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生1-2月課程活動-金法林新春精進關 情人節新春納福金法~咕嚕咕列佛母灌頂 南投大圓滿台北教室文殊菩薩綠度母灌頂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佛教中的生死观探究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编辑部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09/12/22 22:42:00
學習次第 : 进阶

喇嘛网 日期:2009/12/22 22:27:26   编辑部 报导 

佛教中的生死观探究-以宋代禅师临终偈、藏传佛教《西藏度亡经》为重心

指导教授:罗宗涛

现今社会越来越进步,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浮躁,生活的快节奏与高压力让很多人无法好的理解人生的意义,特别是生死问题。要深入地了解人类的生死问题,有的时候科学是无法触及的,然而佛教的根本精神却可以更好地回答这些问题。佛教的根本精神,就在於自己如何断烦恼、了生死,并且兴起普度众生的心,在自利之後还要能够利他,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烦恼消除?如何能够利益众生?论文就是想要通过这种基本精神和方法的把握,并且将其运用於探讨生死问题上,而这种精神,就存在於佛教的各种着作和佛教名家的名言警句之中。

所以,本论文想要通过对宋代禅师的临终偈以及藏传佛教和《西藏度亡经》关於生死的理解和分析,进一步探讨生死问题。纵观整个佛教史,关於生死问题的探讨和分析的佛教名家和着作都很多,他们在生死问题上都进行深刻思考的同时,进一步探讨人生的理想境界。特别是宋代禅师的临终偈以及藏传佛教和《西藏度亡经》关於生死的认识,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分析的。 佛教中的生死观探究简易查询 玄奘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硕士在职专班/97/硕士/研究生:唐盛德  指导教授:罗宗涛 国立政治大学国家文学博士玄奘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所) -- 罗宗涛讲座教授

◎本文延伸阅读与佛法研究资料库- ◎本文延伸阅读与佛法研究资料库-

 全国博硕士论文资讯网  政治大学图书馆NCCU网站 

国立成功大学数位论文全文 系统     台湾师范大学博硕士论文系统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NTU LIBRARY

佛教高阶经营师与讲师培训班-国际学士院主办〈一年培训 後可衔接 国际学士院营管理硕士﹝一年取得﹞-资格大专毕*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不限科系*只酌收成本及材料费*利用星期六或日半天上课*2009年3月开课*电话报名  02-27196686  02-27196686  

◎经营研究高阶人才培养 摇篮 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





第一章 绪 论 …………………………………………………………3
第一节、选题的背景及意义……………………………………………3
第二节、文献综述………………………………………………………8
第三节、研究方法及研究流程…………………………………………11
第四节、研究重点和所进行的探索性研究………………………12
第二章 宋代佛教及禅师概况…………………………………………13
第一节、宋代佛教历史及特点………………………………………13
第二节、宋代佛教在佛教长河中的意义……………………………17
第三节、着名禅师概况………………………………………………19
第三章 宋禅师临终偈看生死…………………………………………27
第一节、禅师临终偈及其禅意分析………………………………27
第二节、从临终偈看禅师的生死观…………………………………28
第三节、宋禅师临终偈对现代人生死观的借鉴意义义……………33
第四章 藏传佛教论生死 ……………………………………………38
第一节、藏传佛教概况………………………………………………38
第二节、藏传佛教生死观………………………………………42
第三节、藏传佛教生死观现代借鉴意义……………………………47
第五章 《西藏度亡经》论生死…………………………………………50
第一节、《西藏度亡经》概况…………………………………………50
第二节、《西藏度亡经》生死观………………………………………54
第三节、《西藏度亡经》生死观现代的借鉴意义…………………56
第六章 结论 ……………………………………………………………64
附录、参考文献…………………………………………………………72


