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印度拉達克日陀寺僧伽院建設計劃 台北白玉中心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除障法會 賈傑康楚仁波切 12日抵台‧歡迎接機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修心日光论·释缘宗译本 二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格鲁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1/01/09 08:06:49
學習次第 : 进阶

修心日光论·释缘宗译本 二

 

一、 修心七义论根本颂
二、 修心日光论科判
三、 修心日光论
四、 大乘修心七义觉受引导文
五、 附:修心八颂

这样思惟後,我们明白了自己一定要死,而何时死又不决定,况且临终时,除了法能饶益自己,余皆无利,所以应当修习正法,而正法中,我们应当想到:修习菩提心是最为尊贵殊胜的。
   
这样产生决定信解後,修习无常法中所说的一切皆转为修习菩提心的支分。
   
丙三、思惟业果:
   
死後并不是就此打住,全无所趣,而要继续受生,所生的去处亦仅有善恶二趣,在哪里受生,我们自己并没有自由,完全由业力牵引,所以,理当对黑白二业,如理地取舍,不可有半点差谬。
其中分四:
   
丁一、思惟业果决定者:
   
一切粗细苦乐,皆随逐於善恶业,如《宝鬘论》云:
诸苦从不善,如是诸恶趣,
从善诸善趣,一切生安乐。
   
(一切痛苦皆从不善业产生,同样,一切恶趣异熟果报也是从不善业产生;从善业感得各种善趣,同时还感得一切生世中所受的安乐。)

   
丁二、思惟业增长广大理:
   
从微小的善业因中,亦能生起广大无边的苦乐果报,如《集法句》云:
虽造微小恶,他世大怖畏,
当作大苦恼,犹如入腹毒。
虽造微少福,他世引大乐,
亦作诸大义,如诸谷丰熟。
   
(虽然造下微不足道的小小恶事,在他世却会引生极大的怖畏,让我们深受其害,犹如误吃入腹的毒药。虽然造了微不足道的区区善事,在他世却会引生无尽的安乐,并令我们成就广大的义利,犹如五谷丰登,饱尝丰收的喜悦。)

   
又彼云:
如鸟在虚空,其影随俱行,
作妙行恶行,随彼众生转。
如诸少路粮,入路苦恼行,
如是无善业,有情往恶趣,
如多有路粮,入路安乐行,
如是作善业,有情往善趣。
   
(就像鸟儿在天空飞翔,不管飞得多高,但它的影子永远追随着它,同样,众生所作的善恶业,亦丝毫不爽地紧随着众生。

   
如那些在漫长旅途中的客人,由於缺乏路粮盘缠,而处处遭遇逆境,身心疲倦不堪。同样,在轮回长夜里没有善业资粮的有情,将会无奈地堕入恶趣,饱受楚毒。而准备充裕,路粮丰足的旅客,则处处左右逢源,安享旅途的快乐,同样,积集善业的有情,自然会投生到善趣,享受无极的富贵荣华。)
   
又云:
虽有极少恶,勿轻念无损,
如集诸水滴,渐当满大器。
(不要毫不在意地认为:区区小恶还能造成多大损失?我们要知道,落下来的水滴虽小,但积集起来,却渐渐地充满很大的容器。)

   
又云:
莫思作轻恶,不随自後来,
如落诸水滴,能充满大器,
如是集少恶,愚夫当极满。
莫思作少善,不随自後来,
如落诸水滴,能充满大瓶,
由略集诸善,坚勇极充满。
   
(不要大意地认为所造轻微的恶业,不会跟随着自己而感受果报。其实,如水滴虽小而能满大缸那样,愚痴的人,由於积集了无边的小恶,最终令其痛苦不堪,陷入痛苦的怀抱。

   
亦不要认为,小小的善事不会感果,同样,如小水滴能渐满大缸那样,心志勇猛的菩萨,由於不弃小善,广修善行,最终令其身心充满无尽的欢喜。)
   
  
丁三、思惟业不作不会遇之理:
   
若不曾造下感受苦乐的业,决定不会受它的果报。诸佛世尊历劫积集无数资粮所感得的妙果,那些能受用这些妙果的有情,虽不必积集这些妙果的一切因缘,但积集其中的一部分是必不可少的。
   
丁四、思惟业造已不失坏之理:
   
如《超胜赞》云:
梵志说善恶,能换如取舍,
尊说作不失,未作无所遇。
    
(婆罗门外道人妄说,善恶可以相互迁移,就像递接东西一样;而世尊您说,诸业作了就不失坏,若不作就不会受报。)

《三摩地王经》亦云:
此复作已非不触,余所作者亦无受。
《调伏阿笈摩》亦云:

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
因缘若会时,果报还自受。
   
(假使经过百千劫的漫漫长时,曾经造下的业,亦不会失去,因缘一旦聚合,自作还需自受。)

   
如是对於业果决定、业果增长、不作不遇、作不失坏,因不虚弃、果不浪得这些道理好好地生起定解後,自己乃至起心动念间,亦应断除各种黑业道,精勤不懈于白善业,而白业中最为尊贵殊胜的,亦是修习大宝菩提心,这样思惟後,那些道理皆转成修习菩提心的支分。

    丙四、思惟轮回过患,分六:
   
丁一、思惟不定过患者:
   
在轮回中漂泊流转,亲仇、敌友相互转变,没有定规,我们对於这些道理了知後,应当知道,轮回诸法没有任何可堪凭赖处,而能心生厌离。
   
如《亲友书》云:
父转为子母为妻,怨仇众生转为亲,
及其返此亲转仇,故于生死全无定。
   
(在这个轮回里,哪里有一点定法?相互间改头换面,隔世昏迷,有时父亲反投生为自己的儿子,而母亲变成了自己的妻子,时过境迁,怨仇变成了自己的至亲,而至亲却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

   
《妙臂请问经》云:
有时怨敌转为亲,亲爱如是亦为怨,
如是一类为中庸,即诸中庸复为怨,
如是亦复为亲爱,具慧了知终莫贪,
於亲当止爱分别,於心善法安乐住。
(即使在现世,由於因缘的变化,有时仇怨成了亲朋,有时亲朋成了仇怨,或者有的仇怨成了不关痛痒、似乎素不相识的人,而有的本来不认识的人,却变成了自己的怨家或亲朋。

有智慧的人明白了这种世间的本相,千万不要贪着这个瞬息万变的世法,对现在的亲人,应停息自己执爱难舍的心,尽力安乐地住在内心的善法上。)

丁二、思惟不知满足过患者:
《亲友书》云:
一一曾饮诸乳汁,过於四海於今後,
绕母膝边流转者,尚须多饮过於彼。
(每一位轮回众生,曾经喝过的母亲的乳汁,若汇合一处,会超过四大海水的体积,若不修习解脱道,在未来的长劫里,围绕在母亲膝边流转的众生,还要饮用更多的乳汁。)

这只是说明了不知满足过患的一分,权作代表。
又云:
如诸癞人为虫痒,为安乐故虽近火,
然不能息应了知,贪着诸欲亦如是。
(就像那些麻疯病人,由於被癞虫啃咬而奇痒难忍,虽靠近火堆炙烤,会得到短暂的安乐,但无法彻底根除,一离开火,更加剧了痒的程度,同样,我们应当明白,贪着爱恋世间的五欲亦是如此。)

《摄波罗密多论》云:
欲尘尽归己,日日常沉溺,
多行不厌足,何病大於彼?
(尽管自己得到所有的五欲,每天都沉溺於它们,但不管是如何多地享受,都不会感到满足,仍汲汲营求,还有什麽较此病态更严重的顽疾呢?)

此中亦是说,对於诸欲尘,任如何享受亦无有满足。特别是若依《除忧经》所说思惟,亦极能令心发生厌离,如云:
数於地狱中,所饮诸烊铜,
虽大海中水,非有尔许量;
生诸犬豕中,所食诸不净,
其量极超过,须弥山王量;
又於生死中,由离诸亲友,
所泣诸泪滴,非海能为器;
由互相斗争,积所截头首,
如是高耸量,出过梵世间;
为虫极饥虚,所啖诸土粪,
於大乳海中,充满极高盛。
(反复地在地狱里,所饮用的烊铜铁汁,即使大海中浩淼的海水,也没有那麽多呀!投生为猪狗等畜生,所吃的各种肮脏东西,它的体积远远超过巍峨的须弥山王!又在生死轮回中,由於亲友间的分离,天涯永隔,伤心所流的泪水,连大海都装不下呀!而仇人相互间的斗争,被斩下的首级,如果堆积起来,其高度将超过梵天住的天界。又曾生为低贱的小虫,被饥渴逼迫所吞啖的粪土,都可以填平充满深广的大乳海。)

三有世间中,不管是怎样的荣华富贵,都不过是欺诳虚幻之法,如果现在不精进修学,仍将像经中所说的那些情形,永不休止地演绎下去。对此善加思惟,令心发起厌离。
又如善知识桑朴瓦说:每想到在这个轮回中,还要在善恶二趣间,出没万端,升沉片刻地虚生浪死,心中就实在感到忐忑不安!
乃至未生起如此的真实心量,应当勤加思惟。

丁三、数数舍身过患者:
每一位有情,受取身体後,又舍弃的骨头,若不烂坏,体积比须弥山还要大。如云:
一一身体诸骨聚,超过几多须弥峰。
丁四、数数结生过患者:

如云:
虽将地丸如柏子,数母边际未能尽。
此释中引经文云:

