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个习惯—从成功到卓越 分类:佛法與管理
●「第8个习惯」即是发现内在的声音,找到自身的热情与价值;个人实践第八个习惯,即能发挥与生俱来的天赋,领导者实践第8个习惯,即能带领组织迈向卓越。




柯维Stephen R.Covey

员工对工作总是不满,管理者对如何带领组织向上提升总是一筹莫展,个人、家庭、组织,都在这个转变快速的时代中坐困愁城,无法突破。成功学大师柯维继《与成功有约》的七个习惯後,针对所有人的苦恼提出根本解决之道:「第8个习惯」!



  对一般读者而言,这本书的诉求直接简单却富深意,能引导他们找寻心中的热情;对领导者而言,本书提出许多具体的领导方法,兼具心理和技术层面,具体实用。
作者简介 :柯维(Stephen R.Covey),哈佛大学企管硕士,杨百翰大学博士。他是柯维领导中心的创建人,也是富兰克林柯维公司的联合主席,曾协助众多企业、教育单位与政府机关训练领导人才。柯维博士曾被《时代》(Time)杂志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并入选为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成功学、领导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等领域素负盛名。


大事听从你的心~作者:洪兰

初看到这个书名,我有点纳闷,柯维写过五本有关七个习惯的畅销书,应该知道「七」在心理学上是个瓶颈。人的短期记忆可容纳的数字大约是七±二大小,美国各城巿电话号码都不敢超过七个数字,如果人口增多了,只能改区域号码,怕太多人们会记不住。为什麽作者甘冒风险要再提出第八个习惯?因为这第八个习惯最重要,不得不加,它是聆听你自己内在的声音。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自己内在有声音,但是很多人都知道有「直觉」,一种下意识的判断,说不出的感觉。其实直觉就是作者说的内在的声音。有一句格言:「小事听从你的脑,大事听从你的心」(Small things listen to your head, big things listen to your heart),不重要的事你可以用理智去判断,听从头脑的分析,很重要的事则要服从你的心,听从直觉的判断。乍看之下,这句话与我们教导学生要理智做事背道而驰,但是有人生经验的长者一听就知道这是智慧之言。人生有许多事是无法用数学公式去分析的。基本上,商业上的金钱事可以听从大脑,因为金钱一是一,二是二,可以用计算机计算。但感情上的人情事无法以任何世俗的东西去衡量,如果没有听从自己心中的声音,做了违背良心的事,老了以後会後悔莫及。


那麽,这个心中的声音是怎麽来的呢?它其实是内隐学习的成果。从实验上,我们知道大脑讯息处理有个瓶颈,眼睛收进来的讯息很多,但是能够进入意识界的不多,而是进入了潜意识,转换成直觉出现。因此,如果在一个卡通短片中穿插几张一个人踢狗的虐待动物图片,每张图片出现的时间只有二十五毫秒(千分之二十五秒),短到无法进入意识界,卡通演完,灯打亮,进来两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年轻人,其中一个是在片中踢狗的人,小朋友只会去找另一个人玩,不会去找踢狗的人玩。这个简单的实验让我们看到所谓的直觉,其实是先前进入大脑的资讯内化後形成的判断。这也是为什麽我们教导学生要表里如一,因为一旦做坏事,我们虽然以为没人看见,但是蛛丝马迹进入别人大脑即会形成负面判断,影响自己的前途。


在书中,柯维也提到习惯的重要性。太空梭登陆月球时,最耗能量的不是飞向月球的二十五万英里,而是脱离地心引力的最初几英里。一个习惯养成,维持它很容易,不必花很多资源。然而,要戒掉一个坏习惯,比培养一个好习惯需要多花十倍的力气。这个现象我们在神经学上可以看到,习惯就是神经回路的连结,而神经回路的特性是一旦连上就很难消除,即使很久不做这件事,坏习惯还是会三不五时出现一下,只是力道不那麽强而已。


这本书谈的虽然是商业上领导人的特质,它却符合神经学上的证据,不只可应用在商场,更可以直接应用到每一个人的生活,教我们聆听自己内在声音,使我们过得更安心、更无憾。这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

