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殿仁波切高雄弘法行 寧瑪三根本─法會更正通知 吉美多傑仁波切普巴金剛.孜瑪爾護法轉運法會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总摄大乘纲领论 二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利美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1/01/10 02:00:28
學習次第 : 进阶

总摄大乘纲领论 二

韩镜清教授译着

由此诸句当知能善差别初句。如作是颂云:

  第一句者能总持、差别功德句随行。

  第一句者能总持、由义差异句差异。

  

  第三卷

  悟入所知能相品第四

  

  如是解说所知能相时、云何看悟入所知能相耶?即是由多闻熏习之所依、既非阿赖耶识所摄,如其阿赖耶识之方式、由如理作意思惟所摄、具有生起显现为法与义之道理、犹如所取事体之所依、具有能看见之诸意识中诠说之种子。

  此中谁能悟入所知能相耶?由心相续众多听闻大乘所熏习。无能量佛陀出现、获得所听闻、具有一向胜解、已善积累善根故,即已善积累福德与智慧资粮之菩萨。

  於何处悟入?谓即於此显现具有看见之法与义意识中诠说、以大乘为因所生起之中,依胜解行道、证见道、修习道及究竟道处悟入。由胜解於随顺宣扬一切法唯了别识、如如通达于此、修习一切障之能对治、及无有障故。

  云何由此悟入耶?由善根力能生起、由三行相净治心、能断离四留住、恒常修习修於法与义之奢摩他与毗钵舍那、及殷重加行无有放逸故,便悟入。

  思及於无可比测之诸世界中、无可比测之诸已成为人趣之有情,於每一刹那中、证得真正彻底觉悟(完全无有遍计所执自性存在模式)佛陀体性(成为菩提心深浅不同重重无尽网路)如是者,为第一行相净治心。

  思及若由此意乐能现行诸布施等到彼岸等,即此意乐我(相似相续阿赖耶识)已获得;由此我当较轻易圆满修习诸到彼岸如是者,为第二行相净治心。

  思及若诸具障善亦为具有诸善法者、於临死时、如其临时希欲生为一切身丰盛者,则何况我极好具有以无障善为善法,何故不临终生为一切丰盛身耶如是者,为第三行相净治心。

  此中颂云:

  若由无能量有情、成为人趣,每刹那、

  能获得圆满菩提,故尔不当自怯缩。

  由此菩提心意乐、成为极佳之意旨,

  能行布施等诸度,说为平稳之布施。

  具有善法死无间,随欲获得丰盛身,

  已具断障善、临死何故不获丰盛身?

  统因於由已断离作意故、即能遍断离声闻和独自佛陀作意。由已断离二意及疑惑故、即於大乘一切疑惑无复疑惑,由已断离於一切法执着故、於所闻及所思之法普遍断离执着我执与我所执,由已断离分别故、即於一切现前安住及所安立之所相不复作意并无复分别故。

  此中颂云:

  凡所相现前安立、诸任何体性留住,

  具慧一切无分别、当获得妙正菩提。

  由何云何悟入耶?谓由以听闻习气为因所生、由如理作意所摄、显现为法与义有能看见之诸意识中能诠说。及四遍寻求:谓诸遍寻求假立为名、义、自性、及差别,以及真正如实四遍知:谓假立名言、事体、自性、及差别,以及真正如实遍知自性与差别,即由如是等悟入,由此等悉不可得故。

  如是菩萨勤作悟入唯了别识,如是如此即此以显现文字与义为意识中能诠说中、即此文字之名亦真正分别为仅只唯为意识中分别。即此依文字之义亦仅只唯为意识中能诠说,即唯於此中真正分别。此名亦真正分别仅只唯为假安立中自性与差别。

  是故缘於即此仅只唯为意识中能诠说、并且具有名(即符号)之义、具有计所执自性与差别、并且具有自性与差别所有义之能相不可得时、由此四遍寻求及由此真正如实四遍知等故,於此等显现为文字与义之分别中悟入唯了别识性。

  说悟入於此唯了别识性者、当作是问:怎样悟入?即悟唯此性、具有原由与能看见二、及种种之二行相。谓假立名与义、自性与差别,及自性与差别之义、如是六行相为无义性。由此等能安立所取与能取事体及俱时显现种种之义生起故。犹如於黑洞中转起显现为蛇之绳。喻如由无有故、绳上误认为蛇。即诸证知彼之义者正无有时、即违反蛇觉而住於绳觉。若更作细微行相者则亦失误。由即是以显色、嗅气、尝味、及所触为能相故。此中如其依於显色等觉、绳觉亦当违反。如是依于圆成实自性之觉、若於此等以显现文字及义六行相为意之分别中,如其绳觉六行相亦除遣真正之义者,则唯了别识之觉亦当破灭。如是由此菩萨悟入以意识言说显现为义之能相故、即是悟入遍计所执自性。由悟入唯了别识故、即是悟入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云何悟入耶?谓通过亦破灭唯了别识想而悟入。尔时菩萨既已破灭义想,此中此等由以获得意识中能诠说之诸法习气为因生起即无容一切显现为义者复生起:因此、显现为唯了别识亦不复生起。若于其时安立为於一切义无分别之名,并由现证法界之道理故安住,即於尔时,由此菩萨之所缘与能缘平等故、诸平等智慧无分别生起。若如是者,此菩萨即已悟入圆成实自性。此中颂云:

  法、补特伽罗,法、义,总摄、广详,及种姓,

  不清净、清净,究竟,如是差别、名之境。

  若如是者,此菩萨於所知之能相中由悟入唯了别识性故、即已悟入。谓由已悟入此故、即已悟入极欢喜地。颂云:

  即於法界善证知,即是生於如来族,

  遍获众生心平等,遍获菩萨心平等,

  遍获佛陀心平等。此者即是证见道。

  又何以故悟入唯了别识耶?谓由缘总法出世间奢摩他与毗钵舍那之智及此後得种种唯了别识之智故,通过阿赖耶识种子连同原由一切已断离以後、触证法身之种子增长,即通过转依、以真正成就一切佛陀法为门当获得一切智智故悟入。

  此後得智者:谓于由看见一切阿赖耶识极善生起及一切唯了别识之所相由遍看见如幻化性等故、由自性颠倒生起。因此、此菩萨於诸幻化所作之法如其幻化师能显示具有因与果时、亦遍於一切所有时无有颠倒。

  於此悟入唯了别识性时云何视之为即是安住四三摩地之顺抉择分?由此等四寻求下品无义忍时为创获光明三摩地。即成为顺抉择分暖位。

  於上品忍时为转烈光明三摩地,即是顶位。

  於真正如实四遍知等时已悟入唯了别识性、及决定无义者:谓随趣悟入一分真实义三摩地,即随顺真谛忍位。

  於此以後此破灭唯了别识想者、为无间入证三摩地。视之为世间法之最胜处。

  此等三摩地者、当视为临近现证。

  如是已悟入於地获得证见道菩萨已悟入於唯了别识性、云何加行修习道耶?

