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佐欽大圓滿佛學會100年5~6月法會 寧瑪三根本03~04月份法訊 孝恩燈、慈母心-大悲觀音加持大法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世出世法 本立道生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显教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1/01/02 07:07:48
學習次第 : 进阶

世出世法 本立道生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

新元讲席贡言

弟子钟清泉敬记

 

前言

缘起

释题

甲、志于道  中文义

甲一、谁能出不由户

甲二、格致诚正  修齐治平

甲三、德配天地

结语、众生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乙、发菩提心(梵语)

乙一、业道之别’——业指福德,道指证果

乙二、九界三惑三只断尽

乙三、入重玄门始断根本无明

丙、带业往生  乘愿再来

别途——净土法门三特别

带业往生释题

带业往生附说

丙一、随眠无明谓无明烦恼眠伏第八识中

丙二、立相住心

丙三、以果为因

丙四、莲胎断惑

丙五、二力横超

乘愿再来释题

附语——净土宗为难信之法(三忍)

附语——净土宗为难信之法(六即佛)

 

前言

 

民国七十三年新春,雪庐老人李炳南老居士,在华严讲座开讲前,体察时节因缘,特制世出世法,本立道生新表,作为新年贡言。开示莲友应当立住世出世法的道业根本,深信净土法门乃横超生死出苦捷径,不让消业往生别异见解所迷惑。全部讲辞共有十九次,时间长达七个多月,期间曾因食用味精,四大微恙,停讲三月有余,病癒之後再续法缘。老人时寿九十有五,为法忘躯,殷切叮咛,谆谆教诲,一片婆心,令人感慕。

 

                            甲一、谁能出不由户─────────┐

                                   (内)(外)                 │┌众生在世间

          (甲)志於道──┼甲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不离世间觉

                中文义    甲三、德配天地───────────┘

                (通)途  乙一、业道之别业指福德,道指证果───────┐

世出世法─┼(乙)发菩提──┼乙二、九界三惑三只断尽────────────┼

本立道生        心梵语    乙三、入重玄门始断根本无明──────────┘

                          丙一、随眠无明谓无明烦恼眠伏第八识中─────┐

                (别)途  丙二、立相住心取报土报身忻厌等────────┤

          (丙)带业往生─┼丙三、以果为因伏惑往生────────────┼

                  乘愿再来  丙四、莲胎断惑当生成就登岸──────────┤

                            丙五、二力横超────────────────┘

 

                  先离轮回而後证果

            三别─┼不经次第横超三界

                  不能自去如来接引

 

(附语)净宗为难信之法,惟佛为世间解独知其义。

 

1)仁王经三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原

 

2)起信论三细一无明业相,即真心之初动。二能见相。三所见相。一为体,二、三为用。体用不离,一时具三相。

 

3)阿赖耶多名,见唯识论及了义灯。种子识根本识等。

 

缘起

 

今天是今年开春第一次讲经,先给诸位谈谈话,为什麽先谈话呢?因为华严经这几次是按文理一句一句讲,注重佛理的讲解,很费力。华严经讲了十三年,八十华严还讲不到一半,若一年讲一本,也要十年之久,讲经的人现在已经九十多岁了,不要说再活十年,十天也不敢保险。所以先不讲经,先将华严经的用意在什麽地方,总合起来简单扼要地说。懂得这张表的用意,以後讲经讲得长,讲得短,都没关系,因为大家都已有所得了。这是讲这张表的用意之一。

 

再者也是因缘所致,自古以来,各宗不论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等重实修的宗派,或天台、唯识、三论、华严等研究教理的宗派,对净土宗没有人敢多说话的,现在却有人出来要改净土经典。使全台湾甚至海外学佛修净土的人都起了疑惑,信心受到很大的扰乱,这是自古所没有的事。从前讲华严只讲个大意,被他们一闹,华严必得一句一句讲。而真如回向讲完後,讲到微细智,只有佛才能称做世间解,解得很细,除佛以外,等觉菩萨也够不上。因此现在先介绍净土宗的要义,以後讲经就不必一句一句讲,只要讲个大意就可以了。这是讲这张表的用意之二。

 

这几年来大家不甚研究佛理,也不得不详细讲,免得大家看经生出误会。但是若只讲解,大家听了不能证果,证果全在实行,我个人修行不好,所以我得竭力地注重实行。若不实行,人的寿命不知何时就完了,那时,修行若无成就即非常可惜了,修行能证道,有个成绩,是很重要的事情。

 

证了道,什麽事情都解决了,但是,道有内道、外道之分,外道是(他)教的心外求道,旁门左道,一点也无用处。内道是佛法的心内求道,佛经称为内学,而孔子之学也是内学,怎麽个法呢?这是指研究本性的。唯有佛经彻底研究本性,孔子亦研究本性,孔子之道与佛法之道一样,学之皆能成就,今年起大家都要注重求成就。这是讲这张表的用意之三。

 

说到证道,证的同是内道,但是,道的讲解,或是自己修行,则有浅有深有难有易。浅的不彻底不究竟,深的才究竟,而学道必须求深的。一般来说,深的比较难,浅的比较容易,但是浅的多不彻底。要能学到深的,则全在圣人的善巧方便。佛知道大多数众生只能学浅学易,不能学深学难,所以就变了一个很特别的办法。这个特别法一般人不能了解,惟有佛了解,这个特别法门又深又容易,道理虽然深却很容易学。

 

今天这个表若了解了,以後遇到任何疑惑,自己就能破疑,可以一步一步往前走,不至於走错路。

 

在此再申明一次,本人讲经没有自己的意思,心中没有学问,那敢有自己的意思呢?凡是所讲的皆是古圣先贤在经典上说的,本人只是当个录音带介绍给各位而已,我不妄作聪明,所说的话都是圣言量,我们要随顺圣言量。

 

本人来台湾至今已三十多年,开始就是儒佛并重。当初一来就办国文补习班讲中国文化,同时也讲佛经,三十年前如此,三十年後的今天也是如此,别处存有门户之见,很少这样干的。若把今天这个表看明白,讲得清楚,就不再会有门户之见了。

 

释题:世出世法  本立道生

 

这张表的题目是世出世法,本立道生世是世间法,出世是出世间法,三界以内谓之世间,三界以外谓之出世间,这两种法门其实是一个法门。这点或许大家就不相信了,以为出世法是出世法,世间法是世间法,儒佛相同佛没这麽讲啊!孔子也没有这麽说啊!心存门户之见的人才会把儒佛强迫分开讲。表面上看,世间法有六道轮回,众生头出头没,千千年万万岁在六道中轮转,好像在海水中,有时候头露出来,忽然一个大浪打来又沉下去。出世法是到达涅盘彼岸,出了苦海,离开了三界,出了世间,不再头出头没了。表面看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有此不同,实在讲,世出世法其实是一个法门,只不过是有深浅之别而已。

 

怎麽说是一个法门呢?你要是觉悟证了道,就是一个法门,不觉悟,迷惑颠倒,就认为是两个法门、三个法门,所以全在悟道不悟道而已。孔子讲,佛也讲,讲得有深有浅而已。今年同修们第一步先把心定在道上,紮住根本,紮住根以後所学才能结果,否则,心不在道上,你学上十万年也没用处,所以说本立道生。这句话是孔子说的,紮住根以後,道就能往外生长,若无根本,如花瓶中插的花,虽然好看,但不久长。没根本,生不出道理来。

 

表下分甲、乙、丙三项,甲项是世间法,乙、丙两项是出世间法。原来世法出世法是不分的,但是为了讲说明白,分成两项,最後再合起来说。

 

甲、志于道  中文义

 

世间法是以谁为主呢?全球皆没有懂得的,只有中国人懂。中国自开天开地以来,代代圣人相传,传到孔子,孔子谓之集大成,孔子把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全部的道集合起来,谓之集大成,故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世间法当以孔子为主体,真正要提倡中国文化,就离不开孔子。提倡孔子的道并不是贴标语、喊口号作宣传,那没用处。国家现在正提倡中国文化,南洋也提倡中国文化,提倡尽管提倡,但是很难行得通。中国文化汪洋无边,四库全书很多,要从那一部下手呢?总得要找几句简要详明的话来代表中国文化。

 

志于道,据於德,依于仁,游於艺。这是孔子一生治学的要领,也是中国文化的纲领。

 

志于道,心安在一处,不向别处走叫,心安在上,道以外不安,就是本性。可惜现在与从前的科场提倡中国文化,都是在学作文章,学道者有几人?光作些文章有什麽用,探究什麽叫这才重要。

 

据於德德是本性中的一种能力,内心根据本性,不离开本性,就是据於德。

 

依於仁,仁是对大家都要爱护,依是倚靠,由此而起的意思。在外头对待别人,往外用的时候,一切都要依仁而起,所作一切都要爱护人不伤害人。

 

游於艺,艺是一切技术才能,游是深潜其中,不一而足,多才多艺能为众生谋福利。

 

这四句话,包括二十四史,简要不罗嗦。志于道’‘据於德是体,依于仁’‘游於艺是用,有体有用,清楚详明。诸位或许会疑惑,我们是来学佛的,你讲中国文化干什麽呢?其实中国文化和佛学原来是一个,不可分开,不懂中国文化而学佛的这些人,皆不像样子。孔子表明自己以为第一,佛学也是以为根本。

 

甲一、谁能出不由户

 

论语中孔子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人要走路都得从门户进出,那一个人出去不从门户呢?既然人人出入必经门户,则人人应当学道,大事小事离开道就乱了,所以谁也离不开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一弹指的工夫也不能离开道。可离非道也要是离开道,就不是有道之人了,这与佛家的净念相继有何不同?讲中国文化的人没有这样讲的,他们把儒佛一刀劈成两半,所以都讲不通。我这种讲法,他们听了不顺耳,我是儒佛双修的人,我就按照我的讲法。孔子自己就是志於道,据於德,依于仁,游於艺的人,孔门弟子观察孔子就是如此。现在研究中国文化的,对孔子这套不懂,学佛的人也看不起孔子,那更是荒唐。今人提倡中国文化,却不知道中国文化是什麽,不是说空话嘛!

 

论语中孔子述说自己的修学历程: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孔子三十岁就立住志向,心不摇动了,我今年九十五岁了,心还摇动呢!这有什麽用处呢?孔子四十而不惑,不惑是断惑了,我们断了惑吗?有人自以为是老修行,试问,你的见惑断了几品?思惑断了几品?一品都还未断,吹什麽大气。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天命即是本性,能率性即明心见性了。小乘人尚未真正见到本性,大乘才见到究竟的本性,知天命其实就是大乘法。孔子六十耳顺,所有一切世间法皆能融合贯通,绝不会矛盾,一切皆顺,如华严经的理事无碍,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孔子七十从心所欲不踰矩,心想干什麽就干什麽,自在如意,但规矩一点也错不了,这已经达到中道——空、假、中圆融一体的境界了。

 

孔子的境界,不敢说已到佛的境界,可是已到等觉菩萨的境界了。现在讲中国文化的人,怎能懂孔子这种境界。学佛的人和孔子比一比,又学成那一条了呢?三十而立了吗?四十更迷惑,五十更不知天命,真是愈学愈坏。

 

      (内)    (外)

甲二、格致诚正  修齐治平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目是出自礼记大学篇,宋儒朱熹解释得乱七八糟,愈讲愈糊涂,今天将它分析出来。这八条分内外,有体有用。体是本体,用是从体所起之用。内是本体,外是作用,儒家世间法也是有体有用。佛法明心见性是内里的功夫,广度众生,作种种善,是外边的功德,这就是善根福德,正助双修。学佛成天在家打坐,什麽事也不作,那是小乘法,佛所谓的焦芽败种,佛法所不取的,必得为众生办事。

 

这八个字是八桩事,今依汉人的注解。格物的的意思,诗经云:神之格思祭祀时神来了。吾人本性如如不动,忽然间动了,一动就是来了。致知,是觉知的意思,心动时立刻察觉知道,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只要一觉悟,就了不得了。我们一般人是念起不觉,动了念头也浑然不觉,致知的工夫是念头一动就知道了。知道了还得要赶紧观察它,看它动的是对还是不对,是正还是不正,再仔细去考察,别叫它来回跑,这叫诚意。诚是忠诚,一点假也没有,在儒家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天很忠诚,一点都不做假。吾人坏就坏在意识乱七八糟,喜欢打坏主意,意识一诚,心就正了,这是内里的功夫。

 

内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再向外起作用,第一步要修身,身三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四业,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凡是坏事一点都不许做,身修到这个样子,才能齐家整齐家庭。自己若是乱七八糟的人,不干一点好事,在家里要管谁?只是多出些太保子弟,所以自身没有毛病才能齐家。政府提倡齐家报国,现在谁齐家了?齐了家再往外当国家的公务员,才能乾乾净净地拿出良心来给百姓办事,才可以治国。身不修、家不齐,出来当公务员也是图贿,扰乱天下。把国家治埋得整整齐齐安定以後,别国的人看见你这国家整齐安定,再去平天下治理别的国家。自己的国家都乱七八糟,还能去治理别人的国家吗?人家肯听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对外的功夫。

 

这样看来,我们学佛学孔子对社会有没有好处呢?学佛学孔子真正学好了,员警也省力气。

 

甲三、德配天地

 

内外都做到了,就是。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就能知道自己的本性,所谓至诚之道,可以先知,只要有至诚之心,不必抽签算卦,也可以未卜先知。有人说:我为什麽不能预知未来?不知,是因为你的心作假,心诚了就能先知。先知道自己的本性,第二步就能知道他人的性,既知人之性,也就能知道万物的性了。能知天地人的性,就可以德配天地。曲阜孔圣人的牌坊上就有道冠古今,德侔天地。天地无私,都是为了利益众生,但是天地还是有办不到的。天地人合称三才,人在中间,顶天立地,替天地办事,才可以称作人才。若能做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德就可以与天地合起来,谓之三才,这时自己的德性与天地的德性一样。

 

结语、众生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学佛要度化众生,上那里度化呢?众生在那里?众生在世间度众生要到世间来度,离开世间那里有众生?所以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是一桩事情啊!佛法有五乘方便解脱——人、天、声闻、缘觉、菩萨,然後成佛,成佛要从人道、天道入手。六祖坛经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寻兔角。世间的人都是迷惑颠倒,你看这些人迷惑颠倒,你才能觉悟。离开世间空空洞洞的,要觉悟个什麽?离开世间觅菩提,就好比想找一只头上有角的兔子,兔子不长角,离开世法不能度众生。成佛成罗汉都要在世间成就,故云:不离世间觉。佛到人间成就,所以人是根本,故云:人身难得。

 

我们在台中先提倡念孔子书,在人道上走。天道比人享福,享福的人不能做事情,修道难,所谓富贵学道难,人道有苦有乐才能修行。中国的圣人,你看他们是念书的人,他们就只是念书人,你尊他们为佛菩萨来的应身,他就是佛菩萨的应身,为什麽呢?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也变男的,也变女的,也变老的,也变少的,也变文的,也变武的,中国像孔子这些圣人,都是佛菩萨变化的应身,是来帮我们的忙。

 

我们学了几天佛,世间的事故人情天理一概不懂,对社会有何利益呢?学佛要先求人道,人道站得住脚,学佛才可以成功。自古以来没有坏人成佛的,曹操、王莽、秦桧这些坏人,有谁听说他们成了曹操佛,王莽佛,秦桧佛的?所以请大家先得保存人格。

 

今年我们学佛要注重实行,若无实行,讲多少也无用处。实行必先劄住根本,一棵树有了根本,才能发生枝干花果,立不住根本,永远不能成功。

 

佛法要令众生觉悟,六道众生中,人道比较容易觉悟,佛说五乘法——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中,以人乘为本,注重人格。成佛也是在人道成就的,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学佛者应当把人道修成,学佛才能成功。

 

六道轮回,在三界来回投胎,苦不堪言,出了三界就无轮回之苦,可是要出三界,任何学说都办不到,唯有佛法才能彻底出离。世间法、出世间法,学佛者都要学,而现在学世间法,正是预备将来能离开三界轮回。佛在娑婆世界说法四十九年,千言万语都是叫众生不在三界里轮转,我们在台中三十几年来讲经不断,所说不过九牛一毛而已。说过了世间法,诸位应当志於道,心中先立起志向,心安在道上,若心不在道上,学佛不会有结果。接着来讲出世间法。

 

佛说了四十九年的出世间法,道理非常复杂,可以分作大乘法和小乘法,二者都是佛法。大乘法是从实际上说的,小乘法则是方便权说,我们在此讲华严经,此经是大乘经,我们所修的净土法门也是大乘法门,所以今天专讲大乘法门。

 

      (通)途

乙、发菩提心(梵语)

 

发菩提心,菩提二字是梵语,发菩提心志於道是一个意思。佛法要求明心见性,真如本性不动,一动就叫心,志於道的人,心一动就定在道上,而我们的心一动就是乱七八糟,不知上那儿去了。心往那里去,就落什麽影子,在心田就种下一颗种子。如此,永远都将在六道中轮回,心就是这麽坏。

 

不动心须要很大的功夫,心会动大半是由外头的境界所勾牵的,如蜡烛,有道的人看见它,不着蜡烛相,心不被它勾牵,因为心在道上的人,心不动啊!尽管看,尽管听,心头如如不动,没有关系。但是普通人看见什麽东西,心就跑到那上头去,心就被它勾引去了。孟子四十不动心练了四十年的功夫,可以不动心了。孔子四十而不惑动心就迷惑,不动心就不迷惑。但是,在这里所说的是教大家动心,有人会疑惑,心叫它不动才好啊!你怎麽叫它动呢?事实上,不动很难,所以要叫它动。发菩提心当发动讲,心动之先,我们要叫它动得有个目标,叫心上那里去。不让心支配我,而是我支配心。至於叫心发动上那儿呢?即是要发菩提心。

 

菩提是梵语,与中国的字是同义,中国叫志於道,佛法名为发菩提心,所以佛法就是世间法,世间法就是佛法。说说很容易,真正要做可不容易了,不叫心动很难,心一动就叫它到菩提也很难,所以动或不动都很困难。修行人先学叫他动心,由我支配心,不叫心支配我。修习成功以後,心就不动了。普通法门都是如此,想要明心见性,脱开六道轮回,这是根本的解决办法,学佛人要先懂普通法门,再学特别法门,不懂普通法门,如何懂得特别法门的特别?