诸比丘,譬如有人,从此大地执取诸丸,量如柏子,作是数云,此是我母,此是我母之母,而下其丸。诸比丘,此大地泥,速可穷尽,然诸人母辗转非尔。

丁五、思惟数数高下过患者:
如云:
既成百施世应供,业增上故复堕地,
既满转轮圣王已,复于生死为奴婢。
天趣天女乳腰柔,长受安乐妙触已,
後堕地狱铁轮中,当受粗磨割裂触。
长时安住须弥顶,安足陷下受安乐,
後游煻煨屍泥中,当念众苦极难忍。
天女随逐受欢喜,游戏端妙欢喜园,
後当住止剑叶林,获割耳鼻刖手足。
天女殊妙姣容好,共游金莲徐流池,
後堕地狱当趣入,难忍灰水无极河。
虽得天界大欲乐,及诸梵天离欲乐,
後堕无间为火薪,忍受众苦无间绝。
得为日月自身光,照耀一切诸世间,
後往极黑阴暗处,自手伸舒亦莫睹。
(有时受生为帝释天,成为世人供奉的对象,後又随着业力堕落在地上,成为一个平庸的人;当统御四方的转轮王的福报享尽,後又在轮回里,成为他人颐指气使的奴仆。天界美丽的天女有着柔软的腰身丰乳,在长时安乐地享受这样的妙触後,而堕入地狱的铁轮中,饱受粗猛挤压锯割、燃烧的痛苦。长时住在须弥山顶,宝地随脚下的举落而起伏,享受安乐,後复游履於煻煨屍泥险地,我们应当想到,其中的痛苦何堪忍受。也曾被天女众星捧月般地侍奉,欢喜地游玩于赏心悦目的林园中,後来又当被困在剑叶林里,耳鼻手足等身体的肢节被件件割下;也曾与闭花羞月般的天女,共同畅游嬉戏在缓缓流动的河池里,其中盛开着芬芳金色的莲花。後又堕入地狱中,沉没翻滚于灰水沸腾的无极大河里。虽然曾经无数次地获得天界五欲妙乐,以及梵天等色界离欲的清净乐,後又堕入无间地狱中,成为燃火的材薪,无有间绝地忍受多种多样的痛苦。也曾生为日月天子,自身的辉煌光芒,照亮一切世界,後来又趣往漆黑昏暗的恶道,连自己伸出来的手都看不到!)

又如《调伏阿笈摩》云:
积集皆销散,崇高必堕落,
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

丁六、思惟无伴过患者:
如云:
若能了知如是过,愿取三福灯光明,
独自当趣虽日月,难破无边黑暗中。
(若能明白了这样的生死过患,则能希愿执取布施、持戒、修法等所生的三种福德大光明炬,否则,独自孑然一身将趣入,即使日、月的威光也难穿透的无边黑暗中去。)

六苦又略摄为三:
(一)轮回中没有可凭赖处,分四:
1
、所得的身体,不可凭赖者,
  
谓数数舍身故。
2
、所作的利益或伤害,不可凭赖者,
  
谓怨亲不定故。
3
、富贵荣华,不可凭赖者,
  
谓高低变易故。
4
、友伴不可凭赖者,
  
谓无伴独行故。
(二)任如何享受世乐,亦没有饱足的时候。
(三)无始流转者,
谓数数结生,辗转受身舍身,不见边际。
应依上面所说轮回诸苦,而思惟之。
心力大者,如《亲友书》云:
仁和!应厌於生死,欲乏死病及老死,无量众苦出生处。
(善良的人呀!理应深厌这个生死轮回,它是求不得、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蕴炽盛等无量痛苦的大渊薮。)

对於其中所说的八苦、三苦理,以及轮回总苦及六道各各诸苦,从多方面,勤加思惟,令生起明见轮回过患的心。
   
如果以强烈的心念思惟,就会生起强烈的觉受,如果长久思惟,则会长久生起见到轮回过患的心。
   
如果看到轮回过患,当生起决定的出离心时,还应明白,从轮回中,趣入解脱的各种大道里,最为尊贵殊胜的亦是此大宝菩提心。
   
这样一来,前面所说的诸法皆转为修习菩提心的支分。
   
思惟加行法完毕。
   
  
乙二、正行,修习大宝菩提心之理,分二:
丙一、修习世俗菩提心次第;
丙二、修习胜义菩提心次第。
丙一、分二:丁一、显示入大乘唯一门为发心;丁二、宣说修心次第。
丁一、若思:如果应趣入大乘,那麽什麽是入门呢?
所言大乘,无非是佛陀宣示的波罗密大乘、密咒大乘共二种大乘,除此无它。
而进入其中任何一种的门径,唯为菩提心,它在谁的内心上何时生起,虽然没有其他的任何功德,亦可称其为大乘人。何时在内心上消失,即使有证悟空性等诸多功德,亦堕入声闻等地,从大乘里退出来,这是众多大乘经典宣示的道理。即以正理亦可证明,最初进入大乘,唯以发心为标准,後退出大乘,亦仅以退失发心而安立,大乘人唯随这个心的有无而进退。
如《入行论》云:
生死狱中囚,若生菩提心,
即刻名佛子。
(即使是囚困系缚在生死牢狱中的苦难众生,当内心发起真实的菩提心,刹那後,应该被尊称为诸佛善逝之子。)

又云:
今日生佛族,今为诸佛子。
(现在,因为发心面诞生在佛陀的家庭中,也因为发心,而成为继承如来家业的佛子。)

此说发心无间,即为佛子。
《圣弥勒解脱经》云:
善男子,譬如破碎金刚宝石,然能映蔽一切胜妙金庄严具,亦不弃舍金刚宝石之名,亦能遣除一切贫穷。
善男子,如是发起一切智心金刚宝石,纵离修习,然映蔽声闻、独觉一切功德金庄严具,亦不弃舍菩萨之名,能除一切生死贫穷。
此说虽然没有学修殊胜菩萨大行,然而由有此心,便得名菩萨。

龙猛菩萨云:
自与此世间,欲证无上觉,
其本菩提心,坚固如山王。
(自己与这个世间的一切有情,若希望证得无上的圆满大觉,它的根本即菩提心,应令其坚固不动,如须弥山王。)

《金刚手灌顶续》中也说:
诸大菩萨,这个陀罗尼咒大坛城,是无比广大深邃、难可测量的,亦是秘密之中最为秘密的,不应向那些邪恶的有情显示!
那麽,金刚手!你所说的这个昔未曾闻、最极稀有的法,应向什麽样的有情宣说呢?金刚手回答道:曼殊师利!如果某些有情正在修习菩提心,或者成就菩提心时,曼殊师利,那时,即可令这些修菩萨行,修密咒行的菩萨,进入这个陀罗尼咒大坛城,授与大智灌顶。
但如果菩提心还未圆满者,就不可让他进入,亦不令他见到此坛城,亦不可向他显示手印咒语。
《华严经》亦云:

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如毗沙门,能断一切贫穷故;
菩提心者,犹如慈父,训导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如如意珠,周给一切诸贫乏故;
菩提心者,如功德瓶,满足一切众生心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矛,能穿一切烦恼甲故;
菩提心者,犹如坚甲,能护一切如理心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剑,能斩一切烦恼首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斧,能伐一切烦恼树故;
菩提心者,犹如兵仗,能防一切诸苦难故;
菩提心者,犹如钩饵,出有渊中所居者故;
菩提心者,犹如疾风,能卷一切诸障雾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网,摄一切菩萨行愿故;
菩提心者,犹如佛塔,一切世间应供养故;
……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诸功德故。
如前所说,能成熟圆满大觉宝位,并且为入大乘不共之门的菩提心,若谁於自己内心上生起,即能焚毁往昔积集的一切业障,能救护一切苦难,出生无尽的现前、究竟果利,如从经论乳海中,搅拌而生的醍醐精华,如趣入佛地,作为其不共近取因的硕实种子。

我们见到菩提心的种种利益,当从内心里生起欢喜心,总而言之,得到暇满人身,能有缘修习正法,特别是有缘修习大乘菩提心,应想到:我是多麽幸运地得到了最极美妙稀有的宝物!而生起强烈的定解,至为重要。

丁二、宣说修心次第,分二:
戊一、修习世俗菩提心的正行教授;
戊二、其支分教授。
戊一、分二:
己一、修习希求利他的菩提心次第 ;
己二、修习希求菩提的菩提心次第。
己一、分二:
庚一、从功德过患之间,显示相换;
庚二、希求利他的菩提心正行。
庚一、总的说来,各大车轨于修习菩提心时,都要有希求利他及希求菩提这两种支分。
对於初支分,要看到所欲利益有情的怜惜悦意相,在这点上,是相同的。
那麽,如何修习以达到这个目的呢?则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以七因果的方式引导时,如果心存偏私,那麽见到亲朋则贪爱,怨仇则憎恨,中庸则漠然置之,若有如是不平等心产生,就很难产生普遍利他的希求心,故要把一切有情修为亲属,而亲属中最亲近的,莫过於母亲,因而通过修习知母、念恩、报恩三者以成就悦意可爱相。
第二种方式,则是根据寂天菩萨的论典修心时,就是以多方面思惟我爱执过患,从而舍弃它,从多方面思惟他爱执的利义,从而修成所要利益有情的悦意可爱相。大菩萨伽喀巴修习菩提心的道理,源於後者。
此中分二:
辛一、思惟我爱执的过患,示应舍弃;
辛二、思惟他爱执的利义,示应修持。
辛一、颂曰:众过归於一。
我等有情,不希望痛苦,却偏偏遭遇痛苦,希求快乐,却处处寻觅不得。这一切的罪根祸源,如果向外寻求,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从无间地狱乃至有顶天界,生於五趣或六道,常久遭受种种猛烈大苦,所有这些不是没有原因的,也不是从不顺因中产生的,乃是依惑业之集而出生。而其中业亦由烦恼摄集,故烦恼为首,追根究底,烦恼中的我执无明是产生一切痛苦的根本。

如《入行论》云:
世间诸灾害,怖畏及众苦,
悉由我执生,留彼何所为?
另外,以我执为主的各种烦恼,损我之厉,时间之久,其他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彼论中复云:
无始相续敌,孽祸唯一因,
若久住我心,生死怎无惧?
(这无始以来恒常相续的烦恼敌,正是极速滋长业祸的唯一因素;如果它们一直潜伏在我心中,我怎能在生死中快乐无惧呢?)