  如其显示唯安住於能树立一切菩萨十地经藏所摄、由缘於总法出世间及彼之後得奢摩他与毗钵舍那之智故,由百千万数那逾陀众多劫串习所作故,由此当获得转依三行相佛陀身故,而加行。

  所有诸声闻之现在证知、与所有诸菩萨之现前证知、此二有何差别耶?较诸声闻之现前证知、诸菩萨之现前证知由十差别故当视为殊胜:一、所缘差别。由缘大乘法故。二、依持差别。由以大福德与大智慧资粮为依持故。三、证知差别。由证知补特伽罗与法无我故。四、涅磐差别。由普遍摄受无住涅磐故。五、地差别。由十地出离故。六、遍清净差别。由能断离烦恼习气及遍严净佛陀刹土故。七、获得一切有情与己平等性差别。由能遍成熟有情加行相续不间断故。八、生差别。由生於如来种姓故。九、生出现差别。由遍摄受生出於佛陀轮围眷属中故。十、果差别。由成就无能量之功德十力、无畏及佛陀不共法等果故。此中颂云:

  名言、事体、二更互飘忽不定遍寻求,

  本二行相假搭挂、即唯此性当寻求。

  由如真正如实知本无有义、三分别;

  由彼无故、此亦无,即是悟入三观见。

  又谓如《辨别瑜伽之教授颂》、即《庄严现证颂》云:

  菩提萨垛由等至、於意观见唯影像,

  通过义想违反已、孰为自想决定持,

  如是于内安立心、所取无有当善择!

  是故择定无能取,因此触证无所得。

  谓如《大乘庄严经藏颂》云,复次、现证颂等云:

  菩萨福德与智慧无边无外积资粮,

  於法心善决定故、义行相因言生解。

  通过唯言义决知、同此住於唯心性。因此远离二能相、成为法界现证性。

  慧证心外无余已、是故亦证心无性。

  具慧证知无二已、二不具有住法界。

  无分别智力等行、由具慧遍处恒时

  肃彼所在阴沉淀、如甘露大药销毒。

  牟尼善法善安立、根本法界安立慧,

  念相续知仅分别、平稳速归彼海岸。

  

  悟入此所知能相之因果品第五

  

  如是已显示悟入所知能相时、云何看显示悟入彼之因与果耶?谓布施、戒律、堪忍、精进、静虑、及般若之到彼岸、及由六悟入。

  云何由六到彼岸悟入唯了别识性耶?何者六到彼岸为悟入彼之果耶?

  此中菩萨於诸享用遍无染着、於诸戒律无有陷堕、於诸痛苦无有错乱、于诸修习无有懈怠、通过於此等散动之因不流转,心能专向、於诸法能如理极善抉择,并依於六到彼岸悟入唯了别识性。

  由已悟入唯了别识性菩萨故者:谓能获得由清净意乐所摄持之六到彼岸等。即如是虽无於此之六到彼岸现在目前之加行,然而亦由胜解於教法、作意於领略、随喜、及喜悦故,亦于恒常相续不断道理中当圆满修习六到彼岸。此中颂云:

  诸菩提萨垛清净所有白法遍圆满,

  获锐敏忍於自乘甚深而广大法中、

  由仅分别可证知、由获得无分别智、

  希欲及胜解清净、以及意乐清净性。

  另于前、於此相续、由观见诸佛陀故,

  由通过临证菩提、较轻易可获得故。

  由此诸颂文以八(奘译作七)行相遍显示增上意乐。由资粮、堪忍、所缘、作意、能对治、自能相、标志、及胜利故。如其颂文根本及次第随其所应当知。

  当知此等之数量、能相、次第、训释词、

  串习德、差别、相摄、所对治、功德、互决定。

  何故到彼岸唯为六耶?谓由所对治分、安立能对治、一切佛陀法真正成就之基础所依、及随顺当遍成熟一切有情故、唯为六。

  不发趣因之能对治为布施到彼岸、及戒律到彼岸,即不发趣之因者、为染着享用、及染着及染着家庭。

  退转发趣因之能对治堪忍到彼岸及精进到彼岸。即退转之因者、为具有生死之心邪行所生起痛苦及由长期於白品法加行故遍起厌倦。

  发趣後不复退转而消失因之能对治静虑到彼岸及般若到彼岸。即消失之因者为散动及狂乱慧,如是由所对治及能对治故、安立数量。

  於无散动之因中由四到彼岸成就一无散动到彼岸。由通过依此无散动以後如其法之真实如是现前真正证知故、真正成就佛陀法。如是由真正成就一切佛陀法之基础所依故、安立数量为六。

  由布施到彼岸故、能饶益有情。

  由戒律到彼岸故、能不妨害有情。

  由堪忍到彼岸故、於妨害毫不介意。

  由精进到彼岸故、当能作所作。

  由此等饶益之因故、当使诸有情堪任可遍成就之业。从此以後、由当令心未等至及心已等至者可解脱故、诸所教诲当遍成熟有情。由如是随顺可遍成熟一切有情故、视为安立六数。

  然而此等之能相云何看耶?由六妙正可见。一、所依妙正。由菩提心为所依故。二、事体妙正。由一切现行故。三、所为妙正。由为当利益与安乐有情故。四、方便善巧妙正。由一切为无分别智所摄持故。五、遍回向妙正。由遍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故。六、清净妙正。由以烦恼障与所知障真正成就离障故。

  若诸布施,即此亦为到彼岸耶?抑若诸到彼岸,即此亦为布施耶?亦有既是布施、便非是到彼岸如是四句。如其布施,如是其余诸到彼岸亦随其所应四句当看。

  此诸到彼岸之次第何故如是显示耶?谓诸前到彼岸随顺其後得生起故。

  此之训释词云何看耶?谓由较一切世间、声闻、及独觉之布施等善为更殊胜趣往到彼岸故,为到彼岸。

  能摧毁悭吝、贫乏、能获得大享用、及福德资粮故、为布施。

  能息灭放荡之戒和恶趣、能获得善趣和等持,为戒律。

  由能竭尽愤怒、怨恨,及能安乐自与他故,为堪忍。

  由能远离诸懈怠及罪过不善法,及能无能量增加善法而能究竟故,为精进。

  由能除遣散动及能成办住心於内故,为静虑。

  由能除遣一切已成为观及一切狂乱慧于一切行相中善能真正知诸法故,为般若。

  云何当看修习此等耶?若总摄者,则当看五行相修习:一、於现行加行修习。二、胜解修习。三、作意修习。四方便善巧修习。五成办所作修习。此中四修习者、如前说。成办所作修习者:谓若在诸佛陀之能作任运成就相续不断时期、於圆满到彼岸之际修习到彼岸。