延伸阅读:【数位佛学院】【利美知识




◎古籍(依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武英殿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门目顺序排列)
《四部丛刊正编第四一册.温国文正司马文公集》,宋.司马光撰,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年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东坡全集》,宋.苏轼撰,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四库全书珍本十一集.东坡诗集注》,宋.苏轼撰,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
《四库全书珍本十集.镡津集》,宋.契嵩撰,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
《四部丛刊广编第三四册.镡津文集》,宋.释契嵩撰,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
《明版嘉兴大藏经第九册.镡津文集》,宋.释契嵩撰,新文丰出版,1987年。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91册.镡津集》,宋.释契嵩撰,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二册.镡津文集》,宋.释契嵩撰,新文丰出版,1973年。
《全宋诗》共72册,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现代专书(依中西作者姓氏笔划或字母顺序排列)
王南撰,《中国诗性文化与诗观念》,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7月。
王梦鸥,《传统文学论衡》,时报出版公司,1987年。
王梦鸥,《文学概论》,艺文印书馆,2005年。
方立天着,《中国佛教文化》,三联书局(香港),2008年4月。
冉云华着,《从印度佛教到中国佛教》,东大图书,1995年。
伊凡着,《西藏度亡经:面对生死》,曼尼文化,2007年。
朱光潜着,《诗论》,顶渊文化事业出版社,2004年1月。
朱光潜撰,《诗论新编》洪范书店,1982年。
朱恒夫、王学钧、赵益注译,《新译高僧传上下》,三民书局,2005年10月。
印顺法师,《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正闻出版社,1994年。
印顺法师,《印度佛教思想史》,正闻出版社,1998年。
印顺法师,《空之探究》,正闻出版社,1985年。
清沈德潜编,《古诗源》,世界书局,2004年10月。
李叔同着,《李叔同说佛》,八方出版社,2005年10月。
李叔同着,《李叔同解经》,八方出版社,2007年11月
李润生着,《百论析义上下》,全佛出版社,2001年2月。
李霖生撰,《华严诗学》,文史哲出版,2002年11月。
余英时撰,《中国知识阶层史论》,联经出版,1997年4月。
余德慧着,《临终心理与陪伴研究》,心灵工坊文化事业,2006年6月。
余德慧着,《生死无尽》,心灵工坊文化事业,2004年7月。
沈谦撰,《文心雕龙批评论发微》,联经出版,1984年9月。
杜松柏撰,《禅学与唐宋诗学》,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6年。
杜松柏撰,《诗与诗学》,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竺家宁撰,《语言风格与文学韵律》,五南图书公司,2005年。
吴言生着,《禅宗诗歌境界》,中华书局,2002年。
吴汝钧着,《印度佛学的现代诠释》,文津出版社,1994年。
吴学昭着,《吴宓与陈寅恪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
吴春香着,《参透生死大事——宗教的根本精义》,世界宗教文化 2009年02月。
林天民着,《宗教与现代人生》,台湾商务印书馆,2004年5月。
林崇安着,《佛教的生命观与宇宙论》,慧炬出版社,1994年。
林世敏着,《学佛自在》,东大图书,1996年2月。
林朝成、郭朝顺着,《佛学概论》,三民书局,2000年。
周濯街着,《济公活佛》,国家出版社,2003年3月。
房志荣等编着,《宗教与人生》,台北县芦洲乡,空中大学,1998年。
季羡林着,《季羡林谈佛》,三联书局(香港),2007年8月。
信愿法师着,《生命的终极关怀》,常本愿山弥陀讲学,2005年
洪启嵩着,《禅师的生死艺术-生死禅》,全佛出版社,2005年9月。
洪无着,《济公禅师大传上下》,全佛文化,2000年2月。
洪淑芬着,《儒学交涉与宋代儒学复兴-以智圆、契嵩、宗杲为例》,大安出版社,2008年11月。
高步瀛撰,《唐宋诗词举要》,学海出版,1989年10月。
耿振华着,《西藏生死学的理论与实践-西藏丧葬习俗研究》,千毅印刷事业,2004年。