我爱执纠合拉拢多种损害,阻断了成办利益的大门。
还应如下所说而思惟其过患,对它怀恨不舍:
愚痴无明所引我爱执,轻弃他人,携持邪见利器,蔑视善恶因果,斩断现前及究竟利义命根的罪恶屠夫,即是我爱执。
这个我爱执,亦是执持贪、嗔、痴三毒皮囊,掠夺善法稼禾的盗贼。
这个我爱执,亦如猫头鹰,於内心中积集多种非福晦气,招引一切人与非人的损恼。
这个我爱执,亦如农夫,在识田里植入业种,用爱取水数数浇灌,从而在五道或六道中收获众多痛苦的苗芽。
在此世间,我等与往昔诸佛,并无先後地经过旷劫之久,然而我等仍没有世出世间的任何功德,使我等赤身裸体、双手空空的大懒虫亦是此我爱执。
任生有顶乃至无间的任何一处,皆为苦处,任与谁相伴,皆为苦伴,任享何物,皆不出苦受,对於这样轮回的真相,虽从佛经、释论以及上师的道歌里,耳熟能详,心生定解,但依然如老狗贪食般地,见到轮回少许圆满,心就蠢蠢欲动、贼心不死的贪婪之徒亦是此我爱执。
利益有无,尚未可知的战场,却幻想着凯旋後的荣归,从而多方盘算计谋;损害有无,尚未可知的处所,却杞人忧天地疑惧,担心现在将来会产生如何如何大的损害,从而拼命垒起多层护城厚墙,严加防范外敌的侵略。像这样生活在幻想与疑惧之间的希惧夫、患得患失的精神病人亦是此。
枪林剑海中,却盼望牟取暴利,从而不顾身命,顽强钻入,稍有亏损就摧诿於堪布、阿舍黎、亲眷父母、对己坦诚相待的朋友等,这样不知羞耻的恶人亦是此。
上至善知识,下至虱虮,对他们中,高贵者则嫉妒,对相等者则攀比,对低贱者则心存骄慢。若赞叹自己,则得意洋洋,若毁骂时,则怒火中烧,如无鼻绳的烈牛,无衔的野马,一切烦恼中的无法无天之徒亦是此。
善恶业生苦乐果的决定与无谬之理,虽从佛经、释论以及上师道歌里,一再听闻,且似有所悟,然而仍一方面希望着快乐,厌弃着痛苦,另一方面,即使在他人苦口婆心地劝勉下,心亦不趣向於法,对制、性二罪,却如水向低处流一样,任运而入。如此言行相违、表里不一的大恶邪见夫亦是此。
八万四千烦恼,从无始到今天,已经施加给我们太多的损害与苦楚,阻断一切成就利乐之门,但对此仍视而不见,没有看到彼等一点过错,如干泥像般的睁眼瞎亦是此。
总之,这个我爱执,是产生一切斗争痛苦的根源,依它而发生身、口、意诸行,招引一切内忧外患,导致现前未来的损害,犹如恶兆绿头鸟的即是我爱执。
轻弃利他的过患亦是此。
我们应对此怀恨不舍,分清敌我,善辨亲仇的界限。
如圣寂天云:
昔日受汝制,今日吾已觉,
无论至何处,悉摧汝骄慢。
(从前我愚笨无能,完全被你控制着,如今我已看清真相,不会再受你摆布了。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只要被我发现了,我就要立刻消灭你这自私自利的骄慢心。)

今当弃此念,尚享自权益,
汝已售他人,莫哀应尽力!
(现在你应该放弃这样的想法:我多少总还有点自求多福的权益吧!因为,我已经在自他换时,把你卖给别人了,所以不要悲伤难过,尽力地去服务众生吧!)

若我稍放逸,未施汝於众,
则汝定将我,贩与诸狱卒。
(如果我稍微不小心,忘了把你布施给众生,去为他们服务,那麽,我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又被你出卖给地狱里的牛头马面等可怖的狱卒。)

如是汝屡屡,弃我令久苦,
今忆宿仇怨,摧汝自利心!
(我曾经多次疏忽而像这样,被你出卖了,并且因此长久沦落受苦,如今撩起新仇旧恨,不禁义愤填膺;我一定要彻底消灭你这自私自利的心!)

另外,我们无始以来串习我爱执故,在房里睡觉的时候,听到几声吱吱鼠叫,就担心会不会在睡梦时,它来咬掉我们的耳朵?听到几声闷雷,就疑惧着是否会偏偏击到自己的头上;若到一个他人传言的险地去,就担心是否会被恶鬼所乘;像这样,有些是由於担心他人恶言中伤,而心中忧恼,有些是担心胜算难握、败于敌手而苦恼不堪,有些则是担心与至亲生离死别,而惶恐不安。
总之,不管是谁,于何时何地,受什麽样的痛苦,一切祸害的根源,应认清即是这个我爱执。
善知识那摩瓦在打茶时,喳喳用力,说是观想击打我爱执的头。
善知识奔说:在自己内心的城堡门口,执持正念的锋利短刀,如果它大军压境,我则严阵以待,如果它投表称降,我则解甲归田。
   
朗日塘巴说:一切胜利献给有情,因为所有的善乐资源依其出生;一切亏损自己取受,因为一切苦恼皆从我爱执生故。

    
若如彼净修,虽开始如腹中毒般,六神无主者,亦会转为坦然自若、气定神闲,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虽穿破的僧裙用犁牛来驮,千瓶灌顶,皓首穷经,遍舍余事,散心习修,然内心贪欲的网罩一点点也没有收敛。那麽,任做何事,任在何处,亦如黄鼠狼子生病般,没有安乐,坐卧难宁。

   
所以,在我爱执未全部驱逐走时,应以双手紧紧挤压,如能於此精进努力,则一开始就应称其为:大乘者、”“广大者大忍者大慧者
    
总之,以我爱执为基础的诸烦恼过患,即使三世诸佛,历劫宣说,亦无尽时。但应以上面略谈及的诠释经典旨趣的上师教授,围绕自心缺陷,数数思惟、测量决断。如果内心有此要诀,不管外面的形象如何,心续都与法相应,落到要处。否则,一切虽假名功德,无不转成滋养我爱执的肥料,反而有成为增长烦恼助伴的危险。
   
辛二、思惟他爱执的利义,示应修持:
   
颂日:修众皆有恩。
    
总的说来,对於大乘种姓的补特伽罗,如《入中论》所示,慈悲在初中後三个阶段,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慈悲是依赖有情方能产生。缘安乐匮乏的有情,生起慈心,缘如火堆般痛苦折磨的有情,生起大悲。

    
如《入行论》云:
      “
怀慈供有情,因彼尊贵故。
     
(慈心供养有情的福德无有边际,那是因为有情是尊贵悲田的原故。)

    
不仅如此,慈悲作为前行,追求无上菩提的菩提心,亦是依有情而生起。因为,由见到唯独佛陀才能成办一切有情的无余利乐,才能祛除一切损害痛苦,从而在慈悲心的激励下,生起希欲圆满正觉的菩提心,如云:
发心利他故,求正等菩提。
(所言发心即是为了利益一切有情,而希求证得正等菩提。)

        
六度四摄亦是依赖有情才得以生住增长。所以说,作为菩提心根本的慈悲心、菩提大行所依的菩提心,以及菩萨大行三者都是依於有情而生起,故尔,成就果位佛陀的一切因位资粮依於有情。即使成就大觉果位後,乃至轮回未空之间,任运不断的利生事业,亦依於所要利益的境——有情而发起。
     
略而言之,一切大乘因果的根本即执爱有情。
如云:
由依此等故,我将成正觉,
故于诸有情,眼视亦慈真。
          
(由於只有依靠这些如母有情,我才能成就大觉的佛果,所以,见他们时,目光都应充满着慈悲真诚。)

           
另外,若见到有一块非常肥沃的田里,播下硕实饱满的种子,勤加耕耘浇灌,到了秋天,则有众妙果实,获大丰收,定会对此沃田大大珍惜。
     
同样,在有情这片田地里,种下慈悲、菩提心、六度四摄的硕实种子,善加护养,则成就二利究竟的佛陀婆伽梵宝位。当见到有如此的利义,亦一定会非常珍惜有情这片田地,从而见到有情的悦意可爱相而恭敬他们。
     
如《入行论》云:
本师牟尼说:生佛胜福田,
常敬生佛者,圆满达彼岸。
修法所依缘,有情等诸佛。
敬佛不敬众,岂有此言教?
非说智德等。
       
(导师释迦尼佛曾说:佛和有情都是最殊胜的福田。如果有人经常尊敬供养诸佛和有情,必能顺利圆满二利而抵达正觉的彼岸。就修行成佛所依的助缘而言,佛和有情是同等重要的。倘若只敬重诸佛而不敬重有情,真不知这是谁的教法?当然并不是说佛与众生在智慧功德上相等。)

       
另若见有情是佛陀的因及果的发源地,更宜恭敬有情,如《入行论》云:
 “
唯佛功德齐,於具少分者,
虽供三界物,犹嫌不得足。
有情具功德。能生胜佛法,
唯因此德符,即应供有情。
    
(最胜功德齐聚一身的圣者,唯有佛陀,其他人只能具有少分殊胜的佛德而已。对於这些人,就算以三界的宝物供养,仍然是不相称的。每一位有情众生,都具有引生殊胜佛法的功德,单单因为有这一分名符其实的功德,就值得我们供养有情了。)

      
执爱有情,成办他们的利乐,由此出生现前究竟各种义利,舍弃有情,则由此出生一切衰损。如《释菩提心论》云:
世间善恶趣,其爱非爱果,
皆由於有情,作利损而生。
若无上佛位,且利有情得,
人天诸资财,梵释及猛利,
护世所受用,於此三趣中,
无非利有情,所引此何奇?
地狱鬼畜中,有情之所受,
苦事非一种,从损有情起,
饥渴互打击,及侵害等苦,
难遮无穷尽,皆损有情果。
  
(轮回世间的善恶二趣,其中所感受的可爱不可爱的果报,都是由於对有情,造作利益或损害而产生的。即便无上圆满的佛果,都是由利乐有情而得到。那麽,人天中的资财富饶,如梵天、帝释、大自在天、四大天王等所受用的荣华等,概而言之,在三善趣中,所受的安乐,无不是由利益有情而引发的,就不足为奇了。

     
而在地狱、鬼、畜生三恶趣中的有情,所承受的无边痛苦,都是由损害有情产生的。
      
如其中的饥渴打杀,侵淩损害等痛苦,自己都要无奈饮泣地面对,似乎没有穷尽的时候,这些都是损恼有情的果报呀!)
        
