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災延壽吉祥如意除障大法會 黃財神法會.救八難度母灌頂法會 金剛鎧甲、葉衣佛母除障修法、金剛薩埵灌頂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大陆近十年来禅宗哲学研究成果与方法之评析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显教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1/26 21:16:19
學習次第 : 进阶

一、中文摘要

 

  中国大陆近十年禅学研究重点,主要乃集中於关於禅学及禅学史的基本认

识的知识建立之历程中,亦旁及禅与文化、艺术等领域之探讨,相关的专书着

作及专业论文极为丰富(请参见附件一)。

 

  我们认为中国大陆近十年来的禅学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以「思想史

研究法」进行的探讨。问题意识集中在禅宗教派活动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以

及禅学理论建构与中国佛学史的观念互发诸事。另外也极重视禅宗哲学作为一

种修行活动的理论特质之阐发。整个的研究成果可谓已达到将禅学及禅学史研

究,拉到可为学术探讨的知识及理论建立之层面上,提供学术界一个基本的禅

学研究,应有的知识背景的轮廓面貌。基於笔者自身所关切的哲学问题意识,

我们对大陆近十年禅学研究成果之探讨,则主要置於对其研究方法的反省上,

并进而关切其禅学义理的理解与诠释之观点;更以此为基础,藉由笔者自身所

倡之「哲学观念研究法」及「基本哲学问题研究法」为其重构禅学系统本身的

观念命题。

 

  基於资料的广泛,以及笔者自身的理论关怀,并为顾及论点阐述的集中,

本研究计划的工作重点,集中於对於两本禅学史专书的义理检讨上;其一为南

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洪修平所着之《中国禅学思想史》,其二为中国社科院教授

杜继文与魏道儒合着的《中国禅宗通史》。笔者的两篇论文,并分别发表於两

次论文研讨会中;论文请参见附件二,及附件三。

 :禅、方法论、功夫理论、境界哲学、心性论、本体论         

关键词

二、缘由与目的

 

  作为当代中国哲学工作者的一员,我们对於中国大陆近十年来在学术研究

上的蓬勃发展是极为关注的。而明显可见的,大陆哲学界在儒学及道家、道教

的研究方面,迭有创获;至於佛学研究,则多为个别学者专研的成果。然而,

佛学作为中国思想文化一支,它的义理深度从不曾真正局限学人的理解,我们

欣见大陆学者在佛学义理方面的屡见佳作,已足为国际佛学研究添入新力。就

在这一背景下,对於以「禅学」为主题之研究成果,进行成果检视,实为必须

而恰当的研究主题。因为禅学义理实为中国儒、释、道三学义理更臻成熟之後

的一个最後总结性的理论高峰之代表,显现了中国哲学成熟期的哲学表达之核

心形式;也就是一心性论进路的本体功夫。因此,检视大陆学者在此一议题下

的努力成果,也将更有助於开括中国哲学当代研究的总体视野。

 

  本研究乃以笔者近年来所致力提出的「哲学观念研究法」及「基本哲学问

题研究法」为基础,对於南京大学哲学系洪修平教授所着《中国禅学思想史》

一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杜继文与魏道儒两位教授合着的《

中国禅宗通史》的研究方法,进行研讨与评析。我们企图以一套中国哲学方法

论为研究进路,用以充实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在这一套方法论的研

讨中,我们将藉该书的重要诠释成果,进行义理的再深化的工作,从而厘清作

为哲学体系的禅宗哲学在义理成立上之重要命题的理论意义,期能使其还原於

哲学研究中的一更真实面貌,务使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研究,得在一可假设、

可推理、可验证的方法论检视的眼光下,提升哲学研究的成熟度,与理论解释

的效力。我们主要将建立的诠解观点,是以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的基本哲学问

题意识之转化,为贯通禅宗史的义理创作之诠释观点,替代传统上以概念范畴

之转化,与以学派之传承为诠解中国哲学系统内,包括禅学史、易学史、道家

、道教史及哲学史本身的解读方式。而我们亦正由此一途径,建立了一套哲学

研究的方法论,用以改进传统上以思想史研究法为重的工作方式。

 

 

三、结果与讨论

 

  1、本研究计划已完成之工作项目:  (1)中国大陆近十年来发表的主

要禅宗哲学相关着作,以及论文资料的蒐整。(见附件一)。(2)专业论文

〈《中国禅学思想史》的方法论评析〉(参见附件二)。(3)专业论文〈《

中国禅宗通史》的方法论评析〉(参见附件三)。

 

