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生中心普賢行願品祈願法會 仁認仁波切-咕嚕咕咧佛母火供 觀念平台-理盲濫情與專業傲慢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智者法身思想之研究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显教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09/12/27 10:22:45
新聞單位 :

學習次第 : 无

喇嘛网 日期:2009/12/27 09:55:47   编辑部 报导

智者法身思想之研究

法身」的思想,非在佛灭後才有,根本教中理性法身之义,在《增一阿含经》以及部派时期的佛教中已可得知。如《增一阿含经》卷一,<大正2-125>云:「一切诸法佛所印,阿难是我法之器。若使不欲法存者,便为坏败如来教。愿存本要为众生,得济危厄度众难,释师出世寿极短,肉体虽逝法身在。当令法本不断绝,阿难勿辞时说法。」在佛教传入中国到鸠摩罗什所译,尚未有佛身的类别,但是我们确实可以从经典中得知有数种身的义涵,本文即针对智顗「法身」思想上的观法进行研究探讨。一般经论之一身、二身、三身、四身等佛身观或如《金光明经》的「三身与一身」思想,都是以法身为余二身依止之本。

在本论文中不但可以发现部派中的佛身观及後期经论中的三身说。以往法身三身之研究以史学作单向功能性阐述,今智者法身以义理法身三身互相辉映所展现的圆教思想,是本文主要研究主轴,并从智顗的着作中,探究智顗把佛身观提升并开展为「三身相即」,认为法身即报应身、报应身即法身之思想。在《四教仪》中之圆教「即中法身」是为法身遍一切处之极说,也由此智顗的圆教相即思想,对於後来中国佛教的思想的影响可说是既广大而又深远。

智顗智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智者大师生平及思想

智者之圆教义及其形成之探讨

玄奘大学/宗教学系硕士在职专班/97/硕士/研究生:林广立  

装饰性图片

指导教授:熊 琬  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  玄奘大学宗教学系专任教授

专长领域:先秦诸子学、宋明理学、桐城古文、佛教唯识学、中观哲学、禅宗哲学

第1届佛教高阶NPO经营师与NPO经营讲师培训班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的动机与目的…………………………………………..1
第二节 文献回顾 ……………………………………………………..5
第三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8
一 研究范围………………………………………………………8
二 研究方法……………………………………………………..10
第二章 法身思想之探源…………………………...13
第一节 原始、部派与大乘佛教之法身说…………………………13
一 法身之因由…………………………………………………13
二 世尊因法施教之法身说……………………………………15
三 小结…………………………………………………………18
第二节 大乘佛教佛身论…………………………………………..19
一 佛身说概述…………………………………………………19
二 各经论佛身说类别…………………………………………22
三 法华经的佛陀观与佛身观…………………………………30
四 小结…………………………………………………………32
第三章 从智者三身到法身思想………………….34
第一节 大师之思想、着作与源流纂要…………………………..34
第二节 智者的法身观……………………………………………..37
一 智者法身之教相……………………………………………37
二 三身与一身说………………………………………………48
三 小结…………………………………………………………56
第三节 智者基本教判佛身观……………………………………..58
一 藏、通二教之但空、不但空法身………………………..60
<一>藏教-但空法身………………………………………...60
「劣应身佛」义…………………………………………..61
<二>通教-不但空法身……………………………………...61
「劣胜应身佛」义………………………………………..62
二 别、圆二教法身……………………………………………62
<一>别教-即假法身………………………………………...62
「圆满报身佛」义………………………………………62
<二>圆教-即中法身………………………………………...63
「清净法身佛」义……………………………………….63
三 小结…………………………………………………………69
第四章 智者三即一的圆教法身思想………………….71
第一节 天台圆教法身之基础-诸法实相…………………………71
一 依《法华经》义理所开显之圆教理………………………71
二 实相义涵……………………………………………………75
三 天台「实相」与般若空「实相」差异……………………78
四 三谛圆融之法身教相………………………………………86
五 小结…………………………………………………………90
第二节 天台圆教法身思想…………………………………………94
一 智者之圆教说-<纯圆独妙>…………………………….94
二 法华「会三归一说」之三乘一乘圆教法身……………….98
三 六即佛法身之理念………………………………………...104
四 小结…………………………………………………………113
第三节 智者三身相即之思想……………………………………116
一 天台基本原则「即」之理念………………………………116
二 三身相即…………………………………………………..121
三 小结………………………………………………………..127
第四节 性具实相…………………………………………………..130
一 性具义涵…………………………………………………..130
二 天台「性具」与华严「性起」之别……………………..131
三 法身含容遍一切处………………………………………..137
四 小结………………………………………………………..143
第五节 中道实相…………………………………………………145
一 中道实相义………………………………………………..145
二 智者「中道」思想与中观「中道」思想之异…………..146
三 智者即中法身说…………………………………………..152
四 小结………………………………………………………..155
第五章 结 论…………………………………….157
第一节 智者法身思想总结归纳…………………………………..157
第二节 智者法身思想对後世影响………………………………..168
一 天台法身思想演化的启发…………………………………..168
二 法身思想对後世的影响……………………………………..172
第三节 待研究部份………………………………………………..178
一 唐宋天台法身思想之演变………………………………...178
<一>荆溪湛然………………………………………………178
<二>四明知礼………………………………………………178
二 法身思想对诗、韵文的影响……………………………….179
参考书目…………………………………………...184
一 古籍……………………………………………………………..184
<一>天台智顗之着作……………………………………….184
<二>天台其他学者之着作………………………………….184
<三>佛经和论典…………………………………………….186
二 工具书…………………………………………………………..187
三 专书……………………………………………………………..188
<一>中文着作……………………………………………….188
<二>翻译着作……………………………………………….189
四 学位论文………………………………………………………..190
<一>台湾…………………………………………………….190
<二>中国大陆……………………………………………….191
<三>翻译之单篇论文……………………………………….193
五 网站资料库……………………………………………………..194
六 後记……………………………………………………………..195
七 附图一…………………………………………………………..197