全人思维模式+思维模式的力量+以物为中心的思维

戴维斯(Stan Davis)

●全人思维模式

如果基础受到影响,一切都将摇摇欲坠。 ──管理学家 戴维斯(Stan Davis)


杜拉克(Peter Drucker)

管理思想家杜拉克(Peter Drucker)说过:几百年後,当历史学家从较长远的观点来看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事件不会是技术的发展,不是网际网路,也不是电子商务,而是遭遇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且是愈来愈多的人可以做出选择。这是第一次,人们不得不自我管理。然而,社会完全没有做好准备。


要理解时代的核心问题,以及杜拉克预言性的判断,必须回顾人类文明发展的五个阶段──从狩猎采集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知识时代,到正在浮现的智慧时代。

你可以假设自己在历史上後退几步,变成了一个猎人或食物的采集者。每天你带着弓箭、石头和树枝,猎取食物,你所能看到、知道和善於做的就是这些活动。这时,如果有人试图说服你改行做一个所谓的「农夫」。你认为自己的反应会是什麽?

你看到那个人走到户外乱抓、乱刨一番,把很小的种子撒到土里,但看不到什麽特别的事情发生;接着,他浇水,除去杂草,还是看不到什麽特别的变化。但是最後,你见证了一场大丰收。你发现,尽管自己是公认的最佳猎手,但农民的收获竟然是你的五十倍。这时,你可能会对自己说:「即使我想,也做不到。我没有技能,也没有工具。」你不知道怎麽和他一样。

结果,你看到农夫的生产率高,赚够了钱,还能把孩子送到学校,将来有更好的机会,而自己只能勉强糊口,渐渐的也被吸引而学习务农,也希望培养孩子、孙子成为农夫。这就是早期历史上所发生的事:猎人和采集者的人数大大缩减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换句话说,他们失业了。

几代以後,工业时代来临。人们建立工厂、学习专业知识、扩大规模。他们学习如何让原料以极高的效率通过装配线。工业时代的生产率比家庭农场又提高了五十倍。现在,假设你是农民,生产率比猎人高上五十倍,但突然看到一所工厂的生产率比农场高五十倍,你会怎麽想?你可能很嫉妒,甚至感到了威胁。但你需要具备什麽,才能成为工业时代的一员?你需要全新的技能和工具。更重要的,你需要一副全新的头脑、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

实际情况是,工业时代来临後,农民的人数减少了百分之九十。今天,美国只有百分之三的人口从事农业,他们提供了全国大部分食品,还大量出口世界各地。

你是否相信,我们即将进入的知识时代,能把生产率再提高五十倍?我相信,而且目前已经窥见端倪。前微软应用软体事业部副总裁(科技长)梅沃尔德(Nathan Myhrvold)说过:「与一般软体发展人员相比,顶尖软体发展人员的生产率,不是高出十倍、百倍、甚至不是千倍,而是万倍。」

高品质知识的工作十分珍贵,其能量的释放,将带给组织意想不到的创造价值的机会。事实上,知识工作者是组织和其投资的连结,唯有他们能提供关注的焦点和创造力,大大提高其他投资的利用率,以达成组织的目标。

我相信,随着知识时代的来临,百分之九十工业时代的劳动力终将消失。当前资源的过分消耗和失业的趋势不过是冰山一角,事实是,工业时代的工作机会将渐渐消失。与其说这与政府政策和自由贸易协定有关,不如说是因为我们的经济正迅速迎向知识时代的来临。所以学习全新的思维、技能和工具,将成为必须。

你不妨想像,为了成为新时代的一员,要做些什麽?而组织又该做些什麽?