小乘补特伽罗,轻弃有情,所证得的不过是偏小菩提。具殊胜大乘种姓者,执爱利乐他故,而现证无上菩提。如上论中云:
於有情离贪,如毒应弃舍,
诸声闻离贪,岂非下菩提?
由不弃有情,佛证大菩提,
若知生如是,利非利诸果,
则於刹那顷,岂有贪自利?
    
(对於有情没有慈悲心,只有狭隘的自利思想,应像毒药一样远远地抛弃。诸声闻人,由於没有悲悯有情的广大心,证得的只是低下的果位。而佛陀由於不舍弃一个有情,由此证得无上圆满大菩提。

     
如果知道了由此产生的利益是圆满、还是不圆满的果位差别,那麽,即使在刹那短的时间里,谁又会贪着自己的利益呢?)

      现在示现来作损害的有情,由於从无始以来,他们自己内心上的烦恼作近取因,再加上我们无始以来损恼他们的恶业作俱生缘,由此因缘会合,从而使他们这些有情,怀着恶劣的心态,造下各种颠倒罪行,又以此为因,使他们沉沦於无边轮回,尤其在恶趣中感受多种苦楚,他们的罪过岂不是由我等而催发的?
      
如圣寂天云:
        “
我业作激励,损我者出生,
由此趣地狱,岂非我毁他?
   
(由我自己往昔恶业的激励,促使损害我的人前来伤害,如果他因为害我,反令他堕入地狱,那麽岂不是我毁害了他们?)

       
特别是,我等现已入大乘法门,他们用各种方式加害於我们,作大乘人的法障,则会令他们饱受轮回之苦,更是直入恶趣,而成为恶趣众苦充盈的器皿。想到这些怎不令我们感到,他们是多麽地值得哀悯!
这些损害自己的有情,也曾无数次地作过百般呵护自己的慈母呀!
还应这样一一观想而思惟:
      
由於我的愚痴贪婪,曾无数次地恩将仇报,不知厌足地吃你的肉、喝你的血、嚼你的骨、穿你的皮……如果汇集起所饮的奶汁,三千世界作为容器也盛不下呀!残杀殴打、劫夺等对你的伤害,也是难以尽数。现在为了报答你的深恩,偿还往昔的冤债,随你自在,任由发落,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将会对我产生莫大的恩德!……
    
如是通过取舍的方式,对每一个对自己作损害者修习慈悲。

     
特别是依于仇者,以忍辱为基础的六度亦得以生起。因为,以彼为忍辱境,修习忍辱。如果有了忍辱,前二度作为它的前导,後三度依其发生。实际上,若换个角度反复思考一下的话,那些伤害我们的有情,就是把佛位送到我们手里的大施主呀!
      
如伽喀巴大师说:
        “
只要是能令我们生烦恼的境,不管他是仇人,还是亲友,若谁能把他视为善知识,那麽,无论到哪个地方,都会是快乐的。
       
应如其中所说而修习。比如堪布,阿舍黎,慈悲传授给我们戒律,所以他们成了令我们获得解脱和一切智的因,恩德甚大。同样,依靠这些伤害我们的人,将使我们的忍辱修习圆满,所以他们亦成为大菩提的因,固应如美食拥口,舌不烦弃所说,心发欢喜。

  
如《入行论》云:
   “
故敌极难得,如宝现贫舍,
能助菩提行,故当喜自敌。
   
(因此,修忍的敌境十分珍贵难得,它就像出现在穷人家中的如意宝藏。正因为他们是助成菩萨行的良伴,所以我应该喜欢我的仇敌。)

    
又云:
惟愿毁我者,及余害我者,
乃至辱我者,皆具菩提缘。
     
(希望贬毁我的人,或以其他方式伤害我的人,甚至侮辱我的人,都有证得无上菩提的福份!)

     
又如伽喀巴大师云:
利益彼等反回难,亦应还彼修大悲,
南瞻部洲胜大士,能从仇报取善妙。
      
(一心一意的利益对方,对方不知报恩,反相加害,在这种情况下,更应对他们修大悲心,南瞻部洲的诸大菩萨,就能从种种的伤害违缘中,摄取修行的功德。)

      
如果知道依照前面所说修行,则如谚语身若有力,遍地是刀,或如到达宝洲,无石击狗所说般,没有任何时候不是用来修心的良机。那麽,唯一的经法就是这个执爱有情,如果有了执爱有情、舍弃我爱执这个法,则如一人一法,一法足矣所说,其他一切无非此法。
    
如果明白了这层含义,那麽法的名字,就有无量无边,随便叫修菩提心,或者其他的名字都可以。
   
犹如对吉祥天女的赞文中所说:
    “
百名千讳母,随叫皆汝名,随称尽汝讳。
    
(有着百千万种不同名讳的天母啊!随便叫一声,都是您的名字,随便称一声,尽是您的名讳。)

   
朗日塘巴也这样说:出生三世诸佛的母亲,厥为有情,应报答之!
   
又说:菩提心依靠有情才得以生起。自己为何干什麽都像戴着沉重的头盔般,闷闷不乐呢?若是因为在任何地方,都对他人看不上眼,所以想远离他人而不高兴的话。唉!有这种思想的人,则是由於令他成佛的因,使他郁郁寡欢呀!

     
他爱执的功德,及我爱执的过患,概括起来,如圣寂天说:

何须更繁叙?凡愚求自利,
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
  
(何必再多费口舌呢?愚笨的凡夫不断追求自利,却惨遭痛苦;牟尼一切智者,一向利益众生,终成正觉,你瞧,这两方面的功过得失差距有多大!)

    
如是善加思惟,真切地见到,我爱执是一切罪恶的泉源,而他爱执则出生一切的美妙功德,从而心中生起所要利益的物件——有情的悦意可爱相。
    
因此,我们在执爱自我与漠弃他人二者的位置未调换过来期间,都应努力修习。
     
自他相换理略释毕。
     
庚二、修习希求利他的菩提心正行              分二:
                
         
辛一、正行时的修法;
         
辛二、下座後的修法。
        
辛一、颂日:取舍间杂修。分二:壬一、修习慈心之理:
         
通过把身体、受用、善根施舍给他人的方式,修习慈心。
        
最初如果思惟慈心的功德,就会生起强烈的欢喜心修习慈心。那麽,慈心有何功德义利呢?
      
如《三摩地王经》云:
         “
遍於无边俱胝刹,
         
尽其无量众供养,
         
以此常供诸圣士,
         
不及慈心一数分。
    
是说用广大无量的供物,在一切刹土,恒常供养诸佛的福德,远远少於慈心的福德。

    
《曼殊室利庄严佛土经》云:
       “
於东北方,有大自在王佛,世界曰千庄严,其中有情皆具安乐,如诸比丘入灭定乐。设于彼土修净梵行,经过百千俱胝年岁,若於此土最下乃至於弹指顷,缘一切有情发生慈心,其所生福较前尤多,况昼夜住。
    
《宝鬘论》云:

每日三时施,三百罐饮食,
然不及须臾,修慈福一分,
天人皆慈爱,彼等恒守护,
意喜身多乐,毒刀不能害,
无劳事得成,当生梵世间,
设未得解脱,得慈法八德。
    
     
如果自己有了慈心,那麽,人天也会对自己生起慈护的心,自然云集臣服於自己的脚下,佛陀亦是用慈心的力量击败了亿万魔军的,所以慈心是一切守护中最为殊胜的。

       
如是等等。
        
若想:通过施舍身体、受用、善根,修习慈心,是在哪里宣说的?
     
《入行论》受持菩提心这一品中,积聚资粮加行圆满後,正式誓愿发菩提心仪轨前,在解释慈悲的所缘及行相时,说到施舍身体、受用、善根。

    
总的,在经典中所宣说的施舍它们的情形,在下面会提到。
     
施舍的用意,是为了圆满福智二种资粮而施舍身体、受用、善根。
    
如《入行论》云:
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
身财诸受用,三世一切善。
     
(为了成办一切有情的利益,我将毫无吝惜地捐赠我的身体,施舍种种受用的财物,和三世所集的一切善根福德。)

    
癸一、施舍身体,不是用血肉这样不乾净的样子笼统地施予,详细的施舍方式,下文依次会谈及,希望了知者,可依文披阅。
    
那麽,如何施舍身体呢?
     
如《华严经》云:
    “
我变成滋养一切众生的如意身。
     
《金刚幢经》云:如地水火风四大种,以无量无边的方式,护养一切有情,作为菩萨的我,也愿这个身体变成护养一切有情的源泉。

    
如《入行论》中为成有情利,变成如意身所说,向一切有情,施舍他们所希望的东西。

     
《入行论》云:
于诸灾荒劫,愿成充饥食!
为济贫困者,愿成无尽藏!
愿诸资生物,悉现彼等前!
    