  作意修习者:谓随喜领略及喜悦作意、不饫足意乐、长时相续意乐、喜悦意乐、饶益意乐、大体意乐、及善法意乐。由六意乐所摄持故修习。

  由若诸菩萨尽其所有无数劫量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圆满佛陀体,即以如是时量作为一刹那之每一刹那中能遍舍自己之一切身体,及由各自盛满恒河数世界七种大宝、奉献如来故,乃至安住菩提座不饫足性既当成为菩萨之布施意乐,唯即于如其所有时中、三千大千世界由火完全充满之际、每一刹那中虽亦能作四威仪并且亦不具有一切资具,亦能现前戒律、堪忍、精进、静虑、及般若之心。即此乃至安住於菩提座无饫足性成为此菩萨之戒律、堪忍、精进、静虑、及般若之意乐者、即是菩萨无饫足意乐。

  若诸菩萨由彼之六到彼岸饶益有情故、虽极喜悦,然而由此饶益故、诸有情者即非如是喜悦。此者即是菩萨之喜悦意乐。

  若菩萨即此以六到彼岸所饶益之此诸有情一切者、虽观见其於己深为饶益,然而施者却观见於此诸有情非尔如是,此者即是菩萨之饶益意乐。

  若菩萨即此以如是六到彼岸积累善根,此於诸有情遍回向可爱异熟果者、即是菩萨之大体意乐。

  若菩萨即此如是积累此六到彼岸之善根,乃一切有情共同所作,谓此回向无上正等菩提者、即是菩萨善法意乐。即是由此等六意乐遍摄持之味领略作意修习。

  於任何此菩萨六意乐修习等中、随喜於此其他无比量菩萨之善根。如是菩萨修习由六意乐所摄持之随喜意乐。

  无论如何此菩萨与一切有情由六意乐所摄持修习六到彼岸,及勤作于修习自己之六到彼岸由意乐所摄持时乃至安住菩提座喜悦。如是菩萨修习由六意乐所遍摄持之喜悦作意。

  通过听闻此无论如何菩萨之作意修习由六意乐所摄持已、若此等虽能生起一澄净心,无能量福德亦当生起并且一切所作过失诸障碍亦当破灭者,则况彼菩萨亦何待说?

  此诸到彼岸之差别当云何看耶?此者三行相看:诸法布施、财物布施、及无畏布施。律仪戒律、摄聚善法戒律、及所作有情义利戒律。於能妨害不介意堪忍、实受痛苦堪忍、及於法深刻确认堪忍。披甲精进、加行精进、及於无怯缩无错乱中无满足精进。安住静虑、现成办静虑、及成办所作静虑。於无分别加行般若、无分别般若、及无分别後得般若。

  此等云何总摄看耶?由此等为此一切善法之能相、与此相随顺、能摄彼为果故。

  由此等之所对治云何视为总摄一切杂染耶?由是彼之能相、彼之基础、及以彼为果故。

  此等之胜利云何当知耶?由於生死轮转时、自在持续、宽裕持续、大交游、大眷属持续、及於大事业成就加行故、即遍摄持。由遍摄持无妨害及微薄烦恼。遍摄持於一切技艺、论典、及明处善巧。显赫而无有罪过、乃至安住菩提座能建立对於一切有情之义利所作事务者、即是菩萨之胜利。

  此等更互决定云何看耶?薄伽梵有时显示一切到彼岸为布施之声,有时显示为戒律之声,有时显示为堪忍之声,有时显示为精进之声,有时显示为静虑之声,有时显示为般若之声;为何意趣耶?於一切到彼岸加行时意谓依一切行趣向。

  

  修习此之差别品第六

  (悟入所知能相)

  

  如是显示悟入所知能相之因与果已、修习此之差别云何看耶?於诸菩萨十地当看。此等又为何耶?极欢喜、离垢、能发出光辉、具有发焰光辉、极难净治、已现在前、长远运行、不动摇、优良慧、法云。

  云何看安立此等唯为十耶?由所对治分十行相无明故、於十行相所知法界安立所对治分十行相无明体。云何为所知法界十行相耶?於第一地中者、当知为遍行义。於第二地中者、当知为最胜义。於第三地中者、当知等流为义中最胜。於第四地中者、当知为完全没有所取之义。於第五地中者、当知为无差异相续之义。於第六地中者、当知为非杂染与清净之义。於第七地中者、当知为无有种种法差异之义。於第八地中者、当知为无损减并无增盛之义、于所相自在所依之义、及于刹土自在所依之义。於第九地中者、当知为智慧自在所依之义。於第十地中者、当知为于业自在所依之义、及以陀罗尼和三摩地为门自在所依之义。此中颂云:

  遍行义、及最胜义、等流义之最胜性、

  普遍摄持无有义、诸相续无有差异、

  无有烦恼清净义、无有差别之义性。

  无减及无增之义、四行相自在所依,

  於法界上之无明、非为染污之十障。

  诸十地所对治分能对治者为十地。

  此无明诸声闻所有者、虽亦非染污,然而诸菩萨所有者当知始作染污。

  何故第一地说名为极欢喜?谓由此唯於最初获得能成办自与他之义利故。

  何故第二地说名为离垢?谓由能使微细犯罪更增大距离故。

  何故第三地名为能发出光辉耶?谓由为三摩地及等引不退失之所依故、由已成为大法光明之所依故。

  何故第四地说名为具有发焰光辉耶?由菩萨所有诸法能焚烧一切障故。

  何故第五地说名为极难净治耶?谓由於其真谛与世间智二者更互相抵牾故、由难成办此故。

  何故第六地说名为现在前耶?谓由缘起为智之所依故。由依般若到彼岸能使现在前故。

  何故第七地说名为长远运行耶?由以加行所生起诸行已运抵最後边故。

  何故第八地说名为不动摇耶?谓由不为一切所相及造作行所动摇故。

  何故第九地说名为优良慧耶?谓由获得第一顺利相互交流智故。

  何故第十地说名为法云耶?谓由能知一切总融通法、一切以陀罗尼及三摩地内自所证如同由云掩盖虚空广大障碍、及已圆满法身故。

  云何获得此等十地耶?由四行相可看。一、由获得胜解故者:谓由於地中胜解体故。二、由获得法行故者:谓由获得与地极善相应十法故。三、由获得证知故者:谓由於第一地中通过证知法界已、证知一切故。四、由获得成就故者:谓由趣於此诸地修习之究竟故。

  此等地之修习云何可看耶?谓于此中菩萨於地与地中修习奢摩他与毗钵舍那时由五行相故修习。五为何耶?谓如:一、由融通修习故。二、由无所相修习故。三、由任运修习故。四、由热切修习故。五、由不满足修习故。