杜拉克把劳力工作者时代与知识工作者时代做了比较:

二十世纪管理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机器生产流程中工作者的生产率提高五十倍。而二十一世纪管理最需要做出的贡献,是也把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提高五十倍。以往,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是生产设备;在二十一世纪,则是知识工作者及他们的产能。

●以物为中心的思维


汤恩比(Arnold Toynbee)

历史学家汤恩比(Arnold Toynbee)认为,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观念概述人类的历史,就是:「没有任何事物比成功更容易消亡。」换句话说,当你面临新的挑战,而过去曾经成功的模式不再有效时,成功反而容易导致失败。

我们生活在知识时代,然而大多数组织仍然采用工业时代的模式运作,抑制了人类潜能的释放。人们要倾听内心的声音,感觉遥不可及。今日很多组织的旧思维根本无法应付新经济,更有甚者,人们把过去追求控制的思想带回家庭,结果是:我们在与伴侣沟通,或者管教孩子的时候,也经常采用这种方式。

工业时代主要的资产,以及经济繁荣的主要推动力是机器和资本,也就是物。人虽然必须,却是可以替换的。你可以控制、压榨劳力工作者,而不会有什麽不良後果,因为供过於求,不怕找不到可以遵守严格纪律的人。人就像物一样,可以高效「处理」,并不真正需要他的思考或心灵(这些都阻碍了机器时代流程的快速运转),这是把「人」降低到「物」的层级。

许多现代管理理论都源於工业时代,它让人相信,管理者必须控制、管理部属。它产生了当前的会计制度,其中人是支出,机器是资本。它赋予我们「软硬兼施」的哲学──用报酬在前面引诱、用恐惧和惩罚在後面驱赶;它也导致了集中统一的预算编制,形成了金字塔层级结构和官僚主义,驱动组织成员用消极的方法「完成数字目标」,产生马屁文化,倾向於「把钱花了以免明年没有」,而且还保护了部门的落後者。

问题是,这使得很多新时代的经理人,仍然把工业时代追求控制的模式应用在知识工作的管理上。许多处於权威地位的人,没有看到部属的真正价值和潜能,无法完整而准确的理解人类天性,他们对待人就像对待物一样。这种缺乏理解的状况也阻碍他们开发部属的才智、天赋和主动性。

如果你今天对待人和对待物一样,会使人觉得受到侮辱,使他们离心离德,造成互不信任、无法团结的文化。如果你对待十多岁的孩子就像对待物一样,他们同样会感到受辱而与你疏远,使家庭关系中充满了互不信任、争论和反叛。

由上到下的共同依赖

如果管理人就像管理物一样,人们会将领导等同於职位,不认为它是一种选择。然而,个人领导(发挥影响力)是一种选择,是一种必须自己去赢得的自由──只有当你赢得之後,领导才会变成一种选择。

如果认为只有身居高位的人才能决定什麽该做、什麽不该做,人们就是下意识的同意自己就像物一样受人控制;即使看到自己的需求,也不采取主动。他们等待主管下命令,按指示行动,事情出错时责怪主管,一切顺利时也将荣誉归於主管,自己则因为「合作和支援」而接受表扬。

这种依赖性和缺乏主动,反过来又加深主管以命令的方式来指导或管理部属。主管相信,为了让部属有所行动,就必须如此。这种循环会形成一种共同依赖(codependency)的文化,且变得制度化,而造成无人承担责任的结果。

●思维模式的力量



美国作家贾德纳(John Gardner)曾经说过:「大多数有问题的组织是因为滋生出一种功能性的盲目,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它们的症结并不在於无法解决问题,而是根本看不见问题。」爱因斯坦的说法是:「面临重要问题时,我们若停留在发生问题时的思想高度,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我从生活中领悟出一个最深刻的学习心得:如果你只想让生活发生较小的变化和改进,只要关注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就好。但是,如果想让生活发生本质上的重大变化,你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这个词来自希腊文paradigms,最初是一个科学术语,但现在已变成普通用语,意思是感知、假说、理论、参考系统,或者说是透过它来看世界的一副眼镜。它就像一个城市的地图,如果不准确,不管你多麽努力寻找目的地,态度多麽积极主动,仍然会迷路。唯有地图准确,勤奋和态度才有用。

中世纪人们用放血来治疗病患。那时的思维模式是:有不好的东西在血液里面使人生病,所以要把它放出去。如果你不曾质疑这种思维模式,你会继续这麽做,而且做得更快,让病人的痛苦愈少。

