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禪宗可以直證八地嗎?

有人問:修禪宗可以直證八地嗎?
回答:若主張修禪宗可直證八地的話,請問你所說的「直證」是:在一生中從凡夫地將地地所要斷的障,逐次斷盡?或當下那一刻就可以斷盡而直證八地?1、若是此生逐次斷盡,即初地時斷該地所應斷,之後,再斷二地所應斷,如此次第斷的話,我也同意。譬如以常啼菩薩來說(他是位大乘行者),因如法依止師長,此生即直證八地。而在小乘證阿羅漢中亦有二種:1頓斷所斷阿羅漢;2漸次所斷阿羅漢。其中直證者係屬頓斷所斷阿羅漢。2、若是當下一刻即可盡斷,無須逐次斷就能盡破而直證八地的話,請問是因修禪宗的法門而證的呢?或是其具有直超八地的能力(習氣)呢?若是修禪宗之法門可直超八地的話,何以禪宗初祖迦葉尊者只證小乘果位?若禪宗之初祖依此法門僅證阿羅漢果,何以後來的弟子依禪宗之法門,反而可以直證八地呢?理由何在?總不會說:你的根器比迦葉尊者還利吧!假若你是利根,何以迦葉尊者見佛陀未幾便證羅漢果位,而你參禪至今證何果位?自己向內省思,比較一下吧!又,若是具有直超八地的能力(習氣),試問此能力(習氣)是否為無始劫來本就具有的?若謂是(本就具有),為何他有情無此種能力(習氣),唯汝擁有?以非因緣生(本自具有)。若為本自具有應成一有全皆俱有,一無全應俱無,而此為《中論》之所破者。若謂否,乃此世才有如此習氣,則此習氣之轉變從何而來?當知若非從聞、思、修轉變而來,應係四生之一自生,抑或由他生、共生,或無因生其一而來,以上四生均為《中論》之所破。以《中論》說:「諸法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更不無因生。」。若此生的能力是從聞、思、修轉變而來,應可證知此生具此能力,依於過去世的聞、思、修累積而成。汝若仍否認到底,何不乾脆說龍樹菩薩於《中論》中所說,全為錯誤!
若說:修禪宗可直超八地,為何不直超十地,乃至成佛呢?對於這個問題,你只能回答:「直超成佛有著極大的困難,因為從八地、九地,至成佛的過程中,所應斷的障,難度甚高,因此,不能直超。」。如此,我得再問你:「從初地至七地,地地也皆有其不同之所應斷之障,其難易程度亦皆不同,故亦不能直超!」然,如汝仍堅持可以直超,理由何在?若沒有理由,或理由不正確,我建議你:只立直超八地太慢,不如立直超成佛,因其理由皆由你自編的!應知:汝不依佛所授記──龍樹菩薩、無著菩薩所建立二大車軌地、道、果之斷證次第,卻說:禪門不立文字、不須理由的話,則外道也應可直證成佛了。」
至於禪門中所說「明心見性」,其「見性」應即是見空性或見佛性,除此解釋之外,還有什麼可說的?初者,若以見空性而言,因為經中說:「解脫無二門」,意即大乘、小乘解脫唯一之門為空性。佛陀三轉法輪所說空性,除了龍樹菩薩依《般若經》建立中觀之空性見,及無著菩薩依《解深密經》建立唯識之空見外,在中國,禪宗初祖至五祖皆依《楞伽經》主修而證悟,六祖則以《金剛經》為其主修之理據,彼等均未離龍樹、無著之見。中觀、唯識從初地至成佛,地地均有各別所應斷之障,此於中觀靜命論師,唯識無著菩薩所著論著,均作出了清楚的闡述,其中並無隻字顯示有頓超八地之說。次者、若說「見性」即是見佛性,那我們來思惟:未見佛性前,由何障,障礙我們見佛性?於所有經論所示修道,或成佛所應斷的障,唯有答:煩惱障(障解脫)及所知障(障成佛)。《入中論釋》中說:「無明習氣,能障覺了所知,以彼無明等習氣,亦唯成佛一切種智,乃能斷除,非餘能斷。」,又《解深密經》中亦說:「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暴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指法無我),恐彼(無法接受阿賴耶識之根器者)分別執為我。」。由上可知,障成佛為所知障,此為內道佛弟子,不論持何宗見者,均所共許。
再問:未見性前,障礙成佛,除所知障外,又有何障?若許所知障,則應承認見性時即見空性。如許空性,除唯識、中觀所立之空性外,又能以何者斷成佛之障,而見性成佛呢?唯識、中觀所立之空性,從見道至成佛,均為二大劫,此二派依著佛所授記諸大論師之論著中,均未顯出有直超八地者。何況經上又說:「苾芻或智者,當善觀我語,如煉截磨金,信受非唯敬。」因此,才有「四依」──依義不依語、依法不依人、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之說。此無非顯示不僅要依經,且要依理。尤其,應依佛陀授記的龍樹、無著二派之見來抉擇,若不依龍樹、無著之論著來抉擇,就會有諸大論師造論皆成無益於有情之過失,且佛陀授記亦成無用。如你仍堅持此見,即顯示汝有超出龍樹、無著之見,如此之見解莫非是汝所自創!若你仍然依文解義的認為有所謂的「見性成佛」、「直超八地」…等見,而不以龍樹、無著二派之見,來作義理上的抉擇,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句話,我也可以依文解義而說:「此屠夫放下屠刀,即刻可以成佛,也不須出家、受戒、持戒等。」,因為理由相等,其亦應可頓超、直超啊!