参考书目
一 古籍:
<一> 天台智顗之着作:
隋.智顗《妙法莲华经玄义》,《大正藏》册33。
隋.智顗《妙法莲华经文句》,《大正藏》册34。
隋.智顗《观音玄义》,《大正藏》册34。
隋.智顗《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大正藏》册37。
隋.智顗《摩诃止观》,《大正藏》册46。
隋.智顗《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大正藏》册46。
隋.智顗《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大正藏》册46。
隋.智顗《六妙法门》,《大正藏》册46。
隋.智顗《观心论》,《大正藏》册46。
隋.智顗《四教义》,《大正藏》册46。
 
<二> 天台宗其他学者之着作:
隋?灌顶撰《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大正藏》册50。
隋 智顗 灌顶记《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大正藏》册26。
唐.灌顶《大般涅盘经疏》,《大正藏》册38。
唐.灌顶《观心论疏》,《大般涅盘》册46。
唐.灌顶《天台八教大意》,《大正藏》册46。
唐.灌顶《随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大正藏》册50。
唐.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大正藏》册46。
唐.湛然《始终心要》,《大正藏》册46。
唐.湛然《十不二门》,《大正藏》册46。
唐.湛然《金刚錍》,《大正藏》册46。
五代.谛观《天台四教仪》,《大正藏》册46。
宋.知礼《十不二门指要钞》,《大正藏》册46。
宋?志磐大师撰《天台宗高僧传》,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 ,2003。
宋.志磐《佛祖统纪》,《大正藏》册49。
明.智旭《教观纲宗》,《大正藏》册46。
明.智旭《法华玄义节要》,《卍续藏经》册44。
明.智旭《灵峰宗论》,台南,和裕出版社,1993。
明?圆瑛《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经讲义》,《圆瑛大师法汇》册四。
民国.静权《天台宗纲要》,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1998。
民国.静权《教观纲宗科释》,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1998。
民国?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编定标点
《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上、中、下,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1978。
《法华玄义释签》,上、中、下册,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1990。
《天台四教仪集注.集解.备译合刊》,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1992。
《教观纲宗释义纪.讲录.科释合刊》,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1993。
《妙法莲华经文句记》,上、中、下册,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1993。
 