直到十九世纪,匈牙利的山姆维兹(Semmelweis)、法国的巴斯德(Pasteur)和其他注重经验的科学家,发现细菌是疾病的主要元凶时,创造了医学研究的全新领域。细菌理论让孕妇要由助产士来接生,解释了为什麽战场上大多数人是死於葡萄状球菌感染,而不是子弹。直到今天它仍然指导着卫生保健上的实务。

这就是正确思维模式的力量──它能解释问题,然後提供指导。新的知识时代将奠基於新的思维模式,一个完全不同於工业时代的以物质中心的思维模式。我们称之为全人思维(Whole-Person Paradigm)。

全人思维模式

为什麽那麽多人在工作中无法得到满足感?为什麽大多数组织无法激发职员的才能、机智和创造性,无法成为卓越而持久的组织机构?问题的核心是,这一切都源於我们对真我──也就是对於人类天性,有着不完整的思维模式。

人类之所以和物有所不同,全因为具有四大要素:身体(body/physical)、心智(mind/mental)、情感(heart/emotional)和心灵(spirit/spiritual)。

有史以来,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哲学和宗教,都讲述了这四个基本相同的元素。也许使用的言语不同,但它们都代表了人类四项基本需求和动机:生活(食衣住行等生存下去的物质需求)、爱(人际关系,也就是爱人、被爱,有归属感的情感需求)、学习(自我发展与成长的心智需求)和发挥影响力(人生有意义和对他人有贡献的心灵需求)。

因为人有选择的自由,因此会因为自己所受的待遇,以及如何发挥四项天赋才能,而选择对待工作的态度。选择范围很广,从「反叛或离开」到「创造性的振奋」都有。

现在,请你思考,在下列五种处境中,你会从下图中所列出的六个选项,选择哪一种?

一、你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在你的组织中盛行各种政治游戏,存在裙带关系,报酬体系不公平,你得到的回馈不能准确反映你的贡献。你的选择是什麽?

二、你得到的报酬还不错,但没有受到和善的对待。也就是说,你没有得到尊重,所受的待遇也反覆无常,很大程度上由你老板的情绪来决定。

三、你的报酬不错,也受到了和善的对待,但需要你提出意见的时候,却只能采用别人的意见。换句话说,你的身体和情感受到了尊重,但你的心智却没有。这时你的选择是什麽?

四、你的报酬很不错,受到了和善的对待,而且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但总是让你挖了洞又填上,或者要求你填写既没人看也没人用的报告。换句话说,你的工作没有意义。这时你的选择是什麽?

五、你的报酬很不错,受到了和善的对待,而且还创造性的参与了组织的各项工作。但和客户、同事的沟通存在许多谎言和欺骗,也就是无法顾及心灵的需求。这时你的选择又是什麽?

请注意,这五种处境涉及了全人思维的所有四个层面──身体、心智、情感和心灵。关键是,如果忽略其中任何一个,人就变成了物。为了激励员工,组织必须施加控制、管理以及软硬兼施的物质刺激。

我曾经在世界各地、各种情况下提问这五个问题,回答几乎都是最下面三种──反叛或离开、怀着恶意的服从(意谓着他们会照办,但希望它失败),最好的情况也只是自愿的顺从。

但是,在知识时代,人们唯有在从事「完整的工作」,因为是一个「全人」而受到尊重的时候,亦即当他的报酬不错,受到了和善的对待,能发挥创造力,而且有机会以符合原则的方式服务人类需求的时候,他才会选择最上面三个选项:快乐的合作、衷心的奉献或创造性的振奋。

你现在是否了解,组织里的核心问题及解决方案,就在於我们如何看待人类天性的思维模式?许多家庭问题和社区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存在於同样的思维模式。

成为表率
●成为表率

做为领导者,最重要的特质当然是要正直诚实。如果缺乏这一点,不论在工作团队、足球场、军队或办公室,你都不可能成功。 ──艾森豪(Dwight Eisenhower)

不久前我受邀担任某家银行的谘询顾问,因为员工的士气低落。银行总裁很年轻,感叹的对我说:「我真的不知道什麽地方出了问题。」他十分聪明,很有个人魅力。他从基层做起,可是升到了这个位置之後,他才发现整个组织正在衰退,生产力和利润都在下降。他抱怨这一切都是员工造成的:「不管我规划了什麽激励措施,他们全是老样子,摆脱不了阴沉悲观的态度。」

