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修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分类:大師



让修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总结教授精意,应修持五力。

  如果我们拥有五种力量,菩提心自然会在心中生起。这五种力量是:决心的力量、嫺熟的力量、善因的力量、忏悔的力量以愿望的力量。

  决心力。举例来说,我们下定决心在这个月,或在这一年,或直到死亡,或直到证悟,绝不放弃菩提心;即使被他人伤害,也不会屈服於瞋恨。我们必须不断强化这个坚定的决心。

  嫺熟力。在开始,禅修是困难的。但是如果我们坚持下去,它会愈来愈容易。俗话说:“没有任何事情是无法习惯的。”

  曾经有一个非常吝啬的人,无法布施任何东西。他跑去见佛陀说:“我完全没有办法布施,怎麽办?”

  佛陀回答:“想像你的右手是你的,左手是一个可怜的穷人。从你的右手拿一些不喜欢或不需要的旧食物给左手。努力去习惯这麽做,直到不吝啬为止。”

  这个人开始练习,但他很吝啬到最初只能给左手一些不喜欢或吃剩的食物。渐渐的,他开始习惯了,直到有一天,他感觉自己没有那麽小气,於是他中去向佛陀报告:“我现在没有从右手拿食物给左手,心中没有那麽不舍。”佛陀回答:“仍然把右手当成自己,拿一些金子丝绸或华服给左手,看看你能不能心中无贪念地慷慨布施。”这个人努力去做,养成习惯之後,又去见佛陀。佛陀说:“现在你已经可以成为功德主。你从执着中解脱出来,可以把食物和衣服布施给需要的人。”

  这个人从吝啬中解脱出来,济助许多乞丐和穷人。他渐进地修持,直到後来他的布施是稳定且不动摇的。他了解到,过去节省或执着于财富是无意义的。他後来出家,达到阿罗汉的境界。透过精神的修持,我们也能够成就两种菩提心。


  
善因力。此即积聚功德。我们到寺庙,在圣物前面做大礼拜、行供养时,心中应当祈愿:“愿我心中生起两种菩提心。愿我心中祥和,不对伤害我的人生起瞋恨。愿我能从对亲友一面倒的执着中解脱出来。”不断如此祈请,透过佛菩萨的加持力量,我们将成就这些功德。

  忏悔力。经由仔细思考,我们可以看到此生经历的一切痛苦和烦恼,都是我执创造的灾难。我执是万恶之因。当它生起时,即使是一刹那,也应当立刻对治,如同在生病时,医师会给我们对治的药方。俗话说:“打猪打鼻子,油灯趁热清。”当一只愤怒的山猪冲向我们,用棍子打它鼻子,它会受不了痛而立刻转身跑掉。趁油灯未冷却之前清洗,很容易就可以乾净,同样的,在我执尚未凝聚力量之前下解药,就不会受到它的影响。

  愿望力。每当我们完成一些善行时,应当祈愿,“从现在直到觉醒,愿我永不放弃两种菩提心。不论我遭遇任何冲突烦恼,愿我能够把它们当作修道上的踏脚石。”如此祈请供养上师,三宝及护法,请求他们的协助。

  这五种力量含藏所有佛法,而全部浓缩成一个“吽”字。这意思是说,一切修心的甚深复杂的教导,都包含在这五种力量之中。因此,我们应该热切地修持这五种力量。佛陀在其中一世就曾这麽做;在那一世,他是皇室的隐士――忍辱仙人。

  故事是这样的,忍辱仙人到森林中苦行。之後他的弟弟继承王位。有一天,这个弟弟也就是国王,出远门,在森林中一个地方停下来休息。睡着了。此时,王后、大臣及侍卫离开他,去见他们曾经认识的忍辱仙人,向他求教。国王醒来时,发现独自一人,以为王后、大臣和侍卫遗弃了他。他非常愤怒,起身寻找,发现他们正围绕着一位隐士。他不知道这位隐士正在向他们开示,反而以为他在引导王后、大臣们走入歧途。

  国王大喊:“你是谁?”因为哥哥远离世俗的时候,他年纪尚幼,因而不认识哥哥。

  哥哥说:“我是忍辱仙人。”

  国王说:“那我要看看你配不配这样的法号。让我看看你能忍辱多少。”边说边把隐士的右手砍掉。“能忍受吗?”他说。

  隐士回答:“可以。”

  国王接着砍掉隐士的左手,说:“你还是忍辱仙人吗?你还能忍受吗?”

  隐士回答:“可以”

  国王接着把隐士的头砍掉,说:“你还能忍受吗?”

  隐士回答:“可以”


  
国王砍掉隐士的手和头,但伤口居然没有流血,反而溢出牛奶般的白色液体。国王平静下来,心想他可能不是一般的人。於是,国王问随从他是谁?他们告诉国王:“他是你的哥哥,忍辱仙人。过去他放弃王国,到森林中修行。”听到这话,国王感到巨大的後悔,开始哭泣。因为忍辱仙人是一位菩萨,头被砍掉了,仍能说话。他说:“你一边问问题,一边把我的头手砍掉。在未来世,待我成佛之後,当你问我问题时,愿我同样能砍掉你的迷惑。”

  事实上,忍辱仙人即後来的释迦牟尼佛。

  在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後,他最早的五位弟子(其中一位就是过去忍辱仙人的弟弟)问他:“什麽是轮回?”

  佛陀说:“轮回在本质上就是苦。”

  接着他们问:“苦从何来?”

  佛陀说:“苦从烦恼的情绪来。”

  他们又问:“我们如何消灭苦因?”

  佛陀说:“你们必须遵循道路。”

  他们再问:“遵循道路有什麽好处?”

