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巴噶舉殊聖白財神~福壽、財祿廣增法會 藥師佛灌頂閉關及共修法會 卻殿仁波切2011年7/8--灌頂及開示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西藏佛教的宁玛派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利美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6/06 09:46:07
學習次第 : 进阶

西藏佛教的宁玛派

  宁玛派是中国西藏佛教重要宗派中的一派。藏语宁玛,意译为。西藏前弘期所弘传的佛教,对後弘期所弘传的佛教而言,後者为新,前者为旧。但从佛教内容来说,前後两期所弘传的显教,并没有分别,只是密教方面有所不同,所以宁玛派就是指前弘期所弘传的密教。
  一、本派的起源
  西藏佛教初兴于唐朝初年,藏王松赞岗薄时代,创造藏文之後,翻译了许多观音菩萨的修法,普令西藏民众祈祷观音,持诵六字明咒。到墀松得赞时代,先请静命论师讲说十善、十八界等教义,传授八关斋戒;後又请莲花生大师来藏,消除灾障,建桑耶寺。对於法缘已成熟的人们,传授三种瑜伽法,得成就的很多,又请密宗大德法称论师、无垢友论师、佛密论师、静藏论师等,来藏弘法,法称论师依金刚界大曼荼罗传授灌顶,弘传瑜伽部密法。佛密论师传授事部与行部的密法。这三部密法与後弘期所传的没有区别,虽是前弘期所传,不仅属於宁玛派。至於无垢友论师弘传的幻变密藏和心部等密法,莲花生大师弘传的金刚橛法、马头明王法、诸护神法,静藏论师弘传的文殊法,吽迦罗论师弘传的真实类法,驮那罗乞多传的集经等法,这些无上瑜伽部密法,才是宁玛派特有的密法。
  甯玛的根本密典,有十八部怛达罗:大圆满菩提心遍作王,金刚庄严续教密意集,一切如来大密藏猛电轮续,一切如来遍集明经瑜伽成就续,胜密藏决定,释续幻网密镜,决定秘密真实性。圣方便绢索莲花鬘,幻网天女续,秘密藏续,文殊轮秘密续,後续,胜马游戏续,大悲游戏续,甘露,空行母焰然续,猛咒集金刚根本续,世间供赞修行根本续。这十八部现存藏文大藏经秘密部三函中。但宁玛派所奉行的通常说来有八部:文殊身,莲花说,真实意,甘露功德,橛事业,这五项叫做五部出世法,差遣非人,猛咒咒诅,世间供赞,这三部属於世间法,其中文殊身就是毗卢部,莲花说就是弥陀部,真实意就是不动部,甘露功德就是宝生部,橛事业就是不空成就部。差遣非人等世间三部,是莲花生大师降伏西藏鬼神後,分为三部使保护正法的,所以有人说是西藏法。
  宁玛派中,最重要的为大圆满教授,这分为三部:心部,陇部,教授部。心部有十八部经,五部是遍照护所传,十三部是无垢友所传。陇部是遍照护所传。教授部分二:甚深甯提教授,是无垢友所传;空行宁提是莲花生大师所传。依着这些密法的弘传,就构成了宁玛派。
  二、本派的传承
  甯玛派的教授,有多种传承,如:诸佛密意传承,持明表示传承,常人耳闻传承。又有受命者授记传承,有缘者埋藏传承,发愿者印付传承。现在宁玛派说三种传承:远者经典传承,近者埋藏传承,甚深净境传承。
  经典传承