  2、本研究计划执行之进程:本研究计划之进行,虽为国科会补助之半年期

研究计划;然而,因为题目本身内涵庞大,以及计划执行人实乃首次以计画方

式进行学术研究,为求义理周延、论说有据,实际进行工作的时间长达一年。

其中经过了於本校图书馆蒐集可得论文期刊资料,并前往中央图书馆和中央研

究院中国文哲所蒐集资料的阶段,以及撰写针对第一部大陆禅学研究重要着作

的全书义理检视与方法论评析之论文,完成〈中国禅学思想史的方法论评析〉

一文,而且将之发表於「中国青年团结会」於一九九七年七月在台大法学院主

办的「新世纪新视界二十一世纪中国前途理论研讨会」中。随後藉参加山东大

学於北京梅地亚中心举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之便,於北京

蒐集大陆相关的禅学着作,以及访谈若干大陆专家和学者。1997年底,笔者有

幸受邀参加由「中国文化书院」及「北大东方系」等学术单位於北京大学举办

的「佛教文化与现代社会‘97北京国际学术讨论会」,撰写了针对第二部大

陆禅学重要着作研究的专业论文:〈中国禅宗通史的方法论评析〉。研讨会中

不仅见到《中国禅学思想史》作者洪修平教授本人,并由其主持本人的论文发

表,其中并进行了观点的讨论。另外,笔者也与《中国禅宗通史》作者杜继文

教授有所联系,并同时和杜教授的高足,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

职的两位杰出学者:王志远教授及何劲松教授,进行禅学研究的讨论。至此,

本研究计划,方才暂告一段落而对於大陆禅学研究成果,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

,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同时对於笔者执行第二个国科会专题研究计画之中国

哲学方法论的思考工作,有了更深入研究的自我认识。总之,执行本研究计划

,迭经资料蒐整、论文撰写、参加台湾及大陆两地举办的论文研讨会、与大陆

禅学研究学者当面请益、访谈等诸多工作;对於本研究案之执行,确有认真的

研究态度、完整的工作及有相当成果的理论呈现。

 

