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仁波切-天法摧破金剛灑淨暨超渡法會 北市藏密薩迦弘法協會5月份法會 後龍放天馬法會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定的非凡本质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显教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1/08 08:09:25
學習次第 : 进阶

 

喇嘛网 日期:2010/01/08 08:07:54   编辑部 报导

定的非凡本质

 

只有当心完全地安静下来,内在的观察才能开始,这就是为什麽佛陀强调戒与定是慧观的前提条件。心在“定”的状态下才能产生力量,并对身心的本质进行观察与体悟。
宁静而敏锐的认知能力是心的本质,这种能力之所以不能时刻现显,是因为心在多数时候陷入了错综复杂的事务之中,由此而产生了混乱状态。禅修的部分功能就是与心接触,让心平静下来。心的认知能力不是被创造出来的,它是本有的;但只有当心宁静下来时,才能产生惊人的认知能力,这种巨大的能力可以纠正千古以来对身心的错误认知,使修行者从一种完全错误的生活模式中醒悟过来。
定是一种心理状态,它的平静本质可以通过专业训练得到开发。定不是强制地创造出一种心理上的平静,然後用意识去维持。如果禅修者放弃创造,只是发现与认识心,例如观呼吸,修行者只是观察它,没有期盼,只是看着呼吸,要不了多久,就能体验到心的平静本质。
修行不是制造某些状态的时刻,修行是认识心,即使修行的前提条件——定,也需要逐步认识。当修行者真正地体验了平静来自於心,定是心的自然状态,他才能很容易地进入甚深的禅定之中。自然清晰的心,当它观照的目标很明确时,於是它可以自然地运作,无需强制力量,也不需要更多意识的参与,这就是为什麽许多禅定者能够很长时间的进入甚深的定境中——他们并不费力,只是心达到了一种自然的状态而已。
禅定提供了基础条件,为慧观奠定了基础。心如果没有达到深刻的平静状态,内在的观察往往是表面的,很难深入事物的本质。佛陀强调定是慧的前提条件,没有定就没有慧。在八正道的定的范畴中,正念是清晰地知道事物的发生与变化,而正定支持正念的持续,并使正念的状态稳定。没有正定,正念往往是脆弱的,也很容易消失。
直观禅修中,正念的作用尤其突出,这会让一些修行者以为只有正念就可以了;其实,佛陀开示的定的范畴包括三个方面:正精进、正念、正定。正念之中若缺少定的成分,观察就无法稳定,也很难持久和深入。所以,即使慧观的修行者,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只有当禅者获得了圆满的定,清晰而持续的观察才能稳固进行。
色界的四禅,它们的本质都是“心一境性”,在这方面有甚深禅定根基的行者,他们可以善用这种禅定所带来的非凡的稳定力量,让心的洞察力开显。当心的观察能力有了稳定的基础,并在不同层面上被开发出来,观照身心的实相就成为一件容易的事情。止行者(奢摩他行者)可以在甚深的禅定中体验心的平静本质,虽然出定以後,还会有六根的打扰,但他经历过心的宁静,看到过心的非凡宁静的气质,那是常人所无法看到的心的特质。如果行者能够认识到这种定的本质,他就可以善用这种力量进入慧观之中。
修习奢摩他的止行者,他们对定力的领悟不同于直观行者,他们非常善於运用“定”。长期修习,使他们对心的这一层面的能力有非常多的认识。只要认识到了这一层面,就可以利用心的这种能力,从而确立非凡的观照基础。
真正的智慧是由修习四念住带来的,禅定本身不会带来智慧,但禅定是智慧的前提条件。一些修行者误解禅定,低估它在慧观中的作用。其实,戒、定、慧的修习程式已经说明了定力在修行中的不可或缺,禅定的作用佛陀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们可能通过经典看到这一点。《不断经》有一段记载佛陀说明舍利弗证果的情形,在此经中,佛陀宣布舍利弗尊者已精通九种禅定,即四色界定、四无色界定和灭受想定。据《自说经》记载,佛陀三次见到舍利弗尊者在寺外打坐入定,就以偈颂赞叹他坚定和平静的心。在佛陀的时代,修习奢摩他的止行者,当他们皈依了佛陀,开始修习四念住,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就能领悟到身心的实相,这与他们具有甚深的禅定有直接的关系。
现在这个时代,生活於城镇的修行者,缺乏修习奢摩他的适当环境,也缺少这方面的导师。目前四念住的修行者基本上都走的都是直观修习的路线。对於直观行者来说,定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在观察身心的实相时很有帮助,是修行的必要条件。
直观行者不需要去修习初禅、四禅以及无色界定,在直观修行中,定的练习是通过对正念的反复训练来确立的。在正念方面,练习的越多,正念就越稳定持续,这会促进定力的积淀。所以直观行者训练定力,是在正念与精进力的配合中逐步加强的。
当然,从大方面来说,正念本身就是定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定的内涵可以使正念持续运行。一位行者的定力如果很强,他的正念就愈稳定。有强大定力支持下的正念,不论外在、内在还有多少混乱,不论修行者还有多少的欲望,心都可以安住在其中进行观察。
定的非凡本质是,它可以使心穿破层层迷障,进入事物的核心。至此,我们深信佛陀反复强调定的作用的深刻用意。定是心的本质,它可以穿破笼罩在心外面的世俗心理的坚硬外壳,在观察身心本质时起到非常有力的支持作用。
定的优秀品质是,自然的平静,敏锐而活跃,机警而不执着,只是观察而不粘着,这是定的特色与力量。它沉着而有力,若善用它观察身心,这种观察很有厚度,也有品质。禅修者在修习四念住时若能慢慢地体会到它的作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修行的进展。
定是自然的力量,平静而具有穿透力,当定自然展现时,那时的慧观是自然涌现的,心会自动地观察身心,它清新而自然,不受干扰,直接切中目标;不论目标多麽快速,它都能跟得上。
《阿毗达摩》的研究者说,在一弹指间,几百万个刹那已经过去了。心的生灭速度是以刹那来衡量的,如此快速的事物,在世间难以见到。如果修行者未能深切地掌握到心的这种品质——定,他可能会以意识来制导心念进行观察,这种没有定力内涵的所谓意识观察,不是慧观的正确工具。现代不少修行者只能思维佛法,很难进行直观,这与定力不足以及不会使用定力有关。佛陀要求修行者务必看清心的生灭,要实践佛陀的这个教导,“定”的能力则必不可少。慧观中必须以充沛的正精进、正念、正定来面对身心现象——当心的这些能力被开发出来,观察身心就不成问题了。