 

乙一、业道之别’——业指福德,道指证果

 

这是大乘起信论上说的,凡一动作就叫,如我拿纸,有这个动作就是业,纸不动它,没有造作,无所谓业。不管拿了以後有没有看,只要一有动作就是造业了。就是志於道的道,学佛人,这两个字必得要会讲,为什麽叫十善业道经,说十善业经也可以,说十善道经也可以,为什麽头上安头呢?结集佛经的人并没有头上安头,是我们讲错了。

 

任何众生皆有,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分离开就不算道了,人人皆有道,无法分离。儒家大学首句云:大学之道,中庸首句云:天命之谓性。道离不开,业也是如此,众生入胎、出胎都有动作,都是业,修行也是业,死了还是有业,无论做什麽事都有业,也是须臾不可离开,道与业永远连带着。

 

以前的人懂得的道理,到了末法时期,大家就不懂了,才有人出来提倡消业往生,闹得天下大乱。消业也是往生,带业也是往生,这讲起来很麻烦。成佛以後才没有,没有。没有还好,怎麽也没有了?说这个就是谈玄说妙了,心就是业,心就是道,心就是佛,既然真如是无我无自性的,那也都是毕竟空的。华严经的十回向品说了一百个真如,才谈到微细智,有微细的智慧才能了解业与道,在大乘起信论三细六粗有提到这个道理。末法时期,大家对佛法相应不理,你不懂,我也不懂,互相斗诤,所作文章和佛经所说出入很多,真是扰乱天下有余,救度众生不足

 

业与道不是一桩事情,大家都念过这两个字,却不关心,查经,查上五百年也是睁眼瞎子,有什麽用处呢?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善根与福德,一个是因,一个是缘,因是原因,缘是缘分,还没有说果。善根与福德是两回事,善根是正功夫,福德是助功夫,所以凡夫修行要正助双修。正助二者,如鸟之双翼,一正一助才可以往前飞。表上说:业指福德,道指证果。证果是正,福德是助,念佛的正功夫可以横出三界,证三不退,福德则是帮助正功夫成就的助缘。

 

乙二、九界三惑三只断尽

 

学佛应度化众生,将六道苦海头出头没受苦众生拉出来。众生有九法界——菩萨、缘觉、声闻、天、人、修罗、饿鬼、畜生、地狱,若加上就是十法界。我们的世界叫器世间,动物叫有情世间。世界、世间的世是指三十年,三十年一变,有过去、现在、未来,皆有变化,皆不长久。十法界中的佛法界就另当别论了,唯有成了佛才一切圆满,即使证到等觉菩萨仍未圆满,还是带业。

 

九法界中的天、人、修罗、饿鬼、畜生、地狱是界内六道,声闻、缘觉、菩萨是出了三界的界外众生,到菩萨也还要求解脱。菩萨叫觉有情,有情指有情识,情识俗名灵魂,我们都是被灵魂支配,自己作不了主,可是我们不能叫觉有情。菩萨觉悟,但没有完全觉悟,所以下加上有情,仍然有情识,必得成佛转识成智,才算真正的解脱。所以九界都有不同的迷惑,有惑就有业。

 

三界众生要断见思惑才能了脱分段生死,三界以外的三乘若未断尽尘沙惑,就无法完全了解佛经的道理,对世间的法理也模模糊糊,到成佛才叫世间解。学佛修行先断见思惑,再断尘沙惑,最後还要断除根本无明惑,根本无明即使菩萨也不懂得。

 

要断这三惑,最少得三大阿僧只劫,修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阶段要经过一大阿僧只劫。从初地欢喜地到第七远行地又要一大阿僧只劫。以下谈第八地,要先解释一下:业有善业、恶业、无记业。若菩萨寂而不能照,就是掉入涅盘坑,这一关是大毛病,糟透了,所以过了第七地,无记反而是坏。登上第八地不动地,寂寂惺惺,寂照双融就成功了,这一地是阿鞞跋致不退转,就是一切自由自在的观自在菩萨。但是仍有根本无明,所以从第八地起,又要经过一大阿僧只劫的修行,登上第九、第十地,然後修到等觉菩萨,最後是妙觉,三惑俱断,业尽情空,住在常寂光土,成就佛的境界。

 

第八地不动地菩萨仍然不懂根本无明,还是有惑业苦,阿弥陀经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只要生到极乐世界就可以不退转,但是净土宗的不退转不是普通的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而是处不退。众生往生到此,都有根本无明惑,所以说是带业往生

 

乙三、入重玄门始断根本无明

 

根本无明惑要如何断呢?要到妙觉入重玄门修行到了圆满才断尽。

 

是指法门很玄妙、很难懂,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到等觉菩萨,经过了无数玄妙的法门。但是还不行,成佛得用另一种法子,须乘愿再来,变成人,经过八相成道,像释迦牟尼佛从降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轮,最後入涅盘,什麽罪、什麽苦,带着业重受一遍,最後才断尽根本无明惑。

 

由此可见,以普通法门要成就圆满的佛果,真是不容易,幸好,还有成佛的特别法门。

 

      (别)途

丙、带业往生  乘愿再来

 

这张表为何分成三段呢?头一段专说世间法,第二段是说出世法,第三段是说净土宗。有人说:那就单讲第三段就好啦!何必还要讲前面的呢?那可不行,这三段皆有连带关系。诸位来这里是要听文章呢?还是想来求道呢?若是学文章,你学会讲了,还是不了生死,仍然在六道轮回,有什麽用处呢?学了佛是不是就生死解脱了呢?学佛的人很多,但是一千个学佛的人也找不出一个成就的,都是因为退转,而退转的原因很多,所以大家必得学本立道生注重修道,道不修证不了道。古德说:公修就公得,婆修就婆得,不修就不得。全在各人修啊!所以古人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修不修全在你自己,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很多,也不是人人都证了果位的。

 

讲这张表,就是要大家修道,容易修吗?容易修,也不容易修,说容易有容易之法,说难就有难之法。自古以来,除了释迦牟尼佛之外,找不出一个成佛的,这不就是很难嘛!而到了现在,要成个,还不容易罗!

 

只要是众生就有,本性迷了,就是六道众生,觉悟了就是佛,众生是全部都迷。修道的人,有觉了一半的,有全部觉的,全部觉的却很少。正因为众生自己觉不了,所以才有第三个办法,叫二力法门,自己出一半力量,加上佛的一半力量,两个力量合起来。二力法门没有自己这一半力量不行,没有佛那一半力量也不行。其实这两种力量,你的本性里都有。

 

好比种子,种子下地,生根以後就可以发芽往外生长,生出树干、树枝,然後才开花结果。若只知道花好香,果好吃,树身可做材料,而埋在土里的树根,人都看不见,就很少人要了,这叫舍本务末。不要根本,只喜欢花瓶插的花,瓶花虽然美丽,但是三两天就枯萎了。这张讲表,是帮助大家自根本上入手,先培养根,根深就能茂盛,树干自然壮硕,树干好就能开花,开花以後才能结果。这张讲表如果听明白了,以後就可自己修,不会觉得:唉!我力量不足。自己修道的力量不足,还有佛的力量可以帮你的忙。除了净土宗,学其他宗派没有帮忙的,全凭一己之力去修。

 

净土宗的二力关系,譬如一个人,一刀从中间劈开,只有二半身子,单腿单手,不能说话,什麽都不中用。若把两半合起来,才是完整可用的人,这叫二力。二力又如比翼鸟、比目鱼的两翼两眼,去掉那一半都不能成功。

 

二力法门是特别的法门,佛教人的法门有普通和特别两种法门。普通法门有五种——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当中又有小乘、大乘之别。大乘法又有成贤成圣的不同。如果细分就说不清了,那真是所谓的佛法无边,或是华严经讲的无尽藏了。修行五乘佛法都很麻烦,净土法门是八万四千普通法门以外的特别法门,特别简单,特别容易成功,如何特别呢?特别之处,即使等觉菩萨也说不明白,唯佛一人才能说得明白,我只是介绍而已。

 

佛法的普通修学方法都要经过信、解、行、证四个阶段。在家坐着什麽也不干,很特别,但是什麽也不成功。又学佛的人可分四众——比丘、比丘尼是出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是在家二众。在家二众都是受了三皈、有修行的居士。至於没有皈依又不懂佛法,只是在家里信佛,不反对佛法的人,不能算是居士,在中国叫做信士。上寺庙烧香、磕头、不懂佛理的人,那些人就是信士。四众之中,不论是修普通法门或是修特别法门,都得干,信士则不干,干什麽呢?有两条,一是了解佛法,二是实行佛法。当了居士想要证得佛果,必得解,必得行。学普通法门不论那一宗派都需解行并重,净土念佛特别法门,解行很浅也能成功,若了解了却不肯实行,那等於不知道。若肯照着佛讲的话做,就等於知道了。

 

修净土法门也得随分解,凡夫学佛先要了解三十七助道品并如法实行,三十七道品分七类科——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阿弥陀经说,其国有众鸟演法,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为什麽没有提到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呢?这另有含义,在往生极乐世界之前,必须先知道这三科,尤其是想要往生的学佛居士,最少得了解四念住,否则挂个居士的招牌,只得虚名有什麽用处?

 

阿弥陀经云: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念佛念至一心不乱,临命终时,见到阿弥陀佛来了,若心不颠倒,即得往生。这时,心若颠倒就去不了。心怎麽会颠倒呢?凡夫人人都有颠倒病,没有一个不患颠倒病的。控制不住才会颠倒,若事先了解四念住就不会颠倒。

 

所谓颠倒是没这回事,偏偏认为有,譬如蜡烛火熄灭了,却想拿一把扇子去点火,当然点不着,可是你偏要如此颠倒。而凡夫有那些颠倒呢?佛说:万法无常,天地也不能常久,谁能长生不死呢?但是,那一个人心里存着「无常的观念呢?凡夫心里都是存着「常见,这是第一种颠倒。

 

佛说世间是苦,众生在世间生死轮回都是在受苦,凡夫却以为是享福、是快乐,所以每一个人整天都在找快乐,尽干一些伤天害理,损人利己的事情,都是在为自己寻快乐。所追求的事原本没快乐,都是在造罪,将来又会受苦。认苦为乐是第二种颠倒。

 

身体是四大、五蕴假合而成,谁能作主?是身体作主呢?还是攀缘思虑的心作主呢?例如我在这里讲经,是手讲经、眼讲经、还是嘴讲经?是谁作主,那一个是我本人呢?我只是杂凑起来的一个东西。一个团体也是如此,大家集合起来才能起作用,团体散开,就起不了作用。身体上没有一样是我的,凡夫却死执此身为我,这是第三种颠倒。

 

身体这个东西是一个臭皮囊,活着就肮脏得不得了,死後更是臭秽不堪,没下生前,在母亲胎胞也是浑浊不净。但是,凡夫却以秽为净,这是第四种颠倒。

 

佛说四念住,教众生去除常、乐、我、净四种颠倒。四念住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是观察,众生要念念观身不净,观察身体肮脏不乾净,吃的东西也不乾净,有农药、有小虫,肚子就是虫的坟墓。观受是苦,观世间的苦、乐、忧、喜等感受,无不是苦,没有一件是享乐的事。观心无常,心起的念头,一弹指就有几百个念头,几百个念头就是几百个生死种子。观法无我,万法找不出一个能够常一不变的主宰。跟任何人说要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他就不高兴,他认为是常、乐、我、净,这就是颠倒啊!

 

颠倒的病不除,临命终时,就难以往生,修净土法门的人必得先去除这四颠倒,才有往生的希望。若心里时常存着这四颠倒,你就不算是有修行的人,那也就不必往生了。平常有念佛,临命终时,感应佛来接引,这时若还以为这个世间是常、乐、我、净,不愿去极乐净土,有此颠倒,佛立刻就走,你还能往生吗?

