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朝聖聞法團 香港銅鑼灣占卜靈療 吉美林巴尊者心意伏藏文武百尊超度大法會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华严十佛身义之研究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显教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1/26 00:41:00
學習次第 : 进阶

华严十佛身义之研究

《华严经》是一部述说信、解、行、证成佛阶位过程,记载佛种种功德点滴,及佛菩萨种种境界内涵,以佛法性体(毘卢遮那佛)起源,由体相用(三身),展开佛身上十种果德特色,以理来展开分别差异的人事物变化,在华严海会上,呈现十身的果德境界。

所以,华严佛身观以体开展十身圆满相用,由「十」为基准,延伸千百亿化身佛,甚至无穷尽身。因此,华严以「十」代表圆满的一个无尽数,涵摄一切诸法义理,意味着「一即十,十即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佛「一身即十身」,「十身即一身」,印证华严「十佛身」含摄了佛法真义,表现悲、智、愿、行的运用,归结整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可说是华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圆融无尽法义的思想特色。

本论文研究对佛的〝身〞诠释,采用《华严经》内容解义为主要研究进路,从第一章至第四章,全都是在对佛〝身〞议题讨论,以不同层面层次切入,作各种不同佛之身果德说明。

从十佛身研究,可激起身心向圆满完善境界迈进,且提昇精神情操领域与增进修行的阶层,藉由十佛身变现及经典中的广大圆融,可以让我们向善看齐,向好看齐,心胸变得无限宽广,使研究者与阅读者身心灵的净化受益良多。




关键词:毘卢遮那佛、十佛身、理事无碍、一身即十身、一即一切、圆融、无尽法、无穷尽身。

 





辅仁大学/宗教学系/96/硕士/研究生:苏美蓉    指导教授:郑志明

华严十佛身义之研究

华严佛身观

 佛身缘起

佛身起用

《华严经》中的十佛十身

十佛身诠释

 二种十佛身

 解境十佛 (融三世间以为十身)

行境十佛 (如来一身自有十身)

