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源天女灌頂‧頂髻大白傘蓋佛母灌頂 文武百尊超薦消災大法會 歲末普巴金剛除障大法會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语言与向心力:证严法师与静思语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显教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2/21 22:12:16
新聞單位 :

學習次第 : 高阶

喇嘛网 日期:2010/02/21 22:08:40   编辑部 报导

语言与向心力:证严法师与静思语

证严法师於西元一九六六年创立「慈济功德会」,今年已经迈入第四十一个年头。这些年来,法师尽其所能的把「佛法」用浅显易懂的话告诉信众,期许信众能够依教奉行。从慈善起步,如今已是拥有全球海内外两百多个联络点、四百多万名会员的佛教慈善团体。

此篇研究藉由法师的「静思语」作为研究重点,试图呈现「证严法师静思语」对信众的凝聚力,以及其赋予慈济僧众及委员信众的精神意义。

论文开头先由证严法师的生命背景以及创办慈济志业的过程论述,内容描述「证严法师静思语」的缘起,并且为「静思语」的向心力作一分析探讨,预计呼应本论文之论点。

进一步利用研究者参予访谈、观察的纪录,凸显「证严法师静思语」带给静思精舍僧众和慈济志工的内心转化。
一为着重於慈济精舍的僧众受上人行经理念之感召。从精舍僧众平日的精进、落实上人的教导谈起,探讨法师对僧众之影响;对於僧众的管理,亦一并讨论。
一为着重於慈济志工的静思语实践,欲呈现在慈济世界里的各阶层志工从语录而践行之过程与内在涵养之转化。

慈济会众几乎涵盖了所能想到的各行各业,从每一领域的菁英人士、大企业老板、一般中产阶级、到不识字的阿公阿嬷都有。这些人都是被证严法师所说的话感召进来慈济志业的,由此可见「证严法师静思语」的向心力。「静思语教学」更是其中重要一环,深入各大校园,引导学童、师长学习正确的人生观,提升人格。

在二十一世纪末,这股由「证严法师静思语」所引流出的「善的循环」,经由「静思语」教学,从学生到家长到社区,人心达到净化。这就是证严法师「静思语」所凝聚出来的广大信众,她们所呈现出来给社会正面的观感。

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95/硕士/周佩璇   指导教授:卢蕙馨

 电子全文电子全文





研讨会、期刊论文:
 
王钦贤
2004 伦理与宗教--爱的伦理学。鹅湖29:10=346 ,页2-7。
 
巨克毅
2004 全球化时代中的宗教责任与使命。宗教哲学三十一期,页1-12。
 
朱瑞玲
1992 台湾民间善书的心理意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折。中研院民族学研 究所。
 
江志宏
2002 善书与社会控制──以清代台湾社会为例。台湾历史学会通讯第15期第56-64页。
 
宋文里、李亦园
1988 个人宗教性:台湾地区宗教信仰的另一种观察。清华学报18(1):113-139。
 
余德慧
1999 中国人行事伦理的提昇-寻找现代社会一个丢失的环节。《人的素质论文集,页79-102》。
 
吴乡泉
1999 佛教慈济功德会的成人教育角色功能与发展途径初探。成人教育第47期,页47-53。
 
李玉珍
2000 出家入世:战後台湾佛教女性僧侣生涯之变迁。《回顾台湾、展望新故乡─台
湾社会文化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页409-441。
 
李志良、林敬文
2004 「人间有爱」慈济人文课程之探讨:以德霖技术学院为例。德霖学报第十八
期,页79-85。
 
张维安
2000 人间佛教与台湾社会:以社区为道场,以服务为修行。新世纪智库论坛第10
卷,页76-78。
 
张本初
2004 我国非营利组织未来之初探--以慈济功德会发展为例。人事月刊39:3=229,页
10-19。
 
张培新
2004 当代台湾地区宗教性非营利组织的运作与发展初探--四个宗教组织的个案考
察。台湾人文第九号,页147-158。
2005 台湾宗教组织的社会道德规范:以慈济功德会为例。新世纪宗教研究第四卷第
一期,页56-62。
 
陈美华
2000 反思「参与观察」在台湾汉人宗教田野的运用:一个女性佛教研究者的观点。
《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八十八期(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页335
-367。
2002a 个人、历史与宗教:印顺法师、「人间佛教」与其思想源流。《中华佛学学
报》15:427-456。
2002b 另类典范:当代台湾比丘尼的社会实践。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七期,页328-
332。
 