  佛陀说:“遵循道路後,所有的业和烦恼将止灭。”透过这个开示,五位弟子成就阿罗汉境界。虽然忍辱仙人的头是在瞋恨中被砍掉,然而经由他强大的证悟愿望,而能够把恶业转化,让国王在未来世成为他的弟子。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到为什麽佛法教导我们必须发愿。

  接下来谈论在佛法传统之下,关於死亡的教导。根据修心教法,转换意识的修行如本续所说:

  大乘死教授,五力靠自己。

  如先前所说,这五种力量分别是:善因、愿望、忏悔、决心和嫺熟的力量。

  善因力。身为修行者的我们知道自己被绝症缠身,无法延长寿命,即将死亡的时候,应当把一切财产供养上师及三宝,以及布施给最需要、最具功德之处。同时我们应当完成所有未竟之事对任何人、任何事物没有执着和怨恨。



  愿望力。对上师做七支献供,并如是祈请:“愿我在中阴免於恐惧,愿我在所有未来世,能够得到修持两种菩提心的加持。愿胜者,尤其是授予修心教法,教导我修持菩提心的上师,赐予我加持。”不断如是祈请,深信上师一定会照看我们。

  忏悔力。我们应该记得,我执曾经带给我们伤痛,即使现在,我们仍然希望延续生命,把身体视为珍贵事物而执着,担心财富会如何被用馨;这一切仍会引起许多痛苦。如果到了这个地步,仍然无法摆脱这种执着,我们将永不得安宁。放下自己的身体,视其为泥土和石头,心想它不值得执着。我们受苦,正是因为自己执着於身体。只要看一看就知道了!这个身体的外面是皮肤,里面装的是肌肉,血液、骨头、以及各种恶心的物质。身体只不过是装满灰尘的袋子,没有必要认定那就是自己。让他们拿去烧吧,给鸟吃了!如此想,可以去除我执。

  决心力。提醒自己,穿过中阴的时候,如果能够禅修殊胜的菩提心――事实上,这是修持诸佛菩萨的心要――就不会堕入下三道。下定强烈决心,持续修持菩提心,可以保护自己不受中阴恐怖的影响。

  嫺熟力。我们要不断复习上述的技巧,如何修持两种菩提心,如何修持自他交换,如何对怀有敌意的人生起慈悲心。在日常生活中,要让自己随时记得修心的法门。如此在死亡来临、承受许多痛苦时,我们才有能力运用它。

  在死亡时,你应当如此做,如佛陀圆寂时,侧躺在右边,头枕在右手上。右手的小拇指挡住右鼻孔,用左鼻孔呼吸。禅修慈心,愿广如虚空般的众生皆能得到快乐;然後禅修悲心,愿众生都能够从一切痛苦中解脱。呼气时,把所有快乐、舒适与财富布施给所有受苦的众生。吸气时,把所有众生的病痛、邪恶、负面情绪和障碍吸纳到自己身上。

  之後,你应该观照轮回与涅盘本身如梦如幻,或如一个魔术师的表演,万事万物缺乏自我的存在。不论是在此处或在中阴,一切不过是心的觉知,即没有事物在在,也没有恐惧的原因。努力保持这种信念,心中没有任何执着。

  有一次,一位老妇和女儿被河水冲走,老妇心想:“只要我女儿得救,我不在乎自己淹死。”女儿心想:“我死了有什麽关系?只要母亲平安就好!”後来两人都死了,但因临终的愿望是如此强大的爱,而使她们往生天道。我们应该随时保有这种慈爱的念头。当死亡来临时,应当分别禅修两种菩提心。


  
对於死亡时如何转换意识,有许多着名的教导,但没有一个教导比这个法教更无上、更奇妙、更不可思议。




第五章 修心进步的衡量标准


  诸法摄一要。

  佛陀开示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都是为了降伏我执。这是佛陀授予法教的唯一理由。如果这些法教无法对治我执,所有的修行都是无用的。佛陀的堂弟提婆达多即是一例。他熟悉的经文多到能够载满一只大象,但他无法摆脱我执,而投生地狱道。

  战胜我执的程度,显示我们修法的正确度。我们要非常努力。

  二证取上首。

  如果众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并说:“这个人菩提心修得不错。”这可以算是一种见证。但仔细去想,除非别人有能力读取我们的心,否则我们内在的各种心理过程,别人是看不到的。他们无法确知我们是否真的已经用上所有的对治方法。因此要自我检查,我们的瞋恨是否减少了?我们是否有能力修持自他交换?这才是我们该仰赖的见证。我们活着,应该有清楚明白的良知。密勒日巴尊者说:“在死亡时,俯仰无愧,即是我的宗教。”大部分的人都不这麽想,我们假装自己很平静,很低调,嘴里充满甜言蜜语,让无法看到我们内心的一般人说:“他是一个真正的菩萨啊。”但他们看到的只是外在行为。

  重点是,不做任何日後会懊悔的事。因此,我们应该诚实地检查自己。可惜的是,我执是如此巨大,即使我们拥有一点点小功德,也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另一方面,我们甚至无法察觉到自己的大缺陷。俗话说:“好水无法积在傲慢的山顶上。”因此我们应该非常谨慎。在彻底检视自己之後,如果我们能够摸着良心,诚实地想:“我的行为是正确的。这表示我们正在拥有修心的一些觉受。然後,我们应该对自己的修行成果感到欣慰,下定决心未来要更努力精进,如同过去时代的所有菩萨一般。我们要尽己所能,不断运用对治,让自己对每日的行为感到心安。

  恒当依欢喜。

  噶当派大师因着修心的成就,不论遭遇什麽困难,永远都能够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即使染上麻疯病,他们也保持乐观。想到麻疯病带来的是无痛的死亡而感到喜悦。麻疯病是全世界最可怕的疾病之一,但就算染上了,我们也应当下定决心修持自他交换,承担所有染上这个病的痛苦。