  (一)幻变经的传承 幻变秘密藏类,由无垢友论师传玛宝胜译师而成藏文。宝胜传租如宝童和结芮胜护,宝童和胜护传吉祥称和胜德,胜德所传的称为钦朴派或教授派。吉祥称先在前後藏弘传,後又往西康弘法,所以他所传的又分为西藏派和西康派。
  日先狮子论师所造的密藏经的注释,是遍照护译师在西康所译,所以这部经也有遍照护传授的解释。
  无垢友论师又传娘智童译师,智童传梭薄吉祥智、吉祥智传努佛智。佛智有四大弟子:梭智自在,跋廓伦勤帕巴,恩功德胜,主善灯,还有佛智自己的儿子功德海。

  以上诸师,是前弘期和灭法期间,住持甯玛派教授的主要人物。传说佛智是藏王墀惹巴仅到墀吉祥积时的人。
  功德海有两子:智海,莲华自在胜。智海的儿子拉结吽穹,就是传迦举派祖师弥拉惹巴诛法的。
  又由功德海父子传仰慧胜。慧胜又曾从梭智自在受学,所以仰慧胜是智自在和功德海二人的弟子。慧胜传却陇的仰智生,智生传素薄且释迦生,此是《青史》所说,《土官各宗派源流》则说慧胜直传释迦生。
  释迦生又曾从伦勤帕巴受学,为努佛智再传弟子。他亲近了许多善知识:从却陇仰智生受学幻变和心品教授,从杰释迦胜受学甘露教授,从甯拏自在称受学秘密灌顶和方便道,从陀迦曩喀得学经,从枳缀穹瓦学本净和任运的讲说及大道次第,从桑耶钦朴地方的热释迦生学真实经等法,成为宁玛派中心人物。他将根本续与解释分开,把本文与释文配合,续与修法结合,修法与仪轨结合,为诸弟子广事讲说。
  释迦生又是卓弥译师的弟子,曾经用黄金百两帮助卓弥酬谢伽耶达惹受法之恩,并且以身语承事,得到卓弥译师欢喜摄受,尽得卓弥的甚深教授。
  他建邬巴墝寺和响(地名)的桑巴主康弘法行道。上首弟子五人,称四顶和极顶,又有百八大修行者。四顶是:知见之顶素穹慧称,讲说幻变经之顶弥娘生称,智解之顶相廓穹瓦,修行之顶桑贡慧王,极顶为喇嘛。
  弟子中能广弘师业的是素穹慧称,慧称是素薄且释伽生给起的名字。素穹意即小素,因为释迦生也姓素,称为大素。又因素穹慧称在劄贾窝专修三十年得大成就,也称为善逝贾窝瓦。他先因缺乏资缘,无力受灌顶等大法,曾遵师命在一个富有的女人家里入赘,利用她的财力学法和置备经籍。後又依师命,舍家专修。再後又遵师命讲经化众。他完全得到释迦生的教授,智慧广大,通达一切显密法义,又在劄贾窝专修,见金刚萨埵身,得十遍处定,四大都无障碍,通达大圆满无功用任运现的深义。他和廓枯巴拉则译师同时。廓枯巴拉则见了素穹,只把他作为大吉祥薄伽梦想。素穹的弟子有四柱、八梁、十六栋、三十二椽、二大修行、一大沟渠、二通常人、二达姑惹、三不可靠等。
  素穹生於甲寅年(1014),六十一岁(1074年)卒,他的儿子卓朴巴释迦狮子,即於这一年出生。卓朴巴从素穹的诸大弟子,完全学得素穹的一切教授,在西藏北部广弘密法,他的弟子中有四梅、四拏、四敦等十二大弟子,以四拏中的拉结杰敦贾拏地位为最高。
  拉结杰敦贾拏生於甲戌年(1094),二十一岁起,先学显教,从琼波劄赛学般若(《现观庄严论》),从本一切智学对法,从达巴喀伽学中观、因明。三十一岁以後,住卓朴寺学密法十一年。最初三年,从觉赛仰朵巴听闻一小部分法,还没有得到卓朴巴正式摄受。後因当时于因明学有盛名的贾精进狮子师徒与卓朴巴同集於一处法会中,贾精进狮子求辨难,拉结贾拏破了他所立的宗,折服了他的骄慢,才得到卓朴巴的欢喜摄受,学得卓朴巴的一切教授。此外拉结贾拏又从仰朵的贾则廓瓦等,学习甘露、摧伏、橛、大圆满等密法,所以成为法相、密咒、经续、修法、教典、教授一切之主。他四十一岁时朴卓朴巴去世,以後他就弘法化众,五十六岁卒。