他说得很对。这个环境笼罩在怀疑、猜忌和缺乏信任的阴霾。在两个月中,我举办了工作研讨会,但是於事无补。我也被难倒了。

这里的职员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谁会相信这里发生的事情?」但是没有人能告诉我,这种不信任的源头是什麽。

後来,我展开一些很随意的私下交谈,逐渐了解真相。原来总裁虽然已婚,但是正与一位部属亲密交往。银行里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件事。

很显然,公司表现不佳是总裁的个人行为造成的。总而言之,他的失败是人品的原因。

我们调查了五万四千人,询问他们:做为领导者,最重要的一个特质是什麽。他们认为,排名第一的是正直诚实。

今天在很多场合,谈论人品问题似乎很不合时宜,这已经和某些话题或个人的信仰一样,成了敏感问题,甚至有些人怀疑一些内在价值存在的意义。毕竟,上面提到的那位银行总裁虽然有不轨的行为,但是表面上看来,难道不是一个成功人士的典范?

这个问题,显示了现代生活所面临的一个困境,很多人开始相信成功的要素就是才华、活力和个性。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内在远比表象更重要。

在为《与成功有约》的写作做准备时,我曾经有系统的研究了美国建国以来所有关於领导艺术和成功的着作。我发现在最初的一百五十年里,人们关注的几乎都是人品和原则。但是进入工业时代之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後,关注的重点逐渐转移到个性、技巧和技术。

这种趋势目前还在持续,但是,当人们经历了缺乏价值观的组织文化之後已经开始反省,我感觉到一股反潮流正在出现。愈来愈多的组织机构体认到诚信、人品的价值及在企业中建立信任的重要性。愈来愈多人体认到了解灵魂深处的必要性,以及自己在问题中扮演的角色,然後才能明确的想出解决办法。

那位与部属有染的银行总裁後来怎麽样了?我坦白告诉他我所知道的一切,以及这行为对员工士气的影响,他苦恼的说:「可是,我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解决这个问题。」

「你们结束了吗?」我问他。

他目光坚定的望着我说:「是的,完全结束了。」

「那麽,就从向你的妻子坦白开始吧,」我这样建议。

他告诉妻子,妻子也原谅了他。然後他召集全体员工开会,指出士气低落的问题,然後说:「我已经找到问题的根源,那就是我。所以,我现在请求你们再给我一次机会。」 虽然花了一段时间调整,幸好最後员工士气提高了,公司又有了开放、乐观和信任的气氛。不过整个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这位总裁本人,因为他重新建立了自己的人品。个人可信度他人的信任来自个人的可信度,而可信度则是从人品和能力中产生的。当你注重发展自己的品格和能力,你的智慧和判断力必然会随之提高;而智慧和判断力是所有伟大成就和信任的基础。

●先看一下个人品格的三个层面:正直诚实、成熟稳重及富足心态。


正直诚实意指坚持原则,因为这些最终都将控制一切行为所产生的後果。坚持诚实原则,才会说真话;坚持正直,才会信守承诺。


成熟稳重指的是一个人能战胜自我,勇敢作为,同时对他人善良仁慈。换言之,这样的人在处理棘手问题的时候还能保持同情心。而勇气和仁慈结合起来,既是正直诚实的泉源,又是正直诚实的结果。


富足心态指的是,不把生活看成一场只有一个胜利者的竞争,而是当做不断进步的机会和财富的泉源。你不会总是和人比较,而能真心为他人的成功高兴。心态贫乏的人,对自己的定位总是建立在与别人比较的基础上,别人的成功会对他形成威胁。


再来看一下个人能力的三个层面。


技巧能力是指,了解完成某项任务所需要的技术和知识。


抽象思维能力是指有高瞻远瞩、观照全局的能力,能够进行策略性、系统性思维。


相互依赖的能力,指的是一个人能认识到世界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能力。这一点在组织和互补型团队中特别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并且保持客户、合作夥伴、供应商等人的忠诚。