 十佛身实践功德力

 佛身十无碍用

十身十喻义

十身十无尽义




参 考 书 目
 
一、 大藏经、卍续藏经
宋?施护译,《佛说蚁喻经》,大正藏1册。
後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长阿含经》,大正藏1册。
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大正藏1册。
东晋?法显译,《大般涅盘经》,大正藏1册。
宋?施护译,《佛说月喻经》,大正藏2册。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大正藏2册。
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增一阿含经》,大正藏2册。
吴?康僧会译,《六度集经》,大正藏3册。
唐?般若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大正藏3册。
唐?地婆诃罗译,《方广大庄严经》,大正藏3册。
唐?义净译,《佛说譬喻经》,大正藏4册。
僧伽斯那撰,萧齐?求那毘地译,《百喻经》,大正藏4册。
西晋?法炬共 法立译,《法句譬喻经》,大正藏4册。
後汉?支娄迦谶译,《杂譬喻经》,大正藏4册。
唐?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大正藏6册。
粱?僧伽婆罗译,《文殊菩萨所说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8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大正藏8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大正藏9册。
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0),大正藏9册。
唐?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80),大正藏10册。
唐?尸罗达摩译,《佛说十地经》,大正藏10册。
西晋?竺法护译,《度世品经》,大正藏10册。
唐?菩提流志译并合,《大宝积经》,大正藏11册。
梁?僧伽婆罗等译,《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大正藏12册。
曹魏?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大正藏12册。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离垢施女经》,大正藏12册。
北凉?昙无谶译,《大分等无想经》,大正藏12册。
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盘经》,大正藏12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大正藏12册。
唐?玄奘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大正藏13册。
吴?支谦译,《佛说维摩诘经》,大正藏14册。
元魏?菩提流支译,《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大正藏15册。
隋?宝贵合,《合部金光明经》,大正藏16册。
北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大正藏16册。
梁?真谛译,《佛说无上依经》,大正藏16册。
宋?天息灾译,《佛说十号经》,大正藏17册。
宋?法贤译,《佛说法身经》,大正藏17册。
元魏?佛陀扇多译,《如来师子吼经》,大正藏17册。
失译,《佛说甚深大回向经》,大正藏17册。
元魏?菩提流支译,《佛说法集经》,大正藏17册。
宋?施护等译,《佛说佛十力经》,大正藏17册。
後汉?迦叶摩腾共法兰译,《四十二章经》,大正藏17册。
唐?般刺蜜帝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愣严经》,
大正藏19册。
唐?般若共牟尼室利译,《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大正藏19册。
姚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四分律》大正藏22册。
姚秦?竺佛念译,《菩萨璎珞本业经》,大正藏24册。
龙树菩萨造,後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大正藏25册。
亲光菩萨造,唐?玄奘译,《佛地经论》,大正藏26册。
龙树造,後秦?鸠摩罗什译《十住毘娑沙论》,大正藏26册。
天亲菩萨造,後魏?菩提流支译,《十地经论》,大正藏26册。
姚秦?昙摩耶舍共昙摩掘多等译,《舍利弗阿毗昙论》,大正藏28册。
唐?玄奘译,《成唯识论》,大正藏31册。
发合思巴造,元?沙罗巴译,《彰所知论》(卷2),大正藏32册。
马鸣菩萨造,梁?真谛译,《大乘起信论》,大正藏32册。
宋?法贤译,《佛三身赞》,大正藏32册。
龙树菩萨造,宋?施护译,《赞法界颂》,大正藏32册。
唐?宗密述,《金钢般若经疏论纂要》,大正藏33册。
龙树菩萨造,姚秦?筏提摩多译,《释摩诃衍论》,大正藏32册。
隋?智顗说,《妙法莲华经文句》,大正藏34册。
唐?窥基撰,《妙法莲华经玄赞》,大正藏34册。
隋?智顗说,灌顶记《观音义疏》,大正藏34册。
唐?法藏撰,《华严经文义钢目》,大正藏35册。
唐?法藏述,《华严经探玄记》,大正藏35册。
唐?澄观撰,《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大正藏35册。
唐?智俨集,《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大正藏35册。
隋?吉藏撰,《华严游意》,大正藏35册。
唐?澄观述,《大华严经略策》,大正藏36册。
唐?澄观述,《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大正藏36册。
唐?澄观述,《新译华严七处九会颂释章》,大正藏36册。
唐?李通玄撰,《新华严经论》,大正藏36册。
唐?善导集记,《观无量寿佛经疏》,大正藏37册。
宋?元照述,《佛说阿弥陀佛经义疏》,大正藏37册。
隋?吉藏撰,《无量寿经义疏》,大正藏37册。
隋?吉藏撰,《维摩经义疏》,大正藏38册。
唐?智顗说,湛然略,《维摩经略疏》,大正藏38册。
隋?智顗说,灌顶录,《金光明经玄义》,大正藏39册。
宋?知礼述,《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大正藏39册。
唐?宗密着,《佛说盂兰盆经疏》,大正藏39册。
唐?宗密述,《大方广圆觉修多了义经略疏》,大正藏39册。
宋?宝臣述,《注大乘入楞伽经》,大正藏39册。
唐?法藏撰,《入楞伽心玄义经》,大正藏39册。
唐?法崇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教迹义记》,大正藏39册。
明?宗防如玘同注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大正藏39册。
唐?法藏撰,《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大正藏40册。
唐?法宝撰,《俱舍论疏》,大正藏41册。
唐?遁伦集撰,《瑜伽论记》,大正藏42册。
唐?智周撰,《成唯识论演秘》,大正藏43册。
隋?慧远撰,《大乘义章》,大正藏44册。
明?智旭述,《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大正藏44册。
新罗?太贤作,《大乘起信论内义略探记》,大正藏44册。
唐?法藏撰,《大乘起信论义记别记》,大正藏44册。
宋?子璿录,《起信论疏笔削记》,大正藏44册。
唐?宗密着,《注华严法界观门》,大正藏45册。
唐?宗密着,《华严法界观门》,大正藏45册。
隋?杜顺着,《华严一乘十玄门》,大正藏45册。
唐?法藏撰,《华严经金狮子章注》,大正藏45册。
唐?法藏撰,《华严经义海百门》,大正藏45册。
唐?法藏述,《华严经问答》,大正藏45册。
唐?法藏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大正藏45册。
唐?法藏述,《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大正藏45册。
唐?法藏撰,《华严游心法界记》,大正藏45册。
新罗?明皛述,《海印三昧论》,大正藏45册。
唐?智俨集,《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大正藏45册。
唐?窥基撰,《大乘法苑义林章》,大正藏45册。
唐?智俨集,《华严五十要问答》,大正藏45册。
唐?法藏述,《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大正藏45册。
隋?杜顺着,《华严五教止观》,大正藏45册。
唐?澄观述,《华严法界玄镜》,大正藏45册。
不着集者名字,《法界图记丛髓录》,大正藏45册。
粱?诸大法师集撰,《慈悲道场忏法》,大正藏45册。
新罗?见登之集,《华严一乘成佛妙义》,大正藏45册。
隋?吉藏撰,《大乘玄论》,大正藏45册。
唐?湛然述,《止观辅行传弘决》,大正藏46册。
辽?道殴集,《显密圆通成佛心要》,大正藏46册。
隋?智顗说,《摩诃止观》,大正藏46册。
隋?智顗撰,《四教义》,大正藏46册。
宋?绍隆等编,《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大正藏47册。
宋?宗晓编,《乐邦文类》,大正藏47册。
失译者,《历代法宝记》,大正藏51册。
宋?延寿集,《宗镜录》,大正藏48册。
宋?重显 颂古,克勤 评唱,《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大正藏48册。
唐?法成撰,《大乘四法经论广释开决记》,大正藏85册。
唐?道掖撰,《净名经关中释抄》,大正藏85册。
唐?法成撰,《大乘四法经释抄》,大正藏85册。
唐?道氤撰,《御注金钢般若波罗蜜经宣演》,大正藏85册。
唐?知恩撰,《金钢般若经疏》,大正藏85册。
唐?昙旷撰,《大乘起信论广释》,大正藏85册。
新文丰编审部编辑,《卍续藏经》,台北新文丰出版。
 