陆侃如、冯沅君撰,《中国诗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5月。
梁启超着,《梁启超谈佛》,东方出版社,2005年。
张清泉着,《北宋契嵩的儒释融会思想》,文津出版社,1998年。
张捷夫着,《丧葬史话》,国家出版社,2003年。
张晖着,《诗史》,台湾学生书局,2007年3月。
陈俊辉着,《超越生死的智慧》,字河文化,2008年12月。
陈植锷着,《北宋文化史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陈垣着,《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上海,上海书店,2002年。
陈兵着,《重读释迦牟尼》,橡树林文化,2002年。
陈兵着,《生与死-佛教轮回说》,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
陈兵着,《生与死的超越-破解生死之谜》,圆明出版社,1995年。
陈阳着,《和佛陀一起去漫游》,风云时代,2007年3月。
陈俊辉着,《生命思想 V.S.生命意义》,扬智文化,2003年。
惟励法师着,《密较概论》,净音出版社着,1995年。
崔承宗着,《宋代诗话论诗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2007年。
郭於华着,《死的困惑与生的执着》,洪叶文化,1994年。
郭朋着,《宋元佛教》,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
冯保善注译,《新译古诗源上、下》,三民书局,2006年5月。
冯沪祥着,《中西生死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达照着,《饬终:佛教临终关怀思想与方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汤用彤着,《隋唐佛教史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
汤一介着,《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看研究比较哲学、比较宗教学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
汤一介着,《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看中国文化展的若干问题》,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
黄启方着,《宋代诗文纵谈》,台湾商务印书馆,1997年。
黄启江着,《北宋佛教史论稿》台湾商务印书馆,1997年。
黄永武着,《中国诗学考据篇》,巨流图书公司,1976年。
黄永武着,《中国诗学思想篇》,巨流图书公司,1976年。
黄永武着,《中国诗学鉴赏篇》,巨流图书公司,1976年。
黄敬家着,《赞甯《宋高僧传》敍事研究》,台湾学生书局,2008年5月
傅伟勳着,《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正中书局1993年。
赵永红着,《神奇的藏族文化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
圣严法师着,《平安的人间》,法鼓山文化事业,2008年3月。
圣严法师口述,李慧菊采访整理,《欢喜看生死》,法鼓山文化事业,2009年2月
圣严法师、丹?史蒂文生(Dan Stevenson)着,梁永安译,《牛的印迹-禅修与开悟的道路》,商周出版社,2002年10月。
业露华着,《佛言佛语-佛教经典概述》,东大图书,2002年11月。
辅仁大学宗教学系编着,《宗教学概论》,五南图书,2007年3月。
墨人着,《全宋诗寻幽探微》,文史哲出版社,民国89年11月。
谈锡永着,《生与死的禅法》,全佛文化,2005年。
刘述先着,《生命情调的抉择》,台湾学生书局,1985年
刘贵杰着,《佛学与人生》,五南图书,1999年
赖永海着,《济公和尚》,东大图书,1993年8月。
赖永海着,《佛学与儒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郑志明着,《宗教的生命关怀》,大元书局,2006年3月。
郑志明着,《佛教:生死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
郑晓江着,《中国死亡智慧》,东大图书,2001年。
郑晓江主编,《宗教生死书》,华成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
谢和耐着,《中国五—十世纪的寺院经济》,上海古籍出版社版,2004年。
钱穆着,《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95年。
钱穆着,《灵魂与心》,联经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邝健行主编,《中国诗歌与宗教》,中华书局(香港),1999年9月。
