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堪欽貝瑪謝饒仁波切弘法之旅增加2 世界藏傳佛教網播電視【佐欽法王 專訪】 第102任甘丹赤巴 日宗仁波切皈依發心法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止观之应注意事项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格鲁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7/12 09:19:45
學習次第 : 进阶

止观之应注意事项

菩萨生起菩提心後,就要学习六度菩萨学处,最後二度所要学习的关键处,就是止观。就我们而言也是一样,闻思最後这二度,要仿效诸菩萨们,让自己的动机在菩提心的摄持下生起,请大家以这种方式闻思。

(一)何时才能修止观

要生起具量的止观,至少须生起造作菩提心。我们的内心相续,无论要证悟什麽样的功德,都必须依於随顺的止观,或具量的止观。因此,从学习依师轨理开始,就必须去修随顺的止观。

但内心相续还无法生起造作菩提心之前,不宜切准核心主修止观。也因此,宗喀巴大师讲《菩提道次第广论》时,讲完菩提心後,才阐释止观的学处。

一般而言,不生起菩提心,也可以生起止观,甚至根本没有皈依的外道徒,也可以生起止观。但是,如果效仿外道徒的方式实修,造作菩提心未生起之前,就修习止观,获得了神通,反而可能会为了利己,而造害他的恶业。

若至少在生起造作菩提心之後,才修止观的话,就不会为了自己造害人的业。这是宗大师把止观放在菩提心之後讲述的原因。

所以,在内心相续里,至少生起造作菩提心,才能以「生起证悟为目的」,把止观作为主修。

(二)修止观与入密咒乘的关系

在具量的止观尚未生起之前,是不是就不能进入咒乘的修习呢?不是。当我们内心有随顺的止观,稍微有一点定的功夫,而且,生起了一点类似观慧,就可以进入密咒乘的修习。

为什麽可以这样做呢?咒乘的典籍里讲到「地道次第」,有谈到「以咒乘而生起止观证悟之理」。比起显乘,在密咒乘修习止观,更容易成就,这是密咒乘的一个殊胜处。所以,我们不必等。

当透过显乘,内心相续生起造作菩提心,到还未生起止观双运之间,毋须枯等。只要内心稍生起定的功夫,再了解空性的道理,虽然还无法生起以空性为所缘的观,但由於对空性的内容已有很好的了解,此时,就可以入密咒乘学习。

透过密咒乘,更容易生起止观的证悟,运用更妙善的方法成就止观,不是更好吗?所以,在那时,就应该要入密咒乘学习。

(三)造作菩提心、无造作菩提心,与「具量的止观」间的关系

「造作菩提心」这个词,再讲更清楚些。所谓的「造作菩提心」,并未俱全菩提心的条件(不是完全符合定义的菩提心)。若生起的是「具量的菩提心」的话,就会是「无造作菩提心」。

虽然尚未生起无造作菩提心,但也不必等。只要生起造作菩提心,就可以进入密咒乘,一面入密,一面就会生起无造作的菩提心。怎麽说呢?

要生起「无造作菩提心」,必须要有止观的证悟,这也是为什麽刚才讲,生起造作菩提心後,就可以去修止观。但生起造作菩提心生起之前,不须要有止观的证悟。这之间的差别,大家要了解。

(译注:以上次第为(1)依显乘生起造作菩提心(2)开始学习止观(3)生起随顺止观後,进入密乘学习(4)依密咒乘生起具量止观的证悟(5)生起无造作菩提心。)

(四)无造作菩提心的生起,为何需要止观证悟

所谓「无造作菩提心」,很自然、少力、只要略略思惟就能马上生起。要达到这样的境地,必须有一个很稳定的心,不会处在烦恼的散乱中。而且,所谓「菩提心」,主要也是靠观察修为主而产生。

要生起无造作菩提心,须在没有烦恼散乱的情况下,对「自爱执的过患」、「希求利他心的利益」、「自己有成佛的能力」这三点,以无边正理思惟,在刹那间、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思惟。要产生这样的智慧,必须要先有「观」才行。

因为,要产生这样的智慧,必须完全无滞碍地进入无边理路的思惟中,若没有观,是无法办到的。如果无法如此广大思惟,不可能生起无造作菩提心。同样的,在「观」之前,必须先成就「止」,因为在这样的思惟之前,必须先遮止被粗分烦恼散乱的情况,要先有一个很安定的心。

以上是无造作菩提心的生起,需要止观证悟的理由。

(五)修「止」成就的次第

如果对於什麽是「止观」,还没有概略的了解,马上就讲「修习止观的胜利」,有点奇怪。不过,我们不细讲,只就概观作解释。

一般常听到的「九住心次第」,是获得止的九个方便,或说是道次。而在未进入这个次第之前,必须先生起「无过三摩地」。随着能力愈来愈增进,依着这九个次第,完成实修之後,才能够获得止。

完成九住心次第的实修後,还要再经过几个过程,然後得到止。这些过程分别是:(1)首先获得「心轻安」,能够专注安住在一个对境上,而得到的轻安;(2)由心轻安引生身轻安;(3)由身轻安引生身轻安乐;(4)由身轻安乐而引生心轻安乐;(5)心轻安乐也产生时,在身心二轻安乐的摄持下,产生三摩地,获得止的成就。

(六)修观成就

获得稳定的止以後,接着慢慢做观择的训练--在稳定、不会动摇、不错乱的止之上,做观择的训练。

为什麽会「错乱」?不自主的缘故才会产生错乱,当内心真正能够自主,观择对境之时,就不会错乱。

由於有了稳定的止,内心完全可以掌握安住於某个境上,在这种情况下,慢慢开始观择对境。为什麽要做观择的练习?是为了获得「观」。

一开始做观择时,会非常累,比在「止」上安住还累!在「止」上安住,只是在一个境上安住;现在,一面要继续掌握好心的自主权,一面要观择,是非常累的。

再者,要让内心在不散乱於其他境的状况下进行观择,是非常难的。内心完全安住在一个对境上,然後观择这个对境,由於内心的能力完全集中,此时的观择会非常深入,但这非常困难。

获得止,心安住时不累,但在安住的基础上去观择,就会很累。但是,透过不断的练习,内心达到不困累之时,就是「心轻安」。

在这样的状态下,身也慢慢轻安,之後,身轻安乐、心轻安乐都会达到。最後,在身心二轻安乐的摄持之下,成办特殊的智慧,就是成就「观」的时刻。

《雪歌仁波切讲授《广论奢摩他》台北20070302











上一篇(大悲心) 回目錄 下一篇(礼赞悲心 )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龙钦宁体?施身法之利益
2007年贝诺法王金刚盔甲法会开示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香港咏给菩提学苑H.K.Yongey Bodhi Institute - Yahoo!奇摩部落格
大手印传承祈请文-桑杰年巴仁波切讲授.台中市创古度母佛学会- Yahoo!奇摩部落格

赞助网站
藏傳佛教寧瑪白玉派札瑪寺全球資訊網
可樂旅遊~康福旅行社
維基百科-藏傳佛教
南亞技術學院
華梵大學佛教研修學院佛教學系
華梵大學佛教研修學院佛教學系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