 


让念头流动 

 

当念头自然地流动时,心理上就伴随着一种释放的感觉。这轻松来源於你不再受念头的牵制,你放开了它,这就是清净。让念头自由流动,而你不受其牵制,这就是从根本上把念头连根拔除的要点。

念头流动起来了,心必然轻松——这代表了一定程度的不执着。念头存在,而你不受制於它,这样的感觉是非常美妙的。在观照中,当持续地体验到念头的流动时,修行者会感受到心理上的无比清净与轻松,这是真正的清净,真正的解脱。
念头虽然存在,但它却成了与你无关的事物,它不再打扰到你。修行中常说,杂乱的心理必须得到清理,这意思是说,放开心胸,让念头自己流动。之所以每一个念头都会牵动人们的神经,是因为修行者并没有让它们自己流动。你总想管住它,或让它这样,不能那样。你愈是执着,它愈是肆虐;而相反,你若能智慧地看着心念,让其自由地流动,那麽,它牵动你的力量就变小了,而你的安宁是从不牵制当中获得的——而非断绝它们。
修行时多数人会认为自己无法达到所期望的状态,因此而时常责备自己,这种错误的认识会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把一切都看成当下的一个发生,这需要一些不计较成败的胆量,也需要看到当下一念的能力。在这个地方发展能力,首先让心具备“看”的能力,让念头自己行动,而你只是看。
任何一念告诉你的内容,都不要想信它,练习这个能力;只是“看”,不要相信它告诉你的所谓事实,把念头当成当下的一个发生就可以了。念头往往引致情绪,情绪引起执着,执着导致痛苦。从一开始就从念头上关注,这是摆脱痛苦的方法之一,当你紧盯着念头的生起时,即使你的能力还看不到它的生灭相,这“看”本身就会大大地削减念头牵制你的力量。