  这种心态会带来力量,让我们下定决心,借由修心的善德,我们有能力把任何困境带到修行的道路上。如果能有信心如此做,表示我们对修心愈来愈嫺熟,而且不论发生什麽事,我们都能够快乐。

  同时,我们必须承担他人的痛苦,并经历这些痛苦。当我们看到他人忍受身心的病痛,或面对各种逆境时,我们应该希望承担一切痛苦,同时心中没有任何期待和恐惧。“万一这些痛苦真的到我身上,那该怎麽办?”我们完全不该有这类想法。

  能者受扰亦能行。

  经验丰富的骑士不会从马上摔下来。同样的,当我们遭遇不可逾期的伤害,或突如其来的困境,如果心中涌现的不是烦恼,而是爱与慈悲,就表示我们修心有所成就。能够利用生活中的困境,我们要一直这样努力下去,这是非常重要的。

  诸如此类的经验表示我们嫺熟的修心已经圆满。即使有这样的徵兆,我们仍要继续努力,让自己更加熟稔,并时时充满喜悦。透过修行而被训服的心,会自然形之於外在事业。如各种谚语所说:“看到鸭子,就知道水不远。”“有烟,不会没有火。”同样的,我们可以从外在徵兆认出菩萨来。

  平静安宁,显示自身之智慧;
  不受烦恼约束,显示修道之进步;
  己身之圆满,显示将在梦境善行中展现。
  菩萨透过所行事业显现自身。

  或许我们也有类似的徵兆,但不表示可以松懈。




第六章 修心的承诺


  恒学三要点。

  这三要点包括:对修心的承诺要持之以恒,勿过度戏剧化,勿持双重标准。

  持之以恒的修心。

  我们要无悔地付出自己的快乐,把一切美好的事物及功德布施给他人。我们应该用喜悦的心情,承担他人的悲伤和困境。我们要努力让他人从痛苦中解脱,尤其是伤害我们的人。我们要诚恳、毫不迟疑地献出自己的快乐,不论多寡。我们不该忽略其他次要的修行承诺,不能找藉口说:“我正在做修心的修持。”不要忘记修心,同时也要尊重并修持我们过去所有的修行承诺,从声闻乘到密咒乘,把一切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我们能够这麽做,就是大乘的一切道路不可思议的进阶石。让我们用同样的专注力,完成所有的誓言。

  勿过度戏剧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言论应当合乎真正修持佛法的方式。此外,我们应该避免在他人面前从事一些行为,让他人认为我们是受戒的人,因而从中得到好处。我们也要避免从事一些行为,让他人认为我们已从我执中解脱,例如不受传统宗教礼俗约束的态度,或用夸张的方式碰触亠麻疯病人,或其他传染病患者。噶当派大师不做的事,我们就不该做。

  勿持双重标准。

  例如,我们可以容忍他人对自己的伤害,但遭到魔鬼侵害时,就无法忍受。要同样礼遇穷者和权者。去除所有偏见,避免对亲戚的执着,以及对敌人的憎恨。对穷人及对地位卑下的人要特别尊重。不要偏颇。要以同样的爱与慈悲对待一切众生。

  改变态度,持之以恒。

  自从无始以来,我执让我们在六道轮回中流浪;此即所有痛苦的根源。问题在的肇始者。

  把他人看的比自己重要,放弃珍爱自己的态度,下定决心不做出虚伪的行为,身、语、意效法所有依循法教而生活的朋友。修心要低调,不应炫耀,不能用修心来引人注意或创造声誉。他是我执和烦恼的内在对治。我们要让自己的心成熟,不需让他人知道。

  不应说残支。

  不要讨论他人的残疾。如果有人看不见、不良於行、不聪明,甚至破戒了,我们不应当称他们为瞎子、跛子、白痴等等。简而言之,不要说出任何令人不舒服的话。

  莫批评他人之过。

  当我们看到别人的缺陷,尤其是修习佛法、与我们供养相同上师或穿袈裟的人的缺陷时,我们必须了解,不净观才是问题所在。照镜子时,如果看见肮脏的脸,那是因为自己的脸脏了。同样的,他人的缺陷,不过是源於自己的不净观。借由如此想法,慢慢培养一种态度,认为一切存在、一切现象都是纯净的。

  先净重烦恼。

  修心的一般效果,就是让修行者从希望和恐惧中解脱出来。要修持自他交换而不求回报。举例来说,我们不应当希望,因为自己的修行,许多非人会集聚在我们周围,服从於我们,并显现各种神通,然後所有的人会因此而臣服,为自己带来财富的影响力。我们要去除所有的自私的想法和外在的动机,例如为他人努力,但实际上是希望自己解脱或往生净土。

  弃舍毒食。

  俗话说:“出自自私的动机的善行,如同有毒的食物。”有毒的食物看起来美味可口,但它会迅速致人於死。

  视敌人为憎恨的物件,视朋友为珍爱的物件,嫉妒他人的快乐和幸运,这一切都源於我执。如果善行被我执渗透,而被视为具有实存性,那麽善行就会变成毒药。我们要屏弃一切自私。

  莫因责任而狭窄。

  父母过世之後,人们会因为对父母的忠诚而和他人交换利益。或报复家族仇人。不要让这种偏见主宰自己。

  莫发恶语。

  如果有人对我们说:“你不是一个好的修行者。你的誓言没有用处。”我们不要指出他们的缺陷来反击,例如告诉一位盲人他瞎了眼,或告诉一位残障者他跛了脚。此举只会引起双方的愤怒。不要说出任何伤人或令人不悦的话语。当事情不顺利时,不应当怪罪任何人。