当然,品格和能力都是必备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兼顾。史瓦茨柯夫将军(General H. Schwarzkopf)说过:我在军队里见过很多领导者,他们很有能力,但是品格不佳。只要有一点成绩,就想得到奖励、升迁,想不惜一切踩着别人往上爬。同样的,我也见过很多人品高尚,但能力不足的人,他们不愿意比别人付出更多,但这却是一个领导者的责任。想在二十一世纪成为领导者……你就需要既有能力,又有品格。


如果你之前没有意识到人品的重要,现在应该知道了。如果你不怎麽值得信赖,那麽你的生活也不会有突破性的进展。所以,在改善任何一种人际关系之前,你应该先改变自己。


以身作则就是要养成七个习惯


《与成功有约》的七大习惯能够教你成为一个平衡、完整而且有影响力的人,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创建一个互补型的团队。这些都是关於个人品格方面的原则。以下简短摘要介绍。


习惯一:主动积极

主动积极指的不仅是要采取主动行为,还包括我们应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人类有选择的自由,但这建立在原则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情绪和条件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人是变革的催化剂,他们选择不做受害者,也不埋怨其他人。


习惯二:以终为始

不论是个人、家庭、团队或组织,当他们开始对任何或大或小、与自己或他人有关的计画勾勒愿景时,就已经在塑造自己的未来了。他们不会没有目标的一天过一天,他们认同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原则、关系和目标,并且始终坚持。


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指的是按照重要顺序排列自己的任务,并且坚持先做最重要的事。不论身处什麽样的环境,你的生活重点和行为动力应该依据你最重视的原则,而不是看似最紧迫的任务和压力。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寻求的是所有关系中的互惠和相互尊重。这种思维的基础是充足的机会,而不是匮乏和对抗竞争。这种思维方式与自私自利型(我赢你输)和殉道型(我输你赢)的方式都不一样,因为它思考的中心是「我们」,而不仅是「我」。


习惯五:知彼解己

当我们倾听且试图理解他人,而不是想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与别人就开始一种真正的交流。这样做,你会更自然、更容易得到公开发言的机会和被他人理解的机会。了解别人需要经过深思熟虑,而想让别人了解你则需要勇气。想拥有高效能,关键在於能否平衡或调和两者的关系。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是第三种选择方案,既不是你的方案,也不是我的,而是独具特色、比任一方的方案更好的第三种选择。只有在尊重、重视甚至赞扬双方差异的基础上,才能做到这一点。它的重点是要解决问题、抓住机会、平衡差异。这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合作方式,是一加一等於三、等於十一、等於一百一十一,甚至更多。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指的是要在四个基本的生活领域︱身体、心智、情感和心灵,不断提升自己。这个习惯能强化能力,帮我们更顺利的完成其他六个习惯。


这七个习惯定义了你是一个什麽样的人。它们能够为你建立可信度、道德权威和技术基础,让你在职场、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建立影响力。它们也是位居四项领导职责之首的「以身作则」的核心。


很多企业都会培养员工形成这些习惯。受过培训的人发现,如果能得到制度上的支持,这七个习惯在实际工作中很有用处。但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低信任度的文化氛围、不协调的结构和系统,都无法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支援,使得很多人认为这七个习惯无效。实际上,因为习惯不只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实践练习,唯有当人们实践这七个习惯的时候,才能真正认识并掌握它们。如果有了四项领导职责做为大前提,这七个习惯就能更全面的体现,成为有效培训计画的主要内容,而且上升到具有策略性意义的高度。领导者的四项职责能让这七个习惯成为主流。

七个习惯的模式
七个习惯的模式

这七个习惯代表了不同的原则,还包含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当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习惯一、二和三所代表的「许诺并信守承诺」,就能够理解每一个习惯的思维模式。习惯一「主动积极」表现的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思维模式,而不是让遗传、心理及环境这些外在因素做决定;它所传达的讯息是「我能够而且愿意自己做出承诺」。习惯二「以终为始」的思维模式是:所有事情都要经历精神和物质双重的创造过程,它的重点是承诺的内容,「我能够同时兼顾承诺,以及透过承诺所达到的目标。」这是聚焦的能力。习惯三「要事第一」是关於优先顺序、行动和执行的思维模式,「我有能力也有责任兑现承诺。」习惯四、五和六分别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和「统合综效」,这是与他人互动时所拥有的「富足心态」的思维方式︱充分的尊重和相互理解及尊重差异。这同样也是互补团队的核心内容。


