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修慈修悲,才不會被煩惱雜染。必須緣行苦修慈、修悲。20101024刊登

我們要幫助有情什麼?幫助有情將見解轉化成,能夠生起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能夠斷障累積解脫成佛的資糧。如果我們內心的所緣是如此,就比較不會生起少分的貪力、雜染。

為何修慈心修錯會產生貪心,為何會如此?這是因為內心的抉擇錯誤。如何的錯誤呢?舉例子來說,所謂輪迴苦,有苦苦、壞苦、行苦,我們在利益有情的同時,如果內心的所緣只緣在苦苦、壞苦而已,這是善行,但卻很容易產生貪心。內心的所緣,如果不只是緣在苦苦與壞苦,而且還緣在行苦,如此就不會產生貪心。何謂行苦?有情被業與煩惱所繫縛,也就是被惑、業、苦所支使的不自主。行苦是苦苦與壞苦的根本,如果根本不拔除,只是幫助有情的苦苦與壞苦而已,助益不大,因為還是輪迴所攝。

因此,要特別注意自己的思惟力,因為我們所有的身口都是來自思惟力的推動。如果我們思惟力的推動,是思惟到有情的行苦,這才是真正的修慈心!如果思惟力只有緣到有情的苦苦與壞苦,並沒有緣到行苦,這只是輪迴世間一般的善心。這世間一般的善心很容易產生貪心,一旦產生貪心,對於不順我意的就會產生瞋心,例如一般世間人經常會有的情形:「我對你幫助那麼多,你還對我這樣,恩將仇報」,這就是由貪引生瞋的事例。但是,如果我們在利益有情時,內心思惟力的所緣是行苦,即便有情損惱我們,我們還是不會起煩惱。

修慈心是要對治我們對有情的損害心,但在修慈心的時,自己也要防範將慈心修錯的後遺症,所謂後遺症,就是產生貪心,因為一旦產生貪心,接下來就會損惱有情了。而這後遺症之所以發生,是由於我們內心思惟抉擇的錯誤。可以理解嗎﹖

接下來說修悲心。所謂修悲心,就是緣一切有情,要拔除有情的苦與苦因。同樣道理,如果我們的心識所緣,只緣在有情的苦苦與壞苦,試想,無量無邊輪迴有情的苦苦與壞苦,你能全部幫助完嗎?乃至一位輪迴有情就好,一位輪迴有情的苦苦與壞苦,你能完全幫助完嗎?沒有辦法。為何沒有辦法﹖因為沒有幫助有情的行苦,行苦是苦苦與壞苦的根本,這根本如果沒有轉化或拔除,將來還是會引生無量無邊的苦苦與壞苦,所以,只是幫助有情的苦苦與壞苦,我們能幫助完嗎?我們真的能拔除有情的苦與苦因嗎?

進一步來說,如果你只想幫助有情的苦苦與壞苦,那麼你絕對會只想改變外在而已,為什麼?因為你內心所緣的是苦苦與壞苦,而苦苦與壞苦就是屬於外在的,可是,當外在是你改變不了時,很容易的,你就會起退心而捨棄有情了。因此,這一點很重要。當我們幫助有情時,很容易去幫助外在的改變,可是外在的已經感果了,我們如何能改變?所以,我們要改變的是什麼?要改變的是,未來不要再感同樣的苦果。為了將來不要感同樣的苦果,所以必須在因地努力,而這在因地努力,就必須從有情的認知與見解上改變,也就是說,從有情的心識轉化上努力,而不是只去改變有情的外在事相,或外在行為。如果我們能以這樣的思惟力去幫助有情,去修悲心,才不會產生懈怠、憂惱、不樂善行。

修悲心,是對治我們對有情的傷害心。為何我們對有情會有傷害心?因為我們只見到有情外在的錯誤,卻不會思考到,有情外在的錯誤是來自於其內心的推動,是來自於其見解的錯誤。因此,我們之所以能生起大悲心,是見到有情被煩惱控制住,所以會造惡,會受苦。我們的思惟力是緣到有情的苦與苦因,所謂有情外在的苦苦與壞苦,是來自於苦因,而其苦因,就是在於行苦性,也就是有情見解的錯誤。

回法開示回仁波切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