  勿埋伏候险。

  这里所谓的“埋伏”,是指牢记他人对自己做过的伤害。然後侍机等待对方力量薄弱时加以反击,或寻求有权人士的协助,甚至运用巫术等等。我们要屏弃这类念头。

  莫刺弱点。

  不要攻击别人的弱点,或做出茺他人受苦的事情。同样的,不要念诵会伤害非人的破坏性咒语。

  犁载莫移牛。

  这意思是说,永远不要让别人承担自己的过失,牛无法承载犁所能承载的重量。我们要特别小心,避免伤害贫者和弱者。不要加重他们的税,使他们无法承担等等。完全屏弃此类邪恶的行为。

  莫暗藏动机称赞他人。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和他人共有财产,我们不应当用谄媚的方式,鼓励他们把自己那一部分分给我们。我们不应当说出“你的慈悲是出名的,”或“慷慨布施会积累很多功德”之类的话。我们不应当为了得到他人的钱财而做出任何取悦他人之事。要屏弃任何此类念头。

  如果在做自他交换时,目的是为了个人快乐,或希望他人认为我们是忍辱慈爱的菩萨,来提升自己的名声,这就是错用对治。不要存有这种动机,永远不要因为这些理由来承担他人的不幸。

  为了治病而修心,或恐惧鬼灵而修心,是错用对治的另一个例子。这种行为如同用愤怒咒语驱逐邪魔,目的是要惩罚恶魔。我们要完全放弃这种行为。不能让修心沦为抵抗邪恶力量的巫术。邪灵和鬼魂都是因为自己迷妄而伤害他人。我们修心的目的不应该是与他们对抗,而应该让他们从恶业中解脱。当他们制造障碍时,我们应当慈悲地修持施身法,如此他们就不会伤害我们。我们的修行应当只用来对治自己的负面情绪。

  天神莫成地魔。

  世俗之人利用宗教来达到生意兴隆,取得权势,并创造繁荣。一旦他们生病、失去地位等等,就会认为天神是恶魔。如果修心之後,反而变得骄慢炫耀,就如同冈波巴大师所说:“没有正确地修持佛法,会让我们堕入下三道。如果我们变得做作而自大,我们肯定不是在修持佛法。因为自己的骄慢,所以修心的法门不能如常地训服我们,反而让我们更僵硬倔强。我们变得如此自大,甚至见到佛在空中飞行,或看到他人经历巨大痛苦,肠子挂在身体外面,都不会对佛的功德升起虔诚心。也不会为众生的苦而慈悲。这是在忽视佛法的所有目的。当敌人在东,把重兵放在西门是没有用的。肝有问题,就要吃肝药。我们发烧,就要服用正确的对治药。如果服用的药不适合病情,病况会恶化。同样的,修持佛法的目的是要对治我执。对於他人,我们要把自己当作最卑下的仆人,永远处於最低的位置。要真正非常努力地学习谦虚,不去考虑自己。

  勿利用他人之苦。

  如果在亲友死亡时,我们竭尽所能地争取他们的财产、食物、金钱、书籍等等;如果赞助我们的功德主生病或死亡,我们到他家去修法,目的却是为了得到报酬;或者与我们同等程度的修行者死了,我们却因为少了一个对手而感到安慰;或因为敌人死了,而感到没有威胁,这就是利用他人之苦来得利。是不应该做的。



第七章 修心的指导


  以下是更进一步的教导,让我们了解如何运用修心法门。

  一切修行只有一个动机。

  要培养利他的动机。以饮食穿着来说,当我们得到美味的食物,要心想:“愿众生能够享用相同的美食;愿我能够与一切饥饿的人共用这美好的的一餐。”获得好衣服的时候,同样想:“愿所有的人能够享用这样的好衣服。”

  一切困境只有一个对治。

  当我们在修心过程中生病,或被负面力量纠缠;当我们名声狼籍而失宠受苦;当我们的烦恼日渐增强,对修心失去兴趣的时候,要想世界上有很多人面对相同的困境,行为有违法教。在此时,即使我们向别人解释法教,教导别人如何培养美好的功德,也没有人想要听――仿佛在对牛弹琴。另一方面,人们不需要教导,自然就会说谎、偷窃。他们的行为完全与他们的渴望相抵触――他们除了轮回及下三道之外,还有何处可去?因此,我们应该为他们感到难过,承担他们的过患,祈愿他们立即停止负面行为,走向解脱之道。我们应该祈愿,愿他们对轮回生起出离心,愿他们发菩提心,并由自己承担他们的怠惰,忽略佛法的一切果报。换句话说,我们要不断修持自他交换。

  初後做二事。

  早晨起床时,我们应该发下如此誓愿:“我今天一整天将记得菩提心。吃饭、睡觉、穿衣禅修时,不论我走到哪里,将持续修持。如果一时想不起来,要提醒自己,时时专注於菩提心。不让自己堕入贪、瞋、痴的状态中。”我们应该集中意志,努力持守这个誓言。晚上就寝前,检查自己,我发了多少菩提心?我对他人有多大的帮助?我的行为是否依循法教?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行为违犯法教,要心想,虽然自己已经进入了佛法,从上师那儿领受了大乘的法教,我们仍然没有能力付诸实修。这是因为无数轮回以来,我们背离法教之故。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们将永远无法停止在轮回和下三道中流转。我们应当责备自己,懊悔一天的过错,并下定决心从第二天开始,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或一个月之内,或至少一年之内,必须要看到自己进步的徵兆。要铁了心,不要因为过去除过患是庞大的工作而气馁。反过来说,如果在一天之内,我们的行为没有背离法教,维持利他的态度,就应该欣喜。心想:“今天是有用的一天,我记得上师的教导,如此完成了他的愿望,明天我还要更进步,後天还要更进步。”如此可以保证菩提心的增长。