 
二、 华严专书
高峰了州着,释慧岳译,《华严思想史》,台北中华佛教文献印,1979。
龟川教信着,释印海译,《华严学》,新竹无量寿出版社,1988。
木村清孝着,李惠英译,《中国华严思想史》,台北东大,1996。
川田熊太郎?中村元等着,李世杰译,《华严思想》,台北法尔出版社,1989。
方东美着,《华严宗哲学》,台北黎明出版,1986。
杨政河撰,《华严经教与哲学研究》,台北慧炬出版,1982。
李世杰撰,《华严哲学要义》,台北佛教出版社,1985。
鎌田茂雄着者,《华严学研究资料集成》,东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1993。
坂本幸男着,释慧岳译,《华严教学之研究》,台北中华佛教文献印,1980。
王居恭着,《华严经及华严宗漫谈》,北京中国书局,1997。
邓克铭着,《华严思想之心与法界》,台北文津出版,1997。
释成一着,《华严文选》,台北华严莲社印,1990。
刘贵杰着,《华严宗入门》,台北东大图书公司,2002。
释圣严着,《华严心诠》,台北法鼓文化,2006。
陈英善着,《华严无尽法界缘起论》,台北华严莲社印,2002二刷。
李霖生着,《华严诗学》,文史哲出版社,2002。
徐绍强释译,《华严金师子章》,台北佛光文化出版,2001三刷。
方立天释译,《华严五教章》,台北佛光文化出版,2001三刷。
释霭亭述,《华严一成教章集义》,台北华严莲社,2000四版。
沙门密林持松述,《华严宗教义始末记》,台北华严莲社,2002。
唐?澄观注,《华严经疏钞》,台北华严莲社印,1974。
魏道儒着,《中国华严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二刷。
财团法人台北华严莲社编着,《华严宗五祖论着精华》,
台北华严莲社印,2001。
李开济着,《华严禅-大慧宗杲的思想特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
释继梦着,《华严宗哲学概要》,台北圆明出版社,1993。
海云继梦着,《华严经导读》,台北空庭书苑,2007。
胡顺萍着,《华严经成佛论》,台北万卷楼图书出版,2006。
梅光义着,〈华严学概论?华严宗教义略说〉,张曼涛等编着,《现代佛教学术丛刊》(32),台北大乘文化,1978。
释慧严着,〈华严学概论?简介华严宗〉,张曼涛等编着,《现代佛教学术丛刊》(32),台北大乘文化,1978。
倪清和着,〈华严思想论集?华严思想要论〉,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33),台北大乘文化,1978。
慧润着,〈华严思想论集?华严哲学的现代意义〉,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33),台北大乘文化,1978。
慧润着,〈华严思想论集?华严法界观法的构造及其特色〉,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33),台北大乘文化,1978。
坂本幸男着,〈华严宗之判教及其发展?对於慧苑教学的论难及其考查〉,
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34),台北大乘文化,1978。
如释着,〈华严宗之判教及其发展?贤首五教的心识观〉,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34),台北大乘文化,1978。
冯芝生着,〈华严典籍研究?法藏金师子章释义〉,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44),台北大乘文化,1978。
 