  由此等五行相修习故、能引生诸菩萨之五果。谓如是於每一刹那中能销毁一切粗重所依;及远离种种想,即对一切法乐获得喜悦;及于一切法之光明无断且无所有行相断真正清净智;及於此诸随顺无所计执清净分之所相、非所计执中现前生起,当圆满成就圆满法身;及能摄取较以上更为在上之因。若于主要者,则於诸十地之中当修习十到彼岸。於其六中者、谓诸如前所说其六。於以後四中者、为四:

  方便到彼岸者:谓由六到彼岸积累善根作为与一切有情所共同、由遍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故。

  胜愿到彼岸者:谓于以後由现成办种种大愿故、由能摄集到彼岸之缘故。

  恒力到彼岸者:谓由抉择及修习故、六到彼岸相续不断现在前故。

  智慧到彼岸者:谓能树立六到彼岸,由智慧故、能领略於法享用、及能遍成熟有情故。

  又此等四到彼岸者、当视为由般若到彼岸无分别智、及此後得无分别智所摄。於一切地中亦非不当修习一切到彼岸。由此法之异门即为到彼岸藏所摄故。

  以如其为何所有时间等十地之修习当圆满耶?五补特伽罗者以三无数劫当圆满。由胜解行之补特伽罗者、以第一无数劫当圆满。由增上清净意乐行之补特伽罗者行於所相、及行於无所相等者、於前六地及第七地中、以第二无数劫当圆满。即此无造作行者、于此以上乃至十地以第三无数劫修习当圆满。此中颂云:

  具有优良、胜愿力、心平稳、胜进所有

  菩萨、可称三无数劫中、能遍作为者。

  

  更上戒学殊要品第七

  

  现在因果修习之差别显示已、此中如何看更上戒学之殊要耶?如《菩萨地》解说菩萨真正誓守律仪。

  若总摄者,由四殊胜当看差别:一、差别殊胜。二、学处共同及不共同之殊胜。三、广大性之殊胜。四、甚深性之殊胜。由如是可视为殊胜。

  此中差别殊胜者:谓由律仪戒律、摄聚善法戒律、及当作有情义利戒律故。此中律仪戒律者:谓当知为二戒依持之义。摄聚善法戒律者:谓当知为真正成就佛陀法依持之义。当作有情义利戒律者:谓当知为能遍成熟有情依持之义。

  由诸菩萨之所学与诸声闻共同者、以自性具有罪过者普遍不应现行故。不共所学者、谓由特别制立之具有罪过者可遍现行故。谓於此所学中者、若於此处当为声闻之堕陷,即於是处无有菩萨之堕陷。若於此处当为菩萨之堕陷,即於是处无有声闻之堕陷。

  诸菩萨之戒律者:谓为身、语、及心所有。诸声闻所有者、即唯身及语。即由此故,诸菩萨虽亦成为心陷堕,然而诸声闻所有者、则非是。若总摄者,则若诸无有罪过而饶益一切有情之身、语、及意之业,即此等一切菩萨当现行。

  此中亦当学习者:谓若如是者,则由共同与非共同故、当视为殊胜。

  广大性之殊胜者:谓由四行相广大性故:一、由种种及无能量之所学广大性故。二、由遍摄持无有能量福德之广大性故。三、由遍摄持以饶益和安乐一切有情为意乐广大性故。四、由依於无上正等菩提广大性故。

  此中甚深性殊胜者:谓诸菩萨由如是诸方便善巧故、虽行十行相杀生等业,然而亦不由此成为罪过、且能生起无能量福德,亦迅速圆证无上正等菩提佛陀体。

  又变化之身及语业当知亦为菩萨甚深之甚深戒律。由正居政要、并於诸有情示现种种侵挠以便安置调伏有情,由示现种种本生事故,由於其他有情当作妨害故、由於此以外之有情遍示现饶益故、亦能成就其他以净信心为先行、当能成就所作遍成熟事。此者、即是菩萨之戒律甚深性殊胜。

  若总摄者,则由此四行相殊胜当知菩萨戒律之律仪为具有殊胜。由此差别故、菩萨所学之差别无有能量,喻如《颂扬调伏极广大经藏》所说。

  

  第四卷

  更上心学殊要品第八如是显示更上戒学之殊要已、更上心学之殊要云何当看?若总摄者,则由六差别当看:一、由所缘差别故。二、由种种性差别故。三、由能对治差别故。四、由堪任性差别故。五、由感引差别故。六、由业差别故。

  谓由缘於大乘之法故。

  由所谓大乘光明、真正积累福德、三摩地王优护、勇往等三摩地种种体无量故。

  由缘於一切法融通之智故、於以楔出楔之道理中能拔除阿赖耶识内所有一切障碍粗重。

  由静虑安乐等故、於任何处所随其所欲即於是处便得受生故。

  於一切世界中能感引无碍神通。

  能动摇、能燃烧、能周延、能示现、能使变为其他事体、能往、能来、能收、能放、能树立一切色身、由机缘同故能趣往、既能显现、亦能不显现、由能自在性、善树立异事神变、施助辩才、忆念与安乐生起、放光,能感引如是诸大神通。

  能感引总摄一切难行十行相难行故。十行相难行者:谓如一、承诺难行者。由承诺立愿大菩提故。二、不退转难行者。由不以诸生死痛苦而退转故。三、不背向难行者。由不以一切有情邪行而从此背向故。四、面对难行者。由面对诸能作妨害之有情所作一切义利事故。五、不沾染难行者。由虽生於世间然而不为世间所沾染故。六、胜解难行者。由虽未考虑然而对大乘一切广大性与甚深性胜解故。七、证知难行者。由证知补特伽罗与法无我故。八、通达难行者。由通达诸如来意趣言说甚深故。九、不分离而无杂染难行者。由虽未放弃生死、而彼能无杂染故。十、加行难行者。由诸居处於解脱一切障之佛陀乃至穷生死际於能作一切有情义利加行故。

  於通达难行中、对诸佛陀意趣言说彼等如何通达耶?例如:云何为菩萨能行施耶?若少分施亦不布施,则於十方世间无能量施亦能施行。云何意愿施耶?若于一切施不能意愿者,云何于施胜解耶?若於诸如来不成就净信者,则云何能转起施耶?若自身不能转起施者,则即是由法尔性施之义。云何为于施喜悦耶?若任何一次都不曾有能布施。云何于施更宏广耶?若于施成为无有唯一精要想者。云何施为清净耶?若能发现悭吝者。云何为布施究竟耶?若成为不住於边沿者。云何于施能作主耶?若于施无有自在者。云何施无尽耶?若成为不住於无尽者。如於布施如是戒律等乃至般若随其所应亦当了知耶。