  二境皆安忍。

  透过对三宝的信心和慷慨布施,我们或许会因为业果的成熟,而变得富裕,秀有崇高的社会地位等等。此时我们可能会想:“我有钱,我有地位,我最厉害,我出类拔萃。”如果我们这些修行者具有这种骄慢,对此生的执着将会增加,邪魔将会进入我们的心。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够享受快乐,财产和影响力,而不起骄慢,我们将了解这些事物不过是幻象、不具真实的梦,有朝一日都将消逝。对於所有聚合而成的事物,有一句话说:“有所积聚,必有所用尽;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

  我们应该告诉自己:“谁知道?或许我就要向这一切说再见。因此,我要把我最满意的事物、最好的财富供养上师三宝。愿他们欣喜地接受,并加持我,让我在修行道上没有障碍。这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梦,但愿一切众生能够享受如我这般快乐,甚至更多的快乐。”

  另一方面,当情况糟到无法修行,心中生起强大的烦恼和烦躁的情绪,与所有的人争吵的时候,我们要想:“我知道一切如幻,因此我不会让自己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我不做弱者!我要把他人的过患、贫困、疾病和死亡背负在自己肩上。”简而言之,我们要如是思维,只要珍贵的菩提心不退减,认在乎堕入下三道?谁在乎失去财产?无论如何我们要象握有珍宝的乞丐,绝不放弃菩提心。

  二事舍命护。

  一般说来,这指的是声闻乘、大乘、金刚乘的誓言。尤其是修心的特殊誓言。修心的誓言是:“把所有的胜利和利益归给他人,自己承担所有的亏损和失败。尤其是敌人的亏损的失败。如果我们正确地修持,修心将会有成果。反过来说,如果没有持守这两种誓言,我们即无法获得今生安乐,投生天道和人道的短期利益,也无法具足往生净土的长期利益。我们要不顾任何代价,遵守这些誓言,如同走在森林中,要保护自己的眼睛,免得让刺跑进去。

  当学三种难。

  这三种是比较进阶的修行,去除的修行,以及“断念”的修行。

  第一个是正念。这是非常难的修行。我们要在烦恼生起的那一刹那,立即察觉。刚开始,我们很难保持足够的觉察力,来认清烦恼的生起。然而,当负面情绪生起,我们要分辨它们是贪、瞋或痴。即使我们能加以辨认,也不容易用对治来去除它们。举例来说,如果一个无法控制的强烈情绪生起,我们无助地被它控制,但我们仍然要面对它,质疑它。它的武器在哪里?它的力量在哪里?它伟大的军队和政治强权在哪里?我们会发现,情绪不过是一些不具实质的念头,本质是空的。无来处,无去处,无停留处。当我们有能力去除烦恼之後,接着就是困难的“断念”修行。这意味着,我们依据所述的对治方法去除烦恼,如同一只鸟飞过天际。不留下任何痕迹。我们要努力从事这些修行。

  取三主要因。

  成就佛法的三个主因是:遇见合格的上师;透过他的开示,培养正确的动机;最後,具备必要的资粮。

  如果不跟随上师,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如何修行。如果释迦牟尼佛没有转法轮,我们不会知道哪些行为应该做,哪些行为不应该做。哪些行为应该避免。我们已经没有福报亲见佛陀,如果又不跟随上师,我们要如何修持解脱之道?如何认出错误及劣等的道路?如同我们用油来处理的皮革,使其滑润有弹性。我们要用平静谦虚的态度,正确地修持佛法,不受干扰。最後,我们目前生活在欲界中,如果无法填饱肚皮,没有衣服蔽身,是不可能修持佛法的。

  如果俱足三种根本条件,应该感到欣喜,因为我们拥有一切修持佛法的条件。这就像爬坡时有一匹马,路途就不会太困难。同时,我们要祈愿所有众生皆能同样幸运。

  如果我们不具备这三种根本要素,应该少省思,虽然进入佛法,领受许多法教,但我们仍然缺乏修行的适当要件。

  事实上,有许多弟子正因为此而无法正确修行。他们就是所谓的“善业转恶业。”如前所述,“老瑜伽士发财,老上师结婚。”对於这样的人,我们要感到怜悯,并祈愿他们得不到顺缘的因,能在自己身上成熟。因而改善他们的情况。

  修三不可退减。

  即虔诚,热忱和菩提心。

  对上师的虔诚心,是大乘一切功德的泉源。如果释迦牟尼佛本人现前,而我们缺乏虔诚心,就无法看到他的功德,也无法领受他的加持。佛陀的亲戚提婆达多和善星比丘,没有把佛陀视为觉醒的人,他们误会并批评佛陀的一切行为。被自己的妒忌心战胜,最後往生地狱道。如果能够对上师生起圆满的信心和虔诚心,把上师的一切事业视为正面的,那麽就算上师不是无上觉醒者自己心中也会生起了悟的智慧。如同常啼菩萨,透过对上师的虔诚而成就了空性。因此绝不能让自己的虔诚心退减。

  修心是大乘法教的精华。它是从法教的牛奶中提练出来的奶油。在佛陀开示的八万四千法门中,如果我们能够修持菩提心,就已足够。事实上,菩提心如同不可缺乏的药丸,我们不能没有它。菩提心是一切佛法的结晶。能够听闻菩提心,是多麽幸运。宣说菩提心的上师,其仁慈亦无与伦比,因为菩提心本身是无比的伟大。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运用四种密法事业,是为了让自己长寿或战胜敌人、土匪等等,那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目前的生活而已。