 
三、 一般专书
清?王筠撰,《说文解字句读》,北京中华书局,1988。
沈谦编着,《修辞学》,台北空大出版,1995。
蒋梅笙着,《国学入门》,台北正中书局,1976。
姜一涵等着,《中国美学》,台北空大出版,1992。
李渔叔编撰,《诗词学讲义》,侨民教育函授学校出版,1971。
朱光潜着,《谈文学》,台北万卷楼图书出版,1998。
朱光潜着,傅佩荣导读,《谈文学》,台北业强出版社,1995。
周宪着,《超越文学─ 文学的文化哲学思考》,上海三联书局,1997。
傅道彬、于茀着,《文学是什麽》,台北扬智文化出版,2002。
涂公遂着,《文学概论》,台北五洲出版,1998。
张健着,《文学概论》,台北五南图书出版,2006。
吴慧颖着,《中国数文化》,长沙岳麓出版社,1995一版。
帕玛(Palmer,R.E.)着,严平译,《诠释学Hermeneutics》,台北桂冠图书出版,1992四刷。
哈伯玛斯、里克尔、海德格等着,洪汉鼎等编译,《诠释学经典文选》,
台北桂冠图书出版,2005再版。
洪汉鼎主编,《理解与解释─ 诠释学経典文选》,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赖贤宗,《佛教诠释学》,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03。
林镇国着,《空性与现代性》,台北立绪文化事业,2004二刷。
林镇国着,《辩证的行旅》,台北立绪文化事业,2002。
朱兆萃着,《逻辑因明学》,台北正文书局,1971。
陈大齐着,《因明入正理论悟他门浅释》,台湾中华书局,1983。
霍韬晦着,《佛家逻辑研究》,佛光出版社,1986。
何秀煌着,《记号学导论》,台北水牛出版社,1986。
李天命,《语理分析的思考方法》,台北鹅湖月刊杂志社,1983三版。
吴汝钧着,《佛教的概念与方法》,台北台湾商务,2000。
侯传文着,《佛经的文学性解读》,台北慧明文化出版,2002。
周庆华着,《佛教与文学的系谱》,台北里仁书局,1999。
丁敏着,《佛教譬喻文学研究》,台北东初出版,1996。
劳思光着,新编《中国哲学史》,台北三民书局2007三版四刷。
方立天着,《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
高楠顺次郎着,《佛教哲学精义》,台北世桦出版,1988。
刘仲容、林天河编着,《宗教哲学》,台北空大出版,1996。
单纯着,《宗教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林惠祥着,《神话论》,台北台湾商务,1995二版。
萧兵着,《神话学引论》,文津出版,2001。
平川彰着,庄崑木译,《印度佛教史》,台北商周出版,2002。
洪缘音着,《诸佛的净土》,台北全佛出版社,1995。
黄忏华着,《佛教各宗大意》,佛陀教育基金会,1988。
刘贵杰、李开济编着,《佛学概论》,台北空大出版,2001。
释明阳着,《佛学概论》,台中净愿寺印,1994。。
释印顺着,《佛法概论》,台北正闻出版社,1985。
马来西亚佛教总会编,《佛学入门手册》,台北佛教书局,1987。
释印海译,《佛学思想译丛》,U.S.A法印寺印,1986。
释演培着,《佛教的缘起观》,台北天华出版,1990。
郑志明着,《佛教生死学》,台北文津出版,2006。
凝然大德?原着,鎌田茂雄?日译,关世谦?中译,《八宗纲要》,
佛光出版社,1986。
木村泰贤着,演培法师译,《小乘佛教思想论》,台北天华出版社,1990。
杨白衣着,《俱舍要义》,台北普门文库,1982。
释慧岳编着,《天台教学史》,中华佛教文献印,1979。
释印顺着,《中国禅宗史》,台北正闻出版社,1983。
释印顺着,《摄大乘论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1985。
释性梵着,《佛说无量寿经讲义》,台南和裕出版社,1988。
释道源讲,释广化记,《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台北华严莲社,1986。
释圣印着述,《佛说阿弥陀经讲话》,台中慈明杂志社印,1985。
陈敏龄着,《中国的弥陀论》,台北法尔出版社,2003。
释演培讲,《药师经讲话》,台北正闻出版社,1983。
鸠摩罗什译,《佛遗教经》,高雄旗津佛教居士林印,1986。
释印顺着,《成佛之道》,台北正闻出版社,1986。
释成一讲,《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讲记》,台北万行杂志社印行,1995。
无碍编着,《佛教的故事》,北京出版社出版,2004。
太虚大师讲,《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台北华严莲社,1986。
太虚大师讲,《优婆塞戒经讲录》,台北华严莲社,1986。
罗时宪着,〈六祖坛经管见〉,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1),
台北大乘文化,1978。
方伦着,〈净土宗概论?净法概述〉,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64),台北大乘文化,1978。
小野玄妙着,〈净土宗史论?慈愍三藏之净土教〉,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65),台北大乘文化,1978。
任杰居士编讲,《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Google http://www.fjdh.com。
释善音着,《佛陀的三身观》,http:// ccbs.ntu.edu.tw。
 