 

了解四念住以後,还得修行。学净土法门必须修善根福德,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若少了善根,少了福德,也不能往生。善根就是道的根本,道的根本即是心性,众生皆有心性,佛也有心性。但是,佛的心性如天上光明的月亮,我们的心性如三十日的月亮,一团黑,没有明,糊里糊涂。修行就是要明心见性,普通法门要断惑才能明心见性,极不容易,特别法门有佛的力量,就很容易。特别法门的正功夫是种善根,在心性上紮住根本。种上善根还得有助缘,助缘好比空气、浇水、下肥等等,善根才能往上长,这叫正助双修

 

修净土法门念阿弥陀佛,种的就是最大的善根种子。行六度可得大福德,可是现在我们办不到,那最低限度要守五戒,修十善。善根紮稳以後,若没有五戒十善的助缘,等於没有浇水一般,根也长不出枝干花叶。修特别法门尚且要如此,修普通法门更是非做到不可。可是普通法门修五戒十善,仅得人天小果而已,对於五戒十善,我们只是叫得出名字,懂得千分之一而已,讲也讲不明白。例如十善业道经业是什麽?道是什麽?业有善业、恶业、无记业,一切造作都是业力。我们刚学佛的时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再进一步要不思恶不思恶已经很好了,还得不思善。也没善也没恶,没了,才是明心见性,完全合乎

 

佛法无边很难,所以净土宗用信、愿、行特别的方法成就,这是别的宗派所没有的。别的宗派用信、解、行、证,这叫四满成佛,信、解、行、证任何一个字圆满就成佛了,信满了也成佛,解满了也成佛,行满了就成佛,最彻底的是。这四种佛都不一样,有藏、通、别、圆之别。信是信一切法原来都是不生不灭,所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信了必得要解,解了还得实行,但是净土宗的和这个不一样。

 

常、乐、我、净在未成佛前,是众生的四颠倒,成佛後就是四净德,这是最好的道德。到了第八地菩萨以上,若说没有常、乐、我、净,那就是说梦话。因为修行到八地菩萨位,渐渐就有常、乐、我、净了,成佛以後,常、乐、我、净才是真正完全圆满。极乐世界就叫四德乐邦,阿弥陀经云:彼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所以修特别法门生到极乐世界,就和佛一样具有常、乐、我、净四净德,这不是很特别吗?净土特别法门有三种特别。

 

别途——净土法门三特别

 

                      轮回即

    先离轮回而後证果            不曰证果而曰往生

                    不生即

净土                超有          未尽曰升┐┌须次第

法门不经次第横超三界            三界有多层              ├┤

                    超有          已尽曰出┘└仅一次

                    自去是独力┐┌自力是普通  二力  诸佛菩萨各具神通

    不能自去如来接引          ├┤              ├─种种─┼通力大小不同仅能救苦灾难

                      接引是二力┘└二力是特别        解脱生死惟独弥陀

 

带业往生,这一段,专谈净土法门。前两段所说的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是普通法门。佛教的八万四千法门,皆是普通法门,必须按部就班的修证,净土宗带业往生却是,别就是特别,与别的法门不一样,净土宗怎麽特别呢?这并不是我的学问可以讲得出来,必须有八地菩萨的智慧学问才可以讲,八地菩萨以下,任何人都是一知半解讲不清楚,在此只归纳说三别,不能详细讲。

 

诸位修净土宗多少年了,净土宗看似容易,实在是难懂,若不懂佛经三藏的佛理,这也听不进去,诸位对此若能知道一个大概,看经就不敢再动手改经了。

 

(一)先离轮回  而後证果

 

先离轮回,而後证果是净土法门第一种特别。

 

轮回是死了再生,生了又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在六道中来来回回,轮转不停,这轮回太苦了,如果能不再轮回就不苦了,怎样才可以不轮回呢?必得修行证果,才可以永断生死轮回。佛法修行证的果位有大有小,最小的是阿罗汉,再来是缘觉,这是小乘不究竟的果位,再往上为菩萨,菩萨又可分五十二阶段,最後最圆满的就是佛果。能证到最小的果位,就大不容易,但只要证了果,自然就不再轮回,不证果就非轮回不可。今日之下,诸位都未证果啊!未来的前途就渺茫极了。

 

净土宗的特别处是先离轮回而後才证果,这便宜不便宜,特别不特别?诸位去查三藏十二部,除了净土宗,没有一个法门可以不证果能离六道轮回的。这个特别处,谁也不信,学佛愈多年愈不信,所以,释迦牟尼佛称之为难信之法。有人以为没这个道理啊!这好像原来是要吃了饭才饱的,这却是先饱了再吃饭,不吃饭先饱,没这个道理啊!但是,净土宗的先离轮回而後证果,就是不吃饭先饱,这就是特别之处。

 

众生在六道里为什麽会轮回呢?为什麽生了死,死了生呢?这都由於自己造作的业力。业有若干种,有善业,有恶业,有无记业,什麽业结什麽果,造什麽业,入什麽轮回,轮回就是业力使然。而咱们没有一个人不造业,谁不造业?佛也造业,这不是胡说八道,有经为证,经上有什麽我就说什麽。

 

不生就是不生出来,不生出来就不消灭——不生还消灭什麽?不生就能不灭,就不入轮回了,这是好事。为什麽不入轮回?因为他得了果位,最少也是罗汉果。不证果就仍留在世间,世间有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众生有饮食男女的欲望,色界众生舍去男女饮食的欲望,都入禅定之中,无色界天众生没有形色,只有神识在活动。罗汉修学佛法断除见思烦恼,经过人间天上七番生死,一层一层上至色界天的净居天,此天又叫不还天,从此不必再回来世间,出了六道轮回,叫出世间。罗汉出了三界,证了果位,却还是有业。

 

大家修净土法门,临终上极乐世界,叫往生,是往生西方,没说证果西方。既然是往生,有生就有灭,所以光是听往生这两个字,就知是带着业(懂得中国字,才懂得经义,不会造谣言)。往生以後在莲胞中断惑,才证果,也就不再来六道轮回了。

 

下品下生在莲胞中,要经过十二劫才花开见佛,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也才十劫,在莲胞中要经过十二劫,岂不太久、太苦、闷得慌?虽闷得慌,却可以不入轮回,不变狗变猫,不必挨刀棍,不必再受罪了。其实在莲胞中也不苦,按经上说,莲胞中也是很庄严很好的世界,例如乘愿再来的人投生母胎後,在胎中可以开道场,讲经说法,在凡夫母胎尚可如此,何况是在极乐世界的莲胞中,那里不能开道场呢?

 

就算不在莲胞中开道场,也比娑婆世界小孩在母胎中坐胎好得多,在莲胞里待十二大劫,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不会来勾引。在娑婆世界尽是勾引的境界,在莲胞不受勾引,心就不会乱跑,能得清净心,有的人根器利,不必十二大劫就可以花开见佛悟无生了。

 

(二)不经次第  横超三界

 

不经次第,横超三界这是净土法门第二种特别。

 

什麽叫次第?三界二十八层天,要想出离三界生死,必得一层一层,按着层次上去,这叫次第。好比一根竹竿,竹头里有一小虫,要离开竹筒,必得一节一节钻到竿顶,才能钻得出去,这叫竖出,这很麻烦。有一方法很简单,横着出去,不必经过二十八层天,好像竹中虫在竹子根部钻一个洞,只须穿过一层,就离开竹子了,这方法简单易行。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横出呢?不行。横出必得修净土法门,具备两种力量,才能不经次第,横超三界

 

横超的超有两种意思。升是往上升,譬如佛法难闻,普通人未听过佛法,後来忽然一听见佛法,佛法是什麽也不知道,但是心里生起恭敬,就可以得三摩地的正定,再修行五戒、十善的世间法,就可以升天,偈云:高超六欲天超升到三界的第一界天六欲天,或是超升到四禅天,这叫。升上去固然很好,可是出不了三界,只是高升,得一点点小安稳而已。佛经譬喻为头出,三界好比一片大海,在三界中轮回好像是掉在海中,一个生死波浪打过来,堕入三恶道,好像头沉入海水中,再经一番生死波浪冲来,往三善道了,好像头再升出水面,很高兴可以看看天,喘口气,可是身子还在水里。短短时间,又有一个浪冲过来,头又沉没下去。诸位若做善事,不发菩提心,那不过是头出头没的超升而已啊!

 

超若未尽,叫超升,三界二十八层天,即使升到第二十七层,也没超出三界。超若已尽叫是完毕的意思,出去三界,上面再也没有障碍了,才叫超出。超升是竖出,有二十八层障碍,超出是横出,只有一层障碍,出了一个障碍就行了。竖出必须按着次第修,不修净土法门,修其他法门就要一层一层经过,直到离开最後一层天,所费时间难以计数。至於能横超三界的,只有净土法门,因为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例如前面所举竹虫的比喻,修净土法门欲出三界生死苦的人,好像那竹头里的小虫,一心一意想离开黑漆漆的竹筒,竹皮很厚不易咬破,外头正好有一块石头,有风吹来摇动竹子磨擦石块,竹中虫一听声音,也从里面啃,里外交攻,一下子就咬破竹皮,超出竹筒了。外面的石头、风吹,好比阿弥陀佛的力量。谁念佛,佛就来接引,他就可以超出三界。净土法门自他二力,若没有阿弥陀佛就没有这二种力量,横超就很困难,必得有佛力在外面帮忙,才能横超。

 

(三)不能自去  如来接引

 

不能自去,如来接引是净土法门第三种特别。

 

如来就是佛,是人天师,地位无上,比人间大总统的地位,不知高多少。在我们台湾,总统亲自派花车来迎接你去作官、这已经很荣耀了。总统府在那里,我不认得,没有关系,总统有车来接我,这种便宜事,在这世间很少。现在虽是民国时代了,但是,有总统亲自来家里迎接的例子也极少见。念佛人临终往生,是如来人天师亲自来家里接我们,因为往生极乐不能自去,自己去不了,极乐世界在十万亿佛土外,咱认不得路,必得靠佛力来接引。

 

有人会说:自己去,可以吗?也行,与弥陀没有关系,那是独力。譬如证果的阿罗汉,以自力离开三界二十八层天,有了神通,就可以独力去净土。往生净土者,在现世有神通吗?凡事必得兑现,不可造谣,不可欺骗人,就算有,净土法门是九界往生,佛不只接引人而已。若说那往生的蚊子,蚂蚁也有神通,此话不通,人都认不得往生西方的路了,何况是小动物?所以必得佛来接引。蚊子、蚂蚁也是有佛性的众生,若肯发愿念佛,阿弥陀佛也来接引。

 

往生净土以後,弥陀经云:常以清旦,各以衣襟,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那些十万亿佛也来接引你吗?你得自己去供养十万亿佛,十万亿佛不来接引,为什麽往生极乐世界有佛接引,到极乐以後去供养他方佛,就不接引了呢?这得自修自悟。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中,普通都是自力,唯有净土念佛法门是二力,所以称作特别法门。在这里去极乐世界,要靠二力,往生到极乐净土的开花、闻法等一切,都是两种力量。譬如果报有依报和正报,依报是所处之地,生到极乐,住的是佛的净土,那应该是成佛的人自己修成的果报净土,可是你没那种功夫,你住的净土都是阿弥陀佛造成的。阿弥陀有如工程师,他造了很多东西,等着预备伺候你,这麽便宜的事,就是念佛法门特别之处。

 

十方三世佛,难道只有阿弥陀佛有二力吗?凡是佛皆有愿力,有神通,每一尊佛的愿力神通都不一样,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发愿建一个世界来安置众生,使众生速得成佛,别的佛没有这一愿。但是别的佛也有他的用处,例如佛终日都在念着众生,可是众生不晓得这一尊佛是什麽名字,不晓得就不能感应,佛虽然有慈悲力,你不跟他感应,他也没办法慈悲加被。譬如观音菩萨有感应,必得众生心里念观音菩萨,他才能感应,太多佛的名字你都不知道,你跟他毫无关系,如何感应呢?即使偶尔有感应,他只能救苦灾难,你有了灾难,他来救你,只是临时的消灾免难。至於了生死,各个佛都办不到,因为他们没有像阿弥陀佛发愿造一个极乐世界来安置你。

 

现今修净土法门的人,心里都是乱七八糟,嘴里念着阿弥陀佛,心里想着银元,当然与佛不能感应。就是不想银元,嘴里虽念着阿弥陀佛,心里也是这佛那菩萨的,乱七八糟念着万佛经,脚踩万只船,脚只要踩着两只船,船一开动,就掉下水,这样的念佛,不能成功,修净土法门要成功全在一心。别的佛虽然有神通,只能救苦救难,至於了生死,除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没有第二个法子能横超生死。

 

带业往生释题

 

        业之──┬身口意三动作┬┬小乘身口招果实业余假

        释义    动作又分实假┘└大乘以意招果实业余假

                (过)┐┌旧业新殃

        业之──┼(现)┼┼流转不断

        三际    (未)┘├幻化万相六道轮回

带业                此名三障    生灭不已

往生──┤

释题            见思凡夫三惑往生包括九界

                        ├─────有异熟时

        惑类──┼尘沙声缘二惑往生

          三种              ┌──────同时三相体用不离

                  无明菩萨一惑往生——四土安养(凡圣同居)

 

    下等动物,不能皆知事理一心,必然带业,否则不曰三根普被。

附说若不带业往生,何有凡圣同居土。

    各家注经,不离本宗,然各有方便,殊途同归。

 

我学佛年岁不多,也不过九十年,一直没脱节,到这麽老,快死了,才懂得带业往生这四个字,带业往生少一个字都不行,要是少一字,就不是大乘法门。净土宗为什麽叫大乘法门?必得说出个道理。

 

(一)业之释义

 

千变万化,佛教有佛教的讲法,佛教以外又有别的意义,在佛教的大乘法、小乘法中各有不同的涵义。先说的定义。

 

身口意三动作,身体、嘴巴、意识一动作就叫。身口意本来是没有业的,是真空的,其在真如本性,如如不动,纵也是安定的。後来由真空变成假有,因为一切的都是凑合起来的,所以叫假有,有了假有就不安定。一不安定就有动作,就叫做。如上学叫修业,修业完成叫毕业,农工商法医等职业,叫做行业,你只要一动作,不论做什麽,都叫。不动作,什麽也没有。

 

一动作就有因果,现在人不懂佛说的因果,就连孔圣人说的因果也不懂。现在且就打官司为例:判决书上就有原因、理由、结果,开始造作就是事的开头,例如拿这把扇子,一拿就是造作,不管是善是恶,都是有动作造业。动作就是因,动作停止终究有结果。佛学艰难惟恐大家不懂,所以再举出比方来,凡是动作比方为下种子,种子下地以後就会生长,生长必得结果,所以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种豆种瓜是因,得豆得瓜是果,种豆绝不能长出瓜来,种瓜也绝长不出豆来,这是把造业动作比喻种子,而造什麽业必得什麽结果。

 

动作又分实假身、口、意三业动作里头又分两种,一种是实在的动作,一种是假定的动作?实在的动作算是有原因,假定的动作不算原因。有因的动作就会结果,不算因的动作不结果。能结果的动作叫实在的因,不能结果的动作就是假的因。

 

佛法有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大小乘中间有一个界限,什麽界限呢?小乘佛法讲心识只有六个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识人眼看不见,若把眼识说成是眼球、耳识是耳朵、鼻识是鼻子、舌识是舌头、身识是身体皮肤,那是妄作聪明,胡说八道。大乘说八识,除了小乘的六个识之外,再加上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

 

众生皆有佛性,但是,众生迷的时候,佛性显不出来,都是在作用,识,世俗叫做灵魂。就算灵魂是识,可用,字不可采,所谓:人为万物之灵,性可以叫做灵性。众生迷了就是在作用,学佛证悟了叫,所以学佛的人得转识成智。识很灵,叫做神灵、神识。识有很灵、很不可思议的能力,但是,众生看不见。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都有灵明的感觉,这灵明的感觉在那里呢?并不是在眼球、耳朵等肉体中,例如人睡着的时候,拨开眼睛也看不见外头的境界,可见神识不在这上头。既然这样,那神识在何处呢?这连罗汉也分不清楚,八识规矩颂说:愚者难分识与根证罗汉果的愚法小乘人也分不清到底是那一种在起作用,何况是连愚人也配不上的咱们?因为罗汉只懂六个识,不知还有第七、第八识。而我连一个果位也没有,自是分不清,所以我只能当录音带介绍出来。至於大家,只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下子就明白这个道理。

 

学佛除了学特别的净土法门之外,普通学佛都是先学小乘,後学大乘,小乘是根柢,在小乘有很多学理,例如六根、六尘、六识的十八界,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触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就发生六识。小乘说的造业,只限身、口造的因,不谈意识。你只要身体不实际去干,嘴不说出话,就不种因,不结果。大乘专说意,意才是造业的原因,身、口是假的。这是大小乘不一样的地方,并非小乘不对,大乘对,而是针对不同根器,讲不同的话,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对初学的人,讲第七识、第八识不契机。学小乘,身口不造业就不结果,学大乘,虽然口不说、身不动,只要意识打主意就造业种因,就会结果。

 

诸位可别误会大乘经和小乘经是两种不同的讲法,大乘、小乘也有相通的时候,大乘承认小乘之处很多,小乘采取大乘的也不少,单看什麽时候说什麽话。有一首偈颂说:八个兄弟一个痴,其中一个最伶俐,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在家出主意。小乘只说到六识,五个识向外攀缘境界比方是在外做买卖,第六意识是全才,他指挥五识,所以我们眼耳鼻舌身的动作,都是第六意识作主,他叫你干什麽,你就干什麽,这一层道理,大乘也采取。

 

但是,大乘再添第七识、第八识。第七识也是意识,好比树的根,前六识好比是树干枝叶,各有各的能力,两者有连带的关系。第六识成天乱出主意,终日造罪,第七识不干这一套,它什麽也不干,终日就是我!我!我!执着第八识为我相。有这个我相,就生出我见、我爱、我慢、我痴,这个见、爱、慢、痴全都是在身上产生的。第六识有我执吗?第六识也有,虽然第六识有我执乱出主意,但是第六识有时候会停住,不乱出主意;第七识却恒常不断永远不停住。

 

第六识出了主意,虽然口没有说,身子没有动,可是心里出了主意,就是落下一个种子,叫做内法尘。不论是好种子、坏种子,经过第七识的执着,就成了生死种子,送到第八识去收藏,所以第八识叫做含藏识。第八识收藏一切业力种子,它是众生轮回的主人翁。

 

(二)业之三际

 

