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他扭转一亿人命运 分类:佛法與管理
诺贝尔和平奖2006 年得主~他扭转一亿人命运~



2006诺贝尔奖2006 年得主


2006诺贝尔和平奖2006年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英文介绍﹞




「贫穷应该属於博物馆,不属於文明世界!」为此信念,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离开妻女、放弃教职、返回孟加拉。用27美元,30年光阴,打造出孟加拉放款规模最大、专属穷人的乡村银行。如今,乡村银行理念被应用於40多国,全球1亿人,因此挣脱贫穷循环…


二OO六年十一月,孟加拉陷入混乱之中。

孟加拉朝野在看守内阁问题上产生分歧,两派群众以木棍、石块相互攻击,焚烧公车、火车,首都达卡对外交通全面封锁。警察用催泪弹驱逐数以千计的示威者,一个月内,冲突死亡人数逾三十人。孟加拉,这全球贪腐指数第五名,人口密度世界最高,八三%的人民活在每日收入不到两美元的贫穷线下,人们拥挤着争取最低限度的生存机会。
赤贫孟加拉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他,让全球一亿人挣脱贫穷轮回
然而,这个冲突不断的国度,却孕育出今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



尽管这国家的人民活在贫穷线下的比率仍高居亚洲第一,仍有五七%文盲,七成地区缺电,但是比起三十年前已经改善许多。

「Grameen」意即「乡村」,一九七六年尤努斯创办乡村银行前,没有一家银行愿意在孟加拉乡村设立据点。三十年前,尤努斯就锁定贷款对象为每笔一百美元以下、没有任何担保品的穷人。目前,乡村银行贷款余额超过五十八亿美元,为孟加拉最大银行,九四%股权属於借款穷人。他们不称穷人为借贷者,称为会员,这是真正为穷人拥有的银行。其据点遍布七万两千个村庄,每年协助五%贷款人脱离贫穷轮回,超过八成孟加拉贫穷家庭受惠。

八O年代後,尤努斯将乡村银行经验输出菲律宾、马来西亚、中国等四十个国家,受惠穷人超过一亿人。

经济学博士放弃美国教职返乡 饥荒与死亡,让他既羞愧又愤怒 二OO五年,美国华顿商学院评选一九七九年以来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二十五位经济领袖,尤努斯名列其中,与比尔?盖兹、杰克威尔许齐名。但是,他选择的道路,却是迥然不同的人生路径。

一九七O年,出生於珠宝商的尤努斯,不但赴美取得经济学博士,受聘田纳西州立大学助理教授职位,名下拥有车子、房子,并与红发碧眼的美籍妻子薇拉(Vera)结婚。相较於绝大多数在贫困线下挣扎的孟加拉人,尤努斯的生活富足且美好。

一九七一年底,孟加拉在千疮百孔中宣布独立。隔年,三十二岁的尤努斯辞去美国教职,带着新婚妻子奔回祖国。同时在美念书的其他五名孟加拉学生同侪,只有他选择回国。放弃大庭园房子,先进的生活设备,回到这个街上充满乞丐、几近饿死的母亲和婴儿、水质严重污染、连抽水马桶都没有的祖国。
一九七四年,孟加拉发生大饥荒。

无力感开始在他心中涌现,他深感羞愧,以及愤怒。「在课堂上,我用着完美无比的经济学理论,教导我的学生,我曾经为这些理论悸动,跟他们说这些理论可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但是,在大学之外,一堆躺在走廊和街上的人正死於饥饿,我不禁想,这些理论到底有什麽用途?我怎麽用理论跟学生解释外面的世界?」

他发现传统大学在学生与现实生活之间,制造了巨大的鸿沟,为了减轻自己的羞愧感,尤努斯开始放下课本,走入乡村。他决定,不再以「将世界放在掌心的『鸟瞰』(birds eye)态度审视穷人世界」,而改以「蠕虫」(worms eye)角度,透过贴身近访,走入贫穷世界。

於是,他带领学生走访大学附近贫穷村落,希望找出协助穷人的办法。「他试着用心去看,孟加拉的贫穷随处可见,其他的教授却视而不见,当大家在讲经济学巨型理论时,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想去解决一个人为何贫穷,」三十年前尤努斯的学生、现任乡村银行国际课程副总经理珍娜(Jannat Quanine)说。

一九七六年,尤努斯和同事走访大学附近村落Jobra,穿过泥土搭建的茅草屋,以及裸身奔跑的孩童,他看到一名妇女,蜷曲身体蹲在地上,指甲沾满污泥的手飞快编织着竹椅。他走了过去。二十一岁的妇女叫做苏菲亚(Sufiya),因为长年工作,容貌比实际年龄看来更老。

「买这些竹子花你多少钱?」尤努斯问。
「五塔卡,」妇女说。
「你自己有五塔卡吗?」
「没有,我借来的,做完竹椅後,我必须卖给债主。」
「一张竹椅你可以卖多少钱?」
「五?五塔卡。」
「那你不是只赚O?五塔卡?」尤努斯皱起眉头。
他思绪不断翻滚。O?五塔卡,约当O?O二美元的利润,只够让妇女温饱,「他们怎麽有能力修理房屋、买衣服?她的小孩如何打破这种贫穷轮回?」在她身上,尤努斯看到一个悲惨的人生,即便是她的孩子也无力脱离贫穷。穷人因为无法向银行借贷,只能依靠地下钱庄高利贷,或受契约綑绑,只能将产品卖给提供原料的中间商。贫穷,把他们绑进紧绷的循环,不断轮回每个世代,「多麽聪明的奴役手法!」他气愤。

於是他花了一周调查该村,了解多少人过着像苏菲亚的生活,结果令人震惊。
有四十二位村民,只借贷到二十七美元(约八百五十六塔卡)。「天啊!所有家庭遭受到的苦难居然只为了二十七美元?」尤努斯无法相信,仅仅二十七美元,就让四十二个手艺高超的村民,陷入奴隶般的生活。「我觉得很羞耻,这个国家,居然没有人可以提供二十七美元,给四十二个拥有工作能力的穷人?」

於是,他掏出二十七美元借给这些村民,村民看他的眼光,就像看到神,「假设你能用这麽少一点钱,让很多人都快乐,为何不帮助更多的人?」尤努斯心想。

扭转贫穷,要做「插在轮轴的棍子」 相信穷人能守信用,成立乡村银行
隔天,尤努斯开车前往银行,希望银行经理能贷款给穷人,答覆是穷人没有担保品,村民不识字所以无法填写借款表格而拒绝。尤努斯辩驳。经理只冷淡的回应一句:「教授你是个理想主义者,生活在书本和理论之中,银行业务没有这麽简单。」

经过一下午争辩,最终,尤努斯自愿担任保人。银行经理盯着他,好似他是个疯子。「那正是我想要的,我想成为插在轮轴里的棍子,最终使这个该死的机器停下来。」尤努斯说。

长达两年,即便穷人百分百还款,银行都要透过各种方式要求尤努斯为穷人借款背书保证,就是不肯和穷人直接打交道,然而尤努斯坚信穷人是有信用的:「因为穷人知道,信用是他们打破贫穷最後的机会。」 【文/曾如莹】 994《商业周刊》】
进阶搜寻

发表Blog文章

回利美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