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孤起、依因待缘.佛教「生命伦理学」研究.中观思想讲录.析《中论》.入中论讲记 月称论师造论
資訊分項
相簿2
服務分項
回應(0)


轉寄 列印 迴響 總覽

喇嘛网 日期:2009/08/07 11:16:34   编辑部 报导

法不孤起、依因待缘

因缘与业力是什麽呢? 世间是有条件的,任何一个东西的存在,都必须具足它存在的条件。主要的条件就是因,次要的就叫做缘了。《止观辅行》说:「亲生为因,疏助为缘。」一件事情的完成,除了要有因之外,还要有多种的缘来助成,所以,《缘》有四种之说(四缘即:因缘、次第缘、所缘缘、增上缘),而因也有六种因之说(六因即: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通行因、异熟因)。


只是,这样的解释,似乎还不能了解因缘是什麽,尤其是,因缘为什麽会合和,使我们身心产生活动?我们己经知道,世间一切法皆因缘所生,是无自性、虚幻而不实在的;那麽,因缘呢?同样也是无自性、虚幻的,经云:「色无常,若因、若缘生睹色者,彼亦无常。」由於因和缘都是无常、没有自性、常住不变的,就不可能有所活动,也就不能会合以产生睹法。无自性的便是根本上不存在的;无常的便是表示自己不能作主。


如此,本来不存在没有的因缘,怎麽会有呢?有了之後,又是什麽在推动笨它呢?原来,是一种无形业力。业, 就是造作,在造作之下,就会产生一股力量,以推动因缘的产生会合和离散,正如火车头水蒸气的蒸发,可以产生力量,能够拉动一列列的车厢。


那麽,业力又是怎麽产生的呢?乃是靠着心中的《意》生起思量由思起想,便有了行(造作),也就有了意业,然後再由意业发动身口的活动。但是,众生心中的意,又为什麽会生起思量呢?前面曾经谈过,思量必须有对象为所缘,否则思量没有办法产生的。思量的对象便是《法》和《念》。法是从五根门头所摄入五根外境之影,念则是从心而起,但有假名,实际上是空空-无所有的心中浮现出来的;人心虽然是空,却不时会有念头从中浮出。因为,人们五根不,时的摄缘到五境,五境便不时的被摄入,心中时常有法的存在;同时,也时常有念头的浮出,人们心中随时都有法和念,也就有思量的对象。所以,意常起思量,由思起行____造作,而有业力,於是,业力便推动着五蕴。


因此,人虽然无我,却会有一切的活动起来,正如一台机器,有各种零件、齿轮、马达,只要插上电源,机器便活动起来,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做着工作。这机器当中并没有《我》的存在;人也是一样,由於业力与因缘的关系,而有一切的活动,其中并没有我的存在。


或许,有人会说:「身心既然不是我,那麽,身心是我的我所有的,应该不会错吧?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因为,既然已无我,我尚无有,怎能还有我的____我所有的呢?」举个例子来说:「我如灯,我所有的如灯之光,或灯光所照到的东西,没有我,就是没有灯了;没有灯,那里还有灯光或灯光所照到的东西呢?」所以《杂阿含经》说:「无有着我,亦复无我所;我既非当有,我所何由生?」《中论》观法品也说:「若无有我者,何得有我所?」如果一定要问:「人的身心是谁的?只能说是业和因缘的;从业力所生,由因缘形成。」留言时间  2001/12/22 下午 05:56:00


中观佛教的名目

体虚如幻」的「体」,即是指「自性」。「自性」一词的梵语是 svabhava,这个字的意思相当於英文 self-being,也就是所谓的「自有」── 自己是自己存在的根据,如《圣经》中耶和华说:「我是自有者」。「体虚」是说这种叫做「自性」的东西根本不存在,也就是「无自性」的意思。在佛教的思想体系中,不允许「自有者」的存在,而在中观的思想体系里,其整个哲学的努力目标就是要否定「自性」的存在。

香光资讯网/香光书乡/法住丛书/中观思想讲录︰第二章

[DOC]远离四种执着

「即」之分析----简别佛教「同一性」哲学诸型态

中论》〈观五阴品

[PDF]

佛教「生命伦理学」研究:

中论讲记

龙树中论》的中道观於佛法修行次第中的实践意涵

略论龙树的"空"的思想

龙树中论用了辩证法吗?

入中论讲记 月称论师造论. 法尊法师译讲

 

 

  佛教为什麽要反对自性的存在?佛教的根本教理── 缘起,这个教理说明了任何事物都是在原因条件的聚集下而有存在或消失的现象。因此,说缘起就不可以是有自性的,有自性就不可以说是缘起的,二者是矛盾而互斥的概念,所以不能同时成立。中观学派致力於遣除自性,他们认为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不依因待缘而存在。所以,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观学派可以说是彻底的缘起论者。

  欧美学者把「自性」译解为 self-being,以哲学术语来说,即是指「本质」。佛经中所谓「地有坚性、水有湿性、火有热性、风有动性」,此中的「性」即是指「自性」而言。中观学派否定一切法具有本质,那麽它对於地的坚性,火的热性等,采取怎样的态度呢?诸如此类的自性,中观学派能够否认吗?龙树便告诉我们,之所以会有火的热性,乃是藉由薪柴、透镜之类的东西,在阳光照射下而产生的。因此,火的热性并非自有,它还是需要依因待缘的。另外,冷水置放在火上,它由冷而热,这个热性当然不能称为是水的特性,因为它仍是依因待缘的


回慈智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