  云何为杀生耶?若能使诸有情极善反转生死。云何为不与而取耶?若孰亦不与,自尔取一切众生。云何为欲邪行?若於诸欲肯定为邪行。云何为虚妄语?若诸虚妄者即此肯定为虚妄。云何为能离间?若由安住空性之最胜故、为常安住。云何为粗暴语?若安住所知彼岸。云何为绮情语?若於一切法真正裸露剖析而说。云何具有贪着心?若殷切修习使自己获得无上静虑。云何具有损害之心?若於心中对一切能烦恼挠乱者已能损害。云何为具有邪妄见?若此於一切时一切处所有之邪妄即如其邪妄如是观见。

  於诸佛陀之法说为甚深中、何为诸佛陀甚深耶?此中显示:诸常法者为诸佛陀法。由法身恒常故。诸断法者为诸佛陀法。由一切障断故。诸生起法为诸佛陀法。由变化身生起故。诸所缘法为诸佛陀法。由缘具有有情八万四千之能对治故。诸具有贪着之法者为诸佛陀法。诸具有贪着之有情承诺为己体故。如是当知诸具有嗔恚之法者为诸佛陀法,诸具有愚痴之法者为佛陀法,诸异生之法者为佛陀法。

  诸无沾染法者为佛陀法。由於成就之真如中不为一切障所沾染故。由诸无能沾染法者为诸佛陀法。由虽生於世间而不能为诸世间法所沾染故。是故诸佛陀法说为甚深。

  由当知为修习到彼岸、当遍成熟有情、当遍严净佛陀刹土、能成办一切佛陀法故,当视为菩萨三摩地业之差别。

  

  更上慧(般若)学殊要品第九

  

  如是显示更上心学殊要已、云何为更上慧(般若)学之殊要耶?由无分别智之自性、所依、基础、所缘、行相、妨难之解答、依持、助伴、异熟、等起、出离、趣归究竟、由加行所生起无分别及後得之胜利、差别、无分别及後得之譬喻、成办任运所作、及由甚深性故,亦当视为无分别智者即更上慧(般若)学之殊要。

  此中由五行相故、能断者、即所谓无分别智之自性:一、由作意永断离故。二、由极善超越有寻有伺地永断离故。三、由能平息想和受俱灭永断离故。四、由色自性永断离故。五、由於真实义中各种奇异计度永断离故。谓无分别智者、当知即此五行相永断离。

  安立无分别智作如是说显示颂云:

  由诸菩萨始能知无有分别自性者。

  五行相者既永断,真正於义无奇异。

  由诸菩萨始能知无分别智所依者。

  非是心而唯是心,由不思义、因生故。

  由诸菩萨始能知无分别智基础者。

  具正闻熏习能诠之作意者为如理。

  由诸菩萨始能知无分别智所缘者。

  诸法远离诠说性,亦即无我真如性。

  由诸菩萨始能知无分别智行相者:

  即於此缘所知时,唯是所有无所相。

  此加行所生自性、除所计执外无余。

  文字更互配合故、此义随应即生起。

  於所诠无有能诠,非是能知(义)得转起。

  由相反故、非言说,是故一切离诠说。

  无有分别之智者,即菩萨於此之後、

  可得诸行之依持、由此者当增长故。

  由诸菩萨始能知无分别智助伴者:

  於二道中说明者、五到彼岸为自性。

  由诸菩萨始能知无分别智异熟者:

  於佛二身会众中、由加行及获得故。

  由诸菩萨始能知无分别智等起者:

  於诸以後以後时、许於转胜中前进。

  由诸菩萨始能知无分别智生起者:

  当知於十地等中、由获得及成就故。

  由诸菩萨始能知无分别智之究竟。

  由获清净三身故。由获自在最胜故。

  此无有分别智慧唯由净信及胜解、

  无为强烈种种罪所沾染犹如虚空。

  此无有分别智慧由解脱一切障故、

  由具获得、成就故、无有沾染如虚空。

  此无有分别智慧此无沾染如虚空。

  虽经由於世间等,常不被世间沾染。

  如哑巴希领纳义、如哑巴正领纳义、

  如非哑巴领纳义即是申明三智慧。

  如愚蒙希领纳义、如愚蒙正领纳义。

  如不愚蒙领纳义、即是申明三智慧。

  如五识希领纳义、如五识正领纳义、

  如意识能领纳义、即是申明三智慧:

  未知论典希论典、次第领纳法与义、

  依加行所生起等、如是当知三智慧。

  如某人正闭眼睛、如同此无分别智。

  如其即此睁开眼、如同此後所得智。

  此无有分别智者、当知犹如净虚空。

  此中如其色显现、如同此于後得智。

  如其珍宝饶钹器、无有分别自尔生,

  如是恒常无分别、佛陀种种事业成。

  此中非是、他中非、非不能知、非能知、若诸与所知无别能知即此无分别

  由无有所分别故、诸法一切由自性

  即由是故无分别、故此智无分别性。

  此中於无分别加行所生智者、为三行相:由依因、感引、及串习所生起故。即由如是差别故。

  无分别智亦三行相。由识胜、无颠倒、及无戏论而无分别故。

  此之後得者为五行相。由於证知、随念、安立、融通、及充裕,进行差异伺察故。

  其他成就无分别智颂云:

  饿鬼、傍生、及诸人、诸天、各如其所宜

  同一事体意差异、诸义故许无成就。

  如是过去等由於梦景影像二行相、

  所缘非为实有故、然此具有所缘故。

  义者若成就为义,则智不成无分别。

  由此无故、佛陀体便非可许能获得。

  菩萨由获得自在静虑胜解自在故

  如如地水等事体即当如是成所缘。

  於此中辨别成就,由具慧获得宁静

  所有诸法作意时如是显现所缘故。

  由智因中无分别诸义悉不显现故。

  既当通达义为无,此无、了别识故无。

  无分别智与般若波罗蜜多无有差别。经作是说:菩萨由通过於般若波罗蜜多、以无住道理而安住,已修习此外其他诸波罗蜜多故、能遍圆满。

  云何以无住道理能遍圆满耶?由能遍断离五行相所依故:一、由能遍断离外道我执所依故。二、由能遍断离未证见真实菩萨分别所依故。三、由能遍断离生死与涅磐二边之所依故。四、由能遍断离唯由已断离烦恼障而知足之所依故。五、由能遍断离不顾及有情之义利而般无余依涅磐界之所依故。

  声闻之智慧与菩萨之智慧有何差别耶?由五行相故当知有差别:一、无分别之差别者。由於蕴等法中无分别故。二、非是零星差别者。由非仅是证知真实、悟入所知之一切行相、及当为一切有情中之零星故。三、无住性之差别者。由无住涅磐故。四、毕竟之差别者。由於般涅磐界不成为穷尽故。五、无更上之差别者。由於之上非彼之乘、更殊胜者无其他故。此中颂云:

  由大悲为体智慧、有五行相之殊胜,

  说世间出世间二圆满为相互不远。

  若於彼时菩萨具有更上戒学、更上心学及更上慧(般若)学之圆满功德,并於一切财宝已获得自在,即於尔时何故出现有情具有匮乏因素?一、由观见此等有情中成为障碍之业故。二、由观见能感引此享用时唯成为善法生起之中断故。三、由观见遍厌倦现在前故。四、由观见若感引此享用者,则不善法等唯成为因性故。五、由观见唯感引此享用以唯能妨害此外其他更多有, 情为因故,由如是五行相故、出现有情具有匮乏因素。此中颂云:

  由观见业障、以及现在前等、能妨害、

  故说不由诸菩萨、有情享用可获得。

  

  断离殊要品第十

  

  如是显示更上慧学殊要之差别已,断离殊要云何当看耶?诸菩萨之断离者、即所有无住涅磐。

  此之能相者:谓由若具有遍放弃烦恼故、不遍放弃生死之所依,即转依。此中生死者:谓依他起自性、属於杂染分。涅磐者:谓即此依他起自性、属於清净分。所依者:谓即此属於二分之依他起自性。转依者:谓若即此依他起自性之能对治生起者,则此即违反杂染分而转化为清净分。

  此转化若总摄者,则六行相:一、能减弱而转化为强盛者:谓由胜解增上力故、於保持听闻习气及具有羞耻时、由烦恼唯减弱遍出现,或根本不出现故。二、通过证知转化者:谓诸进入地上之菩萨所有、乃至第六地中、能树立真实与非真实显现故。三、由已修习转化者:谓诸具有障碍者所有。由乃至十地中一切所相不显现及真实显现故。四、果圆满转化者:谓诸尽无障碍者所有。由一切所相不显现、极度清净之真实显现、及於一切所相获得自在故。五、下劣转化者:谓诸声闻所有。由证知补特伽罗无我及於生死极背向故、由极度全面放弃生死故。六、转化广大者:谓诸菩萨所有。由证知法无我故、由即於此中观见为宁静故、由能断离杂染并且不完全放弃故。

  转化下劣若为诸菩萨所有者,有何过失耶?由不顾及有情之义利故、极度远离菩萨之法性。谓成为与下劣乘同等解脱之过失。

  於诸菩萨之转化广大中有何胜利耶?由是自转依之基础故、由於一切生死法中获得自在故。由於一切趣中能示现一切有情身体故,由於调伏方便种种善巧故,于高胜生及三乘等中调伏并安置者、即是胜利。此中颂云:

  於诸凡愚实称障、非是实称(chèn)遍显现,

  除遣此一切实称於诸菩萨始显现。

  无有义、及实有义、当知不显现、显现。

  所依者即此转依。尽其所欲故、解脱。

  生死、与诸般涅磐、何时生起平等智,

  尔时、是故於此中、即此生死成涅磐。

  是故生死轮转者、非放弃、非不放弃。

  是故诸般涅磐者、亦非获得、非不得。

  

  智慧殊要品第十一

  

  如是显示断离殊要已、智慧殊要当云何看耶?由佛陀之三身即自性、圆满享用、及变化身故,当视为智慧殊要。

  此中自性身者:谓若诸如来之法身,一切自在自如之所依故。

  圆满享用身者:谓若由种种佛陀之眷属轮围所显、及依於法身遍严净佛陀刹土、能使领纳大乘法之享用故。

  变化身者:谓此唯於法身依止:谓遍示现从居住睹史多天处开始、死殁、降生、享用欲、出家、访问外道、艰苦行、圆证菩提、转大*轮、及般大涅磐故。

  此中颂云:

  能相、及以能获得、自在、所依、遍总摄、

  差别、功德、及甚深、忆念、事业、佛陀体。

  诸佛陀之能相云何耶?谓法身。

  若总摄者,当知为五能相:一、转依之能相者:谓若反转一切障属於杂染分之依他起自性者,则能树立从一切障解脱、并于一切法自在自如即成为属於清净依他起自性故。

  二、白法自性之能相者:谓通过圆满六到彼岸获得十自在故。此中寿自在、于心自在、及于资具自在者、由圆满布施到彼岸故。于业自在、及于生自在者:谓由圆满戒律到彼岸故。于胜解自在者:谓由圆满堪忍到彼岸故。于愿自在者:谓由圆满精进到彼岸故。於由五神通所摄之神变自在者:谓由圆满静虑到彼岸故。于智慧自在及于法自在者:谓由圆满般若到彼岸故。

  三、无二之能相者:谓由有与无无二之能相故、由以一切法无有事体及空性之能相为事体故。有为与无为无二之能相者:谓由集合诸业及烦恼而无有造作性、备及示现有为显现得自在故。差异与同一无二之能相者:谓於此中一切佛陀之所依非为差别、及无能量相续圆证菩提故。

  此中颂云:

  由我执无所有故、所依差异非实有。

  由随逐於先前故、假立为彼无差异。

  种姓异故、无义故、遍故、无有开始故、

  於离垢之所依中、佛陀非一亦非多。

  四、恒常之能相者:谓由清净真如之能相、宿愿力及所作无有停息故。

  五、不可思议之能相者:谓由内自亲证此清净真如、於世间无有譬喻、及非寻思所行境界故。

  又云何於此法身唯最初由触获得耶?由缘谓於融通大乘法无分别智及此後得智以五行相善修习故、及由遍於一切善积累资粮、已破坏微细难破坏障故,由金刚喻三摩地於此无间一切障尽远离故,即由此等获得转依。

  又由几行相自在能获得法身自在耶?若总摄者,由五行相故、能获得:一、由转化色蕴故,於刹土、身体、标明、特点、声音无有边缘、顶部不见自在。二、由转化受蕴故,于安住无有差失、无能量而广大之安乐自在。三、由转化想蕴故,由一切名身、句身、及文身显示时自在。四、由转化行蕴故,於能摄集变化、使转变、轮转,及能摄白法自在。五、由转依识蕴故,于如镜智、平等抉择智、观察智、及成办所作智自在。由如是故、能获得自在。

  法身当知以几所依为所依耶?若总摄者,有三所依。以佛陀之专住为种种所依者、此中颂云:

  若因佛陀得自界,便得证五行相喜。

  由未得故远离喜,故希欲此专获得。

  威力、成所作、法味、义、功德、充裕无比、

  佛陀恒无尽观照、得无差失最胜喜。

  圆满享用身种种之所依者、由为使菩萨遍成熟故。

  变化身种种之所依者、由一般为使诸声闻遍成熟故。

  当知由几多佛陀法能总摄法身耶?若总摄者,由六行相能总摄。一、由佛陀法清净故者:谓由通过转化阿赖耶识获得法身故。

  二、由异熟故者:谓由通过转化色根获得异熟者之智慧故。

  三、由专住故者:谓通过转化行於欲等住已、获得无有能量之智慧故、即由获得专住故。

  四、由自在故者:谓通过转化种种遍摄受业已、於一切世界於无挂碍神通智获得自在故。

  五、由语言故者:谓通过转化观见、听闻、知觉、及辨别之语言已、於善巧满足一切有情心之善导智获得自在故。

  六、由除遣故者:谓通过转化一切妨害、及过失已、於除遣一切有情之一切妨害获得善巧智故。

  谓由此六佛陀之法故、当知能总摄诸佛陀之法身。

  若诸此所有佛陀薄伽梵之法身,即此抑说差异耶?抑说为非差异耶?由所依、意趣、及事业无有差别故、说为非差异。由无有能量身体圆证菩提故、说为差异。如其法身,如是圆满享用身亦由意趣及事业无差异故、虽非差异,然由所依差异故、非无差异。谓由所依无有能量而出现故。

  变化身亦当视如圆满享用身。

  此法身当知具有几多功德耶?谓极度完全清净之四无能量、八解脱、八制胜处、十遍处、无诤、愿智、四顺利相互交流智、六神通、三十二大丈夫征、八十优质、四一切行相全清净、十力、四无畏、三无隐护、三念住、真正摧毁习气、无忘失法性、大悲、十八不共佛陀法、一切行相中最胜智性、及具有圆满六到彼岸。

  此中颂云:

  於诸有情心慈爱,际遇、远离、具意趣,

  不离意趣,具安乐意趣,於佛陀敬礼!

  从一切障定解脱,由牟尼制伏世间。

  由您智故遍所知,心得解脱敬礼您!

  诸有情一切烦恼、使能无余尽调伏。

  除遣烦恼、对苦痛具有慈爱敬礼您!

  任运、不据有染着、不据有挂碍、恒常

  平等安到、一切问能得回答、敬礼您!

  所解说所依能依、显示语句、使知时、

  恒常不障碍般若、最胜导师敬礼您!

  特为许诺此等之语句、行事、能知,对

  有情来往及出离、极善教导敬礼您!

  若诸有情观见您,当证知为最胜士。

  唯由观见即使能生起净信、敬礼您!

  摄受、住世、及舍寿,变化者:获得据有

  转变、三摩地以及智慧自在敬礼您!方便、归依、及清净、出离於大乘之中

  不诳惑诸有情之摧毁诸魔敬礼您!

  智慧、及已得断离、对出离显示梗障、

  於自他义非外道他能骚扰敬礼您!

  眷属中能定处罚,已断离诸二杂染。

  不据隐护、不忘失、能摄大众敬礼您!

  走动、停住、亦遍察,不据不遍知而行。

  您者能遍知真正实饶益事敬礼您!

  能饶益一切有情,您者从不过其时。

  恒常能作合结果,丝毫不爽敬礼您!

  遍於世间一昼夜、作六次巡回照瞩。

  恒与大悲相应者、普遍饶益、敬礼您!

  由运往、及统通达、能善巧、诸事业故,

  较声闻及独自觉一切最胜、敬礼您!

  大菩提一切行相、由三身都已获得。

  一切时一切有情疑虑得决敬礼您!

  不据紧拘、不据过、不据浑浊、不据停、

  不据动摇、一切法无有戏论敬礼您!

  诸佛陀之法身者、与此等功德相应。复次、与自性、因、果、及事业亦相应,并与运转功德相应。由如是故,当知诸佛陀薄伽梵之功德无上。此中颂云:

  您者成就妙正义,由诸地一切出现。

  获得有情最胜性,能解脱一切有情。

  於世间及生死中、具无伦无等功德,

  一切行相亦非为天与人所得睹见。

  又诸佛陀之法身者、乃於最胜甚深中之甚深,此之甚深云何当看耶?此中颂云:

  无有生中佛陀生,於无住中善专住,

  能作一切任运事,以第四食为餐用。

  无有差异、无比测、事业无比测非歧,

  具平稳不平稳业,诸佛陀具有三身。

  无有任何圆证佛,一切非是非佛陀。

  每一刹那无比测,事体本无事所显。

  非染着、非无染着,由贪着性故出离,

  善巧贪着非贪着、亦悟入贪着法性。

  有情由过失不现犹如破水器中月。

  遍於世间如太阳、彼等能被法光辉。

  佛陀超越於诸蕴、亦即宿於诸蕴中,

  与此非异非非异。由不放弃善超越。

  具有融通一切业、海中如同诸水王。

  说已作、正作、将作、於他义利无别意。

  或时示现圆菩提,或时如火现涅磐。

  无论何时非无有,即是诸如来之身。

  佛陀於诸非圣法、诸人、及所有恶趣、

  诸非是梵行法中、体性及居处最胜。

  诸佛伺察遍一切、任何处所无伺察,

  诸处虽亦遍观见,但非六根所行境。

  烦恼调伏、未断离,如同毒物被咒杀;

  诸佛陀者、从烦恼至烦恼尽、得遍智。

  诸具有大方便时、烦恼成为菩提分。

  生死亦宁静体性。是故如来不可测。

  此等者、当知为十二行相甚深:谓如生。涅磐、事业、及住甚深性。安立、数、事业甚深性。圆证菩提甚深性。远离贪着甚深性。断离蕴甚深性。能成熟有情甚深性。观见甚深性。圆证菩提性。示现涅磐甚深性。宿住甚深性。示现身甚深性。(11)断离烦恼甚深性。(12)不可思议甚深性。

  诸菩萨若於法身随念佛陀者,则由几多随念随念耶?若总摄者,则诸菩萨由七行相修习随念佛陀。

  一、由於一切世界获得无碍神通故、修习随念佛陀於一切法具有自在。此中颂云:

  於一切有情界中,已决了出现障蔽、

  又决了不明其因,佛陀能通达处理。

  二、由诸如来相续不断从秽垢解脱性故,随念诸如来身恒常。

  三、由一切烦恼障与所知障远离性故、随念诸如来不据差失最胜。

  四、由一切佛陀之能作任运相续不断故、随念诸如来任运。

  五、由佛陀刹土彻底清净及广大法享用故、随念诸如来据有博大享用。

  六、由虽出现世间而亦不为一切世间法所沾染故、随念诸如来无沾染。

  七、由遍示现圆证菩提与般涅磐故、能使尚未遍成熟之有情遍成熟,能使诸已遍成熟者得解脱故、修习随念佛陀称赞诸如来为大义利者。此中颂云:

  依凭於各自之心,经常、净善无用洗、

  能随顺布施圆满,法乐享用极博大。

  成多自在极遍行、众多士夫期愿此。

  一切佛陀此一切由诸具慧当随念!

