,《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补助专
题研究计划成果报告》,执行单位:国立清华大学人类所。
李亦园
1983 〈社会变迁与宗教皈依-一个象徵人类学理论模型的建立〉,《中央研
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56:1-28。
李丰楙
2000 〈收惊:一个从「异常」返「常」的法术医疗现象〉,海峡两岸「世
纪之交的宗教与人类文明」学术研讨会发表,2000年8月1-3日。
中华民国宗教哲学研究社主办,北京。
1999 〈煞:一个非常的宇宙现象〉,《历史月刊》132:36-41。
吴忠勇
2005 〈一个忧郁症个案接受催眠治疗生命转变之探讨〉,南华大学生死学研
究所硕士。
宋 和
1977 〈土着医疗人员:童乩是否可以成功的医治他的病人〉,《人类与文化》
9:68-89。
杜正胜
1991 〈形体、精气与魂魄-中国传统对人认识的形成〉,《新史学》2(3):
1-65。
余德慧、彭荣邦??
2003 〈从巫现象考察牵亡的社会情怀〉,《情、欲与文化论文集》,页109-150,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出版。
余德慧、刘美妤
2003 〈从俗智的启蒙到心性与伦理的建构─以一个慈惠堂虔信徒网络疗癒
为例〉,《新世纪宗教研究》2(4):73-117。
林本炫
2003 〈改信过程中的信念转换媒介与自我说服〉,《出自信仰、仪式与社
会─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页547-581。
林美容
1997 〈台湾民俗宗教文化的社会图像〉,《何谓台湾--台湾近代美术与文化
认同》,页56-68,台北:雄狮美术月刊社。
林淑蓉
2002 〈精神疾病、药物与身体经验〉,发表於「医疗与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2年10月24-25日,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与台湾史研究所
主办。
林淑铃
1994 〈关於台湾本土灵魂附身现象的修正性看法〉,《台湾史料研究》,页
136-150。
1996 〈解读灵魂附身精神病人的疾病行为:兼论台湾民间信仰的潜在医理〉,
发表於「台湾民间信仰科际研究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
研究所行为研究组主办。
林淑铃、梁秀青
1996〈精神病人灵魂附身现象之个案研究〉,民族学研究所资料汇编11:
101-173。
林秀霞、李淑宜、范碧玉、叶英堃
1993〈精神疾病患者就医行为研究〉,《公共卫生》20(1):83-97。
周雪惠
1989 《台湾民间信仰的宗教仪式行为之探讨》,私立东海大学社会学研究
所硕士论文。
许木柱
1992〈民俗医疗与医护因应〉,《荣总护理》9(2):117-125。
许木柱、郑泰安
1991〈社会文化因素与轻型精神症状-泰雅和阿美两族的比较研究〉,《中央
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71:133-160。
许丽玲
2003 〈疾病与厄运的转移:台湾北部红头法师大补运仪式分析〉,林美容主
编,《信仰、仪式与社会: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页339-365。
台北南港:中研院。
1999 〈台湾民间信仰中的补春运仪式:以北部正一派道士所行的法事仪式
为例〉,《民族学研究所资料汇编》13:3-19。
张育铨
1995 《神明单的医疗人类学分析---以新竹市为例》,国立清华大学社会人类
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张恭启
1986 〈多重宇宙观的分辨与运用:竹北某乩童问乩过程的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61:81-103。
张家铭、周希諴、赖德仁
2004 〈精神医学伦理在本土上的应用〉,《台湾医学人文学刊》5:97-108。
张 珣
1981 《社会变迁中仰止乡之医疗行为-一项医药人类学之探讨》,国立台湾
大学考古人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1983 (台湾汉人的医疗体系与医疗行为-一个台湾北部农村的医学人类学
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56:29-58。
1993 〈台湾人收惊仪式与魂魄观〉,黄应贵编,《人观、意义与社会》,页
207-232,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1996 〈民俗医疗与文化症候群」〉,《历史月刊》96:50-54。
1996 〈道教与民间医疗文化-以着惊症候群为例〉,李丰楙主编,《仪式、
庙会与社区-道教、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化》,页427-457,台北:中
研院文哲所筹备处出版。
2000 〈信仰与文化:李亦园先生与台湾人类学汉人宗教研究〉,《中央研
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88:1-34。
张珣译 Kleinman, Arthur着
1999 〈文化建构病痛、经验与行为:中国文化内的情感与症状〉,《思与
言》37(1):241-272。
张嘉玲
2003 《忧郁症病友求医经验分析》,国立台湾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所
硕士论文。
黄有兴、简俊耀译 西林振声着
1986 〈西螺地方有关疾病的迷信〉,《台湾文献》37(2):102-107。
曾炆煋
1971 〈社会文化与精神医学〉,《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32:
279-286。
范丽娟
2004 〈深度访谈〉,谢卧龙主编《质性研究》,页83-126,台北:心理。
刘枝万
1981 〈台湾的灵媒:童乩〉,《台湾风物》31(1):104-115,收入张炎宪
编《历史文化与台湾》,页99-108,台北:台湾风物杂志社。
郭文般
1987 〈台湾民间信仰的天空〉,《中国论坛》281:26-33。
董芳苑
1996 〈「鬼附身」与巫术医疗〉,《台湾神学论刊》18:9-33。
陈祥水
1999 〈祖先另类特性的个案研究:浅论被公妈「问」到的民俗信仰〉,《中
央研究院族研究所集刊》88:259-273。
陈钦铭
2004 〈忧郁症的诊断、机转、监别及中西医疗法〉,《中医药研究论丛》
7(1):235-265,台北:中医师公会。
陈雅莉
2003 《走出蓝色风暴─探讨宜兰忧郁病人求医问题》,国立台湾大学新闻
研究所硕士论文。
蔡怡佳
2005 〈精神分析、宗教疗癒与文化:以Sudhir Kakar对印度教之民间宗教
的考察为例〉,《台湾宗教研究期刊》5(1):39-61。
《灵感的研究(修订版)》。未出版。
卢世敏
1997 〈从心身症谈到民俗医疗〉,《弘光医专学报》29:357-363。
锺邦友
2005 〈「怪力乱神」不语?--从「附身」之个案谈解离症的民俗(宗教)疗
效〉,《辅导季刊》41(4):63-69 。
锺智龙
2003 《宗教对忧郁症患者影响之研究》,玄奘人文学院宗教学研究所硕士
论文。
郑志明
1996 〈民间的养生术与民俗疗法〉,《历史月刊》96:60-64。








上一篇(宋代居士佛教研究) 回目錄 下一篇(法之体现:以慈济志工身体)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药师佛之琉璃净土』?????????? Bhaisajyag
玛哈嘎拉消灾祈福大法会 2009/1/19~2009/1/23
赞助印度大吉岭总寺
大白伞盖佛母
敬邀-诵殊胜宝典《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赞助网站
我們的仁波切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南亞技術學院
Nissan 台灣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學術資源網站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