  贾拏的弟子很多,以他的侄子杰敦觉松为上首,也称大喇嘛功德总持,丙午年(1126)生,贾拏去世时他三十四岁。他十一岁开始求学,在贾拏生前把宁玛派的经典教授完全学得。贾拏去世後又从贾拏的一些弟子领受法要,专修十八年。生平广弘教法,乙卯年(1195)去世,年七十岁。
  功德总持弟子很多,以希波甘露为上首。希波甘露己已年(1149)生。他的舅父党巴赛劄巴,先是卓朴巴的弟子,後依止杰敦贾拏学法,得大成就。甘露十三岁起,就从舅父学大圆满法。十六岁时,舅父死後,即往吉喀拉康亲近功德总持,学习心品各种教授,依止十四年。此後广弘教法,声名远震,己未年(1199)去世,年五十一。
  希波甘露弟子很多,以达敦觉耶为上首。觉耶癸未年(1163)生。十二岁以後亲近善知识学法,二十五岁以後亲近希波甘露,完全得到甘露的教授。凡是师长的言论教诫,他完全记录成书。庚寅年(1230)卒,六十八岁。
  以上略述幻变经的传承。卓朴巴所传下的还有几支,不能一一细述。
  (二)集经的传授 这一派的根本续为遍集明经,释续为集密意经。由驮那罗乞多传尼泊尔的达摩菩提和跋苏答惹,再由这二位上师传茹伽赞结,翻译为藏文。又由他们师徒三人传努佛智,以後由佛智的儿子功德海等辗转传给拉结响巴和沱迦曩喀拉,这两位都传授邬巴墝巴,即素簿且释迦生。邬巴墝巴以下,与幻变经传承相合。
  (三)大圆满的传承 大圆满为心部、陇部、教授部三部,分述如下:
  心品(即心部)的传承 心品的经典,有先後两译,共有十八种教授。先译是遍照护译师所传,有五种教授;後译是无垢友论师所传,有十三种教授。
  大圆满的心品教授,初由印度妙吉祥友论师传吉祥狮子和佛智足论师。吉祥狮子传遍照护;佛智足传佛密,佛密传无垢友,旧派诸师所承的密法,多是佛密和无垢友所传。
  遍照护的教授,初传藏王松赞岗簿,以後三度赴西康弘法,初次传玉劄宁簿,第二次传桑敦智师,末次传榜佛怙。以後返西藏,传比丘尼慧灯。後有娘若那译师,从遍照护和玉劄宁簿受得先译,又从无垢友受得後译,总集四类教授,即是:讲解经典的注释,耳传教授的要诀,加指灌顶的指示,行持事业的护法猛咒等。他传授了十大弟子,就是:梭波吉祥智,劄吉祥藏、拉墝吉祥金刚、窝臣吉祥童、甯吉祥音、粗拏智吉祥、邬跋得赛、塘桑吉祥金刚、杰圣慧、补苏姑胜菩提,从这些上师传授梭薄佛智,这是心品传承中的一派。
  另一派由遍照护的弟子榜佛怙传跋罗乞多,罗乞多传亚西盛慧,再传安乐住比丘尼,安乐住传玛巴慧光,再传响地的盛福,盛福传卓朴巴,卓传释迦金刚。有的记载说,由无垢友传觉摩枳摩,再传玛巴慧光,慧光以下相同。
  陇部的传承 陇部的经,即是等虚空续广本,分九段义两万卷。藏译止有略本,也分九义:见陇,行陇,曼荼罗陇,灌顶陇,三昧耶陇,修陇,事业陇,地道陇,果陇。这九段义包含在经中第十一品至第十九品,每品各解说一段义。
  此部有依据智密等续的金刚桥教授,由遍照护传榜无胜怙(即佛怙),榜传恩朗菩提幢,幢传萨昂宝世,世传雅陇枯举萨却,这三位都在西康瓦狮子崖上修行,以至入灭。萨却的弟子仰菩提称,受得教授後,回西藏住桑耶钦朴静修,传仰慧生,生传跋贡智菩提,菩提传臻达摩菩提(1052年,1168卒)。在这个期间,金刚桥教授弘扬很盛。达摩菩提弟子很多,臻觉赛、仰法狮子、普贤、金谷、金刚严、智王、月光。俄结等最着名。