又,禪門之參話頭:「念佛是誰?」,此具有尋伺、尋求念佛是誰之疑情作用,此作用易於得定。然而佛於經典均說諸法無我,你又要去尋找念佛是誰,如此不是成為有我了嗎?這種說法不是與經典所說變成相違了嗎?那到底有沒有我?若有便不能破,若本就無,又何必破?「念佛是誰」此話頭,不是變成無用了嗎?但是,祖師大德卻有因參話頭而開悟的,該如何會通呢?你總不會回答說:此為甚深密意,不立文字吧?!又有一說:「禪坐時,當觀照心。」此說法本為正確,此為禪門之默照禪行者所許。此法易於得定,然而若不瞭解其內涵,則又易依文解義。其中「觀照」的內涵為何?經中說:法不孤起。即是說明法絕對不是單獨產生,而是觀待緣起而生。譬如見分定觀待相分始有,若無相分定無見分。同樣的,相分亦觀待見分而有,無見分亦無相分。心起作用時,定有所緣之境,依此理由,而來探討「觀照」二字之內涵。觀照一定是在說明心的作用。當心一起作用,即為「觀照」。觀照的所緣境是什麼呢?假若觀照僅僅是了知,此了知定有所緣境,若無所緣境的話,了知之作用則不生,因為經說:法不孤起。故此觀照之了知其所緣境,一定是心。然而心的定義是唯明唯了,無大小、無形狀、無顏色,對於妄念不予理會,依此去禪修到最後也只能證到心而已,根本不可能證到你所謂的佛性、法性,如《入行論》中所說:「離於空性觀證心,滅已仍復生起故,如人入於無想定,是故應當修空性。」。因為心是有為法,具染淨習氣。一般所謂的心、佛,眾生無二,是指心雖然是有為法,具染淨習氣,但心的法性不容絲毫污染,本自清淨,才說:心、佛眾生無二。同樣的,輪迴、涅槃無二,亦是說以心為根本,若被染污則趣入輪迴,若將染污淨除盡淨,則趣入涅槃。或者說眾生具有佛性,是指眾生之心存在的本質是空性,法爾如是,是正確無誤的,即所謂的量成。眾生之所以雖具有佛性,但何以未能成佛,是因為虛妄執實,此為染污。染污的識體沒有辦法破壞清淨的識體。因為諸法存在的本質是空性,所以,才可以把心識上的染污斷除,因而說眾生具有佛性,而不是說未成佛之前眾生就具有佛性了。如果具有佛性的話,不要說佛了,連羅漢都可以示現大神通穿牆而去,如果凡夫異生具有佛性的話,那你試著去穿牆如何?但我認為只會撞牆而已。
再說:所謂的觀照,對其所緣境若不觀擇思惟,僅僅只是執心不分別的話,依此執心不分別就可以證空性,直超八地,乃至通達佛性的話,外道修無想定也可以有此成就啊!因為外道也是執心不分別,理由跟你一樣啊!又執心不分別的話,前五根識也都是無分別,如此是不是所有的眾生隨時隨地都可證入空性,甚至直超八地…等?因為妄說觀照執心不分別而修可達如此之境界!
又有說:「證空性時菩提心自然顯現」者。若要這樣說的話,令有二個問難:1、是證空性的當下(定中)生起菩提心呢?2、亦或是證空性後(出定)而生菩提心的呢?若是證空性的當下生起菩提心,所有內道均共許證空性當下無見相二分。且《入行論》中云:「若時或實或非實,於觀慧前皆不住,爾時別無所執相,無所緣故極寂靜。」此說于根本智前無世俗顯現,如此又何來的生菩提心呢?又,空性是無為法,菩提心是有為法,體性根本不同。體性不同又能生的話,那黑暗亦應可生光明!此亦與龍樹菩薩《中論》所說:「諸非自非從他,非共非無因,諸法隨于何,其生終非有。」的「非從他」相違背。故說無為法(空性)生有為法(菩提心),很明顯的是錯誤的!由上面所說應可了知,空性的體性和菩提心的體性是全然不同的,所以,出定以後,若往昔無菩提心的熏習,卻能無因而生的話,也違背了《中論》所說的「非無因生」。由上面所提出的二個疑問,假若你還要認為自己的說法正確的話,倒不如說龍樹菩薩錯了!又,在經文中佛謂:舍利弗、目鍵連等為阿羅漢。而阿羅漢為已證空性者,若依你所說證空性時菩提心自然顯現的話,是不是佛之語功德不圓滿呢?因為應該稱他們為菩薩才是啊!為何佛僅稱他們為阿羅漢呢?假若你又要說見性成佛的話,不同於證空性,那會如前已破訖。

回法開示回仁波切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