(在灾荒浩劫的期间,愿我化作充饥解渴的饮食!为了救济那些贫困的有情,愿我变成取用不尽的宝藏!希望各种各类的日用所需品,都化现在他们的面前!)

      
又云:
路人无怙依,愿为彼引导,
并作渡者舟,船筏与桥梁!
  
(愿我充当无人保护者的依怙,行路人安心的向导,旅客们渡越江海的舟楫船筏和桥梁!)

求岛即成岛,欲灯化为灯,
觅床变作床,凡需仆从者,
我愿成彼仆!
   
(愿我化为岛屿,让航行的船只栖泊;愿我化作明灯,为企盼光明的人照明;愿我变成床榻,供应疲惫者休息;愿我成为善体人意的仆从,服侍所有需要护侍的人!)

    “
愿成如意牛,妙瓶如意宝,
   
明咒及灵药,如意诸宝树!
 
(愿我成为能圆满众生意愿的如意牛,如意宝和妙瓶、强力有效的明咒和灵药,以及各种如意宝树!)

   “
如空及四大,愿我恒成为,
无量众有情,资生大根本!
   
(就像地水火风等四大种和虚空,始终支持着一切有情众生和世间,同样地,愿我永远成为维持一切有情生活的要素!)

迨至尽空际,有情种种界,
殊途悉涅盘,愿成资生因!
   
(一直到尽虚空际的一切有情界众生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完全超脱一切忧苦而达成涅盘,愿我化成滋长他们生命的要素!)

   
《菩萨地》中说:
   “
菩萨到达一处寂静的地方,摄敛心念,怀着清净的意乐,淳厚的净信心,观想出无量无边的种种财宝,胜解把这些财物施给一切有情,由此不待辛苦,而增长积集下无量福德。这种布施也叫作菩萨巧慧布施。
    
此处分两个方面,观想施舍身体:

子一、向有情世间施舍的情况;
子二、向器世间施舍的情况。
子一又分二:
 
丑一、向未入道补特伽罗施舍的情况;
丑二、向已入道补特伽罗施舍的情况。
   
丑一、如下面这样观想:
    
尽所有的地狱有情,包括等活等八大热地狱,泡裂等八大寒地狱、孤独地狱、近边地狱中的一切有情。
    
当我们的身体施舍给他们後,如铁遇上点金剂後刹那间变成黄金般。他们都转成善趣七功德身,富有七种圣法财。
     
我们自身又转成如意身,如从摩尼宝中随心所欲地降下衣食等受用般,从自己的如意身中出生无尽的百味饮食、百千种华服、五百层摩天大厦,以及志同道合的友伴,布施给他们。
       
这样,能受用的身体,所受用的境,以及共同娱乐的圆满眷属等一切,都变成他们修习大乘正法的顺缘。
       
如是,原是地狱中的这些有情,现在他们修法的重要外缘,有了大乘善知识的欢喜摄受、所要闻思的显密教典等,内缘方面,他们有着信等七圣财,又有着依戒行持等三种增上宝学。
    
总之,他们内心上,生起了以慈悲为根本的菩提心,又能广行六度,从而二资究竟圆满,证得无上大觉位,享受着法身大乐。
     
像这样,复缘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中,三十六种饿鬼 所摄的一切有情,向他们施舍身体後,如前那样观想,都成佛後,内心充满法身大乐。
       
然後如前,观想施予各个世界中,根本居住处(大海)或散居各方的畜生……
     
同样,十方世界四大洲、八小洲中,无暇修学佛法的人,或在活着的时候,没有缘分修学解脱道的人,亦如前观想施予身体。

   
如果在活着的时候,有缘生起解脱道的人,如前观想,向他们施予身体,由此使他们具足修道的一切外缘及内缘……
  
如是,四大天王等的六欲天 、梵众天到广果天的十二处色界天 、四处无色天等,一切未入解脱道的有情,如前观想,施予整个身体。

  
施予中阴有情亦应例知。
  
特别是,向损害自己的有情施舍的情况为:
  
从自身变现出华衣美食、豪宅大院等多种外在的助缘,然後用菩提心钩摄一切恼害自己的有情,迎请到这些财物前,对他们作如下祝祷而布施:
  
无始以来,你们也曾无数次地作过我的慈母,而在那时,你们尽己所能,为我成办一切的利益,救护无数次的损害与痛苦,恩深似海,每思及此,心甚悲切!
  
另外,无始以来,自己却恩将仇将,吃你们的肉、喝你们的血、嚼骨穿皮、打杀劫掠……对你们造下太多的伤害,现在一切後果冤债,甘愿落在我的头上,任由你们发落,想要什麽都满足你们的心愿,欲吃者施食,欲衣者施衣,欲房者施房,欲朋友仆人者施予友仆,食物或三白或三甜,我都不吝施予。
 
如果希望血肉的,就观想以血肉的样子施舍。
 
你们不要有任何顾忌,想吃肉就吃肉、想喝血就喝血、或者想嚼啃骨头,或想披穿皮衣,我都无条件地满足你们的愿望。
 
如果你们心急难耐,就请吃生的,若气缓心安,就稍待享用熟食。
  
如是安然布施,这样布施後,观想:他们享受已,身心即刻舒适康泰,饥渴贫乏的痛苦泯迹於无形,一切毒害罪恶的心也得以息灭,身心获得无比的清凉,利他的菩提心油然生起,二资究竟圆满,心中具足法身大乐。
 
偈曰:利果为乐损果苦,已身取喻勿害他。
(利益他人的果报是安乐,损害他人的果报是痛苦,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自己既然希望离苦得乐,他人何尝不是如此,发誓以後再也不要伤害他人,导致他人痛苦了。)

  
或者以东方等四方四隅的次第,渐次施予各方的有情,如先观想向东方尽恒河沙数的一切有情,施舍身体……观想如前。像这样,其他方隅亦可例知。
  
丑二、向已入道的补特伽罗,施舍身体的情况:
  
观想自己的身体,变成如意身,能满足任何的愿望,有求必应。把这个如意身供养给小乘的补特伽罗,使他们在这一生中,获得能够即身现证佛果的内外因缘,依此精进修习,从而二资究竟圆满,内心充满法身大乐。
 
然後如前观想,对住於大乘资粮道、加行道及十地中的大菩萨,供养如意身,……,二资究竟圆满,内心充满法身大乐。
   
然後,对於根本传承的上师及安住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婆伽梵,如前观想,供养如意身。在他们一一面前,变化无数身,每一身又变化出无数肢分,从因、果功德两方面顶礼。
   
还应观想,从如意身中,化现出无量不可思仪的供养云,供养诸位圣尊,由此使他们的内心上,生起无漏大乐。
 
如《入行论》云:
  “
愿诸有情众,殷勤供诸佛,
依佛无边福,恒常获安乐!
菩萨愿如意,成办众生利!
有情愿悉得,怙主慈护念!
独觉声闻众,愿获涅盘乐!
  
(愿一切有情众生,经常不断地供养诸佛,并因佛陀无边的福德,恒常获得身心的安乐!愿菩萨们都能随心所欲,成就一切众生的利益!愿一切有情都能蒙受诸佛期盼众生获得的庇护!愿所有的独觉和声闻行者,也同样如愿获得涅盘寂灭的妙乐!)

   
施舍有情界的情况解说完毕。

子二、向器世间施舍的情况:
  
自己的身体,以如意身的样子,施舍到十方无量无边世界的器世间时,由此力量,不净器世间的秃树荆棘、砖头瓦砾、悬崖险地等一切发生变化,一切器世间皆转成柔软舒适的七宝自性,大地坦如掌心,宽广无垠,没有纤毫尘垢,舒散着绚烂的光芒,空中洋溢着令人心旷神怡的蛇心檀香味,地面上散满了品种繁多的艳丽天花。
   
具有八功德水 的湖池泉等,星罗棋布,宝砖堆砌,周边围绕。湖底铺着金银珍珠的细砂,青莲、睡莲等各种莲花,婀娜多姿,竞相争艳,布满清澈的湖面,各种水鸟宛转轻歌,愉快地飞翔着,点缀着美满的理想净土。
     
在这样的净土中,如供养诸佛菩萨圣众的大供养云,也供养这里的所有有情,这些有情,虽有如此的圆满富乐,但刹那不会由此滋生内心的我慢散乱,反而都成为他们修习菩提的缘。
  
如《入行论》云:
   “
普愿十方地,无砾无荆棘,
平坦如舒掌,柔软似琉璃,
愿诸有情众,相继恒听闻,
鸟树虚空光,所出妙法音。
 
(愿所有的地表上面,没有碎石和荆棘等障碍,平坦得就像舒张的手掌,柔软得如同珍奇的吠琉璃;愿一切有情众生,都能相续不断地听闻,从小鸟、树林、光明,甚至从空中飘送出来的微妙法音。)

   
癸二、施舍受用财物的情况:
   
对於前面所说的各种施舍的物件,观想自己的受用资财、衣食住房等,变成有求必应的如意财物,依次没有遗漏地施矛。每一方所的有情,由所施舍的任何一个如意物,亦出生不可思议的世出世间受用资财,使那些有情获得现证圆满菩提的因位资粮,从而究竟成佛,内心充满法身大乐。
   
对於诸位上师佛陀,也观想供养如意的受用财物相,由此他们,内心生起殊胜的无漏大乐……
    
癸三、施舍善根的情况:
   
身体及受用财物,只有现在、未来的部分可以施舍,过去的部分无法施舍,因为已经坏灭了。
    
但善根就有所不同,三世所摄的一切善根,都可以用来施舍,过去的善种子或善的习气,现在的、未来乃至成佛中间的一切善根都可以布施。
    
如《入行论》云:
  “
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三世一切善。
   
龙树菩萨亦云:

   “
此善愿有情,积聚福智资,
由福智所生,二身悉获得。
   
(祈愿以此善根,回给一切有情,能够圆满地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证得二资究竟的色法二身。)

   
《虚空藏经》云:
  “
祈愿我的所有善根,无不用来滋养利益一切有情。” 
    
像其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应施舍一切的善根。又善根中,微小的如施给畜生一块食物,或者由此附带产生的少许善业,乃至强大的如内心生起的大宝菩提心,观想这一切强弱大小的善根,全部次第一一施予前面所说的施田,由此因缘,他们获得即世成佛的各种因缘,二资究竟,大圆满觉,内心充满法身大乐。

   
如果心有疑惑:单单修习像这样布施的意乐,有什麽用处?
 
