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煙供、龍王自在佛傳法灌頂法會 烏金札西仁波切煙供藥師佛法會 尊貴的 直貢噶舉 努巴仁波切蒞台弘法行程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理须双修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格鲁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12/25 08:35:24
學習次第 : 进阶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下册 理须双修

 

至尊宗喀巴大士造论

妙音佛学丛书翻译组汉译

[理须双修」

丑四必须两者兼修的道理:

为什麽单独修习「寂止」或「胜观」是不足够?为何必须止观双修?以下便会作出解释。

譬如,当我们在晚间观赏壁画时,如果灯烛的光芒非常明亮而且没有随风晃动,我们便能够清楚看见所绘的图像。假如灯光不太明亮,又或虽然明亮可是被风吹得摇晃不定,我们便不能清楚观看画像。同样道理,当我们要寻求甚深真义时,若具备能观择真实义的无谬智慧,与及能随心所欲安住所修境,毫无动摇的专注力,我们便能明见实相。然而,若我们缺乏通达诸法真实的智慧,只具有令心坚住,不受外境扰乱的无分别定,便会失去能见实相的眼目,若是这样的话,不管我们修习了多少三摩地,最终亦不能通达诸法实相。又即使我们具有了知无我实性的见解,但假如缺乏专一安住所缘的坚固三摩地,便会不由自主地被分别思维(藏:rtogs pa) 之风吹拂扰乱,这样亦不可能明见诸法的其实义,因此,我们必须止观双修。正如《修习次第》的中篇所说:

只有「观」而无「止」,瑜伽士的心便会像风中的灯烛一般,被外境扰乱,不能稳定坚住,从而,智慧所看见的事情便不太明确清晰。所以,两者必须平等修习。《大般涅盘经》说:

声闻不能看见如来的种性,因为他们定强慧弱。菩萨虽见而不明显,因为他们慧强定弱。如来能见一切,因为他们止观平等。

凭藉「寂止」的力量,我们的心便不会被分别妄念之风动摇,如同置於无风之处的灯烛。凭着「胜观」的力量,我们便能永远断除一切恶见的羁绊,不会被别人误导。正如《月灯经》所说:

寂止的力量能令自心坚定不动,胜观能令自心如同山岳。

由此可知,专住于修所缘境,远离散乱,使是「寂止」的标记。通达无我实性,断除「我见」等一切恶见,便是「胜观」的标记。所以,这两者必须清楚分辨。

在我们成就寂止之前,虽然可以运用观慧来观察「无我」的意义,但由於我们的心就像风中的灯烛一样极不稳定,所以「无我」的概念(即是「无我」的「义共相」或「义总相」) 并不明显。当我们在成就「寂止」後再进行观察,便能够消除极不稳定的过失,於是,「无我」的概念便会明显。因此,这种具有稳定不动特性的「胜观」心境,是来自无分别寂止,但是通达诸法实相的特性却不是由「寂止」引生。灯能照色的功能是来自灯芯及前一刹那的火焰,而不是来自挡风帐帘等物品,稳定不动的灯火才是因帐帘而有。所以,若我们能处於没有「沉没」和「掉举」扰乱的寂止等至(: mnyam bzhag) 状态,并以智慧进行观察,便能了知质相的意义。有鉴於此,《圣摄法经》(梵:Arya-dharma-samgiti-nama-mahayana-sutra) 说:

心住定时便能如实了知真实。

《修习次第》的初篇说:

心就像流水一般,若没有「寂止」作为基础便不能安住。不能住於「等引」便不能如实了知实相。所以,世尊说. 「心住等至"便能如实了知真实。」

在成就「寂止」时,不仅能把正观无我慧的动摇过失断除,亦能断除行者在运用观慧修持无常、业果、轮回过患、慈悲或菩提心等观察修法时,于所修境的散乱过失。不论我们的修所缘境是什麽,由於远离散乱,修习任何善法亦会非常有力。相反,在未证得「寂止」之前,由於常常向外境流散,遂令一切所修的善行软弱无力。正如《入菩萨行论》(静虑品)所说:

心意散乱的人是居於烦恼利齿之间。

同论(护正知品)又说:

证知实相的佛陀曾说,即使长期进修习种种念诵及苦行,但假如在修持时心意散乱便没有利益可言。

因此,成就心无分别,专住一境的无散乱三摩地,是为了获得能如欲安住善所缘境的心堪能,若我们能专注于单一所缘境,便能令它维持下去,当我们要把它放下时,它就会像引水入沟一样,按照我们的意愿趣向无边善所缘境。所以,当我们成就寂止之後,必须修习各种能断除无边过失,积集无边善法的所缘境,如专缘「如所有性」及「尽所有性」之慧、布施、防护(持戒心)、安忍、精进、净信、厌离轮回等等心态意乐,必须知道,只是相续安住单一所缘境的人,并不能令善行修持广大增长,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修持寂止的意义。