净土宗是特别法门,特别之处在那里?净土法门是佛境界,而且有别於其他佛的境界,别的佛境界是要按着佛说的道理做,是独力法门。净土法门不仅是遵循佛的道理修,还可以藉助佛的力量,是二力法门。一般人不相信净土法门,以为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佛怎麽帮得上忙?张三肚子饿,叫李四替他吃,那有这个道理?若要将净土法门的二力道理讲清楚,那可麻烦,所以释迦佛说这是难信之法

 

带业往生是净土宗另一个特别处,这是别宗没有的。想了解带业往生的道理,必得把三藏十二部都弄懂了,才明白,否则一知半解不中用。

 

还有一桩事情特别重要,自开始学佛一步一步到最後成佛,都用得着,这是那一桩事情呢?那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学佛不论是修那一宗那一派,这两句话最要紧。佛教徒若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了,那天下就太平了,可惜并不如此。至於真正信、真正想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更必得做这两句话。这两句话怎麽做呢?那就是必须换心理。

 

临终助念也只有净土宗有,别宗没有的。修净土法门临命终时,要想往生极乐世界,即使是久修的老法师都得请人助念。为何必须助念呢?因为临终时自己迷迷糊糊,不会念阿弥陀佛,须请别人帮着念,这叫助念。平素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与人结下法缘,你到临命终时,人家才会来助念。平素行为不端,临终时便没人来为你助念。

 

有人认为我平常有念阿弥陀佛啊!平常有念佛,临终时念着念着,念糊涂了,阿弥陀佛念成钞票银元,那就是颠倒了!而念佛人要心不颠倒才能往生,所以临终助念是必须的,这也算是靠自他二力。

 

又净土宗的往生是九界众生往生,即使一次一次乘愿再来的大菩萨下生入胎,有生就有死,临死时也得助念,这有证据吗?华严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临命终时也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希望佛来接引,这也是靠二力。所以,大家不能忘记助念这回事,若在这里不干一点好事,临命终时有人给你助念,当中也会生障碍,所以修净土宗念佛的人必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带业往生的业可以分三际,三际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候。咱们随时都在这三际上打转。

 

业过去是什麽东西?业以前叫迷惑颠倒的。众生本性光明觉悟,能知那个是善恶,不觉悟则善恶分不清楚,这叫迷惑颠倒。身口意一动作,就迷惑颠倒,叫起惑。譬如一盆水,安定不动时,看起来很明亮,若用手放到水中摇动,就起了水纹,变了样子,看不清楚。心动起惑颠倒,这个,就是的第一步。

 

过去起了惑,现在的动作,叫造业。造业属於当时,例如我拿扇子,弄些动作,这都是业。这个时候,还不必论造的是善业、恶业或非善非恶的无记业,总之是造业了。而现在造业是什麽在造呢?是我们的身、口、意在造。

 

造了业以後又将如何呢?将来有长有短,下一点钟是将来,一年後也是将来。业的将来就是结果,结果就是受报应。只要是懂佛学的人,看到这个字,就心理有数了,佛说观受是苦咱们所有一切的接受、享受皆是痛苦的。没学佛的人不懂这个道理,必得听闻佛法多年的人,才有点觉悟。说别的苦或许感受不深,生死的苦,可懂得吧!人都怕死,不怕死的人很少,你怕死也得死,不怕死也得死,死是躲不过的,这就是苦。有人或许会问喔!还能不死的吗?能!能不生就能不死,能不生就能不灭!明心见性就能不生不死!所以带业往生有生就有灭!往生西方是到那里去生死的啊!往生後虽无分段生死,可还有变易生死啊!所以说的是往生并非不生不死的证果

 

业的过去叫,业的现在叫,业的未来叫。惑业苦叫做三障,是三种障碍,譬如眼有障碍就看不见了。惑业苦三种障碍会障碍什麽呢?障碍之事太多了,简单说两条障碍,一是所知障,二是涅盘障。

 

什麽叫所知障?这事情你明明可以知道,一看就可以晓悟的,但有了所知障,你天性本有的良知良能就被障碍住,该明白的不明白,该觉悟的不能觉悟。所以大家听东西若听不明白,只可怨自己,总要多忏悔。什麽是涅盘障?涅盘就是不生不死,没有痛苦了,是好事,有了惑业苦就不能证涅盘果。学佛不论修那一宗派,还有惑业苦,就是还有障碍。

 

业有过去、现在、未来三际,惑是过去的业,那是从那里发生的呢?怎麽会迷惑颠倒呢?惑是从心识发生的。众生皆有佛性,人、蚊子、蚂蚁等一切动物都有佛性,佛性没有大小之分。性在那里呢?儒家讲天命之谓性,天不是老天爷,也不是耶和华,天是天然的,本性是天然有的。这本性有多大呢?佛家讲尽虚空,遍法界,浩瀚的天空和本性比起来,犹如月云点太清,一片彩云放在广大的天空中,那样渺小,可见本性何其大啊!尽虚空、遍法界都是在本性之中。禅宗讲明心见性,唯识宗讲万法唯识,心识与本性同是一个东西,心识的作用有八个,所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第八识又叫含藏识,它像仓库一样收藏我们的业种子。第七识永远不断思量第八识,有我痴、我爱、我见、我慢四种烦恼,它抓住第八识当作我相。所以,迷惑颠倒就在第八识,这是惑的来源。起惑是它,收藏也是它,可见起惑造业与第八识有密切的关系。

 

起惑造业就得受报应,佛说观受是苦,遭受的一切报应都是苦,所有享受都是苦,苦有三苦、八苦、一百零八苦,以前只有中国苦,现在还加上西洋苦。是谁受苦呢?身、口、意三处都得受。心也得受,所谓观心无常,阿赖耶识是受报体,随着造的业死了生,生了死,流转不停的受苦!一切业都藏到第八识,咱们往生是第八识往生,并不是肉体往生,既然是第八识往生,那不是连着业也带去往生吗?

 

惑业是因,受苦是果。因又分近因、远因两种,就是所谓的旧业新殃,过去造的业叫旧业,今生所造的是新殃。不学佛的人不懂这个道理,难怪他们成天造业,而学佛的人也是旧业未消,又造新殃。学了佛法要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随着因缘把旧业消除,更不造新的罪业。你们如何,我不敢说,就自己而言,现在是随缘也没有消旧业,反而造了新殃。谁造业谁倒楣,自作自受自遭殃,别人管不了,即使是亲父母、亲儿女、孝子贤孙也救不了!

 

有了旧业新殃,就会流转不断。因为,造了旧业新殃就种下了业因种子,譬如把桃核种在土里,结果长出桃子来,桃子里头还有桃核种子,因中有果,果中有因,永远连连不断,可怕吧!这些藏在第八识中的惑业种子,可以幻化万相。幻是变魔术、玩戏法,第八识中的惑业种子像变戏法一般,造出许多假相。例如大家现在眼前空空洞洞,什麽也没有,你用手掌对着眼睛拍两三掌,睁开眼看,包管你红的绿的五花八门什麽都出来了,这些乱七八糟的景象都是假的。眼好比心,心要是一心不乱,乾乾净净什麽也没有。心里一乱,就生出千奇百怪的东西来,这就是唯识学所说万法唯识的原理,一切东西都是神识虚妄分别造出来的。

 

神识造出种种虚妄现象以後,就会生灭不已,在六道里生生灭灭,轮回不已。永嘉大师证道歌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後空空无大千。不懂佛理的人就像作梦不能觉悟,天、人、修罗、饿鬼、畜生、地狱六道明明摆着。等到觉悟以後,发现这些万相都是自心造的,那有什麽三千大千世界啊!心里一清净,六道轮回就没有了。

 

(三)惑类三种

 

净土宗有三部重要的经典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三部经三种修法,文理也不一样,这三经最难懂的是那一部呢?是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比起阿弥陀经还不难讲,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的无量寿一听就懂,阿弥陀经的阿弥陀就难懂了。阿弥陀是秘密咒语,又含多义,念阿弥陀就能生长善法,所以不译成中文。

 

阿弥陀经中最重要的一句经文,就是一心不乱。念佛只要能念到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就能往生。修净土宗的人必得要知道一心不乱的意思,否则就是违背经旨了。观无量寿经先用眼观,观成功了,开眼合眼都见得到所观的境界,力量很大,但不是人人可修。所以观经到了最後几观,众生没办法观了,佛就教人改成念阿弥陀佛,所以在这部经有两种修行办法。我各宗都学过,都是有名气的老师传授,可是我是坏孩子,什麽宗也学不成功。而净土宗,打十几岁至今没断过,算一算也有八十五年的工夫了,至於一心不乱的意思只会说个一句半句,要把一心不乱整个的意思说明白,即使地上菩萨也够不上,所以无论如何要学谦恭,无知才敢妄作!诸位因为看经少,又听了扰乱的话,所以修行不如法。

 

阿弥陀经云: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在经文中没有说要断惑才可往生,或消业才可往生,只说一心不乱即可往生。前面曾提及身口意三业,有真有假,有真实、有权巧方便,一心也有真一心、假一心。弥陀经说的一心,是真一心,还是假一心,经中并没有明讲。但是经文明讲,不论平常念佛是那一种一心,临终时必须要心不颠倒,若心一颠倒就完了,所以只要假一心临终心不颠倒,就可往生。

 

真一心是怎样?断了惑就是真一心,惑断了自自然然就一心了,心一乾净,还有什麽二心三心呢?假一心叫伏惑。我们的真如本性是如如不动,一动念头就是造业。刚学佛的人,要不动念头好难啊!古人有方便的法子,所谓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不怕你起念头,就怕你觉悟得太慢。这个法子,对佛法普通法门很适用,净土宗也适用。念头起来了,参禅的人就观察这个念头——它为什麽动?上那儿去?......,就像刑警队捉小偷似的,跟着念头走,一直追追追,追到念头消夫,就用不着再追了!念头一动便是造业,任它往外生长就是现行,当念头一动时,心田就生了一颗种子,若不察觉,种子就往外现行生长。若一动念头,就能察觉,一路跟着它,追到念头种子不动,念头就伏下不起现行了。所以,伏惑是在念头起了惑业而未现行时,就把它压伏住,这叫伏惑。

 

普通法门修法,要断惑证果,断惑才能证得果位,了脱生死。伏惑证不到果位,但是,初学的人还是要先学伏惑,伏惑学久了,念头不现行,就可慢慢断惑。譬如一盆水不乾净,先洒上明矾,搅一搅,经过半天的工夫,肮脏的渣子沉到水底,水就清了。渣沉到水底,只是假乾净,可是时间久了之後,不净的渣子也会变化。伏惑也是如此,惑伏住不现行,也能放光明。被伏住的烦恼种子,久而久之,也会变化,变化就是断了惑业种子,这叫断惑。所以断惑之前也要先伏惑。

 

修净土宗不强调断惑证果,而是要带业往生。修净土宗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只要烦恼惑业一动,就以佛号压伏住,这叫净念相继,净土三经都是这个办法。有人念佛可以七天相继不乱的,有人念一个月也可不乱,这是佛力三昧声音不断,佛号声音不断,就是不断念头。净土法门怕你不起念头,佛号念头尽管起,别断了!这个念头非常特别,是佛种子。提倡消业往生的人,作了一首偈子,头一句从今不必念弥陀就是不通不通又不通,为什麽要人不念弥陀呢?弥陀终日念他,他却颠倒过来,舍二力用自力,多麽不通啊!

 

诸位学伏惑,惑伏住虽还有烦恼渣子,但临命终时只要心头乾乾净净,就可伏住惑,心不颠倒,往生极乐。往生以後,在莲胞里把伏住的惑断尽。大家想想,为什麽有人一个月就花开见佛,有人要多少年才开花呢?在莲胞里干什麽?是在里面断惑。为什麽在莲胞里能断惑?心本不生因境有,心原来是不动的,外面若有六尘境界来勾引,心就动了;在莲胞中,没有污染杓六尘来勾引,所以心念不起现行,带业往生的惑就可断尽。

 

普通法门修行要断惑证果,但在净土三经并没有要人断惑证果,这就是净土法门的特别处。断惑证果得了果位,最小的果位是阿罗汉,依娑婆世界的年月来算,要证到阿罗汉果也得将近万年,这是很难的。净土宗带业往生不必断惑证果,当生便可成就了生脱死的大事。如果念佛人这一生去不了西方极乐世界,就麻烦了,因为一品惑未断,来生有隔阴之迷,前生的事情迷迷糊糊,就忘记要修行了,所以有好处也有坏处,这是净土宗与普通法门不一样的地方。但是修那一种法门,都有一定的方法,错用了就不行。譬如你要学缝纫,拿一把大菜刀要割布做衣服,有用处吗?当栽缝必得用剪刀。可是要当厨子,做菜切肉,拿一把剪刀剪菜,没这个道理,工具不对!所以,干那一行有那一行的方法。

 

学佛就要求证果,不管世间或出世间的圣人,只要能不打妄想就能证果,所以禅家最要紧的就是一念不生,六祖坛经说:不思善不思恶,恶事不想,善事也不想,什麽事也不想。有人会怀疑一念不生就可证果,真的这麽简单吗?就是这麽简单,但是全地球上的人,找这麽一个不打妄想的人,就是找不出来。讲经的人学过八年的禅,老师说:你不行!学禅我不行,我就改学别的法门。现在我且把禅的修法说一下:前面说过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怎麽知道念起呢?打妄想而知道自己在打妄想,一万个人也找不到一个,要能知道念起,必得会观心。观是考察的意思,一起念头,就知道了,心就在这个念头上,它往那儿,就追到那儿,追到最後,念头就没有了。如门外头来了个贼,要是你感觉贼来了,两个眼睛睁着看他,那贼就没办法了。普通法门都是用这观心的方法。观心之法,必得自己实行用功,才相信这一套。然观心一念不生是不是就证果成功了?这可不!这是成功的初步,看似断了惑,其实是伏惑而已。惑暂时伏住,不打妄想,这一点钟能伏住,下一个钟头,它还会来啊!若伏不住惑再起念头,就会造业,造业又会招感苦报。因为伏惑只是压住惑,惑藏起来,没有断。若今天伏惑,明天也伏惑,终日接连伏惑,伏惑的时间久了,不让它造业,它就烂了根,就觉悟了,只要一觉悟就可不造业,要是能做到这般,你就是大禅师了!而断惑证果,断什麽惑?证什麽果呢?

 

惑、业、苦这是三种障碍,我们在没有修行以前,都有这三种障碍,普通人不懂得,入圣流的内行人也只懂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还不懂得。再者,带业往生的是从那里来的?业是从迷惑颠倒来的,迷惑造业後来就得果。第一种惑叫见思惑,见惑有五种,思惑有五种,每一种含有若干种,合起来有一百多品。

 

见惑是见解上起迷惑而有错误的认识,在六道里的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众生都有见惑。思惑是一种心理作用,有五种——贪、嗔、痴、慢、疑,这五种思惑从出生就带来了。要想不在六道中轮回,就得把见思惑断除,成为了脱生死的阿罗汉。断见思惑要多少时间呢?最低限度要一万年,人活不到一万年,必须死了再投生为人继续修行,要生生世世都去断见思惑。但是,如果死了不再投生为人,那就很难了!断了见思惑,证得阿罗汉果位,可以不再六道轮回,但并不是究竟解脱了,还有尘沙惑未断。佛法和世间法的道理,多如数不清的尘沙,对这一切道理若还糊里糊涂,就是有尘沙惑,还是一个愚人。必得行菩萨道,对佛法、世间法都觉悟了,才破了尘沙惑。见思尘沙惑不算根本,无明惑才是原本就有的,怎麽来的?说也说不出来。

 

凡夫是见思、尘沙、无明,这三种惑都有的。声闻证了罗汉果,缘觉乘证了辟支佛,都断了见思惑,但还有尘沙惑、根本无明惑,他们也要求往生,以便把这二种惑断除。菩萨虽然断了尘沙惑,但根本无明惑没有断,自己也不懂无明惑。菩萨分两种,在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位修行的菩萨,叫贤人,这些菩萨对根本无明还不懂。在十地修行的菩萨,叫圣人,但是初登地的菩萨也不清楚无明惑,要在第五地,才认识一点,到了第八地才能观自在,但还是不能彻底了解无明惑。到了等觉菩萨,还像隔一层云彩看月亮,也弄不清楚无明惑,必得要成了佛果,根本无明才完全没有。所以菩萨的修行,主要就是要断根本无明惑。菩萨往生极乐是一惑往生,带着根本无明惑往生。声闻缘觉是二惑往生,带着尘沙、无明二惑往生。凡夫是三惑往生,带着见思、尘沙、无明三种惑往生。十地菩萨还带着业往生,何况是一品惑未断的凡夫,怎麽不是带业往生呢?至於佛就不用往生了,成了佛还有什麽往生呢?