  俄结传垛巴极喜金刚。
  臻觉赛传普贤,普贤传给儿子光然狮子,狮子传觉滚,觉滚传戒宝等。
  仰法狮子传金刚手,再传师天。金谷、金刚严、智王、月光等也都有传承,不备述。
  教授部的传承 一、甚深大圆满宁提传承。吉祥狮子以上,与心品相同。
  吉祥狮子传智经,经传无垢友,友传藏王和仰三摩地贤。贤建邬如霞寺,把甯提教授埋藏于寺中,单传种宝然,然传跋慧自在。
  後来当玛伦贾开藏取出教授,先传结尊狮子自在,後传喀惹贡穹。
  结尊传仰迦觉巴,以後将教授分别埋藏三处。过三十年後,结贡拏薄取出一部分(传说1067年取藏),自修教地。又有响巴惹巴和相吉祥金刚(1097年生,1167年卒),也各自取出来弘传。
  相吉祥金刚传给他的儿子泥绷(1158生,1213卒),绷传给他的儿其觉碑(1196生,1231卒),依次由狮子背,名法狮子(1223生,1303卒),镜金刚(1243生,1303卒),持明鸠摩罗闍(1266生,1343卒),辗转传到陇勤铙降巴即无垢光。
  铙绦巴生於戊申年(1308),亲近许多善知识,遍学新旧一切密法,也善学慈氏诸论,因明七论等显教法相。後来往桑耶寺,完全得到持明大师的教授,苦志专修,面见本尊,又从童义成学经、幻、心品等教授。依照甯提教授解释密藏经义,又造宁提法类三十五种,总名喇嘛漾提。又造《胜乘藏》、《实相藏》、《要门藏》、《宗派藏》、《如意藏》、《句义藏》、《法界藏》等七大藏论,分别阐扬大圆满的教义,尤其是宁提中最重要的论典。他晚年也屡次讲说空行宁提。五十六岁(1363)去世。这一派传承的弟子很盛。
  二、空行甯提教授传承 莲花生大师传耶希措贾,措贾将教授埋藏在地下,後莲花业力取出,传佛子善幢、遍智自然金刚、庸敦金刚祥(1287生,1368卒)等,辗转弘扬。
  埋藏传承
  相传埋藏教授,系初期的一些大德如莲花生等,因见时机未熟,把修共不共悉地的教授,埋藏在崖石中或其他地方,用定力加持使经久不坏,并发愿使他和有缘的人值遇。所埋藏的法上,写明发掘的时期、相证和发掘人的姓名相貌等。若当时节因缘会遇,就开藏取出弘扬。这叫做藏法,印度也有,西藏佛教其他宗派中亦有,不独旧派才有。开藏的主要人物,如桑结喇嘛到得勤陵巴,塘夷书中都已经授记过。即使书中没有记载,而为世人所承认的也很多。其中以仰日光和姑茹法自在(1212年生,1256年取藏),最为有名。
  又劄巴神通然,建劄塘等百零八寺,所取的藏法很多,尤其以四部药续等医方明的经典利益最广。
  甚深净境传承
  这是有些修行者得到相当证德时,在定中或梦中,或者就在醒觉时,感得诸佛菩萨或师长等现身说法。这种教授,多是与行者修证相适应的法门,但其中也有还没有得到那样地位的人,或者有不相宜的地方。这也是各宗所共有,不独宁玛派为然。
  明清两朝,传说住持甯玛派教授的仰日光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法自在是大师的语化,哦日班禅莲花王胜是大师的意化,绦达吉祥力胜是大师的功德所化,至於事业化身还在未来。
