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著學習的次第了解空性義理之後,以我們目前的凡夫能力要如何修學呢?

關於這一點,先參考《菩提道次第廣論》174頁,第三行:
「世親論師亦云:『見諦無能引。』是故乃至自隨補特伽羅我執而轉,爾時容造能引之業。現證無我真實義已,雖於生死由業煩惱增上受生,然不新造能引之業。」

這是談聖者位,不可能再造輪迴之業。那我們凡夫呢?要怎麼辦呢?

如《菩提道次第廣論》174頁,第七行所說:
「如是若由染污無明薩迦耶見,他自在轉,三門作行殺等不善業,集非福業。若行捨施守護戒等欲界善法,是集福業。若修靜慮無色地攝奢摩他等,是積集諸不動業。若爾於三有中一切盛事,見為過患,希求解脫欲樂,發起修眾善業,又於無我義如理觀察慧相應思諸善淨業,是否集諦生死因耶。總資糧道加行道者,雖集庸常能引之業,然由如斯意樂所起,及於無我觀察慧相應諸善淨業,是後有愛能對治品,與生死本我執行相,相違而轉,故非尋常真能引之集諦。然能隨順引後有集,故立為集攝。」

「如是若由染污無明薩迦耶見,他自在轉,三門作行殺等不善,集非福業。」這對一般佛教徒來講,應該是不會去作。接下來是一般大部分都會作的,「若行捨施守護戒等欲界善法,是集福業。」,行布施、持戒等等善業,不過這還是屬於世間的善業。乃至於修靜慮(四靜慮)及無色(四)地等修定所攝的奢摩他,是積集不動業,這些不動業一樣還是輪迴所攝。

接下來簡別。假若於三有一切盛事,包括人天的福報,例如人道的福報,身體莊嚴、健康、財富眾多、地位崇高、眷屬圓滿等等,見為過患。為何要見為過患?因為輪迴的本質是苦因。輪迴的本質是苦因,可是為什麼會有樂呢?因為苦降低取名為樂,譬如感冒發燒四十度,降了一度會不會很快樂?會!但還是感冒發燒,可是你會取為快樂。輪迴就是如此,即使你覺得很快樂,但其本質還是苦因,因為是由業與煩惱所感的,所以必須見為過患。由於能見為過患,所以希求解脫欲樂,生起出離心,以此出離心而發起修眾善,包括前面所說的布施、持戒、忍辱等等,不僅如此,還必須要,於無我義如理觀察慧相應思諸善淨業,不僅要有出離心,而且還要觀察無我義,如此是不是屬於輪迴集諦所攝之引業?當然,見道就不用說了,如論著所說,已不會造輪迴之業。但是,對於見道以下呢?資糧道與加行道雖集庸常能引之業,所謂庸常就是能引輪迴之業,可是,然由如斯意樂(見三有一切盛事為過患,由出離心所攝,以及於無我觀慧相應諸善淨業),出離心是後有貪愛的能對治品;無我空慧,與生死本我執行相,相違而轉,所以,故非尋常真能引之集諦。但是,因為還沒有現證空性,所以能引隨順後有之集,因此立為集諦所攝。

接著我們來說明。要解脫輪迴生死,一定要種下解脫輪迴的因「空性」。空性的所遮品一定是實有。「無明」是識體,其所對的境是實有。境上的實有是本自不存在,但是我們會妄執為實有。因此,平常我們在行布施、持戒,乃至在家裡或是在寺院做事情,如果不經意不多加觀察,我們會覺得對境一切都很實有,一定會在境上顯現為實有,這分實有是在境上,然而境的存在是因緣和合的緣起法,但是無明的識體會妄執為實有。平常若是做惡事,那一定是執實有,這不用提;那麼做善事呢?若不經意不觀察,也會執實有。所以,當我們做完事情靜下來之後,要回憶與思考:剛才所做,其存在方式是什麼?如此去訓練思惟觀察。如果是顯現實有,就經由觀察將實有遮除掉,因為實有本身並不存在,是我們妄執的,因為不存在,所以當你遮除掉之後絕對沒有顯現,這分是非實有。經由思惟觀察,你的心識將會緣到這分非實有,所以取名為空性。就是這樣訓練,每一次事後不厭其煩的如此訓練,這個因,是未來的解脫之因。

這地方為什麼要這樣說?譬如我們看六祖惠能大師,聽一句「應無所住」就當下現證開悟了;可是《金剛經》我們也熟背了,請問一下,差別在哪裡?六祖惠能大師能夠當下現證是無因生?不可能的。那是因為六祖惠能大師已經薰習很久了。所以我們在學習階段中,也要不厭其煩的訓練思惟修,就如之前引《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毗缽舍那」所說,一定要不斷的思惟修、思惟修,思惟修到變成慣性。

一般我們時常會說自己有障礙,但是,我們知不知道什麼是障礙?通常人會認為:我哪裡知道,反正就是障礙。事實上,生活上會有障礙,跟自己所培養的慣性有很大關係。我們所培養的慣性,是不是輪迴習氣的慣性?這一點自己要很清楚。譬如,有人為了賺錢,即使半夜兩三點再辛苦都會去;如果半夜兩三點要修行,先睡飽再說吧。我們對某一事物耽著為實有,亦是如此,會覺得它就是很實有,這是一種慣性。慣性有很多。例如有一些人講話,好話都被他講成壞話,他自己卻不知道,這也是一種慣性。所以,我們要對慣性作正確的認識與理解,然候在平常時依所學習的理路去轉化,這當中,有轉化執實,有轉化瞋心,有轉化愚癡,關於這一些一定要去轉化。

所以,你必須要能很清楚到,識體所看的境,什麼是實有?當您能察覺到實有顯現,你必須作思觀察加以破除。如果由於沒有觀察空性的慣性,所以無法觀察,那麼,一定要在事後利用時間多加觀察,慢慢培養。一天之中不一定要觀察很久,觀察五分鐘或六分鐘有一個覺受即可,如此持續慢慢訓練並且逐次累積,經過這樣觀察訓練幾年以後,你緣空性的心識力量就會越來越強。由於時間的因素,所以我先這樣概略作說明,希望你們能理解。

回法開示回仁波切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