 

学佛人都知道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一阿僧只,等於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年),为什麽要这麽长的时间呢?为了断惑。为什麽不能早断呢?因为不认识惑,见思惑是什麽东西都不晓得,要怎麽断?譬如想用扇子煽凉,若连扇子都还没看见,就说已在煽凉,那不是胡说八道吗?今天在场的大家,你们谁晓得自己的毛病?若不晓得要怎麽改法?尚且自以为是,以为我不错了,这就倒大楣。必得先知道自己的错处,才能够改。讲经的人对三种惑,虽能讲得出来,但是断不了。例如三惑首先要断的就是见思惑中的身见,孔圣人说要毋我,老子说吾有大患,唯吾有身,身见是吾人第一大祸患,必得先断。佛家以观身不净考察我们身子没一处是清净的,观纯熟了,就能断身见。但是我还办不到,头一品惑就断不了,还证什麽果?

 

三种惑若天天断,也不是一生就可以断除的,所以才需要三大阿僧只劫。要如此长的时间才能断三惑,实际上,大家都办不到,这才有净土法门。因为净土法门不必断惑,只要一心不乱,就可带业往生,不必断惑往生,若要断惑才能往生,就用不着净土法门了。阿弥陀佛发愿建造了极乐世界,就是为着大家不能断惑,要你带着惑上极乐世界,不是证果了生死,是往生,往生还没有了生死,还有变易生死,只不过不再六道轮回了。但是一生极乐世界,就可一生补佛位,分段、变易两种生死到时都没有了。这种便宜法,大前提只要七日乃至一日,能一心不乱,就行了!所以叫做难信之法

 

阿弥陀经是佛的境界,任何一句都没法讲,愈讲愈糊涂,上智与下愚的人都能往生,中间不高不低的人,反而起不了信心。古德说:不必三只修福慧,但凭六字出乾坤。不必三大阿僧只劫的修福修慧,只靠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就能了生死,可是大家不信,即使修净土宗的人,也掺杂得乱七八糟。现在有人说:只有带惑往生,没有带业往生。这句话是糊涂到万分了!为什麽呢?因为惑、业、苦这三个字是连着的,有惑就有业,若断了惑还造什麽业呢?带苦往生带业往生带惑往生这三种是同一样的啊!

 

又极乐世界有四个位次:一是凡圣同居净土,二是方便有余净土,三是实报庄严净土,四是常寂光净土,另外还有边地。凡圣同居净土是九界往生,人、天修净土法门,往生到西方还是凡夫,没有证果,虽然没有果位,却不再入六道轮回了。若蚂蚁、蚊子会念佛也能往生,可是蚂蚁、蚊子又怎麽知道什麽是惑?怎麽断惑?再者,往生凡圣同居净土必得有念佛一心不乱的功夫,若未到一心,还半信半疑,也能往生,但是不能生到四土,而是生到边地。生到边地比天堂还好,在莲胞里,经过十二大劫才花开见佛,为什麽要这麽久呢?因为往生时是带着惑业生到那里,在莲胞中没有外境勾引,很容易断惑。





凡夫带着三业往生到凡圣同居净土,九界众生都能往生到这一土。声闻、缘觉断了见思惑,带着尘沙、无明惑生到方便同居净土。这二土众生的惑业苦有异熟时,起惑是因,有如下种子,过一段时间再冒芽、开花、结果,并不是今天拿核桃种子来种,立刻就长出桃果来,必得异时而熟,隔一段时间才成熟,隔多久才成熟呢?那不一定,全看的多少,例如下种後,有浇水,有阳光,就容易冒芽开花结果,种瓜一年就成熟可吃,种桃要等三年才能成熟。

 

菩萨带着无明一惑往生,在极乐四土安养,若生到凡圣同居土,必定是带业的,可是菩萨的惑因业缘到结成苦果,是同时三相体用。因为菩萨仍带有无明惑,而无明惑就在第八识中,第八识的活动极为微细,在大乘起信论称做三细六粗。第八识与本性是一体的,本性一动叫做无明业相,随着一动就有能力,叫做能见相。有能见相就会找个对象,叫做所见相。当本性一动就有三相,体用不离,一时具足三相,这三相非常微细叫做三细,不到八地菩萨不会懂。

 

带业往生附说

 

带业往生释题表後,有三条附说,简单做个说明。

 

第一条:下等动物,不能皆知事理一心,必然带业,否则不曰三根普被。

 

畜生道的众生,懂得什麽叫一心?什麽叫事一心?什麽叫理一心?畜生道虽然不懂,但是也能往生,它眼里看,耳里听,心不往别处跑,定在阿弥陀佛名号上,畜生就可往生,所以净土宗叫做九界往生。佛法把凡圣有情众生分成十个法界,有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十法界除佛不必往生之外,其他九界众生皆可往生。

 

第二条:若不带业往生,何有凡圣同居土?

 

极乐世界分作四土,众生因念佛功夫深浅不同,分别往生到四土,四土以外还有一个边地。边地不是化生,而是胎生,经过十二大劫,莲花开後见佛才悟无生。凡圣同居土是专为肯信愿念佛,而一品惑业未断的众生,带着惑业来往生此土,如果往生不是带业,那阿弥陀佛何必要设一个凡圣同居土呢?

 

第三条:各家注经,不离本宗,然各有方便,殊途同归。

 

佛经有两部大经,一是华严经,一是法华经,这两部经对本性各有主张,其他经说的都是方便法,唯有这两部说的彻底。带业往生的道理,在前面已说过了,至於惑业苦的苦是从那里来的呢?从业而起。业又从何而生?业从惑起。惑的根源究竟在那里?现在就来追根求源,请看表:

 

          一、万法灵明之体曰性,有不改义。(大乘义章)

          二、性自有,不待因缘。(智度论)

惑起於性─┼三、性具善恶,具十法界,一约情智说,二约迷悟说。(天台发之,荆溪四明皆述

应略述性      ,华严亦有此说。)

          四、性起谓缘起真妄和合,此谓华严之极谈。

          五、性具善恶,性不可改,阐提不断性善,还能令修善起否?佛不断

                ,还能修恶起耶?

            答:阐提不达性善,还为善染,修善得起。佛不断性恶,能达於恶,

                于恶自在,不为所染,修恶不得起,且广用恶法化度众生。(观音玄义)

 

惑起於性惑在本性里出来,应该把略微地解释。

 

一切的事情都在里发生的,若明心觉悟,见了本性,则觉後空空无大千。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本性一迷就成了,识就会虚妄分别,变现一切万法。所以说万法灵明之体曰性,而咱们在迷里所见到的一切事情,却皆是迷惑颠倒。本性有不改义,金刚经以金刚比喻本性,金刚明亮不被破坏,而能破坏一切;比喻本性若明,就能破坏一切虚假,而一切虚假坏不了本性,俗话说:山易改,性难移性是不能改变的,这个道理出自大乘义章。

 

既然惑从中出来,性又从那里出来?大智度论说:性自有,不待因缘。佛经都说因缘所生法,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法,但是本性不是因缘生,也不是自然生,本来自有,众生本来就有这个性。为何本自有?这就不能说了,必得自己觉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性本自有,性中具有一切,所谓性具善恶,本性里有善也有恶。孔子在论语说:性相近,习相远。孔圣人没说性是善的,所以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不算对!大家的本性差不多,若有了习染,染善你就善,染恶你就恶。世间圣人孔子说的性相近,习相远和出世间圣人佛说的性具,相当一致。佛在法华经就主张性具是全有,有善也有恶,若只有善没有恶,就不算具全。

 

本性中具有什麽?具有十法界。十法界分四圣六凡,四圣是佛、菩萨、缘觉、声闻,六凡是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十法界都是从心里造出来,所谓心外无法,一切都在心中,十法界不出这一心。四圣是善,六凡是恶,所以性具有善有恶,这是事实,理由为何?有两种:一约情智说。情是情识,众生都有情识,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可见喜怒哀乐爱恶欲这七情是不正常的态度,七情未发作出来,叫做。七情发作出来,你控制得住,让七情在一定的节度上止住,不再往前发展,就符合中和之道。可是人都有感情,坏就坏在有感情,今人也常说:别动感情,会说但不懂得。学佛的人讲究智慧,要转识成智,有八识就永远在六道轮回,八识若转成四智,就成功了!什麽叫智呢?就是二约迷悟说的觉悟,因为迷惑颠倒才有七情,觉悟就有智慧,所谓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後空空无大千迷时如同作梦,梦里有喜有怒有哀有乐,醒来觉悟以後,梦里的事物,消失一空,那有什麽事值得喜怒哀乐?而这迷悟不离一心,所以说心性中本具善恶。

 

性具善恶的道理是出自那里呢?天台发之,天台宗讲法华经,阐发这个教理。荆溪、四明皆述唐朝的荆溪湛然大师、宋朝的四明知礼大师都曾阐述性具的道理。华严亦有此说以华严经为主的华严宗也主张性具一切。天台家讲法华经,主张一念十法界一念三千,一个念头中十法界都有,在短短的时间内又可作三千变化,例如念头抓住佛,当下就是佛,念头抓住地狱,当下就是地狱众生。念头若抓不住那一个法界,就在十法界中变化,愈变愈多。专心念弥陀,不要让它一念十法界,也不要一念三千,而要一念一法界

 

性起性具讲法不同,是全有,本性里全都有,是发动,本性原本是不动、不改变,本性一起动,就乱七八糟了。例如一碗水不摇动时,东西照得清清楚楚,一摇动就不能照物了。性起,谓缘起真妄和合真是真如本性,妄是迷惑颠倒,外头所有相皆是虚妄,真如本性与外头的虚妄现象是一回事情。当现象生起时连带本性也一同起来,故名缘起真妄和合,这和性具的道理并不相斥。此谓华严之极谈,这是华严经特别的主张,懂得性起的道理,就能分辨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不同。真如本性一点都不变化,这对自己有好处,但是对众生没有好处,对众生必得要以佛法度他,弘法照例要以四摄法,当布施、爱语、利行三摄都度不了的时候,就要以同事摄。例如有人喜欢喝酒,你要度他就得陪他喝酒,他喜欢赌博,你就得陪着他赌,这叫随缘不变随缘是本性一点都不变,却可以随顺众生的缘,这谁能做到呢?随缘不变是随众生的因缘,而真如本性不变。不论是真如在前,或因缘在前,你只要不变就行了。

 

既然性具善恶,性原来是不可改的,那阐提不信佛法的人,本性虽然也有善有恶,能不能引导他的性善做善事呢?又既是性有善有恶,成了佛,本性仍具有恶,那佛还会不会再学恶,再变成恶人呢?

 <, /P>

不信佛、不信因果的人,他的本性虽然有善,但不了解善恶,若引导他往善走,他虽不知是善,却能被善薰染而行善。薰染要经过长时间的熏习,以善熏习久了就能心安理得,安安稳稳的行善。成佛以後,性虽有恶,但是佛能通达,遇见恶境,一见即能明白,不会做恶,虽然随缘度众,但是恶事染不上佛,恶发生不起来。例如佛家有一个规定,在家人不能看出家律仪,是一条一条规定那些事不能犯,是规定应有的礼仪,出家僧众一举一动若依律仪,则可合规矩不犯戒律。戒律规定不能犯的罪,很多是我们想不到的罪,没有受戒的人拿来看,反而学坏了。这些戒律都是佛制定的,佛对於这些奇奇怪怪、乱七八糟的事,明明白白,佛不但不做,还订出来禁止人做。佛也广用恶法度化众生,例如佛知道入什麽地狱,是造什麽罪,众生若知造什麽罪,入什麽地狱,就容易改了。从前我性情很刚硬,上刀山,下油锅,我都不怕,但是有一个热屎地狱——又热又有屎尿,又有蛆从口鼻爬出来,我受不了,我信这个,我也不敢犯地狱罪,足见一个人怕一条就少造业了。

 

丙一、随眠无明谓无明烦恼眠伏第八识中

 

讲表第三段带业往生的题目,已经讲完了,现在开始要讲解带业往生下列的五条细目。带业往生的道理甚深,首先要知道随眠无明的道理。要了解随眠无明之前,先要分清楚佛家所谓的愚人是什麽?这是怕大家误会了愚人的本意,因而随便说,造了罪业。其实,我们还够不上叫做愚人,若把没证果的叫做愚人,那是一知半解,甚至半解也谈不上。今天引一段文字,补充说明随眠无明的意思。

 

愚者,指地前有种种之二愚,分十地断之,甚为复杂,兹仅举初地,可推想其余。

初地所断之二愚,一为执着我法愚,二为恶趣杂染愚。(即是恶趣诸业及恶果等)

诸业诸果,虽体非愚,然而业是愚所起,果是业所感,故皆名愚。

 

小乘讲十八界——六识、六根、六尘。六根是指身上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在那里?很多人误以为根就是眼球、耳朵、鼻子啊!这都不是根,眼球、耳朵等只是工具而已。譬如一个鼓,鼓的根在那里?若以为鼓皮就是根,便错了。若去掉鼓架,剩一张鼓皮,敲一敲会响吗?若以眼球为眼根,就是外行。眼球等等其实都是附属品,眼能看东西,是神识的作用,俗云:眼神。眼球、眼皮这都不是看得见的神识,例如一个人睡着了,或是人刚死时,眼皮、眼球都未坏,拨开他的眼皮,他也看不见。怎麽会有眼的神识呢?学佛就是要学明白神识,要不然就别学了!外头种种的现象的叫,尘又是从那里来呢?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都是神识变的,所谓万法唯识,万法唯心。证了小乘罗汉果还弄不清楚六根、六尘、六识这个道理,更别说第七识、第八识了,大小乘的差别就在此。

 

小乘断见思惑,证了罗汉果,了了生死,不入六道轮回。但是还不能办佛家的大事,佛家讲究度化众生,自己懂得了,要教人家也得明白,众生明白,才算得度啊!自己还糊里糊涂弄不明白,就去度化众生,这是糊涂人教糊涂人,大家一团糊涂,不过是闹乱子而已,还不如待在家里好,在家还造不出罪业来,满嘴胡说八道,是在造罪啊!虽证了罗汉果,但他没有度众生的学问,对事情不明白,还不能度众生。大乘法门得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就要度众生,怎麽随法呢?有人来问问题,若答得驴唇不对马嘴,就是害人,甚至让人中了邪知邪见。所以我讲经都是按经典上有,考察好了,以祖师的注解当作录音带,翻译出来给大家听。若讲错了,是祖师讲错,他负责任,与我没关系。

 

罗汉没大用处,得修菩萨道,菩萨分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四十一阶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叫贤人,贤人还不够了解,登地菩萨成了圣人,可以不算是愚人了。但是一地、二地、到十地,每一地皆不一样。初地菩萨不算愚人,二地更不算愚人了,一直到十地菩萨,才真正不叫愚人。你瞧!不只是罗汉叫愚人,即使菩萨也还是愚者,但为什麽还带着「愚呢?学佛千言万语,就是要不起惑、不造业、不受苦,若还有惑业苦,怎麽能算解脱呢?菩萨还有惑、业,还有变易生死,有惑业苦,里头就还有愚痴,所以十地菩萨还带业,还起惑造业,这道理很微细。佛家一般讲的愚者,是指地前的菩萨,统统有愚痴。其实愚有两种,什麽阶位都有这两种愚,十地菩萨就有二十种愚痴,分十地来断,一地断两品,一直到第十地,二十种愚痴才断乾净。其中情形甚为复杂,今仅举初地来讲,其余的可类推。懂了佛法所谓的愚者,知道愚者也不是简单的,往後我们就不能随便自称是愚者了。

 

初地欢喜地所断的二愚,一为执着我法愚,二为恶趣杂染愚。初地菩萨还没有彻底打破我执,仍有俱生微细的我执愚痴。初地菩萨仍有法执,佛法是用来度众生的,众生有病就给他吃药,病治好了,他还吃药,例如现在人病好了,还吃补药,实在是自找倒楣。病好了,就没事了,法药就不须再执着了,但是初地菩萨菩萨仍愚痴执着法。若有人误会说:我现在就不吃药了,不要佛法了!那也不对,我们现在人人有病,一身是病,药可断不得,怎能一刻离开佛法?