  菩提心的法教是多麽殊胜呀!只要能够在心中体验一点点都不得了!一刹那的负面念头将使我们承受无数轮回的苦。反过来说,一刹那的菩提心可以摧毁无数劫以来,一切恶行的果报。一念的菩提心,能够聚集一切功德和净行。出自这种动机的任何行为,都是属於海洋般的广大的大乘事业。我们应当用欣喜和热忱的态度修持菩提心,这种热忱永不能退减。

  让自己习惯於菩提心,如同保持花园整洁般,不让杂草、昆虫、木屑泛滥。让我们一起来修持菩提心,结合大乘和声闻乘的功德,使我们变成可以渐渐装满稻谷的容器。或渐渐滴水的水皿。无论我们是在修持声闻乘或菩萨道的法门,或密咒乘的生起次第或圆满次第。一切行为都应成为菩提心誓言的支柱。就算在修行密咒乘,也应保持并肯定我们的戒。

  我们所做的一切包括听闻、思索及禅修,都应被视为修心的助力。如果能运用菩提心,撡 一切纳入修心的道路,我们可以培养出不可思议的正大正面心态。用这个对治方法,可以改变一直以来所生起的负面情绪。用这种方式,让菩提心做为我们经常的朋友。

  成就三无离。

  身、语、意要永远从事正面的行为。当我们在做大礼拜、绕行佛塔之类的正面行为时,心意、语言应当与身体同步。当我们积聚语言善行时,例如念诵咒语,身与心要同时参与。如果做大礼拜或绕行佛塔时,我们聊天、或心中充满各种负面情绪,就如同我们在吃有毒的食物。所以,当我们做出正面行为时,身、语、意要一体行动。

  修心无偏颇,修行要遍彻。

  修心不能有分别心,不要挑选物件,要针对一切,不论物件是否有生命。任何念头的生起都应该成为修行的道路。而不是修心的障碍。这不能随便说说,要深入自心,真心实践。

  恒修所无能避免。

  对於无法逃避的困难,我们应当经常禅修。很多人要害我们,要与我们竞争,上一刻友善,下一刻没有理由就背叛我们。有时候,没有任何明显的理由,(也因为自己和业),我们就是不喜欢一些人。对於这些人,更要生起菩提心,尤其在困难的时刻。

  要尊敬、服侍长辈,父母、及上师。莲师曾说:“不要成为长辈心中之痛,恭敬地服侍他们。”帮助他们以及任何与此态度相左的行为。

  不依赖余缘。

  当我们拥有足够的衣食,健康良好,拥有一切所需,无忧无虑时,我们不应执着。反过来说,当我们无法享有这种条件,一切不如意时,我们利用这种情况来激励自己的勇气。把困境当做菩萨道路。困难的时候,不能放弃;这反而是我们修持的两种菩提心。把一切经验带到修行道上的最最佳时机。

  

今当修主要。

  在过去许多生世中,我们曾经经历各种状况。曾经富裕、曾经被敌人战胜,失去一切。我们曾享尽天道的欢娱,也曾是政治迫害的受害者。我们曾是麻疯病患者,或受其他疾病迫害。这一切快乐和痛苦的经验,并没有带给我们任何事物。此生,我们走上了佛陀所阐述的道路,遇见许多有成就的心灵导师,这一次,我们要把握机会,让一切情境变得有意义,并且去做是最重要的事。

  商人来到遍布珠宝的岛屿,却空手而返他会无颜见人。对我们而言,也是如此。我们要善用现在修行的顺缘。如果能够让真实的菩提心生起,就算我们贫困,无名也没有关系。

  佛法有两种面向:传授与修行。传授不过是嘴巴的工作,而许多听闻佛法的人却不修行。俗语说:“听法者多,修法者少。即使那些稍事修持的人,也分心而迷失。”对佛法而言,修行重於传授和讨论,佛法要真的去“修”。就算念诵百万咒语、从事各种善行,但如果心是散漫的,就不会有任何利益。如此一来,法教对我们无益,菩提心也没有机会增长。在所有修行之上,要勤修菩提心。

  一本尊,观世音,诸佛总集;
  一咒语,六字真言,诸咒总集;
  一佛法,菩提心,生圆二次第一切修行之总集。

  知此,一切皆解脱,持颂六籽真言。

  菩提心是一切修行之主,此外,一心根据上师指示修行,胜过依赖书本的知识智力。黄金和钻石愈提炼愈精纯,因而愈珍贵。对於上师传授的法教,透过精进修行,我们的领悟会愈来愈深。佛陀说:“把我的话当黄金,切它、熔它提炼它,仔细检视我的法教,不要只因为尊敬我而接受它。”佛陀的法教如同溶化和提炼的黄金。透过听闻,我们开始了解;透过禅修,我们的领悟愈来愈深广。持续专注地修行,非常重要。在所有行为中,最重要的就是静坐禅修。禅定时,不要到处动,要安静地留在座位上,站起来只会摔跤!要坐直,不要太僵硬。记住,上等修行者会磨破自己的坐垫,不会磨破自己的鞋底。

  对治情绪比离家修行更重要。如果我们离家修行,却有着更强烈的贪、瞋、痴,那麽我们的行为对地而言是有害而无益的。因此,最重要的就是善用对治。

  勿犯错。

  要防备自己犯下六种错误或误会。

  错误的耐性或容忍。有些修行者缺乏衣物,受尽风寒,外貌可怜,但仍然坚持修行。他们或许缺乏物质,但不需要我们的怜悯。眼前的不舒适是短暂的,也是帮助他们未来解脱的方法。这是一种勇气。而且不同于一般英雄的勇气。一般英雄为了毁灭对手,保护同族,在与敌人相争时受尽苦难。或被敌人俘虏,受尽折磨。