《妙臂请问经》中说:

    “
现在如果不修习胜解布施的心,待到以後,真要布施一点东西,也有很大困难。
 
是说,从现在起,经常修习乐於布施的心,由於串习达到任运嫺熟的程度,即使真到了布施身体的时候,也会感到毫不费力。

  
《三摩地王经》云:
 “
如人多观察,由住彼观察,心能如是趣。
 
(犹如有人对某件事物,观察得越多、越用功,那麽,由於思想总是在那个方面考虑,这样一来,内心自然就会专注在那个方面上。)

 
圣勇(马鸣菩萨)云:
   “
利他虽无力,常时习意乐,
若谁有此要,任运行利义。
 
(虽暂时还没有利益他人这份力量,但应恒常地串习这个利益他人的心,时节一到就能任运自然地饶益他人。)

   
伽喀巴大师云:
    “
净意乐为要,七佛等多喻。
(净化自己的思想和意乐是至关重要的,有着如往昔七尊古佛等很多的比喻来说明它的重要。)

 
《本生传》云:
  “
虽仅见听闻,亦或念触语,
亦皆利众生,愿彼常欢喜。
 
(虽然仅仅见到我,或者听到我的名字,或者忆念我、接触我、与我交谈,也希望通过这些小小的因缘,都能够利益到众生,惟愿他们恒常快乐无忧地生活!)

 
由於至诚施予的物件是无量无边的一切有情,我们从中也非常容易地积集了无量无边的福德资粮。
  
如《宝鬘论》云:
   “
尽所说福德,设若有形色,
虽满虚空界,较彼犹多余,
 
(如前所说回向、发愿等一切的福德,如果有形体的话,即便以虚空界为容器,都盛不下呀!)

   “
此为佛所说,由因亦成此,
有情界无量,希乐福亦尔。
 
(而且这是佛在《三摩地王经》、《无尽慧经》等中宣说的。当然,这其中自有它的理由,因为,有情界是无量无边的,那麽,希望利乐众生的福德自然也是无量无边。)

 
自己的衣服饮食等资财,已至心地施舍给有情,如果自己享用时,忘掉了利益他人的意乐,而是自我贪着地享用,就犯了染污性堕罪,如果没有贪着的心,仅是没有怀着利他的心去享用,则为非染污性堕罪。
 
《集学论》中说,如果财物已经回向给他人,并且他人看到,还自认为拥有此物,这时,若为了一已之利,怀着盗心受用此物,一旦价值达到一定数量,就犯了别别解脱戒中的根本他胜罪。
  
那麽,菩萨受用财物时,应怀着什麽样的思想呢?
  
应当怀着为利益有情故的思想而受用,则无罪过。
  
《集学论》中举了一个比喻,如经常为主人操劳办事的仆人,他本人没有任何资财,生活完全来源於主人的家产,而他本人又是由主人指使的,所以用主人的财产来养活主人指使的身体,完全是理所当然的。
  
若念:像那样已经思想着回向施舍给他人了,而实际行为上,还是自己拥有享受,实在没有什麽意义。
  
万不可有此念头。如《集学论》中说:

如果在这样修行的菩萨前,有人作出这种完全是愚昧不信的言语或行为,是极不应该的。应当知道,这个乐於布施的心是极为稀有难得的,不应在这个方面犹豫不决。

  壬二、修习悲心之理:
 
如果多多的思惟大悲心的功德义利,就会增长强烈的欢喜心去修持它。所以,先解释一下大悲的功德:
  
如《入中论》云:
  “
悲性于佛广大果,初犹种子长如水,
常时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赞大悲心。
 
(大悲对於广大的佛果来说,在最初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犹如种子,因为有了大悲,才可以生起菩提心;大悲心在中间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犹如水、肥等,因为由它才可以发起坚毅持久的精进,广行菩萨行,积集增长二种资粮;大悲心在最後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犹如果实成熟,因为即使成佛後,轮回未空之际,利生无尽的广大事业亦赖它的支援,所以,我开始先礼赞大悲心。)

 
由於见到悲心所起的关键作用,《摄正法经》中这样说:
   “
世尊,菩萨不须学习多法。世尊,菩萨若能善受善达一法,一切佛法皆在其手。一法云何?所谓大悲。世尊,由大悲故,一切佛法皆能自来菩萨手中。世尊,如转轮圣王轮宝所至,一切军众皆至其所,世尊,如是菩萨大悲所至,一切佛法咸至其所。世尊,如命根若在,余根亦在。世尊,如是大悲若在,菩提余法亦当生起。
  
 
此中分二:

  
癸一、从情世间,摄取的情况;
 
癸二、从器世间,摄取的情况。
  
癸一、颂日:
取舍间杂修,取次从己起。
  
通过把有情的痛苦及痛苦的因,摄取过来给自己的方式,修习悲心 。

  
其中取的次第:
  
观想自己内心上,来世以後将出生的惑业之集,以及将来受生於五道或六道中时感受的一切痛苦,如利刃割下来般,黑乎乎的样子,摄取来安放在这一生的近取蕴上,以此因缘,自己在来世以後,永远地离开一切惑业苦——流转因果的系缚。
然後,再观想,明年以後乃至此生临终以来,将出生的一切痛苦,如前一样,摄取过来,安放在今年的近取蕴上,以此因缘,明年、後年的一切苦、集得以净化消失。
这样观想下个月的苦集摄取到这个月的近取蕴上,……,乃至明、後天以後的一切苦、集,摄取安放在今天的近取蕴上,……明、後天以後,再也没有任何的苦、集。
  
然後,摄取他人的一切痛苦,摄取的意思不是仅仅指他人的痛苦从他人身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不是拿过来放在自己身边,而是摄取过来安放在我们自己的内心上,因为是通过摄取有情的苦,来祛除自己的我爱执故。
 
如修慈心时所说的次第,观想一切有情地狱的因集、苦果,黑乎乎的样子如利刃割下般地安放在自己内心中的我爱执上,从而发生反应,全部成熟净化,那些有情远离地狱中一切的苦集。
   
如是观想十方世界尽所有的饿鬼,尽所有的畜生,尽所有四大洲八小洲的人类,四大王众天等六欲界天、从梵众天到广果天之间的色界十二处、尽所有的四处无色界有情的一切因集、苦果,如利刃割下般地安放在自己心中,在我爱执上发生反应,全部成熟净化,而他们这些有情远离一切苦集。    
 
如是摄取中有界有情的苦集如前观想。

 
简要言之,四生所摄有情的惑业之集,以及总别诸苦,对於他们一一分开缘念,摄取过来,并胜解诸位有情永远远离一切苦集,这点至为重要!
 
入道的有情,从小乘五道中的一切声闻缘觉,至大乘修道位的菩萨,他们所要断除的苦集,哪怕纤毫般大小,也如前观想摄取过来。
   
诸佛世尊内心则没有丝毫可以取来代受的,而且由於把上师观为佛的体性,所以上师也同於佛。
  
癸二、从器世间,摄取的情况:
 
观想十方世界中,由於惑业所感生的一切不净世界,都转为净土。
 
像这样,通过把一切苦集摄取过来给自己,把一切乐善施舍於他人的方式,修习慈悲的这种修法,夏沃巴称之为送魔法。
   
如此的修法,在何处宣说的呢?

 
《华严经》善财童子传中说:
      “
胜解众生的一切痛苦都转受到我身上,我变成滋养一切众生的身体。
 
《胜行愿》中亦云:

  “
地狱畜生饿鬼苦,人及天人非人等,
无尽众生苦痛蕴,愿熟我身众生乐。
 
《慈胜施愿》中亦云:

  “
有顶乃至无间狱,无数世界天非天,
大鬼魔众愿欢愉,一切苦痛我取受。
   
龙树菩萨云:

  “
众罪咸归我,我善施众生(愿彼罪恶熟於我,我善无余成熟彼)。
寂天菩萨云:自他本平等,

自他应相换。
又云:自身过患多,

他身功德广;
知已当修习,
爱他弃我执。
(自己,是众多祸害的渊薮,他人是广大功德的泉源。认清了这个道理以後,就应当赶紧修习断舍我执、友爱他人的这种法门。)

又云:若人欲速疾,
  
救护自与他,
  
当修自他换,
  
胜妙秘密诀。
(如果有人想要以最迅速有效的方法,救护自己和其他众生免除一切痛苦,那麽他应当努力修习这种自他换的法门,因为这是一切成佛法门中最殊胜的秘诀了。)

若不以自乐,
真实换他苦,
非仅不成佛,
生死亦无乐。
(如果一个人不能学习以自己的幸福,真诚地去替换他人的痛苦,那麽,未来非但不能修成圆满的佛果,即使在生死中也不会有快活的日子。)

故为止自害,
     
及灭他痛苦,
     
舍自尽施他,
     
爱他如爱己。
(所以,为了中止我执继续伤害自己,也为了永远灭除有情的种种痛苦,我应当努力练习把自己完全施舍给别人,并且爱护众生就如同爱惜自己一样。)

