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瑪尼轉經輪募款將近圓滿 煙供暨大藏經口傳 緊急通告-帕立仁波切抵台行程延後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智者之圆教义及其形成之探讨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编辑部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1/12 17:20:55
學習次第 : 进阶

 

 

页362 

 

「顿」;依十二部经,方广、般若次等说则是「渐」;而居二者之间则为「不定」教。[42]

  若从实践之「观门」说:从初发心即观实相,即於道场开佛知见,得无生忍,是「圆顿观」;从初发心为圆极故,修六妙门、十六特胜,乃至四谛观,即是声闻法为「渐次观」;从过去佛(已)深种善根,今修证十二部豁然开悟,将无生忍为「不定观」。[43]

  在《摩诃止观》中,其「圆顿止观相」说:「止缘一谛,一谛即三谛;以谛系於止,一止而三止……所止之法虽一而三,能止之心,虽三而一」。[44] 其「次第眼观智」:「若体真止……见第一义,止三昧成」;「若随缘止」、「心安俗谛……则俗体三昧成」;「若息二边止」,则生死、涅盘、空有双寂……约中道体。[45] 其「不次第止观智」:「止即是观,观即是止,无二无别……(佛)眼即是智,智即是眼。」「三止、三观为因;所得三智、三眼为果。」[46]

  若从实践之「观门」说:其「圆顿止观」在本文「圆教止观之形成」中已有说明;唯其「渐次止观」则是依修与戒、禅定、慈悲、从修实相。至於「不定观」则介於二者之间,无逐级而进之次第。[47]

  在《玄义》「通释」中以半、无常、小乘为粗,以满、常、大乘为妙,称之「相待妙」。入观缘寂,本教则绝,绝由於观,将此绝名,名於观妙。为显此义,故以绝为妙。[48]

 

  在其《摩诃止观》里,「相待止观」:「止有三义:有息、停、对不止止义;观有三义:贯穿、观达、对不观观义。」「绝待止观」即破前相待止观……绝横、竖诸待……灭绝、绝灭故名绝待止;颠倒想断,故名绝待观……乃至观生死止观。[49]

 

  由之可知,两大部中纵然条目相同,在《玄义》判教意味较浓;而《摩诃止观》在说明其圆教、圆观义。再者,「圆顿止观」是在《玄义》一文末後,及《摩诃止观》一文前先後说出,可见是智者前文有些未尽才增补成完成的。

 

  总之,天台智者之圆教义之「性具」说,「性恶法」,是其圆教义之根本思想,其圆教思想之完成,是赖圆顿止观之功,所谓「教、观双美」是天台宗门所引为自豪的标帜。虽然三论、华严乃至禅宗,也重视教、观;但尤其智者在这一方面可称教、观并重,到教、观合一,形成了一代圆教思想是最为凸出的。363 

 

 

 

 


结语

 

在《法华玄义》及《摩诃止观》中,都有「圆顿、次第、不定」三种止观及「相待妙,绝待妙」之观法。甚至两大部亦均有判教;但是二者仍有相当之差异。

  在《玄义》中,从「教相」,或说从佛教教义的高低性质说《华严》、《法华》为

 

 

 

智者之圆教义及其形成之探讨

页353

中华佛学学报第12期 (1999.7月出版 )
页353~363
 

中华佛学研究所发行  

提要

  智者圆教义之根基建立在「性具」与「性恶」上;其圆教义之标准是「根性融不融」,「化导始终不始终」,「师弟远近不远近」;其圆教内容是依判教之比较而得,如四谛、四悉檀、四弘……等。圆教则是无作、第一义悉檀……为究竟;其判教之方法是以四门、四句、缘起……等作辩证地陈述;最後圆教之完成不但是自己之圆法、圆信、圆行、圆住、圆自在庄严修行次第证得;而且,要以菩萨精神圆建众生。

  但圆教之完成,并不在其内涵之圆满;而是其圆观之形成。法性空寂,即诸法实相;寂而常照即是圆观。教、观双美,是天台宗门引为自豪的标帜。

 关键词:1.性具 2.圆教 3.止观 4.智者

页354

一、前言(从题外说到题内)

  本人在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讲授天台智者大师三大部之初期,深感其内容条目层次极难弄清,因为各层次都是用一、二、三…作序目,即使前人作有「科判」以甲、乙、丙……作序目,但仍是层次不清。

  所以本人就以现代的目次方式初分为壹、一、……等十五个层次。层次分明以後,内容与外延关系也就更为清楚了。由於更清楚了其内容,所以也认识到还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如标点、分段、表解、集注、插句、按语、引言、释义、查引经典出处,制作中、梵文索引等。

  1992年法鼓山圣严法师立意要办「法鼓大学」,特别率团到日本参访日本的大学教育及其校园规划与建筑,本人亦为随员之一。那时杨曾文教授正在京都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也是我第一次认识杨先生。其实,我个人还有另一目的,那就是要了解日本学者对天台三大部作了些什麽。是不是有人正在作与我同类型之工作。结果,我发现我的想法是开创性的、值得作。

  於是,将研究与教学合一,其中,将耗费时间、人力,又能训练研究生查寻资料,学得研究方法之工作就交给他们去作;同时也为他们争取到一些研究津贴。三大部之一的《法华玄义研究》就是这样完成的。这部书计前後五年,除获「国科会」之补助及奖助外,也得到天台传人慧岳法师之补助。共花费新台币二六○万元。第二大部《摩诃止观之研究》前年也同样获得补助,有待三年以後才能出版。本人也曾指导了博、硕士生各两名撰写天台学之论文,照说,关於天台学我应该算有点常识,可是我很少发表过天台学之专文,[1] 也许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也许是「近乡情怯」。

  本来我向大会报备之论题是:〈道生与六祖禅法之比较研究〉,这是我在撰写《中印佛学之比较研究》时就曾有过的「痛」,想一吐为快;[2] 但当我读到台大教授杨惠南先生为本人撰写《法华玄义研究》的书评时,有几句话使我有「更大的痛」油然而生:「大家如果不再研究佛典,只想简单地修行,只想贪便宜……简单的方法就想得大成就……不也是一种违反因果的想法?」「……最好各宗派都能挑出重要的几 

页355 

部经典一一来整理,这样台湾的佛教界才有机会立足全世界……日本佛教界一百年前就已经开始这样的工作了,我们虽然起步晚,但也必须开始做了。」[3] 

  大陆佛教学者人才济济,大陆寺庙之观光与香客捐献愈来愈多。两者之合作一定会产生更大的成果。这种想法,正是本人要改变原来论题,藉此一论坛来表达一已之见的初衷所在。

  以下谨就智者以上两部圆教义、圆教义之形成,以及对其发展实践之争作一探讨。

 

 

 李志夫












上一篇(龙树世亲二菩萨的教系) 回目錄 下一篇(大圆满法及其与禅宗的关系)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大白伞盖佛母
藏传佛教慈悲林寺学佛院- Yahoo!奇摩部落格-藏传疑问-多识仁波切开示
尼泊尔国际浴佛节
中区全国供佛斋僧大会
桑耶精舍~向贾杰康楚仁波切求法合影

赞助网站
Phowa.com.香港
南亞技術學院
佛教世界
我們的仁波切
維基百科-藏傳佛教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