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的空论的特色 分类:經續解析
转寄 打印 回响 总览 阅读尺

喇嘛网 日期:2009/08/20 NPO  编辑部 报导

大乘佛教的空论的特色

            平川的说法是不错的。「空」是佛教最重要的一个观念
        。大、小乘对它的看法,不尽相同。大乘的空论,确有其特
        色﹔它的特色也应可表示大乘思想的特色。以下我们即以『
        般若经』为代表,看大乘佛教的空论。

        
            笔者在拙文「般若经的空义及其表现逻辑」
(注15)中曾
        表示,『般若经』的空义,是以无自性来规定﹔它和现象世
        界的关系,是不偏向舍离,相当重视世间法。这是与小乘不
        同之处。关於不偏向舍离一点,其明显表示,在於『心经』
        (Hrdaya-sutra)的名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色空相
        即,实显示『般若经』要本着现象世界是无自性因而是空这
        一基本认识,与不离现象世界的基本态度,来显示现象与空
        之间的互相限制、相即不离的关系。这不偏向舍离一点,也
        极其显明地表示於『小品般若经』中,所谓『不坏假名而说
        实义』。此中「假名」即指一般的世间法,或现实世界。我
        们这里要说的是,不偏向舍离即是不舍世间,这是『般若经
        』以至大乘佛教的空论的特色。有关其他问题,请参看上面
        所提拙文,此处从略。
            对於『般若经』的空论的这个特色,从华严宗的法藏世
        界看得很清楚。他抨斥小乘教「即色非空,灭色方空」的狭
        隘立场,而提出「色即是空,非色灭空」。即是说,空并不
        妨碍世间法﹔空即在世间法处成立,不必要灭去世间法,才
        有空。
(注16)不必要灭去世间法,即涵不舍世间之意。(注 17)


 (注 15)﹕此文曾於『华岗佛学学报』第八期发表

(注 16)﹕参看拙文『龙树与华严哲学』 (『内明』一五一期 )。

(注 17)﹕说到大乘空论的特色,有些学者提出,小乘只说
                人空,或人无我,大乘则兼说人空与法空,或人无
                我与法无我。彼等颇有以大乘空论的特色,在兼说
                人法二空之意。杜特即持此说。(Cf. N.Dutt, Mah
                ayana Buddhism, Calcutta; Firma K.L Mukhopad-
                hyay, 1973. p.82.) 按此种说法并不全谛。实际
                上,法空之说,并不限於大乘。『杂阿含经』说到
                世间空。 (『大正』二,五六中) 这世间空实即法
                空。同书又说到五蕴空。(『大正』二,六九上)
                这亦是法空之意。关於法空之说不限於大乘一点,
                『大智度论』作者亦早已指出,谓三藏处处说及法
                空。(『大正』二五,二九五下) 同书并谓小乘多
                是先说无常,後说法空。(『大正』二五,五四四上)

摘录 中华佛学学报第一期  印度大乘佛教思想的特色

印度大乘佛教思想的特色



主持人
吴汝钧教授论作




即時法訊:
利美園地:
慈智部落:

进阶搜寻

发表Blog文章

回利美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