陈文昌
2004 孔子人文精神的宗教观。中国语文567,页42-47。
 
许木柱、何縕琪
2003 「慈济文化」的实践:人类学的观察。《人间佛教的发展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
文集》。页1-18。花莲:慈济基金会。
 
黄尚奎
2003 慈济人文素材作为生命教育教材初探性的研究。《中台学报,页1-30》。
梁双莲
2005 慈济功德会在台湾永续发展中的角色。研考双月刊29:5=249,页103-109。
 
程诺兰
2004 慈济大学通识教育规划暨人文课程学习概况。医学人文通讯第2期,页24-28。
 
曾昭旭
2005 论宗教与人文发展的辨证关系。鹅湖月刊第三一卷第一期总号三六一,页35-
40。
 
杨照
1993 素朴信念的乡愁:「证严法师静思语」的社会意义。《异议笔记:台湾文化情
境48-54页》(台北:张老师文化)。
 
刘佑星
2001 实施静思语教学的实务探讨。《慈济大学教育学程通讯-慧命的磐石,3-7
页》。
 
郑志明
1993 中国善书与宗教。台北:学生书局。
2006 宗教组织的现代化与对治现代化。宗教哲学三十一期,页39-64。
 
蒋骏
2001 宗教性非营利组织实践中山先生大同思想之初探--以佛教慈济基金会为例。国
立国父纪念馆管刊-孙学阐微第八卷,页45-49。
 
卢蕙馨
1992 台湾佛教「慈济功德会」的道德意义。《中国佛教思想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
会》(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主办。)
1995 佛教慈济功德会「非寺庙中心」的现代佛教特性。《寺庙与民间文化研讨会论
文集,页725-750。》,(台北:行政院文建会。)
1997a 佛教女性的身体语言与形象-以慈济功德会为例。《妇女与宗教研讨会,(中
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1997b 性别、家庭与佛教-以佛教慈济功德会为例。《「性别、神格与台湾宗教论
述」论文集页97-120》,(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1999a 「家庭宗教化」与「宗教家庭化」—佛教女性的信仰实践。《中国家庭及其伦
理研讨会论文集,页295-319。》(台北:汉学研究中心。)
1999b 慈济志工行善的人情脉落。《历史上的慈善活动与社会动力研讨会》(香港中
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与新亚书院合办。)
1999c 现代佛教信仰实践的人情动力。宗教哲学季刊5(1),页138-150。
2001a 台湾现代佛教社群的「宗教性」。《人类学与汉人宗教研讨会》(台北南港,
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文化组主办。)
2001b 佛教社群对汉人社会的启示。宗教与生命教育研讨会。灵鹭山般若文教基金会
主办,台北台湾大学法学院。
2002b 现代佛教徒入信的机制:忏悔的情感表述。《情感、情绪与文化:台湾社会的
文化心理研究,页333-361。》(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2003 语言和生命的相互流动─慈济「善书」的形成分析。东台湾宗教与医疗研讨
会。
2004a 宗教研究的「神入」。《台湾宗教研究》第三卷第一期(台北:台湾宗教研究
学会),页1-48。
2004b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的生命观。《印顺长老与人间佛教─海峡两岸学术研讨
会》(南港:中央研究院学术活动中心)。
 
 
学位论文:
林宜璇
1996 人间佛教与生活实践,慈济现象的社会学解析。清华大学社科所硕士论文。
 
周倩慧
2001 静思语教学对国小学生孝道态度、行为效果之研究。慈济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
论文。
 
郭男先
2001 上证下严法师大爱思想及其教育义蕴之研究。慈济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陈正兴
2002 慈济功德会创办人领导风格之研究。南华大学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黄仁瑜
2004 证严法师的静思语伦理思想及其教学之探究。慈济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上一篇(一位慈济资深志工生命故事) 回目錄 下一篇(证严法师的静思语伦理思想)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果硕普利协会- Yahoo!奇摩部落格
大方广佛华严经--概要
萨迦派上师
梦回青河- Yahoo!奇摩部落格
实战经济学-慈悲也可以赚钱-看英业达会长叶国一- 谈天说地- udn部落格

赞助网站
可樂旅遊~康福旅行社
我們的仁波切
初級禪訓班--法鼓山台南分院
Phowa.com.香港
華梵大學佛教研修學院佛教學系
華梵大學佛教研修學院佛教學系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