 
四、 外文书籍
汤次了荣着,《华严大系》,东京株式会社图书馆刊行会印,
昭和50年2月。
木村清孝着,《华厳経をよむ》,东京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97。
竹山牧男着,《华厳とは何か》,东京株式会社春秋社发行,2004。
望月信亨着,《净土教の起原及发达》,共立社印,昭和5年4月。
棚次正和着,《宗教の根源─祈りの人间论序说》,京都世界思想社,1998。
氏家覚胜着,《毘卢遮那仏の说法》,大谷大学教学会会,昭和60年5月。
山辺习学着,《华厳経の世界─人生修行の旅》,丰岛世界圣典刊行协会,
昭和50年。
山本诚作、长谷正当编,《现代宗教思想を学ぶ人のために》,
京都世界思想社,1998。
いたわり 慈しみ 思いやり 相手の立场で考える,《观自在月刊》
〈佛教谈议〉(ぶっきょうだんぎ) その四十 平成13年,
2001年4月号。
吉田 刚(叡礼),〈长水子璿の无情成仏说〉,《印度学仏教学研究》,
51─1(101)2002.12.pp.56─60
Changshui zixuans Idea of the Attainment of Buddhahood by Non_sentient Beings。
飞天着,みかえり法语,《阿弥陀さまのことを ご存じでしょうか?》
(その三),Google http://www.eikando.or.jp。
大林太良着,《神话学入门》,东京中央公论社,昭和50年11月12版。
美田稔訳,《インドの神话》,东京株式会社みすず书房,1979七刷。
《释迦如来》,Google http://www10.ocn.ne.jp。
《华厳五教章》施设异相第八,Google http://www.realintegrity.net。
《华厳経を尊ぶ》,Google http://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
HOLLINGS-2B32B3/MY Documents 桜钟青年队十佛 htm。
弘法大师着,《秘密曼茶罗十住心论》をもとに 其の十五 观自在编集论 2008,10月号。 Google http://www.kannon-in or,jp/kanji/old
Benjamin,《 Avatamsaka Sutra》, 美国旧金山洲立大学哲学部,2001。
高峰了州着,《华严论集》,东京国书刊行会印,昭和51年。
三桐慈海着,《胜鬘経宝窟における仏性义》,京都文栄书局,昭和60年。
 