  其中哦日班禅,学行都好,着述也很多,转生为吉祥力胜。哦日班禅的弟弟成就幢也是旧派中有修证的,转生为雷登都迥多杰(1290生),再生为吉祥力胜的儿子名持明语自在,再生就是金刚崖寺主人持明莲花业。绦达吉祥力胜因为和当地的官员星霞巴璀敦多杰不和睦,被璀敦和绦巴虚空幢勾结,将他驱逐。他於是到处云游弘法,後来在前藏建金刚崖寺,成为学习旧派教法的根本道场。
  又有劄巴神通然的後裔名叫得达陵巴不变金刚邬建仪民卓陵寺,也是旧派最着名的寺院。不变金刚的弟弟法吉祥译师,遍学新旧各种显密教法,善巧五明,着书很多。
  传说五世达赖就是仰光转生的,曾在定中见都迥多杰和不变金刚,并且从素法界自然解脱(1604生~1657卒)和胜慧金刚(1595生~1671卒)学习他们所传的各种法,着书弘扬。又在尊胜利乐善说洲(寺名)中建立旧派的修法。并且修建许多旧派寺院。所以当五世达赖的时候(清初),可说是旧派教法最盛的时期。但为时不久,即有准噶尔王率兵进藏(1718),把三个寺院都毁掉,金刚崖寺主莲花业,邬仪民卓陵寺法吉祥译师,尊胜洲宝法称,还有不变金刚的儿子莲花不变海等都被害。沙拉、哲蚌等黄教寺院中,凡念诵旧派仪轨,或保守着旧派只字的人,都被驱逐。後来不久,恢复金刚崖和民卓陵两个寺院,尊胜洲则改为黄教寺。现在西藏地区旧派大寺就是上述两处,其他小寺院很多。西康地区有佐勤寺、迦沱寺,色勤寺等,弘传这一派的教法。
  三、本派的教义

  宁玛派把一代佛法,判为九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事部,行部,瑜伽部,生起大瑜伽,教阿耨瑜伽,大圆满阿底瑜伽。说、、属於显教,是化身佛释迦牟尼所说,称为共三乘;、、属密教,是报身佛金刚萨埵所说,称为密咒外三乘;、、是法身佛普贤所说,称为无上内三乘。又分密教为外续部和内续部两类,说外续部(即事、行、瑜伽三部)的事部是释迦牟尼佛说,行部和瑜伽部是毗卢遮那佛说,内无上续是金刚持说。又说无上乘法是法身普贤如来现起圆满报身为地上菩萨永不间断地自然说出,所以这个法门没有限量也没有数量,传布於人间的,只是由极喜金刚等得大成就者所弘传的一部分而已。
  旧派《黑茹迦格簿经》等所说的修行过程,与新传密法的六加行(时轮法)、五次第(集密法)、道果(喜金刚法)等教授,极相符合。旧派的《幻网经》的六次第、三次等解脱道,密点等方便道的教授,《集经》的任运修,八部经的五次第等法门中,也有很多与新译密法相同的解说。但晚近旧派诸师,对此等解说修行多不重视,他们最重视的是大圆满的见修。
  大圆满是指众生身中现前离垢的空明觉了(即是内心的清净分。这派说众生的心本有染净二分;染分叫做,净分叫做,他们说这空明觉了中,本来具足生死涅盘一切法,所以名为圆满。又说了知这空明觉了,就是解脱生死的最上方便,再没有别的方便解脱生死能超过这空明觉了,因此名为。这就是说,众生身中无始本有的清净心性为大圆满。众生因迷此而流转生死,若能悟此就证得涅盘。
  大圆满中又分三部:心部、陇部、教授部。三部虽然都说明空(也就是深广义),但心部偏重於深,教授部偏重于广,陇部则两部分平均(《青史》31页)。
  心部说,无论见到任何外境都是自心,自心现为自然智,所以说离自然智更无其他法。这派的修法,多与大印相同。他们说大印派是以心印境,心部是直观心性本空,故有所不同。