修习的课程要分步进行,当要观察念头的生起消失之前,你先要修习一个功课,就是接受心的一切状态。修习接受会让心宽容、轻松、自在,在这种心态下才有了解念头本质的机会。所以第一步是接受,做好了接受,念头对你的冲击力就会减弱。念头来了,有些来势非常凶猛,若你训练有素,就可以先给它一个缓冲,然後让它落地,这样不至於引起心理上的过激反应。第二步是专注於观照念头的生起与消失,念头本身没有根。
如果你正在批评自己,觉得自己不中用,那麽先接受这种状态,先让这种情形缓解下来,你真正的接受就能缓解批评带给你的冲击——试一试这个方法,很神奇。你只是接受,接受还不是佛法的究竟之智,但你若能接受当下这一切,这就给心注入了观照的力量。当修行者训练出了接受的能力时,念头潜藏的力量就会耗尽,这就象重物垂落於海绵上,它的冲击力将被弱化。
能够接受一切的心态是非常可贵的,虽然训练出这种能力很困难,但这个能力会帮助修行者化解看似对立的东西,这是“定”的修习。从究竟的意义上讲,虽然任何一念本质都是空(无我),但当你还没有亲眼看到这一特徵时,它对你而言就是真实的;所以它会产生冲击力,引生情绪,形成你的包袱。接受的技巧是首先让负面的力量落地,不要对你冲击太大,这为後续的观察做了一个准备。
只是“看”,而不改变它,这听起来似乎不太合乎逻辑,其实它是合乎逻辑的。以前人们都是在心理的内部进行改进,所以创造了逻辑,现在是在观照心理的整体形态,这就无须遵守那些对心理内部进行改造的逻辑了。这很重要,观照者常常会卡在这里,不断地在世间的道理上纠缠,总是放不下,连最基本的常理也放不下,他会说,道理应该如何如何,等等等等。其实,当你观照念头外在形式和整体形式时,你根本不需要那些铸造心理内部的逻辑和知识,它们在这里用不上。
修行的总体目标是对念头这种心理形态进行观照,这与之前所进行的建造思维的内部有所不同,观察者要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世间所说的追求进步是在思维的内部进行的工作,而这里所说的了解思维形态是指心理的整体而言,二者不同。这一点非常重要,若不能理解它,你就很难把握修行的要义——多在这里下一些功夫,真正地搞清它。

实修中的观照是不需要了解念头的具体内容的,更不需要在其内容上进行什麽改进,也不需要依循什麽逻辑。观照是在对心理状态的整体形态和根本结构进行彻底地了解,这与以前的所有工作都不同——修行是在另一层面上进行工作,它是一项超越世间的工作——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

先让念头夹带的能量耗尽,这是第一步的工作,你要接受念头的一切,这虽然违背你的习惯,但你需要要练习这一能力,先让念头挟带的力量耗尽,这虽然艰难,但要训练出这一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心态会有所改变,你会平静不少,并能接受念头所带来的坏情绪。愤恨、自责都可能会生起,而你只是接受它们,让它们耗尽。正是那些东西一直在障碍着修行,你接受的态度让它的势能消失了。这个工作为你下一步的纯粹观照铺设了一个平坦的道路。我们强调,生起平等心,接受一切,这是在“定”的范畴内修习,但这项修习平静了你的心理,弱化了你的烦恼,下一步就可以顺利地转向观照念头的本质特徵了。
总之,在实修的观照中,你无须改变念头,或让念头减少,修行者只用一个方法,就是观察它,让它凸显,绝不要用尽心思去改变念头,你只是让它自己显现,它越来越清晰了,而它有时会带着很多的负面情绪,就让这些充分地展现,而你只是接受和观照。让这一些力量耗尽,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心理变宽了,有些事不再那麽重要了。
修到这个阶段,也许念头反而增多,情绪也随之增加,有人会怀疑修行退步,也有修行者会感觉沮丧;这很正常,是修行的必经之途。只要不放弃观照,你就不会退步。不要以平静的多少来衡量修行的进步,你要以观照的能力是否稳固是否细致来做为衡量的标准。
在实践中要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你的内在有了自然和谐的心理,这是“定”的作用,“定”会让你有很好的感觉,但这还不是最终的结局。
 

下面是文章惯例的提示

1、接受念头在那里,这很困难,但你必须做到;
2、不要存心让心理上的事物消失,或刻意地制造它们。如果生起,接受它们;
3、接受是一个信念体系,建造这样的体系非常必要,但建立它却万分困难,因为它违背人性;
4、接受的心态会让念头、情绪自然地突显出来,更加清晰,这为下一步的观照打下了基础;
5、念头情绪不会纠缠你,你感觉到它们让你痛苦,是因为你的贪着之心——意识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6、没有人可以代你修行,所以上述的心理能力,你要自己多加练习。
 走在解脱之路上   











上一篇(由定而慧,慧是核心) 回目錄 下一篇(认识不死)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中华民国敏卓林达玛师利佛学会授权
阿弥陀佛超渡
尼泊尔国际浴佛节
读书会--菩提道次第广论
『绿度母之普陀拉净土』Tara Potalaka 绿ターラー菩萨- Yahoo!奇摩部落格

赞助网站
自由電子新聞網-民國90年3月13日
初級禪訓班--法鼓山台南分院
台灣會議中心
台灣師大國文系佛學研究
佛教世界

回首页