<三> 佛经和论典:
东晋?僧伽提婆译《增壹阿含经》,《大正藏》册2。
西晋?竺法护译《正法华经》,《大正藏》册9。
姚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大正藏》册8。
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大正藏》册25。
姚秦?鸠摩罗什译《中论》,《大正藏》册30。
姚秦?鸠摩罗什译《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经》,《大正藏》册8。
北凉?昙无谶《大般涅盘经》,《大正藏》册12。
刘宋?慧严等编《大般涅盘经》,《大正藏》册12。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大正藏》册2。
後魏菩提流支昙林等译《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大正藏》册26。
隋?闍那堀多共笈多译《添品妙法莲华经》,《大正藏》册9。
隋?吉藏《法华论疏》《大正藏》册40。
唐?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正藏》册16。
唐?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正藏》册10。
唐?波罗颇密多罗译《大乘庄严经论》,《大正藏》册31。
 
二 工具书:
湛然寺《翻译名义集》天台藏:台南,和裕出版社。
中文大辞典编撰委员会《中文大辞典》,台北:华冈印刷厂,1973。
度缘居士《佛学百科》,台北,嘉文出版社。
蓝吉富《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台北: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1994。
释慧旻《天台教学辞典》,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1997。
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佛光大辞典》,高雄:佛光出版社,1988。
释一如法师《三藏法数》,台北:慈云山庄?三慧学处,1995。
塚本善隆《望月佛教大辞典》,台北:世界圣典刊行协会,1960。
《CBETA电子佛典集成》,2008。
 
三 专书:
<一> 中文着作:
尤惠贞《天台性具圆教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尤惠贞《天台哲学与佛教实践》,嘉义:南华大学,1999。
王志远《宋初天台佛学窥豹》,高雄:佛光出版社,1992。
印 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台北:正闻出版社,2003。
印 顺《佛法概论》,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
印 顺《中观论颂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
牟宗三《佛性与般若》上、下册,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3。
牟宗三《圆善论》,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5。
吕 澂《印度佛学思想概论》,台北:天华出版事业,1982。
吕 澂《中国佛学思想概论》,台北:天华出版事业,1982。
吕 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台北,里仁书局,1998。
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一)册,台北,三民书局,2008。
李志夫《摩诃止观之研究》上、下册,台北法鼓文化,2007。
吴汝钧《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
吴汝钧《法华玄义的哲学与纲领》,台北:天华出版社,2002。
吴汝钧《佛学研究方法论》上、下册,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6。
陈英善《天台缘起中道实相论》,台北:东初出版社,1995。
陈英善《天台性具思想》,台北:东大图书,1997。
杨惠南《龙树与中观哲学》,台北:东大图书,1998。
郭朝顺《天台智顗的诠释理论》,台北:里仁,2004。
董 平《天台宗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苏荣焜《法华玄义释译》上、下册,台北:慧炬出版社,2002。
释慧岳《天台教学史》,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1995。
释圣严《天台心钥—教观纲宗贯注》,台北:法鼓文化,2002。
释恒清《佛性思想》,台北:东大图书,1997。
释慧严《净土概论》,台北:东大图书,1998。
 
<二> 翻译着作:
平川彰《印度佛教史》庄崑木译,台北:商周出版,2002。
安藤俊雄《天台性具思想论》释演培译,台北:天华出版事业1989。
安藤俊雄《天台学-根本思想及其开展》苏荣焜译,台北:慧炬出版社,1998。
河村孝照《法华经概说》许洋主译,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
中村元等《中国佛教发展史》余万居译,台北,天津出版社,1984。
鎌田茂雄《天台思想入门》转瑜译,高雄:佛光出版社,1989。
新田雅章《天台哲学入门》凃玉盏译,台北:东大圗书公司,2003。
平川彰《法华思想》林保尧译,高雄:佛光出版社。
関口真大《天台四教仪》,山喜房佛书林,昭和60年4月,33版。
多田厚隆、多田孝文 注解合编《天台大师全集法华文句1~5》东京都,中山书房,平成2年5月,2版。
 
