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生成佛是否指「心本有之佛性」?由此引申探討:心本自清淨,佛性自然顯現;只因一念無明而輪迴?

首先,就「境」上來說。所謂心上的空性,就是心之究竟本性,這一分究竟的本性,諸佛出不出世,都存在。這是依境來說。例如木魚的存在,是緣起性空,就這一分來說,是本自清淨。就境上的這一分究竟來說,不會因為我們心識執為實有,不會因為我們執為非緣起就不存在,不論過去、現在、未來,不論諸佛出不出世,這一分境上的究竟空性都是存在,這一分空性,不是修成的!所以說,空性不是修成的,法爾如是。

再就「有境」來說。「心」是染淨所依,因此,必須將心的染污盡除,才能呈現清淨。心的染污這一分,是無始有終,是所必須要斷,就心上所依之污染品來說,能呈現清淨,一定要靠修成。

空性的反面是實有,之所以會實有,是因為我們心識的執取問題。以境上來說,是緣起非實有,並不會因為心識執為實有,就變成非緣起。因此,這一分境上的空性,不需要靠修斷,本自存在。但是,我們心識的污染,是因為執為實有所現起,所以,當我們的心識通達空性時,依著通達空性的勢力,斷除心識上的染污品,這就是所斷。

密法所說的即生成佛,就「心上的空性」這一分,與顯教所說的是一樣,如果有人認為,密法所說的空性與顯教所說的空性不同,此非龍樹菩薩所說。以心上的垢染這一分來說,須要空性的力量來斷,而且是有一位補特伽羅去斷,就這位補特伽羅來說,如果心相續生起了相似本尊(佛身),當依著空性的力量將垢染斷除的同時,相似本尊(佛身)會轉變為真佛身,因為已經清淨了。所以,密法所說的即生成佛,並非是指本有的佛性。

對於本有之佛性,即使是以顯教來說,不論依《菩薩地》所說,或是依《中觀莊嚴論》獅子賢大論師所說,唯識宗與中觀宗都許為空性。因為要呈現為佛性,一定要將煩惱障與所知障斷盡,不論任何部派都是如此承許。沒有斷盡煩惱所知二障,就不可能呈現佛性,要斷煩惱、所知二障,就必須靠空性。

對於「心本自清淨」,總相來說,以中觀宗的解釋是,心之自性本空。因為,心的究竟本質不會被染污所垢染,正由於心不被染污所垢染,所以染污是可以斷的。以中觀宗來說,心之所以不會被染污所垢染,是因為煩惱是自性空,所以是可以斷的。若以唯識的解釋是,心的自性可以遠離染污,不被垢染。所以,並不是心本自清淨自然顯現,並非如此解釋。

  由此引申探討,有人將佛陀成道時所說:「奇哉!奇哉!眾生皆具有佛性,心本自清淨,因一念無明…」,理解為,「以前心本清淨,因一念無明而輪迴,所以現在要好好修行,就會清淨。」。這部分我們需要釐清楚。

佛經所說的內涵,有一些是以果位而說,以果說因。例如戒律,是於果位依聖法而制戒,由於是依聖法而制,所以在因地位,依聖法努力持續修行,最終會證果位,因正果就正。佛陀成道時說:「奇哉!奇哉!眾生皆能成佛。眾生本具有佛性,因一念無明…」。這是以果位來說,而不是說在因地位就清淨了。如果因位本自清淨由於一念無明,那麼,即使將來修到清淨,還是會因一念無明?因為如你所說,以前發生過。這是不合理的,這就如同認為佛已經清淨還會被染污一般?
(問:譬喻消礦成金呢?) 譬喻幫助我們易於理解,消礦成金,但不表示礦石等於金,礦是金嗎?礦雖然有金的成分,但是若不經過提煉去雜,也不會有黃金,一旦提煉成黃金,就不是礦石了。

(問:「一念無明」要如何解釋?)「一念無明」的解釋是:總相來說,無始劫以來,未成佛以及未入空性根本定,除此二種情形之外的所有識體、念頭,都是一念無明。以成佛的角度來說,並非是指心本自清淨的那一分,所謂成佛,一定是心識上成佛,在心識上斷盡煩惱障、所知障,成就一切種智,若沒有斷盡所有垢染,何來一切種智?所以,不能因為認為心本自清淨,所以將「佛性」解釋為成佛的佛性,應該是要理解為「空性」。

站在因位來說,我們具有本自清淨的條件,但是,不能因此就認為自己具有本自清淨的佛性,如果認為自己具有本自清淨,不要說成佛,以阿羅漢的程度就好,你一定能穿牆?阿羅漢六根可以通用,所以你一定也能以眼睛吃飯?

千萬不要認為我們這樣的討論,只是圖口舌之快而已,以分別心的作用來說,「我本具有清淨」、「我具有成佛的條件」二者對於分別心的作用,是有差別的。若能正確的理解,至少不會起增上慢,認為自己本就是佛性。也不會認為,自己本來清淨因一念無明,所以只要受苦到最後盡了,就會恢復本來的清淨。這都是因為沒有細膩理解所導致。

以上摘錄自臺灣能海法師的開示語錄
解行林佛學院
網址:http://jiexinglin.com/

回法開示回仁波切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