任一众生苦,
     
皆尽成熟我。
(愿任何一点众生的痛苦,都由我来承担,报应在我的身上。)

《经庄严论》云:如果生起自他平等的心,或关爱他人胜於自己者,即是说,把别人的利益看得比自己重要。
《七十愿》云:

烦恼毒相缠,
士夫少许恶,
彼亦易掷我,
地狱随一中。
众生任何苦,
彼悉我乐取,
世心以殊乐,
意满常行善。
(被烦恼毒素浸润的众生,他们所造的哪怕是一点恶,如果报应在我身上,也会很轻易地把我抛掷到随便一个地狱中去。虽然如此,我也心甘情愿地希望众生所有的痛苦,由我来代受,愿世间人内心充满欢喜,惬意自在地恒常修习善业。)

自身及性命,
以意随後舍。
(作意观想:把自己的身体性命,布施出去。)

有情所有恶,
 
一切熟於我,
     
如是取诸恶,
     
亦取诸乏苦。
(有情所有的恶业,都成熟在我的身心上,就像取受各种恶业这样,也把各种各样的贫乏苦厄摄取领受在我的身心上。)

彼悉为我所,
于己作为他。
(把他们看作自己一样去珍爱呵护,而把自己看作他人一样,漠弃呵责。)

《胜乐时忏》中云:
有情苦痛熟於己,
     
我善使彼愿得乐,
     
世世三门一一中,
愿似如意宝瓶树。
(祈愿有情的痛苦成熟在我自己身上,我自己的善根令他们都得到快乐,在未来的一切生中,自己的身、口、意三门,其中任何一个,都像摩尼宝、妙瓶、如意树那样,满足一切有情的愿望。)

……
像这样,许多大乘经典有着如此的教言。
如果这样想:难道不是究竟三乘种性决定了的吗?如何能使一切有情都能成佛?
三乘者,只是某个阶段的不了义之说。就究竟了义上来讲,则决定一乘。

如《圣妙吉祥真实名经》中说:
决定出於三乘者,
住在於彼一乘果。
如是等大乘经典多为宣说。

如前串习稍微嫺熟时,可以简略为修习取舍二法的情况:
颂曰:彼二御风修,
到达取舍纯熟阶段,当气从鼻孔呼出的时候,观想身体受用以及三世善根,施舍给遍满虚空界的一切有情,令他们具足究竟的无漏乐。气向内吸时,观想三界一切有情的因集、苦果取放在自己心中,他们永离一切苦集。

如是提起念知,心不散乱,风心一如地修习,定会心力大增。

辛二、下座後修习的情况:
颂曰:境毒善各三,
  
总摄座後教,
  
威仪尽诵持。
六根对应的六境中,概括为三,谓悦意境、不悦意境、中庸境,依此三境而自然地生起三毒,对於世间人而言,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鉴於这种情况,自己应至心如是修习,愿他们的一切烦恼,由我的烦恼来承担,愿他们都具备没有三毒的善根。
并且要在行住坐卧的一切威仪中,以及昼夜恒时观想修习。
如《修行次第》 中云:走亦可,站亦可,一切威仪,一切时,悉应对一切有情修习大悲心。
刚才提到的是应怀着那样的心态,在语言行为上应这样持诵:

众罪咸归我,
我善施众生。
(愿众生的罪恶苦果都成熟在我的身心上,愿我的善业乐果施舍给一切众生。)

不为自己求安乐,
但愿众生得离苦。
(祈愿众生的一切痛苦由我替代,以我所有的善业,但愿众生得到安乐,远离痛苦。)

众生任何苦,
悉愿熟於我,
菩萨所有善,
愿众生行乐。
(祈愿众生的任何痛苦都成熟在我的身心上,菩萨所有的善业回向给众生,让他们享受欢乐。)

我们应当像这样精勤地修习,如大德霞惹瓦说:修习我的这个教授,如房顶的橼木,颤悠悠地,时直时屈不行;如悬崖滚石,太过猛烈,持续下滚亦不行;或如阴沟死水,混浊不清,迟滞不前亦不行。当如白如优酪乳红如血所说,至心精进,如从羊群中跑出个驴子般,将从一切损害苦恼中解脱出来。如果疑心重重,犹犹豫豫,满脑子行还是不行?’‘适合不适合’‘作还是舍弃?的话,是无法修习这个教授的。
知母等七因果中前面三种,可以用自他相换法代替。通过取舍的方式修习慈悲,其中自然有增上心的内涵,所以就不另外敍述了。

己二、修习希求菩提的菩提心:
若思:虽然像那样修习慈悲,但真正修成的有谁呢?
诸声缘大阿罗汉,以及大地菩萨,他们虽有不可思议的利他事业,但是,却唯有佛陀,能够任运不断地尽轮回际,仅仅依靠说一座法或发一线光,也能安立无量有情於涅盘位,不仅如此,自利方面的断证功德,达到最究竟境界的亦唯独佛陀。

因此,我为了利益一切有情,应当获得二利究竟的佛陀位。
如是思惟修习。
修习菩提心的利益:
如《勇授问经》云:
菩提心福德,
假设若有色,
遍满虚空界,
福尤过於彼。
(菩提心的福德,如果有了体积,即使装满虚空,还是盛不下呀!)

若人以诸宝,
遍满恒河沙,
诸佛刹土中,
供养世间依。
(如果有人用种种珍宝,充满恒河沙数的佛刹,以供养世间的依怙主——佛陀,福德何其大呀!)

若有敬合掌,
心敬礼菩提,
此供最殊胜,
此福无边际。
(但还不如恭敬地合起双掌,发起对大菩提的恭敬、希求心,这种供养是最为殊胜的,它的福德,也是没有边际的。)

《集学论》中说:愿菩提心,其义是说当愿作佛,从愿心中生起。


戊二、修习世俗菩提心的支分教授,分五:
己一、恶缘转为菩提道;
己二、总示一生修法;
己三、修心纯熟之量;
己四、修心誓言;
己五、显示修心学处。
己一,分二:庚一、总示;
庚二、广说。
庚一、颂曰:罪满情器时,
恶缘转道用。
外在的器世间中,由十不善业所感的增上果——饥疫兵戈、灾难重重。有情世间中,有情所思亦无非烦恼,所作无非造恶,由此因缘,欢喜黑品的天龙鬼魔等邪恶势力猖獗增盛。对於修法的人士作各种损害,特别是对进入大乘法门者,更是耍尽伎俩、施尽诡计地设下各种恶缘。

若在此时,进入这个法门修学,知道转违缘为顺缘,转中断为助伴,也知道把作损害的人转为自己的善知识进行修习,那麽,恶缘则显现为成办菩提的道友。
如善知识谨哦瓦说:夏沃巴!你通过修心,能够把恶缘转为助伴,痛苦转为安乐,真是稀有难得啊!

庚二、广说,分二:
辛一、依据殊胜的意乐——菩提心,转恶缘为道用;
辛二、依据殊胜的加行——净障积资,转恶缘为道用。
辛一、颂曰:遇缘即修习。
时运有富乐、贫苦,境有故土、异乡,处有闹市、旷野,友有人与非人,不管任何时间地点,何种因缘际遇,与谁相伴,自己身心内大中小各种痛苦,都会不期而至地发生。同样,无边世间中的各类有情,也太多地饱受着这些痛苦的折磨。惟愿他们的一切苦由我的痛苦代替!惟愿他们远离一切的痛苦!

应当想到:今天我又能够通过取苦的方式修习悲心,真好啊!发自内心地欢喜。
在幸运富饶的时候,外缘如衣食住房、道友善知识等无不具备,内缘,如自己身心舒泰,没有病患、琐事的烦扰,又有信心堪能趣入正法时,我们应当生起如此决定的信解,认为:
佛教在这样五浊横流之时,自己却没有违缘、内外顺缘都集於一堂地修习大乘法,一定是过去多门积集福德资粮的果报。从而为了来世,也能不断地出生这样的圆满,我们应当在它的因上精进用功,以清净戒律作为基础,广泛地积集资粮。
如果不这样修习,虽然现阶段稍微有些圆满的条件,却转为滋生我慢、骄狂的土壤,这种现象实在是太多了!
或者,身心稍有痛苦,就会使心灰意懒、畏缩懈怠,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也非常多。
所以说,我们不应当被境所转,当乐来乐受,苦来苦受,不怨不尤,宠辱不惊,坦然面对,皆为道伴。


 
辛二、依据殊胜的加行——净障积资,转恶缘为道用:
颂曰:四行胜方便。
其中分四:壬一、积资:

如果我们希望安乐,厌离痛苦,应用任何一种大中小供物供养上下福田,并回向一切有情,由欲乐力转为无上菩提之因。
如《修习闪电愿》中说:
不管任何善业安乐,或者罪恶苦果,如果通过领受它,能对我有所利益的,那就让这种善乐或罪苦成熟到我的身心上吧!
我们应如其中所说而祈祷。

壬二、净罪:
从无始乃至今日,由烦恼发起的制、性二罪以及教他作等的一切罪过,通过四力数数忏悔。

壬三、供魔:
在前面曾讲到:思惟对自己作损害的有情於己有着很大的恩德。如其中所说,对他们分开缘念,修习慈悲忍辱之心。

壬四、於护法,布献食丸,劝请事业:
随应自己的财力,陈献清净的供品、食子。意乐方面,则观想为美妙无比的供物。如法如律供献後,然後邀请诸位护法,并至心祈祷求加,诸佛菩萨如何转恶缘为道用,我也能像他们那样转为道用。大宝菩提心乃大乘经教的核心,诸佛菩萨如何在这上面生起并安住,也愿在我的内心上生住增长,由此使身语意三门,通过见闻念触,利益无边有情。

己二、总示一生修行:
庚一、颂曰:应修五种力。
分五:

辛一、牵引力:
我们应发起强大的心念,这样发愿:
从今乃至菩提,特别是尽形寿间,其中又有今年、此月,更尤其是在今天一昼夜的时间里,令我执率领的根本烦恼、随烦恼无机可乘,没有现起的余地,刹那亦不造作由彼控制下的身语恶行。
同样还发愿:如是乃至菩提间,特别是在今天的昼夜间,应修习菩提心,根本不与菩提心相离。
这样,来世亦不会与菩提心相离。
如《三摩地王经》云:
如人多观察,由住彼观察,心能如是趣。

辛二、白法种子力:
布施、持戒及修所生的福智二种资粮,是令大宝菩提心未生者生起、生已不断增长的因,所以应在这几个方面精勤用功。

辛三、对治力:
见到我执及它引发的我爱执、轻弃他人等诸烦恼的过患,如前面自他相换时所说的那样,从而励力修习它们的对治法并彻底根除。
如《入行论》云:
吾宁被烧杀,或遭断头苦;
然心终不屈,顺就烦恼敌。
(我宁可被人焚烧或杀戮,甚至被人砍掉头颅;但无论如何,都不向烦恼贼低头。)

我们应像这样去修学。

辛四、愿力:
发起广大的愿力,而引导自己修行,如:藉着世出世间所有的善根,特别地祈愿令自己内心上的大宝菩提心,未生者生,生已坚住,住已辗转增长……等大愿。

辛五、串习力:
如在上面将护正行所缘时所说的那样,一切时间,一切地点,唯在这个上面修习。
如《入行论》云:
凡愚唯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凡夫俗子唯求自利,能仁牟尼唯求利他,就请暂且看看二者之间的差别吧!)
串习不成易,此事定非有。
(经过反复地串习,还是没变成容易的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

伽喀巴大士说:
此错乱心识,犹有一功德,如学彼出生。(这个错乱颠倒的心呀!还有一点值得称道的好处,就是学什麽像什麽。)


庚二、五大教授与临终时教授结合者:
颂曰:大乘往生法,五力重威仪。
辛一、白法种子力:

临终时这样想:未来世的痛苦,以及制性诸罪等苦因,我已通过四力忏悔净化无余,现在即便死去也没有什, , 麽遗憾的了。
这样的话,死时就没有忧苦畏惧。

自己拥有的资具全部至心地上供下施各种福田,没有贪恋地死去是至为重要的。
某位比丘临终时,由於贪着自己的钵,他在三处受生的身子同时起火……,像这样令人悲哀的事也可以说实在太多了。
特别应舍弃对自己这个臭皮囊的爱执不舍,因为我执是一切烦恼的根本,它对於受生六趣中任何一处的身体,贪爱执着,从而为了追求衣食等我所拥有的资财,造作十不善、五无间等无边的非福业,导致我们经受无边轮回,尤其恶趣中的粗猛痛苦。
如《入行论》云:
贪着自身故,小怖亦生畏,
於此生惧身,谁不似敌嗔?
(由於我们太过於贪着自己的身体,所以连最微不足道的险难也会产生畏惧。对於这一切恐惧之源的身体,哪个智者不把它当作敌人一样地嗔恨呢?)

千般欲疗除,饥渴身疾者,
捕杀鱼鸟兽,伺机劫道途。
(有些贪爱自己身体的人,为了解除自身的饥渴等疾病,不惜捕杀池鱼、飞鸟和走兽,甚至埋伏在道途中,等待机会抢劫行人。)
或为求利敬,乃至杀父母,
盗取三宝物,以是焚无间。
(有些人为了财利和别人的恭敬承侍,甚至不惜造作极重的罪业,如杀害亲生的父母、盗取三宝财物等等。以至於来生堕落无间地狱,被烈火焚烧。)
有谁聪智者,欲护供此身?
谁不视如仇?谁不轻蔑彼?
(哪一个有智慧的人,还会去贪爱、保护和供养这个身体呢?哪一个智者不把它看成仇敌呢?哪一个有智慧的人会不厌弃它呢?)
并且还要这样思惟,发起强大的牵引力:愿来世再也不受取这般由惑业所感的此等下劣之身;愿心性安住於无自性的法身境界中。

辛二、牵引力:
如前发起长中短三种牵引力。

辛三、对治力:
忆念烦恼的过患,披起精进铠甲,任於何时亦不被我执等烦恼占了上风,受它控制。

辛四、愿力:
发强大愿:一切时处,永不舍离菩提心,不受我执等烦恼的摆布。

辛五、串习力:
身体的威仪者:头朝北方,右胁而卧,右手无名指堵住右鼻孔,左手松缓地放在左大腿上,随着左鼻孔气息的呼吸收放而往生。
伽喀巴大士说:往生教授中浮夸者甚多,看来没有比这个更为踏实稀有的了!

已三、修心纯熟之量:
颂曰:诸法归一要。
一切佛法都是为了调伏我执而说的,所应当断除、灭尽的也是这个我执,所以我们应当审察自己的三门各种行为,到底是在长养我执,还是在损减我执?若是长养,那麽闻思修等的用处就搞颠倒了,若是损减,则是法趣入正道之相,这时,也说明了我们的内心在真实地修心。

所以说,这是称量是否是修行人的长秤杆。

如是审察时,我们要无愧於自心,
颂曰:二证取其主。
如果他人赞叹我们说:某人已生起善法,内心极为调柔。

这虽然是一种修行好的证明,实际说来,并没有什麽大利益。最主要的是:一切时处,我们审察自心时,应作到坦坦荡荡,问心无愧!

通过修心,能够欢喜地面对令人嗔恼的世间法,不再被其苦恼时,以此显示修心之量,
颂曰:常怀喜悦心
通过修习,得尝法味,不管怎样的痛苦恶名等恶缘发生,都能用取舍之法修心。邪境乍然出现在自己面前,除了欢喜面对外,不会转成令自己不快、忧恼的因素。
如果能这样修习时,是达到了生起对治法的最初限量。
总之,在修心时,如果稍微有我们不喜欢的东西发生,我们就心生嗔恼,这样就会摧坏我们的善根,过失极大。
夏沃巴说:有人说:我的善知识心不快乐。听到这话,我感觉再没有比这个更大的诽谤了。

正示修心纯熟之量者:
颂曰:修量余处显。
从修所依的加行法,直到修习胜义菩提心中间,在各各阶段,内心最初生起的觉受,就是修心之量。例如任何违缘也不会导致我们虚度此暇满人身,即是真实生起了摄取心要的欲乐。

修心之外相者:
颂曰:修成具五相。
由於见到菩提心是一切经教精华,而于一切时间修习者,故为大菩萨相;

由於深信因果,虽微细恶亦能谨慎防范,如履薄冰者,故为大持律相;
能摧坏自心的烦恼,难忍能忍、难行能行者,故为大苦行相。
身语的行为不与大乘十种法行 相离者,故为大沙门相;
恒时修习菩提心及其支分瑜伽者,故为大瑜伽士相。

颂曰:散能即修净。
骑技嫺熟的骑士心不在焉时,如果马在这时忽然受惊窜跳,这样的骑士也不会脱蹬落马。

同样,在恶劣的环境里,骤然出现对自己无中生有或贬低等责駡声时,如果自己能至心生起这样的想法:即便诸佛世尊尚有很多这样无端地漫駡、诽谤,更何况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呢?这一定是往昔造下的恶业报应现前。
并且能这样发愿:
惟愿毁我者,
  
及余害我者,
  
乃至辱我者,
  
皆具菩提缘!
如果我们达到这种境界时,确为修心纯熟之相。

己四、显示修心者不应违越的诸三昧耶戒:(指修心者不应该作的事情)
分二:庚一、用偈颂显示内容连贯的誓言:
颂曰:恒学三总义。
1
、修心不违戒律;

2
、不现怪诞;
3
、不堕党类。
1
、我们应彻底杜绝这样的想法:如云:我是修心的人,这点小戒算什麽呢?从而轻视细小的制戒;或者如:有了这个修心法门,别的还有什麽用?从而与修习一切乘法背道而驰。
我们应当学习用四方道总摄沙弥学处集颂以上,密集以下的一切佛法并付诸实践。
2
、我们还应当断除:挂上修心者的幌子,随处挖妖地、砍神树、搅邪水、肆意行走於瘟疫流行之地、违越誓句、疯颠狂走等类似的邪见邪行。
我们应当随学从阿底峡尊者乃至一切智宗喀巴大师师徒之间的高洁懿行。
3
、修心的对境有人与非人,或者亲仇中庸,或善恶中三类的上、中、下三种有情,我们对他们不应有丝毫的偏执之见,应对如虚空界的有情修习平等的慈悲心。
我们为了调伏自己内心中应断的一切烦恼,仅以狭隘片面之法对治一类烦恼是不行的,应当对治所有的烦恼,因为我们应当知道一切烦恼都能障碍解脱及一切智道,邀合轮回的痛苦也无二样。










相關文章:
修心日光论·释缘宗译本
修心日光论
修心日光论 一
修心日光论 二
修心日光论·释缘宗译本 一
修心日光论·释缘宗译本 三

上一篇(修心日光论·释缘宗译本 ) 回目錄 下一篇(修心日光论·释缘宗译本 )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喜玛拉雅山脉南卡穹宗祖寺
龙钦宁体心要持明总集
金刚手怙主尊贵嘉察仁波切的法教部落格- Yahoo!奇摩部落格
泷观桥的呼声- 流浪在梦与现实之间- udn部落格
2009南印度色拉杰福慧之旅 2009/02/18~2009/3/3

赞助网站
自由電子新聞網-民國90年3月13日
台南市竹巴噶舉(如來講堂)
初級禪訓班--法鼓山台南分院
不解巖寺
供養佛說解脫經
靈鷲山全球資訊網
全球宗教資訊網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