魏道儒着,《宋代禅宗文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
(宋)赞甯,《宋高僧传》上,中华书局,1997年。
(宋)赞甯,《宋高僧传》下,中华书局,1997年。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重庆出版社,2008年1月。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上,中华书局,1992年。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中,中华书局,1992年。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下,中华书局,1992年。
罗宗涛撰,《中国诗歌研究》,中央文物,1985年。
罗宗涛撰,《山水之歌》,文建基金会,1996年。
罗志仲编着,《影响中国的26个名僧》,好读出版社,2003年12月。
罗德喇嘛着,林慧卿译,《死亡与转生:中阴身的秘密和转世之道》,百善书房,2004年。
日?大川隆法着,简瑞宏译,《永恒的生命世界-死亡并非永远的别离》,时报文化出版社,2006年。
日?木村泰贤着,欧阳瀚存译,《原始佛教思想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58年。
日?平川彰着,庄昆木译,《印度佛教史》,商周出版社,2002年。
日?竺沙雅章着,《宋元佛教文化史研究》,汲古书院,2000年。
日?忽滑快谷天着,朱谦之译,《中国禅学思想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日?阿部肇一着,关世谦译,《中国禅宗史》,东大图书,1999年。
日?梶山雄一 着,吴汝钧译,《佛教中观哲学》着,佛光出版社着,1978年。
日?渡边照宏着,钟文秀、释慈一译,《佛教经典常谈》,东大图书,2002年8月。
日?养老孟司着,戴伟杰、陈孟姝译,《踹倒死亡的高墙》麦田出版社,2006年11月。
土观•洛桑却吉尼玛着,刘立千译,《一切宗教源流与教义善说晶镜史》,民族出版社,2000年
巴卧•祖拉陈哇着,《贤者喜宴》,民族出版社,1986年。
佩玛.丘卓,《当生命陷落时》,心灵工坊,2000年。
莲花生着,徐进夫译,《西藏度亡经》,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
诺布旺丹着,《生命之轮(藏传佛教活佛转世)》,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
奥修着,《莲心禅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海德格着,王庆杰等译,《存在与时间》,桂冠出版社,1989年。
(美)拉•莫阿卡甯着,江亦丽译,《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商务印书馆,1999年。
休斯顿史密士(Huston Smith)着,刘安云译,《人的宗教》,立绪文化,1998年1月。
珍?罗伯滋(Jane Roberts)着,王季庆译,《零界的讯息》,方智出版社,1994年8月。
珍?罗伯滋(Jane Roberts)着,王季庆译,《心灵政治》,方智出版社,2005年4月。
珍?罗伯滋(Jane Roberts)着,王季庆译,《神奇之道》,方智出版社,1998年12月。
珍?罗伯滋(Jane Roberts)着,王季庆译,《梦与意识投射》,方智出版社,1998年2月。
珍?罗伯滋(Jane Roberts)着,王季庆译,《心灵的本质》,方智出版社,1997年6月。
珍?罗伯滋(Jane Roberts)着,王季庆译,《梦、进化与价值完成》,方智出版社,1996年11月。
珍?罗伯滋(Jane Roberts)着,王季庆译,《灵魂永生》,方智出版社,1995年6月。
珍?罗伯滋(Jane Roberts)着,王季庆译,《未知的真相》一、二卷,方智出版社,1994年12月。
珍?罗伯滋(Jane Roberts)着,王季庆译,《个人与群体事件的本质》,方智出版社,1994年3月。
珍?罗伯滋(Jane Roberts)着,王季庆译,《意识的探险》,方智出版社,2003年10月。
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着,吴妍仪译,《我们为什麽要活着?》,麦田出版社,2007年11月。
Kenneth Ring & Evelyn Elsaesser Valarino 着,李传龙、李雅宁译,《穿透生
死迷思》,远流出版社,民90。
Radmila Moacanin 江亦丽,罗照辉译,《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台湾商务印书馆,1991年。
索甲仁波切(Sogyal Rinpoche )着,郑振煌译,《西藏生死书》,张老师文化事业,1996年9月。
索甲仁波切(Sogyal Rinpoche)着,黄朝译,《生死无惧》,圆明出版社,1997年。
