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佛住世的殊胜 - 辨别真假阿罗汉- 阿弥陀佛居土-光舒Yahoo!奇摩部落格
資訊分項
相簿2
服務分項
回應(0)


轉寄 列印 迴響 總覽

喇嘛网 日期:2009/08/06 22:56:04   编辑部 报导

所谓「请转法轮」是可以净除自我愚痴、舍法的业障,生生世世不离三宝光明,何时都不会生於暗劫。而「请佛不入涅盘」是对治邪见的。佛菩萨示现涅盘之因,有时是无有众生可教化之故,正如没有水器时,月影则无处显现;佛陀的色身,就会自然融入法界之中。有时佛菩萨住世太久,众生误以为他们会恒久住世,而对修法产生懈怠之心,为了使众生生起强烈出离心而示现涅盘。因此,我们以求造善根回向高僧大德长久住世,不但具有效果,而且可以净除自己寿命减损的障碍。其功德是很广大的。千万不要生起「诸佛菩萨寿命怎麽会有长短」的邪见。这是要特别注意的。现在分别讲述两种分支於後。

请转法轮---七分支
今天讲述由「请转法轮」来累积功德的分支。什麽是「请转法轮」呢?过去世尊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成佛之後,并没有讲述佛法,而是经由大梵天和帝释天请求,佛陀才在鹿野苑初转法轮。


一切众生的安乐与得到究竟利益,都是经由修习正道佛法而来。如果我们不珍惜诸佛、菩萨、上师及善知识在世之时,虔诚祈请其传法,众生就没有机缘好好修习正法、离苦得乐。因为佛、菩萨、上师、善知识了知众生根器不同,而能善巧地运用不同方式来传法,或是以种种妙喻契机理而引导众生,走向解脱之大道。


虽然佛菩萨、上师、善知识等,都肩负了广大利他的重责大任。可是也会因众生邪行,或忧劳而生厌烦,不欲讲经说法,不安住寂乐境界。这时候,我们要在他们前面观想:弟子化出百千俱胝无数身体,供养许多珍贵宝物等等。恭请恳切祈请广转法轮。并且念诵「祈请常转三乘法」。所谓三乘:有外三乘,即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有内三乘,即事、行、瑜伽三乘。以及密三乘,即玛哈、阿努、阿底,共为九乘次第。为了调伏不同根器的众生,我们可以衷心祈请上师们广转相应的法轮。


最後不要忘了将请求上师传法的善根,好好地为一切有情早日解脱而做回向。这样才能更稳固我们生起的菩提心。种下获得究竟菩提的善因。

请佛住世「不入涅盘」---七分支
祈请「不入涅盘」来累积功德的分支,究竟指何而言呢?
过去在尼泊尔这地方称第二个世尊为大阿闍黎世亲,有一回,他看见一位出家众,辛勤下田耕种,却累得连尊圣佛母的咒子都念反了,〈即从最後面的「阿」字念到最前面的「嗡」字〉,他心中悲伤不已,立即缩短寿命而涅盘。正是因为无人祈请其住世「不入涅盘」,就众生而言,在慧命上实在损失重大。
许多利益众生的善知识,他们的寿命自在;其决定往生的可能因素很多,有时是信众做得不好,而令他们提早涅盘,因此我们在善知识面前,要具足善心地祈祷,好好念诵上师长寿祈请文,为众生慧命而祈祷善知识长久住世,不入涅盘。


过去佛陀世尊快要涅盘时,有位在家居士名叫「尊迭」,请求佛陀不入涅盘,佛陀因而延长了三个月安住世间,继续利益众生。所以我们在善知识前,也要`如此祈祷。善知识能够广大利益众生,然而决定涅盘的因素,除了周围弟子的关系之外,有时是大时代的关系;世代不好,也会决定涅盘。我们为因此而时常祈请他们不入涅盘,继续利生;不只请转法轮,还要祈求长寿住世……。
「祈请上师阿闍黎此刻不入涅盘,祈请上师阿闍黎以後也不入涅盘,祈请上师阿闍黎已经答应我们『不入涅盘』。」


在这世间,只有上师善知识了知我们的一切,了知我们已拥有暇满难得的生命,其实却如昙花一现;了知业力习气使我们不善珍惜此善机缘,反而又虚度了一生,也了知我们想要精进又恒处懈怠放逸中的悲哀与痛苦,也了知我们在是非善恶之间无力取舍的辛酸……。


正是因为他们了知一切,又无尽的慈悲,所以正是我们最究竟的皈依之处。坚定的祈求其长寿住世,才显得格外重要与珍贵。最後,我们为众生祈求上师长寿住世的善根,也要好好回向,如同过去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们也如斯回向,愿大家善自珍重已拥有的一切善缘。