  陇部说,一切法都不离法性普贤陇,破离法性陇更无其他法。这部最重视光明,与新译密法的五次第相似,然讲说意义却有区别。五次第是由五风的作用,现起幻身空色影像,再用整持随灭方便令入光明,所以是有功用道。陇部是由安住於永离所缘甚深无功用,用深明双运智修成虹身的金刚身,所以这个方便是很深的。
  教授部说,以永离取舍双运无二智,把生死涅盘一切法,都汇归於离空执的法性中,所以能都不分别生死涅盘,即以明了性现证法性境,而成就自证金刚锁身。这个法门是专注要点,如针炙治疗,从一处施治,而能愈各部的病。又最重超越境界,与新译的六加行相同。但他们说,六加行是将五种风缚於中脉,由此现起空色境界,是渐次进修有功用的大乐道;而这个法门是断绝一切思虑,自然现证诸法实性,所以和六加行不同。又说这个道修智身虹身与陇部也不相同,它不是先化粗分三业为微细净身,是由究竟尽法性光明,将粗细三业完全销化于身智中。
  这派又有体性本净自性任运大悲周遍三种术语(即体、相、用)。说无始真理本来无生的空为体性本净,空性的色相不灭为自性任运,具有功力能现起净不净境为大悲周遍体性本净又称为了空无别自性任运又称为明空无别大悲周遍又称为观空无别
  又说,不同,随无明力而起种种唯念分别的是,不被无明所染,远离二取戏论,认识明空无取的空理的是
  又说,心的行相
──现分──为生死,心的体性──空分──为涅盘。生死涅盘在自心性体空中,本来无有分别,因此说生死涅盘无别
  在修行方面说,若由知境为心,知心为空,知空为无二双运,而通达一切法都是了空的,是见悟者认识的界限。若现世没有能够现证明空的道理,但由修行的功力,在中有位现起那种真实智德的,是超越(顿悟)者认识的界限。
  若将现前明空无取的无垢自心性,不加拘束(不执着),任其散缓,任他起什麽分别境相,都不去辨别好恶破立,直修了空,即是大圆满的心要。
  总之,无始真理,没有被生死涅盘心念所接触过,没有被错乱垢秽所染污过,真理独露不曾迷惑,不曾通达,都无所有,一切能生的这是因境。把这现前的性舒缓安住时,都离善恶无记三种分别,空虚如清净虚空的,这是道行。由已现证一切修道功德,无明错觉都自消灭,现证法界,这是果德。
  参考书目
  一、童祥青史(拉萨版)
  二、土官各宗派源流(德格版24-35页)
  (原载《现代佛学》1957年第十期) 










相關文章:
西藏佛教转世制度之研究-以化身概念为主之探讨
西藏佛教概要
西藏佛教的建设
西藏佛教的迦当派
西藏佛教的迦举派
西藏佛教的响巴迦举派
西藏佛教 萨迦派
西藏佛教的修行道

上一篇(西藏後弘期佛教) 回目錄 下一篇(西藏佛教的迦当派)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黑财神
忏罪之咒王—百字明咒
自愿捐助西藏蓝皮书
格巴多杰仁波切部落格
赎命延寿法

赞助网站
大同大學教育網
台灣農特產品整合行銷推廣協會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華文佛教網絡資源
維基百科-藏傳佛教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