  3、关於研究成果的总结与讨论:首先,对於洪修平教授所着《中国禅学思

想史》的成果评析,我们的研究为以「基本哲学问题研究法」对於洪修平教授

的着作,进行若干讨论。其中尤其关切佛教哲学本身义理建构的理论性格之重

新定位。文分三节,首节指出:「佛学理论是以成佛的功夫实践为要的哲学体

系」。文中讨论:(1)解脱论之哲学问题意识的辨析;(2)无我论的哲学问

题意识解析;次节指出:「禅宗是功夫论中心的总合性佛学体系」。文中讨论

:(1)描写禅学义理的基本哲学概念架构之解析;(2)般若学是禅学本体论

的功夫心法;(3)佛性论的基本哲学问题意识是境界哲学;(4)楞伽与般若

皆是本体心法的功夫传宗不应有别;(5)对「心」概念在基本哲学问题意识

下之解析。第三节指出:「禅宗的心性论与儒道的哲学体系是不相同的理论意

义」。文中指出:(1)禅的中国化只是表达形式的通式化而非义理内容的相同

化;(2)对於缘起法及解脱论在禅学研究名义中的重新辨析;(3)从佛性论

到心性论是哲学问题的转向不是哲学主张的转向;(4)中国哲学由本体论到心

性论是功夫哲学问题意识的转向;(5)对於明末三教合一的理论与实际之辨正

。其次,对於杜继文、魏道儒两位教授合着的《中国禅宗通史》之成果评析,

我们关切的理论问题,主要是本书作者的「哲学词汇使用之义涵」,以及其「对

禅师观念描述的命题判断」的问题。基本上我们认为,该书的研究方法可称是为

一个标准的「思想史研究方法」。因此,我们首先提出一个「哲学观念研究法」

作为对比来进行讨论,并即在此一基础上进行该书禅学命题之哲学观念研究的研

讨,企图藉由基本哲学问题意识的厘清,重新为禅师的义学观念寻找确定判断的

命题。就中所得的重要观点与成果,主要是针对该书以思想史研究方法所得的许

多禅学观念,彼此对立冲突之理论现象,予以解消。重要项目包括:(1)原书作

者认为达摩、慧可的禅理根据,主要是三论般若系的虚宗之学,是讲空之学,此

与论说佛性论讲心之学,在本体论上是不同的。我们则提出这样的强调并非必要

的另一种思考方式。(2)原书作者认为四卷本楞伽乃是虚宗、是性空之义、是般

若学的怀疑论系统,并以这样的分疏,分别於十卷本楞伽的理路;後者是一心、

是实有之路、是《大乘起信论》以後的系统。我们以为,这个区别在基本哲学问

题研究法的厘清下还是不很必要的,并提出说明。(3)原书作者提到楞伽师净觉

的《楞伽师资记》,认为净觉文中的观点,是禅宗趋向理学化的重要发展进程。我

们则提出更严谨的方法论意识以避免禅宗理学化这样的说法。(4)原书作者在提

到净觉对道信的描写中显现出楞伽师是反对净土信仰的。我们则对於禅宗与净土宗

应该有的理论关系重新检讨,并指出禅宗基本上不应该反对净土思想的哲理成立。

(5)原书作者提到慧能与神秀的偈语之争中因版本的不同显现出了两个慧能的义

理之别,我们认为这个区别基於功夫哲学研究进路的探究後,是可以取消的。(6)

原书作者对於神会之思想学说介绍了许多重要命题,包括指出神会是将禅宗由《起

信论》系统明确转化至《金刚经》系统者;并反对定慧为二;反对坐禅;反对无情

有性说等。我们以为这些都是值得再研讨的命题判断,从而提出了若干的讨论。(

7)在《坛经》的哲理探究上,原书作者提到的许多观点,都是值得再深入地研讨的

,包括:原书作者对於戒律的看法、原书作者认为坛经对於外觅诸佛的批判、原书

作者认为坛经对於造寺活动的批判、原书作者认为坛经对於出家的批判、原书作者

对於坛经哲理系统的定位、原书作者对於坛经强调道德教条的批判等;我们针对这

些命题都提出了更为谨慎的重新检讨。(8)原书作者於大珠慧海禅师之着作解读中

,对其若干较为激烈的言词,取其语言表面意义来认识,我们认为,这反而是错解

了大珠慧海的本意。首先,原书作者谓大珠慧海的心学,为佛教向思孟学派的靠拢

;其次,原书作者谈到大珠慧海的言论,无疑是对传统的佛教信仰全盘否定;另外

,原书作者还提到大珠慧海是最早於佛教阵营中提倡三教平等说法者,我们对於这

些说法都一一辩正。

 

  最後,我们於本研究中,将提出以下两点意见,以为对中国大陆近十年来禅学

研究成果与方法的评析之结论。

 

  第一点、对於研究方法而言:《中国禅宗通史》,乃以思想史研究方法的

工作方式研究禅学义理,极为注重禅学观念命题的心理动机、社会效应、历史

背景、思想传承等思想史研究的基本问题意识。这却使得作为中国大乘佛学最

有创造力的禅宗哲学,所有创造性观点皆在其研议中淹没;许多纯粹哲理建构

的禅学义理,充满了社会目的的解读痕迹,从而错解、曲解了禅学的观念。书

中多有对於禅师义理言说的表面差异,便即以为内部系统亦有多方杆格的解读

,致使禅学理论亦显现为一特出、超溢的另类佛学。本研究之主要用意,即在

於指出书中所论的许多横於禅学与其它佛教义理系统的差异之区分,实是多余

的作法。(相关讨论参见附件三)。

 

  第二点、对於方法论而言:《中国禅学史》一书提供了我们广大的新视野

,更引发了我们许多讨论的空间。禅学作为佛教的一个宗派,它的基本义理皆

是佛教哲学本位的思维;这是一个富有宗教修行功夫,以及深度境界哲学的义

理天地。因此,其义理成立之方法论系统,应该强调其由功夫修行以证显的境

界哲学之世界观的进路,也因为其着重修证的义理进程之特色,使得禅学虽然

教外别传於其它中国佛教宗派,但始终把握着成佛功夫的修行路向,拳守於般

若修行的本体心法,而多有融通於佛教各系教义中。但是大陆学者由於未能重

视此一方法论的特色,致使许多深度义理的研究与表达,尚未能臻至高明,实

有再作努力的广大空间。(相关讨论参见附件二)

 

 

四、计画成果自评

 