摘自敏卓林法讯,云滇师父口述留言时间  2001/8/7 上午 11:49:45


我们这些年来,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一部经分量很大,内容非常丰富,学习的纲领一定要能掌握到,我们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受用。《华严经》的纲领,就是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跟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尤其是普贤菩萨的十愿,显示出菩萨修行最高的境界,最究竟、最圆满的境界。

  那我们要问,普贤菩萨所修的跟一般大乘菩萨有哪一些不一样?我们在大经里面看到,学习的科目是相同的,理论的依据方法都没有两样,不一样的地方在心量。大乘菩萨,我们常常读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实在讲非常伟大。我们听到了、看到了,怎麽会不羡慕?但是他跟普贤菩萨比,那还要差一等,这个要是不读《华严经》不会知道的。佛在一切经里头都未曾说过,偶而也谈到,但是没有在《华严》上讲得这麽透彻,这麽详细。那就是佛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它不是个平面的,我们今天讲立体,也不是我们一般观察想像当中的立体,不是的,它是重重无尽的重叠,不可思议!这个境界很难讲,很不好懂,就是从比喻也没有法子找到一个恰当的比喻,但是在现在确实可以找到相似的。我们从这个相似的能够体会到一些,这一些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中国古代也有阶级,士农工商,士是读书人,所以古语有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是读书人多半是穷秀才,物质生活很艰难,但他很快乐,他有精神生活,他真的能够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他的心清净,他有智慧,所以这个清苦的物质生活,他没有在意,他生活得很快乐。一生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有人请他去教学,他能够有好的学生,真正能够接受他的教学,能够承传他的道业。所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人生最大的快事。这是「请转法轮」,千万不要产生误会。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转法轮请佛住世(第一集) -


《佛初转法轮日7/25 》功德亿倍殊胜- 阿弥陀佛居土-光舒-

佛说佛名经---除灭阿鼻地狱

辨别真假阿罗汉

  事实上,佛陀一再声明淫慾是障碍解脱的巨石,诃责淫慾非法,更对在家人谆谆教诲「邪淫」的可恶与可厌,及其後患无穷。又佛陀明订比丘若持诵咒语者犯戒,因咒语与四圣谛不相应,亦与解脱不相应,故佛从不教诵咒语,亦处处诃斥咒语为非法。

   该名仁波切若辩称系以淫慾为修练的方法,一则与佛陀的明训背离,已犯不可忏悔之淫戒;又其与有夫之妇通奸,二则更是触犯邪淫恶行。但该名仁波切过去竟被信徒奉为巨星喇嘛,尚有诸多影音着作,由此可知,信仰若无理性相随,极可能发生以盲导盲,共同沈沦的悲剧。

   假先知,假道学,假圣人,不是只有今日才有的现象,在佛陀的时代一样存在。甚至连本经的大国王波斯匿王都曾被外表所蒙蔽,认贼作父,本篇是佛陀明白的指出如何判断对方是否为圣人的标准,简言之,即「观其行、听其言」,不要一下子就投入情感与信仰,以免悔之太晚,得不偿失。

译自北传《杂阿含经》一一四八篇

有一次,佛陀驻锡在古印度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林中。当时,波斯匿王前来谒见佛陀,他向佛陀顶礼後,便在一旁坐下。

就在这个时候,各有七名耆那教、事火教、一衣教等修行人,从园外门口威仪自在地经过。波斯匿王遥见他们身形高大、相貌堂堂的仪表及风范,一时间生起了恭敬心,误以为他们是阿罗汉圣人,便立刻起身走向他们,对他们恭敬地合掌,并对他们自我介绍:「圣者,您好。朕是统治憍萨罗国与摩揭陀国两大国的国王。」

佛陀看到了这种情形,事後便问波斯匿王:「陛下,您为什麽对门外的这些人又顶礼、又合掌问候,还要这麽隆重的自我介绍?」

波斯匿王回答:「佛陀,因为我想:『世间若真有阿罗汉圣人,那一定就是这些人了!』」。

佛陀说:「陛下啊,您先别急着去顶礼供养。您没有他心通,又怎麽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圣人呢?」

佛陀接着说:「陛下,要认定一位修行人是不是真的阿罗汉,应该以下列几种判断标准来认定:

一、 与之亲近、相处,时间一久便可知其戒行如何。

二、 再用智慧去仔细观察、检验,不可粗心大意。

三、 当他在险恶环境及遭遇困厄时,看他表现如何。

四、 最後由他所说的话,来分辨他是否真有智慧。」


 

金光明经-请佛住世转法轮


回慈智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