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中心4/5藥師佛消災度亡法會 新年 (初二 初三 初四)財神灌頂法會 為尊敬的梭巴仁波切祈福迴向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大悲心的重要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格鲁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12/17 09:33:15
學習次第 : 进阶

大悲心的重要
 
见悲青增 
 

我们常会提到大乘种种功德,而大悲心就如同大乘的酱油,所谓的大乘功德一定要沾上大悲心的味道,才会变成大乘的功德。

月称菩萨的说法就是初如种子,有了悲心,利根者就会开始研究有没有度众的可能性,有的话他就会发心,这样说来悲心像种子一样。钝根的话,有了悲心,就马上觉得一定要成佛,之後就去研究方法,这也是在说明为何悲心如种子。    

我们通常也会听到:如果你想修菩提心的话,修大悲心就好,因为如果修大悲心,即使不想要菩提心,菩提心也会缠着不放,如果不修大悲心,再怎麽修菩提心,菩提心都不会生起。类似的说法有很多,总之就是要在大悲心是种子这方面多加思考。

如水的意思是虽然长出了芽,但若没有水份滋润,它会完全乾枯。月称菩萨说,如果中间没有悲心的水份滋润,就不能集资净障,也会掉到声闻、独觉的涅盘中。

我们会说菩萨行六度万行,万行之中的难行,就有像地藏王菩萨般发心一样,地藏王菩萨不是特例,可以说菩萨都发过类似的愿,为什麽为了别人可以发这样广大的愿?正是因为悲心的缘故,没有悲心的话,谁都不愿意去做种种难行之事。

不堕涅盘的说法应该已经包含了全部的内容,但是若要进一步去想,可以举地藏王菩萨的例子,或观世音菩萨的例子,为什麽他们三大阿僧只劫都不放弃众生,就是因为悲心,没有其他,可以说逼迫菩萨唯一的因素就是悲心,所以说中如水

果是譬喻佛果,佛果可以利益有情。成佛後,如果离开了大悲心,声闻、独觉弟子就没办法享受他这个果。

声闻中佛能王生,为何声闻、独觉可以从能王生?能王为何要利益他们?亦如前说,佛其实也是被悲心所逼。很多经典会说,佛因为大悲心,做了种种事,常常会提到大悲心,这说明佛度众最大的动力就是大悲心。佛度众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就只有悲心能使这些方法动起来。这点和皈依中所提及应皈依之因相——佛陀很像,谈应皈依之因相时说可皈依的四个条件:

1、自己解脱一切怖畏;

2、善巧度脱他人之方便;

3、普於一切,无论亲疏,大悲遍转;

4、普利一切有恩无恩。

其中的重点就是悲心,有了悲心就会不顾名利等,所以後二项可以归到悲心中。由悲心推动,他自己已度脱,且有帮助别人的方法,也就是有了方法及推动方法的力量,所以众生自然就度脱了。从这个角度看,佛果位时最重要的也是悲心。   

成佛之後,如果离开了大悲心,众生将无法享用佛果,因此说乃至有虚空,以及众生住,愿吾住世间,尽除众生苦,即成佛之後一直利生,直至虚空的边际,就是因为悲心才得以如此。因为住持到虚空的边际,自然弘法、利生也是到虚空的边际,众生也可以享用到边际,弟子与圣者就可以不断出生。 










相關文章:
大悲心
大悲心

上一篇(胜义菩提心) 回目錄 下一篇(如法学佛)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十六罗汉
◎比较宗教学方法论的反省─京都学派、上智大学与台湾耶─佛教界的研究
梦回青河- Yahoo!奇摩部落格
香巴拉的觉悟世界 ·贝诺法王圆寂
◎中华佛教直贡噶举协会-现代人为何需要『止观禅修』的心灵训练??

赞助网站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學術資源網站
學術資源網站。
慈濟大學圖書館網路資源
台灣農特產品整合行銷推廣協會
香光資訊網/圖書館服務/佛教入門網站/西藏佛教
指引型資源。
台灣師大國文系--佛學研究相關網站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