图丹?却淮(Thubten Chodron)着,黄盛璟译,《我想知道什麽是佛法》,橡树林文化,2007年10月。
◎硕博士论文(依作者姓氏笔划顺序排列)
王玲月,《憨山大师《庄子内篇注》之生死观研究》,(玄焋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硕士论文),2004年
李宗兴,《原始佛教之生命观》,(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1年。
周大任,《契嵩见存着作及其思想研究》,(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7年。
洪淑芬,《论儒佛交涉与宋代儒学复兴–以智圆、契嵩、宗杲为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6年。
欧俊明着,《原始佛教「缘起」生命观在现代的教育蕴义》,(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研究所硕士论文),1997年。
赖丽美着,《佛陀时代的社会风俗探讨》,(中国文化大学印度文化研究所硕士论文),1985年。
◎期刊论文(依作者姓氏笔划顺序排列)
(日) 山田晋卿,张曼涛主编,《赵宋以後的佛教宗派》,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篇目六(14-16册)中国佛教史论集,2005年
王邦雄,〈论身心灵三层次的生命安立之道〉,《鹅湖月刊》,2000年。
忍辱,〈《藏传佛教概况》〉,《法炬》第一期,2000年3月
张煜,〈宋代士大夫与佛教〉,《普门学报》30,2005年11月,页341-361
汤用彤,〈《隋唐佛学的特点》〉,《法音》5,1998年,第22页
杨永庆,〈从佛教看生命教育〉,《北县教育》33,2000年3月,页46-52
耿振华着,〈从西藏丧葬习俗探讨西藏生死学的理论与实践〉,《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学报:人文艺术类社会科学类教育科学类》35.2,2004年3月。页133-154
耿振华着,〈西藏天葬习俗与佛教舍身思想〉,《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学报:人文艺术类社会科学类教育科学类》34,2003年9月。11-26
耿振华着,〈藏传佛教之下的西藏生死学:以「生死流转图」及「人体胚胎发育图」为核心〉,《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学报》33,2002年12月。页151-171
梁乃崇,〈生死与度亡〉,《佛教与科学》4:1,2003年1月,页55-63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三,中国学术论坛,陈寅恪研究小史稿
杨郁文着,《缘起之「此缘性(idappaccayatā)」》,中华佛学学报第九期
杨郁文着,《以四部阿含经为主 综论原始佛教之 我与无我》,《佛光大藏经.阿含藏》、附录(下)
蔡彦仁讲,《宗教──心灵的体验》,香光庄严第四十八期
刘浦江,〈宋代宗教的世俗化与平民化〉,《中国史研究》2,2003年。
郑振煌主讲,范凯宁记录,〈探索死亡的世界(6)〉,《慧炬》495,2005年9月。页10-15
郑振煌主讲,范凯宁记录,〈探索死亡的世界(5)〉,《慧炬》493/494,2005年8月。页10-17
郑振煌主讲,范凯宁记录,〈探索死亡的世界(4)〉,《慧炬》492,2005年6月。页24-31
郑振煌主讲,范凯宁记录,〈探索死亡的世界(3)〉,《慧炬》491,2005年5月。页10-20
郑振煌主讲,范凯宁记录,〈探索死亡的世界(2)〉,《慧炬》490,2005年4月。页10-19
郑振煌主讲,范凯宁记录,〈探索死亡的世界(1)〉,《慧炬》489,2005年3月。页10-19
韩毅,〈《佛祖统纪》与中国宋代僧人的史学思想〉,[石家庄]河北学刊5,2003年。167-171页
罗宗涛,〈全宋诗禅僧诗偈颂赞之考察〉,「佛教与文学」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
玄奘人文社会学院白圣楼国际会议厅。
释如石,〈《西藏度亡经》略究〉,《法光学坛》5,2001年。页45-57

西藏度亡经- 佛学多媒体资料库






上一篇(「中有」之研究) 回目錄 下一篇(佛号与咒语对末期病患灵性)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化解冤亲债主的方法
转识成智与密乘之即身成佛
冈波巴贫者医院
助印准提丛书—观世音菩萨六字真言
◎嘉义市宁玛巴密宗光明佛学会-成就自在 贝诺法王迅速转世祈请文

赞助网站
Phowa.com.香港
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
大同大學教育網
佛教世界
我們的仁波切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