  错误的兴趣。一心一意为此生累积财富,权势和享受,而不去修持佛法,也是一种错误。
若欲正确修行,
  以法维护己身,
  以简朴生活维护法,
  以死亡念头维护简朴生活,
  在寂静山洞维护死亡之念。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要帮助所有如母众生,带领他们成佛。我们永远不能认为自己禅修有成,曾经闭关,嫺熟仪式而自满;也不能因为会念诵,或知道一切关於修行的事而自豪。这都是修道上的障碍。

  勤修世间法而非佛法。这也是一个错误。要记得:“学习是从听闻法教而来,听闻法教可以扭转邪恶;听闻法教让我们唾弃无用的道路。”努力了解所听闻的法教是属於胜义谛或俗义谛,然後努力掌握语言背後的究竟意义,之後要全心修行。这就是进步的方法。许多“专家”尝到佛法的滋味,带着理性知识的武装,却让自己岔入歧途,不断和对手进行辩论,为的是得到世间的满足感。他们所尝到的佛法滋味,反而让他们走偏了。

  错误的慈悲。在山间小屋修行的隐士,缺乏食物和温暖的衣物,为了佛法而经历各种艰辛。我们不应当怜悯这样的修行者。我们不应当操心,“可怜的修行人,他们会饿死!反过来说,真正要可怜的是不断恶行的人,例如杀了成千上万人的军事将领,军事英雄;他们仟了的瞋恨会把他们带到地狱道。我们将慈悲给予那些真正需要的人。

  帮错忙。如果努力让亲友享受世间的快乐和成功,而不让他们接触佛法,也是一种错误。如果真正关心他们,就应当协助他们认识心灵上师,教导他们如何修行。日复一日,要向他们指出解脱之道。好人就象能治病的树,经常接近他们,自己就能变好。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教导别人如何从商,如何欺骗他人,如何战胜敌人,他们也会变得跟我们一样不善。

  不妥的喜悦。因敌人受苦而感到喜悦,是不妥的。我们应该随喜任何善德,以及该欣喜的事情。反过来说,当人们从事善行,当修行者实行无数八关斋戒。或者建造寺庙,佛塔,佛像或印经文,我们要祈愿:“愿他们在此生及来世能永远行善。愿他们的善行能让菩提心生起。”这是正确的随喜方式。当我们不喜欢的人被上师处罚,甚至被杀死,如果我们因此感到欢喜满足,认为他得到应得的报应,是错误的喜悦。

  要走上无误之道,以上六者是要屏弃的错误行为。

  修行要有恒。

  当人生顺利,心满意足时,我们会倾向修行;当我们饿了,没有东西吃,就会失去修行的兴趣。这是因为我们对法教缺乏完整的信心。俗话说,:“肚皮饱了晒太阳,这是我们像修行者的的时候;一旦事情不顺,我们变成凡人。佛法无法和我们的心融合在一起,请加持我们,让心中生起正确的态度。”另一句话说:“落入凡夫行径的修行者永远不会解脱。为外表而念诵咒语,无益于修道”

  修行要精进。修行要全心投入,让自己完全浸润有修心之中;有时禅修空性,有时生起出离心,有时对众生发慈悲心。透过仔细的探索和检视,我们更会下定决心,愈来愈努力去修持修心法门。

  分析试验求解脱。

  首先要分析我们哪一种情绪最强,然後专注而努力地去对治。当我们面对某些特定状况时,仔细检视这些情绪是否增加。我们应该观察情绪是否会生起,生起时要能辨认出来,透过对治的协助,然後持之以恒,直到情绪不再生起。

  不应自持。

  如果能帮助他人,提供食物和衣着,协助人出狱,或让他们升官,那麽我们不应该期待获得他人的肯定。如果我们长期认真修行,或知识广博,严守戒律,也不应该期待他人尊敬。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发现他人知识渊博,应当祈愿他们真正博学;如果他们严守戒律,应当祈愿他们能够像佛陀时代的弟子;如果看到他人修行,应当祈愿他们的心与修行合而为一,没有障碍,他们的道路引领他们走向最後的目标。

  这应该是我们禅修的方式,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如果我们能做到,也不应该为自己庆贺,认为自己做了什麽伟大的事。瓦君曾给过这样的忠告:“不要依赖他人,专心对本尊祈请。”不要依赖他人,认为他人会给我们食物、衣物等等。然而要对三宝生起完全的信心。有一种说法,相信上师是究竟的皈依,利益他人是究竟的菩提心,因此不要炫耀自己的成就。”永远持守这种态度,因为依赖他人,结果未必如我所愿。

  不应暴戾。

  如果我们在公众场合被忽略,不要认为自己是这麽好的修行者,人们自私不在乎我,不来供养或请求加持。此时不能烦燥,不能严持以待。此刻,我们还不能用法教来对治我执。我们忍辱的程度非常脆弱,如身上的水疱。我们易怒的程度,则象一只头痛的熊。这完全是因为无法用法教来对治。

  不轻喜怒。

  水晶球自身的透明,而呈现各种颜色,放在什麽上面就变什麽色。同样的,有一种修行者来到得到很多金钱就会想:“哇,这是多麽慷慨的功德主。”但如果得不到钱,就口出恶言,牢记在心。我们不能被如此微小的事情动摇。

  莫期待回报。

  如果帮助他人,或有机会修行,我们不应当期待他人的感谢,称赞或给予好名声。如果我们能够终身修持两种菩提心,在座上座下皆正常禅修;如果我们能将心与禅观融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就不会是凡夫的经验。再说,如果不被日常生活干扰,有助於禅修的进展。但如果禅修时非常的专注,事後完全分心,就无法对禅观产生信心。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在座下,培养许多正面习惯,但在禅修过程中不专注,修行同样是无意义的。要努力做正确。