习惯七「不断更新」是朝着全人目标不断努力的思维方式,包括接受教育、学习和再教育、再学习,让人在每一方面都不断提升。以身作则的工具:有系统的个人计画以身作则在领导职责中是首要任务,所以,你首先要做的是找到生活的中心:对你来说什麽是最重要的?什麽是最有价值的?你对将来有什麽愿景?你想在家庭中做一个怎样的父亲、母亲以及儿子、女儿?你打算如何服务社会及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你打算怎样保持或改进目前的健康状况?你了解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吗?你真正的专长是什麽?你的才华表现在哪一方面?你真正的兴趣是什麽?你所在的组织和市场中,最大的需要是什麽?你的良知告诉你应该在哪些事情上采取主动?你在工作中想要做什麽改变?你有什麽样的权力这麽做?


有系统的个人计画,是完成这项任务的有力帮助。你可以这样训练自己:把你想得到的所有重要事项记录下来,按照重要性排序,作成个人计画。然後根据这个有系统的规画,平衡组织和纪律的要求及自发行为的要求。换言之,这样你就可以掌握重点并且实际执行。


把想法写下来很重要,因为它能够把意识和潜意识中的思绪明白表达出来,而且它涉及神经系统的运动,会使原有的想法在大脑中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如果你想检验这个说法的真伪,可以在前一天上床睡觉前,写出第二天起床後最想做的事情,然後在脑子里想另一件第二天早晨想做的事情。多数情况下,隔天一睁开眼睛,你首先想到的,是写下来的那件事情。


建立并且维持个人计画有很多种方法。最重要的是,你选定的方法能够让你集中时间和精力,先做那些在优先顺序中居於前位的事情。有些方法对某些人来说很有效,但是另外一些人会认为很乏味。有效的计画和组织工具应该符合下面三个标准:与你的生活方式一致;机动灵活但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应该是为你量身订做,符合个人需要的。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评估全力投入的事情和最关注的事情是否一致,那就是使用生产力金字塔。


首先,最基础的步骤是「确定任务和价值」,也就是标准和理想。猫王普莱斯利曾经说:「价值观就像指纹一样,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但是他的所作所为都带有价值观的印记。」正如前面所说的,这些价值观应该是原则的基础,这样你的生活才能有一个不变的核心,提供源源不断的安全感、指南、智慧和能量。


做到这一切的关键就是要将个人任务明确的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我所谓的个人使命宣言,其中包含了愿景和价值观。将这个核心任务明确表达出来,有助於你按照优先顺序安排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个人使命宣言,本书的英文网站提供了步骤,可以帮助你完成。(www.The8thHabit.com.tw)。


接着,你需要确定自己所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家庭成员、志工、朋友、父母、主管),然後根据价值观和对主要角色的认知,确定每周的目标。使命宣言能够帮助你在能力范围内定出可行目标,这些目标也可以再划分为小目标。你对这些既定目标的投入程度与你的价值观有直接的关连。清楚认识自己的身分及目标,能够让你的生活更平衡。


这个金字塔的第三层是每周计画。在这期间,你应该思考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然後选择最重要的任务并针对它们优先制定计画,接着就可以开始做每日计画。你应该先列出实际的任务表,然後按照优先顺序排序,再确认自己的行程表。


在《与时间有约》中,我对於个人使命宣言和如何有系统做计画,有更深入的探讨。


总之,如果你在制定每日计画时,忽略了自己的使命,忽略了你在生活中所扮演的每一个角色的最终目标,忽略了制定每周计画,你就会成为一个哪里起火就奔向哪里的消防员,疲於应付各种危急状况,在无数的小事中疲於奔命。


愛是一切的答案

进阶搜寻

发表Blog文章

回利美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