四 学位论文:
<一> 台湾:
许国华《天台圆教与佛往思想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1994。
吴宜芳《智者「三谛圆融」思想之探微》,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3。
林明莉《智者大师之一佛乘思想与实践》,台中: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0。
李燕蕙《智者大师的实相论与性具思想之研究》,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84。
尤惠贞《天台宗性具圆教之义理根据及其开展之独特模式》,台中:东海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92。I
赵东明《天台智顗《摩诃止观》「一念三千」说研究》,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1。
叶振兴《华严圆教与天台圆教思想之比较研究》,新竹:玄奘大学宗教学系硕士在职专班硕士论文,2005。
曾荣贵《天台一心三观与三谛思想之研究(兼论藏、通、别教之三观三谛)》,新竹:玄奘大学宗教学系硕士在职专班硕士论文,2005。
施凯华《天台智者教判思想之研究-《法华玄义》为主》,新竹:玄奘人文社会学院/宗教学系硕士在职专班硕士论文,2003。
释传玺《昙鸾净土教思想》,新竹:玄奘大学宗教学系硕士论文,2007。
福严佛学院编《福严高级部学生论文集》新竹:福严佛学院,1999。
 
<二> 中国大陆:
李四龙《智顗的三谛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论文,1996),收入(中国佛教学术论典-《法藏文库》硕博士学位论文)册14,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1,页429-484。
李四龙《智顗思想与宗派佛教的兴起》(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论文,1999),收入 《中国佛教学术论典一《法藏文库》硕博士学位论文》册l4,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1,页1-392。
陈 坚《烦恼即菩提一天台宗「性恶」思想研究》(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论文,2000)收入《中国佛教学术论典一《法藏文库》硕博士学位论文》册15, 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1。
杨维中《心性与佛性一中国佛教心性论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南京大学哲学系博 士论文,1998),收於《中国佛教学术论典一《法藏文库》硕博士学位论 》册12,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1。
戈国龙《《摩诃止观》之「圆顿」义》(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论文,1996),收入 《中国佛教学术论典一《法藏文库》硕博士学位论文》册4,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1,页429-484。
俞学明《智顗观心论思想述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硕士论文,1994),收入《中国佛教学术论典-《法藏文库》硕博士学位论文》册14,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1,页393-428。
郭 泉《隋唐佛学圆融思想研究》(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论文,1999),收入《中国佛教学术论典一《法藏文库》硕博士学位论文》册16,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1。
许 宁《论隋唐佛教中的圆融思维》(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系硕士论文,2000),收 入《中国佛教学术论典一《法藏文库》硕博士学位论文》册16,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1。
 
<三> 翻译之单篇论文:
平川彰,〈大乘佛教的法华经位置〉林保尧译,收入《法华思想一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精选白话版?57》,台北:佛光文化事业,1998年,页7-65。
塩入良道,〈天台思想的发展〉李世杰译,收入玉城康四郎主编《佛教思想一在中国的开展》第二册,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7年,页125-158。
塩入良道,〈天台智类的《法华经》观〉林保尧译,收入《法华思想一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精选白话版?57》,台北:佛光文化事业,1998年,页325-372。
 
五、网站资料库:
国家图书馆全国博硕士论文摘要检索系统
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html
学术论文
http://www.hfu.edu.tw/~bauruei/4pap/4pap.htm
中文电子期刊服务
http://www.ceps.com.tw/ec/echome.aspx






上一篇(藏传佛教传记的主体性与空) 回目錄 下一篇(维摩诘菩萨般若波罗蜜教学)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圣道三要
地藏王菩萨灌顶暨大法会
忏罪之咒王—百字明咒
藏法普照-宗喀巴大师师徒三尊金铜雕唐卡
白玉台湾网站&新店白玉佛法中心上师

赞助网站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學術資源網站
學術資源網站。
台灣會議中心
正心寺院--網絡同修交友正心佛堂網上禮佛
台灣會議中心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