结 语


  此教义之精要,由金洲上师所传授,能将五浊之肆虐,转化成觉醒之道。

  五种衰败(五浊如下):
  在末法时代,(一)众生因饥荒、疾病、武器与战争的肆虐而早逝;(二)众生有邪恶的习性,不倾向善德,全然反对无上法教;(三)众生寿命很短;(四)堕落情绪非常强大;(五)所有的观念和见解都粗糙而错误。

  在这种时代,乐因很少。众生累积恶业,带来苦果。上述的恶劣条件无处不在。我们像是要穿过森林,但林中树枝全缠在一起!虽然如此,透过修心,无论我们遭遇疾病、邪灵作恶,障碍或譭谤等伤害,我们都能把它们用来做为觉醒的道路。持续增进善德。如同一个完全知道自己是谁的人,把毒药当救命丹呑下。他不会死,反而像孔雀,毒食更增添它的美丽灿烂。

  殊胜的菩提心带来所有利益。透过它,我们能够结集身、语、意一切正面行为,让我们的心与法教合而为一,为自己与他人争取轮回与涅盘的一切快乐。精进修心,不久之後,就能够为众生和自己成就丰富的福祉。

  因着过去修行之善业,得到强烈之加持,我无视於苦及他人之指责,寻找降伏我执之指示;我死而无悔。

  伟大上师切卡瓦•耶喜•多杰是瑜伽士之王。他曾向许多噶当派大师求教。在接受这个修心法教後,他透过闻、思、修,真正走上修心道路。最後完全去除自我珍爱,关心他人超过关心自己。

  因法王劄巴及弟子请求,揭露这如宝藏般的精要开示,
  愿所有众生修行,并成就两种菩提心。

  因有成就的大乘修行者劄巴•嘉岑反覆请求,僧侣督美在寂静的俄邱寺写下以上《修心七要》的精要说明。劄巴•嘉岑曾对弟子说:“不要以为观世音是住在布达拉山上有着四臂的人;你只要去见那位住在俄邱寺的喇嘛,接受他的开示就好了。在观世音身上也不会见到比他多的东西。”

  从小,督美就怀有强烈的菩提心。当他年纪尚幼时,有一次他走到外面方便,回来时,他看到一棵覆满雪的草丛,以为那是一个人,而把自己的衣服脱了,披在草丛上。赤裸回家。

  母亲问他:“你的衣服呢?”他说:“外面一个人快要冻死了,我把衣服给他。”母亲走到外面,看到的是一棵草丛,

  督美就是如此的菩萨。他真正在修行,完全体验了菩萨道。

  以上所述菩提心的修持,是佛陀八万四千法门之精要。如果我们现在无法圆满的成就他,修心的法门仍然会为此带来快乐。对於来世,我们即可避过下三道,也可利益任何与我们有缘的众生。佛教中有许多甚深广大的法教,例如大手印,和大圆满,但我们的心有限,又不够精进虔诚,无法经由这些法教得到解脱。虽然如此,只要练习修心,我们就会得到很大利益。这是一个殊胜的教导,菩萨一切教法的精要。而且一再被赞叹。让我们不受干扰地修心。

  愿从开始到现在,包括自己上师在内的所有证悟诸佛,为为利益一切众生所许下的宏愿。透过印行此法本的一切努力而得以达成!

  愿一切吉祥!

  心之甘露






修心七要祈请文

蒋扬•欣哲•旺波

  《修心七要》是俱足七圣教义的无上噶当这诀窍,这是依着切卡瓦•耶喜•多杰三殊胜功德行的传统来诠释。

第一,首善功德行

  1、论名

  心意之甘露,修心葡要祈请文

  2、礼赞

  顶礼最高乘诸法友,轮回涅盘诸善之源,
  经上师恩典之加持,愿以三信净化我心。

第二、中善功德行:着作本文意

  1、前行法教之基础

  上师恩典之加持,知此殊胜人身难得而易毁,
  在己诸行业报中愿知所取,愿此前行令己生起解脱真决定。

  2、正行菩提心的训练

  上师恩典之加持,愿净化虚诳之能所二执入虚空,
  愿能修习甚深之自他交换,且续禅修胜俗二谛菩提心。

  3.转恶缘为菩提道

  上师恩典之加持,愿视诸恶及痛苦,
  皆为我执邪灵之把戏,愿转此为菩提道。

  4、一生实践此修行

  上师恩典之加持,愿精简一生修行要义,
  决定净行、积累资粮、除障、许愿,一生实践此五力。

  5、心意练习之徵兆

  上师恩典之加持,当一切生起为我执之对治,
  我心自由、快乐及有信心,愿将一切恶缘转为道。

  6、修心之承诺

  上师恩典之加持,愿我守诺言,不虚伪,
  愿无偏颇,且少作样显於外,守护修心之承诺,如己护命般。

  7、修心格言

  简言之,上师恩典之加持,愿我真诚而修心,
  以此深入胜俗二菩提心之格言,於此身成就无上乘之了悟。

第三、末善功德行

  1、回向

  全心渴求修此法――修心七要,此乃绝世之主及弟子之心要,
  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愿彼皆得觉醒之成就。

  2、後记
  此祈请文乃由蒋扬•欣哲•旺波,一位对珍贵的噶当派传统怀抱着最高敬意的流浪者,在拉萨河的聂塘,在殊胜的阿底峡尊者法像前,专心一意而写下。

覺醒的勇氣《阿底峽之修心七要》-頂果欽哲法王/著

进阶搜寻

发表Blog文章

回利美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