 
五、 期刊、论文集
黄俊威撰,《华严法界缘起的思想探源─ 以杜顺、法藏的法界观为中心》,国
立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93。
李幸玲着,〈佛三身观之研究─ 以汉义经论为主要研究对象〉,《大专学生佛学论文集》(十),台北华严莲社印,2000。
蒋辉雄着,〈华严经离世间品十种见佛章述义〉,《大专学生佛学论文集》(四),台北华严莲社印,1993。
片山一良着,〈如来の时间と空间〉,《仏教文化研究所纪要》,第43集,
关西龙谷大学,平成16年11月,2004。
键主良敬着,〈华厳空観一侧面─ 贤首法藏の所说を手挂りに〉,
《佛教学セミナー》,第44号,京都大谷大学佛教学会,
昭和61年10月。
木村宣彰着,〈五种法身说─ 中国仏教初期における法身说の一类型〉,
《佛教学セミナー》,第48号,京都大谷大学佛教学会,1988。
一色顺心着,〈华厳教学における愿行について─ 法藏の所说を中心に〉,
《佛教学セミナー》,第51号,京都大谷大学佛教学会,1990。
键主良敬着,〈有漏の分别智について─ 华厳学への一试论〉,
《佛教学セミナー》,第12号,京都大谷大学佛教学会,
昭和45年10月。
西尾京雄着,〈佛地经に就て〉,《大谷学报》第四号,第18卷,
京都大谷大学学会,昭和12年10月。
 
 
六、 工具书
荻原云来编纂、辻直四郎监修,《梵和大辞典》,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03。
望月信亨主编,《望月佛教大辞典》,台北地平线出版社,1979。
岩野真雄编辑,《国译一切经》〈华严部〉,东京大东出版,昭和46年。
任继愈主编,《宗教辞典》(Dictionary of Religion),台北博远、
恩楷出版公司,2002。
商务印书馆编审部着,《辞源》,台北台湾商务,1970一版。
明?一如法师编纂,《三藏法数》,台北世桦印刷行,1988。
无锡丁福保仲祜编,《佛学大辞典》,台北中华大藏经会印行,1984。
上海佛学书局编辑,《实用佛学辞典》,台北莲德学佛会印,1985。
文殊大藏经编辑委员会,《文殊大藏经》〈华严部〉,台北文殊出版社,1988。
《佛教语大辞典》,中村元着,东京书籍。
《佛光大辞典》,佛光出版,电子版二版。






上一篇(佛法实相研究) 回目錄 下一篇(智者中道圆顿思想之研究)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上密院台北市佛学会-新浪部落-尊贵上师~炯尚仁波切
戒行及金刚乘十四根本堕 -朗钦加布仁波切
大手印传承祈请文-桑杰年巴仁波切讲授.台中市创古度母佛学会- Yahoo!奇摩部落格
单亲家庭服务网络计画-台湾妇女团体全国联合会
堪布彻令敦珠 2008/12/27

赞助网站
喇嘛-互動百科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
台灣民俗風情 - 台灣旅遊在線
超自然力的應許消災祈福. ‧媽祖Wikipedia, ‧媽祖信仰. ‧媽祖信仰及媽祖廟北港朝天宮, ‧媽祖信仰在台灣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
佛教藝術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