 

恶趣杂染愚,在六道中轮回的众生皆是恶趣,天道也不清净,都有执着。六道众生心里一动就造业,恶趣众生动心造的业很少有好事,往後必得恶果。忏悔偈云:罪若起时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心里想干什麽坏事,就是造了罪业,若只是磕头,心中不肯忏悔,那是多事,没用处。必得把动的心叫它不动了,立时打消,动的心没有了,罪跟着也没有了。所以你念佛时,你的心就是佛,你不念佛,你的心就不是佛。有一则公案说:有一位老和尚一切都放下了,唯独喜欢一个花瓶,心里牵挂放不下。老和尚寿命临将终了时,功夫很好,还终日打坐,阎王派小鬼去找,老和尚入定,没形象,小鬼找不到。眼看拿人的时辰快过了,有一个小鬼较聪明,看老和尚屋里什麽也没有,只有一个花瓶,心想大概是老和尚还牵挂舍不得,就把花瓶往地上一摔,花瓶一破,老和尚一听,就动了心,便现出形象,让小鬼抓去了。所以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才得究竟涅盘。恶趣、杂染的迷惑,会污染自心,到了初地菩萨才断除。恶趣杂染的业和果,体虽不是愚痴,却是为着愚痴而造业的,因愚痴而造业,造了业就要受结果,造业就是起因於愚法执。到了登地才断这两种愚,即使罗汉也还未断这两种愚痴。了解佛法所谓的愚人意义後,就可以讲带业往生的头一条——随眠无明。

 

前面讲过法华经的性具和华严经的性起,性具是本性具足善恶,性起是本性一动,连善加恶一同起来。请问,性具,是在那里具有,在那里收藏?性起,是在那里发动?学佛要断的三种惑——见思、尘沙、根本无明,根本无明惑就是在第八识中。第六识如何会闹,仍有停止的时候,但是第七识思量执着第八识,却没有停止过。前面六个识会造善、恶等一切业,都是因为第七识执我造出来的,凡事有我!我!我!才造罪,造的罪就往第八识送,第八识就如仓库一样,什麽都收藏,根本无明就是收藏在第八识里。咱们投胎时,第八识先来,死时,前七识都走了,第八识最後才走,它走了就是真正的死了,它不走,就不算死,所以第八识是去後来先作主公。发愿念佛往生的人,临终时,这一切东西都收藏在第八识里,第八识带着收藏的东西,没有加以洗乾净,就带到西方极乐世界,投到莲胞,这叫带业往生

 

第八识带业往生,第八识中仍有随眠无明无明指根本无明惑,无明就愚痴,愚痴便造业。随眠的眠是睡大觉,比喻这些无明烦恼眠伏在第八识中,往生西方净土的众生都带有这些随眠无明,初地菩萨往生净土也还带有无明愚痴,何况是一品惑未断的凡夫,怎麽不是带业往生?

 

丙二、立相住心

 

现在讲第二条立相住心。这张讲表可以说是佛家的全部教理,为什麽呢?华严经讲到十回向,再来就是登地了,三贤位要一大阿僧只劫的时间来修行,这很不容易。讲经的,嘴里讲的也不过是万分之一啊!不能详细讲,详细讲,愈听愈不明白。确实也不能讲,一讲就牵扯着其他的经典,因此讲到十回向,讲了一百个真如法以後,才讲无着无缚解脱。懂了不着相解脱的难处,才能听净土这一套,要不懂这个,任何人都不懂。

 

逼到这里,没法子,才知道净土法门之所以特别。譬如法相宗的祖师——玄奘大师,玄奘大师学法相真是苦不堪言!(人家的经历充足,念的书也多,不是普通人做得来的)。他老人家从印度回来要找传人,找了武将尉迟恭的侄子,他在外头风花雪月,不干正事,玄奘大师就是挑了这个人,後来叫窥基大师。窥基大师原本不肯答应跟玄奘大师出家,两人讲了条件,窥基说:这不是开玩笑吗?我怎麽还学佛啊?玄奘大师说:非你不行。窥基说:除非讲条件,我得吃喝玩乐,一概都听我的,我就出家跟你学。玄奘大师说:那好啊!都听你的,一切这些风花雪月的事情,你干你的,我不管,我教你的你可得接受。窥基大师接受下来,到後来,也学成就了,还曾经因为用功吐了血。要想用一番功夫,就是这麽不容易的啊!

 

现在有人连个中国字都不认得,就敢在这里,以两三个月,找一帮小孩子,说把三藏十二部都查得清清楚楚了,那真正是造无限的罪业!你自己造罪业,别人管不了!但是,你一个人提倡,大家扰乱了,连台湾、美国、南洋都被他扰乱了!华严经的一百真如他们都没看过,他怎麽会懂得带业往生呢?

 

佛经文字在此处是一个讲法,换个地处又变了,千变万化,没有呆板板的。譬如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只要有现相,都是你的意识虚妄分别,自己造出来的。你要是什麽相都没有,就是真空了。金刚经又说: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那净土宗的立相住心,不是跟金刚经反对吗?别的宗都说要不着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妾,原来没有相的啊!净土宗特别了,偏偏找个相来安立在这里,安在这里干什麽呢?安你这个心啊!不安一个假相,这个心就四下里跑,不晓得跑那里去了。咱们这一个心,成天乱七八糟,自己并不知道。若立上相,使心安在这里,心要是离开这个相,你的心就是乱了,不离开这个就对了,所以要立上这个相,叫你守住心!心能安在净土宗所立的相,不四下里跑,就成功了!法无定法,没有一定的事情,咱们这些凡夫不懂得这一套啊!

 

净土宗设立这个相叫你着相!着是执着,执着这个相,怕你不着相。住心,心打妄想,到处跑,一个念头可以有三千境界,法华经说:一念三千。安上这个相,叫你的心着相,全副的念头都在相上,不往别处跑。念头那里也不去,就安住在这一个相上,这是净土宗的特别法子。

 

净土宗立的相有佛的报身、报土、以及欣极乐、厌娑婆的相,使众生的心安住在上头。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化佛无数亿,干什麽?化菩萨众干什麽?有身就有土,身都寄托在这一个土上。阿弥陀佛的法身是在常寂光净土,佛的报身是他修行的结果,结果就是报身,报身有报土,报土名字叫自受用土,佛不现相则已,现相就在自己的报土享受。能到佛的报土,只有十地菩萨,其他任何人去不了,普通人是到佛的化土,此土是专叫普通人享受的。这一些相都是假的罗?有些人就主张西方极乐世界是没有的,皆是假的。这个讲法,华严经没有,各经论也没有,就是这些无知妄作的人这样讲,我们万不可如此说。化土叫他受用土,譬如这个图书馆的房子,今天是谁受用?是大家在受用啊!这个房子原来有吗?没有,也是人心造出来的,只要叫你得利益就对了!阿弥陀佛在常寂光土如如不动,化身报身则普现世界,度九界众生,人人得度,你只要拿着这些相当真的就行!例如这尊佛是木雕泥塑的,诸位拿着当真佛看待,你就有感应!你拿着他当木雕泥塑,他就是木雕泥塑,你是你,他是他,你两个人丝毫没关系!万法唯心,全在自己,你的心里一感应,佛的现相就在你的心,就成功了。

 

所以净土宗立的这些相并不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给你安上个真相!众生执着的都是假相,净土宗却叫你着真相!假相是乱七八糟,真相是实实在在,叫实相。心安住在阿弥陀佛,一切都甩开,心就在阿弥陀佛上,着阿弥陀佛这个相,就是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佛是真的,心也是真的;佛是清净的,心也是清净的。有多少人相信这一套呢?就是修净土宗的,他的心也不在阿弥陀佛上,台中修净土宗,几个人的心安在阿弥陀佛上啊?立上真相,叫你着相,你偏不着,你偏要乱七八糟,这样子不成功怨谁呢?

 

净土宗念佛,心安住在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除了净土三经,其他与净土宗有关系的经典,都讲实相念佛,实相念佛是到了最高处的念佛方法,今天说的就是实相念佛。只要心安住在阿弥陀佛,净念相继,这清净的念头永远不断,接续连着,一断就不成功了。弥陀经上说,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连念七天七夜不断的,有几个人呢?要是不念了,叫失念,正念甩掉没有了,这是大随烦恼!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了,要不颠倒才能往生,所以净土宗里才须要有助念团。助念是怕你临终时,身体一长病,一糊涂,净念断了,但是有别人在旁边念,你只要听见,心里不断,就成功。唯有净土宗有助念,别宗没有助念的方法。助念都是念阿弥陀佛,可没叫你在那里念这经、念那经,敲敲打打的,助念不弄这一套,外行才弄这套!助念虽然很好,但是只在临命终时才请人助念,不是临命终,你能天天请人来家里给你助念吗?平常没人助念,净念不能相继,失念了,怎麽办?

 

中国的佛学与别国的佛学不一样,中国历代有圣人,在论语孔子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是你心里,是察考自己,察考自己的内心,叫内省不疚是有毛病、有错误。考察自己,心里头一点错误也没有,一点掺杂也没有,心里是清清净净的,如此则何忧何惧,有什麽事情可以使你忧愁,让你害怕!平常怎麽知道是失念,还是净念相继呢?你得要常常省察自己,孔子弟子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一天按这三条来省察,问问自己办错了吗?所以孔子一以贯之之道,曾子得到真传。临命终时求人给你助念,没到命终要内省,察看你起的是什麽念头?起的是阿弥陀佛的念头,那很好!阿弥陀佛以外,就是乱七八糟的颠倒妄念。

 

一动了念头就造业,造业就是现行动作,察觉念头现行动作了,便用阿弥陀佛的名号压住他,不叫他起现行,叫伏惑。净土三经没教你断惑上西方,一心就行了!所谓一心,心只有一个念头,没第二个念头,没有第二个念头,就是立相住心。心都在阿弥陀佛身上,就成功了。

 

丙三、以果为因

 

以果为因伏惑往生,是净土宗另一个特别。

 

佛经很深但不离因果,因就是一个事的原因,一个开头,有个开头就有个结果。但是,不能当时种因就有结果,必得有缘!万法因缘生,有因有缘这才结果。结果以後呢?并不是就完了,果里头又含有因,比如桃、杏、瓜成熟了,里头有种子,这种子又是因。所以果以後又是因,又是因缘果,永远不断!坏事情也是因缘果,好事情也是因缘果,但看你是走那个路子。净土宗立相住心,伏惑往生,虽然得到往生净土的果,但是并非断惑证果,往生後仍要继续在因地修行,断除含藏在八识心中的无明等惑业。伏惑是因,往生是果,往生净土後,又是另一番修学佛法的因,所以净土宗的伏惑往生是:以果为因

 

丙四、莲胎断惑

 

莲胎断惑当生成就登彼岸,这是净土宗的另一个特别处,特别之处在那里?众生往生前都不是断惑,普通九界往生,如蚂蚁、苍蝇、蚊子、小鸟,它要往生,难道它们都成了等觉菩萨吗?岂有此理。我们学佛这麽些年了,我自己一品惑都还没断呢!到十地菩萨才分着断惑。凡是学佛,必得断了惑,才称证果。莲胎断惑凡是九界往生,往生後都入莲胞去断惑,会念佛的众生,在净土七宝池里就长出一枝莲花来,念得成熟就入莲胞来,到了莲胞里头,有几天就开的,也有经过多少年、多少大劫才开的。在莲胞里头,干什麽呢?就像人在他母亲肚子里,什麽事情也不能办,包在里头,跟外界这些坏事情不接触了,所谓心本不生,因境有心原来不往外跑,因着外头的境界勾引,而起心动念,在莲胎里头,没有勾引你的境界,就可以断惑。往生到莲胞里是带着惑去的,有惑就有业,这不就是带业往生?莲胎断惑在经上说得清清楚楚,怎麽连这个都不懂得啊!

 

丙五、二力横超

 

二力横超,在这个娑婆世界上,往上有六欲天,四禅天,四空天,到了四空天,就没法治了。如此直着往上修,未到四空天的时候,在第四禅天有一个净居天,在那里可以超凡入圣证罗汉果,这是竖出三界,要费多少年才能办到!如一棵竹子,里头一节节的,有一只小虫在竹筒中,它要一节一节往上咬破,才可以出了竹筒,这是竖出。横超三界,则是从旁边咬破一个洞出来,不必像竖出这麽麻烦。小虫要如何横出呢?外头有块石头,竹子被风吹着,和石头相磨擦,风如同阿弥陀佛的愿力,小虫在竹里听到了,就下嘴啃;有风吹竹磨擦石头,小虫只要用一点力,就咬穿竹子出去了。靠二力横超三界,就是如此,不是出一些枉然无用的傻力气。横超出来要朝那里去啊?一旦横超,阿弥陀佛就来接你,这便是横超的力量。

 

二力横超也是净土宗的特别处,别的法门是独力法门,仅靠个人的力量,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唯有净土宗是二力法门!有阿弥陀佛的力量,和自己的力量!阿弥陀佛什麽力量?你自己什麽力量?阿弥陀佛他老人家发的四十八愿,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切境界,都是阿弥陀佛的力量制造的,所谓皆是阿弥陀佛之所变化,这是佛的力量。自力是信、愿、行,这三者是要往生到净土路上的资粮。这三资粮对了脱生死而言,不是因也不是果,了生脱死的因是戒定慧,所以戒定慧称作三无漏学。佛法任何一宗派,都离不开戒定慧三无漏学,要了生脱死,唯有戒定慧可以办到,佛说的千万种方法,若归纳起来,也不外戒定慧三学而已。我们修净土的,光懂信愿行,没种因,当然不结果,但在往生这个路上有资粮吃。

 

乘愿再来释题

 

这个表第三段谈的是净土宗,净土宗有两大宗旨,第一是带业往生,第二是乘愿再来。但是这两大宗旨,经文上不是这样说,为什麽呢?因为经是依义不依语’——看过法华经的都懂得。看经须懂经文的文理,文理里头藏着有意义,光讲本文听不懂,必得讲里面的道理,才听明白。这本经的道理跟另一本经文的意思一样,言语却不一样。

 

净土宗的根本就是华严经,华严经之离世间品後,接着就是入法界品和普贤行愿品,华严经的主人,就是普贤菩萨,讲华严若撇开普贤菩萨,就像一棵树刨了根本,还讲什麽华严经?所以有人讲华严经,讲到十回向为止,登地菩萨就不讲了,接着讲普贤行愿品,则全部的华严经都包括了。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到了普贤菩萨的地位还有业!普贤菩萨还有业,怎麽消业往生呢?业消尽就成佛证果了,那何必往生?