  云何当知诸佛陀所有佛陀刹土彻底清净耶?如《百千菩萨藏之经藏》序品中说,薄伽梵大无所量宫殿七类珍宝最胜光耀所饰,无有比量世界所充盈之大光辉极善出现,方所差别极致所显无有能量树立,轮围不尽确定,真正超越三界之所行境界,此出世间无上善根所生起以彻底清净起布置作用之能了别识为能相,如来之所居,大菩萨之依住,天、龙、药叉、乾闼婆、非天、莫呼洛伽、人非人无有能量活动,由法味之大喜大悦所依,由能作一切有情义利故即能位定,远离一切烦恼之妨害,完全断离一切扰乱,妙过一切资源、由如来加意所安布,由大念大慧大审察所出离,以大奢摩他与大毗钵舍那为乘,悟入大解脱门空性、无所相、及无希愿,由无能量功德资粮所庄严,由依於大珍宝莲华王所建立之宫殿中而居止。

  由如是故,此完全清净佛陀刹土亦遍示现显色圆满,亦遍示现形色圆满、能量圆满、境界圆满、因圆满、果圆满、主体圆满、分部圆满、辅翼圆满、引导圆满、事业圆满、饶益圆满、无畏圆满、依持圆满、道路圆满、乘运圆满、门径圆满、及依处圆满;

  又此完全清净之佛陀刹土之享用者、彻底清净,完全安乐,根本无有差失,完全自在。

  又此诸佛陀之法界者、当知於一切时具有五业:

  一、由唯观见故、由即能从盲聋疯狂等之妨害得救护故、具有完全救护诸有情之妨害所有事业。

  二、由从不善处提取、于善处安住故,具有完全救护恶趣事业。

  三、由当解脱外道非方便故、由通过与诸勤作之乐欲相反、善导置於佛陀教法中故、具有完全救护非方便事业。

  四、由能成办真正超出三界之道故、具有完全救护萨迦耶事业。

  五、由均善安置真正误入余乘诸不定种姓菩萨、及诸声闻二者於大乘胜行中故、具有完全从乘救护事业。

  即一切佛陀者、当知於此等五事业中视为同一事业。此中颂云:

  由因、所依、所作、思、行五差异所增上,

  许世间业成差异,由此无、非如是导。

  若如是与声闻和独觉为不共、如是佛陀之法身功德圆满而与此相应者,则由何意趣显示为一乘耶?此中颂云:

  或有部分径直故、复次由遍摄持故、

  由诸圆满佛陀故、於诸不定说一乘。

  法、无我、解脱同故、种姓成为差异故、

  获二意乐、演化故、究竟故、说为一乘。

  如是若一切佛陀为等同者,何故视佛陀为众多耶?此中颂云:

  同一界中无二故、无量以时集粮故、次第出世非理故、共许佛陀为众多。

  云何看诸佛陀於法身中非毕竟完全般涅磐耶?此中颂云:

  一切障定解脱故、诸能作未圆满故、

  许佛陀毕竟涅磐,亦众多次般涅磐。

  何故圆满享用身非自性身耶?由六因故:一、由此显现为色身故。二、由佛陀之轮围於无能量之眷属等中显现差异故。三、如其胜解如是观见显现为不决定自性故。四、由显现为异与异故,即由显现为动摇自性故。五、由菩萨、声闻、天等种种眷属和杂故、即由显现为和杂故。六、由阿赖耶识及转识二转依故、由不合理显现故、圆满享用身性不应为自性身故。

  变化身何故非自性身耶?由八因故:一、由诸菩萨长期获得不退失三摩地生於睹史多及人中不应道理故。二、由诸忆念生世者不知文字、计算、数量、手艺、技巧、论典、欲行、及享用、不应道理故。三、诸不善巧恶说与善说之教法者前往其他外道跟前不应道理故。四、诸已善巧优良三乘道法者而复苦行不应道理。五、已处百千俱胝诸赡部洲而於一处正等菩提及转*轮不应道理。六、若谓无示现正等菩提方便、亦于诸余处由诸变化身能作佛陀之能作者,则唯于睹史多圆证佛陀。七、不得知同於一切赡部洲同等佛陀出现耶?由从不得知故、即无有教与理。

  若变化身多次出现者,则世间总摄於四大洲故、与二如来出现世间之契经并无违反。犹如二转轮王不出现。此中颂云:

  佛陀微细变化者、一切行相圆证觉。

  由能一切示现者、同等众多入胎藏。

  由为一切有情立宏愿及胜行性故,由真正能成办大菩提故,不应毕竟般涅磐。由立宏愿及胜行当成为无意义故。

  由圆满享用及变化二身无常故、云何作如是说如来之身为常耶?由等流及变化身依於法身故。由圆满享用相续不断及变化屡屡示现故,当知为恒常性。如说经常安乐行。如说经常布施食品

  由六因故者:谓诸佛陀薄伽梵由变化身毕竟无住。一、由能使诸所遍成熟有情得解脱故,二、由希欲圆满能作业及佛陀之身能不断故,三、为避免於涅磐无有乐欲及不通达甚深法教故、为避免於佛陀轻蔑心,四、由若相续观见者,则轻藐故、若不尔者能生起渴仰,五、由导师罕得故、能各自当生起精进,六、由不放松精进故、当即迅捷遍成熟故。此中颂云:

  由已圆满兴作故、由反不希宁静故。

  由反轻蔑佛陀故。由当能起崇尚故。

  由各自起精进故。由迅捷遍成熟故。

  由诸佛陀化身故、毕竟不取留住故。

  

  诸佛陀所有法身、虽无始时来无可比测,是故不当起奋勉。此中颂云:

  若获得佛陀无差别无比测、

  诸有情於此为减弱奋励因,

  长远得获乃成为无有因性。

  剪断因行之相续不应道理。

  

  总摄大乘纲领论大论师无着造讫

  班智达滋那密陀那、息雷那特若伯地阿、及班德智军译










相關文章:
总摄大乘纲领论 一

上一篇(总摄大乘纲领论 一) 回目錄 下一篇( 能达未达论)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悲泪化现度母
敬邀-诵殊胜宝典《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花东藏传佛教@ - Yahoo!奇摩部落格
大威德金刚火供简介
真实意与普巴金刚合修

赞助网站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學術資源網站
學術資源網站。
中央研究院身體與醫療研究
claire心靈季節- PChome 新聞台Blog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 中華佛教直貢葛舉*菩曼仁波切* · 喇嘛網 · 化育資訊網 · 佛曲音樂*大寶法王篇* · 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基金會 · 大愛電視網路
台北教育網
台灣會議中心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