所以,若我们舍弃以观慧对各种波罗密多的见行二聚进行观察修习,唯独修习一念专注的三摩地,功效便会非常微弱。必须以观慧观察才能对「无我」的意义引生猛利持久的定解。缺乏这种通达「如所有性」的胜观,就算长期修习寂止,亦只能够压伏烦恼现行而不能消灭烦恼的种子。因此必须兼修胜观,不可单修寂止。《修习次第》中篇说:

若瑜伽士仅修习寂止,就只能够暂时压伏烦恼现行,不能断障。没有智慧、光明便不能摧破随眠。

因此,《解深密经》说:

静虑能伏烦恼,般若能断随眠。

《三摩地王经》亦说:

虽然世人修定,但却不能毁坏我想,所以终会被卷土重来的烦恼扰乱。他们的修定方式就像优陀罗仙人一样。若我们观察思择「法无我」并能依此修习,便是达证涅盘果位的因,除此以外,再没有任何方法能够获得寂灭。

(优陀罗仙人,全名优陀罗罗摩子,梵:Udraka-rama-putra。藏:Lhag dpyod。又称郁头蓝子、郁头蓝弗、郁陀罗伽。意译为雄杰、猛喜、极喜。这位外道仙人是住于王舍城附近阿兰若林,传授无色界第四定,亦即「非想非非想定」的外道仙人。悉达多太子在出家後,先依阿罗逻迦蓝仙人修学,後来又随这位仙人学习禅定。)

《菩萨藏经》(梵:Arya-bodhisattva-pitaka -nama-mahayana -sutra)亦说:

既未学习这种菩萨法门(指《菩萨藏经》的内容),亦未听闻圣教的调伏法门,仅以三摩地而自足,因骄慢而堕入增上慢的人,是不能解脱生、老、病、死、苦、恼、忧、悲,不能解脱六道轮回,不能解脱苦蕴。有监於此,如来曾说:「随他人听间,能解脱老死。」

所以,寻求由尽断诸障的清净智慧的人,应要依仗寂止来修习智慧。《大宝积经》(梵:Arya-maha-ratna-dharma –paryaya sata-sahasrika-grantha)说:

守持戒律能得定,得定即能修习智慧,依智慧能得清净智,智慧清净戒律便能圆满。

《修信大乘经》(梵:Arya-mahayana-prasada-prabhavananama- mahayana-sutra)

善男子,菩萨若没有智慧,我就不会说他们是信奉大乘,也不会说他们能明了大乘的真实,性质。










相關文章: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双运法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修习成就之量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所有差别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一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二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三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四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五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六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七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八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毗钵舍那法 依止资粮九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奢摩他法 修已成就奢摩他量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奢摩他法 依止资粮修奢摩他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奢摩他法 修止资粮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次第决定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止观自性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显示此二摄一切定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修习止观之利益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别学後二波罗密多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学习四摄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学习般若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学习静虑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学习精进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学习安忍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学习持戒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学习布施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学菩萨行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仪轨受法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发心之量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修菩提心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发菩提心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士道 入大乘门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中士道 解脱正道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中士道 除邪分别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中士道 意乐之量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中士道 十二缘起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中士道 思维集谛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中士道 思维苦谛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中士道 希求解脱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下士道 意乐之量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下士道 深信业果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下士道 皈依三宝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下士道 三恶趣苦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共下士道 念死无常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道前基础 暇满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道前基础 修习轨理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道前基础 亲近善士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道前基础 完结轨理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道前基础 讲说轨理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道前基础 听闻轨理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正宗分 教授殊胜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正宗分 造者殊胜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序分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前言

上一篇(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 回目錄 下一篇(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格巴多杰仁波切部落格
《智成春36班→增上314班》 - Yahoo!奇摩部落格
堪布彻令敦珠 2008/12/27
具信四众佛友道监
大方广佛华严经-正释经义

赞助网站
Phowa.com.香港
台灣民俗風情 - 台灣旅遊在線
超自然力的應許消災祈福. ‧媽祖Wikipedia, ‧媽祖信仰. ‧媽祖信仰及媽祖廟北港朝天宮, ‧媽祖信仰在台灣
台灣農特產品整合行銷推廣協會
台灣師大國文系佛學研究
台灣師大國文系佛學研究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