 

乘愿再来没有反对的意见,可是,不带业往生,怎麽乘愿再来?再来是带着惑业才能来,惑业没了,就不能来了。而所谓润生是什麽?就是烦恼种子还存在着,滋润它,叫它起现行,这才能再转生。不带着业,不但是不能往生,也不能回来。佛到各各世界度众生,譬如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娑婆世界八千多次,八千多次皆是化身,不是他的法身,化身来这里八相成道,再成佛,成佛的时候得重入玄门。再来八相成道时,打从开始怎麽修行,怎麽证果,怎麽破魔,一切都得经过一遍,经过这八相成道,是不是呢?再发一张表,来补充说明乘愿再来

 

(润生)        息苦生(救灾)     

乘愿        菩萨随类生(广度)     

再来────受生大势生(富贵)    ┐├瑜伽论

(代受)    五种增上生(十地为王)└┼观经以智慧光普照一切

                最後生(妙觉)            令离三途得无上力

 

乘愿再来,阿弥陀经上也没有,可是意义上就是如此。凡是大乘佛法,都有愿力,发一个大愿为度众生。愿有十种名字,里头有一种叫做愿轮,轮是车毂轮子,车轮子随走随转,没有停止的时候,比喻佛菩萨度众生的愿,永远没停下来。例如地藏王菩萨,人家都成佛了,他不会成佛,是他的功夫不到吗?功夫早到了,是他度化众生的愿轮不休息。

 

乘愿再来和润生有什麽关系?这是学理的问题。生是生灭法,有生就有死,有生就有灭,永远停不住。一切烦恼迷惑,皆是生死种子。生死种子在八识田里,好像植物的种子在地里是乾巴巴的,若没空气,没阳光,它不生长,必得有阳光,有空气,有水分,种子它才破开长芽。所以种子必得滋润,方能生长。生死种子,有的滋润,才能生到六道里来。若无的滋润,生死种子变成乾巴巴,就离开了六道。

 

行菩萨道度众生,度什麽样的众生,就得变化什麽样的形象,才好谈话。譬如我们现在是个人,要对一只鸡、一个蝇子、一个蚊子说法、它听懂了吗?或可有听懂的,那也是少数,必得有神通变成鸡、蝇、蚊子,变化成同类,它才听得懂。菩萨为度众生,一定要转愿轮!但是众生并不是一度他就听懂,譬如这一个场子里,有五百人来听经,听懂了的,有五十个人了吧!听懂了的,他信不信呢?要是一听就懂就信,就了不得了。所以乘愿再来度众生须代受,代替众生受苦,因为众生凡所有受皆是苦。替众生受苦,可不是吹大气的,就像耶稣被钉到十字架上,代众生受苦一般。菩萨因为能观受是苦,才乘愿再来,甘心替大家受苦,众生接受不了的痛苦,他代替众生受。怎麽个代替法?乘愿再来底下这五条,就是菩萨乘愿再来的五种受生方式。

 

第一、息苦生。佛经有说,有一个地方天灾人患,没得吃了,佛就投生变成鱼,给人吃,这鱼就是佛变的,为着救众生的痛苦。咱没这神通办不到,有神通就能变化无量无边的东西,知此就懂弥陀经所说:皆是阿弥陀佛之所变化的道理。

 

第二、随类生。六道每一道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等不同类的众生,例如水族一类就有多少的动物。众生有无量无边,佛菩萨为广度众生,所以化身永远轮转,随众生的类别去投胎受生,这必得乘愿再来才可办到。

 

第三、大势生。菩萨乘愿再来有很大的势力,富贵比一切人都高,因为大多数众生都是希图富贵,想依靠有能力的人。所以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身边的两尊菩萨,一边是观世音菩萨,主张慈悲,一边是大势至菩萨,发动智慧,这是智悲双运。十六观经上,观世音菩萨是万亿紫金身,大势至菩萨名无边光炽身。观经上说: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大势至菩萨无量光炽身,智慧普照全世界,光明加被到我们身上,我们的罪业就消除,智慧就开了,开智慧便能离三途,得无上力。

 

净土宗把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特别选出来,在此简单介绍楞严经二十五圆通。是圆满,里外各方面皆是圆满的。圆满了还不行,还要,通是通达,这里看得见那里,那里也看得见这里,一点障碍没有,这叫圆通。得了圆通,就是佛果的地位。楞严经的二十五圆通,一种圆通一个法子,有耳里得的圆通,眼里得的圆通等等,第二十五位是观世音菩萨的圆通,第二十四圆通就是大势至菩萨,别的人都采取观世音菩萨的圆通,唯有净土宗采取大势至菩萨的圆通,大势至菩萨的圆通,有什麽特别处呢?佛法是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归元没有第二个办法,但是方便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可是大势至菩萨的圆通没有方便,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用不着方便,直接念佛忆佛,什麽也不要,就是在念佛忆佛这四个字上。大家念一句阿弥陀佛,什麽也不要,就是在念佛忆佛这四个字上。大家念一句阿弥陀佛,也念多少年了,有什麽用处呢?你对阿弥陀佛也没加也没加,所以是漂漂浮浮啊!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除了念佛号,什麽也不要,这就成功。因为忆佛念佛,佛就是心,心就是佛,自能开悟,用不着方便法。你若不信,那就没法子了。十六观经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念佛忆佛就是拿这个心作佛,拿佛作心,这还不是归本吗?

 

第四、增上生,力量够了,再增加上力量,叫增上缘,行菩萨道的人,功夫虽然到了,还得用增上的力量。十地菩萨就了不得了,只有法王能跟他说法,法王就是乘愿再来的菩萨,为了增加他的力量,他再入十地,当法王去教十地菩萨。法王不仅是教十地菩萨,譬如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就是法王,也来这里作法王。世间法中,譬如中国的尧舜禹汤这些圣王,也都是些修行的,他必须来治理天下,做一番功德,他才成功。这叫增上缘。中国自古以来出这些圣人,跟别的国不一样,别的国没这种福气啊!

 

第五、最後生,修行到了成佛就圆满了,这必得一步一步一步干到最後,全始全终,不能半途而废。到了等觉菩萨若不干了,也不是最後,必得完全证得大圆镜智,才算是最後的一场。华严经上叫妙觉,等觉以後是妙觉,这是最後的。

 

乘愿再来的菩萨有这五种受生,每一种都是,有生就是生灭法,就不是证无生法忍,所以乘愿再来的菩萨道都还要留惑润生,还没有业尽情空。要是证了果位,不问证的是大果小果,都是现在生前得果位,生前不得果位就完了,所以说:证果全在生前,并非死了才证果。

 

往生并没证果,若说证了果位才往生西方,是现在这美国华侨的胡造谣言,说消业往生,什麽业也没有了才往生,这是大悖经义!往生的,就明说是还有惑业、有生灭,并非不生不灭的证果。往生到了那里才再证果,才不生不灭。在这里证了果,再上西方极乐世界,那叫多事。在这里往生,生还有生灭,到那里再修,才没了生灭,到那里还要再修,这不是带业往生嘛?

 

附语——净土宗为难信之法(三忍)

 

今天讲这个表的附语,附语是净土宗为难信之法,凡是学净土的都晓得难信之法!别的法门,听了还相信,唯有这个净土法门,信的很少,为什麽不信净土法门?因为大家都不懂,以为那有这种便宜事情,不相信,所以叫难信之法。认识了净土宗难信的所以然,将来就不会随便说谤经典的话而造罪业。

 

净宗为难信之法,惟佛为世间解独知其义。

 

佛有十个名号,世间解是佛的名号之一,世间有器世间、有情世间、觉悟世间。物质、山河大地等叫器世间,这些物质有过去、现在、未来,随生随灭,故称世间。有情世间是动物,不限於人,连小的蚂蚁、蚊子,都算数,种种的动物也有过去、现在、未来,所以也叫世间。这些东西谁能都晓得呢?唯有佛能了解,所以佛才称世间解,即使到了十地菩萨,也不能称世间解。十地菩萨都够不上,我们这些博地凡夫,什麽也不懂得,我们怎麽能晓得呢?净土宗为难信之法,唯独佛世间解才能彻厎知晓其中道理。

 

仁王护国经上有两句话说:三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原。三贤是指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菩萨,这三十位菩萨叫贤人,贤人就不是普通的凡人。十回向以上,就是登地菩萨,境界高於贤人叫圣人,共有十地,所以叫十圣。三贤人和十圣人的地位,要紧的是离不开这一个字。凡是学佛学大乘的,最低限度要懂六波罗蜜,头一个是布施,一切都得要放下;第二是持戒,有佛时以佛为师,没了佛则以戒为师,戒就是佛,全部的佛法就是这个字;第三就是,忍辱波罗蜜後才是精进、禅定、开智慧。有若干种,各忍有各忍的讲法,其中生忍法忍最要紧!

 

生忍是在人群中跟众生相处,忍受众生的侵犯。譬如唱戏里的神仙或佛,都拿着拂子,有小动物或大动物来找他麻烦,他不能杀生,就用拂子把它赶跑了。修行人没有这个拂子,也得忍受着。不问众生待你如何,你都得忍受下来,不能加害于众生,不但不加害它,也不能反抗它,不能为了你的利益而消灭它。譬如去除蟑螂、拿老鼠,为着它与人有害处,这是站在人的私心立场上,若站在老鼠的立场,人就是它的害物,要是没人,老鼠活得很自由,所以究竟要以谁为主呢?修行人明白这个道理,必得忍受,这叫生忍

 

法忍是修行人在修法上的忍,修行得有修行的法门,不论什麽法门,都是要心不往外跑,能收起来,安到一个地处,安住不动!之一字是大毛病,安住不动是不容易的,没修行没有功夫的人,不知道这个难处,有修过功夫的就知道难了。弥陀经中,六方佛出来证明,六方佛中,东方头一尊佛就是阿(音同触ㄔㄨˋ)鞞佛,阿(音同触ㄔㄨˋ)鞞就是不动,这是第一要紧的!修行人用功时要忍耐,心不离开这个,这叫法忍。不仅佛家如此,只要真正修道,就是如此,孔子书上也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心不可有很短的一点时间离开道,心与道脱离一下子,心就无道了!道是一点都不能放松!念孔子书的能这麽讲的,有几个?谁的心能安忍不离道?孔子本人是不必说了,他的三千弟子,最好的颜回,别人比不了,颜回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只要是不合乎礼的,颜回也不看、也不听、也不说、也不做,就是走这一个字。孔子不如此,孔子是志於道、据於德、依于仁、游於艺,一切听之自然,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耳顺是没有听不懂的事情,都能原谅,都能了解。到了七十岁从心所欲,一切随意自如,没有忍,忍字用不到了。孔子与颜回不一样,颜回离不开字,还有勉强,不自然!孔子是字都没了,完全归於自然!注解论语有若干种,能如此注的不多见,有真正求道的人才有这种讲法。

 

仁王经上说的三贤十圣忍中行,三贤十圣为什麽要忍呢?因为他没断惑,有惑就造业,有造业就有痛苦。有忍就叫伏惑,有忍就不是断惑,断了则什麽都不在乎了,一直到十地菩萨都有惑。登地以後一地一地断,渐渐地断,还未归於自然,所以是忍中行,十地的菩萨若往生极乐,也都还带着业。唯佛一人能尽原,三贤十圣都有惑,唯有成佛以後,才能尽除根本无明惑,到达原头,其余的人都办不到。

 

此理在大乘起信论上,佛为大乘人讲八识,小乘人不懂第七、第八识,佛只为说六识。华严经到了第七回向才讲微细智,这一阶位的菩萨开了微细的智慧,与普通人的智慧不一样,譬如你想打开这一把扇子,懂局的人看你一拿扇子,心里一动想开的念头,还没开,他早就知道了,所谓至诚之道,可以先知,至诚的人可以知道人的动机!又譬如:很宁静的一盆水,什麽杂质也没有,光光明明,若一动到水,起了皱纹,水就不光明了,便看不清楚。水一动、起皱纹、失去光明,这三者合着起来,而阿赖耶识的一动也是如此,先起无明,後有能见,再生所见现象,这三者——无明、能见、所见也是一时具足三相!

 

阿赖耶识的名字有若干,在唯识论与了义灯上都有记载,一种叫种子识,一种叫根本识是虚妄分别,俗名灵魂,学佛修行好了,转识成智,成了智,就没了识,识就是智。静了就是智慧,乱了就叫神识。第八识叫种子识,一切的种子都藏在里头。又叫根本识,咱们投胎时,阿赖耶识先去投胎,我们死了,前面七识都走了,他最後走,叫先来後去作主翁,他当众生的主人。藏在阿赖耶识的种子不乾净,就永远在轮回里头,不会了脱。三贤十圣还有惑业种子,唯有佛是清净种子,所以在十法界中,唯佛一人能尽原,真正业尽情空了。

 

就是一副药,病好了,就用不着它。忍的种类很多,其中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这三忍与净土宗有密切的关系,必得要懂。在净土三经上都有提到三忍,无量寿经上就把这个指出来,古德特别为此注解,若不懂三忍,无量寿经就讲不下去。忍的意思,一、忍耐。事情麻烦很为难,不好办,得忍耐,忍耐着无论如何也得办。二、安忍。心安住一处,不准再摇动。所以有忍就是还不到家,还没有归於自然,可是功夫不到,就得用忍,要是没病了,就不必吃药。

 

往生西方净土是去上学,我们在这里学不成,上那里去求学,到那里不轮回,在不入轮回里升学。弥陀经说往生是九界往生,譬如蚊子、苍蝇,它一往生就是菩萨,它在这里,什麽阿赖耶识也不懂得,糊里糊涂的,可是它懂得音声,听到佛、法、僧,会念一句弥陀圣号,心完全安到这上头,也可以得假一心不乱,命终就能往生到极乐,到那里上学,收住心,听众鸟演唱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法,才懂得念三宝。它在这里听不懂这些法,心收不起来,到那里,听到如是等法,懂得佛法僧三宝,再听见风吹树叶,跟演奏音乐似的,众生一听这音乐,心舍不开,安到这上头不动了,这是法忍。

 

在极乐世界听了风树乐声,得到的忍有三种:一是音响忍,听见乐声,心便安到音乐上。娑婆众生的五根,以耳根最灵敏,楞严经二十五个圆通,观世音菩萨就是以耳根证得圆通智慧,所以佛拿出音响来给娑婆世界的人说音响忍。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一只手没声音,两个巴掌一拍便能发出声音,两手不拍,无声无响,两手一拍则无中生有声,两手一离开,有中又生无,所以声音是缘起性空,亦空亦假亦中,这个道理微妙极了。佛在娑婆世界说法,以音响的譬喻,叫众生开悟,例如学佛,以声音比做佛,佛是有还是没有?说有,则本身不响;说没有,可是一拍就响了,所以华严经说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三者是一回事。心若觉悟作主了,就是佛!心迷作不了主,就是众生!其中道理很麻烦难懂,所以净土宗才把这些难懂的文字都藏起来,要你去办,不必求解,叫作难信之法!不开悟也能成功。

 

听了风树乐声,得了音响忍,心里便得柔顺忍,柔和平安的忍力。咱们大家的心里绝不柔和,就算是修养得很好,也有一肚子的牢骚,没有柔和心,自己不觉。在佛法上,跟孔子的耳顺一样,懂得真空、假有、非空非假的中道实相理。学佛不懂得中道,只懂空或只懂得唯识的假有,都没用处!若证得中道,会了空,就不会反对有,会了有,就不会反对空。现在学佛的人,参禅的反对唯识,研究唯识的反对参禅,这都不中用,不懂实相之理。必得心中柔和,万事都能顺从中道之理,得到这个,智慧才真开了!