  1、本研究领域所涉面向既广大而深远,材料的蒐整或可竟其功,然而观念

之理解及意见之形成,却有待锤链。且义理之观解需有整体性架构之功夫,故而

此一研究成果,或可谓仅为笔者学思进程中的成长阶段,未可即此谓为结束,实

只是一暂时性的段落。下一步的理论开发工作,应在於重新解决包括禅宗在内的

诸多富有功夫哲学特徵的中国哲学之方法论的建构,亦即笔者正在进行中的第二

个国科会专题研究计划:〈一个中国哲学方法论的当代新议题研究─功夫理论与

境界哲学作为中国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之可能性〉课题中,所要研究的重要工作

。唯有在中国哲学方法论的研究视野重新打开之後,才有对於禅宗哲学研究,更

开新路的广大收获。

 

  2、本研究计划专力分析的虽仅为两本禅学论着;但是,近十年来的大陆禅

学研究专着,仍有许多(书目,请参见附件一),其中任何一部着作,都是甚

为值得探寻的。惟因我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对於全书的研究方法或方法论

作整体检讨,并且於诠释与批判的过程中,还要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理解观点

,故而我们难以对於其他作品,仅简单地表示看法。其他论着中,仍有极重要

方法论观点有待研究的,如四川大学陈兵教授之作品,可谓推开了一般学术界

以哲学观点、思想传承、文化、艺术、历史考证等各种方式的研究,另立了一

种研究进路,即直接将禅学当作禅定修持的功夫之学,探讨包括禅宗及其它佛

教宗派的修行理论者,可谓别开生面,独树一帜的。然而,关於禅定的修持功

夫,固然可以视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亦应视为中国禅学研究之重点问题;但是

笔者本人之学思历程,自觉尚未足以处理此一领域的理论问题,应待来日再加

深切研究。

 

  3、本研究计划中,蒐集、找出的诸多禅学论文,依於我们的研究方法所需

,反而显现不出甚为重要之地位。因为单篇论文中,尚难见出整个方法论体系

的观念;又基於论文取得不易,我们见到的论文亦仅为其中所列的四分之一强

,而且其中有相当多的文章,并非禅学理论而只为一般性的各种题材之探讨。

因此,日後若仍有研究计划执行,且还是观念研究的方法时,实不宜再进行此

类费时寡功的工作项目。4、本研究计划所得之理论上的成果,最重要的意义是

将作为在宗教传统中的中国禅宗哲学的理解与诠释的理论活动,一方面从其社

会历史眼光中拉出,如对《中国禅宗通史》所作研究的意义;另一方面,是从

一般哲学理论中拉出,如对《中国禅学思想史》所作讨论的意义。前者乃使其

还原到一种宗教哲学的观念研究之内,後者乃使其渗入於一种功夫理论与境界

哲学的方法论视野中来。这是本研究成果对於大陆地区佛学研究工作方面,较

有意义的贡献所在。

 

 

五、参考文献

 

《中国禅宗通史》杜继文、魏道儒合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

《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洪修平着,高雄:佛光出版社,1991年10月初版。

《中国禅学思想史》洪修平着,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4月初版。

《中国禅宗思想历程》潘桂明着,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1992年11月初版。

《佛教禅宗百问》潘桂明着,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1992年6月第2版。

《禅宗:文化交融与历史选择》顾伟康着,上海知识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

《中国禅思想史》葛兆光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禅宗辞典》袁宾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

《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陈兵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详细参考论着资料,请参见附件一。)

 

   国科会大陆禅学





                              国科会大陆禅学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专题研究计画成果报告

大陆近十年来禅宗哲学研究成果与方法之评析

The Appraisal and Analysis on the Results and Research of the

Ch’an Philosophy of the Mainland China in the Recent Decade

 

计画编号:NSC 86-2418-H-211-001-T

执行期限:86年2月1日至86年7月31日

主持人:杜保瑞 华梵大学?哲学系

E’mail:bauruei@huafan.hfu.edu.tw








上一篇(20世纪的藏传佛教历史研) 回目錄 下一篇(华严宗法界缘起说之成立条)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十六罗汉
尼泊尔朝圣之旅
观察死亡徵兆形相自解脱97年.11月1日
八关斋戒只戒条及果报
白玉台湾网站&新店白玉佛法中心上师

赞助网站
英國倫敦商會考試局
華文佛教網絡資源
台北教育網
不解巖寺
供養佛說解脫經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學術資源網站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