 

懂得中道实相,能柔和顺从,然後证得无生法忍。在此之前是有生有灭,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有生有灭,直到证得无生法忍便无生了。不生也就不灭。如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证得无生法才懂得真正的不生不灭。无生法虽加一个字,表示还是有点勉强,可是到此境界就不得了。

 

弥陀经为什麽要讲这三忍?譬如今人到电影院听了黄色跳舞音乐,心安到那上头,心里一定不忘它,不忘就是忍。若到真正规矩的庙里,在那里规规矩矩地,又念了一个佛赞子,这个声音跟黄色音乐不一样,你的心理又变了!得了音响忍,就可以得後头的两种忍,得此二忍,心就安到那里,这才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自然就不勉强了,不勉强还忍不忍呢?可以不忍了,自然而然就念三宝。在此之前,听见众鸟演畅三十七道品,是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只懂得念三宝,还不归於自然,但是已懂得佛法了。没往生前,念了多少年的佛,其实还未皆念三宝。

 

以上所讲的,不晓得要读多少卷书,才懂这一点佛理,不是弄上三、四个小孩,花了三、四个月将三藏经典全看完了。若这样看,我也会,不必三个月,我一个星期也就看完了。我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过去,不认字也不要紧,一直念下去,谁不会呢?所以讲这种话的人是大言不惭,说大话,不知道羞耻!佛法得要圆解,不解,最好就是相信圣言量,既不能相信又不能解,那就没办法了。

 

附语——净土宗为难信之法(六即佛)

 

无论干什麽事情,不可一知半解,一知半解不如不解,不解还不会走邪路、走错路,半解就容易走邪路、走岔路。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今再以天台宗所说的六即佛来证明净土宗殊胜难信之处。

 

吾人学佛,是学佛的什麽事情?天台宗说六即佛,吾人学的是那一呢?六即佛的简表如下:

 

      唯具佛性者────────────────────┐

    名字即唯解佛性之名者──────────────────┴外凡

六即观行即五品弟子位──────────────────外品

    相似即十信位(六根清净位)─────────────内品内凡

    分真即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等觉位─────圣因

    究竟即妙觉位───────────────────────圣果

 

是个数目,这就算是讲,比如:这就是扇子,这就是块响板。六即佛,有这六种就是佛。众生皆有佛性,街上走的狗是不是佛呢?禅家赵州和尚,有人问他:狗是不是佛,狗有佛性吗?赵州和尚答:狗有佛性。又有一人来问:狗有佛性吗?和尚说:狗没有佛性。旁人问他:您怎麽颠颠倒倒的,又说狗有佛性,又说狗没有佛性。赵州解释狗有佛性的道理,又把狗没有佛性解释了一套,这个公案出自五灯会元。试问:在这个道场听经的人有佛性吗?不在这里听经的有没有佛性呢?那不一定,有的有,有的没有,有这六条就是有佛性,一条也没有,就没有佛性。

 

第一、理即佛唯具佛性者,有佛性,知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懂得这麽一句话,虽没修行,就算是有佛性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自己是众生之一,当然也有佛性,心里已有佛的影子。这只是在理上说就是佛,所以叫理即佛。懂这个理也就算佛的一分子,若连这个理也不懂得,譬如外头的人,你说人人都有佛性。他说什麽叫做佛性呢?我不听这个。这种人就不是理即佛。有些人很阔绰,也有钱,也有势力,他就不是理即佛。有太多人,他自己有本性都不晓得,所以能够知道有本性,就不错了。

 

第二、名字即唯解佛性之名者,知道佛这个名字。有一些人知道佛的名字,可是他不信有佛,认为这是迷信。名字即佛者,他知道有佛,能觉悟确实有佛,这就是佛了。他懂得佛的名字,比理即佛更进一步,他相信有佛,至於佛是怎麽回事情,他弄不清楚,但知道佛有好处。

 

理即佛名字即佛叫外凡,是佛门的凡夫,虽然知道在理上有佛性,也知道有佛的名字,还是纯粹的凡夫,虽是门外汉可就不得了。在庙里拜拜的善男信女,他们不知佛是什麽,也没有看过佛经,就承认有佛,到庙里也烧烧香,拜拜佛,知道烧香拜佛有好处,这是理即佛名字即佛。外凡虽是佛法的门外汉,却不反对佛法,已种了善根,有机会可往前用功。

 

第三、观行即。佛法有止观法,是把乱七八糟的心停住,是作一种观想,想一种境界,譬如十六观经就是观一种境界。观不是随便观,止也不是随便止,佛书上有止观法,有小止观法、大止观法,该怎麽止,该怎麽观,都有一定的规矩,按这个规矩,就叫行,好比人走路要按着一定的路子行走。隋朝智者大师是天台宗的祖师,修法华经,也兼修净土。(古来禅宗、唯识宗等各宗的祖师,多半兼修净土。)智者大师临涅盘时,弟子问他:您这一生得的个什麽境界?智者大师说:我得了五品弟子位,为着我在这里度众生,终日忙,不能再进步了,只到了这五种境界。五品弟子位就是观行即佛,五品弟子位简表如下:

 

                闻实相法,而信解随喜。

五品弟子位─┼    读诵法华,而助观解。

                自说内解,而导利他人。

            兼行六度品兼修六度,而助观心。

            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而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行转胜。

 

这五种境界出自法华经,得了这五种境界,往生西方就不平常!要不往生西方就平常了。五品弟子位的地位是外品,不是内里的功夫,还是外皮,没到实相,仍是凡夫。但这个凡夫是内凡,我们是门外的凡夫,智者大师是门内的凡夫。修到五品弟子位,若不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还得在六道轮回投胎,下一生再修行。若生到极乐净土,则皆是阿鞞跋致,永不退转,横超三界,一生补处,不必经过声闻、缘觉、菩萨,直到第八地的菩萨地位——净土宗才有这种便宜事。五品的五个条件,大家能做到一、两分,就算是门内的内行凡夫了。

 

五品弟子位,一、随喜品,闻实相法,而信解随喜。闻实相法,懂得佛学里头的实相法门。佛学分析万法,每一法有三种看法——空观、假观、中观,一即三,三即一,有真的,有假的,有不真不假、亦真亦假的。学佛先学,万法皆空,这个空是真的。但只有空观不中用,只是自己得好处,绝不能宏扬佛法,不能叫大家得利益,必得懂得假观是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知各个形相都是众缘和合聚集起来的假相。学了空观、假观,还得学中观,了知假就是真,真就是假的中道实相。佛门中得了罗汉果,还不懂得中道实相,佛才能证悟中道实相。五十年前,有人叫我给他作首诗,诗中提到三谛三观,有一位懂得一星半点的文学家看见,评论说:诗还不错,我给你改个字。他把中谛改成真谛,他说:所有法皆是真谛,那不比中谛好吗?他把中谛看成是上中下的中,他不知道初学佛先懂真谛,并不懂中谛。这不是门外汉看几本佛经就能讲的,不懂唯识宗、性宗,就不能讲。

 

实相就是中谛,是实实在在的现相,所以称作实相。修到随喜品,悟得实相之理,才肯相信随顺照着去办。为什麽要懂才能相信随顺去做呢?譬如有一位富家子,家里有很多土地财产,有下人给他种田,有一天,种田的下人跟他开玩笑说:少爷!你光在家里享福,你知不知道种田的苦处啊?富家子弟说:我享什麽福啊?没什麽福享啊!下人说:少爷!您知道您家里有多少地吗?少爷应说:我家里有十顷地。下人说:这十顷地在那里呢?少爷茫然不知,下人就领着他去看田,下人一路上指着田说:这不就是!这不就是!这不就是!这不就是!......’打早晨一直转到十二点,富家子说:我不能再听了,我长病了,我实在得吃药了。下人问:你长了什麽病?富家子说:没什麽病,可是就是走不动了。下人明白了,便说:我会治病,你到我家里去坐一坐,我给你把病治好。下人带着富家子到了家里,端出稀饭、窝窝头,说:少爷!这就是药,你吃吧!富家子一吃,说:这个药不苦,吃了,病真好了!原来他一辈子就没挨过饿,连喊饿都不懂。早先若问他什麽叫饿?是白问,一个人不懂得饿,叫他去实验实验,就懂得了。所以懂得才相信,相信才能随喜,遇见事情他就肯去做。

 

二、读诵品,读诵法华,而助观解。凡是学什麽功课,必得默读加上念诵,自古以来每一种学问,都讲究念诵。念诵时,自己念出来,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口念耳听,从心里出来,发诸於口,再从自已的耳朵听进去,如一根线,不往外头跑!三字经云:口而诵,心而惟,自古以来中国读书人必得经过这一套。经过念诵,而助观解,读诵有助於止观,了解所观想的东西,古人云:书读千遍,其义自现书懂不懂不管,就接连着念,念上一千遍,其义自现书的意思自己就透出来。因为诵念时,心里止住,就跟水似的不摇动了,止静的水能照见,而止住的心也就能了解书中的义理,这是中国的读书法。现在学校里头,古人的书不许念,只念教授编的讲义,讲义通不通还是问题,不通的讲义,念了有什麽用处呢?不学古人,自己作出来的文章,不东不西不南不北,不晓得是什麽东西!所以,无论干那一行,都要有老师,无师之徒到那里人皆不要,没经验是不行的。读诵第一步是口念耳听,口念耳听熟了,第二步是心念心听,一步比一步深。

 

三、说法品,自说内解,而导利他人内解是心里了解,懂得了。经过随喜、读诵,懂得实相,到了说法品就能导利他人,将自己了解的,说给人听,说出来的不会超出范围,范围以外办不到的就是尘沙惑。说法必须懂得多少就给别人说多少,知道多就讲得多,知道少就讲得少,万别不知道的妄作聪明,自己造谣言。譬如,别造出消业往生这与三藏十二部都不合的谣言。带业往生不只是印光祖师提倡,元朝的祖师就说了,明朝的蕅益祖师不知念了多少书,他也痛痛快快的常说带业往生。所以说法讲经,要知道一就讲一,知道二就讲二,万别知道一知道二了,自己就一二合起来变成三,不能这样乱推,三有什麽根据?不得自己造谣,没根据自己去类推!论语记载,孔子在卫国,卫灵公问孔子如何摆阵,孔子说: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祭祀俎豆这事情我学过,军旅之事,我没学过。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是圣人,没再加说什麽,可是有的注疏把俎豆解释成战争,往孔子脸上贴金,金贴愈多愈污辱孔子。

 

四、兼行六度品,兼修六度,而助观心六度最後一度是般若,般若就是即空即假即中,不偏空,不偏有的中道。而最後这般若是什麽做成的?开始从布施做起,布施就是放下一切,然後持戒,再忍辱,再精进,精进就可以得禅定,得了禅定,般若自然就现出来了。这六度都顺着经历一遍,可以帮助心定,心定则有助於开智慧。智慧就是真如本性,学佛要明心见性,要念佛见佛,见的佛是什麽?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以三十二相去观佛相,这是行邪道,见不着如来。华严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佛、众生是一桩事情,心迷了就是众生,心觉悟了就是佛,兼行六度可以帮助见本性。

 

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而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行转胜。正行不同兼行,譬如修一种,以一宗为主,再修一种为助,这叫兼行。正行,是把六度合成一块,拿六度作一度修。自己正行六度,拿六度当一度办,再劝化别人也正行六度。事理具足,观行转胜,佛法有事有理,有体,有相,有用,事相有各方面的分解。譬如这一只手,体、相、用、空、假、中、都有了,这是总说。分解就不一样了,有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皆不一样,这五指各有用法,拿武器、写字,五个指头五个用法。但是五根手指就是一只手,五就是一。修到正行六度就可以事理具足,圆融无碍,所有的观想,所有的行动,一条条的发展到极处了。

 

观行即还未明见本心,是外品功夫,却是内凡了,和我们这门外凡夫不同。智者大师的修行证悟这麽高,还只得五品弟子位,幸亏有兼修净土宗,要不修净土,那得再修几千年。这五条,不能全部做到,若做到一条有一条的好处,都做到有都做到的好处。

 

第四、相似即。六即再归纳分三种,简表如下:

 

        ┌┬ 

        │└名字即外凡                                      安住

        │┌观行即                        为菩提初─┴引果

六即表─┼┤      ├─半内外                十信功难以安住

        │└相似即此处十信乃十住之助位十信功成始进治地

        │┌分真即                  十住为灌顶住(圣因)

        └┴究竟即                    小白花位

 

六即佛分三种,理即和名字即,完全是凡夫,是门外的凡人。这个阶段就不容易得到,外国大总统连这个外凡也办不到,他是凡夫之凡夫。观行即和相似即,是半内半外,是门内的凡夫。所谓相似就不是真正的的理,比如一个碗放上一个钱,然後离着远远的,碗里的钱就看不到了。若倒水入碗,也离得远远的,就看得见碗里的钱,看到的不是那个钱,是水中折射发出钱的影子,这叫相似法。又譬如相片中的人,不是真人,是真人的影子,虽不是真人也能起作用。佛法有相似法,虽是相似法,也是不错。相似即是十信菩萨位,十信并不在菩萨四十一阶位中,十信位是加到十住里,所以不叫五十一个阶位,而叫四十一个阶位,只说三贤十圣,没有人说是四贤十圣。为什麽有十信位呢?学佛从初住——‘发心住开始学,这是圣因,发心住对於佛法的中道了解一些,发菩提心要修菩萨道了,这是第一步。往上有十住,你得一步步地往前进步。若第一步发心住,心还安不住在菩提道上,就要用一个方便法,十信位就是方便法。把初信到十信修成了,发心住的字就不摇动了。就可以往圣果上走,所以十信位是发心住的一个助缘。

 

十信位是六根清净位,修十信,要使六根清净。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根和识要相提并论,识主分别,透过六根跟外头的六尘一结合就能分别,根尘若不接触,就不发生。六根六尘一接触就叫染尘,不接触就不染尘,不染尘就叫清净。六根清净不染,就是金刚经所说的不着相,六根清净不着相时,什麽也看而看到的不是假相,如看到蜡烛不叫蜡烛,蜡烛只是造的假相,若见蜡烛就当作蜡烛,听声音就执着声音,这就是搅乱不清净。六根跟外头的六尘不接触,就可不着相,不着相就见了佛,故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六根清净要紧的是管好第六识,叫防意如城,拿意识当作城一样,关好城门,不许里头的识往外走,也不许外头的六尘进来,用城墙把它俩隔开,意识就清净了。你的心终日染尘,做好也罢,做坏也罢,怎麽劝也不肯防意如城,不肯真正为了求道,临终不能往生,,可不要怨别人。防意如城之外,还得守口如瓶,言语要像嘴窄肚大的瓶子,一肚子的东西都出不来。现在没有一个人不好多说话,祖师教人要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今人相应不理。耳根听的若皆是阿弥陀佛在说法,耳根就清净了。我们学净土宗信愿行,现在有那一根清净了?修净土就得净念相继乾净念头相续不断,什麽叫乾净念头?什麽也不想,心念就乾净。这很难,净土宗就换上一句佛号,心念只有这句佛号,佛号就是佛种子,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就是心,心就是佛,这个佛字一直不断,就成功了!净念相继要成功,须有一段时间,才上来必须出声念,叫口念耳听,口念得清清楚楚,口就没闲功夫说别的话,耳朵再听得清清楚楚,口耳连成一块,心就不往外头跑了。第二步是心念心听,六根清净,就不必用嘴念,可以心念心听,在这里坐着喝茶煽扇子,可是心在念佛。我说一句妄诞的话,不是自夸,我现在也学着「心念心听。到了第三步叫神念神听,连心都不想,等於孔子的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相似即的十信位,是十住的助位,‘“为菩提初,十住位是圣因,成圣道的一个原因,必得安住才得圣的果位。十信功难以安住,没有十信的功夫,心难以安住不动,不得六根清净位就安不住心。‘“十信功成始进治地”’,十信的功夫修满成了功,才可以进入第一发心住。第二叫治地住,心地乾净了才能下种子。譬如地上,要种花或种粮食,必得把地里头的砂子、石头都淘汰乾净了,才能下种子,心地乾净譬如把地整治好了,要做什麽就可做什麽。‘“十住为灌顶住(圣因),最後第十住叫灌顶住,在印度,学佛修行的功夫到了,就给行灌顶礼,灌顶跟登记似的,指明某年某月你该成功。礼记上也有,男子到了多大年纪,给他加冠戴帽子,多大年纪结婚,什麽年龄该干什麽,古来都有一定的规矩。灌顶登记了,就跟证果一样,所以十住是分真即,是圣果之因,叫小白花位

 

净土宗九品往生,在无量寿经、十六观经都有,在阿弥陀经上也有,找得到吗?阿弥陀经上清清楚楚,我看着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三贤十圣,阿弥陀经上也有,找得到吗?阿弥陀经说的四色莲花——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白色白光是最初级,最低的,往生最初最下的莲花就是白色白光的莲花,一往生就不是普通人天了,因为受了灌顶记,就得了果位,就是白色白光的小白花位。修净土宗以九品莲花为父母,懂了六即的教理,才知净土宗的便宜。

 

讲倒在其次,必须要用心听,对大家有很重要的帮助,往後不问讲经的人是否还能讲,再听到这些道理是不容易的!错失这个机会就办不到了,这个机会,说起来还是这位华侨帮大家的忙,他胡造谣言,才逼出来这一套。这几张表,大家得好好地保持着,预备着参考。

 







相關文章:
世出世法 法空不空

上一篇(正是用功时节 ) 回目錄 下一篇(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要义 )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实战经济学-慈悲也可以赚钱-看英业达会长叶国一- 谈天说地- udn部落格
藏法普照-宗喀巴大师师徒三尊金铜雕唐卡
忏罪之咒王—百字明咒
◎中华佛教直贡噶举协会-现代人为何需要『止观禅修』的心灵训练??
功德宝藏˙喜雨---大圆满见地 日期2008/9/30 08.58

赞助网站
藏傳佛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生命電視-佛學網站
華梵大學佛教研修學院佛教學系
華梵大學佛教研修學院佛教學系
法鼓佛修研習院
利他無我
尊貴夏巴曲傑仁波切 / 資料來源 : 喇嘛網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